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文言文论文

2022-04-18

语文教材从来就是知识性和思想性并重,“文以载道”,文言文更是如此。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会,汇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美德文言文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美德文言文论文 篇1: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

[摘 要]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一直激励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随之形成的传统道德文化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呈现独有的精华。以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为背景,主要讲述了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旨在使语文教学理念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提升学生的德育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情感。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传统美德;渗透原理;教学教育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国文学历来以传统文化的传播为基础,而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需要采取最先进的教学方式,以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宣扬传统文化,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教育教学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高级阶段不仅是教书,而是以一种更高程度的课程要求,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语文课程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与汇聚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背景相符合,如果忽视了传统美德的渗透,就不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也会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当前,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逐渐升高,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作为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将这种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使学生深入地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更加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为中华的崛起不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的途径

(一)教师要结合“传美”教育和文言文内容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不仅是体现崇高民族精神的标志,也是高尚的民族美德的聚集地,有的文言文教育学生的是尊老爱幼,有的是宽以待人,有的是立志报国,有的是团结互助……文言文内容的丰富在于能够以历史情境展现当代人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精神文化,语文学科渗透传统美德的教育也是语文教材具有得天独厚魅力的表现。

(二)注重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入文言文中人物思维和精神的挖掘中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于传统美德的传扬至关重要,其宗旨就是借助文言文中對历史人物思维和精神的挖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同时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最终实现文言文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比如,文言文教学中《孔雀东南飞》的讲解,教师应该利用歌颂和赞美焦仲卿和刘兰芝的优良忠贞美德以及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让学生受到纯洁高尚爱情观的熏陶。总之,传统美德的渗透要以文章中中心人物的思维和精神为基础,以此作为熏陶、激励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关键,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有感情的朗读是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关键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就是让学生首先懂得文章表达的意图,这时候就应该将有感情的朗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文言文中以写人叙事的故事为主,近几年的语文考卷以及教师平时对文言文的补充讲解,大部分也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和优良的德育情感。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体现出的主人公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以及舍生取义的传统美德,这些都能够通过大声的朗读使学生理解这些情感。

(四)注重文章思想内涵,培养学生传统美德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有着智慧性的总结,更是典范。如《师说》《屈原列传》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思想主张,将主人公提倡的民族性格表达给学生,如,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要是以治国持家、创业守成一类的传统美德。对于文章结构段落的安排也是有一定讲解顺序的,不仅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加深学生对千年文化的理解,古典诗歌也可以采取录音配乐的形式,将学生带进作品的意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感悟文章中的生活哲理,自然地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对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很重要,其基本宗旨就是教师以科学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理解文章中对思想文化的传播,目的在于以古文化的思想感染学生,领会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大有帮助,能够以前人的思想引导高中生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好地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文婧.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08(8):20.

[2]陈静.浅议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J].成功(教育),2008(10):143.

[3]李文庆.将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7):95.

[4]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38.

[5]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 学周刊,2016(30):192-193.

作者:曹阳

传统美德文言文论文 篇2:

初中文言文是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语文教材从来就是知识性和思想性并重,“文以载道”,文言文更是如此。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会,汇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要切实抓紧,要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和各项活动中。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近两百篇文章,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好学、勤俭、公而忘私等等,其中以文言文体现最为明显。笔者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结合课文特点,让学生在掌握文言文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一、从对人物、事件的分析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言文占很大比例,这些“事有人为,人因事显”的生动故事,最易诱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師在对课文进行常规的讲解后,可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并畅谈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些历史上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对后人具有警示和训诫作用,这正是教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契机。如我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学生对愚公的做法颇有异议,有的认为搬山不值得,有的提出可绕道走,有的则认为打个隧道也可以呀……当学生的讨论告一段落时,我及时发问:“愚公真蠢,实在太笨了,都年且九十了,还累什么呀。”引起同学更热烈地讨论。一些同学在讨论中提到学习上的困难也像一座大山,难道碰上了就绕开吗?我不失时机的表示了赞同,并引出毛泽东同志在第七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谈了自己对愚公那种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无比的敬佩。学生们听后,多有感悟,在自己写的周记中大多

表示只有具备不畏艰难,求索攻坚的品质,才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收获。又如在《陈涉世家》、《伤仲永》、《为学》等课文中,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等传统美德亦可在教学中渗透进去。

二、从对思想、精神的挖掘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年的丰富积累,基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智慧总结,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丰富和全面。初中文言文中有很多文章是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如 《论语》、《孟子》、 《爱莲说》、 《岳阳楼记》、《陋室铭》等。教学中,可以在疏通文章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传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的民族性格特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孔子的谦虚勤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范仲淹先人后已,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刘禹锡安贫乐道的节操……这些名言警语脍炙人口,起着对人劝诫,警示的作用,有着让人铭心刻骨、感念不忘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不知有多少人从这些名句格言中汲取营养,得到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力量。在一个学年结束后,可引导学生列表归类,设立前途、理想、尊师、品德、文明等栏目,分别从课文摘录出相关的语句、诗行、典故事例,这不仅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哲理,受到了传统美德的教育,也使学生积累了十分可贵的写作素材。

三、在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短而精,文章大都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宜于诵读。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在文章的结构段落及句式等方面的安排上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领读、分读、齐读等方式有感情朗读,能突出显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如教学《出师表》一课,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其结构亦条理分明,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在教学中,我让小组分读前五段,再由自己范读后四段,当我用恳切的语气,语重心长的口吻进行朗读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当朗读到末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我的声音低缓,表情沉重,而全体学生亦久久沉浸其中,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在教学古典诗、词、曲、时,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先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感悟作品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自然接受传统美德教育亦大有帮助,如上《送元二使安西》可配《阳关

三叠》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纯洁的友谊,增进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放旋律急骤的琵

琶曲,感受诗中反侵略的爱国感情;上《望天门山》则配上气势磅礴的钢琴曲《黄河》;在音乐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四、在背景介绍、知识短文、课外阅读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言文前几乎都安排有背景介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或补充。而一些文言文后还附有一篇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知识短文、在对背景及知识短文进行介绍时 ,也可不失时机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醉翁亭记》一文的 阅读提示中简介了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秆画地教读,”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那种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的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太守能与民同乐的思想根源;《陈涉世家》一文后的知识短文介绍了陈涉违背 “苟富贵,无相忘 ”的诺言之事,这正是进行诚实守信、见利思义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时机;而第五册诗词曲后附“推敲”二字来历的小资料,通过了解贾岛炼字入迷的故事,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此外,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可介绍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学了《桃花源记》;可介绍学生看原诗,更深的了解诗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学了《石壕吏》后可对比阅读《新安吏》、《潼关吏》,体会诗人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感情;学了《愚公移山》后,可介绍毛泽东同志在第七次党代会闭幕时讲话的有关内容,从而引导学生继承愚公精神,发扬自强不息、立志求索攻坚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出新的业绩。

作者:田振琪

传统美德文言文论文 篇3:

浅议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

中国文学和语文教学历来有“文以载道”、“文道并重”的传统。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文言文浓缩了我国古代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思维结晶,蕴含着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描写自然、抒发情怀、记载史事的艺术精华,而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构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以下途径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一、找到“传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翻开语文教材,体现崇高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美德的课文随处可见。有的教人尊老爱幼,严己宽人;有的教人立志报国,振兴中华;有的教人勤学苦读,立志成才:有的教人勤俭节约,天下为公;有的教人爱国爱民,团结互助;有的教人诚实守信,学会做人……其内容丰富,意义深远,足以体现语文教材所独有的魅力。可见,语文学科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传统美德教育应视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

二、在辩与思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言文占很大比例,这些“事有人为,人因事显”的生动故事,最易诱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常规的讲解后,可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并畅谈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些历史上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对后人具有警示和训诫作用,这正是教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契机,如我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学生对愚公的做法颇有异议,有的认为搬山不值得,有的提出可绕道走,有的则认为打个隧道也可以……当学生的讨论告一段落时,我及时发问:“愚公真蠢,实在太笨了,都年且九十了,还累什么呀。”这引起同学更热烈地讨论。一些同学在讨论中提到:学习上的困难也像一座大山,难道碰上了就绕开吗?我不失时机地表示了赞同,并引出毛泽东同志在第七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谈了自己对愚公那种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无比的敬佩。学生们听后,多有感悟,在读后感中大多表示只有具备不畏艰难,求索攻坚的品质,才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收获。

三、在人物思想、精神的挖掘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我们要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让学生深刻体会并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在思想道德上的教育目标。比如:我们在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要花大力度来歌颂与赞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高尚忠贞的爱情,让学生在爱情观上有一个纯洁而高尚的认识;同时还要大力赞颂刘兰芝为爱而死的高尚的中华传统女性形象和道德传统;再次,还要大力抨击封建礼教对爱情与婚姻的无情束缚与破坏,以此来衬托焦刘二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此一来,学生对《孔雀东南飞》一课必定有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在历代古文中不乏塑造或体现优秀任务形象的精华篇章,如《出师表》中的诸葛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杜甫,《游天姥山吟留别》中的李白,《归去来兮辞》中的陶渊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为国禁烟,《满江红》中岳飞的骁骄勇善战等等,我们在讲解这类课文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章中心人物或作者中心思想的弘扬,以此来熏陶、激励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情操,让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在诵读中感悟传统美德内涵

流传下来的文言文瑰宝,大多短而精,文章大都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宜于诵读。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在健康有益的阅读环境中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例如在教学《出师表》一课时,我让小组分读前五段,再由自己范读后四段,当我用恳切的语气,语重心长的口吻进行朗读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当朗读到末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我的声音低缓,表情沉重,而全体学生亦久久沉浸其中,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五、在背景介绍中扩展传统美德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言文前几乎都安排有背景介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或补充,而一些文言文后还附有一篇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知识短文、在对背景及知识短文进行介绍时,也可不失时机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醉翁亭记》一文的阅读提示中简介了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秆画地教读”,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那种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的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太守能与民同乐的思想根源。《陈涉世家》一文后的知识短文介绍了陈涉违背“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之事,这正是进行诚实守信、见利思义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而借阅读“推敲”二字来历的小资料,通过了解贾岛炼字入迷的故事,能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让文言文的血脉代代相传。

作者:陈 静

上一篇:发展现当代美术论文下一篇:酒店业关系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