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资源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27

[内容摘要]现代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为主,并与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开放、灵活、方便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它推翻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体现了计算机教育模式前所未有的优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计算机资源远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关于计算机资源远程教育论文 篇1:

浅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社会信息化,计算机资源共享等各种应加速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计算机网络便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在当今信息时代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和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应用领域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功能、网络应用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本功能;网络应用;发展方向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Teng Linshan

(Qingdao Information Center,Qingdao266071,China)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一)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二)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网络不再局限于单计算机网络,许多单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有多个单主机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连网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网络互连阶段。网络互连即在简单网络的基础上,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并且采用不同协议的网络相互连接起来,以构成大规模的、复杂的网络,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能够在更大范围进行通信,让用户方便、透明地访问各种网络,达到更高层次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Internet为典型代表,特点是互连、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

二、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一)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用于传递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信件、新闻消息、咨询信息、图片资料、报纸版面等。通过网络人们享受到了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现代化便捷服务。通过数据通信这项基本功能,实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从而便于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

(二)资源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共享”指的是网络中的用户都能够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资源共享,避免了软硬件的重复购置,提高了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分布式计算,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在单机使用的情况下,如没有备用机,则计算机有故障便引起停机。当计算机连成网络后,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为后备,当某一处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可由别处的计算机代为处理,还可以在网络的一些节点上设置一定的备用设备,起到全网络公用后备的作用,这种计算机网络能起到提高可靠性及可用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地理分布很广并且实时性管理和不间断运行的系统中,建立计算机网络便可保证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一)更加开放性和更大容量。系统开放性是任何系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特性。因此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统一网络通信协议标准的互联网结构,正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开放性的体现。计算机网络的这种全球开放性不仅使它要面向数十亿的全球用户,而且也将讯速增加更大量的资源,这必将引成网络系统容量需求的极大增长,从而推动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大容量方向发展。

(二)一体化和方便使用。“一体化结构”就是一种系统优化的结构。计算机网络发展初期是由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系统简单互联而实现的,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对网络系统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网络中的许多成分必将根据系统整体优化的要求重新分工、组合、甚至产生新的成分。另外,网络中通信功能从计算机节点中分离出来形成各种专用的网络互联通信设备,如各种路由器、桥接器、交换机、集线器等也是网络系统一体化分工协同的体现。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将是网络内部进一步优化分工,而网络外部用户可以更方便、更透明的使用网络。

(三)多媒体网络。高度综合现代一切先进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便。人类自然信息器官对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需求,实现了各种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这一综合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既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计算机网络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飞速发展,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诸方面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关于下一代计算机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研究已全面展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必将在社会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鸣,严体华.网络管理员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吴企渊.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马红艳.计算机网络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陈滇英.Internet综合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作者:滕林山

关于计算机资源远程教育论文 篇2:

浅谈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现代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为主,并与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开放、灵活、方便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它推翻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体现了计算机教育模式前所未有的优势。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为主,并与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高校网站的远程教育资源主要以静态资源为主,如文字、图片等,虽然也有一定量的音频、视频教育资源,但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在互联网中的优势将会更加凸显,完全可以实现大量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及动画的实时传送。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获得及时解答,真正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使用移动计算机设备进行学习。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正向我们走来。由于传统高校教育在场所、时间及方式等方面都有局限性,因此以开放、灵活、方便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它推翻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体现了计算机教育模式前所未有的优势。不论是对于开发现代远程教育领域已经拥有二十多年经验积累的电大系统,还是对于近年来远程教育领域迅速成长的普通高等院校的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条件下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滞后的情形,也折射出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所具有的难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能否取得突破,在一定意义上预示着现代远程教育能否真正从量的扩张走向了质的提升。

一、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研究中运用系统论的产物。以往的教学理论孤立地、静态地分析教学现象,处理教学问题,而现代教学理论则主张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教学活动中复杂的各因子、各要素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大系统,用联系的、动态的观念处理教学问题。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方针和理念的调控下,在计算机资源的支持下,为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而在教与学活动的各因素之间建构起来的稳固的教学流程和规划。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数字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远程教育进入了现代远程教育阶段。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音像教材和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的远距离的开放性高等教育。它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并建构成的一种完整、固定、理论化和系统的教学模式,包括教的模式和学的模式以及有关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师生组合、环境与条件、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评价等要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内涵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都跟传统教育有所区别,体现出远程高等教育的特性。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体手段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是当今远程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特征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最本质特征是“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在空间上是分离的”,它呈现出的是一种与传统的学校面授教育不同的教育形式,除了具有一般模式的通用特征,如简略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发展性等之外,还表现出与传统面授迥然不同的其他特点:

第一是开放性。开放教育的“校园”是由人网、天网、地网组成的教学网络及学习环境,所提供的电子教案、管理结构等都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习对象开放。与早期教育有所不同,远程教育在制度上更加追求对学术能力的培养,以确保受教育者能够及时掌握基本能力,并在实施“宽进严出”的政策下,对教学质量实行严格的把控。在管理过程中,它推翻了以往所谓的“优则选”的固有模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教育机会。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各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按工作时间和职业背景,分别向前来学习的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将整合和优化后的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学习者。因此,远程教育对不同层级、不同级别、不同身份、不同学识的学习者开放,使早期教育摆脱了资源、设施和场地的限制,为更多的社会人,尤其是一些低学历的年轻人提供了再次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为一些在职人员提供了接受二次教育的机会。

第二是终生性。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就是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远程教育强调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通信技术,使优质教育资源走出传统大学的校园,辐射到更加广阔的区域,满足社会成员全方位的学习需求。它是人们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和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库也需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学习者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的快速传播,要求参加工作的学习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才能符合越来越高的岗位素质和技能要求。

第三是多样性。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能够适应学习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给学习者以最大的权限进行自主安排。学习者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学习,而教学机构则着重于提供学习的服务和条件。学习者可变被动的给予学习为主动的接受学习,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还要与任教者相互配合,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安排好学习进度。远程教育还能将众多学校的不同教育结构进行有效重组,实现结构、层次上的互补,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影响。

第四共享性。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一文中表达过这样的想法:“远程教育是当前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平等的前提下,能为再教育者提供及时的、最新的教育信息的一个平台。”进人21世纪以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及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各国政府都投人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各种方式发展教育。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远程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发展较快、成效较大的特点。经过“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68所普通高校和中央电大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万维网及学校电大在线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材料,使学习者可以选择学习资源,完全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三、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在构建计算机教学模式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寻找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并在些基础上构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教学风格、教学任务、教学策略体系和教学评价方式,创造出适合自身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实际上是关于远程教学情境分析以及由此作出正确决策的问题。如果情境被看做一个系统,那么学生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就绝不是个人和群体在单一因素影响下的一种活动,而是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远程教学情境、远程计算机教学过程,进而构建完善的远程计算机教学模式。远程教育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作为新一代远程教育主体的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也必将在教育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全国电大系统将建立以卫星电视、互联网为载体的继续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各种高质量培训和学习服务,搭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平台。

参考文献:

[1]葛道凯.开放教育学习指南[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宗运等.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5(05).

[3]孔维强.用创新精神引领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2)

[4]李嘉岭.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2006(02).

(责任编辑 赵永玲)

作者:李广琴

关于计算机资源远程教育论文 篇3:

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医学影像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依靠附属医院有限的仪器和相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是不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它弥补了传统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学生可通过模拟的方式反复练习,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医学影像教育中实验室开放和自主学习需要大量学习资源,模拟医学影像教育避免了医疗设备的不足和辐射等负面影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便应运而生。开展模拟医学影像教育现已成为国际医学影像学教育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虚拟仿真;医学影像;实践教学

本文著录格式:孙维洋,韩杨,胡霖霖,等. 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软件,2019,40(5):98101

【Key words】: Virtual simulation; Medical imaging; Practice teaching

0  引言

醫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现代医学影像学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内容,而且要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临床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并能熟练的掌握操作影像诊疗设备。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3年8月13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是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依靠附属医院有限的仪器和相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是不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手段较落后,仪器有限,学生较多,极大地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学生在出科考试及毕业考试环节,实践动手能力不达标,严重影响了我校学生的培养质量,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医学影像教育在全球迅速兴起。它弥补了传统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学生可通过模拟的方式反复练习,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医学影像教育中实验室开放和自主学习需要大量学习资源,模拟医学影像教育避免了医疗设备的不足和辐射等负面影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便应运而生。开展模拟医学影像教育现已成为国际医学影像学教育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

本课题目的是展现医院影像科、超声科、介入、核医学等科室的场景再现,利用计算机、虚拟软件等设备来虚拟仿真磁共振内部结构基本工作原理、磁共振成像和后处理。利用计算机软件等设备来虚拟X线机的工作站,无需X线产生及成像的相关设备,对其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进行仿真和后处理。开设图像灰度变换、数字减影技术、窗口技术、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等虚拟仿真实验,超声类型成像原理虚拟仿真,人体部位B超影像成像。提高学生对设备操作的规范性和流程性,满足医学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要求。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模块平台支持多方协作,与第三方教学软件无缝对接。开放性平台,支持多系统,多资源。虚拟仿真可以避免辐射危害,在进行实训之前,学生和教师先进行场景化和具有沉浸感的演练和操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紧扣国家教学大纲,以人卫社为标准,学生不受教学场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对医学知识进行预习、复习、练习和考试。丰富的题库,满足学生在线练习和考试,教师管理端可进行作业批改,后台弹性删减和增加教学试题等。实验教学平台具有学生与教师的实时交流互动、实验室预约、在线考试、在线作业等功能。后台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学生知识的难点,突破授课的瓶颈。积极探索虚拟仿真教学的新模式,构建新的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体系。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1  研究现状与分析

1.1  教材内容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随着医学影像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的超声、CT、数字化X线机、MRI、ECT和DSA等技术的出现,现在世界上每年都会涌现许多新的影像成果和专著。而我们的影像学教材,因教学教材的批量印刷及纸质载体限制,很难进行内容的变更与及时更新。无法与最新的前沿技术及成果无缝对接。

1.2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欠缺

影像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但是在现有教学条件下。除了仅有的几所将医学影像专业作为品牌专业的院校投入了比较完善的设备外,多数影像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纸上谈兵”,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无法快速适应毕业后的工作融入,运用该平台提高实战性。

1.3  硬件设备教学投入大,软件投入少

众所周知,医学影像设备昂贵,但影像技术确在不断的发展更新。购置所有新设备接轨最新最优的技术是不现实的。且对于成像原理等课程的内容涉及,教师在教授时也无法准确的描述内部构造等关键内容,造成教学晦涩,授课效果不佳。且鉴于设备的养护成本、折旧等因素,造成了教学投入利用率较低等现实问题。运用此医学影像教学平台,每年定时更新即可,仅存在升级维护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1.4  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存在辐射的危害

得益于现有设备的飞速发展,及保护措施得当。部分影像设备已经大大的降低了授线量及危害性。但由于影像专业对于操作实践性的操作熟练及精度的特殊要求,无论对于教学还是初入工作的工作者来说,对于设备的熟悉程度、操作流程、规范化操作等环节,都显得尤为重要,以健康为代价换取水平提升的问题急需破解。

2  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将医院CT、MRI、DR、超声、X射线、核医学等设备的观察学习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该模块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熟悉医学影像学诊疗设备的操作流程、掌握影像各种设备的成像原理,图像示教与分析,影像报告书写规范练习等实验项目,搭建了与真实医院工作环境一致的虛拟教学医院,学生可以在实验室网络中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操作仿真,通过实验模拟医院场景漫游、设备认知、操作流程、检查技术、检查实战、在线考核等不同角色的学习内容。实验贴近实践与工作环境挂钩,便于激发学生兴趣,进入实验室后能将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应用于具体操作,提前培养学生面向不同问题并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医院实习中,不可能给予学生完全的自由活动机会和独立思考空间,医院的特殊环境要求操作不容犯错,虚拟仿真实验则是开放性和允许反复尝试,这也是其优势所在。实验涉及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影像(X线)技术检查学、影像核医学、医学图像处理、介入放射学等课程。

3  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利用虚拟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配以独特设计的软硬件,实现普通仪器的全部功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操作画面,真实地模拟了常规X线机、数字X线机、X线计算机体层、磁共振、超声和核医学等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技术来辅助教学,使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达到完美融合,改善教学效果。

3.1  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架构

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内容系统三大部分(如图1)。

3.2  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中心门户】模块(图2)可包括首页、中心概况、虚拟仿真、在线课程、教学成果、统计中心、交流互动、校企合作等。

【虚拟仿真】可包含:场景漫游、设备认知、设备操作流程、检查技术、检查实战、在线考核等(图3)。

4  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展望

围绕医学影像虚拟仿真系统将医院CT、MRI、DR、超声、X射线、核医学等设备的观察学习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该模块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熟悉医学影像学诊疗设备的操作流程、掌握影像各种设备的成像原理,图像示教与分析,影像报告书写规范练习等实验项目,搭建了与真实医院工作环境一致的虚拟教学医院,学生可以在实验室网络中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操作仿真,通过实验模拟医院场景漫游、设备认知、操作流程、检查技术、检查实战、在线考核等不同角色的学习内容。实验贴近实践与工作环境挂钩,便于激发学生兴趣,进入实验室后能将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应用于具体操作,提前培养学生面向不同问题并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医院实习中,不可能给予学生完全的自由活动机会和独立思考空间,医院的特殊环境要求操作不容犯错,虚拟仿真实验则是开放性和允许反复尝试,这也是其优势所在。实验涉及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影像(X线)技术检查学、影像核医学、医学图像处理、介入放射学等课程。探索和构建新的医学影像实践教学体系,在同类院校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5  结语

实验教学改革对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将学生引入一个充满新奇的实验王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实现了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开放共享,有效解决了教学需求和实验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调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整合,为目前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本。

参考文献

[1] 王曜晖, 周万津, 姚新生, 等.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探索[J], 基础医学教育, 2018(12): 113-115.

[2] 何春燕, 任安利, 刘欣, 等. 开放实验室高端仪器虚拟仿真实验构建与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 2018(10): 190.

[3] 李军, 袁艺标, 吴晓燕, 等. 基于网络的虚拟仿真平台在基础医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51): 37-40.

[4] 姜姗, 林燕, 闫永红, 等.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21): 29-30.

[5] 程海丽, 张敬宗, 王献云, 等. 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的“虚实结合”原则[J], 甘肃科技, 2017(03): 115-117.

[6] 刘来玉, 陈晨, 董焱, 等.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助推双创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12): 66-68.

[7] 刘琼, 张韦深, 付裕, 关冠恒, 龙天澄, 汪雪兰.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J],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02): 15-18.

[8] 黎学坚, 黄泽文, 苏渊湖. 浅談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 广东科技, 2015(14): 18-20.

[9] 高清林, 沈小平, 叶萌. 信息技术在医学信息学教育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5(08): 18-22.

[10] 陆雪松, 谢勤岚. 医学图像处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构建[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7(07)): 32-35.

[11] 张会如, 郑曦, 孙处然, 等. 数字X线摄影仿真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06): 112-113.

[12] 赵丽霞, 金伟. 基于云技术的高校计算机仿真教学应用研究[J], 软件工程师, 2015(05): 11-14.

[13] 谭珂, 潘新华, 高原. 医学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的构建[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05): 12-13.

[14] 齐现英, 鲁雯, 韩丰谈, 等. 虚拟仿真教学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2(01): 5-8.

[15] 陈建方, 曹明娜, 汪百真, 等. 《医学影像设备学》仿真实验教学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8(01): 8-10.

[16] 马敬研. 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12(18): 14-15.

[17] 于潇翔, 彭月橙, 黄心渊. 基于Unity3D的道具系统研究与开发[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20-22.

.

作者:孙维洋 韩杨 胡霖霖

上一篇:新课程教师消极心理调适论文下一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