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保护策略论文

2022-04-16

【摘要】从文化遗产学“原真性”角度重新构建工业遗产转型的认知框架,辨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更新工业遗产开发策略,为研究尺度从遗产单体到遗产区域转变,构建从整体到局部评价城市工业遗产价值观念,最终为实现重塑工业遗产的整体内涵提供策略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林林保护策略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林保护策略论文 篇1:

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及整体思路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速,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暴露出的生态问题越发严峻,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甚至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时至今日,生态环境保护已然成为全民共识,并引导了社会建设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森林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林相改造工程实践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林相改造的相关概述,着重就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及整体思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策略

进入21世纪,越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的深度思考,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已然成为全球共识,并确立为新时代的主题。事实上,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为进一步的生态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林相改造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林木生长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满足现代社会生态建设需求。

1 林相改造相关概述

所谓林相即是通俗意义上的“森林外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林冠的层次和森林林木的品质及健康状况。林相改造作为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其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改造树种组成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抗灾防护效果差的山地森林,提高林木的生长稳定性和抗逆性。除了优化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林相改造有利于提升林木的品质,尽量减少病虫伤害,达到健康生长的目的。同时,在以往的林地种植模式下,植物高密度生长,林分的林阶模糊,缺乏高低错落的林相变化,而林相改造则提升了其美观性,使之拥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季相变化,从而塑造良好的景观价值。另外,高品质的林相改造,符合植物生长特性,确保了其健康生长,进而提高了经济林的产量。

2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

杉木作为一种绿乔裸子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对净化水质有显著功效。杉木林林相改造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讲求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具体相关论述如下:

2.1统一规划

对杉木林林相改造工程的实施,要兼顾整个林地的整体规划布局,并充分考虑其周边的环境条件,注重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地协调起来。综合来讲,杉木林的生物类型构成丰富多样,因其强大的生命特性,遍及中国整个亚热带。如按照叶色的差别,杉木可分为黄杉、灰杉、线杉等。又如,根据树木树冠形态的不同,杉木亦分为密冠型杉木和疏冠型杉木两种。正是由于杉木林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差异性,应充分了解每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在林相改造中,科学规划种植布局,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同时,据科研数据表明,杉木林下植物种数有随密度降低而增加的趋势,合理的分密度和郁闭度,可以提高林分的透光度,有利于植物发育,尤其对于光照条件要求较高的杉木林作用明显,需重点关注。

2.2强度适中

为了保证最高的经济效益,杉木林林相改造不得损害即有的綠化成果,在实际操作中,要尽量避免大面积采伐,维持原有林地的生态系统,保护其涵养水源功能。由于杉木林的成长周期较长,一般20年才可以成材,并且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延长,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据以往有效经验表明,在杉木林的一个轮伐期限内,需要抚育间伐2~3次,间伐过早不利于植物生长,反之则可能导致树林衰退。因此,对杉木林的林相改造要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秉持强度适中原则,可结合实际情况轻度改造亦或不改,若对林分树种偏多的林地则可稍加改造强度,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对于杉木林种植植物种类的选择,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评估林地的生态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

2.3 完善管理

杉木林林相改造并非一蹴而就的,在强调科学规划、强度适中原则的同时,亦需完善的管理体制支持,从政策、技术以及资金等诸多方面予以保障,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产出。如上所述,杉木林林相改造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实践工程,对各方面资源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应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该方面的政策支持,以推进该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细化各个管理环节,明确各参与要素的职责,依照科学规划目标,严谨落实,及时发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调整及优化方案,并基于先进种植理念及技术支持,维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进而保证杉木林林相改造工程顺利开展。

3 杉木林林相改造的整体思路

在上述统一规划、强度适中、完善管理等科学原则导向下,杉木林林相改造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对整个实施过程提出了要求。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杉木林林相改造整体思路及践行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3.1优化林分结构

从生态学角度上讲,常绿阔叶林是生态林的最佳结构模式,需要在保持现有物种资源多样性的基础上,根据原生森林群落的结构特点,引入必要的建群物种,并促进其彼此间共生依存,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生物生态。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杉木纯林的土壤肥水低,其本身保水保湿效果较差。因此,要着力保护杉木林林地生态,进一步提升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的功效。在具体践行中,杉木作为一种常绿植物,有着相当丰富的植物种类,需科学考察现有林地结构,根据各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改造布局和配置,基于因地制宜、强度适中的科学原则导向,重新规划杉木林疏密,错落有致,形成季相丰富的森林植物景观。

3.2科学定抚疏伐

疏密适中、高低错落的杉木林林相改造,不仅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还大大增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较高的经济、生态产出价值。杉木林林相改造工程实践中,在合理的林分结构布局下,对郁闭度高的部分进行林分处理,保证林下其他植被充足的光照,通过合理的疏伐,满足整个林区内的植物健康生长需求。同时,对于长势较差的疏林亦或林分单一的林地,则可通过人工补植的方式,改善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其经济价值。尤其对于景观类森林,为了进一步突出杉木林的景观特色及价值,要适度补植一些色叶丰富、稀有高价的树种,进以提高森林的整体景观质量。另外,制定科学的定抚计划,及时发现健康水平欠佳的植被,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处理。

3.3健全管理机制

杉木林林相改造亦可视作是一个管理优化的过程。杉木林本身在经济、生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产出价值,尤其是面对越发严峻的生存环境挑战,更需对林相改造相关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对此,各地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系列精神号召,重视生态建设工程开展,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政策方面的支持与指导,推进杉木林林相改造工程发展。同时,着力发展先进种植技术,优化杉木林林相改造实践过程,汲取各方有效经验,确保最终工作成效。另外,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育和管理,明确林相改造的核心价值及总体目标,大力提升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及时宣导先进理念及技术,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其林相改造参与积极性及素养,以为杉木林有效林相改造工程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4 结语

杉木林林相改造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整个过程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实际践行中,应始终秉持统一规划、强度适中、完善管理等系列原则指导,梳理整体思路,并确定有效践行方案。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多有效杉木林林相改造策略,实现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產出。

参考文献

[1]王南忠.大蜀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152+160.

[2]潘国良,莫颖,张华,黄文荧.长兴太湖图影龙之梦乐园林相改造思路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18,32(02):69-72.

[3]李蓉.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的选择以及配置模式[J].农业与技术,2017,37(08):230-231.

作者简介:吴茂仓,硕士,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作者:吴茂仓

林林保护策略论文 篇2:

工业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原真性 开发策略探究

【摘要】从文化遗产学“原真性”角度重新构建工业遗产转型的认知框架,辨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更新工业遗产开发策略,为研究尺度从遗产单体到遗产区域转变,构建从整体到局部评价城市工业遗产价值观念,最终为实现重塑工业遗产的整体内涵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原真性;价值;开发模式

基金项目:2020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立项号:2020Z053);2021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号:2021J030)。

一、工业遗产的“原真性”

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国际古迹和遗址保护宪章》,即著名的《威尼斯宪章》文件,“原真性”概念首次被引入国际遗产界。原真性是进化概念,它随着文化遗产内涵和外延认识的不断拓展与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层面逐渐从《威尼斯宪章》中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保护转换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理性反思遗产价值观。秉承《威尼斯宪章》的精神,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相关国际专家会议,逐步提出从尊重文化多样性角度认识遗产多样性,明确在衡量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和文化意义两者的内在统一程度等问题,重新认识了原真性概念。重新观察遗产内部文化和尊重自身文化环境中生长的真实信息源,根据不同文化的特性及遗产原始信息的可信度与真实性进行多学科评价与认证。

“原真性”定义为原生性、真实性、确实性、可靠性,内涵有原始的、原创的、第一手的、非复制、非仿造等含义。它是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首要原则。“文化遗产除了要符合登录标准外,还要在设计、材料、工艺和环境四个方面检验其原真性”。不随意添加和变更原有文化、技术、材料特点以及遗产价值本体的文脉关系,有效促进人们对遗产地原真性保护理念引入的理解,同时为后续景观更新涉及因素之间的交叉影响带来重要理论价值。

二、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

基于工业遗产的价值特性及历史文脉关系,做出的保护决定应根据文化地理情境,提炼出大量信息源中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及其他内在的、外部的因素等有价值的部分将其关联起来,而不是参照一套原真性的普适原则来执行。允许利用达成共识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的认知来检验工业遗产在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等维度的价值意义。分析重建的宝鸡申新纱厂旧址工业遗产典型案例,遗产价值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具有存续工业历史文化脉络的历史及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记载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重要信息,是工业历史发展的物质载体,其独特之处就是具有历史唯一性和原貌特征的真实性特点。宝鸡申新纱厂旧址是抗战时期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工业遗产,战时配合其他西迁企业曾发起经济自救的工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对延续西北地区抗战工业遗产的工业历史文脉,保留人们与工业遗产地之间特殊的情感存续,传承抗战时期的“工合”精神。作为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工业遗产类型,为人们留下极具价值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信息,对研究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变革具有指导性的价值存在。

(二)具有影响所在地后续工业文化发展的学术研究价值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在促进工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视野下提出的。开展国家工业遗产鉴定,有利于抢救一批濒危的工业文化资源,传承中国特色工业精神,促进工业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宝鸡申新纱厂旧址现有遗留下来是以抗战工业为表征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见证了民族企业家救亡图存的历史。同时,也为研究民族工业史、抗战经济史、近代纺织工业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料。在抗战生产期间形成的“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等重要的经营理念,支持全民族抗战而开展的“工合”“西迁”运动,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宝鸡申新纱厂所经历过的历史阶段,对于开展国防教育、发展文教事业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已然成为西北地区构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新途径。

(三)具有丰富工业遗产所在地城市内涵的艺术价值

工业遗产在规划、设计、工程、建筑等方面代表着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区的风格和特征,影响着后期工业美学和现代工业文化的发展。宝鸡申新纱厂遗产留存有我国著名建筑师王秉忱先生设计砖木结构的申新纱厂办公楼,最具民国建筑特色的乐农别墅旧址;20世纪50年代初期参照苏联援建图纸修建而成双曲拱结构的薄壳车间;依长乐塬北崖由东向西排列24孔青砖箍砌长度达1.75公里的“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窑洞车间以及遗产所在地原荣氏职工宿舍区所体现的基质、斑块、场域等景观街区格局,都具有“工業美学”或“技术美学”价值。因此,运用工业遗产地所特有的场域肌理、布局结构,深入挖掘这些残损的工业构筑物中所蕴含的技术美、形式美,可以挖掘原场域工业建筑的形态规制,实现物质化客体景观的更新再利用。

三、原真性保护与开发路径

总体而言,在工业遗产建筑和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功能体系和发展方向以“工业精神”为核心主题,占据“中国制造”工业文化制高点,融合文化创意博览、工业遗产旅游、主题互动游乐、文化交流贸易、休闲康养度假等复合功能,打造文化旅游发展的“城市象征”模式,并重新定义城市文化。

(一)保护策略

1.在保护文物原型系统、原始结构、原始建材、原始工艺的基础上,工业遗产早期修复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应采用传统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保护文物和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消除文物损坏的根源和隐患,制定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修复标准,为工业遗产的长效保护提供了铺垫,确保修复后遗产“原真性”的完整保留。

2.保护工程遵循文物保护“最小干预”的原则,创新性地采用“原真性”保护形式,利用遗产景观重新建立起文化传播场所和公共交流空间,在无损原保留建筑结构的前提下,以现有原建筑为骨架,结合经营性功能空间,既展示了时代的历史信息,又实现了建筑内在空间的功能性,形成体验性、情景化的景观,旨在既可以作为“历史见证者”,又能作为艺术品的审美客体存在予以保护。

3.确定每個子专项规划中的原真性修复内容,对空间的进行分类、建立开发模式以及确定现存遗产空间的保护建设方案,针对可实施范围内所需要的保障,提出各主体间客观逻辑组织下的参与机制,依据规划者历史经验与公众参与的反馈机制,确保管理机制实施的可行性。

(二)开发策略

1.保护性开发+文化和活力的复兴。坚持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文化为旅游塑魂,旅游为文化强基,让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管是曲高和寡的“文创”模式,还是单一的博览馆模式,都难以引发大众共鸣,“小众”的市场消费能力也无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一方面承载着城市文脉传承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承载着城市中心和市民中心的巨大使命,工业遗产的复兴归根到底是文化的传承和城市活力的复兴,只有“保护性开发+精神产品引领+复合型产业“的模式,才能在重新唤醒沉寂的工业精神的同时,让没落的工业遗产回归大众生活,激活城市活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复兴。

2.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开放创新。保证工业遗产的原真性,修旧如旧,保持其原有的历史积淀,让人们能够真实触摸城市文脉,真切感知历史厚重。打造集工业创意博览展示、创客交流、综合培训平台、产业创新孵化为一体的双创区块。与南北方各具有的不同地域风貌的独特景观有机衔接,构建集观光、娱乐、共享、互动、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工业文化旅游新发展模式,是唤醒城市记忆的有效手段。现代城市的吸引力就在于新旧的不断融合,借助遗产建筑无声的语言,重新编织城市的肌理,彰显城市的性格和气质。

3.尊重工业本源文化+技术创新。工业遗产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宝贵的遗产资源,寻求城市发展与抗战工业遗产适宜性再利用,正确认识城市空间的共时性特征,以维护社会空间结构、延续传统空间活力,逐步走向与地方文化传统结合的整体性保护道路。鼓励运用新技术丰富工业遗产的展现形式,通过AR等先进技术实现与静态图像的虚拟互动,实现“文物数字化呈现”,采用多点触控、电子番薯、智能讲解等技术形式,实现内容互动,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展示内容以文化产业为基石、以文化博览体验为内涵、以工业主题为特色,用现代意义的原真性保护观念结合实践来注解工业遗产在当今时代的意义与价值所能呈现出的独特方式。让工业遗产的活态修复的成果焕发工业遗产所展现出的工业文化新生机,进一步叠加城市的文化形象。

四、结语

纵观近几十年国际上工业遗产领域实践表明,能够展现全新景观文化类别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已然成为城市文化遗产活化的新趋势。结合我国所蕴含的独特工业历史文化的工业遗产正在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因此,搜集工业遗产各原真性组分,确立原真性更新思路,建立起原真性视角的遗产保护实施体系,提出遗产空间原真性保护方法及开发策略,重新焕发城市工业文化景观活力,延续工业遗产地的城市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新海,林林,伍锡论,彭锐.历史街区生活原真性的内涵特征和评价要素[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1,24(04):47-54.

[2]曹娟.原真性概念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关于“佘家守护袁崇焕墓”案例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

[3]吴尧,王文捷.新时代背景下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中“原真性”与“适应性”的表达[J].美术大观,2020,(03):116-118.

[4]李向明,吴峰,李文明.基于原真性原则与文化空间视角的海昏侯国大遗址保护路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04):52-58.

作者简介:

马劭磊,男,河南濮阳人,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

作者:马劭磊

林林保护策略论文 篇3:

化干戈为玉帛

规范,是一切保教工作的保障!优化,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和幼儿朝夕相处中,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孩子争夺行为屡见不鲜,且常常伴随攻击性行为,虽然总是在教师的及时介入下得以平息,可是总是反复发生诸如此类的事件。只要孩子一发生争夺行为,老师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去直面孩子的问题,有的班上,一天就能发生几起争夺事件。为此,老师们普遍觉得很苦恼,都在喊“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幼儿园开展了“关于幼儿争夺行为指导策略”的研讨活动,共收到案例21个,既有老师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无奈。问题的普通性为教研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广泛的活动基础,能引起教师的共鸣,有利于形成集体智慧和问题解决方案。现就本次教研活动中几个典型案例和大家分享。

策略一:共享性活动法

“共享性活动法”就是引导幼儿合作游戏,共同分享游戏带给彼此的快乐。

记得一次班上添置了新的玩具,两个小朋友为一辆玩具小汽车争夺得不可开交,怎么劝都不奏效。突然,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我对这二位小朋友说,我们来玩一个公共汽车进站的游戏吧。我示意幼儿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嘀嘀……我的汽车开始开,开到哪里去?服装市场到了。”于是一幼儿就把手中的小汽车推向另一幼儿,另一幼儿接到小汽车后,也接着念:“嘀嘀……我的汽车开始开,开到哪里去?柯岩卫生院到了。”就这样,一辆小汽车在两个孩子手中开来开去,不但使矛盾解决了,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享受了共同游戏带给他的乐趣。

小班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尤其当他们争夺自己所喜爱的玩具时,任凭教师怎么劝说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抓住孩子这一特点,创设了共同游戏的活动,以此来减少因为玩具不足而引发的幼儿争抢行为。

策略二:异空间满足法

“异空间满足法”就是保留孩子原有的兴趣,教师适时引导和迁移,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中二班的宣宣小朋友很喜欢画画,平时一有空就会搬着椅子跑到美工区,上周,美工区添加了许多新的材料,大家都想去玩。这天,宣宣又搬着椅子到美工区,这时,强强比他快一点先到了美工区,抢了里面最后一个座位坐下来,宣宣不肯示弱,大声疾呼“我先来的,你走开!”一边用自己的椅子去挤强强的椅子。两个人激烈地争吵起来,我看到后急忙走过去,对宣宣说,强强已经坐下来了,而且美工区他也难得玩,今天就让给他玩吧。”宣宣很不情愿地走开了,一脸地不高兴,还一动不动坐回自己位置上,沒有参与别的活动。我就问他:“你怎么沒有去参加别的游戏呢?”宣宣说:“我还是想画画。”我灵机一动,对他说:“不光美工区可以画画,你看看,自然角也可以画画呀,唉哟,那小金鱼游泳的姿势真美。宣宣可是画画高手喔,赶紧把它画下来吧。”宣宣一听,乐了,急忙搬小椅子到自然角画画去了。

老师巧妙地拓展了幼儿画画的空间,解决了幼儿之间的纷争,满足了孩子的需要,这种做法真的很智慧。

策略三:轮流玩调度法

林林个子高,胖胖的,正在用积木搭建楼房。黄飞矮个子,小不点,一句话不讲,走到林林身边,一手抓住了林林手里正要搭的楼房屋顶积木,林林向他讲理,“这是我拿的,你不能拿。”黄飞不说话,也不松手,两只小眼睛瞪得亮亮的。“给我!”“不给!这是我先拿的!”两个人互相示威,对峙了近一分钟。我走过去,跟黄飞说:“林林为造这幢房子已经费了很大的劲儿了,飞飞能不能稍稍等会儿,等林林把房子造好后,老师帮他把新房拍下来,接着就请飞飞造房子。现在我们一起鼓励林林努力使新房子更稳固,更漂亮,行不行?”黄飞欣然答应了,愉快地看林林搭房子。

教师巧妙地把组织游戏进行和观察孩子等待状态结合起来,同一游戏中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自控要求,丰富了游戏规则,更促进了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

策略四:情景性联想法

“给我玩玩,我也要玩!”“我先玩!”“我先看见的,应该我先玩!”一大早“汽车城”里就吵得开了锅。以前小朋友玩汽车不争也不抢,还学会了合作,今天是怎么回事?过去一看,只见晨宇小朋友死拽着一辆玩具消防车不肯放,其余还有四、五双小手伸向晨宇想要抢夺玩具汽车。原来今天这辆玩具汽车可是不一般,是晨宇悄悄从家里带来的,还是电动的呢!只要根据提示按键纽,消防车就能自动升降云梯和卷放水管,真是好家伙!自然吸引了无数围观的和想要一显身手的小朋友。“这消防车可是赶着去救火的,是保护大家生命安全的,被你们这么一闹,影响消防员叔叔工作了,你们说是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安静了下来。“每辆车都有它的用途,比如说公交车可以方便大家外出工作,不但便宜还能乘坐很多人;救护车可以帮助生病的人及时赶到医院救治;吊车能把很重的钢筋水泥抬起来,帮助建筑工人盖房子,每辆车都能带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你还知道哪些车能帮助我们呢?”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警车能帮助我们……”。“洒水车可以……”。“今天老师请你当司机,你最想开什么车呢?”只见刚才争抢的几个小朋友有的拿出租车,有的拿货车,有的拿公交车玩了起来。

教师先帮孩子们创设问题情景,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思考、体会。将孩子们从单一的关注消防车带到全面了解各种车的用途;其次创设体验情景,让孩子们产生想要当好车的主人、为大家服务的意识;最后带着孩子们进入游戏情景之中。这样的游戏指导策略,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另外还有“抛接球运作法”、“正义领悟法”、“求同存异法”等等。俗话说“教无定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学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效的方法,存在着大量的尚未规范化和显性化的知识,面对幼儿的争夺行为,老师采用的策略虽然不一样,但依据的都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境。这也提示我们,在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指导之前,应先观察,后做情景分析,再选择怎样的策略,这样指导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作者:袁调芬

上一篇:基础护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小学几何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