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术支持服务开放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学习支持服务作为开放教育特色和优势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远程教育工作者不断对其进行深化与实践。开放大学作为一種新型的大学,其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和质量保障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明确和定位。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对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进行分析,阐明其学习支持服务的系统目标、系统结构及系统质量管理等内容,以期对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有所裨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学术支持服务开放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非学术支持服务开放教育论文 篇1:

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文章通过将传统服务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电大非学术支持服务质量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目前广西远程开放教育中非学术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探索有针对性、更好地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非学术支持服务的途径,促进广西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促进了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变革,成为建设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学习支持资源共享和协作学习,还支持实时交互学习、高可用性的微型化学习等。正是由于数字学习和移动学习在远程开放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其学习支持服务与传统校园的学习服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对提高远程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一、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基本概念

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的理念最早是在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教学和学习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包括教学服务部、地区办公室和学习中心三个核心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需求、课程辅导、学习咨询和其他支持服务。

学习支持服务,也叫学生支持服务、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或者教学支持服务等,在学术界针对学习支持服务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学者Wright[1]、Robinson[2]和丁兴富[3]等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本文认为由于学生的学习基本都是通过远程相关技术服务开展的,教与学的主体之间距离教远,在远程教学和学习中就会存在某些问题,学校相关机构或者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学术学习支持服务、非学术学习支持服务都是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级讲师奥蒙德·辛普森(Ormond Simpson)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学生支持服务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类为学术服务,主要涉及对学生在具体某门课或一组课当中在认知、智力和知识等方面提供的服务。第二类为学习支持或咨询服务,主要包括给学生提供情感性和管理性的支持,相对应第一类学术性支持服务,也称第二类为非学术性支持服务[4]。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议:提供信息,解释问题,提供建议;(2)评定:对学生在非学术性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给予反馈;(3)行动:提供实际的帮助提高学习;(4)倡导:制作经济支持的个案,写推荐信;(5)鼓励:促使机构产生变化以使学生受益;(6)管理:对学习支持服务进行组织管理[5]。二者主要的区别是对课程认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但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侧重于师生之间的管理和情感特性,特别是学习过程中质量监控管理和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的服务范围包括课程材料制作等非教学服务的部分事务性工作,日常对学生的辅助管理,提供助学支持、导学服务、学业咨询、提供学习场所及环境、校园文化、在经济、心理健康等方面为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等。

二、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专业知识的取向、学习过程中疑难解答和技术支持、合作学习方式、在线虚拟实验室操作、学生特征判断、系统注册缴费选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异步交互、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全国网络考试、在线测试、同步交互、专业课程学习策略等方面都会遇到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未注重自身特征的判断

学生在未了解自己的学习特征的情况下,不知道从何开始学习以及哪种学习方式合适自己,盲目地学习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学习特征分析包括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两个要素。教师在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从性格、地理特征、心理特性、情感特征、学习层次和经验、学习和生活态度、学习目标和能力、具备的技能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

(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不够

一方面,由于远程开放教育是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受相应的技术限制,对应的在线实践虚拟环境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受场地或学习场所的限制,很难建立固定的实践场所和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和管理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如何教”“教什么”,从学生入学到选课、知识构建、学习策略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远程教学学习知识,通过学校的课程考试、顺利毕业拿到学历。但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在社会和工作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理论。但经过调研发现,目前电大及各地学习中心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缺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应的实践场所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

(三)学生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不积极

学生是远程教育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和学习支持服务的各要素间相互关联,各种远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很难离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而完成,学生和教师就会在长期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对网络形成依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完全主动适应这种环境,也没有获得教师和管理人员及时的信息服务,没有真正了解学习的目的。

三、提升远程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的策略

非學术支持服务主要是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核心,但在现实学习过程中,电大教师和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不断提升电大非学术支持服务的工作。

(一)宣传咨询

学生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都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远程非学术服务机构就需要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和帮助。如招生宣传、考试时间安排、缴费流程,帮助学生转学、查询免修免考、毕业相关手续等,满足学生的各种要求。

(二)学习策略支持服务

学习服务机构要对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活动进行跟踪和监督,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提示,判断学生遇到的问题所属的范畴,包括学习方法或者策略、学习资源或者硬件基础条件等。机构服务人员就需要主动询问学生遇到的困难,从课程资源、学生方法、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学习设备的技术操作等方面了解学生反映问题的实质,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主体需求的满意度决定着服务价值的大小,当各学习要素满足了学生的需求,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也就具有了实在的价值。

(三)技术支持和学习环境服务

学生在学习前需要了解学习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资源、软件、平台、规则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前技术培训。改善和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如多媒体教室、专业实验室、多功能图书馆、阅览室等。

(四)学生情感关怀

在电大开放教育中,招生的来源大部分是在职人员,还有部分学生是高考成绩偏低未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分数线而选择电大远程教育进行学习。针对在职学生,一方面要承担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有工作压力。而非在职学生也面临经济收入、工作落实等情况,因此,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往往存在工学矛盾。在开展学习支持服务过程中,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求学的归属感,消除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需要经常与学生之间在感情上进行心灵沟通,询问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从语言和行动上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帮助,解决“工学”矛盾带来的各类问题,支持学生在工作的同时,轻松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学生也需要与教师及时沟通,及时将遇到的困难反馈给教师寻求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通过与教师的双向沟通来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可以开展一些联谊活动、体育运动、沟通座谈会等拓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的渠道和空间。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论坛发帖、聊天室沟通等方式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中心管理人员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应该以合适的语言表达和专业的服务态度回复学生的问题。中心还可以成立分支机构,比如心理咨询科、就业指导科等,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毕业后遇到的问题,提供跟踪服务,真正体现出电大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要求,特别是对“阳光班”学生,要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和毕业后的阶段。

(五)个性化非学术支持服务

打破传统的服务意识,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开拓非学术支持服务的新思路,发挥系统力量,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主动为学生提供如个人心理健康咨询、残疾学生帮扶、性格分析与就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项目,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结束语

非学术支持服务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降低学习紧张度和辍学率有着很大作用,这个问题在当前远程教育教学中还没有引起电大系统管理部门和远程成人教育机构的重视,是开放教育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一个关键步骤,但当前也是一项薄弱环节。在实践探索和教育改革中,提倡“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是国际上远程教育共同的追求,是树立声誉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电大要把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作为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支持与服务是电大的根基。探索具有电大特色的非学术支持服务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需要全国电大系统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Wrigh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ropout Rates and Causes for Two Different Distance Education Course[J].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2004.

[2]Robinson. Students Support in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21century[J]. Learning from service management,1995(2).

[3]丁兴富.论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3).

[4]Ormond Simpson. Supporting Students in Online,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Second Editio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Series[M],Kogan Page,120 Pentonville Road,London N19JN,England. 226pp.2002.

[5]張秀梅.远程教育学科体系研究[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雷琼宇,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科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教学资源建设。

[责任编辑 王 茹]

作者:雷琼宇

非学术支持服务开放教育论文 篇2:

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质量研究

摘要:学习支持服务作为开放教育特色和优势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远程教育工作者不断对其进行深化与实践。开放大学作为一種新型的大学,其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和质量保障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明确和定位。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对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进行分析,阐明其学习支持服务的系统目标、系统结构及系统质量管理等内容,以期对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质量研究

中国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学习支持服务的思想和概念产生于英国开放大学丰富的远程教育实践。大卫·西沃特(David Sewart)教授将学习支持定义为一種手段,通过这種手段,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種功能完成学习。1983年,大卫·西沃特与德斯蒙德·基更、鲍耶尔·霍姆伯格合编《远程教育:国际展望》一书,第一次将“学习支持服务”与“媒体选择新的通讯技术”、“课程开发”等并列为远程教与学的核心内容。

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环境,是指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联的事物所构成的集合,称之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环境,包括教育政策、社会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人口与自然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等,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与学习支持服务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沟通,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一、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分析

(一)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成要素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资源和教育技术等四个要素所组成。在各构成要素之间,教育者起主导的作用,负责根据内外部环境要求提供匹配的支持服务;受教育者是支持服务的主体,它接受服务并给予的反馈将构成系统闭环;教学资源是支持服务的必备客体,教育技术是整个学习支持服务的载体,二者构成了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学习环境。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互作用和四个要素之间的多边作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具备了一定的协同效应、自组织和整体涌现性。

(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理论基础

学习支持服务是由其构成要素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行为控制、干预与优化功能的、有目的性的自组织系统。

1.运筹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运筹论,是以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服务能力最大化为目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除了要明确服务目标和服务手段,更要在学习支持服务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平台搭建、投入产出等问题上,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全面安排,统筹规划。同时,既要考虑办学条件(如人员、专业、经费、资源、科研水平等)的约束,又要考虑到新型开放教育形式下受教育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还要考虑教育政策、社会经济、人口等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2.控制论(干预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行为的控制是指根据信息选择目的的行为及实现这一行为的过程。通过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对“教学支持服务”、“管理支持服务”、“实践支持服务”、“资源支持服务”、“助学支持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六个关键环节设定干预点,能够有效控制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行为,保证服务质量。

如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双向交互,双向教育方式表现为: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学习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提供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并通过发帖或回帖来向教师反馈问题。网络平台自动统计学生登录次数、发帖/回帖数量、浏览学习资源量等过程性数据。教师和学生对这一行为的过程有了足够的认识之后,就可形成一个教学自反馈控制系统:学生通过发帖/回帖、电话、邮件等反馈信号将接受知识的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反馈意见和网络平台自动统计的过程性数据信息,适时改变自己的行为(变动输入),调整网络交互内容、引导模式或进度计划等,然后学生再反馈,教师再更改……如此反复,直到学生充分接受教师意见,理解课程内容。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控制系统就通过循环反复、自动调节,达到一種动态平衡s

按照系统控制论的观点,得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运行中存在较强的目的性和干预性。(1)目的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保持有目的运行,能够根据受教育者学习目标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自动修正。学习支持服务行为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网络双向交互,借助多维的服务方式使受教育者克服各类影响因素,顺利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完成人才培养目标。(2)干预性。学习支持服务行为本身就是一種有目的的干预过程,它通过持续的过程性干预,使人才培养质量保持在一種理想的状态上,或顺利实现人才培养预期目标,这是一个连续的、自组织行为过程。

3.信息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运用信息论的方法整合研究教师、学生、管理、技术、平台和学习过程等与学习相关的一切有用信息,为教育部门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具体表现为: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其度量,特别是利用云计算方式聚合教育信息,分析未来市场供需关系、学科专业前沿、教学内容、学习建议、学习资源、学生基本情况、过程管理规范、新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各类管理平台服务等,研究教学、管理、技术及学生学习等信息的传递和变换规律。

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结构

最能体现开放大学价值取向的基本理念有五个,即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和国际化。它强调思想的开放、模式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对象的开放,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向一切有能力、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服务。

(一)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结构

要素、结构和功能,是规定一个完备的系统所必需的条件。按照系统科学的原理,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组成支持服务系统的各種具体的内部构成形式,即各子系统之间稳定的相互联系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功能和要素的结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由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征的层次结构和子系统要素组成,这些子系统及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系统的总体运行目标。

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一个由多種要素和功能组成的社会结构系统,作为国家终身教育支持服务系统的一部分,与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环境要素,发生着非常密切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具体研究支持服务过程中,可以从这些角度来认识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结构形态,对影响支持服务能力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深入考察,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解和把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

(二)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特征

用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特性,其除了常规系统的特征,还表现出服务内容的针对性、服务过程的复杂性、学习目标的不确定性、学习行为的自组织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涌现性等特征。

1.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开放大学提供给学生的各種服务可分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两类。学术性支持服务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市场需求,课程学习、小组研讨、实践实习、报告论文等,涉及学习交互、策略引导等,主要由教育决策机构、课程建设(主持)教师完成;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包括管理政策、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心理辅导等层面,主要由一线教师、管理人员完成。

不同层次的教师、管理及教学辅助人员同时为受教育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专门设计,目的是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服务过程的复杂性。(1)教与学的适应性。开放大学的两个任务是做好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并建立它们之间沟通的桥梁。面对学生应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满足学习者个别化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需要,为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学模式能够兼顾自主化的学习要求,避免填鸭教学,帮助学习者实现自我管理;二是在“自主”的基础之上,建立协同学习模式和实现环境,其核心是让师生“共同”去完成学习任务,感受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碰撞,在教与学的复杂适应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较大变化。(2)学习者具有不确定性。开放大学为所有想学习的人提供学习机会,这就形成学习者的来源广泛、构成多样,学习者的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不仅有自然物质世界的各種特性,还具有许多后者所不具有的高级和复杂的特性。他们不分種族、性别、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均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学习目标,其学习时间、内容、层次和期望都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学习者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随时都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转换学习期望和求学机构,同时一个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成为某一阶段学习任务的引导者。

3.学习目标的不确定性。未来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将体现较强阶段性,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自身所属环境因素和掌握程度不同,学习目标不断发生变化,将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供学习者体验,同时要保证不同教育层次之间能够合理衔接。

4.学习行为的自组织性。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自组织包含着要素中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行为和这種行为形成的一定组织结构。支持服务系统自组织发生的条件是:系统与环境之间有输出或输入,因为系统将要建立一个动态的有序结构,所以必须与外界有不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开放的外界输入达到一定阈值,外界对系统的输入平权与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自组织机制包括环境开放性、系统远离平衡态、能量交换的非线性、服务能力涌现。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自组织现象是多个支持服务子系统之间非线性作用产生的整体现象和整体效应,其过程是:(1)从支持服务的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演化;(2)支持服务组织能力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演化;(3)支持服务在相同组织层次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化等。这三个过程呈现出交替作用的情形,形成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组织化的连续统一体。

5.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涌现性。涌现现象(emergence)作为复杂系统的重要特性,是一个复杂系统中由次级组成单元间简单的互动所造成的复杂现象。复杂性科学把系统整体具有而部分所不具有的属性、特征、行为、功能等特性称为涌现性。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互动而形成的有机体。按照静态的构成论观点: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涌现性是指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整体所具有的,而构成学习支持服务的各组分不具有的属性、特征、功能、行为等;从动态的生成论角度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涌现性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互动而促使系统产生复杂功能的过程。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涌现性来源于学习支持服务构成要素、组织结构和内外部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环境效应、组分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等四者共同造就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涌现性,即支持服务质量整体的提升。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涌现性的特征主要包括受限生成性、非加和整体性、客观规律性。

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本身就是系统涌现性的最好表现,包括招生支持服务、教学支持服务、教学管理支持服务、实践教学支持服务、资源支持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子系统,单独某一个子系统只是构成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基本组分,仅仅改善一个子系统的服务功能,并不能完全提升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只有整体的涌现性才是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同时,必须改善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从而激发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涌现性,进一步提升学习支持服务质量。

三、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质量体系的构建

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强调学生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习过程的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同时要求在教学资源、学习过程、学习设施、学习环境、学习评价等方面保障服务质量。因此,必须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质量体系,建立符合开放大学特色的学习支持服务目标管理要求,同时也要将学习支持服务的理念与教学管理规范相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功能进行理解和转化。

(一)在管理过程中体现支持服务理念

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质量保障体系,要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必须得到开放大学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支持:其次,必须建立各项工作的服务标准、管理规范、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措施;最后,培养全体教职工的学习支持服务情感。在日常工作中,只有保持有原则性的实施学习支持服务理念、使用规范的学习支持服务流程、心怀饱满的服务热情,才能够真正改善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提升开放教育的品牌形象。

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管理工作贯穿新生入学、确定专业、选修课程、参加考试、组织实践活动等全过程;要以学生学习需求为重心,将人性化的过程管理与个性化的支持服务相结合、自主学习与科学评价相结合。此外,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信息查询与意见反馈渠道,引导学生建立学习计划和选课规则,协助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顺利提交毕业申请至毕业。

(二)在管理方法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开放教育招生人数多、专业范围宽、地域覆盖面广等特点,已经对学习支持服务的实施效果造成严重考验。在保障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方面,各教育院校都采取了各種措施,但总体收效不大,总体上表现为决策缺乏依据、管理手段不科学、各项建设规划相互矛盾等。将现代企业质量保证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开放教育的质量管理之中,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质量保证体系,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截至2000年年底,在全球教育系统中认证的教育机构北美洲已有139所、欧洲有263所、亚洲有123所。我国教育机构于“九五”期间开始引进ISO9000标准,到2003年年末,国内已经有173家教育机构,包括高等学校、中等学校、职业学校和网络学院,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其中,北医网院、中央电大南海学习中心、徐州广播电视大学、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等院校进行了将ISO9000引入远程高等教育的初步尝试。

开放大学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学习支持服务能够在标准指导下有序进行,要将质量管理观念、方法、模式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功能相结合,做到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复杂性与科学管理规律性的统一,通过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合开放大学特色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真正让ISO9000标准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武丽志,丁新,学生支持服务:大卫·西沃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5-27.

[2]杨婷婷,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03,(5):38-39.

[3]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的地位与作用[R],北京大学“学习、技术与人力发展大会”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2011.

[4]Ormond Simpson(2002),Supporting Students in Online,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nd edition][J],Routledge Falmer,226pp.

[5]赫慧,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远程开放教育质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12-13.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现代远程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编号:VE4007)成果之一]

[李强: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教学、会展教育。黄正明: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管理]

作者:李强 黄正明

非学术支持服务开放教育论文 篇3:

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校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

摘 要:随着云技术、在线教育平台的不断成熟,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部门,应结合新的学习环境,构建以动态学习需求为导向,以智慧技术为动力的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文章以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背景和构建策略。

高校学习支持服务是以智慧技术为基础,以教学资源、教学服务为主要內容,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导学、助学和促学等帮助的多元化支持服务[1]。学习支持服务的理念源于远程教育,英国开放大学的David Sewart认为,在远程教育活动中,学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包含信息、资源和技术设施的人际面授交流、双向通信交流等学习支持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充分履行教育职能。目前,受服务理念、服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难以精准把握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影响了学习支持服务的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借助移动智能终端优势,构建移动学习环境下、以师生为主体、以学习需求为导向的全新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1 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背景

1.1 移动学习环境的变化

在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移动平台和智能终端构建移动学习新范式已成为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首先,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传统的教学形态发生改变,高校能够利用移动智能技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搭建了全新的教学场景,优化了学习资源的传播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通过移动技术对学习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空间。借助移动智能终端,高校图书馆既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也为师生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2]。再次,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学生对高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在线教育、智能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移动媒介、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学习环境,高校图书馆应创新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利用移动技术重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1.2 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逐渐成熟

目前,高校图书馆整合了各种资源,全面开放了内部空间,秉承支持服务理念,拓展了服务项目。高校图书馆不仅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整理馆藏学习资源,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读者共享学习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推动了数字资源的广泛传播,还通过收录校内课程或采购、引进校外课程的方式,解决了学生获取课程资源困难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为教师开展慕课和翻转课堂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共享各类学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种类丰富、内容多样的优质学习课程,以及各类学术、非学术服务,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3]。

1.3 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新的使命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文化中心、资源中心,是高校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部门。目前,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存在地域局限性和内容空洞等问题,不利于学习支持服务的良性开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针对移动学习的特征,构建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以学习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支持学生开展有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效果[4];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合理布置馆内空间,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载体优势,通过整合学习资源、提升技术效能、加大校内外相关机构的协作力度、持续收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实时优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优质的服务。

2 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构建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实践

构建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方式。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创新理念、用好技术,对传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进行了优化,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认同感,满足了他们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2.1 满足移动学习需求,优化学习资源供给

根据移动学习环境下的知识检索和获取要求,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充分遵循资源基础理念,同时建设实体、数字资源,有效降低了学生获取资源的难度,具体措施有以下三条:一是建好、用好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网站平台,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资源。在该网站上,读者不仅可以轻松获取中科JobLib就业与创业创新知识总库、CNKI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源,读秀知识库、汇雅电子图书等电子书资源,中科多媒体(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中科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等试题库资源,以及多媒体资源、试用资源,还可以通过网站搜索工具检索学习资源。二是开通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充分满足读者的移动学习需求。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读者提供了“超星读书”“博看声阅”“中科数据库”等功能,确保读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优质学习资源。三是构建全面覆盖的学习资源体系。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利用各种途径收集学习资源,通过对馆藏学习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结构优化,构建了全覆盖的学习资源体系。截至2020年8月,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共收藏纸质文献112万余册、电子图书123万余册、电子期刊49万余册,涉及所有学科内容。

2.2 融入移动学习环境,强化学习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学生对课程质量、内容的要求更高,需要高校图书馆通过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5]。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爱迪科森云课堂平台,使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方面,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加强了校内课程数字化建设引导,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积极鼓励、引导校内教师开发新教材、新课程,上传教学视频,以方便学生随时通过移动终端学习;另一方面,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加大了对外部优质课程资源的引进力度,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种类齐全的在线课程。

2.3 遵循移动学习规律,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

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通过开展宣传推广、现场教学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措施有以下三条:一是以现场展示、互动咨询、有奖问答等方式引导师生熟练掌握必要的信息检索技能,提高了他们的信息评估和数据思维能力。二是开发、建设“检索微课堂”平台,举办由知网、博看和e线图情等数据库专业人员主讲的培训讲座,开通了检索咨询QQ群,以“语音+图片”的方式向师生讲解学习资源、在线课程的使用方法,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三是突出技术优势,拓展学习支持服务。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呈现出动态性、超前性等特征。因此,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重视引进新的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保障了学习支持服务的实效性[6]。

3 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构建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策略

3.1 创新服务理念,扩充学习支持服务资源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支持服务理念,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线上学习资源,推进学习资源建设的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具体有以下三种措施:一是树立开放、共享理念,高效整合学习资源。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突破馆内资源服务的局限性,筛选、整合学习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符合校内教学、科研需求的知识内容[7]。二是分类收集、整合学习资源。高校图书馆应对学习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加强校内外相关机构的协同合作,丰富数字资源平台的内容,如:将馆藏资源按照日常学习、课程建设、学术研究和课外兴趣拓展等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尽可能地降低学生查找学习资源的难度。三是强化资源标准管理和文化建设,做好學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应制定平台资源筛选标准,构建优质学习资源供给体系,确保平台资源质量的稳定。

3.2 明确服务目标,丰富学习支持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在向师生提供新型学习支持服务时,应从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出发,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范围进行合理界定,确保学习支持服务的持续开展,具体有以下三种做法:一是立足学习需求,明确服务目标。高校图书馆应根据馆藏资源条件设定学习支持服务的基础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建构和学习能力;将开展包含相互协作、真情实景、反思调整等内容的学习支持服务设定为提升目标,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个人思维能力[8]。二是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合理分类,有针对性地选择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不仅应以终身学习为服务导向,对服务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形成契合实际的学习支持服务机制,还应研发移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开展线上讲座、在线课堂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学习支持服务,满足师生的实际研究、学习需要。三是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空间。高校图书馆可为学生开通个人账户,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进一步丰富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

3.3 整合服务力量,重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将学习支持服务作为常规工作,通过各类智能平台,整合多元服务力量,明确发展规划,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应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合理规划馆内空间,整合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高校教师不仅应积极转变角色,开展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多元交互教学,还应积极参与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通过制作教学课件、推送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馆员应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程支持[9]。

3.4 突出技术优势,保障学习支持服务的持续开展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技术优势,重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及时收集、预测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精准度;利用智慧技术,通过智能分析移动学习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优化学习资源体系[10]。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开通了“超星学习通”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保障了学习支持服务的持续开展。该平台囊括了数字化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多种资源,是具有知识管理、课程学习等一体化功能的知识传播、管理平台,师生读者只要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下载、安装学习通App,就可以在线检索各种资源,在线评论、分享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 黎小妮.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学习支持服务的方法与实施路径:基于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对MOOC认知和参与程度的调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5):47-56.

[2] 赵蕾,杨九龙.开放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8):56-60.

[3] 刘婧,任传荣,李健丽.面向MOOC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中心结构设计[J].图书馆学刊,2016(2):58-61.

[4] 罗宏.学习共享空间:学习支持与图书馆空间的系统整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4):125-128.

[5] 蔡红,官凤婷.“学习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化构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4):90.

[6] 曾翠,尹恩山.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模型与运作模式研究:以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8(11):148-154,178.

[7] 龙朝阳,胡灿,邹凯,等.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图书馆协作学习支持服务探析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4):37-44.

[8] 王立杰,谢正侠.学习支持视域下图书馆学科服务探索:以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9(7):63-69.

[9] 王慧杰,于海东.基于“柯氏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成效评价路径设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3):34-40.

[10] 韩玉巧,王代礼.“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以京津冀地区十六所高校图书馆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1):26-34.

(编校:冯 耕)

作者:周荻

上一篇:灰色关联分析的社会经济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