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服务加强网络建设论文

2022-04-25

[摘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和发展历程,总结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四条对策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开放服务加强网络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开放服务加强网络建设论文 篇1: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任务。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总体上存在服务意识跟不上、服务能力不足、服务保障缺失、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机制不健全等困境。针对上述困境,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从革新服务理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五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党的建设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万奎(1980—),男,湖北十堰人,广东医学院社科部讲师,法学博士。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P54)的现实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全国一些地方如湖北孝感、贵州遵义、浙江杭州等地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困境。本文在立足于基层实践,梳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困境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创新。近年来,全国一些地方比如湖北孝感、贵州遵义、浙江杭州等地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总体看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需要突破。具体来说,这些困境主要是:

一是服务理念滞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由于深受封建主义“官本位”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党政同构”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下一些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淡化、服务理念滞后,未能从根本上实现从管理群众向服务群众观念的转变。根据《人民日报》调查显示,高达57.9%的民众认为服务理念跟不上已成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最大障碍[2]。

二是服务能力不足。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和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为民解困,造福人民。而从当前形势来看,一些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严重不足,如有的面对落后局面、棘手问题路径不清、束手无策;有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虽愿为群众办事和服务,但由于自身权力和资源相对有限而力不从心,等等。这些局限直接影响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效。

三是服务方式落后。正确科学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能根据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与时俱进,改进和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不善于运用载体、网络、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方法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面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3]的窘境,影响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服务保障缺失。服务群众、联系群众,需要一定的资源如服务队伍、服务经费、服务平台等做保障,这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当前,一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存在服务型人才短缺、党建工作经费捉襟见肘、服务平台缺失等突出问题,维持自身正常的党内活动十分艰难,要其扎实有效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把自身建设成为服务型党组织更是无从谈起。

五是服务机制不健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不仅需要“硬件”作为支撑,“软件”建设也至关重要。据媒体调查,53.5%的人认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最需要防止的问题是“搞形式主义,搞假大空”[2]。而当前,一些地方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对话机制不畅通、办事机制不健全、责任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出现了形式服务、办事不利、责任推诿等现象,使得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阵风、实效差,影响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开展。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破解之策

基于上述困境,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革新服务理念,解决“愿不愿”服务的问题

其一,树立“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公仆理念。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4](P243)人民的勤务员,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公职人员的本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决不许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 [5](P355),一切为群众着想,为人民服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阵地、采取各种方法反复宣传这一理念,使广大党员干部端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树立公仆理念,抵制以“官老爷”自居的错误思想,视服务群众为第一责任和担当。

其二,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价值理念。“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6](P157)“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7](P121)邓小平的这些论断指明了领导者的权利和责任统一的基础在于服务,明确地回答了为谁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等干部价值观的一系列问题。基层党组织是党的任务在基层实现的领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新形势下,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官本位”的不良习气,把服务当成一种信念,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促进基层党组织实现由传统的管理群众到服务群众的职能转变。

其三,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民本理念。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是无产阶级革命、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毛泽东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8](P790)胡锦涛也曾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9](P1998)。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漠视群众、疏远群众的情况,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结合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

(二)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解决“会不会”服务的问题

其一,重视并善于学习的能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着服务对象更加多样、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环境更加复杂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对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是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基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通过理论学习、干部交流学习、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引导基层干部、党员重视学习,善于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经验学习,进而提高他们服务群众的本领。

其二,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决定性意义。促进科学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要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引导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干部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团结引领人民群众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其三,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团结稳定是国家的大局。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7](P284)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处理不当易激化党群干群矛盾,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提高党员干部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服务方式方法,解决“怎么样”服务的问题

首先,丰富服务活动载体,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开展服务活动,有利于把人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实践结合起来,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并使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农村、城镇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机关和事业单位等不同主体中的群众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针这些不同主体群众的需求和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如“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年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等,把为群众服务工作做实做好。

其次,实行网格化管理,更好地落实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格化管理是城市社会管理的一个概念,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借鉴其管理思想和方法,提高了群众工作效率,使群众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在服务群众中,实行网格化管理,有利于群众工作得到责任落实,使服务工作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还可以有效整合服务工作的各方面资源。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借鉴这一管理方式,以更好地落实群众工作和服务群众。

最后,推进网络化党建,更便捷地服务群众。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能置身于网外,要充分利用网络便捷、快速的优势,推进网络党建,如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网、打造党员之家平台、建立党群联系QQ群等多种方式,让网络成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发挥网络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四)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解决“无资源”服务的问题

一是人才保障。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困境,要大力培养服务型人才。具体来说,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1](P54),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配强“领头雁”;二要形成有利于服务型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对服务型人才要激励到位、支持到位、关注到位,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三要拓宽人才渠道,从大学生村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部队转业军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去,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二是经费保障。建立、完善服务群众的保障体系,较充足的财政经费投入必不可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1](P54)。针对一些地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经费不足的困境,要引导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基层党组织自我补充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确保基层党组织正常开展各项群众工作和服务活动。

三是平台保障。服务平台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支撑。基层党组织只有通过一定的服务平台,才能更好地联系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和便利地服务群众。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平台的缺失和不足,要引导和支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工作室、党员中心户、电子政务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流动党员服务车等服务群众的窗口,提高服务群众的效能。

(五)建立健全服务机制,解决“常态化”服务的问题

一方面,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领导机制。俗话说,服务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败与有无健全的领导机制紧密相关。针对一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领导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一是要建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服务群众责任制专项述职制度,坚持“领导抓、抓领导”,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二是各基层党组织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服务重点,突出自身特色,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到位、取得实效;三是从制度层面要求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服务群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加强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的问题解决机制。群众工作无小事。针对一些地方漠视群众诉求、办事效率低下、责任推诿的现象,要建立问题收集、分发、处置、督办等一系列衔接紧密、操作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部门联动、职责明确的问题解决机制。一是建立台账制度,对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进行梳理,登记备案;二是建立部门联动处置制度,将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随时跟踪处理情况,并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三是建立限时办结制度,对群众合理的诉求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并及时反馈;四是建立督办问责制度,对群众诉求无正当理由不予办理、超时办理、办理不好的现象进行督察并问责,将服务群众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杜飞进,贾立政.切实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N].人民日报,2013-12-03.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

[4]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胡芬芳

作者:万奎

开放服务加强网络建设论文 篇2: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研究

[摘要]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和发展历程,总结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四条对策建议。一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强化服务理念;二要严明纪律,建好队伍,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提高服务能力;三要开拓阵地,建好平台,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智慧提升服务水平;四要建章立制,做足配套,依据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部署实现服务常态化、有效化。

[关键词]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建;基层治理

Key words:serviceoriented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grassroots governance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并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1]。这一论述明确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向和要求,体现了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变化。对于我们党来说,如何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本文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必要性,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处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前沿阵地。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基层群众。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有利于打牢党建工作的根基,强化党的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党在新的执政环境下,创新基层治理战略,改进基层治理的方式与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2]。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强化服务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切实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提升基层治理的成效。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层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能否让基层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成果,能否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否持续保障基层群众的福祉和切身利益,是实现中国梦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仅能够通过改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拉近党群、干群关系;还能够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和成效,从收入、教育、政策支持等方面改善基层群众的社会资源占有状况,从而服务于基层群众的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牢基础。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3]在“四种危险”中,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在“四大考验”中,长期执政考验居于首位。一直以来,群众路线都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但随着党长期执政和经济社会变革,党内脱离群众的情绪和行为滋生蔓延,不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该管的事管不好,该办的事办不到,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弱化,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淡薄,有的甚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引起群众不满。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势必削弱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保持同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

(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举措

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据中组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中共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到436万个[4]。宏大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从数量上保证了党的基层力量强大。但在当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只靠数量上的优势远远不够,必须在质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中央提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对基层党建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过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能够督促基层党员干部自觉改进工作作风,努力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打牢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同时,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发挥好服务功能,真正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才能够增强党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凝聚力,从而为党长期执政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5]按照这一要求,全国各地开始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探索:十七大召开不久,江苏省无锡市委就提出了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意见。重庆市在2008年提出,通过落实“三项制度”,“三项制度”指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制度,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制度。

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新体系。2009年2月,遵义市为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以构建基层服务“五大体系”为主要任务,“五大体系”是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的工作体系,党组织服务党员的工作体系,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城乡党建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努力实现“五个提升”“五个提升”指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水平,提升党内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的创建目标。2010年,創先争优活动在全党全面展开,按照党中央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全国各地逐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探索实施了网格化服务、党员干部驻村联户、搭建为民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服务举措。

2010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新华社内参《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调查》上作出批示:“贵州省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颇有新意,为履行党的宗旨意识,探索创立创新载体,请跟踪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对有益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5]。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3],对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了概括总结。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全面部署了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以发文的形式在全国全面推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从基层党员干部个体来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紧迫性认识不深,思想上重视不够,导致行为偏离要求。有的基层党员干部没有顺应形势发展及时转变思想,还认为基层党组织主要任务是执行好上级决定、管好党员,缺乏主动服务、当群众服务员的意识。二是服务作风不实。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开拓进取意识不强、精神懈怠、安于现状,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有较大差距。少数基层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对待群众态度冷漠、简单、粗暴,有的甚至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利益。三是服务能力不够。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有关精神拿不准、吃不透,开展工作时畏首畏尾、被动应付,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少。有的党员干部创新精神不足,习惯于按老思路、旧办法开展工作,工作方式、工作措施跳不出旧框框。

从基层党组织建设来看,也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优。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一些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思想意识落后,不善于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很难适应构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新要求。二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资源不足。一方面,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没有行政管理权,很难调动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不是经济实体,多数农村党组织没有投资收益,再加上自筹经费能力不足,有的甚至不能保证基本的工资和办公费用。经济资源、物质条件的缺乏,客观上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发挥服务作用。三是服务设施功能不全。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加大投入,积极建设服务设施、服务阵地,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健全、后续维护资金跟不上等因素,致使服务设施综合服务能力偏弱,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缺乏维护等问题较为突出。在信息化方面,欠发达农村地区缺乏设备、网络不通,大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不懂电脑操作,更不知怎么上网、收邮件、发微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徒有虚名。

从制度机制建设来看,也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社情民意受理反馈机制不健全。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没有建立反应灵活、运转高效的表达机制,有时甚至存在失真或曲解现象。对群众诉求的处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处理起来随意性较大,与群众缺乏有效沟通,对反馈后不满意的诉求往往久拖不决。二是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在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时,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导致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对如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认识不清晰,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多是依靠上级领导的督导检查,无法保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在考核评议过程中,群众的参与度比较低,没有真正实现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三是长效服务机制缺失。在实践中,各地虽然较为注重长效服务机制建设,但总体来看,依然缺乏成熟有效的规范,也没有建立一套长期管用的服务标准和制度体系,许多工作只是走过场,有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这些问题,既有思想意识方面的阻力,也有物质条件、人力因素、机制制度等方面的障碍,还有工作作风、服务方式和工作能力上的诸多不相适应。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腐朽思想侵蚀。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导致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他们习惯于行政命令式、权威式、家长式的领导方式,与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新要求不相适应。此外,改革开放以来,资产阶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多种思潮的侵袭,造成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复杂,各种不良思想滋生蔓延,很容易诱导、侵蚀党员干部,导致一些党员党性淡化,服务群众意识淡薄,甚至有的走向腐化堕落。

其二,市场经济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社会发展出现不平衡,社会矛盾较为突出。比如,社会分配不公、群众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等,造成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不断加深。少数基层群众存在仇官心理,对党员干部有偏见,对党开展的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这一系列问题,客观上增加了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对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也是一种挑战。

其三,体制机制缺陷。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变革时期,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一些缺陷,许多制度并不健全。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制定出台了一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制度规定,也有效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但由于缺少监督管理机制,一些制度出台后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真正作用,有的制度执行起来虎头蛇尾,最后甚至不了了之。

其四,队伍管理不严。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对党员干部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导致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监管过软、过宽,没有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减少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关怀不够,关心服务的措施也跟不上,导致党员缺乏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影响和制约了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强化服务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首先要解决思想站位不高,服务理念不强的问题。部分党员干部不能真心服务群众,不能坚持“公仆”意识,不能及时破除“官本位”、“庸政惰政“等错误思想,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服务基层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重在“全面”,其着力点和难点从横向来看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从纵向来看就是在基层。基层群众的福祉能否改善,基层群众是否满意,是考验我们所建设的小康社会能否配得上“全面”二字的关键所在。必须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牢牢树立“群众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服务理念,以“让人民群众满意”為标准,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把握民意,根据群众意愿来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使服务成效真正惠及于民。

(二)严明纪律,建好队伍,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提高服务能力

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纪律意识,直接决定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的效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采取内选、下派、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党员,特别是大学生、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班子。积极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通过撤职调整、岗位轮换、对号帮扶、驻村指导等针对性措施,督促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提高。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围绕提升党性修养、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等主题,通过举办培训班、实地考察学习、座谈交流讨论等方式,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实行基层党员干部短期交流,跨地区、跨部门挂职、任职,强化干部实践锻炼。三是强化监督管理。要坚持多管齐下,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创新监督机制,重点突出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监督机构的作用。要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基层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侵占挪用村集体资产等案件,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纪律保障。

(三)开拓阵地,建好平台,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智慧提升服务水平

基层的情况比较复杂,一是问题小但又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问题细但千头万绪。基层党组织必须以敢于攻坚克难,创新改革治理方式,努力建设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提高治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改、扩、建等方式,建设规范化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引入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政策咨询、纠纷化解等服务事项,并设立便民服务代办员,对村一级无法办理的事项全程代办,让农民群众“大事小事不出村”。依托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展邮政、电信、家政、供水、供电等服务,进一步满足群众日常服务需求。二是推进网络服务平台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网络资源,逐步打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服务网络系统。按照服务权限,实施服务事项分层级办理,村(社区)一级能够办理的即时办理,不能办理的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上一级办理,同时明确专门办理人员,规定办结时限,保证办事项目快速传递、按时办结。三是创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载体。运用党群“双向直通”、结对帮扶、领导干部驻村联户、社区工作日等载体,实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工作。

(四)建章立制,做足配套,依据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部署实现服务常态化、有效化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按照中央的要求,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着力建设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还要做好考评考核的配套机制,实现服务的常态化。

1.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实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项述职制度,通过县(区)、镇街道党委书记向上一级党委作述职汇报,落实好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服务不作为、吃拿卡要、损害群众利益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建立民意受理反馈机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探索建立网络问政平台,及时了解群众实际想法、愿望和要求,确保服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分类处置、及时反馈,公开相关情况,并加大对反馈不满意诉求的再办理力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坚持干部定期下访、接访,鼓励党员干部深入问题多、矛盾突出的地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三是健全为民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运作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惩处机制,细化各项服务办理制度、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内容,把基层党组织服务的整个过程制度化、规范化。

2.配套考核机制。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议指标体系。基层党组织服务效果如何,人民群众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应进一步增加群众在考评中的话语权。具体来说,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中增加群众满意度占的比例,并且要让群众容易理解和掌握。二是提高群众参与范围。通过电话调查、座谈了解、满意度测评、发放问卷等方式,征求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群众意见建议,让尽量多的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作出评价,努力实现“为谁服务、由谁评价”。积极开展党员干部承诺亮诺践诺、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勤廉双述等活动,让群众参与评议党员干部工作,建立“组织考”和“群众评”相结合的考核评议机制。三是科學运用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出来后,要在评先树优、考核奖惩上体现出差别性,对考核优秀的给予相应奖励、表彰,对考核末位的进行组织处理,从而激发党员干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热情。把考核评议与问题整改相结合,针对评议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党员干部主动找差距、找不足,自觉整改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承沛.巩固提升机关效能 打造服务型党组织[J].中直党建,2013,(12):15-16.

[2]中共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R].支部生活,2014(11).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779.3万名.新浪网[EB/OL].http://news.sina.com.cn/c/194232036228.shtml.2015-06-29.

[5]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研究课题组.始终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研究.习水党建网[EB/OL].http://www.gzxsdj.gov.cn/gsgg/1408.html..2012-03-31.

作者:马妮 张荣华

开放服务加强网络建设论文 篇3: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探讨

摘  要: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鉴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建设,可以看出图书馆的制度化和传统服务布局仍是处于比较单一固化的阶段。在现代公共服务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建设将继续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做更多工作帮助改善服务类型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全面发挥先进的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以改善图书馆服务,增加访问量。本文将就这一课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建设;大数据;图书馆服务;现代公共文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中的一种公共服务组织,是为人们提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地方。随着现代化文明建设的发展,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已限制了社会全面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图书馆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培养基地,在现代化公共文明建设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提出了建设民族精神文明的新要求。图书馆服务的发展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因素,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会围绕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展开讨论。

一、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困局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提上议事日程,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图书馆建设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和政府明确界定图书馆建设的投资支出规划。图书馆的建设也包括在执行评估的范围内。虽然公共图书馆在这种背景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建设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关于公共图书馆建设如何帮助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相对薄弱。没有相关的成熟理论可供指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文献很少。因此,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应该从多个角度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公共图书馆建设进行研究。第一,要充分利用成熟案例的性质和国外图书馆建设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公共图书馆建设规划,管理方法,组织结构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的详细分析。

公共图书馆建设主要受经济条件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图书馆建设也存在显着差异。公共图书馆的规模,公共图书馆馆藏的书籍数量和质量以及可以容纳的人数将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虽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已经在几个领域完成,但发展相对延迟,我们也无法保证所有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正常功能受限。此外,中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存在服务类型单一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不平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建设未能有机结合。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由广播电视,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镇文化局和基层文化地位、区域书店等等组成。其中与公共图书馆最相似的是农村书店的建设,城市和其他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却未能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有机结合。此外,建设与图书馆建设相关的唯一公共文化服务并不构成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相互整合的关系。同时,整个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中也存在着不同势力之间资源竞争的现象,这基本上导致了当前公共文化建设现状的出现,也形成了公共文化失去了自我发展成长的机构的制度优势。因此,公共文化建设的不到位,无法真实有效地展现公共图书馆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价值。

二、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改善措施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全面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方式,始终把握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可能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确实是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对公共图书馆理论进行优化建设,首要就是建立公共图书馆理论体系。基于公共图书馆的概念,应从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技术三个层面深入推进,构建一套可行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理论体系,在基础理论研究中,有必要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综合服务功能和核心价值观的探究。应用理论主要侧重于研究公共图书馆的规模和运作模式。而技术理论则是主要针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储存和文化服务研究。

为了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公共图书馆必须注重工作团队的培养,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专业的工作团队能够确保公共图书馆健康发展。另外,加强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协调。由于公共图书馆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組成部分,应重点改善公共图书馆系统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协调,有机整合公共服务文化体系以及公共图书馆体系,从而优化整合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为公共图书馆资源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大数据的有效利用能够帮助实现大量阅读资源的快速安全共享功能,有助于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实质性提升,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时代变革。同时,公共图书馆应重视大数据的管理和维护,避免管理漏洞和影响读者阅读体验的安全因素。通过设置与浏览数据格式相关联的权限,存储管理可确保为读者创建独立,私密且安全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三、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基于公益性质,在实际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公共图书馆明确界定社会文化服务的独特价值,发展思路,创新工作,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公共图书馆需要适应现代化文明建设的改变并积极处理时代赋予的新问题和新要求,积极加强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依据自身事实建设,顺应时代潮流制定发展战略,始终记住为公众服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为社会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媛.面向城市发展、基于文化视角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J].当代图书馆,2017(1):6-8.

[2]宋丙秀.3.0时代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路径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v.38,No.218(6):20-22.

[3]陈光.城镇化进程中乡镇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路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3):88-89.

[4]单文娟,刘军.浅谈中小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7(23):68-69.

[5]傅小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策略探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34):18-19.

作者:胡玉

上一篇:企业真实项目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美术教师角色内涵探讨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