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栽培综合管理论文

2022-04-17

山西省农科院研究成功亚麻子加工新技术山西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开展的亚麻子深加工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山西省科技厅最近组织专家对该成果鉴定后认为,在同类研究中,这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亚麻子的综合利用附加值开辟了新的途径。亚麻子含油率达38%左右,亚麻子油中富含α-亚麻酸,含量高于其他大宗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仲栽培综合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仲栽培综合管理论文 篇1:

不同产地杜仲·紫苏和亚麻种子油中亚麻酸含量及出油率的GCMS分析

摘要[目的]开展我国不同产地杜仲、紫苏和亚麻种子油的亚麻酸成分评价,为进一步筛选和培育优良亚麻酸作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索氏提取和GCMS法,对11个产地的亚麻、7个产地的紫苏及10个产地的杜仲种子的出油率及α亚麻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种子亚麻酸含量差异显著,最高为湖北十堰杜仲种子油(61.49%),其次为吉林延边紫苏种子油(59.92%),最低为山西大同亚麻种子油(48.09%);干重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吉林延边紫苏种子(230.1 mg/g 干重),最低为云南邵通杜仲种子(140.4 mg/g 干重);不同品种作物的出油率差异显著,亚麻和紫苏种子平均出油率分别为35.21% 和36.80%,显著高于杜仲种子(26.40%)。[结论]在亚麻酸产业开发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之间的种子品质差异性。内蒙古亚麻、长春紫苏和湖北杜仲种子油是最经济实惠,又能满足食用健康的油品,故提倡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杜仲;紫苏;亚麻子;亚麻酸;出油率;气相色谱-质谱法

Key wordsEucommia ulmoides; Perilla frutescens; Linum usitatissimum seeds; Linolenic acid; Oil yield; GCMS

目前,开发木本食用油已成为各国解决食用油紧缺的主要渠道和趋势,西欧部分国家基本实现了食用油木本化,而我国近年食用植物油供需形势日益严峻,自给率只有40%左右[1]。 食用油中主要成分是脂肪酸,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组成和配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营养价值[2]。其中α亚麻酸,学名 9,12,15十八碳三烯酸(ALA,C18∶3),是全顺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明显的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益智等作用,被认为是评价植物油脂价值的重要指标,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3-4]。目前亚麻酸含量高的经济作物有亚麻和紫苏种子,杜仲为我国特有树种,资源丰富,杜仲种子中α亚麻酸含量可达60%左右。这3种经济作物生长环境各不相同。杜仲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等省区,紫苏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及西南,而亚麻在我国各地皆有栽培,但以北方和西南地区较为普遍。冯晓等仅对山西、内蒙和甘肃3个地区的亚麻种子中α亚麻酸含量进行了研究报道[5];李曼杰等曾对不同产地紫苏种子中油含量进行了研究报道[6],但采集的样品数有限,限制了对3种作物的全面认识。此外,3种作物出油率及亚麻酸含量的比较均鲜有系统的报道。为了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杜仲、紫苏和亚麻种子油的品质特征进行深入了解,最终实现亚麻酸综合高效利用,笔者选择了国内11个产地的亚麻、7个产地的紫苏及10个产地的杜仲种子的出油率及α亚麻酸的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可有效揭示不同产地的3种作物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的特征与差异,进而为亚麻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原料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原料。

试验采用的亚麻、紫苏与杜仲种子样品,均于2014 年在种子成熟期采集于不同产地,自然阴干,湿度均<3%。

1.1.2主要试剂。

硫酸、硫酸钠、甲醇,分析纯;正己烷,色谱纯,Fisher Scientific公司;37种脂肪酸甲酯标准品(Supelco 37 Component FAME Mix),SigmaAldrich 公司;内标物十九酸甲酯标准品(C19∶0),SigmaAldrich 公司。

1.1.3主要仪器设备。

Agilent 7890A/5975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氮吹仪,瑞士Buchil;低温高速离心机,美国Beckman;涡旋混匀器,德国IKA;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迷你干式恒温器,杭州聚同电子有限公司。

1.2标准溶液配制

内标溶液的配制:将100 mg十九烷酸甲酯标准品溶于10 mL正己烷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标准液,待用。

外标溶液的配制:用色谱级正己烷溶剂将1 mL的浓度为10 mg/L的37种脂肪酸混合标准品稀释成不同梯度标准溶液(所有标液中均含有0.1 mg/mL 内标)。

1.3色谱-质谱条件

1.3.1色谱条件。

HP88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高纯He(99.99%);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175 ℃保持5 min,以3 ℃/min的速率升至220 ℃,停留5 min;进样量:1 μL;进样方式:20∶1分流进样;柱流量:1.0 mL/min;GCMS接口温度:250 ℃。

1.3.2质谱条件。

EI源,离子源温度 230 ℃,传输线温度230 ℃,电离电压70 eV,质量扫描范围m/z 40~460。

1.4试验方法

1.4.1样品中目标物的提取。

取不同产地的3种样品的粉末各40 g,精密称定,分别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无水乙醚200 mL,提取6 h,于真空旋转蒸发器上回收溶剂至干,得淡黄色半透明油状总脂肪油,计算得油率。低温保存,组成含量待测[7]。

1.4.2样品中目标提取物的甲酯化。

取均匀油样50 mg于20 mL具塞试管中,加入2 mL 4%硫酸-甲醇溶液摇匀 ,再加入10 mg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抗氧化剂,80 ℃水浴加热甲酯化60 min,冷却后依次加入1 mL正己烷和1 mL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过无水硫酸钠干燥,静置,取上层溶液,加入内标液,过滤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8]。

2结果与分析

2.137种脂肪酸甲酯的GCMS 图

按照“1.3”中的色谱条件,经过GCMS分析得到总离子流图,图 1 为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色谱峰保留时间,根据各相关色谱峰的离子质量,并检索NIST2011谱库,确定种子油中脂肪酸的种类。

根据不同质量浓度混合标准品的总离子流图,以标准品与内标物的质量浓度比为横坐标(x),相对应的标准品与内标物峰面积比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亚麻酸甲酯的标准曲线y=-0.005 12+1.483 38x,相关系数0.999 8,说

明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

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2.2不同产地亚麻子脂肪酸组成分析

表1为11个不同产地亚麻子的脂肪酸含量。从表1中可以看出,11个产地亚麻子油中脂肪酸组成统一,α亚麻酸含量较高,介于48.09%~55.63%。不同产地亚麻子亚麻酸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亚麻酸含量最多的是内蒙古呼和浩特产地(195.4 mg/g干重),其次为甘肃兰州(185.3 mg/g干重),含量最少的是产自山西大同的(154.6 mg/g干重);而在这些产地的亚麻子中,出油率最高的来自青海海东的亚麻子,高达36.3%,其他亚麻子油出油率介于30.1%~35.5%。由此可见,亚麻子中的亚麻酸含量随着产地的海拔高度增加呈现递增趋势,这也符合亚麻子是一种高寒作物的属性。因此,适宜在内蒙古和青海两产区大面积推广亚麻子的种植。

2.3不同产地紫苏种子脂肪酸组成分析

表2为7个产地紫苏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出油率及亚麻酸含量。从表2中可以看出,紫苏种子与亚麻子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α亚麻酸含量为 51.49%~59.92%,含量极为丰富。产于吉林省高寒山区的紫苏种子亚麻酸组分最为丰富,其出油率和亚麻酸的含量明显高于产于暖温带地区江苏连云港的。另外,同是产于吉林的紫苏种子,产于吉林省高寒山区(白山、延边)的紫苏种子α亚麻酸的含量(58.65% 和59.92%)均高于产于平原地区的(长春57.58%)。此项研究结果表明(表3),亚麻酸在紫苏种子内的合成同样受温度影响大,紫苏种子应以产于东北为佳,东北高寒山区宜大面积种植紫苏。

2.4不同产地杜仲种子脂肪酸组成分析

该研究以湖北、贵州、重庆、四川等10个不同产地杜仲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其脂肪酸组成、亚麻酸的含量及出油率。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表3),所检测的10个产地杜仲种子中α亚麻酸的含量在55.21%~61.49% ,其中湖北省十堰市的杜仲种子中α亚麻酸含量为61.49%,为所分析材料中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样品。从表3中可以看出,气候环境对不同产地的杜仲种子亚麻酸含量影响也比较大,温暖湿润气候的湖北地区更适宜开发高含量亚麻酸的杜仲种子油。

3结论

试验测得杜仲、紫苏和亚麻子3种作物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种类与前人测定结果一致[9-11],包括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不同品种种子油中亚麻酸含量和出油率差异显著。亚麻和紫苏种子中亚麻酸含量高低与高寒种植环境呈显著相关性,这与高寒环境使不饱和脂肪酸的脱氢酶活性增加,更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有关[12];而杜仲种子亚麻酸含量与高寒环境无关,中部地区温暖湿润气候的湖北十堰产地的杜仲种子亚麻酸含量最高。因此,在今后亚麻酸产业开发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之间的种子品质差异性。内蒙古亚麻、长春紫苏和湖北杜仲种子油是最经济实惠,又能满足食用健康的油品,因此提倡合理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王汉中.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347-349.

[2] 李焕,陈侨侨,刘辉,等.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联方法分析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J].食品科学,2014,35(4):86-90.

[3] 张海满,刘福祯.α亚麻酸的功能、资源及生产方法[J].食品科学,2007,28(5):208-211.

[4] NGUEMENT C,GOUIX E,BOUROUROU M,et al.Alphalinolenic acid:A promising nutraceutical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J].Pharma Nutr,2013,1(1):1-8.

[5] 冯晓,宋国新,胡耀铭.GCMS法测定亚麻籽中脂肪酸含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78-279.

[6] 李曼杰,范胜华.不同产地紫苏中油及亚麻酸含量测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50-51.

[7] 李高阳,丁霄霖.亚麻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J].食品与机械,2005,21(9):30-31.

[8] SNCHEZVILA N,MATAGRANADOS J M,RUIZJIMNEZ J,et al.Fast,sensitive and highly discriminant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profiling analysis of fatty acids in serum[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9,12(16):6864-6872.

[9] 邱财生,郭媛,龙松华,等.亚麻籽的营养及开发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35(17):122-125.

[10] 吴丽雅,杨万根,黄群,等.杜仲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及其α亚麻酸含量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5(4):1393-1399.

[11] 董文江,倪永年.高效液相色谱全轮廓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区分不同地区的紫苏叶[J].分析测试学报,2014,33(5):506-511.

[12] STUMPF P K,BRADBEEK C.Fat metabolism in higher plants [J].Ann Rev Plant Physiol,1959,10:197-222.

作者:唐传球 沈志鹏

杜仲栽培综合管理论文 篇2:

山西省农科院研究成功亚麻子加工新技术 等

山西省农科院研究成功亚麻子加工新技术

山西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开展的亚麻子深加工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山西省科技厅最近组织专家对该成果鉴定后认为,在同类研究中,这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亚麻子的综合利用附加值开辟了新的途径。亚麻子含油率达38%左右,亚麻子油中富含α-亚麻酸,含量高于其他大宗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麻子皮中还含有丰富的亚麻胶、木脂素和膳食纤维。山西是我国亚麻主产省份,常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5,居全国第二。为充分开发利用亚麻子中所含的各种有效成分,山西省农科院的研究人员首先对亚麻子脱皮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攻关,研制成功了亚麻子皮和子仁的静电分离技术设备,为亚麻子深加工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还对亚麻子仁进行了深加工研究,开发出了亚麻仁酱新型保健食品。(程春生)

河南首创牡丹和黄金梨套种技术

最近,河南省农业高科技项目牡丹梨示范园首次开园,吸引众多市民前去尝鲜。

记者在郑密公路11.5千米处路南、二七区侯寨乡三李村看到,位于双泉农庄的牡丹梨示范园内,牡丹丛中套种着一行行胳膊粗细的梨树,果子压弯了枝头。记者伸手摘下一个梨子轻咬一口,果然不同寻常,它皮脆肉细,香甜,果脆多汁,核很小,还带有一点花香和蜂蜜的味道。

据刘孝亮介绍,牡丹梨示范园在全国首创牡丹和黄金梨套种技术,用1%的青梨和红梨进行异株授粉。由于跟牡丹套种,长期受牡丹花粉影响,牡丹梨独具特色,富含蛋白质等10余种有机成分。今年进入盛果期,首次向市民开放,让前来游玩的市民采摘尝鲜。(王永安 李岚文)

“能繁母猪险”紧急启动五公司先行试点

为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力推生猪保险体系建设,中国保监会最近专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从能繁母猪保险入手,挑选5家公司于8月15日前首先试点能繁母猪险。

据悉,5家试点公司分别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整个工作进度将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保险覆盖农业部门确定的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的养猪大县(区)为重点;后一阶段,则以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的养猪大县(区)为重点。而能繁母猪险的保险金额也被定在每头1 000元,保费为每头6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负担48元,保户自负12元。(张万生)

牛羊不戴牲畜耳标今后难进北京市场

从2007年8月1日起,北京市只允许佩戴牲畜耳标的牲畜进入北京市场流通环节。目前北京市牲畜耳标佩戴工作进展缓慢,仅有平谷等少数区县开展了猪牛羊牲畜耳标的佩戴工作。

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就在各区县推广牲畜的“电子身份证”,这种带有条形码的耳标可以记录牲畜从生到死发生的“重大事件”。北京市建立的动物防疫标识溯源制度就是通过家畜耳标上的唯一性编码,将动物出生、免疫注射、检疫、运输、屠宰等信息记录在专用设备里,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使用追溯设备读取耳标内的信息,进行处理。

(邵泽慧)

大棚蔬菜用上有机土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研发的“设施蔬菜有机土栽培技术”,最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设施蔬菜有机土栽培技术是利用腐熟秸秆、有机肥等农产废弃物与土壤混合配制成有机土,采用地面直接挖沟,沟内铺旧棚膜的方法。采用此项技术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至20%以上,蔬菜产量显著增加,蔬菜硝酸盐含量大幅度下降,蔬菜营养品质显著改善,实现设施蔬菜的优质生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技术成本低,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原料来源广泛,具有节水、节肥等效果。利用此项技术生产蔬菜,一般每亩比常规生产可增加纯收入2 000~5 000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此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可在蔬菜栽培中应用,而且还可用于瓜类和花卉栽培,对防治土传病害效果尤其显著。目前正在天津、河北、宁夏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

(张 华)

湖北郧西开发杜仲叶

湖北省郧西县现有杜仲基地面积10万亩,年产杜仲叶(干)8 000吨,皮(干)1 100吨,是全国著名的杜仲之乡和亚洲最大的四大杜仲基地之一。作为药材,以前主要采剥杜仲皮,对资源破坏性较大,虽然该县研发有杜仲环剥技术,但还是严重影响到杜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此,郧西县科技部门与北京大学合作,以杜仲叶为原料提取绿原酸和黄酮等原料药,进而产业化开发多元系列产品;共同开展杜仲GAP基地认证;共同申报知识产权;“以叶代皮”避免采剥杜仲皮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使杜仲叶可再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周勇尊祥正礼)

美国培养出不吃葡萄的绵羊“护理”葡萄园

美国一些葡萄园最近引进了一批经过训练的绵羊,它们只吃杂草不吃葡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员摩根·多兰说,训练这些绵羊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给从未吃过葡萄的绵羊喂食添加过少量氯化锂的葡萄,由于药物作用,绵羊将产生呕吐反应,从而对葡萄产生厌食心理。这种厌恶疗法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家名叫“绵羊除草机”的公司专门为葡萄园提供此类服务。

(管克江)

南京农大选育成功抗梭条花叶病小麦新种质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前不久选育成功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新种质。

据南京农大成果主持人陈佩度教授介绍:小麦梭条花叶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通过土壤中的病菌传播,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南京农大《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4VS·4VL的选育与鉴定》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由陈佩度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陈全战等人完成。小麦育种界利用这个小麦抗病新种质开展杂交育种,有望选育出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新品种,从而可极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平 文)

平谷建成大桃标准化生产基地

2007年8月10日,由农业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平谷区人民政府等部门共同承办的以“绿色北京绿色奥运绿色果品”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平谷区绿色精品大桃采摘节也于当日开幕。会上,农业部张玉香总经济师向平谷区政府授予“绿色食品大桃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铜牌和证书,农业部有关认证部门也向平谷区获得认证的单位颁发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证书。

平谷是我国优质桃生产基地,是我国最大的桃乡,也是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桃园。近年来,为保证“平谷大桃”质量和品质,平谷区重视桃的标准化生产和“三品”认证。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认证,培育出一批精品品牌,被评为“2008年奥运最佳优质果品”。“平谷大桃”现有白、黄、油、蟠桃四大品系218个品种。目前,全区22万亩桃园全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其中有近7万亩精品桃经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现全区桃的年产量0.39亿千克,占全市产量的近2/3。

(王东生)

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取得成功

今春在秦屿镇冷城村300多亩马铃薯新品种——荷兰7号高产示范田里,福建省福鼎市农业局技术人员首创的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取得成功。

该品种在严重感病的情况下,仍获得全面丰产丰收。试验证明:稻草覆盖栽培比传统栽培方法每亩增产鲜薯273千克,增产率高达19.5%,扣除稻草成本,每亩增收200元左右。稻草覆盖栽培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薯块大,表皮光滑,商品率高,价格好。将稻草回田后,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并具有防寒抗旱、保水保肥、抑制杂草、利于出苗等多种作用。这项技术简单方便,只比传统栽培多了一个稻草覆盖环节,既简单效果又好,不需增加太多投入,农民容易接受。具体做法:在马铃薯播种覆土后再加盖2~3厘米厚的稻草,待出苗后在除草培土时将稻草包于土中,其他管理与传统方法相同。这项技术示范成功,标志着马铃薯栽培技术的一个新突破,它改进了传统的栽培方式,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晓 琴)

中国航天育种领域新成员——航天辣椒

中国航天育种领域新成员——航天辣椒,最近在甘肃省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达到中国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航椒4、5、6号新品种选育始于2001年,由甘肃天水绿鹏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共同实施。项目完成单位从甘肃产羊角椒、甘农线椒(甘肃农业大学培育线椒品种)等种田中选择品质特性优良的植株,搭载在神舟三号飞船上,遨游太空一周后返回地面,进行育种。

目前这3个航天辣椒新品种已经在天水部分市场上市,2008年将在甘肃、陕西、山西、宁夏等省、自治区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连振祥)

磁钟兴起拱棚养猪新模式

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磁钟乡的不少农民在发展养猪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了拱棚养猪的新模式。拱棚借鉴了塑料大棚的建设结构,具有结构合理,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暧夏凉等优点。

这种拱棚,下部用砖砌一米高作为基础,上部用预制拱顶,覆盖3层草帘、2层塑膜和1层油毛毡,并用钢丝牵拉固定。拱棚中部留有活动窗口,可以按需要卷起或放下。拱棚一般长15米~20米,宽8米,使用面积120平方米~160平方米,整个造价8 000元~1万元,每平方米约投入70元人民币。每个拱棚可存栏育肥猪100头~200头。冬季棚内温度可保持在15℃左右,夏季棚内温度一般不会超过32℃左右,冬暧夏凉,很适宜猪的生长。

目前,磁钟乡已建成养猪塑料大棚42个,其中建成养猪小区一个,小区内有养猪塑料大棚22个。全乡百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0多个,生猪存栏达到3 360多头。

(陈喜英)

作者:程春生 等

杜仲栽培综合管理论文 篇3:

南召:道地中药材 “药乡”放异彩

10月20日,河南省南召县白土岗镇村民樊旭和妻子在一垄垄黄精地里忙碌。黄精根茎可以入药,是很多中药方剂的主药。

“今年,我们种植了30亩黄精,成本60多万元,能卖到200万元,刨去成本能赚100多万元。”樊旭高兴地说。

黄精是南召名贵道地中药材,之前一直处于野生状态。前几年,南召县中药材种植能人郝洪波攻克了种苗繁殖技术,开始在全县推广人工种植。

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会地带,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境內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光、热、水、土等资源得天独厚。高差程的地形和独特的气候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多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

郝洪波是南召县四棵树乡五垛村村民,当地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户,也是一位中药材“土专家”,能识得上百种中药材。十几年前,他深入村庄附近的五朵山采药,从事中药材购销生意。凭借多年对中药材行情的了解,他得知五朵山中蕴藏着数不尽的“无价之宝”。

珍贵中药材常常是一味难求。郝洪波利用在山中采到的濒危名贵中药材,开展原生态林下仿野生培育,进行濒危名贵中药材人工驯化、种苗繁育。2011年,郝洪波先后突破了黄精、白芨、猪苓等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相继建立四棵树乡高峰庵村、南河店镇郭营村名贵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基地1000多亩,白土岗镇姬村、养马坪村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900多亩,带动周边5个乡镇、7个行政村的群众大面积种植中药材,每年收入上亿元。

规模化种植放异彩

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南召县青山绿水间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品种繁多,品质道地,是南阳市乃至河南省为数不多的纯天然、无污染中药材资源密集区。在《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南召县出产的传统品种就有210种,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伏牛山辛夷、杜仲、山茱萸、黄精、连翘、猪苓等更是南召久负盛名的道地药材,被列入《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为南召县中药材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南召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国储林建设过程中创造性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以辛夷、杜仲、皂荚为主的木本药材和以黄精、芍药、柴胡、百合等为主的草本药材搭配进行“药+药”套种,采用“林+药”“药+药”“林+果+药”等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突破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做大做强林下中药材这块产业“蛋糕”。

南召县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上海园科院、河南省林科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些院校专家教授经常到当地指导中药材种植工作,针对性开展定向培训,对当地种植户开展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在中药材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这种全新的种植模式改变了当地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管理粗放、产业链条短、综合效益低等问题,以科技引领国储林林下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河南省农科院已在南召县鸭河口国储林基地兴建林下中药材科研基地。

南召县选择以玉兰、辛夷、杜仲、皂荚等具有南召特色的乡土树种,倡导混交与复合种植模式,把中药材景观游园打造融入国储林项目建设总体规划中,相对集中连片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示范园区。国储林项目区高标准栽植玉兰(辛夷)2.2万亩、林下种植各类道地中药材1.6万余亩,打造出百合花海、芍药花海、连翘花海、蒲公英花海等千亩以上各具特色的林药花海景观游园。以点带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力南召国储林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发展。曾经的荒山秃岭,弹指两年间,华丽变身为游客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耀眼夺目的乡村振兴综合体。

体系化运作促升级

南召县山场面积大,林业用地面积多。因独特的气候环境,林农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习惯,所产中药材品质道地、药性极佳,长期以来中药材产业一直是全县的支柱产业。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南召县坚持“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的发展思路,打特色牌、走绿色路,把培育壮大“中医药大健康”绿色产业集群,作为强县富民的重要抓手。南召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意见》,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重点培育辛夷、杜仲、山茱萸、连翘、皂角、天麻、伏牛石斛、艾草、苍术、黄精等“南召县十大品牌中药材”,形成了中药种植、中药加工、健康养生、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良好发展态势。

为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南召县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中药材管理职能,成立了南召县中药材开发办公室,专班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技术指导、协调服务和新品种引进等工作。中药材产业专班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采取政策推动、利益驱动、典型带动等举措,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强化道地品牌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按照“以工业化的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持,以文化为特色,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优化中药材产业基地布局,抢占中药材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把南召建设为中药材种植基地及中药材加工生产大县强县。

2019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南召县投入涉农整合资金500万元对中药材种植业进行扶持。具体办法是每增加1亩中药材面积,县里给予1000元补助资金,当年共增加种植面积5000亩,壮大了五垛源和绿丰源等20余家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合作社,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3000元,有力地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南召县辛夷、艾草、山茱萸、杜仲、黄精、白芨、天麻、石斛、芍药、防己、桔梗、连翘、皂角、苍术等名贵中药材品种,种植总面积达52万亩,年产量700万公斤,产值达3.5亿元。南召山茱萸、杜仲等种植面积均超过10万亩,种植规模居全国前列。南召县是辛夷的原产地,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成林面积25万亩,种植规模居全国首位,产量占全国70%,被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

南召县引进台湾华扬龙生科技产业园、河南联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辛夷、山茱萸、杜仲、铁皮石斛、枸杞等中药材精细加工,培育中药提取物、保健品以及药食两用产品为主的加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提取”的产业链。中药材产业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存储一条龙的格局,产业效益显著。目前,南召县培育壮大龙头中药材企业10多家,涉及辛夷精油提取、杜仲茶饮开发、石斛产品开发、艾制品生产、丹参加工等领域,年综合产值达6亿元。

科技化管理铸品牌

南召县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是艾草“冰台取火”源点地,艾草艾灸应用历史悠久,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该县艾草种植面积3600余亩,野生艾草面积5万余亩,年总产量6万余吨。南召县拥有艾草加工企业8家,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有5家,艾灸健康养生馆18家,年生产规模2万吨,年产值1.8亿元,产业规模居南阳市前5名,生产艾条艾绒、布艺家纺、艾草食品、艾草日用洗化、艾草环保饲料、艾灸器具等六大类120余种产品,产品主要销往山东、湖南、广东、北京等地。

艾草产业是一项健康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逐渐提高,艾制品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南召县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成立了艾草产业联合党支部,吸纳与艾草产业发展有关的党员55名,下设种植业、加工业、销售业三个联合党小组,负责协调、服务全县艾草产业发展。南召县还投资兴建了县艾草产业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15条,产业园从业人员360人。南阳华康艾制品有限公司通过招才引智,与济南大学生物研究院、济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合作,研究260多个艾草方面的专利产品。

南召县邀请国家、省级专家对国储林项目区内的土壤进行化验检测,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把以辛夷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合理纳入国储林项目建设体系,严格按照辛夷标准化种植技术要点进行栽植管理,使用最新的营造林技术,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确定科学的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开展集约经营,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目前,南召县国储林基地鸭河口水库项目区高标准栽植中药材近40000亩。其中,辛夷22000亩、连翘4800亩、柴胡6500亩、芍药2000亩、蒲公英3000亩、百合500亩、黄精200亩、白芨100亩。

南召县经常组织邀请河南农业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的专家到南召为种植大户和种植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南召县中药材发展中心还邀请省市农科院的专家深入到绿丰源公司杜村种植基地和国储林基地,现场指导中药材种植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南召县绿丰源伏牛山珍稀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荣获“2020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示范基地”。目前,依托全县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南召县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10家、中药材加工企业10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95个,带动群众300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

皂角全身都是宝。皂角刺,俗名叫天钉,可入药,可以消毒祛肿;皂角皮,加工后是制作洗化用品的好材料;皂角米,可以食用,是美容养颜佳品。南召县留山镇土门村成為全国八成以上皂角集散地,年产值1.3亿元。土门村80%的村民围着皂角发家致富,200多户收购皂角,500多户参与皂角加工、皂米分拣,300多户从事皂角树种植。目前,土门村已形成皂角育苗、种植、购销、加工完整产业链,原材料收购、加工产品销售辐射国内18个省份。10多年时间,土门村的皂角树种植面积发展到1200多亩。留山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牵头组建了皂角产业联合党支部,成立了皂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拿出300亩地,规划建设皂角产业园,统一建设高标准厂房,吸引加工户入驻,采用统一制定行业标准、统一销售定价的模式,推进皂角精深加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经过多年的高质量发展,南召县中药材产业种植效益稳步增长,产业基地规范发展,优势品种带动明显,标准生产显著提升。2019年,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扶贫现场会在南召召开。南召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国家质检总局、河南省政府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辛夷之乡”“绿色道地中药材规范化辛夷种植基地县”“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县”。在2020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发展博览会上,南召县荣获“2020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

作者:廖涛 王修文 李姿颖

上一篇:动画电影文化管理论文下一篇:线损问题供电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