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教育为主的采矿工程论文

2022-04-29

【摘要】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升级产业结构与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有效供给,从而实现供需两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继续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供给侧改革诉求同样势在必行,亟需通过探索与实践作出回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应用型教育为主的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应用型教育为主的采矿工程论文 篇1:

论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

摘要:文章从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关系的视角厘清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认为技术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这种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具有将技术创造原型进行具体化设计并组织实施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具有维护、监控实际技术系统,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实践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基层技术员或业务员提供指导和咨询的能力;具有在服务领域运用专门知识与技术向特定顾客提供全面或综合性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等。

关键词:技术与技术教育;科学与科学教育;工程与工程教育

作者简介:徐涵(1964-),女,辽宁朝阳人,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杨科举(1986-),男,河南上蔡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高等院校创新团队项目“中德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7T167),主持人:徐涵。

研究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问题,主要是厘清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教育人才培养上的差别。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传统上,本科院校根据开设的主体专业不同主要有文、理、工、农、医、法等类型。其中以理科见长的高校和相关专业主要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主要进行科学教育。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和相关专业主要培养以工程师为代表的理论转化和工程设计型人才,主要进行工程教育和一定的技术教育。高职高专是专门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学校,主要进行技术技能教育。技术本科教育是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种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教育类型,而且属于本科层次。要认清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就要对科学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三者进行区分,然后找出技术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区别。

一、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关系

(一)科学与科学教育

科学是人类有意识地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世界活动的总称(或是总和),其成果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所形成的知识体系。[1]科学要解决的是如何正确合理地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它的成果是一套合乎逻辑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可以验证的理论和知识体系。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方面在于让学习者掌握人类传承下来的科学理论和知识体系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探索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并能合理运用科学方法从事发现活动的能力。在我国,进行科学教育的本科高校多为科研水平较高的研究型大学,多属于“985”、“211”工程的综合类或理科类大学。

(二)工程与工程教育

“工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如此定义:①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②泛指某项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工作,如菜篮子工程。[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工程是指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佳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3]工程的主要依据是物理、化学、数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学科,如材料学、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热力学、传递和速率过程及系统分析等。工程问题应有最佳的解决方案,要考虑许多因素,取最可靠和最经济的方法。许多工程问题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伯聪在《工程哲学引论》一书中指出:工程是对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完整全部的实践活动和过程的总称。[4]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工程是作为有价值取向的主体(包括国家、组织和人)为了满足其特定需要,以一定经验知识或科学理论为基础,以一定技艺或技术为手段,以一定程序或规则为运作机制的变革显示的构建性的对象化的活动及其成果。[5]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认为“对工程进行定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个是从工程、科学和技术‘三元论’角度所界定的工程:科学是以发现为核心的人类活动,是以发现自然规律,講求真、善、美,追求真理;技术是以发明为核心的人类活动,是发明方法,讲求技巧,追求诀窍;工程是以建造为核心的人类活动,工程师按照社会需要设计造物,构筑与协调运行,讲求价值,追求一定边界条件下的优化。另一个方面是从工程与生产、实践的相互关系中所界定的工程:工程就是包含了设计和制造在内的生产实践活动。第三个方面则可以从前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的更大的尺度,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社会’的链条中来认识工程和把握工程的定位。工程的实施,一方面为科学技术的实现提供平台,另一方面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社会。工程的实施,一方面是以科学、技术的知识作为支柱群,经过集成优化成为集成的工程平台,另一方面是以一系列的集成的工作平台为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支柱群,进而构成社会发展的平台。工程是将相关的知识集成起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枢纽和集成体”。[6]

由以上对工程的定义和定位可以看出工程具有如下特征:①需要一定的科学原理作为支撑;②工程是有特定目标的,注重过程,注重效益;③工程的核心在于建造;④工程必然要求与环境协调一致;⑤工程的实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寻求最优策略。

工程教育就是培养能在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工程设计型人才。在我国,工程教育主要由工科类院校和部分理科院校承担,培养的人才主要在科研院所或企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作。

(三)技术与技术教育

“技术”一词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技艺、手艺、技巧,是手艺人的活动、能力、技能,也意味着一般艺术中的精美艺术品或造型。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哲学家狄德罗在《法国大百科全书》中载有最早的关于技术的定义: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目的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辞海》把技术界定为: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如电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②除操作技术外,广义地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7]苏联《哲学百科全书》中对技术如下定义:技术一词源于希腊文中的技能、技艺和能力,是社会运动的工具和技能的系统。经过一定历史过程而发展着的劳动技能、技巧、经验和知识,是认识和利用自然力及其规律的手段。技术是形成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成为劳动被实现时的那种社会关系的指数,是构成每个特定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8]《简编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技术的定义为:“技术是人类活动的一个专门领域。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与‘logos(词、讲话)’的组合,指对造型艺术与应用技术的论述。当它在17世纪英语中出现时,仅指各种技艺。到20世纪初,技术的含义才逐渐扩大,它涉及到工具、机器及其使用方法和过程。到20世纪后半期,技术被定义为‘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和方法’,人类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产生了技术,而现代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与科学的结合。”德国经济学家哥特尔.奥特里连菲尔德(F.Von Gottl-Ottlilienfeld)认为,技术“在主观上是达到目的的正确途径的艺术,在客观上是人类活动的特定领域所用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他将工程师所从事的技术活动定义为狭义的技术,即“物质技术”。他还将技术分为:个体技术——其客体是从属于个人心理的和躯干的实在性的技术,如体育技术;社会技术——其客体是个人之间关系的变革实践,如治安技术;知识技术——其客体是个人之间关系的变革实践,如心算技术;现实技术——以改变包括有机和无机自然在内的直接外部世界为客体的技术,如电力技术。德国当代技术哲学家拉普(F.Rapp)在《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对技术定义进行广泛讨论后,将技术定义为:“技术一词指物质技术,它是以遵照工程科学进行的活动和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并认为这一定义是“最接近人们的通常理解,是唯一可行的。”[9]

由以上可知,技术的核心的是生产技术,是人为了生存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而从事的各类活动的方法和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是人与自然(包括人与环境或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人所习得的一种本领,一种唯有人才具有的后天习得的改造自然的能力。[10]广义的技术包括物质生产型技术和非物质生产型技术,而非物质生产的技术更多的是指方法、技巧、程序、规则。如摄影技术,除了对硬件(相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这些容易按常规学习掌握的技术外,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还涉及光的利用、抓拍抢拍、画面构思、主题突显、背景处理等这类隐含性的技术(技巧)。狭义的技术即物质生产技术本身也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技术目标的设定、技术意识的形成,也包括技术活动及技术目标的达成。这其中,以制造和使用工具和器械进行制或做的能力、方法、技巧和方式,是其核心部分。物质生产技术过程可以用如下流程图表示:[11]

可以说,人类一切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技术,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技术的内涵却千差万别。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理解:

①个人通过熟练化的劳动获得的手艺、技巧、诀窍,这是一种个人的隐性知识。

②制作和使用劳动工具的方式、方法、规则和手段,这是多指向物质生产的劳动过程中运用到的程序性知识。

③指向特殊目的的非物质生产的专门化服务的技术和技能体系,如侦讯技术、飞行技术等。

④能够体现人的意志、精神与智力活动的以劳动工具和物质生产成果为代表的技术的物质形态,如相比较算盘而言计算机就叫高技术产品。

⑤科学技术,即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遵循客观规律而开发的技术思想或技术原理,如航空航天技术。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技术教育如此定义:“技术教育即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它强调对于科学和数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而不是像职业教育那样相对关心对于劳动技能的熟练掌握”;“技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为其毕业生进入职场做准备,其从事职业从分层上高于技能型工作但低于科学或工程型工作。那些从事此类工作的人通常被称为技术师”;“技术教育有别于主要注重理论理解的专业教育”。由此可见,技术教育中对技术的理解多指上面第二和第五条,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技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的能力,以准确有效地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在我国,承担技术教育的高校为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工科类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多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从事技术应用和管理的工作。

(四)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关系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则渊、王续琨在《工程·技术·哲学》一书中指出:作为活动手段的技术与作为活动过程的工程实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离的。[12]也就是说,任何技术都不能游离于作为过程的工程实践,任何工程都不能摆脱作为活动手段的技术。没有不依托于工程的技术,也没有不运用技术的工程。技术是工程的支撑,工程是技术的载体。正因为如此,人们经常把工程、技术这两个名词组合起来频繁地使用“工程技术”这个复合词汇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界”、“工程技术活动”、“工程技术项目”等词组。

原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杨金土等学者在《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一文中曾明确指出:“科学和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方面。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产物,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科学的作用在于理解,技术的作用在于使用、制造和实施。”“技术是通过科学发现而发展的,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变得越复杂,与科学的关系就越紧密”,“技术依靠科学又促进科学。而且,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技术还经常领先于甚至孕育着科学发现”。[13]华东师范大学石伟平、徐国庆等学者也曾撰文指出:技术哲学的研究显示,即使是对现代理论技术而言,它也是与科学相对立的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体系,尽管二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科学体系是由命题构成的,而技术体系是由工具、方法、经验构成的。我们决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14]

我们在最通常的意义上考察工程、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可以知道,简单地说,科学是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的基础,工程是基于科学的物质建造活动,工程依靠技术得以实现。技术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中介手段,是实现工程目标的工具。

科学教育、工程教育与技术教育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三类教育方向。科学教育中必定包含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内容,技术是科学研究的手段,而工程是科学研究的载体。工程教育中亦必包含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工程设计离不开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工程实践又离不开对劳动工具和劳动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在对技术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手艺、技艺和诀窍的理解,与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之后,技术教育就不能不包含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内容了。科学知识是理解和发展技术的基础,而工程也是技术发挥作用的平台。三类教育的主要区别要从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侧重点的不同去认识。科学教育主要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理论创新能力,还要求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教育主要培养人才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的素养,注重培养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技术教育主要培养人才的技术应用、技术设计和技术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

结合以上对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关系辨析,以及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技术本科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即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具有本科层次的职业和学术准备教育。它旨在培养能通晓相关专业与领域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技能,能将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善于综合多领域技能来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与能力复合的实践型人才的教育形态。它是一种与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同“级”,但不同“类”;与专科技术教育同“类”,但不同“级”的教育。

理解技术本科教育这一概念应注意两点:

一是技术本科是一种本科层次的教育,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的研究,本科教育具有三个核心理念,即“本科教育是一种学术性教育,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性教育,本科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15]技术本科作为一种本科教育类型,也应该体现其学术性、专业性和基础性。

二是应把“技术本科”从“应用型本科”中区分出来。应用型本科是旨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教育类型,它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甚至可以说所有的本科教育都在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个别本科院校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其他高校毕业生无不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技术本科特指进行技术教育的本科院校。而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应对传统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好适应伴随科学发展和技术升级换代,岗位技术和能力要求升级而导致的就业难问题,主要采取在传统理工科院校里吸取职业技术教育的优点,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开设实践、实训类课程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做法。此类院校仍然给予学术教育以极大的关注,实践实训类课程并不丰富。技术本科院校则是为了适应后工业化时代人才结构调整对于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着重培养工程师与技术员之间的“桥梁型”人才即“技术师”或“技术工程师”的本科教育类型,是为了适应传统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后工业化时代对人才质量需求高移的一种策略。技术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这种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①具有将技术创造原型进行具体化设计并组织实施于生产实践的能力;②具有维护、监控实际技术系统,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实践问题的能力;③具有对基层技术员或业务员提供指导和咨询的能力;④具有在服务领域运用专门知识与技术向特定顾客提供全面或综合性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姜振寰.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3.

[2]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422.

[3]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13.

[4]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4,8.

[5]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9:149-165.

[6]殷瑞钰.工程与工程哲学[EB/OL].http://english.hanban.edu.cn/chinese/zhuti/xxsb/677378.htm.

[7]辭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669.

[8]【苏】瓦尔科夫.哲学百科全书.转引自邹珊刚主编.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15.

[9]F.拉普著.技术哲学导论[M].刘武等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31.

[10]姜振寰.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1.

[11]姜振寰.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

[12]刘则渊,王续琨.工程.技术.哲学——2001年技术哲学研究年鉴[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5-123.

[13]上海职教论坛秘书处.对职业技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基本认识(一)上海职教论坛十年论文集[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5.

[14]石伟平,徐国庆.试论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

[15]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M].辽宁教育研究,2004(6):7.

责任编辑韩云鹏

作者:徐涵 杨科举

应用型教育为主的采矿工程论文 篇2:

供给侧改革视域中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再思考

【摘要】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升级产业结构与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有效供给,从而实现供需两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继续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供给侧改革诉求同样势在必行,亟需通过探索与实践作出回应。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70420

【作者简介】王华伟(1990—),男,北京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森(1981—),男,江苏徐州人,博士,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1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冲击的必然选择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对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冲击,成人教育既有的生源红利失去竞争优势,发展空间受到全日制本科生教育与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双重挤压。与此同时,由于教学师资、培养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差距,成人教育的学生培养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宽进宽出”的局面,“成人教育学院在大校内被进一步地位边缘化、功能弱势化”,[1]成人教育市场的主动权也从办学方转移到学习方。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成人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理论与现实相冲突的两难处境:一方面,国家积极把成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学习渠道和载体,统筹推进社会成员的学历教育与继续学习,构建以人为本的学习型社会;而另一方面, 成人教育的现实发展缺少国家层面的整体定位与科学规划,缺少大校层面的经费投入与质量调控,致使成人教育转型滞后,竞争乏力,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

2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

成人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供给侧一方,承担着个体继续教育与“回炉”深造的关键职能,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同样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并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只有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才具备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所必需的动力及资源”。[2]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成人教育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机,在办学规模、办学结构、办学质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发展方式由传统的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型,加之继续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激烈竞争,使得成人教育的办学面临人才需求量大幅下滑、招生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做好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成人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3回应成人教育自身症结的题中之义

除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以“学历型”为主的成人教育自身办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首先,办学宗旨功利化。部分成人教育学院办学宗旨功利化,办学定位模糊,缺少对高等教育全局的准确研判与成人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划,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办学效益,不断降低成人教育的入学门槛。其次,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行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大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培养模式为“范本”,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没有突出成人教育院校的自身特色,忽视了学生生源的特殊性与多样性。最后,培养质量粗放化。“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始终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永恒主题”。[3]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这其中固然有学生基础较差的“先天不足”因素,但是,一线骨干教师队伍弱化、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运用不及时、教学实践与实训环节缺乏等都直接影响了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1以“能力型”育人目标为先导,改革成人教育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關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质特点,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4]不同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对劳动者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学历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用人导向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劳动者的能力水平成为衡量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表征和集中体现。然而,作为“学历补偿教育”的一种形式,大多数依托母体办学的成人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学历教育”的烙印,表现在:照搬全日制本科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以专业学科为分类进行课程设置,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系统传递与转移,对知识的内化与转化重视不足,缺少对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量化考核等,影响着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成人教育要改革教育理念,把受教育者的能力与知识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兼顾学历教育的同时,把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成人教育育人理念从“学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

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关键,改革成人教育的培养模式

成人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有赖于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传统的成人教育培养模式使得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不足、职业能力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信息化社会被进一步放大,不能满足岗位对知识转化能力更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变”要求成人教育的育人模式打破一以贯之的“不变”,为此,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树立市场化的需求导向,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实践规范,探讨建立以知识应用能力为教育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强化技能培训与专业实习所占课时的比重,构建以受教育者职业能力发展为重点的课程结构体系。

3以“开放型”合作办学为目标,改革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式

“教育发展方式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是指推动教育发展的各种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教育发展”。[5]随着成人教育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往依靠“政策驱动”带来成人教育规模扩张的红利逐渐消失,掣肘着成人教育事业的深层次办学与发展,“开放型”合作办学成为破解当下成人教育困境的重要选择。开放与封闭相对应,意味着办学主体在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两个层面的开放,以开放化的视野贯穿于成人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建设,包括教学投入的开放、教师资源的开放、课程资源的开放、学习过程的开放等。而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开放必然带来多维度的合作,包括“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乃至“中外合作”等。“开放型”合作办学要求成人教育打破“象牙塔”的围墙,倡导教学要素多层次的开放与办学主体多维度的合作,推动成人教育事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结合社会与行业需求侧的变化,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系实际,紧密围绕校企合作“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与优化,围绕立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参照企业对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切实做好成人教育领域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供给侧改革”,从而为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供给主体:多元参与,全员育人

积极将学生组织、优秀典型、毕业生代表、企业负责人等校内外学生利益相关者纳入到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主体系统,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一方面,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专职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交流,不断夯实学工干部队伍育人工作的理论水平。以学生工作创新论坛为抓手,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学工干部队伍做好育人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加强与委培单位的协商与交流。以委培单位的岗位需求与用人标准为导向,联合教学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及时进行专业调整和培养方案的修改,制定符合企业生产建设岗位需要的大学生素质发展纲要,打造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与学院委培生实际相结合的育人体系。聘请一批优秀毕业生代表与企业一线管理人员走进校园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与经验交流。通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共同治理,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多元供给主体格局。

2供给内容:课程内外,提高质量

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建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不断提高成人教育在课程与活动供给侧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供给内容的均衡化发展。一方面,重点打造了采矿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矿物加工工程、煤矿开采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等5个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以及《工程制图》《采掘机械》《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煤矿地质学》等4门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平台,初步建设了52门涵盖5个专业、总计322课时的网络课程,切实保障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确保在校学生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依托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起草汇编学风建设文件、修改完善学生管理条例、健全规范学生组织社团等措施,不断加强校园内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品德养成与素质提升功能,实现对学生文化、价值、理论、道德等方面的有效供给。

3供给方式:线上线下,知行合一

坚持“全方位+全覆盖”的供给理念,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增强供给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一方面,继续做好微博微信平台运营,加大教育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舆情引导、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作用职能。与此同时,借助慕课平台把学生工作的触角不断延伸,新增了一批“思想政治课”与“通识教育类课程”,并把在线考核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学院全部专业年级的全体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把线上育人工作做细做实。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和规范实践管理制度,积极拓展搭建专业实训平台与社会实践平台,努力建设具有成教特色、功能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就业创业、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平台育人的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元、内容充实的成长平台,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新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89—92.

[2]赵应生,钟秉林.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J].继续教育研究,2007(3):12—15.

[3]姚远峰.试论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观[J].当代继续教育,2000(5):23—25.

[4]李萍,钟明华.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J].上海高教研究,1998(5).

[5]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3).

Reconside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Adult Education

Tal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Reform

——Tak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ANG Huawei, WANG Sen

(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Key words】supply side reform; adult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編辑/乔瑞雪)2018第2期(总第373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2 2018Total No.373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8.02.007

作者:王华伟 王森

应用型教育为主的采矿工程论文 篇3:

从人才分类角度看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摘要]根据人力资源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大体上可以将人才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由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不同,从而使培养这些人才的教育也各具特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章对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试图从人才分类的角度探究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人才类型 工程教育 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简介]沈亚强(1958- ),男,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浙江 金华 321004)

长期以来,我国对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类界定始终比较模糊,三者之间的界限不清晰。虽然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很好的看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对这三种教育类型的认识并不统一,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与联系亦不十分明朗。本文在名词释义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才类型的分析、比较来探究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工程教育之间的关系。社会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目前较公认的分类是从人力资源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功能进行划分。以工业化社会为典型的各产业系统,其人才类型大体上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而与此相应的四类教育为:普通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但是从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上看,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并不是完全对应,尤其是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针对这三种类型的人才和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为了更好地分析各类型人才、教育之间的关系,下面对相关词语的概念作一简要介绍。

1.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工程”的解释是:(1)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2)泛指某项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工作,如菜篮子工程(指解决城镇蔬菜、副食品供应问题的规划和措施)。可见,广义的工程概念不仅包括“硬件”的设计与制造,而且还包括诸如预测、规划、决策、评价等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因此,从工程的词义角度看,工程型人才不但要从事规划、策划和设计工作(如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产品的产销决策,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等),同时还需具备对某项系统工作进行决策、规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2.技术。《现代汉语词典》对技术的解释是:(1)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如钻研技术、技术先进。(2)指技术装备,如技术改造。由此可知,相对于工程型人才的规划、策划和设计而言,技术型人才主要是指通过他们的劳动,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为物质形态的产品或对社会运行产生具体的作用,如工厂技术员、工艺工程师、农艺师等。在当今世界,由于技术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包括研究、设计和技巧,还涉及财政、制造、管理、劳工、营销、维修和服务领域。现代技术的含义除物质性的技术外,还包括非物质性的技术。因此,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规格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3.技能。《现代汉语词典》对技能的解释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基本技能低下等。相对于技术而言,技能强调的是一种完成某项具体操作的能力。如运动技能即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活动能力,这是形成运动技能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技能型人才即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具有实际操作某一技术的能力,从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需要的劳动者。

二、对人才类型及相应教育类型的比较分析

按词义,工程型人才是能完成工程任务的人才。从工程实施的过程来看,一个重大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和多领域的专家们协同工作,还要涉及工程的经济核算、统筹管理,直至延伸到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因此,工程型人才不但要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开发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观念。由此可见,工程型人才的主要特性在于具有工程化的思想和意识,如整体意识、系统观念、效益观念等,这是工程型人才(教育)有别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之处。但另一方面,完成工程任务离不开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他们掌握的相关技术科学的知识来解决工程技术项目的实际问题。可以说,技术人员在工程实施中起着基础和桥梁作用,是工程规划具体执行者和工程设计的实际操作者。由此可见,工程型人才(教育)又与技术型人才(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有很多交叉重叠的地方,甚至在某些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技术教育的内容占有重要比重。例如,旨在培养工程技术员的工程技术教育,其培养目标明确规定是掌握一定工程技术知识,能将科学技术熟练运用到工程实践的人才。有些学者曾以此将培养工程技术员的教育界定为职业技术教育范畴,从而区别与培养工程师的工程教育。笔者认为,这种把工程教育只限定某一类教育范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工程型人才是有层次的,它不但包括从事工程设计、策划工作的高级人才——工程师,还包括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从事技术应用工作的较低层次的工程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中以培养实用操作层面的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始终未能成型,工程类大专教育在萎缩。而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又缺乏工程教育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加强对工程教育中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为社会培养具有工程化思想和意识的技术型人才。相对工程型人才而言,技术型人才处于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具体执行者,要根据现实的生产或服务条件,处理更实际的服务问题。我国曾有学者对这类人才的特点作过如下概括:一是知识和能力的涉及面较宽,但深度相对较浅;二是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三是协同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是他们的重要素质之一;四是经验和经历对于他们的工作质量特别重要。技术型人才独特的知识能力结构,决定了技术教育课程的专业定向比工程教育更加贴近社会生产实际和职业分工,但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的职业定向。

此外,技术型人才作为人才分类中的一个大类,同样具有层次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984年出版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术语》中对技术教育的解释为:“设置在中等教育后期或第三级(高中后教育)初期以培养中等水平人员以及大学水平的在高级管理岗位的工程师和技术师。”纵观我国近半个世纪的高等教育,从专业类型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分析,相当多的本科专业都属于高等技术教育,如信息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其办公自动化专业,它们都应培养技术型人才。这说明,我国本科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实质上早已存在,甚至有些学校还进行了研究生层次的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如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和合肥工业大学分别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大专层次的高等技术人才,通过中等专科学校和技术学校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理论的学习的和技术学科的学习及相关的技能训练。相对于工程教育而言,技术教育理论学科的系统性较弱,深度较浅,但实践性较强,注重对技术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然而,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技术的更新往往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的形成,而不是原有基础上的局部改进。因此,技术教育的专业面要比以前放得更宽,并重视多技术领域的交叉渗透与复合,从而有利于技术型人才的长远发展及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而言,技能型人才是一种较低层次的人才,更强调劳动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劳动素质,如企业技术工人、汽车驾驶员、理发师等。这类人才由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区别于今天的职业技术教育)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以能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工作的技能为主导,择取必须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看重理论的应用,但不强调其系统性、完整性。相对于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在工作中反复实践,从而满足学生择业的需要,其文化课、技术基础课课时数较少、深度较浅、广度较窄,专业课也不及技术教育内容宽广,实践课内容比较单一,只注重某一岗位的操作实习。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批批综合性职业岗位陆续产生,职业岗位之间的交叉渗透日益增多,从而对从事某一职业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的复合性要求日趋强烈,使得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始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过渡,目前我国一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已承担起培养较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此外,由于机械自动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技能型人才的智力技能成分不断增长,而动作技能成分相对减少,这使得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之间也出现了比过去更多的交叉重叠与相互转换的现象。例如,在当前一些高技术企业中,由于某些职业岗位技术含量的增加,促使部分岗位的人才由技能型转换为技术型。

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虽然在本质上存在差别,但交界处却是模糊的。笔者认为,这就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融合发展而综合为现在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原因。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产生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的叠加,作为一个综合的教育类型,职业技术教育更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培养而进行的一种创新。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使得培养这三种类型人才的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各具特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由于在实际的社会生产中,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间、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又存在相互交叉重叠的关系,使得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工程教育中有占很大比重的技术教育的内容,而技术教育培养的一部分人才又为工程建设服务。此外,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共性趋向增多,且目前已综合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技术教育。

明确各类型教育之间的关系,加强各类型教育之间的联系、沟通与融合,是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这有利于培养适应当今激烈国际竞争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严雪怡.论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王沛民,等.工程教育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3]竺树声.刍议工程型人才和高等应用型人才[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

[4]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等.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2).

[5]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等.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

[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5).

[6]杨金土.技术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J].职教论坛,2002(17).

[7]朱高峰.关于当前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4).

[8]严雪怡.技术分类、人才分类和教育分类[J].职教通讯,2005(8).

[9]严雪怡.试论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区别[J].机械职业教育,2001(2).

作者:沈亚强 张加光

上一篇:电力市场化改革启示分析论文下一篇:中考文言文学习方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