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教育是一个人道德教育的起点。于新时代积极推动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充分发挥家的力量,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机融合策略:重视道德建设,创造融合条件;发挥家庭优势,完善融合过程;优化道德教育,推动融合实践;重视社会力量,提高融合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华传统美德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华传统美德家庭教育论文 篇1:

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养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希望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关键词】家庭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作用

如今,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而小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起点就是家庭。在家庭中,父母应当重视小孩子道德教育的培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父母在孩子面前需要做好榜样,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并且很容易受到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因此,一个家庭是否具有良好的家风对于小孩子道德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改变观念,重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

小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对孩子美德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因此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的老师,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场所。孩子从幼稚到成熟,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居住在家里,因此孩子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家风的好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是现在很多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依然观念保守落后,没有充分的重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他们由于工作繁忙,忽视了自己也是重要的教育者,认为将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学习,让老师对孩子加强管教就可以了,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努力的为孩子为家庭挣钱,让孩子吃好穿暖,仅仅认为自己的任务是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忽视了对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孩子传统美德的养成,家长把教育培养孩子传统美德教育的任务交给了学校老师,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国历史悠久,一直重视家庭教育,历史上有很多蒙学教材,以伦理道德为主要的内容。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当营造好良好的家风,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将孩子从小培养成一个拥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优秀人才。

2 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需要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非常灵活的。例如:在平时做家务的时候,或者是在吃完饭后,或者是在和亲朋好友串门的时候,以及一家人出去旅游的时候,充分的把握好这些时机,然后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很多小孩子吃饭的时候会浪费米饭或者挑食,这个时候父母就应当教育孩子米饭的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我们应当学会节约粮食,另外还要告诉孩子挑食的坏处,会导致营养的缺失。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教育中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教育,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学着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劳动,知道劳动才会有收获,培养出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每一个动作和语言,都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3 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庭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

小孩子都喜欢玩儿,尤其是生动活泼的活动,如果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能够很好的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也会乐于接受。例如:當孩子放暑假或者寒假的时候,可以带孩子一起出去旅游,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很多新鲜的东西,他就会对此产生好奇,那么家长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孩子,将知识传授给孩子,带着孩子参观具有传统美德内容的名声古迹或者博物馆,如果孩子对书籍感兴趣,还可以帮孩子买书本等等。旅游是一个很好教育孩子的机会,既可以让孩子学习为人处事,也可以让孩子打开眼界,认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家庭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够让家庭的传统美德教育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4 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长的率先垂范相结合

孩子最开始接触的就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他的爸爸和妈妈。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孩子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家风的好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是现在很多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长的率先垂范相结合。也就是在家庭中,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规范,想要怎样教育孩子,父母本身就必须具备那样的品质,比如艰苦朴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待人等等。通过家长的行为,让孩子耳濡目染,其心灵不断体验着这些传统美德,长期的影响就会让孩子养成很好的品德。如果家长自己都经常说谎,并且让孩子发现了,那么孩子也不会听父母的教育,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标。另外,父母应加强自身水平的修养,不断审视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不足,为给孩子打造出适宜的环境,为提高效果,作为家长,不能固步自封甚至沉迷于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我们应不断充实自我,积极汲取新鲜知识,摄取新颖观点,尽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摒弃老旧的观念意识和惯性思维,父母不仅可以能推动家庭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得到小孩的理解和支持,使教育效果越来越好。我们的传统美德教育不会十全十美,因此我们应该对每次教育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

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良好美德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目的,让孩子成才也是父母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家庭这个环境,实现真正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

5 结语

作为父母,应当学会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重视今天的家庭教育,使中华传统美德在孩子身上弘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11).

[2]蒋玉川.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04).

[3]何文里.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源流,2002(09).

[4]彭一五.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写给家长的两点建议[J].贵州教育,2006(09).

[5]王仁刚.谈家庭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六颗心”[J].小学教学参考,2007(30).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幼儿园 辽宁省阜蒙县 123100

作者:白凤梅

中华传统美德家庭教育论文 篇2:

新时代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探究

【摘要】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教育是一个人道德教育的起点。于新时代积极推动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充分发挥家的力量,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机融合策略:重视道德建设,创造融合条件;发挥家庭优势,完善融合过程;优化道德教育,推动融合实践;重视社会力量,提高融合效果。

【关键词】优良家风;道德教育

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教育是一个人道德教育的起点,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家庭的支持,缺少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则很难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更无法从内心认可社会道德[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基于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积极推动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利用家的力量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一、重视道德建设,创造融合条件

一个人的道德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激发人的道德自觉,才能够促使其接受外界的熏陶,不断提升道德水平。家庭教育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外部力量,对于人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动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先从个人的道德自觉入手,激发其提升道德水平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为家风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创造条件[2]。

第一,结合实践教育,重视道德的外化。道德最早源于人类的群居生活,人类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各种社会矛盾,在这其中所達成的调节矛盾的意识逐渐演变开始形成具有道德规范的风尚习俗,并经过生活习惯等方式被流传下来。道德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唤醒人的道德自觉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实践、立足实践。我们在党员教育中,应该重视实践的力量,组织其深入基层工作,展开实践活动,在踏实的工作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强调反躬自省,注重道德的内化。人是社会动物,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察看、审视和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自己的道德观念是否符合主流趋势等,并从中找出不足,进而做出改进,这是一个具备自省能力的人的基本表现,也是其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在道德建设中,我们应重视人的自我省察,祖先和先贤为我们留下诸多经典家训,如《诫伯禽书》《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我们可以从这些经典中反躬自省,对照流传千年的传统美德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并在反思自省中不断发展。

第三,强调自我超越,实现道德的升华。自我超越是自我实现的开始。当今时代,各种价值观念层出不穷,相互交错,常常让人陷入道德困境,自我超越也就尤其困难。针对此,在道德建设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寻找、汲取和接受有利于促进自身道德素质提高的各种有效资源,其中家庭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资源。通过家庭的教育和熏陶,我们能够实现思想道德的迁移,从家庭中的一员逐渐延伸成为社会中的一员,这样才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建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形成稳定的道德标准。

二、发挥家庭优势,完善融合过程

家风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则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则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从这些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基于此,在推动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推动道德建设。

第一,家庭成员应重视自身的发展,家庭伦理是道德建设的前提。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只有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关心孩子,才能将这种情感迁移拓展到社会范围内,形成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基于此,家庭成员需要准确定位伦理关系,从家庭地位、责任出发,履行自己在家庭建设中的责任。比如一名党员,在家庭中应当孝敬父母、呵护另一半、爱护孩子等,这样才能在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提升道德水平。

第二,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和谐融洽的互动关系,优良家风是建立在健康融洽的家庭关系之上的。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何合理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形成稳定的家风是一门学问。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以和为贵”“立家之道,须适厥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也需要如此。一方面要重视和睦,减少彼此之间的争吵、龃龉,另一方面还应保持原则,调动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例如在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应过于宠溺,亦不可过于严厉,需要在保持父母权威性的同时,与孩子建立平等关系,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进而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风尚。

第三,家风建设应强调与时俱进。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中既有宝贵的思想精华,又有封建时代的糟粕,我们在构建优良家风的过程中,必须要批判地继承。新时代,平等、自由等价值观念逐渐融入家庭,中国传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受到冲击,家风建设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在家风建设中,我们应积极借鉴传统优秀家庭德育思想,从家庭的特殊情况出发,重新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家庭风尚[3]。

三、优化道德教育,推动融合实践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利用学校的系统教育推动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是发挥家庭教育优势、提升个人道德水平以及营造良好道德风尚的重要路径。以党校为例,在党员培养过程中,应加强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创新道德教育方式,引导党员主动营造优良家风,并依托家庭力量形成廉洁奉公的道德品质。具体来讲,基于学校的教育优势而展开的家风建设与道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理论建设,积极推动优秀家风家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例如某地方党校为进一步抓实干部职工廉政教育,以“习古人家风做现代贤人”为主题,将古人家训引入党员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引用古代名人语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家风家训的含义,并展示了数位历史名家流传至今的家训名篇,以古今视角从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廉洁自律、子女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进而从理论层面阐述到家风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建设良好家风是廉洁党风的重要举措,是抵制腐败的重要防线,是维护社会良好风尚的基础。这样的理论教育将家风建设直接融入到课程之中,从思想层面对党员进行启发、教育,有效提高了对家风建设的认识。

第二,组织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渗透优良家风。主题活动是建设家风,落实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某地方党校在党员教育中,结合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积极开展了主题活动,活动围绕优秀党员及其家庭展开,从其甘当大任、敢于吃苦、一心为民切入,讲述家风建设的故事,并组织党员共同学习。这样的活动能够强化榜样的力量,积极推动党员家风建设及思想道德建设[4]。

四、重視社会力量,提高融合效果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家风家训对于家庭人员的约束力量被逐渐削弱,社会对人的道德约束开始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二十四字方针逐渐深入人心,对人的社会行为形成了无形的道德约束。基于此,在推动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借助社会的力量,从多方面推动家风建设,让优良的家风成为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力量[4]。

第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家风建设。例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新增了“家风建设”一条,即“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这从制度层面对党员的家风建设提出了要求,旨在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第二,利用媒体的力量,提高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效果。现代媒体十分发达,其所营造的舆论环境对于家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道德教育中,学校应借助媒体的力量,选择一些榜样家庭示范优秀家风建设案例,进行教育宣传,提高优良家风的社会影响。

第三,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契机,发挥社会道德氛围的引领作用,让优秀家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为个人展现优良家风提供广阔平台,进而在家风建设与道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促进社会道德氛围的不断优化[1]。

总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无论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均颇为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在家庭中渗透道德理念,打造优良家风,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杨菊华,刘轶锋.论新时代优良家风的历史溯源与主要意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2):67-74.

[2]丁乐声.新时期优良家风与道德教育的融合路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8-82.

[3]吴冬梅.浅析建设新时代优良家风的有效途径[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45-47.

[4]方鸿志,刘广远.新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102-106.

作者简介:刘娟(1980-),女,山东新泰,本科,宁阳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热点。

作者:刘娟

中华传统美德家庭教育论文 篇3:

信息时代高职美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在剖析中华传统美德的含义和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代高职学生美育教育的现状,找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专业教育的契合点、混合式学习实现全过程美德教育及教师以身作则传授中华传统美德三个方面提出了信息时代高职美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对策,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融入传统美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职;美德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我们要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要全社会、全员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主体,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中,转化成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弘扬发展中华传统美德要从小抓起,薪火相传,立足于家庭教育、抓好学校教育、加强社会熏陶,让中华传统美德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变得丰富起来。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于教育深度融合,使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促进教学改革,并推动师生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职专业教育必然要承担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责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专业教育当中,全过程全方位实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高職学生德技兼修,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志青年。

一、中华传统美德融入课堂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含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不断创新发展的具有广大影响力的优秀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它可以继承和弘扬,是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和民族智慧。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和“魂”,是中华儿女两千多年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结晶,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含个体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期待和要求。概括起来既包括思想观念方面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等,又包括行为规范方面的良好民族习惯和良好民族礼仪等,还包括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的英雄模范美德。具体内容主要有爱国、仁爱、礼让、孝敬、忠诚、诚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笃志好学、廉洁奉公等。

(二)中华传统美德融入课堂的意义

当前,弘扬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的传统资源和文化基因蕴含在大部分核心价值观中。因此,我们要取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唤起人们内心的善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目标,表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认同、弘扬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要阵地。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专业教育中,赋予传统美德时代价值,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美德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培育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劳动意识;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课程建设、融入高职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高职美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系列重要指示,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二、混合式学习理论及相关研究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生成、获取与应用也产生了巨大变化,使得学习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这些变化给人类的学习方式带来了不小的改变,新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应运而生。E-learning便是其中之一,它最先由Jay Cross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但E-learning因缺乏教学互动并没有起到人们期待的网络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深化E-learning的应用,提升网络学习效果,国际教育技术界在深入思考后提出了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何克抗教授定义混合式学习,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式学习实现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可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混合式学习包括学习理论的混合,即需要多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资源的混合,即将在线课程、资料积累、学习经验和生动有趣的课堂讲授等整合到同一平台,建立一站式学习平台;学习环境的混合,即以学习者环境为中心,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参与到各式各样的学习中;学习方式的混合,即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学习,同时可以实现学习讨论、协作学习、小组学习及自主学习。

混合式学习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国外研究起步较早,我国于2003年发表第一篇关于混合式学习的论文,并逐年增长,到2017年稍有所回落。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均与网络学习、远程学习和高等教育领域相关,应用研究是主力军。表明混合式学习在目前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并应用混合式学习最多的两门基础课。随着对混合式学习的深入了解,研究混合式学习的内容也变得丰富,从使用方法、效果和评价,到多学科的实践应用和总结。总之,混合式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应用到各种学科专业中,也有越来越多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中。

三、当代高职学生美德教育现状

为了解当代高职学生美德教育的现状,寻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高职专业教育的有效路径,对我校二年级的300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一)高职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态度

高职学生整体上对中华传统美德是比较感兴趣的,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孝、仁、义、礼、爱国等传统美德应继承发扬,也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但也有61%的同学认为学校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做得还不够好,他们希望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及课堂设计来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二)高职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总体较好

调查发现,当代高职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了解还是比较好的,知道较多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但内容片面。有67%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在传统美德方面的表现一般,通常他们会根据情况来使用中华传统美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有73%的同学认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对自身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就业率。当代高职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了解主要还是从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其次是从网络媒体和长辈讲述中得到,从教师尤其专业教育教师得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较少。52%的同学认为学校不够重视、相关课程设置较少,了解途径较少、学校宣传力度不够是影响学生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原因。63%的同学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缺少专业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的融合,缺少优质教育资源,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三)对高职专业教育融入传统美德的看法

70%的学生认为在专业教育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有必要的,专业教育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做人的原则。在大学期间,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开展的活动如讲座、展览、社团活动及网络途径的方式接受传统美德教育。62%的学生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应注重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日常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相结合。他们认为学校多开展相关活动形成良好氛围、专业教育老师结合本专业穿插讲解能够有利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知识。

通过调查分析,当代高职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践行程度并不高,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自身对传统美德的了解不深入,还因为整个学校乃至社会弘扬传统美德不足导致的。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手段被广泛使用的今天,高职院校要使用信息技术丰富弘扬传统美德的方式,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四、信息时代高职美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对策

(一)找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专业教育的契合点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内容庞博。如何使中华传统美德精准的融入到专业教育中,达到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找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专业教育的契合点是最关键的一步。这种契合点不止体现在选取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上,还体现在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在做什么样的教学设计。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专业教育时,既要选取爱国、孝、礼、仁义等符合高职学生共性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他们日常行为习惯、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要选取偏向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内容,树立成为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理想,幫助他们快速融入工作岗位。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常常出现不好好听讲甚至睡觉的行为。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使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并将传统美德的一些案例融入课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再次,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专业教育要先做好教学设计,使之融入到教案讲稿、授课计划、教材乃至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理清传统美德融入专业教育的共性和个性内容,最终形成美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教学。

(二)混合式学习实现全过程美德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可以达到全过程美德教育的目的。在课前,学生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学习专业课基础知识,将传统美德融入到平台教学资源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观看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大国工匠的短篇故事或新闻,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在我国各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生爱国的使命感。课中,老师可以结合与专业课相关的国家大事、工程实践等案例讲述专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将重难点知识放在课中讨论,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对知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课中会有一些实践的环节,学生们组成团队根据老师的指导完成实践操作流程,制作出成品将树立学生自信心。课后,老师会布置一些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有的需要小组完成,有的需要学生利用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完成,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此外,老师利用教学平台创建学科教学资源库,将专业资料以及相关中华传统美德案例等整合一起,及时更新当代中华传统美德典型案例和优秀事迹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三)教师以身作则传授中华传统美德

高职院校美德教育与全体教职工相关,教师是推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者,专业教育教师必然要履行美德教育的义务。首先,教师自身要爱岗敬业,有博学知识,做到言行一致,乐于奉献,教师的言行态度和精神面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位有优良美德的教师会深深吸引学生,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达到美德教育的目的。其次,课堂是专业教育教师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对融入专业教育的中华传统美德具体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既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又要注重语言表达的优美性,用生动鲜活的语言讲授经典案例和优秀事迹,使学生愿意听、爱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五、结论

总之,在高职美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重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针对从事行业职业的特点,开展与职业紧密相关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翠英.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专业课程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3):102-103.

[2]虞珏.融中华传统美德于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19(15):51-52.

[3]查广云.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108-111.

[4]杜世纯,傅泽田.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52-55.

[5]朱文龙.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再分析——基于469篇CSSCI期刊论文的定量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8):101-105.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910543,课题主持人:沈晓斌

作者简介:宋佳(1989— ),女,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宋佳

上一篇:语文教学大纲变迁管理论文下一篇:终身学习体系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