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金融论文

2022-04-16

摘要:对于新时期的产业资本优化,逐步表现出较强的金融性特征,最终发展结合为金融资本的类型。此时,凸显出产业机构运营多元化的特征,可以更好地提升资本运营水平。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产业资本投入到金融领域表现出良好的现实意义,也隐含了很多风险问题,可能会诱导单一企业的亏损,随之引发全体行业内部的金融震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产业资本金融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产业资本金融论文 篇1: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所具有的特性使得两个资本市场相互吸附,但是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全,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金融市场的完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产融结合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针对当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融合发展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不仅仅是产业组织与金融组织之间的结合,也是工商类企业与金融企业的结合。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促使国内企业逐渐融入金融行业中。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和理解。

一、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涵义

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融结合的形式也更加丰富。西方学者认为产融结合的实质是多种垄断性资本之间的结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正是资本扩张的表现。在国内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当前的产融结合不限定于股权投资形式,其还包含着货币资本、信贷资本等形式的融入。产融结合实则是货币资金融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中,并不断转化为最终状态的过程。

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原因

1.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吸附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具有相对的依附性。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市场上主体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断推动资本的扩张。产业资本的扩张性促使其不断寻找最优势、最稳定的资本获取和投入环境。产业资本需要依靠金融资本的力量来实现资本的周转,实现产业资本的有效配置,而金融资本也需要有赖于产业资本实现资本的增值。总的来说,金融资本能够推动产业资本运动更快更好的发展,能够提高产业资本的利用率,能够促使大量的闲散资金集中在一起,从而更加有利地推动产业资本规模的扩张。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促使大量的社会资金积聚到金融机构内部,并使其能够更加快捷的投入到资本市场,金融资本的发展推动产业资本需求的扩张。产融结合能够为产业资本的低成本运营提供有效助力。

2.资本市场发展较快,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全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资本市场不断蓬勃发展。资本市场的扩张为产品交易者提供的更加低廉的交易成本,也推动了交易的便捷性。现代资本市场还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以更好的推动资本市场高效性和安全性。资本市场能够更加快速的将金融资本分配给收益好的企业,实现资本和产业的结合。产融结合不能离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能够为产融结合提供更加优良的渠道。但是,资本市场的扩张和发展并不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资本能够安全便捷的运转,但是当前的金融市场却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金融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机会主义盛行、道德风险增大等。金融市场与产业市场是两个紧密联系但又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市场主体。其资本之间的流通更多是依靠债券债务关系的建立。这种资金信贷关系更多的建立在主体之间的不对等的关系之上,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的不对等性导致市场风险增加,其资本转换的不确定性也就更强。因此,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开始由信贷关系走向内在的资本联合,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均希望能够建立更加稳定的交易关系,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交易的成本,实现金融市场的内部化。

3.国家法律和政策环境转好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好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能够促使经济市场变得更加稳定和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逐渐转好,市场体制开始更加健全。国家的法律政策开始发生变化,法律能够为企业之间的产融结合提供合法性支撑,企业对于产融结合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另外,法律政策的制定也为产融结合行为提供了约束和规范机制。随着国家法律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产融结合的经济效用会更加凸显,其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会得到发挥,其对经济的负面效应会受到限制,这样就更能促进产融结合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降低银企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资本和产品的资源重组,还能够促使在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易关系。企业集团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与更多的外部企业进行产品交易,其不可避免的要从与外部进行金融交易活动。金融业务的开展会促使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降低,企业集团内部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交易造成的损失,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限于同行业、同领域的小范围竞争,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企业集团之间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为了能够立足于市场发展的潮流中,必须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能够促进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企业团体,并通过资金之间的融通关系发展新的产业,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有利于保证资金交易的安全

随着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形式不断丰富,传统的计划管理手段和实物管理手段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产融结合能够促使企业之间建立起以资金为核心、以价格为导向的新型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能够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企业内部的管理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当可能出现金融风险时,企业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企业的资金置于安全的产业链上,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提高经营的稳定性。

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发展趋势

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模式中,传统的产融结合模式主要是产业资本投资或参股金融企业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模式和金融机构出游工商企业股权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模式。但是随着产融结合的程度越来越高,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形式更加多样,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张。

第一,产融一体化。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一体化是产融结合的新趋势。银行与大型的企业之间形成一体化的集团公司。这种产融结合能够促使企业之间融合程度大幅度提高,也能够促使企业逐步朝着外向型经济发展。但是这种方式所占据的比例极少。一方面,大型企业数量有限,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大融合也很容易导致垄断。因此,产融一体化的则一般表现为一核多星式的发展形式。大银行与多个企业联合,共同投资于某个领域的形式更为多见。第二,产融相互补充、融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相互补充,产融之间相互为对方提供所需的产品或者服务,以实现金融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支持。第三,金融机构投资。投资银行多见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基本没有投资银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只能提供政策性融资服务,而商业银行的投资也受到大量政策限制。第四,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五、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产融结合的进程。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理性发展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表现。我国的产融结合出现了多种表现形式。随着金融制度和金融管理的不断发展,产融结合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更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红,杨柏.产融结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国有产业资本与国有金融资本融合的视角[J].探索,2011(01).

[2]陈茂直,谭志雄.新形势下我国产融结合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取向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01).

[3]吴德礼,徐仕政.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模式的制度分析与启示[J].南方金融,2012(04).

[4]李翀,曲艺.美日德三国产业与金融结合模式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2(05).

作者简介:安娜尔娃(1985.05- ),女,蒙古族,北京市西城区,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安娜尔娃

产业资本金融论文 篇2:

浅谈新时代我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摘要:对于新时期的产业资本优化,逐步表现出较强的金融性特征,最终发展结合为金融资本的类型。此时,凸显出产业机构运营多元化的特征,可以更好地提升资本运营水平。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产业资本投入到金融领域表现出良好的现实意义,也隐含了很多风险问题,可能会诱导单一企业的亏损,随之引发全体行业内部的金融震荡。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产业资本关联金融行业的特征和类型,明确当下的发展状态,对蕴含的风险因素展开分析,更好的提出相关应对防范策略。

关键词:产业资本;金融資本;相互结合;存在风险;风险防范

产业资本作为正常运行发展的主要支撑,结合当下宏观经济表现形式特征,更好的凸显金融资本结合成果,逐步拓宽产业未来的发展道路。由于产业资本投入金融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依旧处于探索初期,蕴藏有较多的风险制约,必须依据产业发展的前提,合理且适宜的结合金融资本,有效的评估相关风险,总结归纳出与之相匹配的风险防范策略措施。

一、 我国产业资本如何与金融资本相结合

对于我国产业资本的类型进行分析,为更好地顺应金融行业的市场发展,凸显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需要表现出更加卓越的金融性,必须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具体而言,通过工商企业向金融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或是与产业集团合资,共同成立财务公司。随着产业资本进一步投向金融行业,到现今已经有将近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已经成为热潮,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都积极并且主动地参与到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活动中来,同时,大批量的财务公司都被全新建立,使得产业资本进一步融入到金融行业当中,由此,在很大程度上会冲击市场秩序的稳定性,优势就是有利于金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之后,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有所提高,促使产业资本更加有望投向金融领域。直至二十世纪初期,国家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管理态度大幅度转变,逐步放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政策性指标,更加有利于的国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快速的结合发展。

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风险特征

(一)资产层面的风险

通过资产风险进行探究,主要产生风险的原因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过程不恰当,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速率减缓。企业内部存在交易风险,在集团企业中,子公司之间相互的业务往来,可以有效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实现互利共赢,但是也由于内部往来类型众多,监管者不能全面掌握细节性变化和内容,导致在运营发展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我国近几年一直都很重视内部资本配置,但是集团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开展资本配置工作的重要性,使得资本金重复计算,账面资本价值虚增,实际资本却不足,对于发行债券和肩宽后,造成财务杠杆风险占据主导,集团整体抗击风险的能力减弱,不能够真实准确映射出集团当下的资金链安全性和稳定性。当然,还有就是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过程中,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具体的运作环节受到多重限制,资产整体表现出较为严峻的整合风险。

(二)组织层面的风险

企业本身表现出合约的集合性,同时突出呈现组织集合的心态,所以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时,确保产融双方能够实现经营、文化等多方面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积极的协同效果。但是,本身从产融双方来说,本质归属于不同的经济系统,在生产经营或是技术应用等方面不能产生预期的协同效果,最终将会限制双方的发展,不仅出现企业内部损耗,也不利于未来企业的长远的进步。企业依据多元化经营的发展目标,组织层级增加的同时,也会大幅度增多运营成本支出,如果没有合理的关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协同效果,忽视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发展状况,最终将对产融双方都产生较大的风险制约。

(三)产业层面风险

该层级的风险类型可以划分两项内容,其一就是产业表现出空心化的特点,由于某些产业在产融结合的程度已经超出该产业能够把控的基本能力,最终诱发泡沫经济。一些大型企业只是过于关注高额的投资回报率,用利润率较大的金融资本全部替换原有的产业资本,借助金融杠杆的便利参与多种类型的金融投资。也有的企业在同期内参与并投资单一特定类型的金融机构股权。企业内大量的资金都投向金融领域,忽视了自身产业发展的转到,导致核心业务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愈发表现出空心化。还有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参与保险后,忽视了风险防范的作用,提升了事故出现的可能性,这种以保险市场为安全垫,增加亏损现象的道德风险。

三、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如何防范风险

(一)优先构建防火墙制度

对于企业的产业资本来说,需要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价值原则,并以此作为企业正常运营的核心关键标准。企业本身的资本结构表现形式有两项,负债和权益资本,因此,促使产业资本关联金融领域,进一步落实资本结构优化管理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飞速发展的时期,从更加细节化的工作中进行风险防范。具体而言,在企业内部构建健全的防火墙制度,能够保障风险不会在集团内部进行转移或扩散。防火墙就是在股权投资期间,或是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限制,从而保障母公司与附属机构之间形成壁垒,防止风险在集团内部的传播。在集团内部建立风险防火墙,可以有效的优化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确保风险防范体系的创建,从而发挥重要的积极效用。当然,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子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活动,将集团企业内部各个子公司工作内容相关联,占星出较强的业务联系特征,促使母公司和子公司往来过程更加透明且规范,从而显著提升资金风险的识别能流利,规避关联交易风险,确保风险防范工作的合理化落实,控制风险在集团内部的转移和扩散。

(二)提升监管协调机制的效用

对于当前我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过程中,监管工作不仅存在盲区,同时也含有一定的监管重叠,造成了集团企业的监督管理浪费。随着产业资本逐步投向金融行业中,更好的表现出综合监督管理协调机制的效用特点,可以有效规避道德绑架风险的发生,更好的落实好产融结合业务活动的工作目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后,需要明确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对象,必须是整个集团企业。具体在监督管理协调工作开展中,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检查资本是否充足,集团内部资金链供应是否稳定,是否满足现金流动的基本要求。当然,集团公司需要定期向金融子公司进行信息互换,传递输送领导干部的资格审查数据,严肃处理内部大额的关联交易内容等。但是,从我国分业监管整体表现出的发展特征,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保障产融结合监管系统运行的稳定,相关监督管理协调工作开展时,忽视了整体性的工作特征,所以为了尽可能防止监管出现盲区,降低重复监管出现的可能,必须强化多方监管的监督机制创设,从而保障各个部门能够更好的明确分工,实现监管框架管理功能统一的基本目标。

(三)专注于综合人才队伍培养

对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规划进行探究,认为人才方面存在较多限制,很多金融人员自身对金融风险的把控能力不达标,缺乏基本的金融管理工作经验,当产业资本和金融基本结合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产生的各类风险有所加剧。因此,必须注重复合型人才队伍的组织建设,培养出更多理论实践双达标的专业人才,更好的强化产融结合过程,凸显出更具优势的协同效应。对于产业资本的主体部分的集团企业来说,一般情况下,金融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较少,很多都没有接受过较为完整的金融风险教育,对金融风险基本认知存在滞后性,当然,就无需讨论是否具备相应的金融管理经验了,由此,当产业资本参与金融行业的投资时,可能会引发较大的经营管理风险。

四、总结

在我国整体资本市场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注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两者的结合性发展,有效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充分落实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有效提升资本配置效率。通过进一步分析产业资本投向金融领域的过程,正确的认知产融结合的风险特征,注重集团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实际选择,从而提出适宜的风险规避策略措施,显著提升企业的运用价值,实现高质量的资本结构转换。

参考文献:

[1]程正.试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J].科技经济市场,2019,(07):63-64.

[2]方潇仪.我国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风险防范分析[J].商情,2019,(31):12.

[3]姜曌.商业模式视角下海尔集团产融结合的风险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20.

[4]刘倩.产融结合对企业融资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20.

作者:凌建军

产业资本金融论文 篇3:

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机理和条件分析

摘 要:产融结合是大势所趋。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资本积累的推动和扩大效应,对金融资本的追逐具有更大的热情。文章基于内部化理论视角分析了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机理,建立了条件循环模型,并设定了具体变量,以海尔实证分析这些变量是否满足模型条件,从而探究海尔集团为什么效仿GE,积极进入陌生的金融领域,走产融结合道路,给计划进军金融业的产业企业一些启示。

关键词:产业资本 金融资本 内部化 海尔集团

一、引言

产融结合是产业与金融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内在结合或融合,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相对于目前国家政策对金融资本向产业领域投资的较大限制,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具有更广阔的操作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产业资本开始向金融领域进行股权融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融合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产业资本向金融业渗透主要表现为企业参股新兴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财务公司,涉足基金、期货等。目前一些关于产融双向结合的文章都提到了内部化理论,姚先国、程讯分析了产融结合的银企关系模式大大节约了银企之间的交易费用;黄永达认为企业集团搞产融结合是在内部建立了一个更加富有效率的内部市场和盈利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张进涛认为产业公司与金融公司之间存在着的内部人关系可以节省融资成本。本文专门从内部化理论视角分析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单向渗透的机理和条件。

二、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机理

金融业平均利润较高,产业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使产业资本必然向金融业渗透,产生跨行业协同效应,走产融结合的道路是企业规模与实力迅速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从内部化理论的视觉分析,这是企业纵向一体化整合和利用信息内部化优势的结果。

1.节约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交易是有费用的,如搜寻信息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成本等。科斯等人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市场的替代物,即以企业家调节机制代替以价格调节为基础的自由市场交易机制,企业的存在使市场的交易“内部化”,实现纵向一体化,并在企业内部通过层级组织治理形式进行,受一个统一的行政机构管辖。与纯粹通过市场交易相比,“内部化”交易所花费用更少。由于实现“内部化”,产业公司融资更为便利,可以提高融资效率,所付利息较银行贷款低,降低了产业公司的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企业利润;若向银行贷款进行市场化交易,需办理复杂的手续、提交严格的担保,受多方面政策约束,直至最终获得贷款花费的手续费、担保费等财力和时间、人力成本较大。如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可以发挥其内部银行的功能,调剂集团内部成员公司的资金余缺,避免了在银行既存又贷的存贷差损失。

2.利用内部化优势。在交易费用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英国里丁大学教授巴克利(P.J.Buckley)和卡森(M.C.Casson)于1976年提出了内部化优势理论,认为企业之所以积极从事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和开发信息产品,信息产品包括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技术、技能、方法和知识,与市场地位紧密相关的良好客户关系、被广泛认同的诚信和商誉等。该理论同样适合解释产融结合。利用内部人关系,企业在融资程序、偿付时间和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自主性和灵活性;企业在本行业赢得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社会资源,在设立金融服务公司时可以共享,可以为原行业内的客户提供消费信贷、租赁等服务。张进涛(2005)还认为,从形式上看,无论对外融资还是产融结合后的内部融资,产业公司都支出财务费用,在产融结合模式下,这些财务费用都以收入的形式转移到了金融公司那里,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利润转移机制。

三、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条件

产融结合的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完善的资本市场和专业的资信、投资项目评估中介机构等配套设施。根据以上的机理分析,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本文认为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还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具有雄厚的产业资本及良好的社会声誉。产业资本是金融资本的基础,金融资本为产业资本服务。离开产业本身的金融资本是泡沫,将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只有当企业具有雄厚的产业资本时,产业才能提供充足的现金流,投资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领域,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效应,在资本市场获取丰厚的利润,或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因此,涉足金融的企业大多为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社会声誉,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节约交易费用,实现内部化优势;反过来,金融的介入如果做好了,又会对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并购、扩张等提供非常好的条件。

2.实行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只有股份制企业间才能互相购买对方股票,相互持股、参股、控股以融合成一体,进行以资本为对象的产权交易,企业应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关系。而金融行业又是典型的高收益、高风险行业,实现内部化以后,内部关联交易使信息透明化程度降低,容易导致决策者将本应用于产业投资的金融资本投入利润更高但风险更大的用途,背离了金融资本是为产业资本服务的宗旨。企业需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制度,有效的信息沟通与披露机制,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内部化交易,保持信息透明化。

3.既熟悉产业又懂金融的专门人才。产融结合的初衷是产业型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利用资金优势,已有的社会资源、客户关系等注资金融业,以便融通资金和节省交易费用,发挥内部化优势。若只懂产业,不懂金融,不能将产业资本投放于安全、高效的行业,不能很好地规避金融风险;若只懂金融,不懂产业,会导致金融资本与产业的脱节,违背产业资本渗透金融资本的初衷。二者不能偏废。“产融型企业集团①”提法具有创新性。纳入该概念,根据以上的三点条件,可以建立条件循环模型,如图1。模型显示:当企业不具备条件时,应关注产业本身,在集团化内部创造条件进入金融市场;当企业具备条件时,可以入股金融机构,但宗旨应是为产业服务,最大限度发挥企业集团内部化优势,并且再次寻找合适的金融项目,进入下一个循环,并达到平衡,最终目的可以是像GE一样,构筑一个产融帝国。

在产融型企业集团中,GE的学习者——海尔早在2001年创业17周年纪念大会上就正式宣布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信誉进入金融业的各项业务,这是海尔实施的重要战略转折。它以制造行业排头兵的身份进入一个原来几乎完全陌生的领域,在很短时间内就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这一举措,是海尔按照战略部署,在实力成熟、国家政策松动之机的自然步骤。本文依据图1循环模型条件,设定变量,衡量海尔是否满足提出的3个条件,并以+、-表示是否匹配,如表1,并对变量逐一进行解释。

1.年营业额、行业经验:2001年海尔宣布进军金融业时,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而2000年世界500强排名最后一位的营业额是103.06亿美元。有了这笔钱,海尔自然信心十足,抓住国家对产业资本注资金融业政策的松动,迅速反应。张瑞敏认为:“有了海尔产业资本这个基础,产业这块的现金流充盈,就可以在金融上进行运作。”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海尔无论是在产品、市场、管理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根基深厚,行业地位难以撼动。

2.知名度:社会声誉是企业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产业资本的壮大而建立起来的,海尔就多次蝉联“全球最受尊敬企业”中国企业榜首。金融这块最重要的是讲求诚信,品牌效应很有用,用户会相信你。由海尔集团与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共同组建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海尔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就做得很成功,很好地利用了海尔的品牌价值和客户资源,原本认同海尔洗衣机、电冰箱的客户,会很快认同海尔的保险业务。这种“交叉销售”模式,即是充分利用客户信息资源,销售更多种产品与服务给同一客户的一种销售方式。这可以充分利用与客户的良好关系,使客户的价值最大化,省去开发新客户所耗费的时间与成本。

3.产权关系:海尔是集体企业,其资产既不是国家的,也不能量化到个人,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很难分清哪些是原来市属集体资产?哪些是企业资产?哪些是企业资产?哪些是职工资产?无主的财产无疑会影响海尔的长远发展②。

4.资本运作:2001年8月,海尔集团以股权注入方式将其所持有的青岛海尔14.71%的法人股股权注入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电器国际摇身成为青岛海尔第一大股东,持股29.95%,海尔集团退居第二大股东,持股12%。青岛海尔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后,电器国际拥有海尔集团最优良的资产和最好的市场资源,可以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成为一个非常透明的国际化大公司,并能摆脱体制上的束缚。

5.人才储备:GE金融在大规模扩张之前,最主要的是集中精力做好人才储备,在GE金融服务集团目前的高级领导层中,一半人是从工业领域中成长起来的。相对来说,为了迅速抓住国家政策松动之机,有力应对入世后来自国际性大企业的竞争,海尔进入金融业的步伐过快,人才准备不足。无论来自集团内部,还是从外部金融机构引进高级管理人员,在客观上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适应期。

虽然集团内部产权关系不明确,认同海尔文化的金融人才尚缺乏,但是国际化是海尔的目标,必须走产融结合道路,让可观的现金流有地方运转,让产业金融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把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做大,跻身全球500强。与此同时,张瑞敏担心的最大风险是中国未来几年的资本市场的成长、放开会不会给海尔一些机会。

四、建议

最后,基于上文的分析,本文对企业集团产业资本向金融业渗透行为提出两点建议:

1.必须防止产业资本在产融结合中失去对实业的兴趣,以及违规违法乱用金融机构的资金。产融结合应该发挥两种资本功能的互补,一方面,要抵御资本市场的巨大诱惑,防止将融通的资金过多地用于脱离产业的项目上;另一方面,产业整合上步子不能迈得太快,战线不能拖得太长。同时,资金必须按照金融机构的管理规范来运作,企业不能按照自己的需求随心所欲违规挪用,这需要企业集团内部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2.灵活的政策适应机制。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策因素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融资后,投入产业发展,然后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时,应把握好宏观政策面,否则,像2003年的“德隆系”,当国家限制其银行贷款,加大对资产抵押贷款的追缴力度,而再次大规模的扩张又受到政府的限制时,资金链立马断裂,少量的初始资本几经资本运作建立的产融大厦迅速土崩瓦解。

注释:

①“产融型企业集团”的概念是在张庆亮、杨莲娜合著的《产融型企业集团:国外的实践在中国的发展》一书中明确提出的。

②张瑞敏如是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姚先国,程迅.交易费用与产融结合[J].浙江金融,1995(9)

2.张进涛.产融结合是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J].攀登,2005(4)

3.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等.跨国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赵文广.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理论与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杨莲娜,张庆亮.产融型企业集团:德国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5(7)

6.胡泳.张瑞敏如是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责编:若佳)

作者:冯小芩

上一篇:网络环境历史论文下一篇:外贸企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