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潮流能发电工程设计论文

2022-04-29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经济水平的发展在不断提升,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和物都不断的在被商业化渗透。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更是将商业化视为重中之重。就在商业化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烈的情况下,出现了因过度商业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要想让商业化在未来的设计之路越走越稳,我们需要将现阶段的商业化与生态化相结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域潮流能发电工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域潮流能发电工程设计论文 篇1:

《经济学人》等

东京奥运会暗藏成本危机

对东京来说,申办2016年奥运会注定是缺乏热情的。经济危机和公共债务使得东京居民并不乐意将钱砸在举办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体育盛会上。然而在击败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取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时,东京让国际奥委会印象深刻的,却恰恰是其不断增长的地方支持率,尤其是在其遭遇了2011年3月的地震、海啸以及福岛核危机之后。政府极力地说服公众“奥运会将帮助日本恢复”,但2011年以来日本债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00%。如此看来,举办奥运会的成本问题将会在未来的7年越积越大。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反欺凌项目或产生反效果

近日,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在实行反欺凌计划的学校中的学生,反而比那些没有实行该计划的学校中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欺负。这个发现很明显与反欺凌计划众所周知的“有助于防止学生身体和情绪受到欺负”的宗旨相矛盾。根据实施该项目的干预学校表示,这个项目极有可能使学生高度暴露在所谓的“暴徒”视线之中。而“暴徒”通常在学校同龄人中维持一种统治地位,这也可能使防御策略因此失效。而同时研究也显示,虽然学生们可以学习各种反欺凌技术,但他们也可以简单地选择不去实践他们学到的。

《新科学家》

25%亚洲男性承认强奸行为?

这是一个比你所想象的更为严重的问题。一项最新的研究揭示了某些国家性暴力范围之广。在对孟加拉国、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巴布亚新几内亚6个国家的10000名男性进行调查后,其中十分之一的男性承认强奸过配偶之外的女性。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干维尔岛有可能是对女性来说最为危险的地方——近27%的男性承认有过强奸行为。当将这些国家男性强奸配偶行为也纳入统计范围时,十分之一的数字将上升到四分之一。鉴于过半男性的强奸行为都发生在少年时期,因此研究人员表示相关的教育计划需要将年轻人纳入目标范围。

《科学美国人》

肥胖或有新原因?

为什么这么多人肥胖?答案似乎很明显:“肥胖的根本原因是卡路里的摄取与消耗失衡。”世界卫生组织如此解释。简单来说,要么是我们吃的太多,要么是我们久坐不动,或者两者皆有。按照这个逻辑,任何形式的卡路里——无论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是脂肪——都将不可避免的增加体重。所以解决方法也很明显:少吃多运动。但如今,世界范围内超过5亿的人依然肥胖,使研究者们对于发胖原因提出了新的思路:究竟是人们吃的太多还是吃错了食物?尤其是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研究者们将通过控制志愿者食物消耗以及严格测量能量的消耗来重新解答肥胖的原因。

数字·言论

76 继2009年后,国务院决定再取消一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涉及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单位的共计76项评比,以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150 北京市财政局消息,北京高校学生食堂价格平抑资金,将按照每生每学年150元的标准及实际在校学生数确定补助预算资金。

750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格陵兰岛的冰川下方是一个巨大的峡谷,其长度几乎是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两倍。其深达800多米,长度超过750公里。

40万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退休教授黄自然近日捐赠40万元人民币,在学校设立“自然奖助学金”,并携手企业共建“自然创新实践班”。

90万 日前,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蒋正华表示,中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现有8000多万残疾人中,约3000万人是出生缺陷昕致。

97亿 据美国《基督教箴言科学报》报道,非政府组织“人口资料社”发布调查报告称,世界人口总量将在2050年超过97亿。而印度则会在2030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何祚庥:反对伪科学应有更高站位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撰文批评了伪科学。他表示,反对伪科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站位,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伪科学中许许多多虚假的说法,需要由不仅科学水平较高,而且哲学水平也较高的科学工作者来参与揭露。对一些伪科学的错误观点,不仅需要有科学工作者根据科学知识来揭露,而且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指出其错误所在。

(来源:《人民日报》)

徐志磊:中国3D打印面临精度效率难题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武器工程设计专家徐志磊提出,3D打印就是打印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或孕育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前景无限。但同时指出,中国的3D打印技术面临精度和效率的难题,目前打印技术的精度较低,而在打印的效率方面,因为打印是烧结而非全熔化的过程,也还不能全面达到材料性能的要求,甚至也没达到传统制造业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来源:中国新闻网)

郝希山:老龄化是癌症发病率上升主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30年以来,中国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龄化是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如污染等也对其有一定影响。”都希山说,目前中国每年癌症的发病率升高3%,总体相比城市发病率要高于农村,主要因素是老龄化。按照对天津肿瘤发病情况统计,40岁年龄段中10万人每年有70个肿瘤患者,50岁达到150人,70~80岁则高达1000多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饶毅:严谨是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日前撰文指出,现代的科技工作,绝大多数与社会相关;现代的科技工作者,绝大多数与社会相连。科技工作者不仅通过自己的研究推进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通过教学培养下一代,也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和文化发表看法和意见。而有现代科技素养者,在发表公开看法和意见时,应该表现出基本的严谨素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好消息

国内最大机构知识库群建成

由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信息系统部主任祝忠明带领的团队研发的中科院机构知识库网格,已累计采集和保存各类科研成果44万余份。其中,可开放获取全文的成果达到70%以上,成为国内最大规模机构知识库群和最有影响机构知识库网络。

(来源:《中国科学报》)

首台百千瓦潮流发电装置安装成功

日前,由中国海洋大学研制的国内首台100千瓦潮流能发电装置在青岛市斋堂岛海域正式安装成功。该装置突破了潮流能开发方面的关键技术,使得发电装置能够不再受海水流速限制,能够适应不同海域。正式运行后,年可发电10万千瓦时。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全国青年普创新实验大赛启动

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同主办的“2013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启动。大赛以“节能、环保、健康”为主题,设有数据传输、风能发电、安全保护三大命题,旨在激励全国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实践活动。

(来源:新华网)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凯旋

9月19日,“蛟龙”号载入潜水器搭乘母船“向阳红09”顺利返航。起航以来,“蛟龙”号圆满完成了3个航段21次下潜。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位科学家成为“蛟龙”号的首批乘客,从深海带回了珊瑚、海参、海葵等样品。

(来源:新华社)

联合国颁发“地球卫士奖”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颁发了“地球卫士奖”。今年,共有包括谷歌地球副总裁布莱恩·麦克伦多在内的7位环保先锋获得这一殊荣。获奖者的奖品是由中国画家董希源手绘的白瓷莲花宝球瓶。

(来源:国际在线)

中国将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

根据国务院日前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象部门即将建立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以及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体系。截至目前,中国气象部门共建成120个PM10、92个PM2.5、74个PM1观测站。

(来源:《光明日报》)

北大清华课程将向网民开放

北大近日宣布,该校《20世纪西方音乐》、《民俗学》、《电子线路》和《世界文化地理》四门课程将在“慕课”平台edX网站上线。同时,清华大学的两门课程《电路原理》和《中国建筑史》的课程介绍已经出现在该平台,并向全球网民开放注册。

(来源:《京华时报》)

我自主产权电动飞机亮相

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电动飞初——RX1E锐翔双座电动轻型飞机,在第二届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上举行了新品发布仪式。

(来源:新华社)

粒子冲击钻井试验成功

中石油消息,川庆钻探工程公司近日在西南油气田龙岗022-H7井,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现场试验。

(来源:《科技日报》)

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实施

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将为促进片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而服务。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留学生勇救日本男孩

当地时间9月16日,日本大阪市一名男孩掉入淀川河,路过的中国留学生严俊勇敢地跳入河中其救起,受到了高度赞扬。

(来源:中国新闻网)

坏消息

日本福岛发生5.8级地震

9月20日凌晨2时25分,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但没有引发海啸警报。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的此次地震震级为5.3级。震中在滨临太平洋的磐城市西方20公里,距离发生灾变的福岛核电厂仅约50公里,震源深度22公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联合国发布秋季禽流感预警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预警称,H7N9和H5N1型禽流感可能在即将到来的流感季节重现。该组织同时建议,各国应继续对禽流感病毒进行持续且有针对性的监控,追溯整个禽类生产和销售系统,并制定应急方案和补偿措施。

(来源:新华网)

菲律宾中部暴发麻疹疫情

菲律宾中部阿克兰省卫生局表示,目前该省已确诊的麻疹病感染者为51例,另有至少139例正等待国家卫生部的确认。该省的卫生官员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全力防止最近暴发的麻疹疫情蔓延到菲律宾著名旅游胜地长滩岛。

(来源:新华社)

调查证实叙利亚化武袭击使用沙林

联合国调查员小组已经发现“清楚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8月21日叙利亚大马士革附近发生的化学武器袭击,使用了神经毒素甲氟膦酸异丙酯(沙林)。据悉,有些人在袭击一周后暴露出的沙林等有机磷酸酯类的典型症状依然明显。

(来源:《中国科学报》)

非洲大蜗牛现身南宁

近日,广西南宁市郊出现繁殖能力极强的非洲大蜗牛。这种被中国首批列为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的“田园杀手”昼伏夜出,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但相关人员表示,大蜗牛在广西有天敌,而且可以用农药灭杀,因此,from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

(来源:《当代生活报》)

报告称粤8月54人死于艾滋病

广东省卫生厅近日公布最新传染病疫情报告,8月份全省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5992例,死亡82人,其中因艾滋病死亡54人,继续位居该省因传染病致死病种的首位。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多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评估报告”课题组2007年以来的调查评估发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缺和问题比较多,其中包括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分布不合理、一些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等。

(来源:《光明日报》)

河南师大百余学生疑中毒

河南师范大学举行建校90周年,向学生免费发放餐券。截至目前,109名学生使用午餐券购买的食物后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天兔”来袭粤损失重大

强台风“天兔”袭击广东,截至24日17时,广东共有922.96万人受灾,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7.6亿元人民币。

(来源:新华网)

福岛大量放射性物质入海

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北侧排水口每天向外海排放约600亿贝克勒尔放射性物质,包括铯137和锶90。

(来源:新华社)

名校寒门学子比例降低

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跌至一成多,清华大学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海域潮流能发电工程设计论文 篇2:

论商业化设计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经济水平的发展在不断提升,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和物都不断的在被商业化渗透。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更是将商业化视为重中之重。就在商业化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烈的情况下,出现了因过度商业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要想让商业化在未来的设计之路越走越稳,我们需要将现阶段的商业化与生态化相结合。

【关键词】商业化;过度商业化设计;环境保护

引言

现阶段社会中的商业化设计就是与国际接轨的,大众化的,面向全球市场的一种符合主流人群的营业型设计。具有强烈的营利性并且符合大众化审美的设计由设计师批量生产并被普遍消费者接受并购买是产生商业化设计的原因。具有的最大的特点是设计感能被主流消费者接受并购买,并且具有较大的利润性。设计师在面对商业化市场时,设计的目的也主要转变为以盈利和大众化为主的设计模式,在追求美和艺术感的同时,还要把设计与大众相结合与普通相融合。

一、过度商业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在信息化和科技化高速发展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逐渐优越,能够满足大部分的需求,大量的资本输出使得商业化市场不断扩大。商业化商业化设计就是与国际接轨的,大众化的,面向全球市场的一种符合主流人群的营业型设计。商业化设计是具有强烈的营利性并且符合大众化审美的设计由设计师批量生产并被普遍消费者接受并购买。设计师更具时代潮流把设计和盈利相结合,使产品能被主流消费者接受并购买,并且具有较大的利润性。

(一)生态物种的减少

审美单一性和物欲过甚是消费者精神层面的破坏,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难以逆转的物质层面的破坏和损失,更加难以修复和挽救。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加剧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犀牛头上的犀牛角。市场上十分流行用犀牛角雕刻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和装饰品,用犀牛角制作出来的工艺品价格昂贵并且数量很少难以购买。但因为犀牛數量稀少,所以含有犀牛成分的药材更加珍贵。商人们发现其中的利润十分巨大,于是过度的猎捕犀牛导致了犀牛濒临灭绝。中国原有三种犀牛:小独角犀牛(爪哇犀)、大独角犀牛(印度犀)和双脚犀(苏门犀),1920年最后一头双角犀牛被捕杀,1920年和1922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牛和小独角犀牛被捕杀,从此中国地区的犀牛灭绝了。

(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中国广东省的南澳县周围的海域岛屿有粤海明珠和东方夏威夷之称,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开发使得海域被破坏,岛上的自然风光不复存在。国黑龙江省的松涛水库其下游有约200万人口和56万亩农田,水库中的鱼种类丰富,每年给周围地区提供4.5亿吨的工业用水。由于商业占地和非法毁林,使得松涛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茂密的植被已经基本消失,鱼类种类减少,水源质量下降。

中国黑龙江省的松涛水库其下游有约200万人口和56万亩农田,水库中的鱼种类丰富,每年给周围地区提供4.5亿吨的工业用水。由于商业占地和非法毁林,使得松涛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茂密的植被已经基本消失,鱼类种类减少,水源质量下降。中国有1/3的城市被酸雨侵蚀,浙江省酸雨覆盖率高达100%,温州、宁波、绍兴、遵义、怀化等地的酸雨覆盖率高达90%,这是由于地方工厂在排放废气时没有增添生态保护措施将废气和污水进行处理和转化而产生的结果。

过度的开发使得原来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植被和海域的衰退导致周围的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中国广东省的南澳县周围的海域岛屿有粤海明珠和东方夏威夷之称,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开发使得海域被破坏,岛上的自然风光不复存在。

(三)景区文化遗产的毁灭

很多被开发的景区都是在利用其当地保留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作为开发价值。然而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使得该地方的文化遗产遭到游客和开发商的破坏,很多建筑和艺术品的破损和遗失都是不可修复的,这是物质层面的损坏精神层面的破坏,景区文明的损坏是对民族和文化传承的一种破坏。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现存的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彩色佛像有两千多尊,保存完好的洞窟四百多个,绵延至一千六百米。每一个石窟内都有形态各异,各式各样的菩萨,有的洞窟内四壁都是活灵活现的菩萨雕像,有的洞窟内是单幅的菩萨石刻。现如今,由于过度的景区开发,大量的游客和开发的工程项目使得70%的窟内壁画遭到损坏,除去自然环境的风化侵蚀,过度的开发是艺术瑰宝遭到破坏的最大原因。

二、商业化设计需要生态保护意识

过度的商业化使得生态环境的破坏正在逐渐扩大,这使得本来为人服务的设计转变为破坏人生活的的环境为利益服务的过度商业化设计。完全为了利益服务的设计,在过程中逐渐破坏了生态物种和生态环境,实际是把人类推向自我破坏和自我毁灭的圈子里。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商业化设计实际上是在倒退的商业化设计,唯有在设计中融入生态保护意识才能使得商业化继续平稳发展,唯有在设计中融入生态保护意识才能使得景人类设计史在时代的推进中得以发展。将生态环境建设融入商业设计中,能够改善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让商业设计开发得以良性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设计应该考量的范围之中,在开发中融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将生态治理融入到项目之中,把商业性的开发设计也变得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三、设计中的生态保护意识

(一)公路设计中的生态保护

在设计路基工程的建造时,结合造地还田和疏导排水可以使工程更加稳定坚固,外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的保护作用。

(二)室内设计中的生态保护

生态设计和绿色设计已成为世界所有人的焦点和设计世界的新时尚。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十分重要,首先使用环保的材料本身就是对环境最大的保护,如果材料具有再生性,废弃的材料就能够回收并且二次利用。其次需要考虑设计的节能性:节能环保不仅适用于生产,也适用于室内设计。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追求舒适性,实现环境保护,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能减少资源的消耗。例如:节能灯、节能、,LED灯、吸热快门,也可以使用太阳能集热器等太阳能形式的发电设备。这种节能设计可以是能源得到合理利用并且不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生态保护与商业化设计需要相互促进

商业化设计与生态保护意识彼此互相依赖,相辅相成。将商业化设计融入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借助商业化设计的大众性和普遍性得以推广和展开。将生态环境建设融入商业化设计中,能够改善过度商业化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帮助改善物欲化的商業设计中的奢靡消费观,让商业化设计得以良性发展。

面对过度商业化产生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设计应该考量的范围之中,因为过度商业化正在使生态环境被侵蚀,在设计中融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建设项目中,将新型能源充分合理利用,改善稀缺能源的消耗量。将生态治理融入到生产之中,设计也变得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这是对商业化的可持续,更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可持续。

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使得生态环境的破坏正在逐渐扩大,这使得本来为人服务的设计项目转变为破坏人生活的的环境为利益服务的利润化设计。完全为了利益服务的设计,在过程中逐渐破坏了生态物种和生态环境,实际是把人类推向自我破坏和自我毁灭的圈子里。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商业开发建设实际上是在倒退的建设。以环境破坏,物种灭亡和历史文化损坏为代价的开发项目,是用沉重的代价换取的利润。唯有在设计中融入生态保护意识才能使得商业开发建设继续平稳发展。我们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设计应该考量的范围之中,因为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被侵蚀,在设计中融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将动物制品改为人工制品,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设计项目中,将新型能源充分合理利用,改善稀缺能源的消耗量。将生态治理融入到生产之中,设计也变得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这是商业化设计的可持续,更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凤凰空间-北京.世界经典生态建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9).

[2]北京方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世界绿色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杨洪兴.绿色建筑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419.

作者简介:郭彦(1996-),女,汉族,江苏南京,硕士,湖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设计策划与项目管理。

作者:郭彦

海域潮流能发电工程设计论文 篇3:

绿色“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研究与思考

摘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引导完善国际环境治理规则,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循环经济等领域合作,不断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绿色金融以及绿色贸易体系建设等。中国正在用行动打造一条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实践、共享生态文明成果的“绿色丝绸之路”。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任重道远,必须直面“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生态承载力低、环保基础薄弱、不少企业意识差、部分行业影响大等挑战。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运用战略思维做好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既要牵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国际产能合作的“牛鼻子”,向国际社会及时反馈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更要加强遥感手段对重点行业领域在重要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影响监测,避免出现“一带一路”重大生态风险。

关键词:绿色发展 一带一路 生态环境 顶层设计

本文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构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丝绸之路”。这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顺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国际潮流,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也展现了我们党作为负责任大国执政党的使命担当。

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就与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

(一)“数”说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效

1.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8年6月,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已达10余份,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形成的《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成果,以及《关于印发〈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的通知》(商合函〔2013〕74号)、《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国际〔2017〕58号)、《关于印发〈“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的通知》(环国际〔2017〕65号)、《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等重要文件先后发布,建立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政策体系。

2.生态治理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来,“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显著减少,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率从50%提高到85%以上,接近发达国家本土治理水平;“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永久占地比例小,生态占用少,损毁的临时用地复垦率接近100%。“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环保装备出口年均增长超过25%,为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3.环境监管手段不断创新。截至目前,中国已建立气象、资源、环境、海洋、高分等地球观测系列卫星及应用系统,已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土地覆盖、植被生长、农情、海洋环境等31个生态环境遥感专题数据库,已完成“一带一路”沿线26个重要节点城市的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土地利用程度、约束性因素,以及12个海区、13个近海海域和25个港口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测。对于“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已经可以做到生态风险预警及环境实时监测。

4.企业环保行为不断规范。根据2017年关于中国543家对外投资企业的调查显示,65%以上企业按照沿线东道国的要求开展了环评工作。其中,67%的企业委托了第三方机构完成海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80%的企业表示不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影响;超过70%的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开始有意识地从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控制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24%的企业已经制定了针对负责任采购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如采購低碳环保产品),49%的企业正在制定相关制度。

5.生态环保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已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0个低碳示范区建设、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80多个国家在太阳能、水电、风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形成了设备制造、联合研发、工程设计与建设、项目投资与经营的全方位国际合作体系,预计到2020年,国内外可再生能源领域新增投资将达到2 .5万亿元人民币,就业人数将超过1300万人。

(二)“例”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绩

1.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环境污染防治。中石油在苏丹的投资过程中,坚持“提前预防、防患未然”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决不立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决不开工、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决不投用”的“三不”原则,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并针对炼化企业的特点,大力搞好厂区绿化,为炼油厂员工和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娱乐、休闲环境;华电集团在巴厘岛电厂项目建设过程中,确保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都得到统一妥善处理,减少对海边地形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了“景观工程”“优质工程”和“绿色环保工程”的目标;中钢集团在澳大利亚的投资过程中,通过规划设计,降低勘探活动、矿山开采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影响,加强尾矿管理,实施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河南金龙精密铜管公司在墨西哥投资过程中,为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投资100万美元修建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零排放。

2.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当地可持续发展水平。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在印度承建的古德罗尔燃煤电厂,在遭遇排放限值调整升级的突发情况下,依然获得了印度环境保护金奖和社会责任铂金奖;上海神工环保股份公司通过联合中国外经(集团)公司参与建设巴基斯坦卡拉奇市的固体废弃物管理项目,缓解了当地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减少垃圾处置经费并降低能源消耗,弥补资源不足;鞍山嘉鲜公司通过承接美国密西西比河等流域亚洲鲤鱼捕捞和加工项目,形成了“两头在外+两头在内”的双向联合经营模式,帮助解除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

3.掌握环保核心技术,增强全球环境治理能力。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德国欧锐科(EuRec)公司70%股权,在垃圾分类与处理、生物废物处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申请获得多项专利;天保重装通过收购美国圣骑士公司80%股权,取得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全套先进技术,使公司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成为国际一流的固废处理系统解决方案及环境治理服务提供商;永清环保通过收购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IST公司,在应对复杂环境问题带来的隐藏风险,有效预测、重点解决地下储罐场地、煤气厂场地以及工业垃圾填埋场等存在的环境问题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绿色“一带一路”不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造成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是中国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优选方案。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依然任重道远,要敢于直面“一带一路”沿线生态承载力低、环保基础薄弱、少数企业意识差、部分行业影响大等挑战。

(三)直面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挑战

生态安全已经成为投资发展的重要考量乃至决定性因素。近年来,中国企业位于缅甸、柬埔寨、纳米比亚、赞比亚、加蓬、印尼、蒙古、墨西哥、秘鲁等国的石化、采矿、森林开发、海洋开发、水利水电等领域投资遭遇挫折。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东道国生态本底差。狭义的“一带一路”地区大部分属于生态脆弱区,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相对较低,环境准入较低,发展需求紧迫于环境需求,诱使部分企业盲目投资建设,造成不可逆的环境危害,引发了当地民众抗议甚至恶性事件。第二,投资主体意识淡薄。中小企业增多,资金不够充沛,长远发展意识薄弱,环境责任承担不够,容易出现不计生态后果的开发建设。在相关调查中,当问及企业在东道国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时,政治局势、员工安全和当地商品价格仍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风险,而环境问题作为东道国利益相关方,尤其是运营地社区居民、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等非常关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第三,部分行业环境影响大。投资流向集中的采矿业、热电、煤气、制造业以及水生产供应业等,属于环保要求高、社会普遍关注的行业领域。尤其资源开发类、水利、电力、化工等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三废”等污染物造成的潜在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第四,后天投资劣势明显。中国是国际自然资源开发投资市场上的后来者,大多数环境风险低、易开发的优势投资地区和投资项目已被很多发达国家占据,中国企业获得了很多相对高风险、高难度、低收益甚至环境保护欠账较多的项目。第五,生态环境风险增加。2015—2016年中国经历了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按照项目建设周期和对外投资滞后的特点,以及产能合作重点行业领域对生态环境影响规律,从设计筹备阶段进入建设运营阶段后,生态环境影响集中显现的时间节点开始临近。

“中国环境威胁论”是“一带一路”建设道路上的阴影。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自然本底和生态环境规制,运用战略思维构建绿色“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强化遥感手段对重点领域和重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监测,加强重大生态风险预防,将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科学内涵

绿色“一带一路”是推动绿色商品贸易、绿色产能合作、绿色园区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构筑绿色金融体系和绿色环保合作平台的实践探索,是保障“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安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绿色“一带一路”立足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旨在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通过务实合作和体制机制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实现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健康经济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达到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目标。

三、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理念、世界共享”的内在要求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提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绿色化水平,将生态环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增进沿线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相互理解及支持,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提高生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和保障。

(二)“中国方案、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

绿色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顺应和引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是借鉴中国绿色发展经验、促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可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循环利用和有效保护,降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能源资源消耗,促进企业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三)“中国智慧、区域合作”的关键举措

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挑战日益严峻,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共同需求,防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各国的共同责任。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可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建设美丽世界貢献中国智慧,有利于务实开展合作,推进绿色投资、绿色贸易和绿色金融体系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建立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新秩序,服务于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

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建设目标,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坚持企业主导、政策推动、分业施策、防控风险的原则,通过区域合作、绿色创新、人才支撑、平台建设、信息公开等办法,推动与沿线国家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生态环保交流互鉴,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环保产业合作,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生态本底及环境规制的研究水平,发挥绿色“一带一路”在重大投资项目上的生态风险防控作用、在产能优化布局上的指导作用、在绿色标准国际化上的支撑作用、在区域生态环保合作上的示范作用,以及对“走出去”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管作用。努力将“绿色合作”贯穿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之中,开创美丽、绿色、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建设新局面,为沿线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五、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与重点领域

(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

1.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在交通设施建设和经贸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当地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推进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强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发挥第三方机构在境外投资项目上的比较优势,对工程建设中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加强和完善绿色化基础设施工程的政府间交流,发挥生态环保服务在跨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于落地实施过程中的保障作用。建立一批重大交通建设、产业园区开发、重点产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保标准,引导建设一批基础设施绿色化合作典范。

2.绿色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推动的国际产能合作是先进产业和能力的输出,是顺应世界产业转移基本规律、适应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规律的共赢合作。面对“一带一路”沿线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必须重视国际产能合作中的绿色化程度,着力开展一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示范性产能合作项目;注重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加强废弃物处理;打造从产品设计、生产开发到产品包装、产品分销的整个产业链条绿色化。国际产能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要树立一批钢铁、能源、建材、轻工等重点领域的优质产能绿色品牌。

3.生态环保产业合作。引导各国发展模式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绿色升级进程进一步加快,绿色、智慧技术加速扩散和应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兴起。逐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创新绿色金融在产能合作不同领域的应用,引导资金呈现向环境友好型产业流动趋势;建成一批环保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基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科技园区等国际产能合作平台等。

4.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化学污染、总悬浮微粒超标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安全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胁。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统筹并发挥现有双边、多边环保国际合作机制,构建环保合作网络,建设多元合作平台,强化中国—东盟等相关合作机制的作用,扩大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合作。在多边层面,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为平台,形成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国际共识;在双边层面,继续强化中国与重要沿线国家机制性环保合作,与沿线国家绿色发展及生态环保战略与规划对接,如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哈萨克斯坦“绿色桥梁”倡议对接;在区域层面,重点开展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澜沧江—湄公河等机制下的环保合作,带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

1.加强资源开发领域生态环保合作。针对矿产开发、林业开发等,围绕资源开发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与世界发达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和市场,提高资源的流动性和整体安全性。共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监测体系,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灾害联防联控联治能力。推动设立专门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基金,重点支持沿线国家资源开发生态环保基础工程,合力强化资源开发事中事后生态保护和修复,协调营造一批集保护保存、休闲康养、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矿山公园、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形成绿色生态长廊。

2.强化能源电力行业绿色技术合作。将自身产业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新能源体系的需求相结合,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绿色能源。树立能源电力领域优质产能绿色品牌,探索开展能源电力绿色环保标志互认,同时与国际能源标准和机制对接,通过能源合作推广“中国标准”,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经济的绿色高效清洁低碳转型。进一步加强与欧洲发达国家在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建立联合开发与资助机制,在新一代核电技术、新型储能技术、智能电网、高效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方面共同研究。

3.推动建材行业绿色产业链条发展。针对中国建材行业与世界各国多种形式贸易往来,持续开展产品出口、对外工程总承包、技术服务、劳务合作等主要业务,倡导国内建材行业企业制定“走出去”绿色发展战略,鼓励建材龙头企业率先开展绿色建材国际产能合作。在“一带一路”大通道沿线的中心城市建设绿色建材园区,以园区为平台,以水泥、平板玻璃等原材料产业为核心,引进国内混凝土制品、土工材料、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等优势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建材工艺技术研发,减少传统建材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有害气体污染、粉尘污染和水污染,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绿色支撑。

4.实现轻工纺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针对中国纺织业加快形成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在范围、层次、结构、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绿色理念融入,通过“走出去”进行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先进研发能力和技术、终端渠道等领域的投资与并购,逐步形成绿色、环保和科技新优势。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扩大国际高端市场份额,加快推进轻工纺织产业国际产能合作,建成一批海外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技术创新和设计中心,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产业链的跨国整合和价值链的全球突破,促进轻工纺织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5.深化核与辐射领域安全利用合作。分享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良好实践,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开展核电站建设与运行安全、辐射环境安全、核设备质量与可靠性以及核与辐射应急响应等国际合作,利用国际公约履约平台构建跨部门高层定期对话机制,深入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经合组织核能署等国际组织的各类活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国际合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与国内核能企业之间的日常及定期交流的机制,推动建立核与辐射安全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切实协助“一带一路”国家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

六、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机制建议

(一)充分利用多、双边交流机制

利用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政府间多、双边机制,为绿色“一带一路”提供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

(二)继续发挥行业协会等“中间人”作用

利用重点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与企业间合作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在生态环保咨询、行业自律、企业协作等方面的作用;利用“一省一国”机制和企业牵头机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发挥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在生态环保方面组织对话、政策对接、科技引领等作用;發挥海外企业本土化优势和牵头作用,作为政府间生态环保对话与合作机制的有益补充。

(三)强化生态预警与服务

利用遥感监测手段和外交服务机制,强化对企业生态预警、指导、协调和服务,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风险信息和政策建议等;成立绿色“一带一路”专家咨询委员会,围绕对外投资主体责任和项目影响结果,组织编制符合国际规范要求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操作指南。

(四)推进相关信息共享和交流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生态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绿色“一带一路”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实现生态本底与环保规制有机结合,提升识别、预防和控制生态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春苗:《中国企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投资环境履职问题及其建议》,《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2期。

2.董战峰、葛察忠、王金南等:《“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实施框架》,《中国环境管理》2016年第2期。

3.国冬梅、王玉娟:《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及建议》,《中国环境管理》2017年第3期。

4.范纹嘉、袁钰、曹子靖:《开展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 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生态文明》2017年第3期。

5.环保部:《“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资源再生》2017年第5期。

6.程翠云、翁智雄、葛察忠等:《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思路与重点任务——〈“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规划〉解读》,《环境保护》2017年第18期。

作者:张继栋 潘 健 杨荣磊 邢国均

上一篇:农村合作组织经济学分析论文下一篇:国内民商事仲裁协议效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