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制药科技论文

2022-04-16

南京江北新区成立以来,其核心区域江北新主城紧紧把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开展国际创新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创创新合作新路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系统梳理南京江北新主城在创新和产业国际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医疗制药科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疗制药科技论文 篇1:

用高新技术打造医疗制药的科技化与信息化

摘 要:身体健康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但疾病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促进人民的健康是大众集中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人民健康,社会和谐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为了全面提升医疗水平,近些年来,政府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比如,开展各项疾病防治,药品安全,新药创制以及医疗器械国产化等行动。通过这些努力,全面提高医疗和制药水平,但是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只有用高新技术打造医疗制药业,才会实现医疗制药的科技化与信息化。

关键词:高新技术;医疗制药;科技化;信息化

1 科技化和信息化对医疗制药业的重要性

目前,健康医学已经是人们的关注焦点,传统的只关注疾病治疗的现状被打破。这就需要一系列努力,国家在这方面要下很多功夫。不仅要加大对医疗制药的投入,增强对重要医疗项目的研究,还要提高医药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此外,还应关注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对健康科技成果要大力推广和宣传,促使其被广泛的应用。只有将高新技术应用到医疗制药产业中,才会实现医疗制药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才会早日实现医疗科技大国的梦想。

2 自动化产品的性能

自动化产品和系统的稳固和可靠性首先是应被关注的,制药企业不能忽视这一点。自动化的生产过程越来越发展,因此制药企业应对整个自动化系统有個全面,深入的了解,特别是要提高对如何保障药品质量的要求。自动化产品及其系统并非影响单单影响生产过程,也深刻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后者常常是人们思维的误区,往往被忽视。作为产品的最终用户,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后者的重要性。自动化生产的可靠性被越来越强化,比如2010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GAMP5(自动化控制良好规范,最后一个主要版本)都鲜明的强调了这个要求。

除了自动化生产的可靠性被强调之外,可维修性也是关注的一个焦点。流程作业是制药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因此,某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甚至造成停产的后果。时效性是药品的重要特征,因此维修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因此,对自动化产品的故障率要严格的降低,同时,修复故障的时间要少,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健康、环境以及安全是医疗制药业的灵魂

医疗制药行业的灵魂是健康,环境和安全。因此,设备要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水平的设备才能保障安全和健康,才能营造良好的制药环境,这不仅是为每一个用户考虑,更是制药企业长远发展,为每一位员工考虑的要求。

鉴于备品备件的考虑,在选择自动化产品的品牌时,首先应该考虑过往使用频率最高的品牌,这样才能确保备品备件的统一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市场涌入太多的国外自动化企业。因此,我们面临选择的焦虑,即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纷杂的牌子时,如何做出准确的选择。除了考虑使用频率,自动化产品技术支持能力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因素,这样才能保障自动化产品使用的可靠性。近些年来,很多厂家都纷纷采用技术支持热线,尽管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的确有效的保障了自动化生产的整个过程。国家大牌一般是首选,这些大牌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性能上都具有强势的竞争力并且已经取得ISO的认证。

4 设备和售后

医疗制药行业对合格的设备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GMP对产品的认证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对产品的质量有着一定的控制,因此,许多企业纷纷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质量成本也随之提高,整个医疗行业的成本也普遍提高。一些设备运行后的改进严格的变更控制体系限制,企业在选择设备时往往会考虑自动化产品的风险评估。只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才会产出质量好的产品,因此,不可忽视严谨的设备验证程序。此外,还需重视良好的售后服务。源头是掌控设备质量的重要方面,只有在源头上把关,才会减少因改进和更新增加的成本,才会减少产品的质量风险。优秀的设计人员以及合格的自动化产品的二者的配合才会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

GAMP5在制药企业的实行,使得系统性的保障需求成为自动化需求的主要内容,单纯的功能性需求也逐渐淡化。要做到自动化系统和药品质量二者的共同保障,就必须做到质量上的严格把关。因此,客户的需求是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必须考虑到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自动化厂家一直在追求自动化产品的通用性,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最终用户。因此,做到自动化产品的标准统一,协议统一,做到相互联系和互相沟通非常的重要。

自动化产品新的稳定性也受到一定的重视,被用户广泛的需求。注重稳定性和一致性就要满足药品生产流程的要求,就要满足药品制造质量的要求。要想满足现有的药品生产质量标准的需求,仅仅靠备件体系的支持和维修体系的支持是不可行的,也是难以实现的。

工业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信息化的触角已经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无外乎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只有这两者才能使经济占据未来的制高点。工业化和信息化要相互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推动经济增长,才能提高效益。智能物流管理,生产性服务,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减排技术等这些都是工业化过程中设计到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会使制药业取得新的突破。中国的医疗制药对自动化产品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全面追踪医疗设备上的外科机械,监测自动化,药瓶的计数以及检验等等。整个工业化和信息化也会大力推动自动化软件平台。

[参考文献]

[1]顾硕.用高新技术打造医疗制药的科技化与信息化[J].自动化博览.2011(5).

[2]王守振.打造健康产业城的几点认识[J].决策探索.2009(7).

[3]李华.PPS符合医疗、制药及食品使用标准.2001(7).

作者:李蓉梅

医疗制药科技论文 篇2:

国家级新区推进创新和产业国际化的成绩、不足与建议

南京江北新区成立以来,其核心区域江北新主城紧紧把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开展国际创新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创创新合作新路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系统梳理南京江北新主城在创新和产业国际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南京江北新主城在创新和产业国际化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探索形成了以海外创新中心为代表的特色国际化创新合作模式

江北新主城在创新领域属于“一张白纸好作画”,在江北新区设立之前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均极为薄弱,很难依托自有资源开展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等国际创新合作。为此,江北新主城依托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等带来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引进人才—设立创新型企业—建设海外研发中心”的国际创新合作模式。具体而言,江北新主城通过积极对接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实质性创新合作,并在美国波士顿、英国牛津等地建立7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培育高技术企业。当高技术企业逐步成长之后,由于其核心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非常高,因此很容易通过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的模式开展创新,从而为相关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提供重要保障。目前,驯鹿医疗、药石科技、芯华章等初创企业均已经在美国、欧洲设立了大量境外研发机构,并将海外研发成果在江北新主城进行成果转化。而江北新主城和剑桥大学联合设立的南京科创中心虽然在形式上属于“引进来”,但思路与芯华章等企业也有相似性,重点在于推动剑桥大学的研究成果在江北新主城转化,目前该项目进展比较顺利。

(二)培养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企业

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和江北新主城在地理区位、管理团队上高度重合,因此发挥自贸区优势开展国际创新合作成为江北新主城对外的主要合作方式。在实践中,江北新主城在推动创新和产业国际化时十分强调与自主创新、自主可控、“补短板”等相结合。由归国人才设立创新型企业,并突出强调自主研发而非引进技术,成为了江北新主城培育国际化创新型企业的亮点。芯华章、纯白矩阵等由归国人才设立的创新型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设计等方面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高端环节,其产品和服务也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很多产品已经开始在国内市场对进口产品形成替代。例如芯华章作为少数从事EDA这一芯片设计工具开发的企业,其成长壮大对于补齐我国在芯片设计工具领域的短板,避免被“卡脖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江北新主城也为我国通过开展国际创新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补产业链关键“短板”提供了良好示范。

(三)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量质齐升,初步形成独特亮点

虽然江北新主城在货物贸易方面规模不大,但近期服务贸易成为出口新亮点,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高达3.84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23.9%,其中芯片设计服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等高技术服务占据较大比例。利用外资方面,形成了引进高技术外资项目和本土创新型企业境外融资“双轮驱动”的双向投资合作模式,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8.3亿美元,较2015年的3亿美元有明显增长,大部分集中于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领域。先声医药等本土创新型企业在中国香港等地得到大规模融资后纷纷在江北新主城加大投资力度,仅2021年一季度就实现投资回流1.8亿美元。

二、南京江北新主城在创新和产业国际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无论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研究领域,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是创新成果产出的主要渠道,美国硅谷的早期成功很大程度就依赖于斯坦福大学工业园这一重要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江北新主城对外科技合作的重点更多集中于依托归国人才在海外设立创新中心,而在本地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的大型平台目前仅有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既缺乏类似苏州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等专业领域的顶级国际化科技合作平臺,也缺乏类似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种针对重点地区予以系统支持的综合性科技合作平台。即便在另外一类临时性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国际会议方面,新主城的层次也有待提升。目前,江北新主城举办的国际科技合作活动,除2021年世界半导体大会外,其他的如江北新区—英国西南区域合作论坛等国际性会议影响力有限,而深圳举办的国际化科技展会活动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均显著超过江北新主城。如2020年深圳就举办了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国际新一代信息技术合作大会、国际高新技术成果展览会、深圳国际物联网展会等诸多大型展会。

(二)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程度和层次仍有待提升

虽然江北新区的对外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但当前其对外贸易的重点是江北新材料产业园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并非在严格意义上的江北新主城。而江北新主城的芯片设计、基因检测等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较小,且产品综合竞争力与发达经济体大型跨国公司还有差距,目前主要以开拓国内市场为主。从利用外资看,江北新主城在引进全球龙头企业方面明显落后于上海、苏州等地,如在芯片设计领域全球知名巨头高通、英伟达等均已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和研发机构,在生物医药领域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引进了罗氏、辉瑞等世界知名制药巨头以及Qurgen公司这样的全球知名独角兽企业,而江北新主城在这方面仍是空白。需要指出的是,从区域发展来看,引入全球龙头企业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自主创新型企业并不矛盾。由于相关高技术企业的市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因此自主创新型企业和全球龙头企业并不存在区域性竞争关系,反而可以通过和全球龙头企业的各种合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目前,上海在芯片设计领域、苏州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本土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强于江北新主城,既有其起步较早的原因,也和其集聚了大量国际顶尖企业的研发中心或总部、对当地企业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较强有关。

(三)金融和专业服务业国际化相对滞后

伦敦、上海等地的经验表明,高水平的专业服务业、高效的金融服务业是创新生态的重要环节,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江北新主城作为南京打造的新金融中心,更需要在金融、专业服务等领域下大功夫,为各類创新企业成长提供专业化服务。然而,当前江北新主城虽然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领域培育了若干国际一流企业,但这些企业主要是为金融服务提供各种新兴技术工具,本身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有限,更类似于信息服务企业。同时,江北新主城基本上没有国际知名的金融、保险、基金等机构入驻,也明显缺乏咨询、设计、法律、会计等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分支机构,基本不具备对企业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的能力,打造为创新型企业服务的新金融和专业服务高地仍然任重道远。

三、实施四大工程进一步促进江北新主城创新和产业国际化

(一)实施国际创新合作提质增效工程

做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与合肥、苏州等地联动,积极推动江北新主城创新成果,特别是制造业创新成果在本地转化,形成优质产品出口。创新统计模式,将江北新主城总部企业在其他地区设立的生产企业出口额列入统计。将各类出口支持政策向芯片、医疗等服务领域倾斜,积极扩大江北新主城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

积极提升国际专利申请量。以归国留学人员创设的新型科创企业为重点,鼓励其积极申请PCT专利、国际马德里专利等国际知名专利。加强在知识产权执法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为企业申请国际专利提供高水平服务。

推动国际创新合作多样化。积极鼓励生物医药、芯片设计等领域的企业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设计,提升江北新主城对重点行业国际标准的影响力。逐步设立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此为抓手推动科技合作。积极推进江北新主城、长三角高等院校和境外高等院校的三方合作,探索形成“国内外高校进行基础研究合作—江北新主城和境外开展应用研究合作—江北新主城进行成果转化”的新型创新合作模式。推动新主城科研优势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创新优势相对接,推动科技中介、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等集聚发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二)实施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培育工程

探索设立中英科技创新合作区。立足江北新主城和剑桥等英国高等院校及研发机构的良好合作传统,以及南京和伦敦互为友好城市的关系,在江北新主城积极打造中英科技创新合作区,并争取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借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相关经验,在科技合作项目、科技服务业对外开放、科技人才资格互认、科研设备及材料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针对基因检测、集成电路设计等英国具有较强原始创新能力的细分领域,设立类似苏州冷泉港的专业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开展一系列高水平跨国科技合作项目。

加快升级国际科技展会层级。积极对标深圳、上海,选择自身具有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基因检测、区块链、化工新材料等领域,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举办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展会。在时机成熟时,以中英科技合作为突破口,以英联邦大多数成员国为远景目标,积极倡议并承办以中英科技合作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化展会,并积极推动相关论坛和展会常态化。

建设新型科技创新平台。探索海外高端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新机制,允许科技企业区内注册、国际经营,打造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离岸创新创业平台。探索设立海外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加速院士团队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源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转化,努力探索院士专家团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引入在不同垂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际顶级加速器和孵化器集群,通过投资入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织路演等不同形式,实现国际科技创新资源与国内市场的充分对接,为企业面向未来的新业务和战略方向提供转型加速支持。

(三)对外贸易投资增量提质工程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扩大对外贸易规模。选择生物医药研发外包(CRO)、基因检测、集成电路设计、大数据分析等江北新主城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在寻找海外优质客户、促进境外利润合理汇回、人员往来便利、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并给予一定的奖补政策,鼓励相关领域企业扩大服务贸易规模。

积极引入国际知名龙头企业。针对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抗癌药物研发、基因测序等江北新主城计划发展的重点领域,盯住细分领域全球排名前十的龙头企业以及顶尖“独角兽”“瞪羚”企业,重点面向英、日、韩、美等发达经济体,发挥配套产业、营商环境、税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吸引上述企业落地江北新主城,并和本土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鼓励优质企业建立海外生产网络。继续鼓励新兴科创企业在北美、欧洲等创新高地建立海外研发中心,促进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积极推动优质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印尼、越南、泰国、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建设生产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区块链等信息服务业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为其他国家提供各类高水平数字服务。

(四)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

大力提升金融保险业国际化水平。加快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创新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完善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的行业管理制度,吸引全球重点新型金融科技企业在江北新主城集聚。加强和扬子江生态文明中心等机构合作,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发行绿色债券,加快推广绿色信贷、碳金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支持南京银行等地方国有金融机构在新主城设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增加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品种和规模,探索设立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到规模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积极鼓励国际大型保险公司在新主城设立责任保险、航运保险、科技保险、信用证保险、健康保险等专业保险公司,积极完善再保险产业链,深化再保险市场跨境合作。探索发展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金融创新业态,逐步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加快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实施一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项目,探索更具穿透性、专业性的新型创新监管模式,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QFLP和QDLP试点。推动参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的外资机构管理境内人民币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内资机构参与QFLP试点。推进QFLP试点机构开展境内非上市公司股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和夹层基金、特殊资产、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等投资。

积极发展各类专业服务业。支持境外特别是英国、中国香港地区等的服务提供者,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会计、税务、法律、医疗卫生、会展、建筑工程等专业服务业在新主城加速集聚发展,形成现代高端专业服务生态圈。充分发挥南京和伦敦的友好城市机制,建立健全与伦敦各类专业服务行业协会的联系沟通机制,积极引进优质专业服务业企业。借鉴深圳前海经验,探索进一步减少中国香港地区执业资格专业人士在新主城提供专业服务所受的限制。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打造专业服务业开放合作特别区,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服务软环境。

积极发展供应链管理。争取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区域试点政策,推动境内外供应链高端要素加速在新主城集聚,壮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及产业供应链协同平台。充分发挥区块链产业优势,积极拓展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提升供应链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李大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研究员。范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

作者:李大伟 范敏

医疗制药科技论文 篇3:

融资租赁新市场培育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全国金融租赁机构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加剧传统融资租赁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促使融资租赁机构不断创新,开拓新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培育新市场中,融资租赁公司将面临市场风险、资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为此,融资租赁公司要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制定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残值处置收益、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壮大自身。
融资租赁新市场培育的客观必然性

(一)培育新市场是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客观要求

融资租赁是一种以工具设备为交易载体的新型金融产品,具有融资、融物的双重功能,其与银行贷款相比,最显著的差异在于交易载体是有形的“物”,而非货币。对于融资租赁,交易载体的类型则是融资租赁市场划分的依据。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最早在民航领域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随后又逐步渗透到船舶、集装箱、工程机械、交通运输等领域,这显然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息息相关。
图1:2016年融资租赁资产行业规模统计
单位:亿元注:2018年商务部暂未发布2017年数据资料来源:商务部《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6-2017)》 制图:颜斌

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融资租赁业的市场结构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根据商务部资料显示,2014年融资租赁资产规模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通用机械、工业装备、建筑工程设备和基础设施及不动产。

而到了2016年,资产规模排名前五的行业则是能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基础设施、通用机械设备和工业装备,紧随其后的是医疗制药设备、建筑工程设备、通讯电子设备、采矿冶金专用设备等领域。其中,能源设备、医疗制药设备及通讯电子设备领域的融资租赁业务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可以看出,融资租赁新市场的培育过程是不断演进的。

(二) 培育新市场是市场化竞争的必然结果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机构总数约为10611家,较上年底的9676家增加了935家,增长9.7%。

其中,金融租赁公司共计69家,与上年度持平;内资融资租赁企业总数为366家,较上年底的280家增加了86家,增长30.7%;外资租赁企业共计10176家,较上年底的9327家增加了1439家,增长15.4%。机构数量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加剧传统融资租赁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促使融资租赁机构不断创新,开拓新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因而,近年来融资租赁机构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医疗服务、高科技电子消费品、文化创新、商用车以及教育领域积极进行了市场开拓。

其中,环球医疗租赁专注于医疗服务行业,狮桥租赁聚焦于商用车领域,国网租赁积极开展新能源融资租赁业务,北京文化科技租赁则是国内第一家以文化资产融资租赁为主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看出,培育新市场也是融资租赁行业市场化竞争的必然结果。
融资租赁新市场培育面临诸多风险

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培育新市场必然面临诸多风险,其中最须关注的风险类型是市场风险、资产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本文将重点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市场风险

市场就是消费者,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而融资租赁进入新领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带来更多的消费者。一是新市场中潜在承租人对融资租赁业务的认知度较低,缺乏对融资租赁特点的了解,因此不会轻易采用融资租赁这种新兴的交易模式进行设备投资。二是新市场的制度环境可能与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相互冲突,其中主要包含监管、会计、税收、法律等四方面因素,从而导致融资租赁在这一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不足。三是新市场中客户集中度较低,业务开发成本较高,导致融资租赁业务的推进难度加大。四是新市场中的设备投资需求总量是影响融资租赁有效需求的直接因素,这与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周期密不可分。一旦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或受到产业政策的限制,盲目进入该行业则会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二)资产风险

融资租赁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就融资租赁而言,进入新市场意味着将以新的设备为资产标的,因此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租赁物的资产风险。一是租赁资产的连续定价问题。通常情况下,传统的融资租赁标的物,如飞机、船舶、交通运输设备等均具有较为成熟的二手设备转让市场,因此对于租赁资产可以形成较为连续的定价,这是新的租赁市场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租赁资产的专业化管理能力或相关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通常情况下,厂商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设备的专业性方面具有优势,而一旦进入新的领域,则以往积累的设备专业性优势不复存在。在此情况下,容易導致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严重背离,从而放大了资产风险。
培育新市场也是融资租赁行业市场化竞争的必然结果。图/IC

(三) 信用风险

无论是传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信用风险依然是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类型。承租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是影响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融资租赁市场,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和标准。而对于融资租赁新兴市场,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沉淀,则难以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对承租人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有效评估,加大了出租人筛选合格承租人的难度。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不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融资租赁进入新市场,必然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操作风险。一是由于租赁标的物的专业性以及业务模式的转变,导致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业务操作准备,从而引起一定的损失。这种损失既可能是租赁资产价值的损失,也可能是租赁债权的损失。二是忽视特定行业的准入门槛。在我国某些特种行业,生产设备或相关器械的准入具有严格的规定与限制(如医疗、煤炭、烟草、军工、特殊印制行业),盲目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则有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投入生产,引起巨大投资损失。另外,承租人是否具有相关的生产或从业资质,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也是初入融资租赁新市场时易于忽视的问题。三是忽视承租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负外部性,如环境污染、重大安全隐患等,易于引起相关的法律风险。而一旦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涉及违法、违规问题,则会对出租人的债权和物权造成巨大风险隐患。
相关对策建议

(一)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加强融资租赁推广

一是对融资租赁标的物的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包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特性、租赁资产的预期现金流、设备的可移动性及通用性。二是对新市场中的设备投资额进行分析预测,这是转化为融资租赁交易有效需求的基础。三是通过多种方式调查出潜在承租人对于融资租赁交易模式的接受程度,这是将设备投资需求转化为融资租赁交易的关键。四是加强融资租赁相关的宣传推广与培训工作,提高融资租赁知名度与客户基础,旨在培育融资租赁在新领域中的有效需求。五是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加强银租联动、投租联动,进一步丰富融资租赁产品类型。

(二)深入研究法律法规,制定规范业务流程

一是充分对目标领域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会计、税收制度进行研究,任何业务的开展均须以不违反相关的政策制度为前提。二是结合融资租赁交易方式的特征,研究制定出适应于新市场的业务流程,凸显融资租赁特色。三是加强对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整个团队的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四是加强对业务的事中事后监督,密切关注新的风险动向。

(三)加强资产管理能力,提升残值处置收益

一是加强对租赁资产市场价值的监测与估计,尽可能准确地测算出租赁资产的风险敞口。二是提高对租赁资产的残值处理能力,通过打通残值处置通道、整合相关资源的方式,切实保障租赁物的残值处置收益。三是积极构建设备的二手处置市场,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租赁资产的流动性。四是积极推动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促进新的基础资产得到市场认可,提高租赁资产的再融资能力。

(四)积极运用多种手段,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可用于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一方面可以申请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通過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信用信息来对承租人的基本信用水平进行考察。另一方面,提升出租人对于租赁资产的管控能力,构建以租赁资产的生产运营信息为基础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来说,即是通过多种手段、多重维度对承租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更加有效的评估。三是加强融资租赁与财产保险、融资担保等金融产品的结合,有效缓释信用风险,切实保障出租人的债权与物权。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租赁研究中心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编辑:张建锋)

作者:周凯

上一篇:财政投资项目论文下一篇:国家经济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