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论文

2022-07-03

此轮国际油价暴跌,对中国经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对进口能源依赖度很高,国际油价下跌能够大大降低中国的经济成本,对中国有很大利处。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不必多而言。不过,我们千万不能被国际油价暴跌所迷惑而导致误判。国际油价暴跌虽然能够降低中国经济成本,但极有可能发生人们不愿看到的事情。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论文 篇1:

石油价格冲击金融危机与国民经济均衡

[摘 要]石油对经济和国际政治有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油价的大幅震荡加上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中国数据出发,发现石油价格冲击对GDP有负面影响;对进出口负面影响较大,但滞后性较强,对CPI的影响不断累积。随后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油价与中国经济特有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石油价格冲击;金融危机;中国经济

1 引 言

近年来,石油价格如过山车一样剧烈起伏,先是从2002年的26.18美元/桶开始发力攀升至2006年的66.05美元/桶;随后至2007年金融危机前夕上涨势头更为猛烈,一直飙升到2008年年中133.88美元/桶的高位;随后,伴随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油价同世界个各国股市一样急转直下,一直到2009年年初才有所起色,进入了上涨通道,至2011年1月已经翻了一番,达到89.17美元/桶。

石油有“工业的血液”之美誉,多数国家把石油储备作为战略能源。石油作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派生许多的金融衍生品,在世界金融市场占一席之地,油价的剧烈波动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推波助澜。震荡的油价不仅对各国的经济产生冲击,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也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油价的长期高升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都进入了萧条阶段,即使中国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也难以摆脱二者的负面影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石油的需求不断攀升,至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1994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2010年达51.29%,国际能源机构(IEA)曾预测,中国2020年的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77%。石油供给的短缺无疑已成为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的余震及相互影响的石油价格与国际政治,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分析石油价格冲击对国民经济均衡的影响和金融危机前后不同的特点,对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显得相当必要。

2 石油价格冲击影响经济的理论分析

关于石油价格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国外的相关研究开始地比较早,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19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滞胀”,而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对称影响,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经济衰退幅度与石油价格下降引起的经济增长幅度不同(Finn,2000)。石油作为一种原料投入,油价的外部冲击(主要指油价上涨的情况)会导致能源投入减少,从而使得产出下降,劳动的边际产品下降并可能带来投资减少、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Finn,2000;Keith Sill,2007)。油价冲击还增加了高能耗行业(如化工业)的投入成本而使得这类行业减少了投入,并在配置渠道方面降低了对低能耗行业产品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导致经济衰退(Lee and Ni,2002)。石油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均衡失业率,从而导致经济衰退(Carruth等,1998;Davis等,2001)。

以上理论多以美国经济为研究基础,部分理论也得到了中国经验数据的佐证。首先,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非对称的,油价上升会滞后地阻碍经济增长,而油价下降仅在短期内对经济有正面的刺激作用(于伟、尹敬东,2005)。其次,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恶化和产业结构变动(史丹,2000;何念如、朱闰龙,2006)。最后,石油价格上涨对CPI的冲击是正向递增的(郭凯,2008)。

然而,现存文献缺乏对石油价格冲击对国民经济均衡的综合分析,并且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油价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正是从这两方面寻找理论突破口。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除国际石油价格(Oil Price)外,其余变量是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均衡的情况的指标,本文选取了GDP增长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出口总额(EX)、进口总额(IM)4个宏观经济指标。本文并未考虑消费这一指标,原因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为主,美国的消费支出占GDP的约2/3,而中国的情况与之大相径庭。在数据处理上,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异方差等影响并且不改变原始数据的性质,对OIL、GDP、CPI、EX、IM分别取自然对数得时间序列lnOIL、lnGDP、lnCPI、lnEX和lnIM。

数据考察范围为1990—2010年,主要是考虑到1994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1991年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界点(数据回归时滞后一期)。利用的宏观数据的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GDP增长指数是用实际GDP求得,与消费价格指数都以1989年为基准年。国际石油价格采用的是WTI原油现货价格的年平均值,来自美国能源部(EIA)网站。

3.2 模型设定与回归结果

考虑到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惯性,以及石油合同的分批性和石油价格冲击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性,借鉴Keith Sill(2007)的做法,把变量都滞后一期,回归方程如下:

lnYi,t=αi+β1,ilnYi,t-1+β2,ilnOILt+β3,ilnOILt-1+μi

其中i=GDP,CPI,EX,IM;对应lnY分别为lnGDP,lnCPI,lnEX,lnIM。α为常数项,μ为回归残差。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总体来说,回归结果较好,部分结论与现存研究结果一致。首先,石油价格冲击对GDP有负面影响,每上升1%的油价,将造成0.26%的GDP增长率损失。其次,油价对进出口的负面冲击滞后性较大,但是影响程度最深,每上升1%的油价,将造成0.3%的进出口增长损失。最后,石油价格冲击对CPI影响较大,油价每上升1%,CPI将上升0.06%。

3.3 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经济的特点

通过观察2006年至今的季度或月度数据,不难得知:①金融危机前的油价大幅上涨,并未对GDP的增长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且危机爆发前夕GDP增长率先于油价下降;2009年1季度二者同时出现向上的拐点,可见中国需求对油价有一定的影响。②金融危机前油价的持续高升对CPI的影响不断累积,在投机最狂热的时候达到顶点,随后随着油价一路下滑;然而油价翻转后,CPI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下滑并处于负值,说明油价影响的滞后性和金融危机带来的恐慌的持久性。③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出口并未随着油价的下降而上升,反而不断下降,这主要是与金融危机带来的财务危机和恐慌性预期造成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油价又随着进出口的复苏而攀升,需求的上升带动着油价。这也解释了为何当期石油价格冲击对进出口的正向影响。

4 小 结

通过上述分析易知:石油价格冲击对GDP有负面影响;对进出口负面影响最大,但滞后性较强,且进出口的增长会带动油价的上涨;CPI受油价的冲击是不断累积的。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其一,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受影响较小,实质上是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的,而粗放型、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不改变,中国经济将难以摆脱油价冲击的后续影响,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是难以持续的。另外,目前持续上升的进出口的部分得益于金融危机爆发后油价不断的下降,而近期不断上涨的油价将对未来进出口贸易造成滞后性的冲击。其二,中国市场的巨大和石油的进口高度依存度,对油价上涨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这将反过来削弱经济的平稳性,因此,要积极寻求长期稳定的石油来源,以减轻这种影响。其三,油价冲击对近期的CPI不断超出预期影响很大,而油价随着中东北非的恶化局势不断拉高,这将成为我国抗通胀工作的极大挑战。

参考文献:

[1]史丹.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0(12):48-53.

[2]于伟,尹敬东.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6):11-19.

[3]郭凯.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J].时代经贸,2008(6):82-83.

[4]Finn.Perfect competition and the effects of energy price increase on economic activity[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00,32(3):400-416.

[5]Keith Sill.The Macroeconomics of Oil Shocks[J].Business Review,2007(1):21-31.

[作者简介]石冠飞(1986—),男,河南周口市人,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

作者:石冠飞

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论文 篇2:

警惕油价暴跌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此轮国际油价暴跌,对中国经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对进口能源依赖度很高,国际油价下跌能够大大降低中国的经济成本,对中国有很大利处。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不必多而言。

不过,我们千万不能被国际油价暴跌所迷惑而导致误判。国际油价暴跌虽然能够降低中国经济成本,但极有可能发生人们不愿看到的事情。

首先,国际油价暴跌可能让高能耗产业丧失产业升级的动力。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一些产业在高油价的条件下无法生存,这种生存危机倒逼其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现在国际油价暴跌,必然使那些高能耗产业的成本大幅度下降,高能耗企业不仅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甚至可能因扭亏为盈而沾沾自喜,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表面看起来是利好,但实际上则有可导致高能耗产业失去升级的动力,丧失产业升级的机遇。这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极为不利,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国际油价暴跌将使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丧失。30多年来,全球化最大动力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劳动力差。现在的情况可能要发生根本性变化,全球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已经让位于廉价能源。石油价格下降,页岩气热潮使得美国能源成本大幅度降低,大量在中国的美国公司搬回美国,尤其是能源消耗较大的化工、石油、钢铁企业。2013年,波士顿咨询从大型制造商中收集了200个样本,其中21%的公司已经在搬迁或打算未来两年内搬迁,近33%的公司正在考虑或会在近期考虑。曾經的劳动力价格差使得纺织品、电子产品和其他行业将工厂从发达国家搬迁至中国。现在,工资的差距正越来越小,而中美之间的能源价格差距却在变大。这也同样会促使在中国的美资企业搬回美国。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不是一个好消息。

第三,国际油价暴跌将使中国能源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当国际油价降到低点,中国的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将面临成本制约的严重问题。假如新能源的成本大大高于国际油价,就有可能导致新能源开发因缺乏商业价值而停滞。这同样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利。近年来,为了治理雾霾,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中国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推广的力度。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表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将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国际油价暴跌可能为这些承诺和努力带来挑战,甚至会产生严重的障碍。

面对国际油价暴跌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应当转换思维方式,紧紧抓住国际油价暴跌给中国产业升级和新能源开发带来的难得机遇。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则应加大力度引进外资参与中国产业升级和打造新型产业以及服务业。同时将廉价劳动力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发达的服务业优势。对于企业而言,应当充分利用国际油价暴跌带来的时间与空间,加快转型步伐。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商业价值,眼下可能有所下降,但未来的商业价值不可低估,仍然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不可动摇。

作者:文显堂

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论文 篇3:

从油价涨跌看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设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国际原油价格的起伏跌宕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利用石油期货等衍生工具来抵御石油供应及交易风险,以期货价格为定价基础形成我国自身的石油定价体系,就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国际油价涨跌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加剧了国际油价的波动。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降温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会使国际原油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宽幅振荡。

国际油价频繁波动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原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全球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地缘政治、季节性气候、库存、替代能源价格、生产成本以及投机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原油价格产生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战略资源,原油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际油价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即经济增长会带动石油价格上涨,而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反过来又会遏制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国际油价的波动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首先,国际油价的涨跌会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其次,国际油价的涨跌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国的CPI;第三,国际油价的涨跌会直接给国内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价格风险。

二、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石油期货的发展

目前中国是国际油价的被动承受者。近年来,中国每年有3亿吨左右的原油消费,2007年全年消费高达3.8亿吨,其中将近一半依赖进口来解决。作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和石油消耗大国之一,在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为了规避风险,必须加强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设。

早在1993年年初,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上海市就联合成立了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货。之后,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南京石油交易所与北京石油交易所也相继推出了石油期货合约。其中,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运作相对规范,占全国石油期货市场份额的70%左右。但很快由于实行石油政府统一定价进行价格并轨改革,交易所被迫暂停交易。

近年来,国际油价暴涨日益成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出于中国能源战略安全的考虑,国务院决定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重启能源期货,于2004年8月25日推出国内唯一的能源类期货品种——燃料油期货,并以此推动其他能源期货的上市。从燃料油期货运行四年多的情况来看,燃料油交易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形成了期货交易推动现货市场的新格局。

在全球石油价格体系中,一直存在着所谓“亚洲溢价”的现象。此前,我国燃料油进口价格一直受制于“新加坡价格”,我们在国际燃料油市场上没有定价话语权。上海燃料油期货的成功运行,为我国企业规避价格风险搭建了平台,为我国下一步推出更多的石油期货品种,完善现代石油期货市场体系乃至国家石油战略安全体系积累了有益经验。

三、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必须快速发展

虽然我国石油市场还有很多尚待完善的方面。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并已开始履行相应承诺,石油市场将逐步开放,目前已具备石油期货进一步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为石油期货交易提供了现成的市场条件。经过长期的夯实基础工作,我国期货市场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大大改善,为期货市场的规范运作打下了牢固基础。其次,我国在石油期货领域有过成功的探索,这将为今后开展石油期货交易提供可靠的管理保障经验。第三,国家政策支持可以保证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上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期货市场体系必将逐步完善,建立包括原油、燃料油和成品油在内的石油期货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充分利用石油期货市场的作用,对改变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现状,增加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定价中的权重,维护我国的石油与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余乐安

上一篇:房地产经济理论研究论文下一篇:语文素养与语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