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2-04-22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正处于探索阶段,但因缺乏统一规则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农民合作社开展新型合作金融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摘要:处在当前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加强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显得比较重要,这是促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发展中,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比较显著,本文主要从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措施实施详细探究,希望能对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持,保障各环节的管理工作按照要求进行完善。面对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需要能从多方面加强完善,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构建应对的举措,从而才能有助于实现既定目标。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

现阶段的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1金融产品创新性不够

为能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从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加强重视,但从实际的现状能发现,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力度不够,产品以及业务流程的创新性不够,吸引力不强,这就必然会影响机构的运营效益[1]。金融产品创新需要制度的保障,而从实际的现状能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环节的力度相对薄弱,这就必然会影响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1.2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高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管理层面加强重视,做好各环节运营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为促进金融机构良好运营打下基础。而从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农村金融机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比较大的,各方面的经营发展当中的风险比较多,如信贷风险,这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当中比较重要风险类型,这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呆账风险发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利于金融机构良好运营。

1.3相关法律体系需要完善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当中,为能保障良好运营,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从而才能保障各环节工作顺利开展[2]。但从实际的工作开展当中能发现,一些法律法规没有完善,和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有着诸多的不适,没有和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需要相结合进行及时更新。缺乏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作為保障,这对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措施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当中,面临的挑战以及风险是比较大的,所以为保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从多样化措施的落实方面加强重视,以下几点措施实施可供参考:

2.1注重金融产品积极创新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实际发展当中,为能从整体上提高经营发展的质量,这就需要从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加强重视,从整体上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只有从这一基础层面得以强化,才能为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在规模以及资金实力方面有着显著增长,提供的金融产品只有和实际的需要相结合,才能保障产品的吸引力,要能够以三农的需要为基础,创新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3]。如信贷产品,在新的发展阶段,金融机构要能注重从信贷产品创新方面加强重视,制定和客户需求相符合的信贷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能为金融机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2注重加强机构风险管控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风险是比较突出的,只有从多方面加强管理,做好风险的管控工作,才能真正促进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通过结合实际风险的特点进行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针对各风险类型要能积极提高预警,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涉及面广,从制度上进行完善是比较基础的,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资格认证制度进行工作,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考核,以及加强工作人员专业化培训,从整体上提升工作人员操作规范性。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和实际金融风险相结合,加强风险防范的意识,将风险管控制度和实际的工作发展需要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为实际工作目标实现打下基础。

2.3注重相应法律体系完善构建

为能保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良好发展,这就需要从法律体系的建设方面加强重视,只有从这一基础工作方面进行强化,以法律位置准绳加强金融机构的管理,为金融机构的良好运营保驾护航,从而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法律体系的构建,能为机构良好运营提供法律保障,金融机构和客户签订合约的落实,也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性制定相应法律规定,从而才能有助于将各项风险得以有效控制。如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定方面,要注重通过法律形式对金融机构推出机制明确化,一旦退出凭借法律条款能够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在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保障下,才能有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良好发展。

3.结语

总之,面对当前多变的市场发展环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高机构发展竞争力,通过从产品的创新以及风险的管控和法律体系完善等方面进行落实,这对保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辛宝江.浅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J].中外企业家,2020(06):23.

[2]娄丽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研究[J].农业经济,2020(02):106-107.

[3]王娜,魏征.浅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9(19):8.

[4]李艳芳,陶劲.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与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33(03):33-39.

作者:马妍妍

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正处于探索阶段,但因缺乏统一规则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农民合作社开展新型合作金融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风险

A

Risk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by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LIN Fuqiang (Yantai Agricultural School,Yantai,Shandong 264670)

Key words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New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e;Risk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为基础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合作金融依赖于农村社会熟人声誉和信用,主要以地缘、血缘以及业缘为纽带而产生信用合作,具有融资成本低、服务便捷的优势。合作金融的产生源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赊购和赊销必然产生内部信用,其逐步形成了新型的农村合作性金融,这种金融合作是以合作社的生产合作为基础,目的在于缓解社员的资金困境,可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目前,农民合作社发展迅速,入社农户迅速增加,至2016年12月,已有179.4万家农民合作社登记注册,44.4%的农户入社,可以预见以农民合作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1]。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与传统的合作金融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是合作金融的主体,具有客户和所有者双重属性,实行一人一票制,盈利主要用于公共积累和分配,分配方式是按股份和服务进行[2]。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的新型合作金融正处于探索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因缺乏统一规则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笔者对农民合作社开展新型合作金融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利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风险

1.1 法律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规定了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业务范围主要有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使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等;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可见,《合作社法》没有明确地将“金融合作”作为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予以规定。相关立法的缺失,容易导致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无法可依。

《合作社法》将合作社定性为企业法人,又规定农业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因此存在部门之间协调问题,有些地方的相关部门都没有对合作社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致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上是“空心社”或“挂牌社”。由于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专业性比较强,通常监管部门只重视对传统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容易造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活动监督管理上的缺失,不法分子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义超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范围筹集资金,即非法集资。其波及范围广、隐蔽性极强,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有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象,也存在诸多法律风险[3]。

1.2 以合作金融为主业的风险

由于国家对农民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尚未规定明确统一的、具体的监管部门及监督管理的职责,监督管理上的空白和缺位导致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范圍经营,例如业务金融化,参与民间借贷活动,恣意拓展融资功能,甚至基本以信用合作为唯一业务,以吸收资金为目的,高息吸收成员及与本社无实质性生产经营关系成员资金,供合作社牵头企业使用或者直接对外放贷[4]。

1.3 内部管理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建立合作社章程和相应财务制度,但合作社实际运行过程中组织形式往往较为松散,责任主体不清,会员民主管理意识不足,会员之间没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意识。一般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者实际掌握资本、技术和市场等关键要素,并掌控经营决策权。普通的社员虽然能够分享一部分收益,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社监督、管理事务中,“一人一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机制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还存在合作社资产与创办者资产归属不清晰、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另外,开展合作金融业务的合作社还需要筹集和借贷资金管理、成员出资与分红、风险评估、会计核算、闲置资金投资等制度要求,而现实中合作社往往缺乏专业金融人才和上级部门的指导和规范,风险控制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合作社在开展合作金融业务时风险较大。

1.4 对外融资困难产生的风险

有学者在2015—2016年调研了近5 000家农民合作社,只有不到300家获得过金融贷款,比例约为6%[5]。可见绝大部分农民合作社不能从商业银行等正规途径获得贷款,正规金融机构对小农金融供给的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不愿意提供服务,形成了供给约束型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供给缺失倒逼合作社进行内源性金融支持,而以在本社内部依法开展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渠道融资量非常有限,合作社是小农户弱势群体的联合,大多缺少资金,成员的产业又基本相同,用款时间集中,加剧了资金问题。资金缺乏成为困扰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加大了农民合作社从非正规途径融资和违规融资的风险。现行金融体系无法有效满足合作社的资金需求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非法集资等风险的发生。

2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2.1 明确合作社的政府统一管理机构

《合作社法》规定了合作社是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但没有明确具体的管理形式;也明确规定了政府对合作社管理中应实施指导、扶持和服务的职能。这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存在多头领导、权责不清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合作金融过程中存在的空壳运行、假合作社等有名无实的风险行为,都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和外部监督机制有关。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导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管理形式和监管责任,避免农业局、工商局、财政局、质监局、税务局、农工委“谁都管,又谁都难管”的局面。

2.2 加强对合作社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业务的金融监管

根据我国有关金融法规的规定,成立金融机构需要经过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可。当前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合作社已游离于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监管之外。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比较复杂,已超出了中央监管的半径,中央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向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下放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督管理权,由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对新型农民合作金融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以地方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为主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2.3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

首先,必须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建设,按照法律规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其次,应完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规范经营和信用行为,提升财务信任度[6]。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增强自身竞争力,通过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提升合作社的经济实力。第四,应构建内部监管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选聘职业经理人来经营合作金融,委托第三方进行审计,强化内部监管机制。同时,注意培育农户的民主管理觀念,让农户学会自我管理。

2.4 创新农业信贷产品,健全信贷担保体系

2017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合作社法》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合作社法》增加了对合作社扶持措施方面的内容,其中规定: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国家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提供金融服务[7]。下一步商业性金融机构应积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给予其终端机构一定的放贷权,在能够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创新金融信贷产品,降低融资费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管理规范、经营规模大和信用优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加大信贷的支持力度,为社员扩大融资渠道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同时,应健全信贷担保体系,拓展扩大农业产权质押和农村资产担保范围,解决农村动产不能抵押的问题。金融机构可以施行贷款联保制度来解决小农户贷款问题,让合作社内部的农户自愿组成互助型担保组织,农户之间互保互益、共担风险,提高农户的获贷能力。

2.5 开发涉农保险产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新修订的《合作社法》规定:国家鼓励保险机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服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开展互助保险。保险公司应积极探索涉农保险产品,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拓展涉农保险业务,扩大农业保险区域,有利于金融机构转移和分散放贷的风险。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导并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全面覆盖,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险种,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和参与的保险公司范围,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保障[8]。另外,政府可以建立专门基金,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以利于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提供必要的风险补偿。

参考文献

[1]曹军新,谢元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选择[N].金融时报,2017-05-15(012).

[2] 陆磊.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回溯与重构[R/OL].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6-30[2018-02-10].http://shanxi.sina.com.cn/jinzhong/jinrong/2014-06-30/101010923.html.

[3] 包艳龙.基于金融稳定视角下的合作社运营风险调查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10):32-33.

[4] 李振宇.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EB/OL].(2016-12-08)[2018-02-10].http://www.zgjrjw.com/news/fxyj/2016/12/15155066411.html.

[5] 张志成.财务规范的合作社才有银行给“奶”喝[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12):25-26.

[6] 张元斌,梁先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管理:以贵州省罗甸县为例[J].农技服务,2010,27(12):1664-1665.

[7] 张梅.国外农业合作社金融支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甘肃农业,2015(4):51-54.

[8] 王建民,易其昭,房东升,等.金融支持与机制对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金融配套服务研究[J].华北金融,2011(1):57-59.

作者:林富强

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能有效增加信贷资金的供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着准入门槛低、信贷风险大、风险控制能力弱、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新型农村还需针对金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日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是通过借鉴相关文献及资料来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内容、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等,希望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由于我国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还不足以满足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长远的发展,还需研究出适合新型农村当前发展的解决策略。比如,开辟新型农村金融资金的来源渠道,加强风险的控制能力,构建健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等,以可持续发展为衡量指标,解决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国家和领导还需重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进而有效促进农村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将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作为核心来分析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策。

1 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顾名思义,是新型农村为了增加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而采用的一种策略。中国当下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也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具体表现在银行的信贷业务、理财规划和固定资产的投资方面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机构常出现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资金大量外流等问题,这不符合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村建立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1]。对于农村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想着解决的方法,实施和健全一定的激励机制,还需配备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综合运用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快适应社会的现代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等,最重要的还是谋划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長期发展战略。

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2.1 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新型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份额和范围也越来越大,新型农村的金融机构是一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资金、集中支付、风险管理等。虽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资金来源不足,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弱,金融监管工作的难度较大等,还需采取相关策略进一步进行完善。通过对新型农村的发展战略的分析与评价来探讨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这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的快速发展是世界发展历程中的飞跃和转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正在经历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我国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在享受很多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2]。由于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国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市场准入门槛低,普遍低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二是资金来源不足、信贷风险大;三是风险控制能力较弱,贷款对象的收入不稳定;四是金融监管工作难度系数大,监管不到位等。为了确保我国新型农村增加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还需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因此,在现阶段我国新型农村的金融可持续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仍需解决的问题。

3 促进我国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严格审批程序和市场准入

为了促进新型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新型农村金融的正常运行,还需不断强化市场准入及严格审批程序,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来营造出更好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防止资质较差的金融机构涌入,降低金融风险的隐患等。农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构建健全的市场准入体系,要在协调发展、相互制约的原则下进行,不仅要在金融方面,还应包括其他各个方面的金融审批和管理,以防止投机性资本流入农村金融市场。严格审批程序和市场准入能有解决我国农村金融管理中的安全风险问题,它也是降低农村金融管理中风险的有效策略之一。

3.2 开辟新型农村金融资金的来源渠道

开辟新型农村金融资金的来源渠道对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解决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可以发展县域的经济,促进农民的增收;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扩大金融机构的资金规模;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以便有效补充临时性资本的不足;对于村镇银行要积极开展业务的创新,制定出能有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等。领导层需要重视新型农村金融的安全管理工作,改变陈旧的观念,通过强化科学的操作管理和加强风险的控制能力来将新型农村的金融作用发挥到最大。

3.3 强化科学的操作管理,加强风险的控制能力

由于我国当下新型农村金融的管理状况并不安全,所以,需通过强化安全运行,实施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采用规范的方法,加强风险的控制能力来推进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3]。比如,建立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实现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结合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科学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建立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等。此外,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引进、管理、利用好人才对机构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从金融信息、运用新软件方面分析,科学合理的配置,有规范的操作,全面的核算处理,进而为新型农村经济效益提供保障,从而促使新型农村全面发展。

3.4 构建健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

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强金融内部监督和防范风险,构建健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可以提供完善的金融信息,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构建健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还需建立长期有效的牵制制度、完善新型农村金融运行的手段等。在相互制约的原则下进行,适时的构建监督机制会逐渐实现了对金融工作中决策权、执行权的监督与管理,防止在金融工作的管理中中出现失误、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还能保障对相关人员合理的分工和配置。监督人员和其他人员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稳定进行。现代金融控制制度是一个比较系统性的管理模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者需高度重视金融运行的相关手段,比如,监督、检查、控制、纠正等,根据新型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科学的基本原则来确保金融内部的每个环节的正常实施。

4 结束语

由于在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市场准入门槛普遍低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大;风险控制能力较弱,贷款对象的收入不稳定;金融监管工作难度系数大,监管不到位等。因此,还需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改善部分措施等进行解决,比如,严格审批程序和市场准入;开辟新型农村金融资金的来源渠道;强化科学的操作管理,加强风险的控制能力;构建健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等。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内容、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由于笔者研究不太全面,所以还有部分不太严谨的地方,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小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财会月刊,2013.

[2]王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析[J].浙江金融,2011.

[3]杨绍辉.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济,2012.

作者:花展

上一篇: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分析论文下一篇:国际金融法中应跟踪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