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医院感染护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感染的原因,为制定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内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0例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是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且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大、病种多、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病原体侵入等密切相关。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老年病人医院感染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老年病人医院感染护理论文 篇1:

老年糖尿病病人医院感染分析与护理

医院感染在糖尿病病人中发生率较高,增加了治疗难度,延长了治疗时间,加重了经济负担。2007年1月~2008年11月对我院的5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21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325例,女性175例,年龄60~86岁,平均67.5岁。住院时间最长120 d,最短7 d,平均25 d。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确诊。

1.3 方法 查阅病历资料,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病程记录、检验报告单、x线检查报告单、抗生素应用情况及相关侵袭性操作等项目,并填写医院感染病历登记表,采用,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感染率 老年糖尿病患者500例,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率为4.2%,占医院总感染率的3.24%。

2.2 感染部位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6例,占28.57%;泌尿道5例,占23.81%;皮肤软组织4例,占19.05%;胃肠道3例,占14.29%;下呼吸道2例,占9.52%;其他1例,占4.76%。

2.3 侵袭性操作导致感染情况 接受过侵袭性操作的18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6例。侵袭性操作与感染率依次为吸氧5例,占23.81%;吸痰4例,占19.05%;导尿3例,占14.29%;深静脉穿刺3例,占14.29%;呼吸机1例,占4.76%。侵袭性操作所致感染率高于其他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抗生素的应用 21例感染患者有15例血、痰、尿、粪及分泌物培养获得阳性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2株。其中以白色念珠菌(20株)及大肠埃希菌(11株)最为多见,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阴沟肠杆菌(4株)和肺炎克雷伯菌(3株)。所有医院感染患者均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均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

3 护理

3.1 严格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 做好糖尿病饮食宣教,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继发感染,待病情稳定后尽早出院继续治疗,定期门诊随访。

3.2 加强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院内消毒及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严格探视制度,限制陪护,减少环境污染。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卫生宣传教育及指导,地面及桌面等每天用消毒液湿拖、湿擦,病房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定期进行病房空气监测。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 执行医嘱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常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和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4 护士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要彻底洗手 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

3.5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也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3.6 加强皮肤护理 糖尿病病人皮肤抵抗力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显得尤为重要,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勤换内衣,选择质地优良、宽松的内衣,便后用温水擦洗,女性病人注意外阴清洁。

3.7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 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1次,留置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应对患者做尿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

3.8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做好心理护理 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应视为易感人群,要掌握病人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变化,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

4 体会

糖尿病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生化代谢紊乱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从而易并发各种感染,糖尿病患者现已成为医院感染的绝对高危人群,一旦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糖尿病病人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皮肤、下呼吸道。本组调查感染部位与孙建玲、杜秀、韦超健等报道基本一致,但感染率比报道的10.44%、27.5%和35.8%明显较低。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主要方法。

作者:陈淀南 李慧如 王晓杰

老年病人医院感染护理论文 篇2: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感染的原因,为制定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内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0例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是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且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大、病种多、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病原体侵入等密切相关。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感染部位以及病原菌构成有一定的相关性,加强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预防意识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降低感染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对策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患者逐渐增多,而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老年内科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大部分患者为瘫痪、卧床、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各个器官功能出现衰退,生理防御功能差,因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本文对我院老年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采取回顾性调查,总结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今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我院老年内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5%,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12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为60至83岁,平均年龄为72岁,住院天数为5-100天。

以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

1.2 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频数、相对数。两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差别

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χ2=44.236,P<0.05)。详见表1。

2.2 医院感染部位

在6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约占50%;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分别占18.3%和16.7%;其他部位感染占3.3%。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后,发现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整体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7.292,P<0.05)。详见表2。

2.3 不同住院时间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见表3,住院时间从5到100天分为4个阶段。统计结果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时间在60天以上的发病率最高,约占43.3%。四个阶段住院天数发生医院感染率整体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956,P<0.05)。详见表3。

2.4 院内感染病原体构成

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住院患者,送检血、尿、痰等体液标本共检出十余种病原菌,分离培养出菌落8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3%,其中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较多见。其他还有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到27.1%和2.5%。详见表4。

3 讨论

3.1 发生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和住院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住院患者感染部位构成比可以看出,医院的老年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的感染较多,此外发生院内感染还与患者的基础疾病,院内的危险因素和院感病原体有关系。

3.1.1 老年患者是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变化,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吞咽、咳嗽、排泄反射减退,加之肢体功能障碍,活动量减少,另外老年患者病情重、病程长、病种多,常伴有昏迷、呕吐、误吸,极易发生院内感染。

3.1.2 感染部位

据相关文献报道,目前我国医院发生院感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呼吸肌及肺泡弹性功能下降,呼吸道纤毛摆动能力减弱,加上老年人长期卧床,排痰困难,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此外口咽部和消化道定植细菌的患者会通过一些侵入性操作介导,在呼吸道定植;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留置导尿者较多,因此尿道感染在临床也较为常见,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卧床患者因翻身不及时也可能导致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3.1.3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发生医院感染的人数增多,构成比增大。住院时间超过60天,发生医院感染的构成比达到43.3%。可能是由于住院时间延长对病人心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反过来影响住院时间,最终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

3.1.4 病原体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老年患者长期慢性疾病导致机体营养代谢差,防御机能下降,加之卧床和运动量减少使患者痰液更加黏稠,大量广谱抗生素以及激素的不合理使用造成菌群失调,机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这些因素均为细菌侵入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大量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不断增强,正是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滥用抗生素造成的。

3.1.5 其他因素

老年住院患者多患有心脑血管病、痴呆(老年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帕金森病、骨折等疾病,咳嗽反射减退、吞咽反射降低、意识障碍、二便失禁、尿潴留等。常年留置胃管者,食管括约肌松弛造成返流致吸入性肺炎,这也是造成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卧床患者多留置尿管,易逆行感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机会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另外,老年患者多急症、重症,往往住在医院的监护室、重症室,易发生交叉感染,且大都为耐药菌。

3.2 预防老年住院患者感染的管理对策

3.2.1 建立医院感染监控体系

成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中设立一名医院感染科的科长,并且保证每个临床科室都设有一位医院感染监控人员,构建医院以及科室之间的感染监测控制网络。小组中医院感染科的科长负责整个医院的的院内感染工作,定期对医务工作人员、护理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工勤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科室的监控员则检查各科室的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通过人人参与管理,使医院的管理工作形成了相互协调的监控管理体系。

3.2.2 加强病房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做好病区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病区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期清洗更換病房空调及空气净化设备。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不同的患者之间,接触污染部位和清洁部位前后,都应该彻底洗手,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对病区环境做到每月进行空气沉降菌检测,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处理。

3.2.3 做好基础护理

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应每日进行局部的消毒,同时还应及时观察尿液的颜色、容量,若尿液浑浊,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每周应做尿常规检查,如果患者能够自行排尿,就应该尽快拔出尿管,尽量避免引起尿路感染。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应持续气道湿化,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拔出各种导管,缩短插管时间,减少感染的机会。

3.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医务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重视手的清洁,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护人员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后均应洗手,做好手的消毒,进行集体治疗时,接触不同患者也要做好手的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告知患者家属或护工在接触患者前必须洗手,并教会其正确的洗手方法。

3.2.5 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宣教,老年患者在慢性疾病稳定以后,应鼓励其出院,定期随访。告知患者长期住院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可能会增加。同时应该针对患者体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产生细菌耐药性,提高诊疗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4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和医院的环境以及医务人员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有直接的关系,加强医院的感染预防和病房管理,做好支持治疗和基础护理,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提高医护人员防止交叉感染的意识。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最终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熊焱青

老年病人医院感染护理论文 篇3:

某三级医院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效果与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医院感染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我院在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对策

1.1 组织落实

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医院感染控制会议,协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由高级职称的医生任负责人并配备具有一定层次的专职和兼职人员;健全三级监控网络,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环境微生物污染监测,根据本单位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与重要环节不定期开展目标性监测。

1.2 制度落实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范及卫生标准,制定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部门与人员职责、感染控制规章制度及其配套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医院感染管理作为独立科目纳入日常管理,根据本院院内感染特点分析制定监控工作重点,由经验管理向科学规范管理转变;医院感染监控与医院综合考核指标相结合,做到责任和义务并存;制定应对突发性感染事件的预案。

1.3 医德医风

临床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对病人视他如己,处处以病人利益为准则,自觉严格遵守和执行医院感染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的一切可能性,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对于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必须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较自身的得失,只有在为临床服务做大量的脚踏实地的工作中,才能让大家认可此项工作重要性所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医院感染监控的成效,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医德医风教育,使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起“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观念,将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自觉的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确保医疗安全。

1.4 加强协调

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3]。在本身专业能力强令人信服的基础上与临床科室关系融洽才能相互配合,对于主动的、连续的、全面的监控、督查、指导以及每月汇总的各项资料才能做到可信度高,以确保真正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并进行可靠的综合性分析,反馈于院领导及各临床科室,真正做到来自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以便及早掌握信息并发现易感因素,及时拟定实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并使其可操作性更强。在发生医院感染事件时,必须作认真的分析研究,果断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解决人、财、物等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杜绝医院感染的流行,减少病人负担与痛苦,节约国家资源,创造医院良好的和谐氛围。

1.5 在职教育

在职继续教育是提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根本基础[1]。制定在职教育制度,采用参加学习班与自学的方法,对不同层次及工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及相关的法制教育。必要的考核制度,保证了在职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8%以上。通过在职继续教育,医护人员全面掌握医院感染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拓展新的知识,指导临床做正确的事;透彻认识国家相关的法规、规范、卫生学标准,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到法制的高度加以认识,做到人人遵守法规,无视法规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措施,大大加快了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进程。

1.6 调查研究

在综合性感染监控基础上,遵循“循证医学”这一原则[2],根据本院特点,每年设定目标性监测。针对我院老年病人较多的情况,开展了老年患者易感因素调查研究。2年中共从老年病房采集各类标本6882份,检出细菌阳性的标本4175份,菌种61种、菌株4446株;而从普通病房送检的各类标本中检出细菌阳性的标本1197份,菌种42种,菌株1226株;经对两组分离的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显著差异(P <0.01),从老年病房分离的细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组。耐药菌株的监测结果,使临床医生认识到合理使用抗菌素、及时了解细菌的耐药情况,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何等重要。分析老年病房与普通病房10789例老年患者的病史,发现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亦有显著差异(P值<0.01),并与年龄、住院时间与自身状况、基础疾病、季节、药物等因素有关,缩短住院时间、对卧床病人加强护理与被动运动、增强老年患者的抗病能力等,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老年病房医务人员操作前清洁手细菌超标率61.62%,操作后手细菌超标率76.67%,老年病人饭前手细菌超标率89.1%;老年病房空气细菌超标率95%。通过调查研究,医务人员和患者认识到手部卫生的重要性,自觉做到规范洗手,对有效预防手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定时开窗通风与中央空调网的定期清洗消毒,是减少空气微生物污染、确保空气质量、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关键。科研为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

通过上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综合措施,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也初见成效,可体现在如下方面:

形成院领导领衔、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牵线、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从不理解甚至抵触到理解并热爱。抗菌素的使用率从管理前>80%下降到管理后<60%,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从不规范到规范。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微生物污染监测合格率显著提高,现达到95%以上。管理前医院感染率31.85%,管理后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到目前的2.86 %。

从实践中,我们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要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领导必须亲自参与,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全体员工学习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质量才能真正到位;提高全院职工的医德医风,增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法制化概念,是防止医院感染不可缺少的保证;只有遵循“循证医学”的理论,每年在完成综合性监测基础上制定目标性监测项目并加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才能向科学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与各科室的协调并共同努力,才能在发挥本科室作用同时切实提高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工作质量,正确落实各项措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4 参考文献

[1]李六亿,郭燕红,赵艳春, 等. 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的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15(3):309~311.

[2]吴安华,易路云,伍南, 等.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医院感染管理的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11(5):342~343.

[3]吴影秋,刘月秀,吴旭琴.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监测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15(3): 315~316.

(收稿日期:2006-06-09)

作者:于志臻 万 敏 曹敏华 芮 菁

上一篇:经济协调发展事关利益论文下一篇:机械零件制造结构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