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2022-04-15

摘要: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伟大奋斗目标。当今,会计已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会计来进行管理。其中,会计行为则是通过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试图通过会计行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会计行为的和谐途径的研究,提出自己对会计行为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看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和谐社会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篇1:

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群众文化

摘要: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文化 建设

0 引言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因此,和谐文化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引导、培育人们的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标。

1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这种理想越能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越能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就会越能成为执政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既包含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只有用先进的文化鼓舞人民的斗志,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文化内含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有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在贫困的基础上也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物质文明的进步为依托。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和社会关系的作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社会越是向多样化发展,就越需要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这种文化调节和整合的过程,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随着改革开发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建设和谐文化,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培养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2 建设和谐文化的几点作法

“基层文化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封建迷信、落后消极甚至反动的东西就会去占领。”积极发挥先进文化的熏陶、激励、凝聚、整合等作用,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一是大打文化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举办大型的广场文化活动,在不断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构建以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大旅游格局。二是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由宣传、文化等部门牵头,选定主题,由相关单位承办,组织开展文化广场活动,半年一评比,年底一考核,从制度上引导激发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群众性文化演出的积极性。举办春节文艺调演、元宵节焰火晚会、农民鼓子秧歌表演、老年健身活动表演、消夏广场文化演出、家庭才艺大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少儿舞蹈大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活动内容涵盖文学、书画、戏曲、歌曲、舞蹈、器乐等方方面面,活动范围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党政干部、社区居民、农民、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三是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以中小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幼儿园为主要推动力量,在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庭全面展开;“消夏广场文化演出”把文化活动拓展到了企业。“青年歌手大奖赛”、“红色经典大家唱”活动,为全市的党政机关干部提供了施展才艺的舞台。四是壮大民间社团组织,培育文化能人。文化能人促进先进文化在基层生根开花。经过不断的发展,民间文化社团组织京剧联谊会、夕阳红艺术团、老年太极拳协会等常年活跃在社区、街道。

文化活动的开展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化作推动惠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3 在继承和借鉴中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也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同时也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适应。

第一,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孙子的战略思想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同求以相辅相成。在和谐中实现共同的发展,在不同中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这种底蕴十分厚重深远的和谐思想,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独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长处,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通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追求和谐的内容,都对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作者:吕建军

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篇2:

论会计行为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摘 要: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伟大奋斗目标。当今,会计已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会计来进行管理。其中,会计行为则是通过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试图通过会计行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会计行为的和谐途径的研究,提出自己对会计行为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看法。

关键词:会计 和谐社会 信息质量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伟大奋斗目标。随着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思的提出,必须对和谐社会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和谐社会,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当今,会计已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会计来进行管理。而会计行为则是通过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下面就来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1、会计行为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1.1、会计行为的含义

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它是行为会计的一个主要方面。会计实质上就是一个行为过程,其构成要素为会计行为导向、会计行为主体、会计行为客体和会计行为目标。

1.2、会计行为的影响因素

会计系统是一个由外部输入并向外输出的信息转换系统。会计系统的外部环境是指会计组织以外空间范畴的各种因素,它是会计行为存在和变化的空间形式和前提条件。如果政府行为强制性较强,干预普遍性较大,以及政府行为的企业化,都会使会计行为倾向于社会性,这也就是报账型和工具型会计形成的起因之一。企业行为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而作用于企业经营过程的理性活动,它既指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经营管理活动,也是受外在环境刺激而做出的对策或决策反应,企业行为直接制约会计行为的目标和性质。

会计系统的内部条件结构是指系统内部直接发挥作用,并影响会计行为的各要素间有机制约关系,主要包括内部机制结构和行为主体的心理因素。内部机制结构指会计运行机制、协调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利益均衡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健全程度、灵敏程度、协调程度和均衡程度都会直接影响会计行为。行为主体的心理因素包括会计群体的心理因素,如领导体制、组织结构、组织地位等,也包括会计个体的心理因素,如个性、态度、价值观、文化素质等。行为主体的心理因素是会计系统内部机制结构在会计行为主体上的心理折射,特别是在会计群体的心理因素上的反映。内部机制结构直接影响着心理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会计行为过程。

2、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2.1、和谐社会的定义

何谓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相互协调,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运行有序,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发展环境的社会。

2.2、和谐社会的提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2002年11月6日)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是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代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2.3、和谐社会的先进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和”为贵,“和”为美的古训,建设一个和谐的,各个自然人、企业以及国家政府都能健康良好的发展的社会,是我们在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它立足长远,从整体着眼,有着其他国家的方针战略不可比拟的先进性。

2.4、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3、行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对于会计事业发展而言,会计系统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事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和谐会计理所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激励监督机制,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规范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才能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1、会计信息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会计行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实质上是通过会计信息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和谐产生影响的。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会计行为主体依据会计标准作用于行为客体的理性行为过程。当会计行为主体选择严格执行会计标准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是客观的会计信息;反之则是失真的会计信息。而失真的会计信息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将影响相关各方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影响资本市场秩序,它削弱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不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社会安定,导致社会经济混乱和社会发展的不和谐、不稳定。总之,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此,只有规范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才能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2、会计行为主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会计信息质量差异的产生是有其深刻根源的,其中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差异是重要原因之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赖于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的提高。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只有不断提高会计行为主体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2.1、自律和理智能力

和谐社会是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对于一个会计人员来说必须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照章办事、正气如山的工作准则。会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国家和单位的规章制度办事。

3.2.2、工作和学习能力

会计人员要从较高的视角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把握财务工作的运行规律。在分析的同时,还应善于整理、综合、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2.3、协调和互助能力

会计信息质量差异往往与会计工作中人际关系不协调有关。会计工作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关系,既有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有同级之间、相关部门之间以及与外界有关部门、个人之间的关系。

3.3、和谐的会计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和谐的会计行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重要手段,重要途径。和谐的会计行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的会计行为可以协调社会经济关系,和谐社会越发展越需要有和谐的会计行为。

3.4、会计行为的和谐途径

3.4.1、激励体制的和谐

人是复杂的社会人,不仅有物质需求,更有着强烈的社会需求。企业必须正视和尊重,并采取适当形式予以满足,否则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虽然实施正当合法的会计行为是社会公民与企业的责任,但是也有不少不法分子企图钻法律的空子、会计准则的空子。其背后是利益在唆使他们。鼓励倡导正确的会计行为是社会的责任,需要执法者认真思考方式方法,打压不正之风。

3.4.2、监督体制的和谐

有时候促进社会公民与企业法人实施正当的会计行为还需要有监督和惩罚的系统进行保障。首先强调内部监督的必要性,对企业内控实施规范化和规定话,要求每个企业依据自身条件进行内控管理。其次,加强社会监督。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外部信息进行审计核实,多进行税务抽查等检查。同时设定严惩措施,督促企业向规范化合法化整改。

3.4.3、会计行为的和谐目标

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是会计法律制度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完成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所以这是对会计信息的最低要求。

其次,建立和谐社会,更是要求了自然人和法人在实施会计行为的时候,目的要明确,不仅要不违法,而且也不能不正当的规避法律,要从根本上做到本着正直诚实的心,正确反映经济事实。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要从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的角度做事情,不能被利益诱惑,被私心蒙蔽。

只有社会的每一份子都热衷为社会做贡献,发挥正能量,社会才能越来越和谐,越来越适合人们生

4、结语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只有实现会计行为的和谐,才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愿我国所有会计人齐心合力,共创美好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来锡山.会计行为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科技信息,2008.

[2]沈玉华.会计行为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科技视界,2012.

[3]熊广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唐山学院学报,2006.

作者:孙旭

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篇3: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经济法的革新思路

摘要:经济法的创新发展中应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进行完善,并围绕着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本文将简要论述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法之间的契合性以及现阶段经济法发展中的局限性因素,继而指出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经济法的革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法;革新思路

引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以来,社会的建设及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的经济法学中将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目标进行创新。在经济法的创新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深化研究经济法制度以及理论思想,为社会的和谐建设提供理论及思想支持。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经济为主要的内容,因此,经济法学界中针对经济法的构建及创新较为重视,保证经济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其重要的职能及作用。

一、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法之间的契合性

(一)理念的契合性

经济法理念作为经济法建设的基石,是经济法与国家其他法律之间进行区分的重要内容,在相关的研究过程中,多数学者认为经济法的理念是指针对经济法现象进行整体性认知以及宏观掌握的最高精神,是经济法应用的最终原理。经济法理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其中固有的及深层次的本质原理将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应用。经济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契合性要素包含以人为本、社会责任本位、平衡协调以及经济秩序的统一。以人为本在各个法律部门及政府职能部门中皆有所体现,是现代化社会建设重要内容及理念,其中经济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皆有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核心。社会责任本是经济发理念中的主要因素,社会责任本位理念中要求经济关系立足社会整体性,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在理念之中存在着相互契合性。平衡协调是构成的经济法理念的标志要素,经济法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各利益主体行的行为,平衡其他相互利益的关系,保证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经济公正的重点内容。

(二)理念上的连接性

新时期社会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中蕴含者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思想,社会的建设发展是促进人类生活的进步发展,因此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我国经济法的创新发展二者之间蕴含者一定的联系性,其中皆将以人为本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需要坚持社会本位及平衡协调的理念,经济法的创新发展中应保证各尽其能及保证活力的相互协调,保证在经济建设中各种矛盾进行妥善处理。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能够实现经济的稳定有序,人们生活环境更加安定团结,是和谐社会平衡发展的基本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对社会中的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从社会各国方面之间进行宏观调控及统筹兼顾,更好的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矛盾,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会风险。

二、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经济法的问题

(一)经济法作用中的局限性

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经济法作用与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建设结合过程中将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包含市场障碍、市场机制利益性以及市场调节的滞后性。首先,市场障碍是市场经济调制中遇到的各种障碍,由于障碍及矛盾问题的存在,因此使得市场调节机制无法准确的发挥其作用,导致市场竞争秩序及不合理交易产生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市场经济机制中的唯利性是投资者及经营者过分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外部性”。市场机制中的利益性将影响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继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最后,市场调节中的被动型及滞后性将影响市场机制中的事后调节,使得投资经营者出现错误的决策,影响经济发展的秩序。

(二)国家作用中的局限性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经济法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和谐社会的建设逻辑与国家的作用受限为主要内容。首先,和谐社会建设的逻辑前提是社会时序,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其中观念、体制及机制的转变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交错发展现象。在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阶段,社会领域之中失序现象正在日趋明显,其中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是导致社会失序的重要内容。其次,国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职能受限是问题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国家在经济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中是主要的承担者,但并非每个建设环节中皆能发挥职能,因此国家职能的发挥将会呈现出局限性。

三、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经济法革新思路

(一)在选题上进行创新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经济法的革新思路中,在选题上应进行创新。首先,在选题方面应坚持以中国实际发展现状为基础,围绕者中国社会在转型发展阶段为核心,提出经济法创新发展的路径。中国社会的经济法创新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实践理论为指导,中国经济法理论也应以实践为主进行创新。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经济法的创新发展,应更加注重社会中真是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论述,其中包括三农、金融安全及社会协调发展等,将现实问题进行解决,能够保证经济法创新的科学星际合理性。

(二)在研究方法上创新

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经济法进行创新发展,在研究方法中应进行创新,并保证经济法的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法理论及制度相适应。经济法的具体研究之中方法论而言,应关注及保证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影响,保证经济法创新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观察,经济法创新的方法论中应选择具有经济特质的內容,继而经济法的学科的成熟发展。

(三)在学术交流中创新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经济法的革新思路中,可以借助学术范围交流中,积极扩展创新的方式,继而增强经济创新的实效性。我国在过去几年中经济法的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实际性的进步成果不够显著。经济法的创新发展中可借助学术界的交流进行丰富及创新,并且保证经济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创新发展出和谐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法。

结语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法对于社会发展中的公平及效率调节以后这重要的影响及作用。经济法是我国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节器,因此应针对经济法进行创新,使得经济法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要的职能及作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实现良性互动的效应,并且经济法的创新发展对于经济自身的完善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功耘.略论经济法的理念、基本原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法学,2007(03):16-24.

[2]吴志攀,肖江平.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法创新[J].中国法学,2007(01):162-174.

[3]张卫华.略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的职能作用[J]. 政法论丛,2005(05):41-46.

作者信息:顾宇辰,男,研究方向:经济法学,工作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作者:顾宇辰

上一篇:电梯无线通信论文下一篇:乡镇群众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