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业务流程分析论文

2022-04-27

会计业务流程是指财务会计部门为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经过的全部过程。会计业务流程中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为对信息的某种作用,并构成一个有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处理任务,所有部分相互联系、互相配合、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目标,形成一个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一会计信息系统。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环境会计业务流程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会计业务流程分析论文 篇1:

基于BPR思想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摘 要】 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要想使会计信息效果大幅提高,必须打破传统会计模式,以业务流程再造思想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从而建立更为高效的符合企业运作需要的会计业务流程。

【关键词】 业务流程再造(BPR);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要想达到预期的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与竞争能力。西方国家的众多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BPR),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于是BPR便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利器。但BPR的实施不仅是一项简单的信息工程,而且给企业带来的是管理的变革。同时,企业为了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作出准确的预测和灵活应变,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与管理和营销活动密切相关的实时财务信息以及强大的控制管理功能。而现行的会计观念和会计业务流程均是工业社会分工理论的产物,与信息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在信息系统的集成方面缺乏技术支持。因此目前会计信息系统不能适应这种新的管理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唯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建立高效的企业会计流程,从而满足企业管理者以及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一、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内涵

(一)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和内涵

业务流程再造(BPR)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面对3C(顾客、竞争、变化)的挑战,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Michael Hammer在《再造企业》中,曾对BPR作出了权威性的定义:“BPR,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达到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现代关键业绩指标的巨大提高。”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是彻底重新设计企业流程,使得成本或时间上获得显著的改善。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突破了传统劳动分工理论和“职能导向”的组织结构设计理论思想体系,强调三种观念:一是变职能观念为流程观念,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即摆脱传统的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二是重新设计的观念,即对企业中陈旧的观念和与之适应的行为规范,要及时进行重新设计;三是绩效第一的观念,业务流程再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业务流程、工作方式以及组织结构的改造和创新,带来组织绩效的大幅度提高。

(二)业务流程再造的影响和效果

业务流程再造对业务流程的活动集合、活动之间关系的变化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1.企业业务流程或流程中的活动减少

由于信息技术的采用,以前由多个活动或流程分别完成的任务,可合并为一个活动或流程来完成,从而提高了业务流程的性能。也就是再造前后相比,为完成相同的任务所涉及到的业务流程或流程中的活动更少。

2.更加强调业务流程或流程中活动之间的控制关系

再造后的业务流程以流程为导向,更加强调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共享也就是流程或活动之间的协作,而这种协作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即控制流的合理使用。对于资源共享而言,其基础必然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之上,如果没有信息共享,那么流程资源也无法共享,信息共享是资源共享的关键。因此,业务流程再造更加强调业务流程或流程中活动之间的控制关系。

总之,企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提高业务流程性能,而业务流程的性能提高可以分解为业务流程各项指标的改善。根据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创始人Hammer对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确定反映业务流程基本性能的四项指标为业务流程成本、业务流程质量、业务流程所提供的服务及业务流程的效率。企业实施再造就是要提高业务流程的四项指标性能,通过四项指标的综合平衡,达到业务流程性能的综合提高。

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一)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会计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流程再造必须以信息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会计的观念、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和会计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再造,以高度集成的方式,建立业务驱动型的会计流程。也就是必须坚持ESIA: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ify)、整合(Integrate)和自动化(Automate)。

清除:指将企业现有流程内非增值活动给予清除。如过量的产出、活动间的等待、不必要的运输、反复加工、过量的库存、反复的检验和跨部分的协调等。

简化:指在尽可能清除了非必要的增值环节后,对剩下的活动仍需要进行简单化。如简化表格、简化程序、简化沟通和物流等。

整合:指对分解的流程进行整合,合并相关工作或工作组,使流程顺畅、连贯,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

自动化:指在对流程任务的清除、简化和整合基础上应用自动化。自动化应该承担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累活、重复与乏味的工作;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

(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重建会计信息生成的流程。它是多层实施结构的核心层,该层所进行的是对现有流程的彻底重新思考与重新设计,正是会计业务流程重建的直接体现。

企业业务流程重建实际上是一种经营哲理,是克服分工论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的不足而产生的,其与分工论有相互补充的功效,而不是取而代之。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新的业务流程并不是要否认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作为新业务流程中的一个子过程。对于系统内部而言,会计业务流程应与各种经营管理及业务活动紧密连接,实现企业内部各种业务流程的整合,达到优化各项业务流程的目的。对于系统外部而言,它可以与各种对外业务流程相联系,对外交往事务、相关数据收集以及大量的经济业务都可在网上进行。在该架构下,会计业务流程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相互集成,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种信息,增强企业之间彼此的了解,实现跨组织的会计业务流程最优化。

具体说来,再造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点就是要针对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性,利用网络技术和事件驱动技术,改变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输出方式,建立起一种财务与业务协同的、交互式的新会计业务流程。

1.会计数据的收集方式——自动收集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流程中或者电算化会计流程中,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虽有不同,但是“识别”和“录入”这两个环节仍是人工完成。而理想的信息输入方式是,让计算机直接从原始凭证读取数据并加以初步归类而不需人工干预,会计流程简化为“发生经济业务(有原始凭证)→最终会计信息(包括会计报表)”所以如何让原始凭证的数据直接进入信息系统是再造会计信息输入环节的关键,进而也成为阻碍会计工作效率提高的一大瓶颈。电子原始凭证的自动录入不仅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还能拓展信息的使用范围;原始凭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仅有会计所关注的价值信息,还有数量信息、责任人信息等等,所以原始凭证的利用并不只是在会计上,而应为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所应用。只是由于传统纸介质载体形式下,受到建账和记账工作量的限制,许多有用的数据不能进入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丢失了许多有用信息。电子原始凭证内容实现自动录入后,很容易实现凭证全部内容的传递和集中存储,这就可以充分利用原始凭证上的所有经济内容,进行加工、分类、汇总,来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电子原始凭证的自动录入使重建后的会计业务流程在获取数据时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还对经济活动信息作了初步分类。无论是外部的原始凭证还是内部自制的凭证,它们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在数据仓库里都是“资源—事件—参与者”等属性的集合体,是一组具有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为下一步加工处理和会计报告输出提供了良好的数据环境。事件驱动和网络实时报告等先进技术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作用,并且还可为数据挖掘等新技术提供数据平台,实现及时相关地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

2.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事件驱动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功能驱动的,即对各种功能规定了数据的处理和输出方法。功能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信息处理上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只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映,从中看不到每项经济活动发生、执行与完成的全过程,而且其采用单一化的信息披露模式,定期将全部会计信息存放于几张固定的报表中提供给特定的使用者,这显然不能满足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事件驱动本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意指当某一特定事件的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是,当业务事件发生时,根据数据处理规则将业务事件数据存入业务事件数据库,业务事件数据库中存放着由数据收集系统自动收集、只经过初步加工的源数据,当信息使用者想从系统中获取信息时,由信息使用者提出要求,系统启动相应的信息处理程序(模块),对业务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给信息使用者。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包括加工模型库和报告生成器,加工模型库中存放了多种可供选择使用的会计处理程序,报告生成器根据用户的选择,调用模型库中适合的会计处理程序,对业务事件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用户需要的信息,由网络传递给用户。然而加工模型库不可能包括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需要的加工模型,所以当模型库中没有合适的处理程序时用户可随时通过报告生成器向会计部门反馈加工模型的缺陷和要求新型的加工模型,甚至可以根据授权,自己设计模型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3.会计信息的输出方式——网络实时报告

事件驱动模型制作完成后,使用者只需点击一下鼠标就能发出指令,几秒钟之后,会计信息就呈现于眼前。如果信息能够满足需要,则会计业务流程结束,如果不能满足需要,那么使用者可以重新发出其他指令,或者附带条件地发出指令,而会计信息系统会重新进行处理数据——输出信息的流程。可以看到,系统不会也不能单独执行其中的一个流程,处理——输出实际是一个流程。因此在设计事件驱动的加工模型库和报告生成器时必须连带考虑网络实时报告的特点:一是随时性。在任何时点,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企业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才可获得,即信息使用者可以实时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变化。同时,网络财务报告可以长时间处于待命状态,随时恭候使用者的调遣。二是全面性。由于信息系统的海量存储空间,使得网络实时报告的信息量可以非常大,并且系统可以提供除财务信息外的其他信息。三是交互性。由全面性容易产生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即有用信息淹没于海量数据中,用户无法或不易找到,因此网络实时报告系统应结合加工模型库设计一定的智能程序,以交互方式,在调查了解信息使用者的意图后,对输出数据的范围进行修正。四是学习性。网络实时报告系统应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学习到用户的需求,自动生成加工模型记录下来,并且可以被其他用户直接使用。五是安全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并不是所有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任意获取信息。因此一旦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时报告系统也就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计算机舞弊和来自外部的黑客攻击。网络实时报告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机制,分别从软件的权限、硬件设备的管理入手加以严格监控。

三、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后的影响

(一)财务人员职能的转变

会计流程再造后,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会发生转移,由以往对会计信息采集,报告系统的维护、使用和部分规则制定的工作重点,更多地转移到非事务性工作,参与业务流程的分析和优化、获取信息用户的需求,并不断满足、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等重点工作。财务人员更多的是分析公司的业务活动和各级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建立有关的考核规则及信息处理模型,为公司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支持。

同时,财务人员岗位设置将扁平化。财务人员将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财务人员是基本的操作人员,只需基本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另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精通财务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财务人员不仅要关注过去的财务信息,而且要对未来进行预测,并要求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不断提高。

(二)对会计核算组织结构的影响

现行会计核算组织结构是层次分工,即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进行分工,进行标准化的流程。内部按不同职能分别设立岗位:如出纳、总账、材料、工资报表和计划等,各岗位根据各自的分工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能,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体系也按此设立。

会计流程再造以后,随着网络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一体化,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将出现模糊分工模式,可能会设置数据审核岗位、资金支付岗位和数据汇总岗位等。内部岗位设置也将大大减少,财务分工将趋于扁平化。

(三)对财务业务流程的影响

在现行会计核算模式下,将实现网络化集成管理,实现财务网络计算、记账凭证在线生成、资金集中自动划拨与财务业务协同,所有信息实时产生。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财务管理无需固定划分为各个环节,所有信息汇总成一条连续的信息流,需要任何财务信息,根据权限可以直接从网络中获取,凭证、账簿和报表在内部财务管理中可有可无。

网络时代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改变了会计赖以存在的环境,由此也影响了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因此,要实现会计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就必须设计出相适应的更优化的会计业务流程。这种新的会计流程并不是一种被动改造,而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从全局的高度去迎接变革;这种构建也不是盲目的、毫无章法的改造,而应建立在科学理论指导之上。因此,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输出方式的变革,综合优化会计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 熊细银,熊晴海.网络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林斌,辛清泉,刘光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变革: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 张瑞君,殷建红,莫晓平.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e化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J].管理世界,2004,(2).

[4] 颜艳.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基于BPR理论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6,(10).

[5] 李光凤.利用BPR再造财务会计流程[J]. 商业研究,2004,(3).

[6] 陈晓静.EPR环境下基于实时性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分析[J].中国信息化管理,2007,(5).

作者:张立新 丁 曦

环境会计业务流程分析论文 篇2:

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初探

会计业务流程是指财务会计部门为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经过的全部过程。会计业务流程中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为对信息的某种作用,并构成一个有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处理任务,所有部分相互联系、互相配合、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目标,形成一个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一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的现状与缺陷一是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的现状。传统会计业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从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手工会计业务流程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下,会计业务流程的顺序为:经济业务发生一编制凭证或分录一登记账簿一编制试算平衡表一编制报表。这种核算方式的特点是:它所依赖的技术环境是由纸张、笔墨等所构成;其信息收集、处理、储存和传输表现为信息的“只读性”和“顺序化”特征;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会计原始数据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单向运动的结果;会计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并不是直接的而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高度综合的信息。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业务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功能,简化了手工操作的处理流程。其会计流程主要为:会计人员手工收集数据一进行分类和编制记账凭证一将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一计算机自动登记账簿一生成会计报表。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其核算方式的特点是:计算机的高速运算速度和巨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一定缓解,但从它的会计流程中可以看出,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并未突破手工会计核算方式的框架,没有从本质上优化会计业务流程。二是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的缺陷。主要包括:(1)信息的局限性。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而许多重要资源无法用货币计量。财务部门只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资金流信息,并不采集业务活动的全部数据,同一经济业务的相关数据被分别保存在财会人员和非财会人员手中,这样忽略了大量管理信息,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数据有可能不一致或信息隔阂及信息重复,无法满足管理者的需要。(2)信息的封闭性。传统的会计信息是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及总账进行“筛选”得出的,从中看不到每项经济活动发生、执行与完成的全过程。由于过于细分的核算结构,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会计人员很少涉及业务层面的流程,会计人员只负责业务发生的单据流转和记录,而不涉及业务本身,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一致性、系统性。这就可能在客观上导致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不一致问题,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3)信息的滞后性。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部会计信息存放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中,由于会计业务流程的顺序化特点,使得信息只能靠金字塔似的结构进行一级一级地逐步传递,不能跳跃。会计信息需求者只能在会计人员报出的月末、季末或年报的会计报表中得到一定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缺乏实时性和及时性。而在现今的经济环境下,这种信息披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ERP系统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要求一是ERP功能的实现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ERP通过对企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规划、整合、重组,以达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财尽其值”的目标。而为了协调运用这些资源,企业需要制定各种互相关联的计划和一整套管理方法、制度、人员和部门机构来确保资源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因此,ERP系统中所蕴含的先进管理思想必然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来实现。那么,企业在手工处理环境下或应用ERP系统前的业务流程必然存在不合理、不增值或者不符合信息化条件的环节。要想成功地应用ERP系统,应用ERP中先进管理思想和模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必须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改良,建立基于ERP系统标准流程基础上的、符合企业管理特点的新流程。二是ERP软件的应用目标要求企业实现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应用ERP的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就必然要求企业能够借助ERP在企业中的实施应用,不断地优化其业务流程,使整个经营活动更加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三是ERP软件的设计背景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重组。ERP软件是适应市场经济状况和管理要求而设计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我国目前仍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还很不完善,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很落后。这就要求企业在应用ERP之前,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按照先进的ERP软件的管理要求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ERP环境下企业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也就必须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由此可见,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促进企业成功应用ERP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策略分析

(一)建立基于网络的全方位原始数据采集系统在现行信息化环境下.经济业务发生时首先填制或取得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是纸质的,在传递上存在时延,所以会计的记账日期通常和经济业务发生时的日]胡不一样。原始凭证通常是一式几份。财务部门、业务部门重复录入数据,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在运用ERP系统的环境下,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企业交易过程是在网上进行的,因而这些经济业务发生的依据是各种电子单据.它们通过网络可以无时延地传到企业.同时,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会计部门可查看其他部门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其他部门都可共享。可见,在ERP环境下.原始单据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搜集的方法发生了变化.传递的时效上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建立基于网络的全方位原始数据采集系统是解决传统信息采集、传递存在时间差的根本措施。

(二)建立基于网络的会计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现行会计业务流程由于受制于技术和成本因素,信息的披露主要以季度、年度为主的定期报告方式进行披露,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制约因素得到有效克服.使会计实时信息处理成为现实。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信息交换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改变了人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共享。因此,要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将实时信息处理流程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将财会人员工作嵌入经营活动过程中,使财会人员的工作空间拓展到生产经营的各个业务部门,将财会工作由被动地、过滤地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加工信息转变为主动地、全面地、实时地收集和加工会计信息。

(三)建立基于网络的会计实时信息多元化披露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将财会人员工作环境,由财务部门延伸到各个业务部门.直接关注实际业务过程,有助于财会人员通过会计实时信息处理系

统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处理的动态化和实时化。使信息采集、加工的实时性、完整性和有用性得以实现,同时可以应用网络技术,设计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全面反映历史信息、实时信息及未来预测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实现会计信息披露多元化,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丰富实时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实现信息披露的多样性。

三、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后会计处理的特点

(一)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特点一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在完成如物资采购入库、产品销售出库、销售发票开出、生产完工确认等业务的同时.ERP系统会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这一阶段的部分会计凭证由非会计人员完成,可保证财务处理的及时性和会计数据的一致性。会计人员仅对这部分非会计人员完成的会计凭证进行审核,但审核是在系统外完成的。二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ERP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二)会计数据处理流程的特点一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由ERP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不会出差错。即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因此,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对账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二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

(三)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特点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传统流程下,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ERP环境下,数据可以共享,ERP系统中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因此.在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

(四)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的特点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或不存在,或分散在企业的业务源头,再强调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书面匹配,将人为增加冗余的业务流程和处理工作量。二是由于ERP系统总是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元的,因此记账凭证的数量将会十几倍地增加,再打印记账凭证将会付出较高代价。三是会计信息的查询、使用以及财务报表的发布越来越趋向于网上在线的形式,因此在ERP环境下,基于书面资料的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办法应过渡到基于电子数据的会计数据生成和管理办法。

作者:李 露

环境会计业务流程分析论文 篇3:

对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探讨

摘要:环境会计是近十几年来会计学发展出现的一个新的分支,文章从环境会计的涵义、目标和特点出发,阐述了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重要性,并提出环境会计的日臻完善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环境会计 经济 环境

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提供生态环境变化信息的环境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领域的研究也已经起步,这一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环境会计的概述

环境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在促使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即确认和计量会计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尽可能为社会各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环境会计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会计学的发展而出现的,它属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它又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的结合,对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予以正式记录并报告,为各决策单位进行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帮助。第二,虽然环境会计采用货币单位计量自然环境成本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是在财政转移支付量上、对生态建设的项目投资上,却不能不用货币计量。所以在“环境会计”的整体核算体系中需要用两种计量单位进行复合计量。第三,环境会计的核算空间范围大大扩展,不仅反映一个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而且反映一个区域的生态资源状况,因此呈现出宏观会计的特点。同时,由于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核算方法。

在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第一,实行环境会计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长,社会需求日益膨胀,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这种对自然资源无补偿地过度耗费及其不合理的分配,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而实行环境会计能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二,实行环境会计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环境会计不同与传统的会计模式,它主张将整个社会生产情况和相应的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信息中去,要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等作相应的会计记录,这势必对企业的总体效益产生影响。这就会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避免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因此,环境会计的推行可以有效提高各企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和会计工作者。第三,实行环境会计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益,是资源消耗型经济。在绿色消费日益盛行的今天,我国企业应在其决策与经营活动中注入“绿色理念”,以“绿色理念”重塑企业整体的业务流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环境会计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这样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保持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四,实行环境会计有利于我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不仅要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同时也要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会计在进行核算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利益,而且要兼顾企业的社会效益。而环境会计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时,不仅核算与企业经济利益直接有关的信息,还要反映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所以它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有经济性信息而且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和政府宏观调控服务,为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五,实行环境会计有助于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我国在计算GDP时,采用的是传统 GDP 统计核算方法。过去的2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因此,要获得真实、可行、科学的指标,即“真实的GDP”,也就是“绿色GDP”,就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即从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这样才更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决策。而实行环境会计无疑可以为“绿色GDP”的计算提供更多的绿色指标。

在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建议

第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由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迫切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以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能在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加以适当地引导,加强环境、资源、生态经济与会计等方面的合作,将大大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水平,并促使环境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比如,可以成立环境会计研究机构,该机构可以由会计、经济管理、环境资源、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从而可以对环境会计理论、环境成本、企业行为、产品市场规律、法律体系变动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在结合我国的实际的基础上,探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行环境会计的办法。第二,完善有关会计法规中的内容。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有法可依,这样才能提高环境会计的权威性,并保证环境会计的有效执行。我们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中,修改并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来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这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方法。另外,还需完善会计准则中的内容,使其有益于环境会计的发展,可以将涉及环境、资源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环境会计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的内容。此外,还可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揭示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信息。第三,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实行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开展社会宣传,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会计观念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道理,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和监督生态环境建设,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义务,并对环境损害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第四,采取“双轨制”进行环境会计试点工作。在我国实行环境会计,宜采取“双轨制”,即现行会计制度与探索性的环境会计核算制度并行运行。可以先从相对明确的、简单的、易于掌握的环境会计核算科目入手,结合具体情况,对不同的产业、产品,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核算内容和标准,取得切实可行的经验后,再不断修正完善,逐步推广实行,最终形成一套统一的环境会计制度。第五,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应用学科,它不仅要求运用者要具备环境会计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知识。而就目前我国大多数财会人员的素质而言,还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一方面要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使环境会计实务工作能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环境会计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第六,遵循长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理念的根深蒂固必将对顺利实行绿色形成一种阻碍,对许多会计人员来说,认同环境会计,并将此作为企业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并非一下子就能被接受的。另一方面,在环境会计中除了要对一般的经济指标进行核算外,还需要对一些绿色指标进行反映,这是环境会计所特有的复杂性,这就需要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完善。因此,真正实行环境会计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坚持长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使我国的环境会计不断规范,日臻完善。

结论

总之,环境会计的实行将使企业的信息披露得更为全面、真实,能更好地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其实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需要经济学家、环境保护专家、会计工作者密切配合,加大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施的力度,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要求,开创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环境会计:亟待开发的现代会计新领域[J].会计研究,1997(1).

[2]肖维平.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1999(5).

[3]刘洁卉.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措施[J].审计与理财,2005(4).

作者:徐 芬

上一篇:多样化民族化戏剧艺术论文下一篇: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