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中美术元素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28

摘要:板书能折射出教师钻研教材、构思教学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中教师逐渐忽视了板书的重要作用,甚至出现了课堂“零板书”的情况。为了推动板书研究的发展,丰富板书的研究资料,精心设计小学语文板书形成案例,探讨小学语文板书重新焕发光彩、发挥作用的一些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板书中美术元素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板书中美术元素小学语文论文 篇1:

美术元素在语文教学板书中的有效使用

教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师,常常会在板书设计中引入一些美术元素,比如简笔画、贴画、彩色粉笔、字体变化等。这些美术元素的使用,使板书更为形象美观、生动有趣,创设了教学情境,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3年3月,结合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板书功能拓展与深化的实践研究》,我校联合网上结对学校举行教师粉笔字板书比赛,引发了笔者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板书中美术元素有效使用”的思考。

一、为激发兴趣而用

在语文教学板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美术元素。

《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其中“追浪花”时浪花的不忍离去之趣,以及抓蟹、捉虾的乐趣是文章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比赛中有这样一幅作品(如图1),板书图文并茂,简单的几个字配上相应的简笔画,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认知水平及课文本身的特点。用简笔画这样的美术元素代替文字,学生觉得新颖、美观、想看、乐看,便于理解记忆。赶海之趣、学习之趣相互交融、升华。这时板书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更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

二、为创设情境而用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运用美术元素再现情境是常用的方式之一。

《小池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写的是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给人一种美的愉悦。比赛中有这样一幅作品(图2),板书使用了较多的美术元素,有彩色粉笔的使用,有简笔画,有自己绘制裁剪好的贴画,彰显了学科特点,突显了文本特点,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中的池塘图、太阳图、月牙图、白云图、星星图和芦苇图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芦苇”像“长长的睫毛”,明白了什么是“倒映”。优美的板书让学生入情入境,有了头脑中的画面,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读出作者对小池塘的喜爱之情。板书形象地再现了语言文字所指向的事物,创设了课文中优美的意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深入体会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为突破重难点而用

教学重点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的较大落差,分析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的艺术性之所在。部分课文文字抽象,教师在板书中适当使用美术元素,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采用了两条线索,一是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该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难点是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一幅参赛作品的设计者运用彩色粉笔,简单涂画出双龙洞,形象直观。这样的板书设计,学生从图上就可感知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和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理解重难点起到了辅助作用。

板书设计,要化复杂为简单,化紊乱为有序,化抽象为直观,力求严谨、科学、简洁。板书中美术元素的运用应是锦上添花,复杂的图画如果是必需的,可以事先画好、剪好,课堂上直接粘贴,让课堂时间更为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作者:田英

板书中美术元素小学语文论文 篇2:

当小学语文板书遇上多媒体

摘 要:板书能折射出教师钻研教材、构思教学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中教师逐渐忽视了板书的重要作用,甚至出现了课堂“零板书”的情况。为了推动板书研究的发展,丰富板书的研究资料,精心设计小学语文板书形成案例,探讨小学语文板书重新焕发光彩、发挥作用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板书;多媒体

当今社会已来到了“微时代”,信息不仅短小精炼、传播速度快且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小学语文教学也步入了信息化的轨道,微课成为教学和学习的热门新名词。教师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手段千变万化。多媒体的直观性、快捷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传统的语文板书是否会被“屏幕化”呢?笔者认为比起声光电的效应,传统板书仍有无可取代的优点,如,生成性强,能保留提醒展示的全过程,随擦随改。但为了适应“微”时代的要求,提高小学语文板书的生长力,必须克服随意化、单一性,使板书更具黏度和实效性。

一、抓核心词句见微知著

小学语文板书不但要成为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更要成为课文的放大镜。板书设计必须严格为教学目标服务,抓教材的核心词句进行提炼,如,能体现课文知识脉络的顺序和文章的层次段落、体现中心思想的重点词语等;随着授课逐步呈现形成完整的纲领,既梳理全文,突出重难点,又富有启发性。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设计:

该板书的形象性深刻地植入读者心中,同时它抓住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出示,大胆地采用了“以词带段”的方法,在静态的教材与学生的动态认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崔峦老师曾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论坛》的讲话中提到“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结合文字的表达来领悟文章的写法”。这一板书不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这一理念,而且也在无形中渗透着文章排比式的章法。板书与课文的核心词结合得天衣无缝,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使学生易于接收信息,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记忆,板书中的线条勾画成山水的形态也使课文内容更具体化,学生看着这样的板书能较容易地回忆起课文内容,教学效果突出。

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板书设计:

该板书设计简洁凝练,特色在于把课文的中心论点提炼为“?”“→”和“!”,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这两个符号的含义:只有不断追问,经过不断探索,才能把“?”拉直,变成“!”,得到真理。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该板书则是“发一问而引全篇”,完成板书的过程也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还恰当地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板书设计不但是教学的“微型教案”,还应该成为为学生指点“学路”的一扇窗。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透过这个感叹号,还能感受到什么?如,科学家们的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以及给世人的震撼……是啊,一个“!”凝结了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不放过一个关键的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体会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让板书长时间地为学生传递整堂课的信息。

二、文体视角与审美视角的联动

有研究表明,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83%来自视觉,因此,要想利用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充分利用板书、板画扩大和巩固感知量。“形神皆美”是板书设计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严谨美观的板书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受到美学熏陶。在板书设计中,我们不妨在把握文体学习的基础上强化美学元素,使语文课堂更加灵动。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

这一板书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学生自读词文后教师出示小练笔“这儿有 ,这儿有 ,这儿有 ,这儿还有 ,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儿,久久不愿离去……”在学生反馈练笔的时候,师相机用黄色板画茅草屋。以诗教诗“你的这一句使老师想起一句池塘生春草”。再绿色板画青草。继续引导“绿意荡漾中我们仿佛还能听到溪水——潺潺流过溪上,哗哗流过溪东,叮咚流过溪头,这真应了那一句:溪水人家绕!用蓝色勾画溪流。最后小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象的图文式板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潜隐在文言文中的文学知识和韵味走向心理意义。正如朱光潜所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实物、兴致和形狀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现象的那种特质。”板书的艺术性不仅在于准确性、凝练性,还在于构图美、字体美、色彩搭配。

再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的板书:

板书巧妙地设计成一条金鱼的形状,并且抓住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又以“忘我”一词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学文过程中去体会怎样叫“忘我”,边读书边批注,落实与文本的对话,从文中找出“忘記时间,忘记自己,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进行交流。文章的作者通过观察聋哑青年的一举一动把人物写“活”了,而对“忘我”的解读恰好表现了这位青年“一丝不苟”“认真勤奋”的可贵品质。教师再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学习聋哑青年,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认真发现,注意积累,那么身边的事物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智慧。板书的作用不仅停留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还能对学生的美育和德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在板书中翻转“教”与“学”

教学是一门“教”与“学”的双边艺术。传统的板书往往是教师一人包办,学生在获取信息中处于被动状态,为了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板书的设计中。这样既可以转变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慈母情深》的板书设计:

教师一咏三叹地引导学生朗读课题《慈母情深》,并一遍遍地叩问学生的心扉:慈母情深深几许?最后把母爱画作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波浪,那正是因为:慈母情深深似海啊!教师在音乐中深情地诵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并引导:冰心把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枚小小的纸船上,希望纸船能漂到母亲的身边,漂到母亲的心里,这是何等的深情。让我们也在纸船上写下自己对母亲的话吧。在饱满的情境中学生文思泉涌,教师邀请学生朗读完成的练笔并张贴在黑板上,还激情地引导全体学生:让我们也学冰心老人,把载着我们心声的纸船送入这片爱的海洋吧。不久一枚枚色彩缤纷的纸船出现在了黑板上,感恩的心,后悔的话,赞美之情全都化作一行行稚嫩的文字,此时无声却胜有声。好的板书犹如一潭活水,一点一滴汇聚而成,从内容到情感不断向前流淌,全课在爱的氛围中不断升华。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势必会激发出不少思维的火花,大胆地让学生参与板书易于形成乐于阅读的课堂环境。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板书设计:

出示蝙蝠、障碍物、超声波图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摆一摆,然后说一说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发动态性资源,让学生觉得课堂充满了趣味和挑战,通过动手操作和演示,给予学生无限的成就感。在学习完这部分后又将方法迁移到自主探究雷达的工作原理上,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蝙蝠和雷达的内在联系也一目了然。最终的板书不仅是教师精心构思的成果展示,而且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集体交流、不断修改而生成的智慧结晶。学生在自主地阅读课文中体会逻辑顺序,在自由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这一切都推动了教学环节。

四、学习共同体提升板书温度

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提出:所谓“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他人对话、同自我对话三位一体的活动。学生通过同他人的合作,能产生多样的思想碰撞,实现同客体(教材)的新的相遇与对话,从而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在板书设计中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基于同他人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习”。如,《长城》一课的板书设计:

教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课文内容勾画长城示意图,说一说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长城的特点。学习组内分:构图员、代表发言员、讨论者。有的学生把自己去长城旅游的经验用到了其中,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提出想法,还有的学生发挥美术特长手绘图示,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资源,思维互相影响。最后分享学习成果形成板书,不但唤醒了学生的學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结构,而且实现了板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板书是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师生产生交流最简易的渠道,精妙的板书不但浓缩了整个教学思路和學习内容,还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当一堂课结束后,板书内容仍赫然在目,它的总结性、灵活性是其他媒体很难复制的,教师在书写板书时的示范性作用也是无法取代的。在板书设计中如果能融入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尝试多种灵活的方式,那么板书定会是课堂活泉中一股鲜活的力量。板书与多媒体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却都为了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服务,两者应有机融合,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忠波.浅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及应用[J].学园,2012(2).

[2]李文豪.关于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2(1).

作者:张琳玲

板书中美术元素小学语文论文 篇3:

美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美术作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其本身具有丰富的美学资源.美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不仅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而且可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语文素养.通过对当前美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深入阐述了美术元素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以利于充分发挥美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术;语文教学

现今,美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发挥出它独特的作用.将美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完美融合,丰富了语文课堂,对小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改变

1.1 教材内容大量增加了古诗文内容

文言文比重大幅提升,与“人教版”教材相比,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文的总数增加了55篇,古诗文总计128篇,增加了87%,占到全部课文的30%.一年级就有《论语》,刚入学的学生识字量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不掌握,因此,在学习古诗文时遇到较大难度,仅通过文字不能读出和理解文中所描写的内容.需要结合具有画面感的文章内容设计插图,才能帮助学生逐步了解诗意,增强记忆和理解.“部编版”教材充分体现了课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精读和选读也无明显区别,加入了许多流传已久的传统课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文化的同时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1.2 教材中插图较多且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

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彩色印刷,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依靠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再现,文字与图画相结合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教材在插图中大量增加了中国元素,具有鲜明的中国水墨画特点.儿童对颜色非常敏感,教材中的美术插图颜色丰富,具有冲击力,所以,儿童在看到色彩时,能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这在视觉感受上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2 美术元素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美术元素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起辅助作用.插图对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最早发生兴趣的是绘画.绘画画面直观形象,色彩鲜艳丰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低年段常态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中,使用简笔画、贴画等图像和色彩,让板书更加美观、生动有趣,创设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运用图画和色彩来辅助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语文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变得通俗易懂,使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

2.2 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师的课堂效率,即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学习的有效信息.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在课堂上注意力差,容易出现走神现象,也因为认知能力有限,知识吸收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模式,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的知识要点转化成色彩丰富的图片,通过立体的画面,让学生直观获取信息,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3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仅仅从智力方面着眼是远远不够的,更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中巧用美术画面,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在语文课上进行观察作画,感受生活,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如剪纸等,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美术带入小学语文课堂,为学生创建了轻松、欢快、主动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创设了高效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 美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术元素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图画和颜色获取一些信息,有利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3.1 诗情与画意融合促进

“诗”与“画”的交融是语文教学的显著外部特征,这种融合是中国画的精髓和传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情”来自“画意”,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像和艳丽的色彩,让学生品味画面带来的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升华其情感和审美情趣.这种通过直观的画意来表达含蓄的诗情,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立体感和感染力,使语文古诗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加深了学生认知力和想象力.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诗艺意境做了很好的总结.王维的诗作受到禅宗思想很深的影响,他的山水诗和酬赠诗中往往包含深远的禅意.这种融合更是中国画的传统,学生品味着画面带来的意境,诵读诗歌中表达的情感,诗情和画意的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古诗文的认知,使得语文古诗教学更加立体、直观.

“部编版”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画面感较强的文章与诗歌,教师首先在课前确定诗歌主题,选择符合本首古诗的画面,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入领悟诗人情感.《村居》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教材为古诗配上了精美的插图,如烟如雾;就连诗歌中儿童的服饰、发饰都贴合古代的儿童生活,诗与画融为一体.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悟诗歌描绘的意境,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村居》.为了帮助对古诗的理解,采取一句诗一幅画的方式.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堤”指“河岸”,要画上小河,有土或石砌成的堤岸.画面与诗句的结合,更加深了孩子们对诗句的印象,有助于对诗中较难词语的学习,如:“拂堤杨柳”和“纸鸢”.最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可以参考插图中古代儿童的服饰、发饰帮助了解清代儿童的穿着和打扮.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2创设画面感浓厚的学习环境

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主动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教材插图中包含了流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饱满的人物与生动的情节,都在调动着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一切美好的因素打动学生的心灵,巧用美术元素,向学生进行美的启迪和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美的感受得以逐渐深化,最终,内化为自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表达.如在学习《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等关于动物的课文时,学生可以在课前根据对自然界生物的了解,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制作面具,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有所期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西游记》阅读课,教师展示西游记中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渲染故事画面,增加浓厚的艺术氛围.

3.3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它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形成立体化的信息资源,在增加课堂信息容量的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情境,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進学生自主学习.由于课堂上教学时间的限制,在黑板上精细绘图作画,有时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不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如课文《草原》教学中,小学生无法想象内蒙古大草原天蓝、草绿的景象,教师可在互联网上收集一些大草原的蓝天、白云、绿草、溪流和羊群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美术元素,深入挖掘信息资源,营造情境、 展现文本、启迪智慧,精致的文字在充满人文色彩的图画辅助下,变得更加直观、鲜活,助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小学语文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两个结合最紧密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文中有图、图中有文、图文并茂,插图已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教育教学而言,不论哪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应是同一种广博文化背景下的一部分,永远不应当是孤立的、有限的、封闭的系统.语文与美术有着天然广泛联系,更应该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艺术性,失去了艺术性,语文课堂就丧失了活力、枯燥乏味.

参考文献

[1] 李青.美术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J].美术大观,2009(4):93.

[2] 张艳玲,王玉伟,陈松.“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J].前线,2017(10):40-42.

[3] 徐晓琴.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旬,2019(58):29-31.

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二小学校

作者:王珍珍

上一篇:电力线通信滤波电路设计论文下一篇:心理学学术演进目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