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冲刺训练

2024-04-07

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冲刺训练(精选6篇)

篇1: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冲刺训练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复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共8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元嘉末,为湘东王国常侍。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选自《南史·虞愿传》,有改动)

【注】① 以:因为,由于。② 罢:离开。③ 浮图:佛塔。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⑵ 愿徐去无异容.私: 徐: ③①②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⑴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⑵ 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译文:

3.邹忌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2分)

4.面对帝王的错误,邹忌和虞愿都有所进谏,二人的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说说

原因?(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⑴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毁灭”的第一周⑵人类突然消失后,全世界核电站紧急用燃料一周内将用完,柴油发电机无法工作,导致核反应器外的水无法循环冷却。随后,全世界几百个核反应堆将发生灾难,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柴油发动机由于失去燃料供应,将会全部罢工,核反应堆将一个接一个由于过热而燃烧、熔化甚至爆炸,地球上将同时发生数百起切尔诺贝利式的核泄漏灾难。

城市建筑将坍塌

⑶沿海城市将最先“覆灭”。因为抽水用的水泵不再运转,地铁、地下公路等地下世界将成为水世界。

⑷水和野草从根基腐蚀掉整个城市,任何用木头建造的建筑物将开始坍塌,尤其是在白蚁繁盛的地区。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在一个世纪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将生锈腐烂掉。

⑸玻璃和钢结构建筑会在200年之内倒塌。而曾经是巴黎标志性建筑的埃菲尔铁塔也将会被严重的锈蚀所摧毁。当然,所有的桥梁也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⑹500年后,城市的核心区已被森林所覆盖。那些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的城市中将只能看到茂密的森林,曾经辉煌的摩天大楼和高大教堂将只剩下一片片的残骸。

地球重新变成动植物的天堂

⑺当人类消失后,一些依赖人类生存的动物将会遭受苦难,譬如老鼠、蟑螂、八哥、母牛、绵羊和其他农场动物。寄居人类身上的头虱将会在一年之内灭绝,艾滋病毒也将从地球上绝迹。地球会变成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上万种濒危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人类文明记录将消失

⑻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几

乎不会留下人类曾经存在的痕迹。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它们正巧被掩埋在沙土层中,由于缺少空气和水,它们或许仍可以幸存成千上万年,并且1万年后仍然可以被阅读。

人类最长久的遗产 ⑼事实上,在人类的所有发明中,塑料袋也许是最拒绝被大自然力量毁灭的人类遗产之一。即使过去1万年,大多数塑料袋仍然不会消失。如果这时有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么他们将只能找到一些青铜雕像的残骸、不锈钢器具和大量的塑料垃圾。当然,要找到这些遗存之物,他们必须进行广泛的挖掘或是潜入到海水底部。

⑽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⑾人类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全文用了很多表示猜测的词语,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试说说加点的词语能

否删除?为什么?(2分)

⑴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⑵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

消失。

2.全文用了许多表示事件的数量关系词语,作者这样列出来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文章最后说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续写一个结尾,提醒人们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记什么?(2分)

4.联系现实,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请你假想一下假如人类消失,地球还会有怎样的变化?(文中提过的不可以再写)(2分)

(二)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⑴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

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⑵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⑶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⒁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⑸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2分)

2.第⑶段划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能再写一条有关“责任”的名言吗?(2分)

3.如何理解第⑸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2分)

【链接材料】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三)阅读《栀子花笑了》,回答21—25题。(共11分)

栀子花笑了

青春

⑴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夕阳带着对大地的一丝留念披着一条红色的披风在天际中翩翩起舞。(A)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摇了摇身子,落叶在树枝与地面间飞舞着,用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了秋日的寂静。不甘寂寞的栀子花也出来助兴,将整个校园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

⑵这一衣带水的校园通道上的这一头一男一女的景象跟整个气氛很巧妙地溶合在一起,而另一头缓缓走来的校长却像鸟儿一样点破了这和谐的安宁。走过来了,尽管栀子花依旧很香,可这中间还是夹着一些火药味儿。

⑶男孩坐在自行车上,侧着身跟女孩说话,女孩站在男孩的右手旁,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讲义夹和一封粉红色的信,校长站在女孩的对面。三个人站着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总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三个小孩总比两个小孩来得容易吵架一样,这跟数学并没有矛盾。

⑷“这么晚还不回家啊。”校长首先打破了寂静,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这两个学生。现在的中学生真的不像话了,还小小年纪,唉,想当年我们这个年纪男女连互看一眼都不敢„„校长浮光掠影了他当时年轻的时候,顿时来了精神。“是的,校长,因为有点事儿。”女孩安静而从容地回答。身边的男孩羞涩地低下了头。

⑸(B)风似乎有些大了,树叶开始沙沙作响着,栀子花的花香像是被稀释了一样,香味顿时减少了很多。

⑹“哪个年级的?”校长问。“高三,校长。”女孩回答道。都高三了还有这心思,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唉,校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突然看到了女孩手上的信。

⑺“这封信是给他的?”校长指着男孩问着女孩。“是的,校长。”仍旧是女孩从容的回答。“信,嗯,让我看一下。”校长有点不自然说道。女孩刚伸出手,像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手就停在半

空中了。“校长,就我所知,即便是警察。不能随便看别人的东西。”女孩笑了笑说。“这„„”校长突然有点尴尬了。

⑻(C)好像真的要下雨了,夕阳承受不住黑暗的诱惑消失在天际了,栀子花也是没有精神了。将暮未暮的天空里,穿越云层的阳光几乎是一种奢侈,然而在黑暗到来之前它依然顽强的存在——这一切看了都使人感动„„

⑼男孩的脸色似乎有些苍白,他拉了拉女孩的衣角说,“给校长看吧!”校长看了看男孩,眼神之中掠过一些的感激,但随即笑了,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了。女孩把信给了校长。.

⑽配合得多好了啊。校长来不及多想,忙打开信:放心,好好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习不用怕落下,全班同学都会帮你的。大家都在等着你回来呢!这些笔记是同学们帮你做的,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因为不只是你一个人,你还有大家呢!接下来,是同学一大串的祝语。校长的表情突然僵硬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⑾校长信看完了吗?我们到时间晚自习了。校长,其实这世上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一种更深更真更值得让人珍藏的感情,那就是友谊,您说是吗?校长。”女孩仍旧笑着说。

⑿是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自己竟忽视了这种真挚的感情,还差点扼杀掉了它。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童话!是啊!不是童话。校长突然笑了。.

⒀这笑像一个屏风把风和将要下的雨都隔绝了。(D)天空仍像先前一样静谧、和谐,树叶被风温柔的拥抱得安静而羞涩了,空气中溢满了香气,栀子花笑得有点“花枝招展”了。

(选自《有一种美德中微笑:体验社会》有改动)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2分)

2.本文对“栀子花”的形态、香气进行了多次的描写,请从文中划线的(A)(B)(C)

(D)四句中任选一句,试分析其作用。(2分)

3.文中第⑼和⑿两段都写了校长的“笑”,你能说说校长这两次“笑”所表达的意思吗?

(2分)

4.请你试着说说“栀子花笑了”的含义和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

5.异性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友谊是男女之间的纯真友情。你觉得应如

何正确对待异性之间的友情?面对父母、师长的误会时,你会如何处理?(3分)

三写作

26.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都像影片一样闪过,没有悲欢离合,也没有生离死别。时间的车轮缓缓滚过,生活中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请以“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官、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范文:

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断

阴霾尽散,云淡风轻,拾起无数零散的记忆碎片,拼成一条通往未来的小路。踏着诗的韵脚,追寻记忆中最美好的足迹。

——题记

夕阳摇摇欲坠,洒下最后的余晖,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着大街小巷。人影摇曳,喧嚣尽寂,唯有飒爽的秋风吹刮着落叶翩然,萧瑟而又悲凉。

耳边仿佛还在回响着妈妈的话,“明天妈妈得加班,不能陪你参加比赛了。”突然的消息给了我当头一棒,本来热血沸腾的我,内心顿时凉了一大半。

难以言表的担忧如同蛛丝一般轻轻地却又粘粘地缠绕在我的心间,是心在挣扎。一旦忘记了演讲词,一旦被突然的变故打乱了思路,一旦……忐忑不安的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手足无措地站在舞台中央的麦克风前的我,以及台下哄笑的观众。

柔和的灯光照亮了眼前的演讲稿,“做我自己”四个大字刺痛了我的眼睛。我反问自己,没有妈妈的陪伴,我就甘愿放弃自己吗?不,这不是我,不是那个永不言败的我。

于是,深沉的夜色被诵读的声音唤醒。我重拾起了信心与勇气,对着狡黠的月光,最后一次彩排名为“做我自己”的演讲,许下了做我自己的诺言。坚定的信念如汹涌的海浪,拍打着心岩,激荡一曲曲澎湃的赞歌。如水的月光缓缓流淌,嘹亮的声音在漆黑的苍穹中回荡。偌大的舞台中央,面对着无数闪光灯我微笑地伫立。看不到台下妈妈的身影,只恍惚记得妈妈期盼的眼神。薄唇轻启,洪亮悦耳的声音,铿锵有力的演讲词,娴熟自然的动作,一气呵成的表演。在我弯下腰鞠躬的刹那,台下响起了如潮水般的掌声,没有嘲讽,没有哄笑。又是一个黄昏,余辉依旧。我拿着一张泛着金光的奖状倚立在门口,等待下班的妈妈归来。眼前仿佛浮现出妈妈唇畔绝美的笑靥。恍然发觉,一切原来是那样美好。

淡淡的夕阳,淡淡的余辉,勾画成为记忆中那最美好的片段

篇2: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冲刺训练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4分)(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2.一位九年级同学写了一篇《在语文世界里成长》的文章。下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然后完成(1)—(4)题。(11分)七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学语文要用心去感悟。”光阴荏苒,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老师的那句话仍在我耳边回响„„

三年来,在老师引领下,我泛舟书海,品读美文。我随白居易踏青于钱塘湖——(Pan),领略“

①,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美景;与五柳先生一道“采菊东篱下,② ”,理解他远离尘俗的心境;同范仲淹一起登临岳阳楼,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③—”的博大胸襟;驻足于杜有的茅屋前,体会“ 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怀;受教于孔孟门下,聆听“学而不思则罔,⑤ ”的谆谆教诲,感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⑥—者也”的人生大义。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 一股股清泉细流。(1)文中拼音处应补写的汉字是:。

(2)文中“光阴荏苒”这个短语的意思是:。请再写—个与它意思相近的四字短语(包括成语):。

(3)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4)请补写出第二段横线处名句所缺的部分。

①——②———,③——— ④ ——⑤——— ⑥——

用心

爱心

专心

3.读经典,学语文,首先在于读。你读过《西游记》,一定知道“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1)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他是向谁借的?————————(2)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三调芭蕉扇”的结果写出来。

一调:—— 二调:—— 三调:——

4.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5分)(1)你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人品修养的高下。大家想拟一个能突出这一中心的演讲标题。你拟的标题是什么?(不超过8个字)—————————————

(2)小组推选李明在班会上演讲。为了写好演讲稿,李明请大家为他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 你提供的名言是:

(3)、李明准备先谈小事与大事成败的关系,再谈小事与人品修养高下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之间需要用一两句话来衔接。请帮他写出这个过渡句。——

(4)演讲过程中有几个同学在下面说笑打闹,班会结束前,你作为主持人作小结,想结合班会主题对他们提出忠告,你会说些什么?(80字左右)—————————————

二、阅 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22分)冰心姥姥您好 铁凝

在中国的北方,孩子们称自己母亲的母亲为姥姥。此外,当领着孩子的母亲遇见自己所尊敬的老年女性,也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子说:“叫姥姥。”孩子清脆地叫着,姥姥无比怜爱地答应着,于是“姥姥”的含义便不单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她还是可以信赖、可以依

用心

爱心

专心 2

靠的象征。她每每使人想到原野上肥厚、沉实的泥土和冬天乡村燃烧着柴草的火炕的温暖气息,她充满着一种人间古老的然而永不衰竭的魅力。

第一次听见有人称冰心为姥姥,是她的外孙陈钢。他曾经为我拍过一些照片,我非常喜欢他的这些作品。他告诉我:“我把照片给姥姥看了。”我问他姥姥说了些什么,他说:“姥姥亲了我一下。”冰心对外孙这种独特的无言的赞赏,更能见出二份无可替代的亲情。陈钢觉得对他本人来说,姥姥是他的姥姥,比姥姥是一位著名作家更为重要。

此后不久,我给冰心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在保定西部山区的一些生活。冰心来信嘱咐我说:“铁凝,你要好好地珍惜你的青春,你的才华!你有机会和农民接触,太好了!他们真朴实,真可爱!你能好好写他们吗?我对你抱有无限的希望„„”

读着这样的信,你会发现在冰心那平和、宁静的外表之下,那从容、温和的目光之中,还有一份对于中国最广大农民的深深的爱意,这爱意不仅表现在她为灾民慷慨捐款一万元,还渗透在她对青年作家描写最普通的民众之关的热烈希冀里。也许她的年龄和身体不容她再去更多的地方,但她宽厚的心怀无处不在。

1991年5月,我和散文家周明一道去拜望冰心,我买了一束玫瑰。冰心坐在书桌前,短发齐齐整整,面容很有精神。我把鲜花送上,周明要拍照,冰心说:“来,让我拿着花。”,她请我们喝茶、吃糖。然后说:“搬把椅子坐在我身边吧,这样离我近些。”我坐到了她的身边,她清澈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我感到无话可说,不是因为拘谨而是因为受着一种气氛的感染,是因为身边这位安静的老人正安静地看着我。她一定深明我的心意,此外的一切客套都将是我的多嘴多舌。她一定也同意我无话可说,因为当我告诉她我不知说些什么时,她说:“那就让我们静静地坐一会儿。”

我很看重与冰心静静地坐一会儿,或许这并不比我问长问短得到的要少。在那安安静静的一小会儿里,我从这位几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身上所获得的,竟是一种可以触摸的生命激情。或者可以说,没有这一刻安然的纯净,便无以获得照耀生伞的激情。

告辞时,我说:“我不想打扰您,又想看见您,有机会我会再来看您。”我握住她的手,她说:“只要我活着,你就来看我吧。”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春节时收到了冰心的近照:她身穿黑白条纹的罩衣坐在紫红色的沙发上,怀中抱着干干净净的白色猫咪。她的目光是如此的清明,面容是如此的和善,令我不能不想起最具民间情意和通俗色彩的一个称谓——姥姥。

能够令人敬佩的作家是幸运的,能够令人敬佩而又令人可以亲近的作家则足以拥有双倍的自豪。冰心不仅以她的智慧、才情,她对人类的爱心和她不曾迟钝、不曾倦怠的笔,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以言说的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更给许多年轻人以他人无法替代的感染。在九十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愈发的讲究、愈发的花哨的 时候,我特别想把冰心称作冰心姥姥。

冰心姥姥,您好!5.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姥姥”这一称谓有哪两层含义。(4分)6.本文依次叙述了作者与冰心交往过程中的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7.读冰心的来信时,作者为什么感到“她宽厚的心怀无处不在”?(4分)8.文中画线句子是冰心所说的两句话,从中可以看出冰心有哪些可贵的品质?(4分)9.文章最后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二](18分)从织布机到计算机

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19世纪早期,法国里昂的丝织工人们织出了图案绚丽的丝绸锦缎,然而他们使用的工具却是质量低劣、效率低下的老式手工提花机。这种机器需要有人站在上面,费力地一根一根地将丝线.提起、放下,才能织出精细复杂的丝绸,就好像演员在操纵牵线木偶。这种烦琐的劳动随着1804年雅卡尔提花机的发明发生了改变。这种革命性的织布机利用预先打孔的卡片来控制织物的编织式样,速度比老式手工提花机快了25倍,就好比从自

用心

爱心

专心 4

行车到汽车的飞跃。雅卡尔的打孔卡片不只为丝织业带来革命,也为人类从此打开了一扇信息控制的大门。

1836年,雅卡尔去世:两年之后,计算机科学先驱、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查尔斯·巴比奇制造了一台木齿铁轮计算机,用来计算很多数学难题,并利用雅卡尔打孔卡片的原理为这台计算机编程。当时巴比奇的女友称这台木齿铁轮计算机就如同提花织布一样,在编织代数模型。革然他没有使用语言编程(一个世纪以后才正式出现),但是巴比奇毕竟提出了为计算机编程的思想,这一理念启发了20世纪的计算机科学家。后来,人们将巴比奇称为计算机的鼻祖。

19世纪未,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霍尔瑞斯借鉴雅卡尔的打孔卡片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机器,供户口调查员处理数据。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美国的人口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人口普查变得越来越难以操作,要想对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至少要花上十年的时间。这部被霍尔瑞斯称为“制表机”的机器大大提高了人口数据处理的速度。制表机的原理与雅卡尔提花机很接近,它在卡片上打出一系列的小孔,代表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位公民,不同的孔包含不同的信息。只要运用得当,制表机每小时可以处理几万张卡片。20世纪40年代,IBM公司开始制造计算机,计算机的时代到来了。不过那时候的计算机没有放弃类似于雅卡尔提花机上的那种打孔卡片,还在利用它编程。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打孔卡片最终被电子媒介——磁带和光盘所取代。

看到这里,也许我们可以说,计算机不过是台极其高级的织布机而已。这是多么令人惊奇的事情,我们现在视为尖端科技的计算机,竟与织布机血脉相连。当你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本质上你也是在以光速做着编织工作。10。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本文以 为顺序,介绍了雅卡尔发明的用——控制织物的提花机,巴比奇制造的木齿铁轮计算机,霍尔瑞斯发明的被称为——的机器,IBM公司制造的计算机。11.人们为什么把巴比奇称为计算机的鼻祖?(4分)12.为什么说计算机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3分)13.本文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请举出两例,并加以说明。(4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5

14.从雅卡尔提花机的发明,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分条列出两点。(4分)[三](15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写 作(55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6

19.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1.(4分)(1)(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2分)示例: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会当凌绝顶,广览众山小。(符合要求且准确无误的,每小题得2分;符合要求,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小题只得1分)②革命性的发明创造会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③科学发明往往是与社会生活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④读书学习也需要借鉴吸收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答案不限于示例所列,答出其中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三](15分)15.(3分)(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各占1分)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用心

爱心

专心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用心

爱心

篇3: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冲刺训练

1. 初三的阅读复习课必须基于旧识。学生上复习课是在已学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归纳提升,而不是重新学习。教师若将复习课上得很精彩就像上新授课,那就要反思在复习课之前的课堂是否是高效完成。教师应在之前的课上就将基础教到位,而不是等着复习课重新再全新教一遍。

2. 初三的阅读复习课应该基于应试。在现在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很有必要。教师对考试的发展方向要有自己的研究和解读,并把相关的问题转化为课堂的内容。应试研究对复习课的有效教学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努力走到中考的前面,通过这几年的试题变化找出其中的趋势,紧跟变化,而不是亦步亦趋。

3. 初三的阅读复习课要基于生本。初三的复习课多以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甚至大量的知识归纳都是由教师完成,学生生硬地接受,这样学生真正能消化并应用的反而变少了。在课堂上可以多让学生自己悟出,教师重在点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当然这并不表示教师不需要做何准备,相反,教师在课下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在课后花费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准备过程中,还要注意优劣学生的差异教学。

这三点是针对当前中考语文阅读复习课上的积弊而言的。

积弊一:矫正意识的缺失

什么是中考语文复习课,很多老师把认识局限于知识梳理课、方法指导课。这样的认识其实忽略了中考复习课的重要特征——复习矫正,所以往往不能实现复习课的实效性。

矫正意识是复习课的不可或缺的意识。

(一)从中考复习的时间来看

从开始复习到中考,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真正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过四十多天,其中间或受到一些中考事务的影响,实际复习时间更短,相比较全面的知识梳理来说,立足于矫正型的复习课堂,必然要求对复习内容进行有效取舍与提炼,这样才能在短暂的复习时间内“从容”地组织课堂复习。

(二)从中考复习的实质来看

组织复习课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帮助学生顺利通过中考这样的学业水平测试。换言之,中考复习课重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达到中考既定的能力要求。因此,有目的地矫正,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才是复习的主要目的。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矫正型复习课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课前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分析学生欠缺的能力,梳理切合的矫正知识,研究有效的矫正方案,组织高效的矫正环节……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有效课型。

所以,中考语文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梳理课、方法指导课,而是以矫正为目的的知识梳理与方法指导,矫正意识是教师设计复习课的必要意识。

积弊二:矫正训练的缺失

这一点缺失,或因为上述矫正意识的缺失,或因为训练不得法,无实效,不成为真正的矫正训练。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课上“生本”是基础,“矫正”是必须,从这两点出发才能实现阅读复习课的实效性。

具体说,“生本”就是尊重学情。就某一阅读能力点来看,要想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是重新学习这一能力点,而是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如何,存在的阅读问题有哪些,若能明了、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有相应的提升。

“矫正”就是扎扎实实地纠正。如果说尊重学情是基础,是前提,那么“矫正”就是具体的措施,是在明了、正视基础上的切实解决,没有这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不管何时,一堂高效的中考阅读复习课,“矫正训练”是课堂的主体过程。

但这样的“矫正训练”也要与时俱进。这个“时”就是中考试题的发展与变化。一成不变的“矫正训练”,机械且盲目,并不能适应学生即将要面对的中考语文试卷,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

从这一点看,“生本”还当是基于中考试题发展与变化的学情意识。

联系近两年的南京市中考情况来看,现代文阅读在选材上淡化文体,在试题的命制是淡化“固定题型”,灵活机动,在评分细则上,凡是盲从于题型,依靠套路来的答案,不但占不到便宜,甚至是大吃苦头,得分很低。由此可见,近年来,南京市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的发展趋势就是引导学生真阅读,其选材与命题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学生在考场上的阅读情况如何?

上述分析就已经指出,学生在考场上的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暴露出极大的问题,那就是不少学生存在的先看题再看文、忙于做题疏于看文的解题习惯,这一问题不矫正,学生就不可能做到真阅读,相应的阅读与解题能力就不可能提升。

这样,在中考阅读复习课上,矫正训练的重点不是学生不能按照套路“规范”答题,而应该是如何实现真阅读。要致力于纠正不少学生存在的先看题再看文、忙于做题疏于看文的解题习惯,让学生对阅读题的思考、解答过程回归阅读理解文本这一原点,这样的阅读矫正才凸显了阅读复习课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阅读复习课贵在“矫正”。首先,教师要具有矫正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尊重学情,要研究中考阅读试题趋势,切实设计矫正训练的内容,在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正训练过程,上出一堂精彩的中考阅读复习课。

摘要:中考语文阅读复习课贵在“矫正”。首先,教师要具有矫正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尊重学情,要研究中考阅读试题趋势,切实设计矫正训练的内容,在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正训练过程,上出一堂精彩的中考阅读复习课。

篇4:文言文阅读冲刺训练七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使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巾媾鞠包,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不禁,前有堕洱,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鸟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香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

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在侧。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百斤,车马十驷赍:携带

B. 见道傍有田者禳:祈祷

C. 握手无罚,目不禁眙:直视

D. 宗室置酒,髡在侧尝:曾经

2. 下列各选项全都直接表现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一组是( )

①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②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③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④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⑤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⑥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A. ①②⑥B. ②④⑤

C. ②③⑤D. ①③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淳于髡其貌不扬,但却机智善辩,他多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

B. 淳于髡用自己酒量不定的言论,直接揭示了乐极生悲的道理,最终齐王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停止通宵夜饮。

C. 楚国伐齐,淳于髡用巧妙的言辞使齐威王增加了馈赠的礼品,才使赵国出兵相救化解了危机。

D. 齐威王在位时,喜欢跟人猜谜语,喜欢无节制的宴饮,不理国事,这曾使齐国一度陷入混乱。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辕、缑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戎狄之长也,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不欲,危!臣请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九鼎,按图籍:登记

B. 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弊:使……疲惫

C. 臣请其故谒:陈述

D. 蜀既,秦益强富厚属:归附

6. 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西僻之国戎狄之长也

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 ①而攻天下之不欲

②恩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C. ①以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①以鼎楚,以地与魏

嬴而不助五国也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张仪主张伐韩,司马错主张伐蜀,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己见。

B. 声讨周天子,逼迫其交出象征王权的九鼎宝器,挟天子以令天下来成就王业,是张仪主张伐韩的理由之一。

C. 司马错认为:伐韩未必有利,又有挟天子的恶名,势必迫使各诸侯国联合抗秦,使秦处于危险的境地,故伐蜀是为上策。

D. 司马错认为,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把取得的蜀国财富分给天下人,诸侯国也就不认为我们贪婪。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冲刺训练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作为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得分,高级教师周霞及时为考生支招。

全命题作文:审好题很重要

审好题很重要。以2011年上海试题为例。以“悄悄的提醒”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中心词是“提醒”,修饰语是“悄悄”,也就是提醒是不动声色的,潜移默化的。提醒的方式很多,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口型、一句简单的话……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要具体写出提醒的起因、提醒时的情形、提醒后的结果,注意细节描写,要有真情实感。近两年,全命题作文有所升温,它是中考作文考查的最基本形式。注意区分“以……为题”和“以……为话题”不要误把命题作文当成话题作文或把话题作文当成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补充题目再展开写作

考生首先要补全题目。注意补充的内容要与题目语境,与命题者的意愿相符。还要对题目中已给出的限制性内容进行挖掘,避免扣题不紧。比如这个题目“怀念—的日子”考生就可以补充为“怀念花开的日子”“怀念如歌的日子”“怀念白鸽飞翔的日子”等等,然后再展开写作。

材料作文:吃透材料联系实际动笔

正确理解材料。纵观近两年的中考材料作文不难发现,命题者正在努力发挥材料作文既能考查阅读能力,又能考查写作能力的长处。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能找出感受最深的细节,找准立意切入点。其次看清题目,如果忽视题目限定的条件、照抄材料原文,没有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就很难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如2010年武汉的材料作文“小橡树的成长经历”材料后附有提示: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引发你一些思考。这样将材料要求明朗化,提示考生联系自己成长经历进行写作。

话题作文:要把握文体的特点

话题作文是一种比较新的作文考查形式。前几年,它以放宽文体限制,不设审题障碍、倡导自由表述,鼓励创新思维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但随着考场上放而难收的作文的出现,话题作文这两年也加大了限制力度。话题作文往往要求文体不限,但并不是要学生写“四不像”的混合文体,必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任选一种,注意每种文体特点,一定要详略得当。记叙文要写清记叙六要素;说明文要注意安排说明顺序,运用恰当说明方法;议论文要有鲜明观点和恰当论据。

篇6: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赏析能力。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及主旨的理解。此诗描写了**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其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

文言文阅读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

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3.下面各组句子中斜体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 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D.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字的掌握。A项中的“遗”分别为:遗留/给予;B项中的“喻”分别为:譬喻/了解;C项中的“远”分别为:疏远/远见

4.把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答案】(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 (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给分点,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第一句时要注意“秋”的解释;翻译第二句要注意 “隆”的解释。

5.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答案】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臣远小人 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解析】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6.诸葛亮和魏郑公在劝谏君主的时侯,劝谏艺术相同?

【答案】不同;诸葛亮:直言进谏。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

【解析】两个阅读文段的关联点就是“荐贤”,语段(一)中的诸葛亮积极的向后主刘禅举荐贤臣,希望刘禅能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语段(二)中的魏文公则采用了比喻委婉劝谏。

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塔上的树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时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乌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这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①(扎、长、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②(连、缠、拧)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③(挂、沾、滴)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下。

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下在是因为塔内堆各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

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南哥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他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

7.本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古塔的“老态龙钟点”?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答案】(1)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浏览文章,可从第3段中找到“为防止滑倒”这个原因;而第4段中写鸟类对作者的袭击,致使作者逃遁而下,这也是原因;第5段中“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幽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鸟类家族的和平与宁静”,这也是作者决定返回的原因之一。所以,归纳整理前面所说的三点原因即可。

8.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但却中途而返,原因是什么?

【答案】(1)因有青苔,防滑倒;(2)躲避鸟的袭击;(3)避免再扰乱鸟的和平与宁静。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问答题,要认真读原文,从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9.请为第六自然段空缺处分别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词。

【答案】嵌 缠 挂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选词时,要注意语境中“死死地”“相互”等词语的暗示性作用,所选词语要有针对性及符合客观实际,如“缠”“挂”。

10.仔细阅读最后一自然段,写一段赏析性文字。(80字以内)

【答案】借助传说,进一步领悟到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船员的话增添了浪漫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沈从文,首尾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最后一段船员们的话,触发了作者的思绪而有所感悟。写到沈从文,自然照应了文章第一段。其间作者又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或说树鸟连理,相倚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赏析时,尽可能寻找文段中富有意蕴的要点进行阐释。

11.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请说明理由。

【答案】没必要。理由:(1)以“塔上的数”为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树是引起作者登塔和发现塔、树、鸟三者和谐相溶的起因。

有必要。理由:拟题要求,符合文章内容,有文采。

【解析】本题是一道让考生自我探究的开放性的题,这类题虽然有其开放性,但并不是“无拘无束”的,一定要结合要求,扣住文本思想内容,明确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并能自圆其说。

12.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路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B.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泼墨”比喻塔和树构成的风景。

C.第5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

D.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们的理解和尊重。

E.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详细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

【答案】CE

【解析】C项,“表明人类曾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分析不当。“刹那平常行为”在文中是指作者登塔却无意冒犯鸟类,说成“人类曾屡屡冒犯自然”有些言重了。对文章主旨的概括也不准确,其主旨应是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E项,“湘西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表述不当。文章只是描写了一处和谐的自然景致,且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二)议论文阅读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也许长时间以来,你的生活并没有任何起色。你为改变命运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似乎你已无法跨越前方的障碍,但请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的人胸怀大志,并且很有天赋,却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而没有一些条件来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拼搏,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在多次的打击后,终于他们丧失了信心,意志也被磨灭,那改变命运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其实,他们应该去看看大海,看看海风刮起海浪澎湃的景象,看看被礁石击成碎片的浪花不退缩的继续努力。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地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心灵受到一次次打击时,他们应当如海浪一般继续去尝试,去拼搏。

愈挫愈勇和锲而不舍是翻越人生的“火焰山”必不可少的精神。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无法克服所遇的障碍,那么在人生长途中你又怎能一展宏图?

林肯出生卑微,一身孤苦奋斗,厄运连连,屡战屡败,但坚持不懈的他最终成就了辉煌。

林肯也曾为他所遇的困难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有好多次,都绝望至极,担心自己会不再爬起来。林肯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即便我的家庭并没有很好的条件来帮助我,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成功。”

在林肯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很不服气,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而当时的参议员大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所以,当林肯首次站在参议院的演讲台上时,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便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台下的参议员立刻哄笑起来。

但林肯并没有因此而恼怒,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 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出色。”

接着,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顿时,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的掌声。林肯并没有因为步入权力的顶峰而以新贵自居,相反,卑微的出身成了他体察民情、为民众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的基石,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失败了再爬起来,重振旗鼓。古今中外,无数伟人都是这样成功的。他们都有着一颗自信、坚强的心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在逆境中愈挫愈勇,是一种拥有,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你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因此,要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有放弃、不可能、没希望等字眼。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人生的路还长,凡事需要靠自己。所以,不妨抓住梦想与理想,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总有一天你将会从小溪变成大海。

1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或“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中心论点的能力。论点的概括,要特别注意题目、开头、结尾的一些概括性的句子,但要注意要准确,不要照搬原句,有时要能够从其中筛选出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即论点。本文的标题“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14.写一句名言警语来作本文的理论论据。

【答案】示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理论论据的能力。首先必须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根据中心论点来补写相关理论论据。

15.文中叙述林肯先生平静地面对别人的羞辱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选用这个故事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这一中心论点。说明人生处处有坎坷,只要你有勇气面对,再多的坎都能迈过。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据的作用。文中用的是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这一中心论点。

16.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

【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俗地阐释了“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题难度不大,我们阅读该句时结合语段分析,该句用了比喻,是比喻论证,通俗的阐述了“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

17.针对当今部分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挫折的“蛋壳心理”的现象,请联系当前中学生实际谈谈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当前的确有一部分中学生常因一些不顺心的小事就变得固执,任性,以致轻生,说穿了就是心理比蛋壳还要脆弱。这么脆弱的承受力,我们怎么能经得住漫漫人生中的狂风暴雨。文中林肯成功的事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在逆境中愈挫愈勇,是一种拥有,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

上一篇:用充电要怎么造句下一篇:孟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