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规下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从“正能量”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出发,结合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工作实际,论述了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引入正能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介绍了利用“正能量引入法”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工作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谐社会规下师德建设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和谐社会规下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篇1:

浅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大众化,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日益凸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等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消极影响。因此,要从氛围营造、培养教育、制度管理几方面入手,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长期的高等教育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品质的总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努力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成功[1]。随着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大众化,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益凸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理想信念淡薄,道德认识模糊,缺乏事业心

教师这个称号意味着一份光荣与神圣的使命。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某些唯利是图和拜金主义错误思想和价值观念也蔓延到了高校校园,这片净土已不是绝缘于尘世的象牙塔。高校教师由于处在学校这一非盈利性环境里,其个人收入往往不如进入社会其他工作岗位。这在青年教师中尤为常见,收入偏低造成了生活水平的相对低下,于是某些教师在利益心和虚荣心的趋势下开始出现厌教的情绪,他们并不心甘情愿从事教师职业,而只是以教师职业为跳板进行观望。教师职业理想信念的淡薄直接造成了他们在职业道德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许多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他们无法专心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丧失了事业心。部分教师心态浮躁、不平衡,于是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了做兼职或另找门路创收上,这样一来,他们投入到教学中的精力必然大大减少,这就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实际影响了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功利倾向严重,重科研轻教学,缺乏进取心

由于目前高校教师职称资格认定中对科研要求较高,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就可以为评职称扫清障碍,这就造成了部分高校教师对待教学任务不认真,上课得过且过,教学方法不讲求科学互动,不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需要一桶水,但是这些水不能是死水,而必须是活水,必须是能从教师的脑子里转变成可接受的知识在流到学生们的脑子里。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重视科研,还要重视教学,要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另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也造成了价值导向的偏差,如在职称评聘、出国培训、申请项目等规定中,强调学历层次、科研成果、论文数量和质量,而忽视了对教师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客观上产生了误导,使得部分理想信念淡薄,只看重个人利益得失的教师,把学校当作在激荡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个难得的保险箱,以功利心态指导自己,埋头做科研,一旦出了成果,评上职称后就不再学习,不求进取,不钻研业务,久而久之,丧失掉进取心,最后造成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两方面的退步落伍。

(三)师表意识模糊,育人观念退化,缺乏引导心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是对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做好榜样,并以此来引导学生,但是,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师表意识模糊,不仅不注意塑造自我良好形象,还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纪律松散、迟到早退、仪表不整、举止粗俗、甚至课堂上贬损其他同行,攻击社会,任意发泄不满情绪等,丝毫不注意自身的自由主义思想泛滥对学生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这不仅损害了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形象,还污染了育人环境,给学生带来了难以估量恶劣影响。教师本来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一旦教师自己放弃了对自身正面形象的坚守,单纯的知识讲授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缺乏引导之心构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又一个影响深远的问题。

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針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高校职业道德问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从新的思路出发,从氛围营造、培养教育、制度管理几方面入手,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人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明确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尊重、理解、关心教师[2]。

1. 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可度

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增进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工作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的良好风气,建立一种积极、健康、文明、高尚的道德风尚,从而增强广大高校教师的光荣感、使命感以及责任感。

2. 关注高校教师的合理要求,切实保障高校教师的正当利益

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才有可能有道德精神层面的追求。在市场化的今天,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首先必须关注高校教师的利益需求。要把师德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高校教师的实际生活出发,关心他们的生存现状、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只有尽可能解决高校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才可能让广大高校教师可以安心于教育事业。

3. 注重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尊重高校教师的自身价值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肯定高校教师的劳动价值,创造平台、提供条件,给高校教师展现自我才能、发展自身事业的舞台和机会,满足高校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努力创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人才成长环境,从而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激发高校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注重师德培养教育,加强师德修养自律与自我塑造

高校在加强高校教师教学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高校教师的师德培养与教育。

1.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高校教师的大脑

定期要求高校教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论,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他们对各种腐朽思想的抵御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高校教师明确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历史使命,增强其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责任意识,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观念。

2. 组织高校教师参加职业道德规范培训

组织高校教师认真学习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使高校教师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与育人义务,在肯定教师以正当途径追求自身利益合理性的同时,提倡教师发扬奉献精神。举办人文类讲座,潜移默化影响高校教师内在道德形成,增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形成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以及安贫乐教、耐得寂寞的优秀品质。

3. 加强师德修养自律与自我塑造

外在的师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师内化,通过教师的自我塑造、自我修养,才能真正形成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自律。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自省自律,以身作则,时刻以师德规范衡量自己的言行,不做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总之,良好师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高校教师应当以职业道德修养作为一生的追求,生命不息,修炼不止。

(三)完善师德管理制度,健全监督评价、激励与竞争机制

高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更要以严明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因此,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师德管理办法与评价机制。

1. 建立科学、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强化对教师师德的监督考评

在师德评估标准体系中,要把评价内容贯穿到教学、科研、实践等每一个环节,构建学校、学生、同事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评价网络,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評价相结合,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3]。教师、学生、家长、组织、社会共同参与师德考评,形成监督合力,以规范高校教师行为。

2. 完善师德各项规范和具体要求,建立有效的师德激励约束机制

高校应明确学校的教育行为准则规范,将鼓励行为、禁止行为、奖惩办法具体化、制度化,提高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要让高校教师参与到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中来,给予他们发展事业的机会和条件,激发他们的事业心、进取心,增强他们的凝聚力;要重视宣传引导,大力表彰德高业精的优秀教师,发挥榜样模范的力量,达到正向引领、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的作用;要将工资、津贴、职称评聘、晋升等与师德挂钩,将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对受表彰的模范教师除给予表彰外,还可给予一定的奖金或长期性物质奖励,如享受与同级别优秀工作者同等的待遇、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等,并在职称职务晋升评聘、出国进修以及干部选拔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对师德评价不过关、业务不达标的教师,要求其参加培训、进修,进行整改;对违反教育行为准则规范教师,要依规查处,既要批评教育,也要在物质上进行处罚惩戒;对品行不端、师德败坏、社会影响恶劣的高校教师,要将其清理出教师队伍。通过优胜劣汰,优化队伍结构,达到净化高校师风、提高高校师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耿博超.促进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6).

[2]张开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路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4).

[3]张万勇.基于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及评价系统[J].教育与职业,2011(20).

作者:程瑶

和谐社会规下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篇2:

“正能量引入法”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研究

摘要:从“正能量”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出发,结合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工作实际,论述了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引入正能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介绍了利用“正能量引入法”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正能量;大学生;廉洁教育;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罗兵(1968-),男,北京人,北京化工大学纪委副书记兼纪监审联合办公室主任,副教授;梁畅(1977-),女,辽宁锦州人,北京化工大学纪委办公室副主任,讲师。(北京 100029)

“正能量”是2012年度十八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它起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的书名。一年多以来,“正能量”一词频繁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中共中央总书记、下至草根百姓,大至政府机关、小至社区家庭,都在积极地创造和贡献着正能量:2012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创造了中国贡献于世界的外交正能量;各级政府机关纷纷开通政务微博,通过新媒体平台公开政务、接受监督、共建和谐,传递了政府公信力的正能量;社会公众人物创建慈善基金、支援病残儿童,积极投身社会福利事业,引燃了公益事业的正能量;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涌现在人民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弘扬了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心理学家、企业高管以积极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潜能,助推了创造社会价值的正能量,等等。在受到这些正能量鼓舞的同时,人们也积极地参与到发现正能量、创造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和扩大正能量的热潮中,热情生活、激情工作、豪情图强。

正能量是促进人民幸福生活、社会和谐发展、“中国梦”早日实现的催化剂,同样也是助力大学生思想教育、廉洁教育的一剂良方。为了获得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培养大学生崇廉尚洁的人生信仰、遵规守纪的法制观念、诚实守信的处世原则、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唤醒大学生在建设廉洁政治、廉洁社会历史使命中的“主体意识”,积极的、正面的示范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要积极引入正能量的教育要素。

一、 引导广大大学生发现和接受反腐倡廉的正能量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振兴中华的栋梁。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拒腐防腐的能力,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

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成果,接受党中央传递出的反腐正能量。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反腐纠风的力度,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等。这些举措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反腐反贪的坚强决心与坚定信心,是令全社会都深受鼓舞的正能量。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应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并积极组织学习领会,引导学生发现和接受党中央的反腐倡廉正能量。

要积极推崇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模范,接受社会生活中涌现出的道德正能量。每年新闻媒体都会报道一些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不计名利、舍身为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那些红透网络的“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就是最具人气的代表,他们崇高的道德和高尚灵魂都被社会称赞、为人民传颂。其引爆的道德正能量使那些贪污腐败、行骗作弊的丑恶现象自惭形秽、无地自容。高校应该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积极宣传这些道德模范和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发现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道德正能量。

要努力发掘校园里和身边的优秀榜样,发现和接受身边榜样释放的正能量。在校园里,大学生们感受到的廉洁诚信多以诚实做人、严谨治学和遵规守纪为主要表现形式。广大学生身边有不少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师长和诚实做人、踏实求学的同学。他们是大学生最近的榜样、最真的楷模、最强的正能量源。高校可通过“师德先进个人”、“学术诚信标兵”等荣誉称号的评比,来发掘大学生身边清正廉洁、诚实守信和求真务实的榜样,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身边的正能量。

发现和接受是一种态度,是接纳来自国家政党、社会生活和身边榜样所传递出的正能量,这是大学生主动接受廉洁教育的思想自觉。

二、引领广大大学生创造和表达廉洁诚信的正能量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若要切实发挥正能量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巨大促进作用,应积极搭建平台、开发载体,引领广大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的方针政策,讨论和分析腐败的根源、危害以及制约腐败发生的方法措施,树立和培育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在廉洁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和日常学习生活中创造与表达廉洁诚信的正能量。

1.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活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廉洁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自觉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正确价值观,深刻意识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国家未来生死存亡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是一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要充分意识到养成敬廉崇洁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就是为反腐倡廉、振兴民族而自觉创造的正能量。

2.要结合大学生课程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开展廉洁教育要使大学生通过对贪污腐败警示性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体会价值观的偏离、法制意识的淡薄和廉洁意识的缺失会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角色扮演、心理剧再现等方式从反面人物身上受到深刻教育;通过讨论、辩论和演讲等形式将抽象的法律与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渗透教育方法使大学生具备扎实的廉政知识,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理念,从而在走上社会成为公职人员之后不想、不敢腐败;或成为其他行业的成员后,不以送礼、行贿等非正当手段谋求达到目的。[2]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养成可以保证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遵规守纪、求真务实、恪职尽责,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贡献正能量。

3.要结合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廉洁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廉洁教育要引导学生开展和参与廉政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廉洁文化作品创作、公益广告创作等活动,建立学生理论社团,以读经典、谈感悟、写心得等形式深化廉政知识的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廉政建设实践,如引导学生尝试建立学生组织管理制度,规范组织运行、公开工作流程、预防特权发生,让学生体会到民主管理的优越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必要性和制度建设对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学习和开展廉政学习与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性活动,为个人成长积累正能量、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创造正能量。

创造和表达是一种行动,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主动参与廉政知识学习、廉洁信仰树立和廉政活动实践等既是个人修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廉洁校园建设的有力贡献,这是一种勇于实践的行动自觉。

三、鼓励广大大学生传递和放大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大学生应该积极担当历史重任,以明晰的头脑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以理性的思维得出客观的判断,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做出时代应有的担当,不做看客、起而行之,积极传递和放大建设廉洁社会、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1.要自觉成为正能量网络舆情的引领员

互联网的繁荣昌盛使得信息发生裂变式传播,人人都是新闻的记录者和评论员。然而,互联网有时也成为了不良情绪的宣泄垃圾桶,甚至成为了谣言和讹传的发源地与传播链。因此,不仅仅有了“赞”、“顶”、“给力”和“Hold住”;也有了“踩”、“吐槽”、“拍砖”和“牢骚”。泄气、不满、抱怨甚至怀疑和仇恨,像雾霾一般笼罩了互联网的部分版图,成为了让人忧心、失望的负能量。活跃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上的大学生应挺身而出,自觉担任起网络舆论引领员,积极传递网络舆情的正能量。对于积极正面的宣传报道、对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大学生们要积极地进行传递和放大,点击就是行动、转发就是接力、关注就是力量。

2.要自觉成为正能量社会实践的参与者

如今“三下乡”、“红色1+1”、“西部志愿者”计划、“大学生村官”和十八大宣讲等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学生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积极成为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参与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宣传党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一名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将社会正能量辐射到中国大地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社区乃至每一个家庭,成为一名传递和放大正能量的接力队员。

3.要自觉成为正能量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2012年政务微博发展迅猛,政府与网民的互动更加诚恳、活跃,政府部门和官员以更加亲民与开放的姿态在网络出现,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检查和建言献策。[3]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该积极思考社会发展问题,主动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潮流,积累知识、锻炼能力、提高修为、增进责任感、强化使命感。

传递和放大是一种力量,是大学生以“主人翁”责任感参与和投身廉洁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历练,是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激发自身主体意识的责任自觉。

四、结束语

正能量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能量蕴含了社会发展的原生动力和潜能,正能量是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廉洁社会的文化利器,正能量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水分与阳光。和谐社会、廉洁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承诺,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大学生肩上的光荣使命。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引入正能量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邓频声.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雷国铨.大学生“三全育廉”的范式构想及路径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

[3]让微博为社会释放正能量[EB/OL].http://news.ifeng.com/gundong/

detail_2013_01/25/21596769_0.shtml.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罗兵 梁畅

和谐社会规下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篇3:

论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摘要]当今社会孕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政文化推进社会的各个阶层显得特别重要,党所倡导的廉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向社会输送大量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更应该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努力做好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时代要求大学生要有很高的廉政文化素质,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现,高校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育人的目标,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贯彻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等学校 廉政文化 道德教育 育人环境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进高校

学校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将廉洁自律的教育推向全社会,当代大学生的廉政意识还不够强烈,自我控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比较容易受周围和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 学生在廉政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存有“唯钱论”的思想,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甚至因为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特别待遇”问题和腐败问题而对教育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努力展现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些本来被视为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表现现在在一些高校里却成为了为赢得某种荣誉,或是为获得奖学金,或是为加入党组织给自己带来种种好处的筹码。在高校里很多时候学生因为个人主义的思想作祟,奋斗的动机也就变得不怎么单纯了。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想说得是周围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环境对学生影响是相当大的,学生不是处于真空之中,而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如果一些腐败的现象和负面的东西对学生产生影响后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给正处以世界观形成并逐渐成熟时期的大学生造成扭曲的认识。

2 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会造成学生心里的不平衡,比如学生干部的选拔公开竞争力度不够;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不够明确、诠释工作没有做到位;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把握不严,公开、公示程度不够;学校或系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体现出不公平性的细节问题,这些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 教务工作者的道德建树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们会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学生干部在一个学校,一个系部、一个班级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力度将直接给周围的同学带来影响。往往负面的东西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学生的法制观念越来越淡薄。现在有些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甚至还以身试法,比如校园暴力、盗窃、考试违规违纪、缺乏诚信等,这些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5 学生非理性的看待党内一些腐败现象,比如某政府领导因为一些贪污问题被“双规”了;某国家干部的不良作风被披露了,这样一来党内存在一些贪官污吏的印象便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形成了,有些学生甚至把党内腐败现象看成是体制上的问题,对党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问题的决心持悲观态度,有的甚至认为共产党根本不可能解决自身腐败问题。

6 当代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贪图享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生活上追求高标准,奋斗上追求低标准,一味的讲究不切实际的物质生活和过于时尚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追求逐渐淹没了学生的廉政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学生的廉政文化素质需要提高,但教务工作者的廉政文化素质也需要提高,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教师应以德服人,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强烈的责任心去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二、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1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大量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载体,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注重学生廉政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为了让这些人才在融入社会以后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为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起辅佐和推进作用,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到老师和学生身上,才能更好地体现廉政文化建设的力度,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 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学生的道德文化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力是相当强的,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是集许多关注为一体的对象。因此加强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廉洁自律的习惯,传扬大公无私的精神,做好社会的前沿人。

3 当前高校大力推行校园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根本上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校的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更完善,学校的办学体制更完善。学校一直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样的环境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这样的环境中洋溢着和谐的气息,更利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关于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思想道德文化是廉政文化的精髓,因此搞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现在,由于受到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学生理想信念不明确、价值观不正确,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学校应重视这些消极因素对大学生道德信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高校而言,应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开展教育工作,应该切实落实好学生的“两课”教育工作,注重经常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重塑,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2 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现在部分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状况并不尽人意,有些教师的功利心比较大,有时因为个人的一点私利会做一些有损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教师有时也会享受接受家长送“大礼”的时髦,这些也许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学生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腐败的印象就这样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价值观需要依靠老师来重塑,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全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给教师灌输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定期开展活动分析和总结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解决并监督,为建设具有良好的廉政文化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提供保障。

3 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发挥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

(1)学校的管理干部应首先从自身做起,在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始终保持敬业、精业、守业的工作精神,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要把工作落实到实处,要永葆清廉,严于律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别人,在师生中树立威信。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我认为应该从道德观入手,纠正一些管理干部对事业缺乏责任,对学生缺乏关爱、对工作缺乏热心、对个人缺乏自律的错误倾向,营造“德治”的高校管理氛围。

(2)保持党员先进性,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要用良好的廉政文化素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老师和学生。学生干部也要积极发挥作用,不能搞官僚主义作风,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样用一批先进的带动一批后进的,廉政文化建设才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4 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的建设,完善廉政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的建设情况是师生员工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也是校训精神、办学理念的直接反映。良好的师德师风通常沉淀于教师的精神世界中,表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上,让教师不仅要有教好书还要有育好人的意识,在向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的同时,要顺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品德修养、治学施教、行为情操、仪表风范等方面都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和表率,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更严格地管理学生,要求学生,让学生经常自我监督和反省。

高校应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制定完善的建设方案,努力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师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廉政文化建设队伍中来,营造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

作者:周贵平

上一篇:协同设计平台机电一体化论文下一篇:农村关爱工作中的留守儿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