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20

板栗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山东省有广泛栽植,但却存在良种利用率低,技术管理不到位,品质差等缺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板栗栽培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板栗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1:

“板栗的味道”赋能乡村振兴

摘要:发展板栗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板栗种植的技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板栗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板栗增产,农民增收。发展板栗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防土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板栗是农民的摇钱树、致富树、发财树、养老树,板栗在罗甸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为农民摆脱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地方政府只要重视板栗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板栗就能赋能乡村振兴,发挥它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最大潜能。

關键词:产业调查;技术水平;增产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贵州罗甸属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度的石山区,农业发展面临基础条件差、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等困难,需要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针对贵州罗甸县板栗种植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人欢迎,且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在脱贫攻坚中为农户增收做出较大贡献因素,于2021年9月,对罗甸县开展了一次板栗产业调查。

1  基本情况

1.1  现有存量

根据罗甸县林业局提供的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2006-2016年)数据显示,罗甸县板栗种植面积达7.49万亩,全县宜林地面积12.3万亩。2016年至今实施宜林地面积8.4万亩,现存宜林地约4万亩,其中宜种板栗林地0.5万亩。

1.2  效益分析

据测算,罗甸县板栗产前期种植面积0.81万亩,初产期面积5.85万亩,盛产期面积0.76万亩,衰产期面积0.07万亩。按板栗初产期亩产约80公斤,盛产期亩产约200公斤,优质品种产量可达300--350公斤,市场价4元/公斤计算,年产量6200吨,年产值2500万元。例如,石兴村优质板栗品种在盛产期亩产可达300--350公斤,2019年、2020年、2021年间,石兴村品质上乘的板栗收购价在6—7元/公斤,供不应求。除了经济效益,板栗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成年板栗树高6米以上,树冠直径5米左右,根系发达,保水固土效果好,且树冠下无杂草生存空间,有利于森林防火的管控,板栗成林的地方,基本不见紫金泽蓝的踪影。

1.3  技术要求

调查中发现,石兴、新光、纳闹等村农户反映板栗肥水等管理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前3年可以套种矮杆作物增加收入,5年板栗封林后基本不需要锄草。5—7年开始初产步入盛产期,亩产从25公斤—350公斤不等,有近30—50年持续的丰产期。群众反映,板栗种植比其他水果技术要求低,管理相对粗放,而且板栗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长年在4—7元/公斤,效益好。如石兴村很多种植大户板栗近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对农村老年人来说,板栗是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养老树”,有很强的种植意愿。

石兴村花山友、花山理等户在种植板栗的过程中,发现扶贫项目发放种植的板栗苗木中有10余株优良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等特性,果型适中,销路好。目前,群众自行用该品种扩繁30余亩。

2  存在问题

2.1  良种化程度不高

罗甸县的板栗种植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农户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选择品种较为随意,造成品种混乱,良种化程度不高。同时家庭式发展规模较小,一般在50亩以内,大部分在10亩以下,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不利于统购统销,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在调查中发现,群众对自己种植的板栗品种都说不清楚,也不知道哪种品种适合本地种植,只能盲目引种,待其挂果后,再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扩繁,良种推广速度缓慢。

2.2  经营管理粗放产量低

罗甸县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老人文化程度低,对板栗种植管理技术掌握比较少,体力相对不足,管理比较粗放。在种植技术、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上投入不足,导致罗甸县板栗种植面积虽大,但产量和品质不佳,很多板栗亩产只有25—100公斤,离理论产量250—350公斤差距较大。

2.3  科技投入不足

调查中发现,罗甸县板栗产业发展更多侧重生态属性,不够注重发展板栗的经济属性,导致没有配备板栗产业发展技术人员,农户在种植板栗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得到技术上的指导,造成没有良种良法支撑产业发展。近年来,板栗的市场收购价比较稳定,许多农户自发种植了大量板栗。如在石兴村,部分农户种植板栗面积达30—60余亩,但因管理粗放和不懂病虫害防治,影响板栗产业的发展和收益。罗甸县板栗病虫害主要是桑寄生,天牛、栗实象等。桑寄生是从板栗树中吸取水分和矿质营养构成危害。部分村板栗寄生危害十分严重,如龙坪七一、里免村和逢亭、木引等乡镇的板栗林桑寄生达50%以上,这些都是板栗主产区。根据调查,目前罗甸县板栗病虫害导致的减产已经达到20%—50%,如果再不加大科技防治投入,3-5年后板栗林面积将会严重缩减,产量和收入大幅降低。

2.4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罗甸县板栗种植以农户个体发展为主,至今没有板栗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协会,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也没有专门的板栗贮藏冷库。目前龙坪镇板庚村、逢亭镇祥脚村、沫阳镇沫阳村等在板栗上市时利用蔬菜冷库冷藏,其中祥脚村冷藏能力500吨,板庚村冷藏能力1500吨,沫阳村冷藏能力300吨,其余板栗都是鲜果售卖。板栗加工业相对滞后,板栗销售以鲜果为主,农户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调配,市场信息不通。在产品销售经营中,被动等待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容易出现烂果和压价现象,收入得不到保障。

3  对策建议

板栗的坚果营养丰富,是一种重要干果。果实中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小麦、大米含量相近,而其品质却远非一般米面所能相比。在我国和日本都有板栗灾年救荒和战争年代充当军粮的历史记载。现代炒板栗作为零食或板栗仁做菜都广受欢迎,市场潜力巨大。

板栗不只在罗甸县,在全国栽培都一直比较粗放,长期以来,板栗多种植在山坡、丘陵上,土壤相对瘠薄,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板栗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从80年代起,国家开始重视板栗的科研工作,大力推广良种,采用嫁接繁殖、集约化管理等措施,使板栗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根据资料记载,山东等省丰产园1—6年生板栗亩产量达268公斤,第6年起每亩产量高达582公斤,创造了全国板栗的最高单产记录。可见,只要管理措施得当,板栗是能够获得高产的,且增产潜力较大。因此罗甸县板栗产业也能通过品种改良、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实现增产增收。

3.1  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的支撑对板栗增产增收起决定性作用,加大对科技队伍建设、技术培训、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媒体宣传的支持力度,真正将板栗产业发展列入规划,推进板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板栗产业发展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助力板栗产业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罗甸县熟悉板栗种植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对板栗产业发展没有规划。建议可通过科技部门对接省科协、省农科院、省林业厅等单位帮助解决专业人才培養问题,快速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

二是加大品种改良。调查中了解到,农户种植板栗的种苗主要是项目提供和自己购买两种渠道。项目提供主要是林业局从板栗苗木基地购买发放,农户自行购买有网上购买、本地集市购买和本村大户购买几种方式。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才,板栗良种推广得不到保证,品种杂乱,良莠不齐。建议由政府主导,林业部门牵头,一方面引导农户立足本地品种资源,运用高接换种技术,逐步淘汰低质品种,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争取资金引导企业或大户建立优良品种选育基地和种植示范基地,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扩大板栗产业规模,增加农户收入。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调查中发现,当前罗甸县板栗病虫害发生率在20%—50%之间,群众种什么板栗品种自己都说不清楚,更不懂病虫害防治了,亟需各级各部门给予帮助解决管护问题。建议多开展板栗栽培技术现场培训、多印发管护技术资料,通过电视、微信、抖音等多种方式上传、播放板栗栽培管理技术视频,帮助农户提高板栗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平,确保丰产增收。

3.2  加大集约化经营

调查中发现,经过多年发展,罗甸县板栗种植已达7.49万亩,产业规模和效益逐步显现,增收潜力较大。建议将板栗产业逐步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由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补贴等多形式扶持“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鼓励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支持企业和种植大户通过承包、租赁、流转等形式,对板栗产业进行相对规范的种植和经营管理。建立标准化板栗基地,积极申报品牌认证,引导农户向标准化生产、管理看齐,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同时,积极打通板栗销售渠道,确保增产增收。

据测算,罗甸县的板栗产业发展最大规模可达8万亩,按亩产量100公斤,单价4元/公斤计算,收入可达3200万元。如果能提高板栗的科学种植管理水平,提升品质,提前上市,单产提高到200公斤/亩,单位提高到6元/公斤,收入可达9600万元,全县35万人口人均可增收274元。按板栗实生树生长到80—100年才开始衰老,嫁接树径40—50年后开始衰老,最低可以持续丰产30—50年。因此,板栗产业助农增收效益明显,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2021年12月

参考文献:[1]《罗甸县林业局2020年工作总结》

[2]《罗甸县林业局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

[3]《罗甸县林业局2020年退耕还林统计资料》

作者简介:张元斌,1971年生,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张元斌

板栗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2:

板栗早产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板栗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山东省有广泛栽植,但却存在良种利用率低,技术管理不到位,品质差等缺点。为解决这个问题,2007年,山东省邹平县林业局承担了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板栗、核桃优良品种推广与示范”项目,此项目有山东省经济林管理站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栽培华丰、华光、红栗1号等优良品种,以邹平县青阳镇醴泉村为中心建板栗示范园1000亩,并取得了“一年定植,三年结果,四年丰产”(亩产118.4千克)的栽培经验。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实验园基本情况:山东省邹平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93天(初霜日10月23日,终霜日4月13日),年日照时数2993.5小时,试验园为山坡地,土壤为褐土,pH值7.0,土层厚50~10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0%,有灌溉条件。

1 定植建园

每亩施圈肥4000千克左右,复合肥50千克。栽植株行距3米×4米。栽植前一定要浸根,使苗木充分吸水,有利于栽植后生根。栽后充分灌水,待水渗后用土封严。最后覆盖地膜,以保墒增温,提高苗木的栽植成活率。

2 整形修剪

2.1 整形

通过调查与试验,为了矮化板栗树冠,提早结果,采用自然开心形最好。自然开心形定干高度30~40厘米,三主枝均匀分布,开张角度45°。如果在山地栽培,主枝的水平分布应该两主枝向水平梯地左右两侧、一主枝向梯地正前方伸长,梯地内侧不留主枝,便于管理操作。

2.2 修剪

改冬季修剪为夏季修剪和秋冬季修剪。应在枝梢生长的夏季就进行摘心,促进分枝,提早结果。另外,冬季修剪时枝梢已硬化,如果进行拉枝开张角度较难操作,且需待下年6-7月才能固定枝条角度,而拉枝的绳索或铅丝布满园中不利于施肥等其他操作管理。因此,拉枝应提前到秋季。

2.2.1 夏季修剪 (1)定干、抹芽。苗木定干高30~40厘米后,在主干上部20厘米范围内选留包括顶芽在内的4个芽,其余芽全部抹除。顶芽除外的另三个芽选留好方向作为主枝培养。因顶芽不能开张基角,不能作为主枝培养,所以当顶芽抽发后要多次强摘心,即10~20厘米摘心,控制其生长,促使下部3个能开张基角的主枝生长。(2)主枝摘心。当三主枝生长到50厘米时,在40厘米处留外向芽短截,并摘去顶部两张叶片,促使顶部分枝。(3)侧枝摘心。当第1次对主枝摘心后抽发的两个侧枝需继续进行摘心,但方法有别:顶部的新梢同主枝摘心方法,即长到50厘米时在40厘米处留外向芽短截;第2个侧枝应该留10厘米短截,促使其基部分枝,当年形成结果母枝1~2条。这样就使第3次抽发的分枝上下错开,不会密集丛生。一般情况下,主枝进行两次摘心后就不需再摘心,因为此时已至8—9月,如果再摘心,则其后萌发的新梢当年不能老熟成为结果母枝;如果此时新梢生长过长(超过40厘米),则可通过回缩修剪(见秋季修剪)形成结果母枝。一般通过以上摘心修剪,一个主枝可形成30~50厘米长的结果母枝4条,一株树就有12条,次年可挂果1千克左右。我们对一年生树留三主枝冬剪,延长枝进行短截,第2年进行夏季摘心修剪,获得了较理想树形,平均树高1.55米,当年形成结果母枝14条/枝,第3年平均每株结果1.5千克。

2.2.2 秋冬季拉枝修剪 一般讲整形修剪都指夏季或冬季修剪,而秋季修剪几乎不提及、不采用,然而在板栗上秋季修剪对整形、培养良好的结果母枝非常有效。(1)整形拉枝。秋季树体停长,但枝梢叶片还未脱落,处于营养积累时期,此时新梢枝条较柔软,可塑性强,进行整形拉枝容易操作,可根据需要调整主枝的方位和角度,并且到11月下旬落叶后枝条方位即可固定,便可撤去拉丝和木桩,不会影响果园其他管理。因此,秋季整形拉枝可谓事半功倍。(2)回缩发育枝培养成结果母枝。枝栗由于其生长结果特性,由顶端饱满混合芽抽生结果枝,所以能使枝梢顶端形成饱满混合芽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但在生产中尤其是幼龄树上抽生的新梢过长,并且顶端的枝细芽瘦小,而饱满芽往往处在枝梢的中部,因此,这种发育枝第2年不能抽生结果枝。为此,在9月上旬枝梢已停止生长时,对这种发育枝进行回缩至中部饱满芽处,获得了理想效果。使其能成为质量较好的结果母枝,次年抽生2~4根结果枝。以上方法即使对于进行了夏季摘心修剪培养的枝梢也适用。由于在8月份以后就停止摘心,防止抽发早秋梢而不能老熟成为结果母枝,所以7月份抽发的新梢到9月份往往超过40厘米,有些长60~80厘米,若任其自然则往往顶端枝细芽瘦不能形成结果母枝,若实行回缩短截则能培养成为良好的结果母枝。板栗如果进行了上述夏季和秋季整形修剪后,到冬季整形修剪就比较简单容易,只需剪去一些细弱小枝和病虫枝,不需进行大量短截或疏删。改主枝延长枝短截修剪为让其结果不短截。

3 土肥水管理

(1)秋施基肥。在采收后到落叶期施入,一般结合深翻扩穴施入有机质,并配合施入氮、磷、钾等复合肥,一般亩施基肥3000~5000千克、尿素30~50千克、磷酸二铵15~25千克、过磷酸钙25~50千克。(2)追肥。板栗对肥料的要求不同于其它果树,成年结果板栗树要增施硼、锰、钙等肥料。春季花前肥可株施尿素300~400克加普钙200~300克,地面每平方米撒施硼砂6~7克。在果苞迅速膨大期的7月要施足壮果肥,可株施三元复合肥0.7~1千克;树盘在6—10月间每平方米淋施硼砂5克,每隔30天1次,连施3~4次。(3)根外追肥。花期隔10天喷1次0.2%硼砂+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连喷2次,可以明显提高坐果率。果实生长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每隔20天喷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代森锰锌800倍混合液,可以促进板栗枝叶和果实的生长发育。采果后喷施1次10毫克/千克2,4-D,可促进板栗花芽分化和养分积累,为第2年丰产优质打下基础。

4 花果管理

板栗是同株异花授粉果树,果园中应配植2个以上品种,以利相互授粉。若品种单一时,可进行人工授粉保果,在盛花期选择无雨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后采集板栗雄花人工授粉,栗树较多或树体高大时,可用纱布袋混装3~4倍的淀粉在树冠内抖动授粉,隔3~4天授粉1次,连续2次即可。板栗坐果较多时要及时疏果,以提高商品果率,保持树势,叶果比控制在20~25∶1较合适。中短果枝上可留1~2个果苞,长果枝留2~3个果苞。生长强的留中部果,短果枝留先端果,疏去小型、畸形、过密、病虫枝和空苞果。

5 巧防病虫害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12月至翌年2月清园,将枯枝、病虫枝、落叶、落果等清出果园,集中烧毁,减少病虫传播源。用石硫合剂原液加食盐加生石灰加甲霜灵锰锌加水(1∶1∶6∶0.5∶20)混合液涂刷树干,可防治栗疫病。开春全园喷布1遍5波美度石硫合剂,减少病虫指数。板栗萌发的嫩芽、幼枝及叶片,常被金龟子、栗大蚜、象鼻虫、红蜘蛛等害虫危害。根据害虫发生情况及时打药除虫,一般可选用氯氰菊酯、菊杀乳油、乐果等药剂,防治板栗红蜘蛛也可选用乐果涂干法,即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红蜘蛛孵化盛期,用刮皮刀把树干粗皮刮露嫩皮,宽度10厘米,涂4~5倍乐果乳剂,待稍干后再涂1遍,然后用废报纸或塑料布包扎好,一年涂药1次或2次即可控制害虫危害叶片。栗实蛾防治可在7—8月害虫发生时喷杀虫威800倍或水胺硫磷600倍液。另外,危害板栗的病虫害还有炭疽病、栗瘤蜂、透翅蛾、天牛、桃蛀螟和介壳虫等,可经常观察,适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综合防治。

(作者联系电话:18606491673)

作者:孟祥红 张娟 武凤环 李红霞

板栗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3:

延庆:蓬勃发展的特色果品产业

果品产业是延庆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延庆县相对于北京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具有发展果品得天独厚的优势。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延庆县生产的果品具有含糖量高,硬度大,易上色,耐储运等特点。目前,延庆果品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葡萄为主的优势产业,以国光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以仁用杏为主的规模产业。通过科技的推动,延庆县果品产业展现出了勃勃生机,香飘四方。亩收入过万元的果园,人均果品收入过万元的村庄不断增加,葡萄,苹果,仁用杏,核桃,板栗等特色果树已经成为延庆县农民的摇钱树。

五步打造品牌市场

为了“实施生态文明战略,打造延庆果业品牌”,延庆县推出了“五步走”果品品牌市场推介模式。

第一步积极参加全国各类果品展,评,销活动,借助果品赛事平台展示延庆特色果品。在“2008中国·昌平苹果擂台赛”上,延庆县选送的富士和乔纳金苹果荣获国家级一等奖,金冠苹果夺得国家级二等奖;2008年在全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成立大会上,延庆选送的葡萄荣获“中华名果”称号;2009年在中国(广州)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上,延庆国光苹果获得“中华名果”称号。第二步结合旅游业举办系列果品主题活动。每年如期举办杏花节,葡萄采摘节等主题活动;2006年举办京西北果品擂台赛:2009年举办北京延庆“延庆国光苹果”农产品地理标志论坛;同年举办乡土专家进社区交友活动。第三步营造崇尚果品文化社会氛围。近几年,充分利用《延庆果业》专栏,从历史典故,养生保健,诗词歌赋等不同角度进一步深度挖掘果品文化,2009年集中推出中秋时节话果品系列,营造良好氛围。第四步弘扬各界果品先进典型人物。2009年以基层致富果农,果品一线科技领军人物为主体,分别策划延庆果农致富典型人物系列专题,延庆果品产业中先进人物系列报道。第五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平台,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延庆果品产业进行宣传报道。2008年中心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服务果业全国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北京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09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果品行业先进典型表彰,宣传推介会上,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果品行业先进单位”称号,再度成为北京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葡萄产业方兴未艾

延庆县在明朝嘉靖《龙庆志》果树树种中就有葡萄树的记录,清朝康熙年间延庆的下营,东门营一带就有葡萄种植历史纪录。

从2006年开始,延庆县葡萄种植面积以每年新增3000亩的发展速度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迈进。截至2008年,延庆县葡萄总种植面积已达1163公顷,主要分布在县西部沿北山和南山的张山营镇,旧县镇,香营乡,永宁镇,八达岭镇和康庄镇,延庆镇等地。年产量240.5万公斤,产值达1263万元。

生产优质果品,选好品种是基础,科学管理是关键。多年来,县果品服务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科技入户,采取一带十搞示范、一帮一学实操,面对面办讲座,手把手传技术等形式,逐步将一系列提质增效的综合配套果树技术措施传递到田间地头,葡萄架下,推广并普及套袋,疏穗,夏剪等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理念。有越来越多的果农有了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学习热情,正确的引导加上科学的管理,北京市第一个有机葡萄基地的称号落户延庆县前庙葡萄园。

作为技术服务部门,县果品服务中心除负责果树技术推广工作之外,更是专心致力于果树科技攻关,反季节果树栽培模式正在有序推进,设施栽培的树种涉及草莓、葡萄、杏、桃,樱桃等。不懈的努力终成现实,科技的力量缔造了银装硕果的神话,屋外冰天雪地,棚内是鲜花满园,硕果累累,别样的丰收美景赋予了冬日别样的诗情画意。随着葡萄盆景栽培模式的推出,更赋予了葡萄产业新的生机。

国光苹果再度受宠

2007年12月,在中国林业产业博览会评比中,延庆县的老品牌国光苹果获得金奖成为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成为北京市国光苹果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种。上世纪80年代,延庆县的国光苹果销路很好,每公斤能卖到两元,当时的种植面积也发展到3万亩。但后来由于新品种富士苹果的引进和发展,国光苹果受到了冲击。再加上经济效益不好,果农大都改种或嫁接富士苹果,国光苹果的种植一度走入低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大部分人都不再满足富士苹果单一的甜味,口味又逐步趋向于酸甜可口的国光苹果,这使延庆县仅存的国光苹果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5年,北京市只有延庆县还存有3000亩左右的国光苹果,而其他区县只有零星的国光果树。为打造延庆县国光苹果的果品唯一性品牌,重振国光苹果“雄风”,发展国光苹果被提上了工作日程。

2006年开始,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针对果农技术管理差,投入低的现状,大力开展了科技入户行动,技术人员直接进园入户,亲自做示范树。通过树形改造,增加肥水、疏花疏果,套袋摘叶等一系列综合技术的实施,果农看到了技术的效果,从而激发了果农管理的积极性,国光苹果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009年,延庆国光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09年7月10日,北京市延庆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由果品中心起草的《延庆国光苹果栽培技术规程》。本地方标准的及时制定对延庆国光苹果的规范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延庆县国光苹果栽培技术地方标准从果品质量到生产坏境要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技术管理环节中从育苗、建园,生产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规范了国光苹果的生产过程,解决了延庆县国光苹果生产没有具体标准可依的问题,为已经取得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延庆国光苹果”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濒危特色小杂果香飘长城

延庆县优质小杂果基地主要分布在位于八达岭镇西南部的帮水峪村。该基地主要以槟子,沙果、八棱脆海棠等口味独特的小果类特色树种为主,基地规模达1100亩。

小杂果基地的特色果品不仅品质独特,同时还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韵。帮水峪栽种槟子的历史悠久,闻名京津。曾因其香气浓郁,果实光艳,而早在清朝以前就被推举进宫,成为宫中贡品。沙果,海棠也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2006年,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调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对小杂果基地提出恢复特色濒危树种,走特色,唯一性果品产业发展路线,在保护和发展濒危树种上,八达岭镇和帮水峪村的领导和县技术部门的观点不谋而合。2007年春,帮水峪村把200亩海棠全部改接成以槟子为主的13种特色小果品种,改接数量达8000余头,目前已全部成活。科学的发展思路,合理的规划设计,将使延庆县小杂果基地成为京郊特色、唯一性果品生产基地,也将为丰富果品资源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干果规模产业生机勃勃

目前,延庆县杏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优质大扁杏核总量500万公斤,板栗68万公斤、核桃134万公斤,为农民增收9500万元。延庆干果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市场的赞誉,干果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以香营,千家店,永宁等乡镇为主的仁用杏生产基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杏树基地。正确的发展思路加上合理的规划设计,几年间,干果面积迅速扩大,树种结构趋于优化,以树形改造,秸秆覆盖的优质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

仁用杏产业规模发展延庆栽植大扁杏历史悠久,北山大扁杏是延庆的传统品种。大规模发展主要经历2个时期,一个是1995年前后,农业结构调整时期,另一个时期是在2000~2004年,退耕还林时期。经过2个时期的集中发展,大扁杏品种也更加丰富,主要有龙王冒、长城扁、一窝蜂,优一,长城一号等十几个品种,其中龙王冒占60%以上。大扁2~4年就进入结果期,现在大部分果树已进入盛果期。目前,延庆县有人工栽植的大扁杏10万亩,野山杏12万亩,年产杏核500万公斤,不论数量还是品质,延庆县仁用杏都是京郊第一,2004年延庆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杏产业十强县”。

百年板栗焕发生机延庆板栗主要出自大庄科,珍珠泉、四海等地,以大庄科居多。大庄科,珍珠泉与怀柔都属于燕山山脉,在一个气候带上,目前已经获得燕山板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延庆县现有板栗3万亩(其中2万亩为幼树),年产板栗68万公斤。

延庆板栗历史悠久,至少有300年的历史,在大庄科乡,上百年的栗树已有上百株,零星地分布在各个村。在品种不断更新的今天,大庄科依然能吃到味道纯正的传统板栗,由于科学管理,老栗树依然焕发青春活力。2007年大庄科乡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板栗基地乡镇”。

作者:程凤娟

上一篇:企业合作信息安全论文下一篇:财务干部作风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