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社会的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经历了从“保姆”到“幼稚园教员”“教养员”再到“幼儿园教师”的变迁。通过对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1951年学制等以往学制及相关文件的分析发现,幼儿园教师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幼儿园教师由最初的基本无识字能力的封建礼教代言人逐渐发展为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应用于社会的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应用于社会的幼儿教育论文 篇1:

如何有效促进家园合作

摘要:随着社会教育的普及以及人类社会对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教育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而在人整个的一生中,教育可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教育的起点阶段,也就是所说的幼儿教育阶段。如今,在整个的幼儿教育体系中家园合作则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因为这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息息相关,也和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是进行了家园合作的概述,这包括家园合作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其次则是简述了家园合作的因素,分别是幼儿园、社会、家长三个方面的因素,最后则是谈及了家园合作中教育方式的改进,也是从幼儿园、社会和家长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园;家庭教育

1 家园合作的概述

“家园合作”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家”指的是家庭(现含义进一步扩展,广义上包括一切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组织、机构或社区),“园”则指的是幼儿园。因此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因素是双方面的,即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时候,并且当这两个因素能够了解比较全面,配合相对完整,能够相互支持的时候,便形成了家园合作。这种合作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因而有这种互动的儿童身心发展便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向的。

我国学者张帆(2005)将家园合作解释为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2 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家园合作。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和社区,这也是一个最直接的微观环境,这种社会文化环境,是幼儿最早能够接触到的,这也是最能够影响幼儿发展的三个要素,是其他的因素都无法进行抗衡的。如此一来,对于儿童的教育所进行的出发点应该是在具有这些特点环境中幼儿所能够经历的互动,并且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儿童应该学会承担的一定的角色,以及在角色塑造中所建立的人际社交网络,在塑造人际社交网络过程中幼儿教育会形成一系列的群体力量,从而更好促进儿童的发展。

其次,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也需要家园合作。作为孩子茁壮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两者之间充斥着很多的关系,不仅有最近的血缘关系,也有一定的感情关系,当然也有经济之间的关系,在多个层次的关系上能够看出家庭教育对家园合作式教育的重要性,这种关系会让教育容易很快地感染到孩子,并且能够对他们进行长期的教育,再次,这种教育的内容具备针对性,并且这种教育的内容体现变化纷呈。不仅如此,家长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在幼儿园中不同家长其实就是相当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将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孩子,那么当孩子聚集在幼儿园交流时便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家长充分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其实也就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将幼儿园和学前教育了解透彻。

当然还有第三个方面,就是当家园能够达到一致的配合时,便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和谐教育。作为教育者的存在,教师和家长,他们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促进幼儿实施发展教育,其中《纲要》也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最主要的,其中的家园衔接工作应该充分地重视起来,这样也就能够统一人们在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和原则等方面的认识,也就能够合力性地促成教育的发展,当两者配合一致的时候,幼儿园的发展也就能够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家园合作是现当代幼儿园教育观念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所以,作为一名国家培养的专业幼儿教育老师,应该更加重视家园合作的有效作用,并且从各个方面来看待现阶段家园合作的问题,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家园合作做出更加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整体上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和质量。

3 家园合作的因素

3.1 幼儿园的因素

3.1.1 幼儿园理念因素

幼儿园,旧称蒙养园、幼稚园,是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进行集中的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

幼儿园理念是指一个幼儿园总体办园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指导和规范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方式。幼儿园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将传统幼儿园教育理念中的以幼儿园老师为中心,以照顾孩子身体、看护孩子为中心转向以儿童的素质教育、情感教育,全面教育为中心,更加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更加拉近和家长之间的沟通,积极促进家园合作这种教育形式。

只有根据我国的教育改革,及时更新幼儿园的发展理念,才能够引领幼儿园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园特色,在促进家园合作这一教育形式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完善其幼儿园自身,使得幼儿园走在时代教育的前沿。

3.1.2 幼儿园自身实行过程因素

首先,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活動过程中一举一动都是在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行为,还没有成年的儿童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明辨是非的观念,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多数是观察身边的环境和身边人所进行的行为来进行判断,所以幼儿园自身实行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因素包括教师的行为、幼儿园的实际生活以及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对幼儿园的喜恶程度都会影响到其家园合作的发展水平。

其次,幼儿园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中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五个领域的预备教育,这五个领域是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但是在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本的社会常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完整健康的性格以及对于自然的初步认识,这些课程并没有明显区分出来,主要的活动领域比较杂乱,并没有明显的具体培养形式,这样使得家长在配合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指导目标,从而以一种分散的方式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阻碍了家园合作的发展。

3.1.3 幼儿园对外开放的程度

一个幼儿园能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能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完全取决于这个幼儿园的对外开放的程度。幼儿园的开放程度是指的该幼儿园和社会外界互动的水平以及程度,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幼儿园,能够及时引进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了解及时的教育改革方向,与国际国内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学习并且运用家园合作这一形式新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家园合作。反之,一个封闭的幼儿园,由于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必然则会和时代脱节,与先进的教育脱节,因此,幼儿园的对外开放水平不仅影响到了家园合作,也能影响幼儿园自身的发展。

3.1.4 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首先,幼儿教师的素质应当有两个方面,一是幼教老师的专业素养,二是幼教老师的人格素养,这两个方面应该是相互交融,和谐而统一地体现在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身上,因为教师的素质水平关系着整个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水平,也决定了家长对于幼儿园的信任程度从而决定家长的配合程度。因此,教师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家园合作的水平。

其次,教师对于家园合作的意识程度以及开展家园合作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也影响着家园合作的水平。幼儿教师应时刻具有家园合作的教育意识,在教育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多和家长交流沟通,通过合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并且,教师的素质中创新型思维表现在家园合作过程中使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能够激发起家长的兴趣,使家园合作具有新意,从而促进家长的配合,更好地进行家园合作。因此教师的个人素质影响着家园合作。

3.2 家长因素

家长作为幼儿的直接监护者,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文化程度等都会影响幼儿的教育,可以说家长是影响家园合作直接的因素,只有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育儿观念和积极的教育态度,整个家园合作才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起点。

3.2.1 家长理念因素与行动方式

家长的观念对于家园合作的效果十分重要。家长认为教育是否重要会影响孩子对于教育的认知程度。而且家长平时的行动同样会引导着家园合作的发展导向,家长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好的方面或者坏的方面,都会让儿童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观念,家长对家园合作的重视程度以及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家长应转换传统的教育观念,幼儿园的教育并不仅仅只依靠幼儿园教师,家长不能将把孩子送入幼儿园视为完全的教育,新的理念将能够引导家长自觉积极配合家园的合作,从而改进家园合作中的行为方式,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中的家园合作。

3.2.2 家长素质及教养方式因素

家长在青年时期受到过的教养和养育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一个孩子的成长,并且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如此,循循善诱和一顿暴打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家园合作较好的家庭需要家长有一定良好的教育素质,因为教育理念的正确程度和家长的自身素质成正相关的,一个自身素质高的家长更加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更加能够融合到家园合作的气氛之中。并且,自身素质高的家长具有更加有条理的沟通能力,能够确保和幼儿教师进行及时的和谐的沟通,能够维持好一定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如今的教育观念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集中体现在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并不是系统化的,都不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自然对于教育这件事非常重视,而偏远地区,尤其是农村家庭,就会认识教育无用,上学无用,这就会导致学生很难去学习知识,更不要去说儿童的全面发展了。而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则是上一代人参差不齐的教育观念和经济水平,这就会导致家长在参与家园合作中出现较大的问题。

再次,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能够间接影响到家园合作的质量,家园合作程度高的需要家庭能有拥有相对更加轻松和开放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放养式”而不是“封闭式”,因为对孩子进行“放养式”的教育更加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与乐趣,从而能够使得孩子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能有一个相对和谐的气氛,促进家园合作的开展。

3.2.3 家庭环境因素

一个书香气息的家庭环境和一个从商的家庭环境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說家庭环境对于家园合作的开展非常重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会更加重视教育,而身在农村的家庭则不那么重视。一个单亲的家庭和一个健全的家庭对待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时间和精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家庭个体单位独立的特征也影响着家园合作的水平及效果。

3.3 社会因素

3.3.1 社会观念因素

社会的观念是家园合作中一个整体评判的舆论导向,不同的社会观念绝大程度上会造成对于教育的重视与否,所以对家园合作的关键在于社会对家园合作的这一形式的认可和推广程度,比如,要加大宣传和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幼儿园教育之中,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联系,其次,在幼儿园方面,要创造出和家长交流的平台和机会来促进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只有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观念是重视家园合作,那么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教育气氛,使得家园合作能够进一步得到开展。

3.3.2 社会支持因素

社会的支持因素更是促进家园合作能够有效开展的整体保证。社会上有一个较好的教育学习氛围,人人都认为教育合作应该开展,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家园合作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少了很多的阻碍。

社会的支持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精神层面的支持,也就是社会整体的观念支持,社会要形成一种重视教育,重视家园合作的理念,使得家园合作这种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广;第二,则是社会物质层面的支持,有关的政府和机构应大力在幼儿园教育设备设施方面进行投资,及时更新幼儿园的教学设备,加大对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扶持力度。从而在设备手段上使得家园合作这一形式能够及时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促进家园合作的整体进步。

4 家园合作的教育改进

4.1 幼儿园方面

4.1.1 幼儿园整体的教育理念转变

家园合作急切需要幼儿园转变教育理念。虽然说对于儿童的教育观念很多人倾向于家长的准则,但是其实幼儿园也起到了很多作用。因为幼儿园对于儿童的儿童观有所塑造,虽然这种儿童观念不是系统全面也没有应用于实际,但是这是一个不断学习过程,幼儿园应顺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目标的更新程度,及时转变幼儿园的发展理念,使得幼儿园的理念更加注重家园合作的重要程度,从幼儿园管理思想方面提升大家对家园合作的认识和重视。

4.1.2 幼儿教师整体的观念转变,素质提高

幼儿园教育观念的转变非常具有代表意义,当幼儿园教师整体的观念能够有所改变,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较好的幼儿园氛围,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跟孩子交流,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提高,家长便会产生一定的信赖,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家园的合作环境就能够建立得更好。所以说,作为这个指导群体——幼儿园教师,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要能够及时建立一个家园互动的队伍,这个队伍是和谐的,并且能够高效组织活动,这样子才能够较好地作为一个有生的力量促进幼儿的成长。

针对幼儿园教师观念的转变,幼儿园应该定期召开学习大会,及时向幼儿老师宣传新的教育观念,也能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供教师们及时地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则需要幼儿园在选择教师的过程之中审慎抉择,国家也应该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包括本科的培养和在职教师后期的培养,使其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懂得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改革,从全方位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

4.1.3 幼儿园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化

现阶段对家园合作形式的探究依然处于一个较为单一式的程度,一般而言是教师通过布置一些任务使得家长进行积极地配合;定时召开幼儿家长会;通过幼儿园的开放日使得家长能够感受幼儿一日的实际生活等。

家园合作应该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我国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的思想进行改进,幼儿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可以具体到每一位家庭的成员,比如定期召开“妈妈会”、“爸爸会”、“爷爷会”等特定的家庭成员会,这样可以使得会议的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样的身份的家长也能够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家园的合作。

4.2 家庭方面

4.2.1 家长参与的内容与形式

家长的有效参与对于家园合作非常重要,因为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而在家园合作中,家长应该参与进去的内容有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以及文化课成绩辅导等等。当然在家园合作中,家长有效的参与形式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是采取定期和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与孩子进行沟通,以及经常检查家庭作业的形式。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社会的生活这个群体中,其更大程度的合作伙伴就是家庭,在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组织中,应该有的原则是尊重,他们相互平等能够相互合作的关系,对于幼儿园平日的教育和活动十分重要,家长应该对幼儿园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且能够相对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参与进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能够也能够随之迅速提高。

4.2.2 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成效如何,其主要决定因素还在于家长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很多情况下,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无法进行专业素养的学习,他们扮演的角色也只是局限于一个自然法则的情况下有扮演的家长,他们并不懂得真正的教育,更不要说幼儿教育,他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重视科学性,这就使得幼儿在受到教育的过程是被动而消极的。

首先,家长应该具备很强的责任心,有一定的责任意识,这是教育能力的基础;家长应通过查阅各种书籍来了解相关幼儿教育需要掌握的知识,比如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儿童知识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自己子女的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再次,家长可以参加一定的社会培训来提升自身的素质,积极参与社会有关幼儿教育的讲座进行知识的补充学习, 在幼儿园内,有一定生活和学习经验都非常丰富的老师,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这些人在这个方面就起到了很明显的引导作用,当然也可以将幼儿专家邀请过来,这三类人用一些较好的形式,比如说家长学校,比如说一些讲座来引引导孩子和家长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艺术修养会不断地提高,对于儿童也应像是卢梭的《爱弥儿》那样,不断沟通与理解,对于儿童就认识得更加深刻,教育的观念就能够得到自然而然的改变。

4.3 社会方面

4.3.1 教育部、政府及相關部门的支持

想要有效促进家园合作,教育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所有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党的发展和领导,这有关社会,也有关国家。当教育部、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对于此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去帮助家园合作的开展。这项工程就能够稳定并且和谐地实施起来。

4.3.2 社会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宣传与社会氛围的建设

当然家园合作能否有效开展,社会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宣传非常重要。因为社会学者在社会上个的舆论号召力非常强大,他们深深地知道舆论的力量,而一线教师则是学术界的领头羊,具有知识力量的人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人们对于家园合作的正确认识,以及寻找开展家园合作的有效方式,所以说家园合作也需要一线教师的宣传。

当然个人行之有效的努力仅仅是一部分力量,历练起整个社会的氛围才是能够推动家园合作更重要的一个方式,当一个欣欣向荣的家园合作的氛围能够行之有效地建立起来,那么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进行家园合作,家园合作就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开展。

5 结语

家园合作能够有效开展,需要幼儿园、家长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努力。而主要的凸显力量是家庭,重要的是改变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并且着实的解决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幼儿园方面就是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幼儿教师整体的观念转变,素质提高与家园合作环境的创设,最后的社会层面体现在教育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宣传与社会氛围的建设。总而言之,促进家园合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各界持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侯兰芳.加强家园合作共促幼儿发展[J].发展,2009,(02):139.

[2]张韵.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孙娓娓.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杨欣洁

应用于社会的幼儿教育论文 篇2:

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经历了从“保姆”到“幼稚园教员”“教养员”再到“幼儿园教师”的变迁。通过对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1951年学制等以往学制及相关文件的分析发现,幼儿园教师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幼儿园教师由最初的基本无识字能力的封建礼教代言人逐渐发展为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当理论、技能、实践并重,还要重视资格认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同时寻求政府更多的支持与引导。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学制;专业化水平:称谓

近现代中国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经历了从“保姆”“幼稚园教员”“教养员”到“幼儿园教师”的变迁。称谓的改变,不单单是字眼的变化,更反映了幼儿园教师角色内涵的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仅仅做幼儿身体的养护者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了,幼儿园教师需要承担的角色责任越来越多样化。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幼儿园课程的建构者、幼儿活动的指导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等等。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呈何种趋势。这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从称谓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保姆”:封建礼教的代言人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教师被称为“保姆”,主要是由经过培训的育婴堂中的乳媪、敬节堂中的节妇以及愿做保姆的女佣、贫妇充任的。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草拟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重新修订后正式颁布实行,史称“癸卯学制”。学制规定设立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并把这一机构称为“蒙养院”,还拟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当时的中国严禁设立女学。在没有女师范生可以充任蒙养院师资的情况下,《章程》规定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附设蒙养院,通过培训乳媪和节妇让她们充当蒙养院的教养人员。乳媪、节妇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后,“讲习认真,保育、教导合法者”可以获得保姆教习凭单,以此单作为入耳只凭证。

对蒙养院师资的培养,主要以传授学习《孝经》《列女传》《女诫》《女训》及《教女遗规》等为主。蒙养院虽然引进了若干外国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只择取“与中国妇道、妇职不相悖者”教授。可见,此时对于师资的培养,是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和礼教为基本特征的,只重视妇德教育,忽视体育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育,旨在教授“为女、为妇、为母之道也”。

随着蒙养院的发展,原有育婴堂、敬节堂中的乳媪、节妇数量少且总体素质偏低,已很难满足蒙养院对师资的要求了。为了解决蒙养院师资奇缺的问题,同时迫于社会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政府禁止设立女学这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现象的激烈批判的压力,清政府不得不于1907年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创办了女子师范学堂,用以培养小学堂教习及蒙养院保姆。虽然《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没有规定设立单独的幼儿师范学堂,但是毕竟是在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了培养幼教师资的问题。《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文化水平、年龄、人格品性等均有具体要求:“①以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四年级、年15岁以上者为合格。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二年级、年13岁以上者亦可入学;唯当令其先入预备科补习一年,再升入女子师范科。②须取身家清白,品行端淑,身体健全者,且有切实公正绅民及家族为之保证。”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具体要求来看,这一阶段对幼教师资的外在要求增多,且更为严格。蒙养院的师资不再是思想封建落后、文化水平低下的妇女,而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身家清白、品行端淑的女子了。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把培养女子小学堂教习、蒙养院保姆作为根本宗旨,要求女师范生在德育、体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德育方面,要求女师范生养成“贞静、顺良、慈淑、端俭”等诸多美德。体育方面,废除女子缠足,以使身体强健,能吃苦耐劳。重视理论知识的教习。开设“教育原理”“家庭教育之法”“蒙养院保育之法”等专业课程,同时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凡是有关日用生计及女子技艺的科目,“务注意讲授练习,力祛坐食交谪之弊”。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设有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等诸多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女师范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协调发展,具有实用性、技艺性、科学性及师范性的特点,“与近代幼稚园所开设的课程差不多”。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新政府对清末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较大改革,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由“蒙养院”改为“蒙养园”,蒙养园保育幼儿者为“保姆”。保姆必须是女子并且具备国民学校正教员或助教员的资格,或者是由相关部门验定合格的人员。至此,对幼教师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女师范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且要求对女师范生进行爱国守法教育,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教授的内容更强调实用性,还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及教学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女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

2.“幼稚园教员”: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准专业幼教从业人员

1919年的五四运动,将中国革命推向新民主主义阶段。模仿日本痕迹较深的壬子癸丑学制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了。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最终于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收受六岁以下之儿童”,并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制系统,改变了以往蒙养院和蒙养园在学制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幼稚园的师资称为“幼稚园教员”,必须是幼稚师范学校(入学资格为初中毕业)毕业的师范生或是具备小学教员资格并有1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女子。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就需要接受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所组织的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的检定。

1935年国民政府修正的《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要附设幼稚师范科,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游戏、卫生、军事看护、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劳作(农艺、军事、工艺)、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教材及教学法、保育法、幼稚园行政、教育测验及统计、实习。实习包括参观、试习、试教,在每项实习前后都要完成预备、报告、讨论三项手续。师范学校还要附设幼稚园,以便于师范生实习。在附设的幼稚园实习,使师范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具体运用,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教养员”:教育与养护结合的专业幼教工作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改善教育不均衡现象,中央政府于1951年公布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即“1951年学制”。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幼儿园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1952年发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将“幼稚园教员”改称为“教养员”。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任务,修业年限为三年,招收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年龄不作统一规定。在幼儿教育师资特别缺乏的地方,初级师范学校要附设幼儿师范科,招收年龄较长的高小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对教养员的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条件,1956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大力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养员的指示》,提出大力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策略,“一是要大力发展师范学校和初级师范学校,主要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二是采取一些非正规的短期训练措施,以补足当地师资的缺额。短期培训的对象至少应有初中一年以上的文化程度,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的业务知识技能”。

1951年学制颁布后,国家对幼教师资的培训更加重视,幼儿师范生的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院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教学计划及其说明》规定幼儿教育专业开设的科目包括世界通史与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儿童文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教育史与学前教育史、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专题课堂讨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选修科目及各科教学法等。与以往相比,此时幼儿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专业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与技能并重。教育见习的增设,使师范生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观察优秀教养员的实际教育活动,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减少物理、化学等科目,增设有利于培养师范生专业素养的科目,如钢琴等,使幼教师资的专业内涵进一步凸显。

4.“幼儿园教师”: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

1989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确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称谓。作为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在专业化水平上,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取得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幼儿园教师的具体职责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订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等。幼儿园教师被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性,其专业性也得到了承认与肯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称谓的变化过程,实质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癸卯学制时,充任保姆的乳媪、节妇和贫妇都是恪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大多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可见,当时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非常少,入职门槛非常低。政府更多的是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当作一项“补益贫民生计”的惠民政策。直至壬子癸丑学制时,对保姆的专业要求开始凸显。壬戌学制对幼稚园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经过幼稚师范学校的系统培训,获得毕业资格,同时还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一阶段,不仅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专业技能。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学制对于教养员的要求愈加严格,需要高级中学毕业且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知识技能。当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确定为“幼儿园教师”时,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幼儿园教师须具备专业合格证书,这一规定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到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相同的地位上,这在之前的任一阶段都是没有出现过的。由最初的基本无识字能力的封建礼教代言人——保姆,发展到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大跨度质的提升。

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职责也从癸卯学制阶段的“专在发育其身体”逐渐发展到保障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凸显教育的职责。1932年的《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幼稚园开设的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以及餐点,而且列出了每项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具体内容。及至1951年学制阶段,幼儿园更加注重有保有教,保教结合,既要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又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其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由最初单纯强调保育的“看护者”,发展到“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启示

1.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当理论、技能、实践并重

对以往学制的分析发现,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可否认,目前还有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性课程,忽视专业技能培养,以致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无从下手。某些专科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则过于偏重钢琴、舞蹈等技能课,轻视理论知识教育,以致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不高,踏上工作岗位后很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

事实上,科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修养,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又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弹、跳、唱的功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力求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协调发展,要努力提升实践课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要应用于实践。实践不仅仅为内化理论知识服务,更为职业能力的提高服务,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较高的专业品质,为今后尽快适应幼儿园教师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各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以促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资格认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

自壬子癸丑学制以来,政府开始对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作出具体规定,强调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是保证教师质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制度相对宽松,主要体现在高级别资格向低级别资格融通方面。这种“下位融通”意味着中小学教师可以去幼儿园执教,幼儿园教师却不可以去中小学执教。这种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每一阶段学生(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是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即便是最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也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下位融通”制度的存在还导致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一是因为许多教师更愿意去考取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因为许多强调教师弹、跳、唱等技能功底的幼儿园更倾向于招聘音、体、美等专业毕业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许多音、体、美教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大大降低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进入工作岗位的一项重要凭证,完善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严把教师质量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应改革现有的“下位融通”制度,实现教师资格证与教育阶段相对应,即持有哪一阶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就在哪一阶段执教。幼儿园应把幼儿园教9币资格证作为岗位任职的首要条件,实现持证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定期复审也很有必要,可以借此防止出现教师资格证的执照化和终身化问题。

3.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从以往学制的变迁看,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与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近代女学的创办为幼儿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历届政府不论是通过改革学制还是颁布文件来发展幼儿教育,都引导着幼儿园教师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可见,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对于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不仅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更着重强调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标准》的颁布体现了政府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这份《标准》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春美.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J〕.早期教育,2012,(3):27.

〔2〕〔3〕〔4〕(5〕〔18〕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4-99.

〔6〕〔7〕〔8〕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75-582.

〔9〕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94.

〔10〕李定开.中国学前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89.

〔11〕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00.

〔12〕〔13〕唐淑,冯晓霞.百年中国幼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85.

〔14〕〔15〕〔17〕〔1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6〕秦奕.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21〕潘黎,邹群.试析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基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2,(5):18-20.

〔22〕姜盛祥.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4):139-142.

作者:李萌

应用于社会的幼儿教育论文 篇3:

学前教育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儿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接受者,因此有必要重视他们的教育。尽管幼儿园的学生相对较小,但根据科学证据,他们的大脑结构已经就位,因此有必要发展其智力,以便在现阶段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工具。公众逐渐重视对儿童的学前教育,同时发现学前教育的策略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训练;战略

幼儿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相关主题。加强和改善儿童早期教育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至关重要。学前教育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弄清教育的主题,提高教育的内容,实施创新的教育方法。

一、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家庭教育的概念存在问题

对儿童进行良好而公正的学前教育,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不是很成功。主要原因是育儿有问题。由于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是独生子家庭,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太多。放学后,父母可以使用折纸来改善与孩子的沟通,但是,父母本人并不能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只需要对孩子进行监督即可。结果,孩子过分地依赖父母,实践能力较弱,这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其次,这也是一个问题,即父母的思维与社会不相适应,即当今社会更加重视充分的才能,而大多数父母认为,只要他们学习好,就不会盲目地强调儿童的能力。即儿童的个人能力,思想和道德能力等未得到发展,不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其次,父母教育水平低也是阻碍儿童学前教育顺利进行的一个因素。如今,一些父母的文化素质不是很好,所以他们觉得孩子的学前教育是无偿的,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没有太大的关注,所以学前教育的效果不是很好。

2.家校合作问题

在幼儿教育中与父母合作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尽管当今的幼儿园在幼儿教育领域已经发展了家庭教学协作的概念,但事实表明,这种教学概念的影响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合作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幼儿园现在更加注重发展儿童的兴趣,并试图通过教学来发展儿童的全部能力。但是,父母不同意这个概念,并认为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当然,还有其他问题导致无法维持良好的家庭与幼儿园合作,这对儿童的成长非常不利。

二、新时期优化学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研究

1.儿童的智力发展应科学地进行

智力是在外部环境中进行培训的结果。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先天和后天因素造成的。后天因素的作用对普通人来说更为重要。心理学家认为,人脑的大部分发育和增长发生在儿童早期。通常,开放儿童的智力可以结合这些方面。训练儿童运动的发展;鼓励儿童发展监控技巧; ③丰富儿童的语言观念。专家认为,有必要为儿童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通过吸收各种生活经验,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发展。

2.信息技术培训,养成生活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并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无疑,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并为学前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因此,幼儿园的教育者应在定期的课堂教学中密切注意教育时代的发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

例如,为了养成孩子洗手的习惯,幼儿园的教育者尤其使用多媒体来显示图像,以有效地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以便孩子们可以致力于学习。一幅画是一只干净的小手,另一幅画是一只肮脏的小手,然后安排孩子们讨论:“告诉我,您喜欢一只小手的照片。”孩子们回答说,他们喜欢干净的手,并解释了为什么我像干净的手。幼儿园的教育者后来证明了使用多媒体工具清洁双手和弄脏双手的区别。在录像中,小明用干净的手触摸食物,没有任何不适,但小手吃脏的小明有腹泻的症状。显微镜观察表明,肮脏的手含有很多看不见的细菌,因此进食后您的胃部会生病。在此基础上,幼儿园的老师继续遵循以下步骤:洗孩子的手,首先将他们的手浸在水中,然后将肥皂擦入他们的手,来回揉捏,上下揉捏等等,以清潔他们的手。当孩子洗手时,幼儿园的教育者应及时鼓励和表扬,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幼儿可以理解不洗手的危险。

3.优化教育培训方法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它也带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当今的学前教育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孩子在使用互联网时会有所了解。过去唯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这导致教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幼稚园教师应在考虑到目前情况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引起儿童的关注和兴趣,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幼儿园的教育者可以将教学材料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建模方法结合在儿童教室中,并确定游戏障碍,这些障碍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并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还使他们能够加强对问题的理解。。

4.课堂培训,以提高文化素养

游戏教学与以往的课堂教学大不相同,具有更多的教学优势。教学游戏不仅可以积极满足孩子的教育需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专注于游戏,从而使孩子可以通过参与游戏来有意识地吸收知识,从而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并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一般而言,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学龄前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充分注意学龄前教育的有效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者,我们应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着眼于儿童的发展需求,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确保儿童能够在幼儿园教育的许多方面提高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秀静.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华夏教师,2017(22):84.

[2]赵爱云,成莉.学前教育从关注儿童的需要开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2):31-32.

[3]左天玖.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1):9-10.

作者:杜玲

上一篇:科学探究下的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农业降低生产成本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