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16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语文教学不能囿于应试,应该把教学外延拓展到社会文化生活中去,让语文的工具性与其它功能共现。要让语文的更多功能性展现,就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大背景中,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拓展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拓展语文教学论文 篇1:

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途径

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实际是拓展学生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空间,那么怎样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使之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呢?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注重沟通语文课内外

教材是一个根据地,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就是尽力扩大语文学习的根据地。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远远不够,应由此走向外面的世界,加强与外面世界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沟通,与实践的沟通,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主张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既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具体来说,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必须改变。必须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育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不少专家认为,语文教材阅读,其实是不分课内外的,现在一些教材普遍都有阅读“链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应当好好利用这种“链接”资源,促进课外阅读。老师要明白,从长远来看,学生有课外阅读需求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不要因为考试而扼杀这种兴趣,对学生课外阅读应当有所关心和指导,但没必要过多干涉。学生有他们的“语文生活”,也有他们的语文“圈子”与表达形式,包括他们课外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博客、QQ等,这些都是语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是看课内或考试,而要看课外。

语文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范围很广泛,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表演、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教学的资源。

确实,语文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认识开发利用,重视沟通课内外阅读,提倡组织多种活动推进课内外交流。

二 注重情感体验

要想极大地拓展教学空间,还必须引导学生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让教学向学生的“前阅读”延伸,向学生内在的感觉、思维和想象延伸。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品质都不同。我们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表达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如果教师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功能就会减少,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有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阅读教学的任务也就不能完成。

真正的文学作品是作家用心浇灌出来的,用情发酵出来的,具有丰富的情感价值。如老舍先生的《猫》和《养花》,心细的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老舍先生在《猫》中说:“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子的花朵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在《养花》中又说:“我爱花,所以爱养花,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他是更爱花,还是更爱猫呢?当学生把学过的老舍先生的《林海》、《草原》、《趵突泉》等文章和《猫》、《养花》放在一起读时,学生不难品出老舍先生作品的风格——强烈的生活气息弥漫在字里行间,字字句句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体验,所表达出的最朴实、最真实的情感,让学生明白,这才是最美的文字。

许多文章都有作者独特的视角,需要我们去洞察,尤其是一些微妙的心理,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文字魅力。课文《窃读记》便是如此,它记叙了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我很快乐,也很惧怕”,“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心理描写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带来了情感,学生从句子中读出了物质——粮食的重要性,更体会到精神的食粮——读书更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用多种途径拓展教学空间。大力拓展外延空间,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激发浓厚的兴趣,这种空间要体现多元化、开放化。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张海元

拓展语文教学论文 篇2:

拓展语文教学外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语文教学不能囿于应试,应该把教学外延拓展到社会文化生活中去,让语文的工具性与其它功能共现。要让语文的更多功能性展现,就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大背景中,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扩大学生阅读范围,让学生理解认识的外延更宽广

中学语文教材尽管设置了形式多样的版本,但由于版面有限,文章的种类和数量仍然制约语文教学的拓展,尽管现在网络技术极其发达,网络文化极为丰富,然而学生也只停留于短、平、快的猎奇阅读,对外国作品,甚至中国古典名著涉猎得很少,更何况不少学生缺乏毅力和恒心,稍遇到一点阅读困难就放弃。我们在教学中尽管重视阅读,课堂阅读效率提高了,学生阅读量也增加了,但离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还是有一段距离,至于鉴赏能力和审美品评技能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在阅读时间和方法上进行精准辅导,课余或假期给定学生阅读任务,从单一的课堂集中式阅读转化为分散式多样性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从而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借助古诗文教学,重视传统文化的承传,营造古今文化的延展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典范。我们除了重视古诗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外,更要努力延展课外传统文化。师生共同合作进行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还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带领学生参观名圣古迹(如,冼夫人故里、民间庙宇、村牌、墓碑等),开设楹联、生肖文化等知识讲座,举办古诗词朗诵竞赛,还可让学生观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视频和京剧、粤剧录像等。这样,学生会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效果有显著的提高。然而,由于古今差异,学生对古诗文“望文生义”的现象还是会出现,对传统文化可能只是浅尝辄止。面对这种情状,首先要向学生阐明“外国人都研读中国诸子百家文化,难道我们不如他们”的道理,激励学生积极研读传统文化,然后设立研读传统文化小组,成立帮扶中心,为学生学习古诗文除难去阻,补短板,化瓶颈,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添砖加瓦。

三、作文教学注重学生的素材积累和外延的拓展

为了让学生作文突破模仿的樊篱,我们可以指引学生自己“找米为炊”,揭源头,引活水。如,指导学生观察中(靠右)英(靠左)两国行车方式的不同,创设写作缘头(一带一路,高铁发展奇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学生写作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取材丰富了,内容也会变得充实。然而,也会有部分学生作文仍存在无病呻吟的瑕疵,少了活气息。那么,就可以成立“班级记者”团队,深入社会实践,借鉴新闻媒体范文,指引学生写真写美,可抒写爱国为民大主题,也可描叙生活小事,让作品富有真情实感,既拓展教学外延,又具体詮释了核心素养的意蕴。

四、确保语文工具性外延拓展,但又不失规范性

虽然我们的教学态度认真,授课严谨,会在很大程度上令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变强,应用文体格式规范,语言连贯得体,但由于语文作为工具频率范围不断延展,用词欠准(“无时无刻想念母亲”,正确为“无时无刻不想念母亲或每时每刻想念母亲”)、重复(“中国女排凯旋归来”中“凯旋”即胜利归来的意思)、不合逻辑(“我们学校的团员和青年志愿者”分类不清,不能并列,有交叉关系)等病句也会不时出于学生作文中,影响母语的工具性和规范性。既然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告诫学生遣词造句必须斟酌推敲,特意让学生参与合同、协约或者规章制度条文等的拟写实践,运用对比法,体验不准确、不规范的危害性;组织学生参加新闻媒体“挑错”专栏活动,以重视细节来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规范性目标。这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

五、拓展审美外延,提升思想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品质、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等,它是德、智、能、劳、美的合体。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想方设法,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尊重文化的多元化,还提醒学生为了提升语文素养,平时言行举止也要高雅。这些教学理念有时会在学生的阅读解答、古诗文鉴赏和作文等能力提升中得到体现。但是,个别学生的“思想观念”理解偏差仍然会存在。例如,学生作文中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论调——“物欲横流,人人自保,是社会普遍现象”,甚至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常理”,虽然为个案,但必须杜绝。例如,在重塑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可结合《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让真、善、美在教学中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不断积淀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在课堂上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在课外生活中让语文核心素养开枝散叶,从而达到拓展教学外延、增强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拓展语文教学外延,增强学生核心素养,是母语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承担这一教学责任,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方可避免因应试教育而带来的功利性,让语文的多功能性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呈现本真状态。

责任编辑  陈  洋

作者:颜武英

拓展语文教学论文 篇3:

巧借微信,大力拓展语文教学

【摘要】微信的教育辅助功能已经得到广泛重视,依托微信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对实际教学作出多方面改进。文章先对微信的功能特点进行介绍,进而研究微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对策,以期充分发挥微信的功能优势,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微信;语文教学;翻转课堂

【中圖分类号】G632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各种信息化技术工具已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用。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平台,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微信载体整合教学资源、组织开展线上学习活动,可以突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因此,应积极研究微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微信功能特点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信应用程序,其核心功能包括一对一即时通信(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通信方式)、群组通信、“朋友圈”、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支付功能等。微信是目前国内用户人数最多的网络社交媒体通信软件,根据腾讯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微信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1.51亿,小程序用户数量突破三亿,在我国网络用户中具有极高的覆盖面。几乎所有高中师生都是微信用户,在智能手机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的全面覆盖下,师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微信进行在线沟通,开展相关线上学习活动。

除了基本的聊天功能,微信内置的公众号以及小程序功能也可以为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公众号功能,学校可以通过开通官方公众号,利用公众号发布信息、整合教育资源。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可以通过建立语文学科专栏,定期发布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支持。此外,微信小程序功能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关注。可以通过推出教育游戏产品,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锻炼知识运用能力。还可以通过开发测试小程序,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而言,微信能够为实际教学活动提供多方面支持,有利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二、微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对策

(一)利用微信整合教育资源

在微信的利用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采用开通语文公众号专栏的方式,整合优秀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支持,弥补传统教育资源的不足。对于学生而言,也普遍喜欢通过微信这种新颖的方式开展自学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的枯燥性。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可以将高中语文教研组作为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及维护团队,通过合理设计专栏、定期更新内容,让学生在关注公众号后,能够持续接收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部分学校将语文公众号专栏命名为“文学园地”,并按照年级进行划分,分别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推送合适的学习内容。利用微信整合教育资源不等同于对传统教学资源的重新编辑,而是通过在全网范围内搜集、筛选合适的教育资源,整合到“文学园地”中,方便学生的学习利用。此外还可以采用自主设计和制作的方式,扩充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在内容选择和制作中,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强大信息展现能力,通过不同方式呈现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二)基于微信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利用微信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可以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本质性的改变。比如在学习《鸿门宴》一课时,这篇课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讲述了秦末楚汉相争时期,楚霸王项羽摆下鸿门宴宴请刘邦,项羽叔父定计欲诛杀刘邦,但项羽因刘邦主动请罪犹豫不决,最后让刘邦借故安然离席。这也是楚汉相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刘邦势力日益壮大,最后于垓下击败项羽,取得了楚汉争霸的胜利,也应了项伯气恼项羽所说的话。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相关知识,包括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刘邦和项羽的人物特点分析等,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通过制作电子导学案,引导学生按照文中的情节顺序,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可以集中时间围绕重点知识内容展开探究学习活动。还可以通过设计简单舞台剧的方式,组织学生演绎故事情节。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限制问题,更广泛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习效果。

(三)通过微信增进师生沟通

在线沟通交流是微信平台的基本功能,在微信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即时通信的优势,为师生之间提供新的沟通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如在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从而避免自己陷入思维误区,浪费宝贵的时间。教师也可以将微信作为了解学生的渠道,在面对面交流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教师普遍存在畏惧心态,难以展开深入的交流。微信可以弱化师生的隔阂,让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向教师倾诉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引导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利用微信开展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配合度。

(四)巧用微信在线学习及测评功能

以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测试和评价手段较为单一。而且频繁开展测试活动,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容易因测试成绩不佳,打击其语文学习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功能开展在线测试和评价,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目前在微信上搜索小程序,可以找到许多优质的教学测评程序。还有一些专门从事教育游戏产品开发的团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游戏产品。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产品,让学生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自我测评。比如一些微信小程序采取闯关、升级的模式,通过设计题目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量,只有知识面广阔的学生,才能取得较好的游戏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在线测评,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并为了取得更好的游戏成绩,主动补充自己欠缺的知识点,更有学习动力。此外,教师在利用微信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可以利用微信表情包等功能,让学生充分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信心。

(五)注意微信在教学中的合理化应用

客观而言,由于微信具有多种用途,如果利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加上高中生自控能力有限,容易在利用微信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与人聊天、玩其他游戏。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督促学生合理利用微信。同时也需要基于微信的使用特点,改变传统教学管理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管。比如通过检查微信公众号上的资源下载情况、学生在线测试完成情况等,掌握其实际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与家长进行沟通配合,让家长注意监督学生的微信利用过程,防止学生利用微信进行娱乐活动,影响学业。在此情况下,可以最大化发挥微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改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微信具有完善的媒体功能,将其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其教学资源整合、发布、师生动态交互、教学测试等方面的功能优势,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基于微信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本质性变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惟妍.信息化背景下AP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8(17).

[2]陆萍.网络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

作者:张小燕

上一篇:农村青年研究论文下一篇:汉语语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