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我国语言领域的研究中,现代汉语语法最受关注并且被大众认为具备引领价值。现代汉语语法之中的理论与事实互动,不但具备一定的实践价值,也具备理论意义。由此,需要强化事实探究和创新理论的有效互动,这也是现代汉语探究迈向成熟的关键步骤。本文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展开深入探究,并且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语语法研究论文 篇1:

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综述

摘要:近两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出现的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发的赞同,逐渐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笔者通过自己多年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经验,概括地论述了现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初白话文在教育界的不断普及,并且白话文逐渐成为通用语言。八十多年过去了,现代汉语语法学者们仍然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的语法理论和依据,来推动语言研究的进程。从而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视野广阔,研究理论新颖、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研究方法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1现代汉语语法的样式

在现代汉语中,语法一般是按照句子的成分来安排顺序(主语、谓语、宾语),并且规定名词后面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在状语后面,补语则在谓语的后面。在书面语言中,定语的标志是“的”,而状语的标志是“地”,补语的标志是“得”,他们三个都在定、状、补得后面,在口语上三个字的发音没区别。在现代汉语中,补语与其他语言都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起到核心表述的作用。这一表现形式被语言学者归纳为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从而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2语法范畴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着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要确立语法范畴就必须对“词类”进行不断的探究。在五十年代时,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们对词类的区分问题进行了讨论,都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持意义标准的、持形态标准的、持广义形态标准的以及持功能标准的,但最终以“结构关系”作为主流的认识。吕叔湘明确提出“结构关系指一个词的全面的、可能有的结构关系,

不是指它进入句子以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这使随后所产生的“分布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1956年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中,朱德熙明确的指出了分布原则在词类区分上面的作用,提出了在语法功能中,词类的划分需要根据功能来划分,而不是根据意义划分的重要依据,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汉语语法学者在语法理论上的进一步认识。到了九十年代,汉语语法学者不再只局限于从结构的角度去划类,而是将汉语研究置身于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内,并且用综合式的观点对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作出更深层次的研究,以达到对汉语事实的了解。跨语言的研究表明,名词和动词这两种存在于所有语言中的语法范畴,其实质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处在空间关系中的事物和处在时间关系中的事件这二者在语言中的表现,语法系统中各主要词类的种种句法表现都与这种基本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的表达动机有关。汉语语法学者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得出了基于原型的词类范畴观,揭示出一系列关于词类系统的语法事实。

3对语法关系的研究

在早期,汉语的语法学者遇到如何确定汉语的主语和宾语的难题,然而只有首先寻求语义途径。例如在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中就是用“主语”“述语”来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词语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句子的结构脱节,还会造成语义关系混乱的现象,因为它完全没有顾及到形式和语义等方面的问题。

早前,丁声树通过系统运行来确立主宾语的著作《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彻底的分析了这种方法,并指出分析的方法不仅局限于词序,而是应正确区分主谓结构和述宾结构的实质性问题。同时,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有些学者却坚持以语义的角度去理解语法关系,例如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句型》一书中,所提出的使用“名施”“名受”等概念描写汉语句型的理论,只是单纯的想从结构角度和语义角度去分析汉语的句法特点是难以全面揭示的。

4对语法观研究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普遍存在的语文问题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然而如何正确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语法界存在着各种分歧,例如在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中就着重强调了观察三个平面中各自的要素,把句法、语义和语用三者等量奇观,主要就是引用了语义结构分析,从而看到纯形式结构分析的局限。例如在动词中,他可以根据组合功能分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等类别,在语义平面根据动词所联系的动元数目分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类别;在语用平面根据动词的表达特点分出叙述动词、描写动词、措置动词、评议动词、关系动词等类别。再就是句子类别在划分中可根据句法的平面特征分析出来的叫句型,把根据语义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叫句模;把根据语用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叫句类。所以在这些观念的操作程序中就可以自然地描写出三个平面的语法特点。范开泰在《关于汉语语法三个平面分析的几点思考》中提出汉语研究中三个平面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的观点,就是成分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

总而言之,不论是把语言组成成分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还是对同一语法形式作出的三个平面的因素分析,或是分析三个平面不同结构的,其主要的目的都是在讲“三个平面”,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谁是决定性因素却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认识,有时会使它们自相矛盾,无法解决问题。90年代以后,现代汉语语法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4.1分析和综合相互依存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光靠分析是远远不够得,还需要综合。沈家煊曾指出:“从认识和思维的方式来讲,分析和综合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析主要是以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的差异来把握整个过程中的性质,单靠整体的性质是

无法真正的完全把握的”。作者在《“在”字句和“给”字句》一文中以汉语“在”字和“给”字为例证明了上述论断,讲述了一个句式并不是简单的此类序列,而是一个整体结构,只有把握整个句式的真正意义,才能分析和解释语法的现象,才能对所产生的语法理解,并且概括其意义。

4.2摆脱过去孤立概括

在我国过去的语法中,一般都是通过归纳事物的现象得出其表面规律,往往不会追根究底了解其规律背后的因素。而如今,在我国现代句法中,却远远不会满足眼前的孤立的规律性概括,而是尽量追求简单的、概括能力更加强的深层语法制约原则。例如:杨素英在《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中就大量讨论了人类语言中存在的非宾格动词现象,并且更深层次的分析了西方学者在汉语言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确立了非宾格现象在汉语中的存在。在徐杰的《“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中,他对汉语语法中双宾语句式中包含的领属关系的格式进行了分析,使用了普遍语言事实验证的生成语法“约束原则”从而这种格式下,人名词之间所具备的语法地位。因此,这样的研究既深化了对汉语事实的认识,又丰富了普通语言理论。

4.3语体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

目前,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其研究规律没有一个严格区分语体的前提下的系统论著,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看出语体的问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陶红印在《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中指出,汉语语法的理论没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只有进行仔细的研究,并研究清楚主要语体之间的语言现象,才有能力和依据去逐一描述汉语中不用的语体之间所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大胆的回答重大语法理论的问题。

5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日益走向纵深和成熟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在各学科提出的纵深发展和向微观发展的语法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三平面”理论、大小“三角”理论、语义特征分析以及语用学中的焦点、预设、蕴含、语境等理论已相当普及。从而使一些语法现象被发掘出来,得以重新认识,对现代汉语语法中遇到的难题一一破解,突破难关。

5.1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互补

从这三种研究方法来看,形式主义语法起着引导的作用,引导着理论和方法的引进,认知语法则是处理和完善理论介绍和方法引进的阶段,最后功能学派则是发挥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有些文章必须结合汉语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有些则需要借鉴国外的理论知识,有些着需要一一对照来进行比较,有些文章则是引用别人的观点和理论,甚至有些文章一整篇都看不到一点汉语的韵味。

5.2对新理论思想和方法的探索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范畴内,加强认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是当今语法研究的首要任务,要不断的创新出新的理论依据,打破以往结构主义语法的理论基础,要重点发挥动态语言的优势,使动静相结合,从而开拓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

5.3加强比较研究

如今,把现代汉语放在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中去研究,从而打破了共识和历时之间的界限,例如在现代汉语可以和古代汉语相比较,近代汉语和方言也可以运用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来,这就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去发现汉语语法的整体面貌。如有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考察了“行为动词+得/不+可能补语”,认为这种结构是一个词。“得”和“不”是中缀.因而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5.4动静相结合

现代汉语语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句法和语义为基础,使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更深层次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语用形式下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语用因素造成的变化找出合理的解释。如定中复合词的接受程度受韵律的影响受制于语义和语用,使施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用因素。

5.5扎实的理论依据

用来解释以前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主要依靠:标记理论、典型范畴理论、语义特征理论等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就如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规定的,当单个名词做状语的时候,就必须仅靠动词,然而如果离开动词,就必须加入介词或者方位词等等。

5.6强化应用研究

继续强化了应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不仅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服务,而且为中文信息处理和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边缘学科服务。然而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特别是在高校语法教材里,对于现代汉语课程中传统语法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某些分析方法仍然在广泛地运用,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大量新的较成熟的语法研究成果还没有及时地吸收到高校教材中来,这造成高校学生无法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中吸收到新知识。

6总结,

目前,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存在多种学说并存的现象,使得语法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趋势,不断借鉴国外语法学理论对汉语语法进行研究,在借鉴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任何一种有影响的语法学说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借鉴时要取其精华,剔除其不符汉语实际的部分。并且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汉语特点的语法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德熙.语法答问[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沈家煊.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 外语教学研究,1995,(2):14一19

[5]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38~43

[6]阎仲笙·现代汉语[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8

[7]邢福义·现代汉语(修订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8]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9,(1):9~15

[9]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J].中国语文,20o5,(6)46-48.

[10]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增订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

蒋于花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蒋于花

汉语语法研究论文 篇2: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

摘 要:在我国语言领域的研究中,现代汉语语法最受关注并且被大众认为具备引领价值。现代汉语语法之中的理论与事实互动,不但具备一定的实践价值,也具备理论意义。由此,需要强化事实探究和创新理论的有效互动,这也是现代汉语探究迈向成熟的关键步骤。本文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展开深入探究,并且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理论;事实;互动

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中国语言学体现的框架是语言理论、外国语言探究、汉语汉字探究及与语言应用探究。在此之中,我国语言学界关注度最高的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的探究。就本质而言,如果没有理论牵制,便不能够描述与阐述事实,由此可见,理论生命力是事实所给予的,理论主要是挖掘事实或借助事实的检测获取确认,因此,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人员务必同时关注事实和理论,借助事实和理论的互动培养敏锐的眼光。

一、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历史代表人物

1.马建忠

在主要作品《马氏文通》中,使用案例大部分来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古文,其作品对我国现代汉语语法探究有较深的影响。此书的写法是借助西方当中的“规矩”,而此书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此书重点强调了在汉语语法当中,“句读”存在的重要意义。受时代影响,马氏未能完成自身的追求,但是,其诸多论说为后世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凭证。

2.朱德熙

朱德熙是我国最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法研究学者,其一整套具备开创价值的研究作品,为研究汉语语法开辟了道路,促使汉语语法研究之路更具多样化。朱学者不但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全新的语法理论,也善于使用汉语言事实,检验并且优化自身研究汉语言的方式。

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当中理论和事实的互动

1.古为今用,借鉴外国优秀研究成果

“今”具体是指“当前的中国”,无论是在古代传承的理论,还是借鉴世界其他国家优秀的理论,都为目前中国应用实践而服务。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交流,会呈现出全新的局面。当前中国语言应用实践具体包含:其一,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用实践,计算机是需要了解并且掌握语言程序的对象;其二,本国家语言教育的应用实践,其主要探究人员是本国家人民与学生;其三,对外汉语教学应用实践,主要针对外国人与外国学生。

2.科学处理事实挖掘和理论创新之间的关联

不但要反对唯实论,也要反对唯物论。唯实论片面认定理论是虚假的东西,真正适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理论只可以出现在我国语言文字事实当中;唯物论一味追寻理论创新,不愿意浪费时间与精力研究事实真相,忽视理论建树的重要性。因此,在挖掘汉语事实当中,不但需要深入探究显性语言事实,也需要找出隐性语言事实。在诸多事实当中,要找出具备研究价值的事实,在值得研究的事实中,找出存在的规律性,并且在规律当中找出理论问题,整合出研究方式与思路,以此更好地研究现代汉语语法。

3.自力更生,加强对本土理论的重视度

针对现代汉语语法的探究,就语法来说,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到今天为止,依然未能构建出理论流派。引进世界其他国家的理论,是发展必须经历的环节,构建本土理论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在自主创新理论的过程中,借鉴外国优秀理论,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构建良性循环,才能促使我国现代汉语语法探究迈向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4.务必加强理论建树

其一,需要进一步引进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学理论,在引进的过程中,需要与汉语事实相互融合,保证在汉语当中,外来文化理论能够得到不断完善。就当前的发展研究状况而言,我国的汉语研究具体是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认知语法等。其二,需要提升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意识,逐渐健全本土理论。汉语学领域较为重视对语言事实的挖掘。与事实描写相对比,理论研究对研究人员提出的标准是:认真观察与储备语言事实,以此更全面地研究现代汉语语法。

综上所述,强化事实探究和理论创新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促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迈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并构建科学的学术流派。与此同时,学术流派的构建需要独特的学术范围、标志性的言论及独特的研究方式。伴随现代汉语研究的不断发展,会产生种类多样的学术派别,学派构成后,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迈向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邢福义,谢晓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J].汉语学报,2013(3).

[2]施春宏,李晋霞.當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及相关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作者:张昱

汉语语法研究论文 篇3: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

现代汉语语法是现代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语句的主要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宾语补足语等。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与事实互动既要具备理论价值,又要具有实践作用。浅析了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与事实互动,并提出个人见解。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事实互动目前,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和《中国文法要略》等,这些著作对于语法的规范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简析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并从传承古汉语文化,借鉴西方语言学,处理好语病问题,合理安排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加强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创新与事实挖掘等五个方面来举例论述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与事实互动。

一、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纵观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史,显而易见,研究内容通常是以“事实”为主,使汉语得到广泛的应用。马建忠于1898年完成了《马氏文通》,该作品中通过应用秦汉时期的古文,结合西文的规矩对语法进行初步规范,论述了虚词和句读的作用和使用方法。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汲取西方“纳氏文法”对中国现代白话文的语法结构予以深刻地分析,并指出“双宾语”的使用方法。1943年,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出版了《中国现代语法》,并于1944年和1946年发表了《中国语法理论》和《中国语法纲要》,他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对语法结构予以创新,建立了独特、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1942年,吕叔湘先生发表了《中国文法要略》,将语言学学术推向了高峰,指出汉语语法必须注重“务实”。

二、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与事实互动

(一)传承古汉语文化

提升汉语语法的实用性,首先要传承古汉语文化,结合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语、兼语句、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对汉语语法结构进行规范与整理,使语句更为生动、连贯。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写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就属于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定语的形容词通常在名词性主语前面,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依然需要使用定语后置结构,例如“娇娇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和父亲的聪明”这句话中的形容词就在名词后面。

(二)借鉴西方语言学

在西方语言学中经常会使用英语轭式搭配方法,一句话可以出现两个主语,谓语动词能够连缀多个宾语。现代汉语语法也可以借鉴这种语法结构,使句意更加完整。在《呼啸山庄》中有这么一句话,汉语译作“恩肖疼爱这个皮肤黝黑的男孩子胜过疼爱凯瑟琳,她如花般娇美,可就是太淘气,不招人喜欢”,句子中包括“恩肖”和“凯瑟琳”两个主语。汉语译文之所以能完整传达句意就是因为借鉴了英语轭式搭配方法。

(三)处理好语病问题

在处理语病问题时,可以使用语感审读法、类比法、压缩法、逻辑意义分析法、搜索标志法等,通过查看句子主干是否完整或者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而且,要注意语序不当的问题,即定语与中心词颠倒,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定语、状语位置疏忽,主语和关联词语序不当,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者短语语序不当。句子成分残缺一般分为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和修饰语残缺。主语残缺的表现为滥用介词、滥用使动式、偷换主语。谓语残缺往往是刚说完主语还没有说谓语就另起一句。宾语残缺是因为宾语前面的修饰成分复杂而将中心词落掉,基本上都是小宾语排挤大宾语。句子成分赘余是因为重复而导致的。语句结构混乱表现为句式杂糅和前后牵连,句式杂糅的原因是句子的前半段是一种结构,后半部分又是另一种结构。语句表意不明分为两种,一种是句子晦涩难懂,另一种是有歧义。语句判断不当主要表现为多重否定不当、对应问题、前后矛盾、主客颠倒、判断分析存在问题等。

(四)合理安排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谓语动词后面往往会跟随宾语和宾语补足语,而宾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加宾语,另一种是附带趋向补语的宾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作为宾语的名词并不是直接处于谓语动词后面,其前面附带着趋向补语的宾语,这就需要考虑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问题,而且,趋向补语也分为三种类型。趋向补语主要是指带有趋向色彩的宾语补足语,在英语语法表述中,当一句话同时出现趋向补语和宾语,则必须考虑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问题,而且,处理好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首先要注意两种基本情况,即趋向补语的类型;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三种次序。从趋向补语的类型的来分析,趋向补语属于三种带有动作趋向的动词,第一种称作(a)类趋向补语,主要是进、出、上、下、开、起、过、回;第二种称作(b)类趋向补语,只有两个,即“来”和“去”;第三种称作(c)类趋向补语,属于复合趋向动词,即进来、进去、上来、上去、回来、回去、出来、出去、起来、过来、过去、开来。

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三种次序来分析,第一种次序关系是:谓语动词+趋向补语+宾语,在语言学中写作动+趋+宾,例句有“端来一碗米饭”;第二种次序关系是:谓语动词+宾语+趋向补语,在语言学中写作动+宾+趋,例句有“端一碗米饭来”;第三种是谓语动词+趋向补语1+宾语+趋向宾语2,在语言学中写作动+趋1+宾+趋2,例句有“拿出一叠钱来”。

动词带(a)类趋向补语主要是指谓语动词+趋向补语+宾语(动+趋+宾),所使用的趋向补语包括:进、出、上、下、开、起、过、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类趋向补语动词的正确搭配,只可以使用动+趋+宾的结构,而不能用动+宾+趋。

(b)类趋向补语,只有两个,即“来”和“去”,动词带(b)类趋向补语可以使用动+趋+宾结构,也可以采用动+宾+趋结构,但是同样要注意补语动词的搭配方能确保语句的连贯性。例如“端来一碗香菇肉丝面”属于动+趨+宾结构,而“端一碗香菇肉丝面来”就是动+宾+趋结构。而且,(b)类趋向补语前面的动词分为位移动词和非位移动词,位移动词有移动倾向,例如“跑、走、飞、爬、游、送、还、传、穿、拉、寄、扔、抬、交、拖、拽、脱、带、还、扛、借、夺、抢、拿、找、端、写、搞、抱、飘、滚、漂”;而非位移动词的位置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例如“炒、包、切、煮、剪、煎、剥、割”。在使用动词搭配(b)类趋向补语时,必须注意谓语动词的词义和词性,保持句子的连贯性,例如可以写作“脱去外衣”,而不能写成“脱外衣去”或者“脱来外衣”和“脱外衣来”。

动词带(c)类趋向补语可以使用三种语法结构,而且(c)类趋向补语是复合趋向动词,这些复合趋向动词可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的准确搭配。例如在使用谓语动词+趋向补语1+宾语+趋向宾语2结构时,可以写作“小女孩从房间里拿出一盆花来”,而不能写作“小女孩从房间里拿来一盆花出”,这个例句拆分了复合趋向动词“出来”。而且,趋向补语动词“出”通常表示位移动词的起点,而“进”用于表述终点,例如“明明把花盆搬出房间来”表示宾语“房间”是谓语动词的起点,而“小玲把作业本拿进教室”中的趋向动词“进”表示宾语“教室”是谓语动词“拿”的终点。

(五)加强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创新与事实挖掘

创新现代汉语语法理论,提高语法结构的事实价值,必须重视完善语言学理论,对语句成分予以創新,挖掘每一成分的重要作用,形成完整的现代汉语语法结构。此外,需要将理论与事实描写进行对比,查看语句是否通顺而完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推广现代汉语文化,规范语法理论与事实的互动,必须重视传承古汉语文化,借鉴西方语言学,处理好语病问题,合理安排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加强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创新与事实挖掘。

参考文献:

[1]张全生,王宇轩.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变换分析理论——兼析主谓词组的换位变换[J].语言与翻译,2016,(11).

[2]姜红.试论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作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3]孟昭泉.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认知修辞中的理论构建[J].台州学院学报,2011,(19).

[4]闫蒙蒙.现代汉语“形容词+点儿”祈使构式的认知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6,(05).

[5]赵芸芸.新世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及有关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01):102-112.

[6]施春宏,李晋霞.当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及相关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04):80-89.

[7]邢福义,谢晓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J].汉语学报,2013,(03):2-8+95.

作者:王娜

上一篇:拓展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石油上市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