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分析论文

2022-04-24

摘要融资融券,在国外又被称为信用交易,指的是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国内融资融券业务自2010年3月31日试点推出以来,规模稳步增长,2012年8月30日,中国证监会推出了转融资业务,2013年2月28日推出了转融券业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分析论文 篇1:

融资融券业务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

为了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逐渐推出了融资融券制度,这一制度是与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相契合的,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但是从去年底出现上市公司频频暴仓现象来看,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在交易制度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各种缺陷和不足,导致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笔者拟针对融资融券业务的财务风险及防控进行如下分析。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投资者来说,融资融券业务给其提供了全新的融资思路与灵活选择的机会;对证券公司来说,融资融券业务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存条件,并给其提供了新的盈利途径与业务创新的良好机遇。但与此同时,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也带来了诸多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投资者的资金周转风险、证券公司的违约风险等,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进行及时有效控制,必定会对金融市场的平衡稳定运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由此可见,加强对融资融券业务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融资融券业务的内涵及作用

(一)内涵分析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具证券以供其卖出证券或者向客户出借资金以供其买入证券的一种业务。通过融资融券业务所产生的证券交易被称为融资融券交易,此类交易主要包括融券交易与融资交易兩大类,客户向证券公司卖出证券的交易为融券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购买证券的交易则为融资交易。

(二)作用分析

融资融券业务主要扮演的是市场稳定器的角色,在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的支撑下,信用交易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使价格基本趋于稳定。也就是当市场价格存在投机现象或者坐庄而致使某类股票价格激增的时候,投资者就可通过融券卖出的方式来沽清股票,进而使股票价格得到一定程度的下降;相反,当某类股票的价格偏低时,投资者就可借助融资买入股票的方式使股票价格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以融券交易为例,当证券市场上部分股票的价格由于投资者的故意炒作而出现价格异常上涨的情况时,敏锐的投机者一旦察觉到这一现象,就会采用借入股票来出清的手段,增加市场上股票的总供应量,降低市场对该股票供不应求的压力,最终达到抑制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目的。

二、融资融券业务的财务风险

(一)融资融券业务给投资者带来的财务风险

1.资金周转的风险

融资融券业务给投资方所带来的典型财务风险就是资金周转的风险。一方面,投资者要实施融资融券业务就必须给证券公司上缴规定量的保证金,这就很容易导致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占用,无法实现顺利流通。另一方面, 价格与投资方的预期价格偏离较大,就会致使投资者的维持担保比例出现较大变化,一旦维持担保比例降低到补仓线时,就需要投资方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内重新补足所需保证金。如果遇到爆仓情况,投资方的保证金及其持有的证券都可能出现一定的损失,再加上连续性补仓所带来的资金流失,都将对投资方现金流的周转带来不利影响。

2.债务比例放大的风险

融资融券交易会产生一定的杠杆效应,这一杠杆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交易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投资者在开展融资融券交易的时候并不需要缴纳全部数额的证券购买金,仅需缴纳其中的一部分,在交给证券公司规定的保证金之后,剩下的资金可通过借入的方式来进行交易。对于投资方来说,这一行为虽然有效拓展了投资规模,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投资方所需承担的债务风险,因为通过融资融券的手段从证券公司所借入的短期债务利率通常都比银行同期利率更高,这就难免会使投资方的短期偿债压力显著增大。

(二)融资融券业务给证券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

1.资金流动性风险

证券公司主要是将通过合法途径筹集到的资金或者自有资金提供给投资方融资融券交易使用,但被投资方所占有的资金,证券公司不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收回,在客户没有出现违约行为的情况下,也不能对其进行强制平仓,而必须依据合同中的相关要求收回本金和获得利润。当证券市场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或者较大的变动而急需资金进行周转,而证券公司本身的资金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就会使公司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

2.违约风险

融资融券交易过程中需要签订合同,这就可能给证券公司带来违约风险。例如,在实际进行融资交易的时候,若证券的价格持续下降,完全和预期的发展态势相反,则投资者就会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投资者逐渐增大的亏损量,再加上进行融资交易时所交付的费用以及证券公司应得的利息,若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如数还给证券公司,则极有可能被强制性平仓,而在强制性平仓的情况下,如果应当归还给证券公司的金额仍然不能足数,则必然给投资方带来违约风险,最终使证券公司遭受巨大的亏损。

三、融资融券业务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一)交易主体方面的风险防控

1.投资者的风险防控

为了确保投资者和券商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实际进行融资融券业务之前,投资者必须与券商之间签订合同,且合同内容中应当明确指出投资方、券商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同时,合同还应当详细说明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的基本流程、交易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预期收益等。若出现投资者上交的担保物价值与其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比例不达标的情况,则投资方必须根据证券交易中心的相关规定以及合同中的相关条例,及时补足应当承担的担保物价值。为了避免一些普通投资者或者刚入市者出现盲目投资、过度投资的现象,导致市场动荡,我国相关管理机构应出台更多的约束性政策,尽量规避一些资质不达标的人员参与到融资融券交易之中。

2.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

金融机构在对借款券商的抵押证券进行审核查验的时候,应将重点放在抵押证券的交易资质和借款方的信誉情况上,并对证券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估,确保评估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证券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公司的发展前景、净利润、总资产、市场波动情况、交易规模等。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当根据我国出台的有关法规政策,编制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的具体细则,并在得到相应监管部门的审批同意之后方可实行。

(二)交易制度方面的风险防控

1.优化制度设计

在开展信用交易的时候,应尤其注重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优化设计,一方面,应为信用交易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尤其要注重在整个交易市场上形成重视信用的意识。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财务风险防范与管控制度的优化和创新,根据当前我国融资融券业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制度举措,改变以往仅仅将风险的防控放在资金入市这一环节的传统思路。

2.在信用交易模式选择上加强风险防控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证券市场的完善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应避免采用集中信用模式作为过渡制度模式,还应当充分吸纳专业化模式、市场化模式这些新型发展模式的优势,选择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许可证制度作为标准过渡模式,并严格设置交易主体的市场准入门槛。

四、结语

总之,融资融券业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财务风险,具体包括资金周转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等,要从根本上规避或者减少这些风险问题的出现,就必须从交易主体、交易制度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控举措,只有这样,才能使融资融券业务得到顺利推进,进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中国铜业有限公司)

作者:孙潇

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分析论文 篇2:

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

摘  要

融资融券,在国外又被称为信用交易,指的是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国内融资融券业务自2010年3月31日试点推出以来,规模稳步增长,2012年8月30日,中国证监会推出了转融资业务,2013年2月28日推出了转融券业务。转融通业务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包括转融资和转融券。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融资融券业务常规化及转融通业务开展的情形下,证券公司如何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日常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关键词

融资融券;常规化;转融通;风险防范

融资融券,在国外又被称为信用交易,指的是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转融通业务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2012年8月30日,中国证监会推出转融资业务,2013年2月28日,又推出了转融券业务,转融通业务开展模式为证金公司集中授信模式。转融通业务的开展是融资融券业务新的增长点,证券金融公司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了充足的券源以及资金来源,突破了券商自有资金以及自营持仓证券对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发展的限制。与此同时,对于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及转融通推出的积极影响

自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以来,从最初以几家证券公司作为业务试点,到业务逐家扩散开来,随着证券公司参与家数的增加,业务规模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尽管近半年市场行情低迷,但是由于转融资、转融券业务推出,融资资金、融券券源的增加,融资融券规模保持了平稳增长。截止2012年12月31日,投资者信用证券账户已超过50万户。截止2013年7月11日,深圳市场融资余额为736.6亿元,融券余量为14.6亿元,融资融券规模合计751.3亿元;上海市场融资余额1449.9亿元,融券余量为35.3亿元,融资融券规模合计1485.3亿元。

进一步分析该数据,两市合计融资规模占比为97.76%,融券规模占比为2.24%,可以看出,融资业务仍占绝对主导位置。其中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存在惜售现象,这一现象在国际融资融券业务中普遍存在,且国内长期缺乏做空机制,投资者在做空机制推出之初,对做空抱有谨慎态度;第二,由于转融券业务规则较为复杂,限制较多,对于投资者来说,作为做空工具使用起来不够灵活。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2013年7月11日融券余量达到了35.3亿元,说明融券作为一种做空手段的功能已经初步发挥,相对融资余额来说规模较小,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转融通就是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券商,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转融通的推出给券商提供了杠杆,使得券商融资融券业务摆脱了自有资金和自营持仓证券不足对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的束缚,就日本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的经验来看,转融通的规模要远大于融资融券,虽然融券在整个融资融券业务中占比也不高,但是融券中80%的业务量来自于转融通。

可以预见,转融通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将驱动融资融券业务进入规模化拐点,按照海外融资融券交易占证券交易比例值15%来计算,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转融通的实施将推动融资融券成为证券行业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业务。

2.融资融券及转融通业务的风险分析

融资融券业务常规化及转融通推出虽然能给券商带来佣金收入及融资融券息费收入的巨大增长,但是,由于规模迅速扩大,客户数量急剧增加,业务流程的增加,相应地增加了券商经营该项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我们需要对其高度重视并严格防范,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规模失控风险,指的是融资融券业务常规化及转融通实施后,由于融资融券业务能带来可观的佣金收入及息费收入,业务部门有不顾风险放大融资融券规模的动力。若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盲目扩张,超出了公司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导致承担的客户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过大,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

第二、流动性风险,指的是由于转融通业务中,证券公司缴存证券金融公司的保证金以及自有资金一经融出,在一定期限内被客户占用,当发生流动性风险时,可能导致不能应付公司到期债务的风险。

第三、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波动,证券公司自营购买,用于融券的证券下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融通推出后,融资资金、融券券源增加,融资融券客户数量增加,业务规模扩大,融资融券“助涨助跌”的性质可能导致自营融出证券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第四、客户信用风险,指的是融资融券及转融通业务中,客户担保物无法平仓或平仓后不足以偿还债务,而客户个人信用存在问题,如:出具虚假信息材料、资产来源不合规、逃避债务等造成公司自有资金融出资金、融出证券的损失或客户无法偿还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债务,证券公司需要以担保金补偿证券金融公司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技术系统差错、业务操作失误导致客户融资融券规模超过授信额度、风险控制指标达到或超过监管规定标准、应强制平仓而未平仓等风险。

第六、法律风险,指的是在融资融券和转融通规则规定的因客户合约到期或由于维持担保比例不足等需要强制平仓的情形下,券商执行强制平仓的时间、平仓范围、平仓顺序等与客户发生法律纠纷,甚至被客户索赔诉讼等风险。

3.融资融券及转融通业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3.1 业务规模失控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与防范

为防范融资融券业务常规化及转融通实施后的业务规模失控风险、流动性风险,首先,应进行业务规模授权管理,根据券商净资本的大小,业务开展计划,结合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在董事会确定的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的范围内,由经营管理层确定具体的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第二,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监控和调整机制,包括在业务规模扩张之前,进行净资本的专项压力测试。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每日监控净资本、单一客户融资(含转融资)规模占净资本比例、单客户融券(含转融券)规模占净资本比例等指标。当公司净资产、净资本、流动性等财务指标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调整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当发生流动性风险时,应立即采取暂停新增融资融券业务、调整自营头寸、减小所创设认沽权证的规模、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处置长期资产、暂缓其他新业务开展等措施来补足。

3.2 市场风险管理与防范

对于自营融券证券面临的市场风险,转融通的推出,不仅扩张了小型券商融券业务规模,而且减少了对券商自营的压力,根据发达国家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经验,融券证券中的绝大部分,都来自转融券,而利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对冲自营融券证券市场风险,对于自营融券规模较大券商更为适用。

3.3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与防范

对于客户信用风险,应通过制定严格的客户资格审查与授信管理来防范,首先,在对客户进行融资融券以及转融资、转融券之前,要对客户的资金实力、资产来源、信用状况及过往记录进行严格审查,制定统一的客户选择标准以及开户审查制度;第二,要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制度,根据客户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资产规模、风险偏好等因素,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融资利率、融券费率。

3.4 技术系统与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与防范

对于技术系统与业务操作风险,应通过建立独立风险监控系统,监控业务部门的操作以及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应及时提示相关部门核实查处。

3.5 法律风险防范

为了防范强制平仓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券商首先应加强担保品和折算率管理,提高担保证券的定价能力,在确定标的证券范围和折算率时,既能满足客户融资融券需求,又能尽可能降低担保证券贬值的风险。第二,严格对维持担保比例的监控,出现需补仓情形以及可能会强制平仓的情形,应提前通知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

参考文献:

[1]张成军,谢海玉.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中国金融,2010(04)

[2]曹慧娟,王晓帆.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的影响及风险控制,经营管理者,2010(08)

[3]韩勉霞.浅谈证券公司融资融券风险防范.金融经济,2010(14)

作者:陈奕琨

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分析论文 篇3:

融资融券与中国股票型投资基金创新

摘要: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给中国证券市场引入了双边交易机制,直接影响到中国股票型基金的发展。融资融券业务将给基金产品创新带来契机,基金产品投资范围扩大以及双边交易机制能够使基金经理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但同时也要注意风险控制。

关键词:融资融券;股票型基金;创新

我国首批6家证券公司已经作为试点正式开启融资融券业务,随着融资融券相关制度的不断成熟,它将扩展证券公司的传统业务,成为一个新的赢利点。融资融券给中国股票市场引入了做空机制,使原来的单边交易模式变成双边交易,会大大改变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证券公司和投资者,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国股票型投资基金,对中国股票型投资基金的创新方向起到了路标作用。

一、融资融券制度及其中国特色

融资融券是一种信用交易方式,具体包括证券融资交易和证券融券交易。 证券融资交易指投资者预期股票价格将会上涨,以保证金交易方式购入股票,差额部分由证券公司垫付,投资者支付利息。证券融券交易指投资者预期股票价格将会下跌,通过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向券商借入股票后按现行价格卖出,借出股票股息由投资者支付。简单地说,融资指买空,融券指卖空。

融资融券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最早出现在90年代初,当时的法规没有禁止融资融券,大量客户向证券营业部借钱买股票或借股票来卖。由于处在资本市场发展早期,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能力跟不上,证券市场内相关参与主体自我约束意识缺乏,大量违规事件的发生使得证监会在1996年明令禁止融资融券业务。中国现阶段推行融资融券业务,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对于业务的交易各方以及交易所涉及的标的物和保证金都有着更加严格的规定:

首先,对申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证券公司要求较高,须是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从经营角度,要求公司须从事证券经纪业务已满3年、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有效;从财务角度,要求公司要满足最近6个月净资本均在12亿元以上等条件;从业务角度,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方案已经证监会认,并在试点期间只允许证券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

其次,对投资者交易资格也有严格规定,要求客户具有符合要求的担保品和不少于50万的资金,交易中所得证券或者资金都应交付证券公司,作为担保物。证券公司在客户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证券或资金的情况下,有权进行强制平仓。

第三,为了防止对标的证券的市场操纵,减少人为影响因素,规定标的证券要在交易所上市3个月以上,股东人数不少于4000人,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融资买入标的股票)或8亿(融券卖出标的股票)。同时为了避免高杠杆效应带来的高风险,要求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不低于50%,并根据中国股市起伏过大的现状,规定投资者融资融券的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在有价证券冲抵保证金的方面,依据有价证券的风险大小规定:股票折算率最高不超过70%,ETF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0%,国债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5%,其他上市的基金和债券折算率最高不超过80%。

二、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型投资基金发展的影响

融资融券业务会给股票型基金带来价值重估的机会,尤其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高折价的封闭型基金。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规定和特点会使投资者对ETF和高折价封闭型基金的需求大量增加,ETF的规模会呈现出爆發式增长,封闭型基金的高折价现象会得到显著改善。

1.融资融券对指数型基金发展的影响

指数基金(Index Fund),顾名思义就是以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即通过购买一部分或全部的某指数所包含的股票,来构建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目的就是使这个投资组合的变动趋势与该指数相一致,以取得与指数大致相同的收益率。从规模看,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指数型基金市场。

根据是否能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我国的指数型基金可以简单地分成两类,一类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国内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这种基金的交易模式兼顾了普通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优点,既可以在一级市场上申购和赎回,还能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扩宽了投资者的交易途径。另外一类是普通的开放式指数型基金,投资者只能在一级市场上交易,由于交易途径的受限,发展速度不及ETF基金。

融资融券的推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对我国指数型基金都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从短期来看,首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有90只,这些股票的流动性和市场关注度会随着融资融券的推出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流动性的增加能够使这些股票享受到流动性溢价,市场给予的估值水平会有所提高,尤其是首批90只股票基本上都是大盘蓝筹股,大盘股经过最近一年的调整,估值水平相对较低,有一定的补涨需求。根据融资融券可冲抵保证金证券的规定,首批标的股票可冲抵保证金的折算率是75%,高于非成分股票65%的折算率,较高的折算率会使这些股票具有一定的新的交易价值。深证成分指数、上证50指数中的成分股包含了首批标的股票。综合以上因素,相关指数基金在一级市场上的净值会因股票价格上涨有所提升;在二级市场上,指数基金价值增值的预期会带来大量的大盘,进一步推高指数基金的交易价格。

从中长期来看,融资融券的推出给股票市场引入了做空机制,把原来的单边交易模式变成了双边交易模式,既能做多又能做空的双边机制会使上市公司的股价更合理,更准确地反映公司内在价值,市场有效性的提高会增大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在获取超额收益方面的难度。在保证市场绩效的同时,较低管理费的指数型基金会更加吸引投资者。

融资融券保证金制度规定了除现金以外的保证金的标的物,这些标的物相对于现金都有不同程度的折价,单就股票相关标的物而言,ETF的折算率最高,为90%,一般股票型基金是80%,股票折算率最低,为70%。这就意味着在将来的融资融券业务中,相对于股票充抵保证金证券品种而言,投资者可以用较少的资金购买ETF作为保证金,获得同样的交易额度。

随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不断成熟,融资融券标的物也会从开始的股票逐步扩展到ETF等上市交易型基金。当ETF成为融资融券标的物的时候,投资者可以借助融资融券对ETF进行套利。ETF目前的套利模式有一定的缺点,时间上的滞后性使得瞬时套利的效果不太好,融资融券可以有效地改善ETF套利时滞性的缺点。当ETF在二级市场上出现溢价交易时,投资者可以在一级市场上申购ETF的同时在二级市场融券卖空ETF;投资者面对ETF折价交易时的操作是:在一级市场赎回ETF的同时在二级市场融券卖空ETF的标的股票,从而套利者者可以利用融资融券消除一级市场上申购、赎回和二级市场上交割之间的时间差。

融资融券业务能够有效改善ETF的套利效果并使ETF具有杠杆操作效应,借助融资融券,ETF的数量和规模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

2.融资融券对于高折价封闭型基金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逐渐成熟,封闭型基金在可以预期的时期内能够做为融资融券保证金的标的物,并且折算率相对股票比较高,同时我国的封闭型基金由于封闭期较长,缺乏流动性,普遍存在着高折价的现象,这就给投资者提供了利用高折价封闭型基金来放大杠杆操作的机会,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封闭型基金的历史波动性要小于股票的波动性,便于投资者做好风险控制,保持杠杆率的稳定性。在融资融券业务中,高折价封闭型基金的折算率较股票更高是一个特殊优势,投资者对封闭型基金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封闭型基金流动性的提高会给予封闭型基金流动性溢价,有效改善封闭型基金高折价现象。

另外,投资者还可以借助融资融券交易进行无风险套利活动,先进行投资组合构造:首先挑选出合适的折价封闭型基金构成组合,计算出该基金组合的β 值,然后选取可融券标的股票构建股票组合,保证股票组合的β 值等于基金组合β 值。组合构建完成后,进行市场操作:买进所构造基金组合,同时融券卖出所构造股票组合,持有封闭型基金净值回归平价(到期日或转开放日),赎回或卖出基金并买券平仓。但由于融券的最长期限不能超过6 个月,该无风险套利操作只适合距离到期日不超过6个月的封闭型基金。不过这一套利模式短期来说不具可行性,因为我国目前所有封闭式基金距离到期日都在2年以上。在不远的将来,套利活动会引起投资者对高折价封闭式基金的大量需求,从而推高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

三、中国股票型投资基金的创新分析

融资融券业务将给基金产品创新带来契机,基金产品投资范围扩大以及双边交易机制能够使基金经理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投资策略和操作手法也会更加多样化。在将来的基金投资策略中,融资融券带来的杠杆化操作会使数量化投资模式运用的越来越多,基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创新型基金也会出现,目前基金投资策略趋同、投资手法单调的现象将得到改善。

1.股票型投资基金创新具有的优点

进行基金创新,可以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产品,譬如130/30基金。这种基金是主动管理型基金,资产由两部分的投资组合构成,即多头和空头。基金经理用所有本金追踪某种指数,初步建立多头头寸;同时通过融入相当于基金原有净值30%的证券,并抛空这部分融券,再将抛空所得的现金增加原有的多仓仓位,这样基金将资产的30%投资于空头组合,130%投资于多头组合,用100%的资金建立起了160%的组合规模。虽然利用了投资杠杆,基金的净权益风险仍然保持与传统指数型基金相当的水平,使得基金能够产生较高的超额收益。举例来说,如果一只130/30基金具有100万美元的资产,那么它会用100万美元买入一个股票的投资组合,同时融入价值30万美元的证券并卖掉。所得30万美元再次增加多头头寸,基金的投资就完成了130%的多头和30%的空头的组合。

跟130/30基金类似的主动型基金还有120/20、125/25、140/40,其中130/30的比重是最大的,占到了52%。美联储T条例对于风险敞口扩大的限制,以及基金边际超额收益会随着杠杆比例扩大而下降同时风险大幅上升的原因使得130/30基金占据了相关市场的主导地位。

我国传统的股票型基金只能单向做多,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减少仓位或调仓防御性股票减少股价下跌带来的損失,实现相对收益。130/30基金是双边投资基金,引入了做空机制,投资者通过建立适当比例的空头头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系统性风险引起的股价下跌损失,还可以卖空预期不好的股票来获取超额收益。

在利用行业研究报告、股票研究报告方面,我国传统的股票型基金只能选择研究报告中建议增持的股票进行投资, 获取投资收益,建议减持股票的信息不能给基金带来收益。130/30基金可以卖空建议减持的股票,卖空所得用来增加预期表现较好的股票投资比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大程度上利用研究报告的信息。

130/30基金的多头头寸比例是本金的130%,空头头寸比例是本金的30%,双边交易机制使得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都可以给本金带来收益,即意味着投资者能够用100%的本金建立160%的持仓规模,操作的杠杆效应在预期准确的情况下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本金回报率。

2.股票型投资基金创新引起的风险分析

130/30基金的优点来自于空头头寸的建立,能否通过做空机制获得超额回报,关键在与空头仓位的灵活运用,不能机械地使用固定比例模型。做空机制和杠杆效应会加大130/30基金的操作难度和操作风险,管理者需要有更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衡量股票系统性风险的指标β系数,也可以用来衡量基金的系统风险,基金的系统风险可通过组合股票的贝塔值加权平均得到。130/30基金的多头头寸一般是跟踪某种指数,把传统指数基金的β系数作为基准,那么业绩基准的β值就是1。130/30基金的系统风险若要跟基准保持一致,多头头寸的β加权平均值应该是1.3,同时空头头寸的的β加权平均值须是0.3,这会加大头寸建立的研究难度和操作难度。而且β值的时变性需要基金对头寸实施动态调整来维持与基准一致的风险,这无疑会增加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

若在我国推出130/30基金等创新基金,初期阶段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在建立空头头寸方面的经验不很丰富,可能会机械地运用数量化投资模型挑选出一些表现较差的股票,并按固定的比例建立空头头寸。根据我国股票市场的现况,业绩较差的股票价格不一定会下跌,有时候反而会受到炒作,机械式的卖空不但不会获得超额收益,还会遭受损失。空头头寸的仓位需要根据市场不断的变化情况动态地作出调整,引入空头机制的基金需要适当具备经验的投资者来运作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另外,130/30基金的相关费用会比传统基金要高:进行融券和建立空头头寸时会产生一定的交易费用以及支付卖空股票的股利;为了控制风险,动态调整空头头寸会导致股票交易频繁,交易佣金居高不下。

当然从我国目前融资融券的制度安排来看,对于抵押标的以及融券卖出资金的使用有一定限制,完全复制国外的130/30基金难度很大,不过这是我国股票型基金借助融资融券实现创新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曾康霖.金融学教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4月.

[2]《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

[3]《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国际贸易与金融系 广发证券珠海西区营业部)

作者:孟 超 朱耿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