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日益盛行分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中的网络交易在我国日益盛行,信息在电子商务中是交易双方沟通的桥梁,所以信息披露问题在电子商务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法律规定滞后,职能部门监管无力,经营者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责任过轻,在线争议解决方式使用率低等问题,通过借鉴域外国家的先进做法,提出完善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电子商务日益盛行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子商务日益盛行分析论文 篇1: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摘 要:电子商务是当代互联网盛行的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电子商务能够蓬勃发展的前提,本文就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对电子商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总结性建议,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合作

一、电子商务专业現状分析

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网购步入快速发展期,2010年,交易额为4980亿元,2011年达7826亿元。2012年,仅阿里集团的销售规模就将突破1万亿,全国电商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突破5%。并越过5%这个临界点,网购将呈现爆发之势,并开始产生全局影响,成为改变中国零售业格局的起点。可以说,电商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商业的生态。

面对这日益飙升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更应该注重对新生力量的培养,但相比之下电子商务专业型教育人才的稀缺、培养方式的滞后性都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新兴力量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各高校更是看法不一。在这些不同看法中就产生了很多很严重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学校只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形式,在高科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专业型人才显得极度缺乏,面对着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电子商务这一专业的这一现状,电子商务教师,师资力量显得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只针对书本上的教学进行讲授,所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严重缺乏。

在这种前提下,学生厌学情绪更加严重,有些人甚至认为日后不会从事此类工作,所以干脆不去学习。这不仅对学院生源是一种损失,跟加是现代社会中电子商务产业新兴力量的损失。

(二)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学习提不起兴趣

根据调查,由于电子商务是现代新兴高校专业,很多学生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并不了解。学生在高考后报专业时也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因为学校而报,有些因为分数而报,有些更是因为所报专业不能录取而进行补报时才选择此专业。直接进行报名的寥寥无几。

在学生不明确的选择后,导致了其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不足,学习的兴趣也就不高,学习氛围更是变得很差。逃学,厌学现象频频发生。

(三)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不能及时反映电子商务最新动态

目前电子商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电子商务新闻日益更新。商机瞬息万变。学生只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就显得严重不足,无法与时代接轨。

三、电子商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实践教学,锻炼实践能力

以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学生在学校时可以学到电子商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寒暑假的时间里,学院还开设第三第四学期,主动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寻找实习场地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 进行前瞻教育,引发学生兴趣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学生正式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前都要在专业长的带领下进行职业前瞻教育,带领学生参观一些电子商务产业,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专业,从而到喜爱电子商务专业。最终能够很好的学习电子商务专业。

(三)开展实训课程,促进学生学习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学生学习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实训课,让学生组成团队,外出进行市场调研,调查研究具有时效性的电子商务行业信息。并在实训课后进行总结汇报,将材料总结成报告,同学间相互交流,这样学生即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实践动手的能力,而且组成团队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正可谓一举三得。

(四)实行校企合作,建立交易平台

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内最为标志性的教学新理念就是实行校企合作制度。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形式,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除了学校的努力外,还必须依靠企业的帮助。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学生进行理论课程时,聘请电子商务企业方面有建树的人才,来到学校为同学们开展创业课程,灌输创业理念,体会创业的艰辛。学院还主动为学生建立实习环境,与企业联系,让他们深入企业,领悟职场心酸。这样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利益,而且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了相应的培养。

为了促进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了“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平台”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做卖家,做买家。进行虚拟交易,让学生更加了解电子商务工作流程,从而对该专业产生兴趣。

对于电子商务这类新兴的商务形式产业,只有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电子商务专业了解了,才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在未来才会从事这一行业。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其未来所带来的益处数不胜数,所以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学生做起,不能只进行书本上死板的教学。要多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为日后的电子商务产业铺设美好的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M].2013-05-07 13:31

[2]马洪娟.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商业经济,2012.

[3]刘业政,杨善林,何建民.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作者:盛添 于红岩 桑胜男

电子商务日益盛行分析论文 篇2:

我国电子商务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中的网络交易在我国日益盛行,信息在电子商务中是交易双方沟通的桥梁,所以信息披露问题在电子商务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法律规定滞后,职能部门监管无力,经营者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责任过轻,在线争议解决方式使用率低等问题,通过借鉴域外国家的先进做法,提出完善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披露;完善

消费者权益保护到什么程度,是判断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是否完备、市场是否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是消费者极度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确保消费者信息权益的实现对于我国网络交易市场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定滞后。

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总体发展比较滞后,就电子商务信息披露制度而言,主要是对于经营者信息披露的范围划定得不是很准确,并未细化到信息披露的标准、程度、方式等具体问题,以致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经营者可钻的空子较大,不利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8条没有将经营者信息披露的方式以及程度等更多细节牲的问题进行详细规定。又如,《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11条中,列出了一些经营者应当披露的信息,但仍然没有对提供的细节性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规定。[1]

(二)职能部门监管无力。

我国有着众多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监督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但因为对电子商务交易管辖权划分不明确等因素,在很多方面起着重复的作用,导致了监督管理中的重重漏洞。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难度较大,更因为有的部门过于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作为、选择性作為或不当作为而使消费者遭受损失。另外,政府部门缺少相关的数据信息。在电子商务中,任何人都可以不需要登记程序而在网站上开网店或者登广告,工商、公安、税务等有关部门据此就无法正确掌挖网络交易中经营者的情况,更不用说对其进行监管。[2]在传统商务活动中,政府部门可以对经营者出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进行随时检查,但是在电子商务中,监管部门因为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无法辨别真伪,对于在网络交易中出现的商品的监管难度非常大。

(三)经营者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责任过轻。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 条规定的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的金额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我认为这种惩罚力度对经营者构成不了威胁,因为经营者违法违规的成本非常小,即使由于欺诈承担了三倍的赔偿责任,也不会对规制这种行为起到明显作用。并且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基数是交易标的本身的费用而不是其具体遭受到的损失,如果其购买了价格便宜的商品或接受了价格低廉的服务遭受了损失,却要因此付出高出此价格无数倍的律师费用,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等,最终很多消费者都会自认倒霉;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会提出要求获得惩罚牲赔偿,对经营者来说惩罚性赔偿就沦为法律条文中的文字而已,并不会对他们产生任何实际影响。

(四)在线争议解决方式使用率低。

只有极少数的ODR提供商在我国电子商务中为网络购物活动等提供服务,与我国庞大的网络购物群体和交易额度形成鲜明对比。ODR提供商在我国得不到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发挥不了它的作用,在线调解的最终结果对经营可以说产生不了任何有效的影响;并且,根据《网上仲裁规则》附件二中的内容,在线仲裁国内案件的收费标准是:“争议金额在10万元以内的按争议金额的5%收取,最低不少于4000元”。如此高的收费,足以让交易受害人对在线仲裁望而却步。

二、国外电子商务领域信息披露制度监管经验借鉴

(一)美国。

美国在电子商务信息披露制度领域使用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信息权益的时间较早。各部门为适应全新形势,并满足不断变化的网络消费者对交易信息的新要求,及时变换修改了有关政策文件。经营者必须以准确的语言对包括消费者可以取消交易的所有情形在内的相关交易信息进行全面的披露,与此同时为了便利消费者对交易信息进行查找和询问,还要求交易双方对信息进行保留和存证。此外,美国联邦委员会与OECD 共同制定了《OECD 电子商务保护指南》( 以下简称 《指南》)。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加强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经营者必须披露详细的身份信息、联系信息、争议解决信息等。[3]

(二)德国。

德国并没有单独的 《消费者保护法》,而是在其单行法当中比较分散的存在着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2002 年,德国为了适应联合国和欧盟颁布的新条约和指令进行了法律改革,颁布了同时包含新条约和指令以及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单行法规在内的《德国民法典》。另外《远程销售法》的制定,在法律上增强了经营者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必须承担的强制信息披露义务,还增添了消费者可以实行解除约定权,以及在交易完成后享有退换货的权利等规定。

(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对信息披露的规范集中体现在《贸易惯例法》中,无论任何组织都不得对消费者实施诱导性或利用性行为,具有可能性的行为都不行。其内容主要以下两点:第一,这里的“行为”包括误导、吹嘘、蓄意隐瞒相关信息,即经营者不得蓄意玩弄文字欺骗消费者。不得夸大其事实,不得做出不准确的描述,即经营者披露的关键内容如质量、价钱、弥补方式等必须描述准确。第二,违反法规的人将因澳大利亚执法部门所宣告的相关命令而被禁止继续做这些违法的活动,同时澳大利亚执法的部门也将用修正等手段来规范违反法规的人在广告中所使用的误导性词语 。

三、完善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信息披露制度的措施

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关立法。

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无法和传统交易一样直接接触到标的物,因此就需要经营者在线披露确切、详尽、完整的信息 ,需要法律以条文方式将经营者的信息强制披露义务确定下来。在交易标的方面,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提到的经营者应当披露的包括价格在内的基本信息由消费者主动询问转变为经营者主动公开,若其没有主动或完整地告知消费者,就属于违法行为。关于披露方式,经营者不得运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对其所应当披露的信息进行部分或全部隐藏,或者人为地影响消费者的正常访问。关于披露程度,要完成对商品或服务信息的全面详尽说明,且保证其必须真买。最重要的是要使用简单方便的文字、图片等使消费者容易理解。

(二)加强政府部门监管。

政府应首先加强电子商务中的网络交易市场准入管理。在现阶段网络交易实践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经营者有合格的经营条件,各级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权限等方式对设立条件、经营范围等进行筛选,以杜绝在线经营者无照经营的普遍现象。其次,政府人员应当对其管辖区域内的经营者情况,如基本信用情况等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政府针对网络交易中存在的欺诈、发布虚假广告等行为,应当通过增强经营者的信息披露行为监督保障来进行完善。最后笔者认为,为了方便及时了解经营者信息披露情况,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当和网络交易平台建立积极的交流互动关系,切实保障经营者适当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三)加大经营者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责任力度。

按照我国目前的规定,经营者没有适当进行信息披露时,承担的责任不大,基本构不成什么影响。因此可以考虑在程度上加强经营者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或是民事责任。以第55 条规定为例。以实际受到的损失数额作为惩罚性赔偿的基数,会在消费者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交易标的时,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对经营者形成有力威慑。2009 年通过的《食品安全法》将惩罚性赔偿的赔率提高到了十倍。因此可以考虑设立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按照赔率的浮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度,在三倍到十倍的惩罚牲赔率之间自由裁量。

(四)完善网络交易在线争议解决机制。

在线争议解决满足了快捷和方便的特征。它不需要交易双方提供任何书面材料,信息的交换全部通过互联网在线进行。我国的在线争议解决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大规模地增加ODR 提供商,并保证其调解结果的现实实现牲。对此,可以由各级政府部门牵头,联络各高校的法学院提供资源支持,建立以地区高校为代表牲的0DR服务网站。另一方面,针对目前我国ODR 提供商解决争议效果不显著的情况,赋予在线调解书或仲裁结果法律强制执行力,并聘请现职法官或专业律师作为仲裁调解者,若纠纷一方拒绝执行調解书的内容,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最后对于在线仲裁收费昂贵的情况,应结合当前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的普遍适用现状来降低在线仲裁的收费标准,让消费者能真正接受和认可在线争议解决制度,使ODR 真正成为能够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武器。[4]

综上所述,对保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信息知情权而言,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确定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更要依靠法律对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进行规制,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更需要由消费者自身、政府相关部门、消费者权益组织等等社会力量予以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吴学美.论在线商品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D].西南政法大学.2014.

[2]何明珂,阿拉木斯,李安渝,卢丽雪.中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现状研究及政策建议[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2).

[3]赵兴华,马慧.浅析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J].人民论坛.2015(5).

[4]金红磊,王守宽.WTO背景下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8).

作者简介:付祖珍(1990—),女,汉族,贵州金沙人,法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调控。

作者:付祖珍

电子商务日益盛行分析论文 篇3:

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假货门

摘 要:B2C这种商对客的电商模式在近年广受欢迎,成为2015年网购市场的主流模式,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假货盛行,严重损害平台、品牌商、消费者的利益。本文从电商进货渠道的角度着手,分析电商假货利益链条,要解决假货问题需各方面协调合作,建立大数据平台共享信息,同时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缓解电商假货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假货;进货渠道;B2C

一、电子商务假货的定义及研究思路

1.何为互联网假货

在已有的研究中,假货包括假冒产品和劣质产品两种(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假货指假冒产品。假冒产品是指非正品品牌厂商授权生产而模仿其产品性能生产并冠以品牌名称销售的产品,通常情况下此类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更无法提供正品应有的售后服务。此类产品得以流通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由于种种因素被销售者诱导购买。互联网假货则是指通过网上交易及在线支付进行的假冒产品交易。

2.如何看待电商假货

互联网假货是在假货经济的基础上结合了互联网经济产生的,因此研究电子商务假货问题应结合实体经济假货与电子商务来分析。

(1)实体经济假货

企业通过创新手段形成产品差异化,赢得部分消费群体,这种创新成果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实体经济假货是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其他企业的商标或名称以享受同等品牌价值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流动的产品,该行为侵犯了品牌商的知识产权。这种形式的假货经济包含三个阶段:假货生产、假货流通、假货消费。

(2)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假货主要是发生在假货流通领域,即从线下假货生产商到消费者购买假货这一环节。与实体假货的流通环节不同的是,电商为假货流通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发展平台。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广泛运用,网络交易的公共性和共享性,使假货交易不受地域的限制,拓宽了假货市场,扩大顾客群。另一方面,互联网交易具有虚拟性,买卖双方不是面对面交易,买方只能凭借简单的图片文字来判断商品,甚至卖家宣传的图文是经过图片加工的,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更推动了假货交易的进行。

因此,看待电商假货问题不仅要从假货本身出发,更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双管齐下才能遏制电商假货发展。

二、当前我国电商假货问题现状及影响

1.B2C模式下假货问题现状

B2C模式是一种“商对客”的电子商务形式,企业通过构建网上商店与消费者交易。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市场交易规模为4420.0亿元,在中国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中的占比达到50.7%,较2014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B2C超过C2C成为网络购物市场的主流。但是发展迅速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其中,网络售假以占比13.65%高居投诉榜首。可见当前电商假货问题及其严峻,应引起重视。

2.电商假货的影响

(1)扰乱平台秩序,不利长远发展

假货是对知识产权侵犯,电商企业对在其平台上销售的产品负有一定责任,有可能面临被侵权品牌商发起诉讼,涉及金额巨大,对企业将是一笔巨大损失。同时,一个电商平台若是长期收到消费者投诉假货问题,不仅导致消费者逐渐丧失消费信心,减少潜在顾客,同时会影响投资者对该企业的投资决策,若该平台所属企业为上市公司,平台秩序紊乱假货盛行必将损害企业形象,影响投资者对该企业运营能力的判断,对其股价也有一定影响,不利于电商企业的长远发展。

(2)低价抢占市场,正品销售受挫

西方经济学中假定人是理性的,即在经济活动中都希望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追求效用最大化。电商假货由于其成本较低有极大的降价空间,价格一般都低于销售正品的商家,对不明情况的顾客有较强的吸引力;结合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消费心理不成熟,部分人存在从众、攀比的消费心理,价廉的假冒名牌产品无疑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知假买假。无论出于以上哪种情况,售假电商都能够以低价抢占较大的市场份额,而销售正品的商家则因为其成本高于市场成本而退出市场竞争或者被迫走上售假道路,形成恶性循环。

(3)损害正品品牌企业形象

电子商务假货问题不仅对平台自身产生不利影响,也存在负外部效应,损害正品品牌的企业形象。我国B2C电子商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完善,例如信用认证、法律体系、物流体系等方面,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缺乏权威可信的标准,而品牌形象成为其判断的重要依据。若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假货,则会把受损利益归咎于该品牌企业上,使消费者丧失对该品牌的消费信心,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形象受损则对产品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4)跨境电商假货交易不利于一带一路的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联系,中央适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优势互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电商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必然响应这一政策号召,跨境电商拓宽了中外经济交流平台,但若不加以合理监管,使假货活跃在跨境电商中,则对中国的企业形象甚至整体国家经济形象都将产生负面影响。应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将“中国质造”通过电商远销海外。

三、电商假货频出的经济学分析——基于进货渠道的分析

1.产品授权难

技术性垄断是市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垄断形式,由于企业掌握了特定的生产技术,形成产品差异化,能够吸引一部分的消费群,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一个产品市场的其他企业想要进入则相对困难,同时,出于对产品价格的保护,品牌商往往不愿发展过多的代理经销商,但是一家企业的产量是有限的,面对广大的需求量和高额的利润诱惑,不少商家选择冠以正品品牌的称号制假售假,尤其在电商领域缺乏成熟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予以束缚,电商假货问题日益严峻。

国酒茅台就是典例,由于电商代理的发展,线上以远远低于线下价格的优势使不少线下代理商受损,茅台整体价格走低。2014年茅台集团高层会议中明确指出“凡不经销售公司同意向电商供货,一经查实即行处罚”,此举使得电商更难以得到茅台的授权。同样情况的还有化妆品行业,这些知名品牌凭借已有的市场占有率不愿发展过多的线上代理商,避免影响线下销售,同时控制代理商数量也有利于品牌商对产品价格的掌控,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平台资质审核不严格,准入门槛低

第三方卖家在入驻电商平台时,都会被要求卖家出示产品品牌授权书、海关报关单(若所售产品为海外品牌)等相关文件,代理商所提供的授权资质需保证授权链条完整,并且能够根据卖家所提供的授权文件逐级递推至品牌商。但在实际入驻过程中,由于平台审核机制不够完善、第三方卖家伪造授权资质等多方面原因,致使没有实际获得品牌商授权的卖家趁机进入平台内。再者,同样销售假货,网上经营相比实体经营减少了店租、人力等费用,门槛显著低于实体经营。

3.第三方独立经营监管难

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许多电商平台进入多样化多渠道发展,为了增加网站访问量、丰富销售商品种类,不少电商平台吸引第三方卖家入驻,共享平台资源,例如当当、京东等。但是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电商的虚拟性和网络性,造成信息不对称,部分商户为增强客户好感度采用刷单、删减差评等欺骗顾客的手段很难为平台所发觉,再者,随着平台不断推广进驻商家数量增加,平台更多扮演着提供场所和吸引浏览量的角色,进一步弱化了监督管理职能造成假货流通。

4.平台与商户、供应商利益关联

盈利性是企业的特性之一,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决策必然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的。一方面,平台从商户的每笔成交订单中能够获得一定利润,因此对商户能够带来大量订单的售假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另一方面,平台在采购过程中过于注重价格而忽略了质量、售后、信誉等方面,选择价格低廉的供应商也许能够给电商减少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价格远远低于同类品牌产品的供应商其产品多存在假货的风险。在网络售假的产业链条中,线下实体店主与电商店主相互勾结形成“假货利益链”,支撑起整个制假售假链条。

5.高利润与低风险并存

假货销售的高利润是如今假货盛行的动力因素。一个普通的黑作坊,一堆没有任何标识的产品经过“加工”——贴上假冒的名牌商标,即可摇身一变身价翻番,其中利润大小可想而知。

网络假货泛滥的原因还可能与其自身的特点相关,目前电商正处于上升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存在许多漏洞,对于售假的商户缺乏严格的惩戒制度,少量的罚款与售假过程中获得的利润相比不过九牛一毛,因此,在低风险与高利润的诱惑下,不少商户还是愿意冒着风险从事假货交易。

四、针对电商假货的治理对策

1.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电商数据平台,尝试在平台上定期发布各大平台诚信指数(由平台自营部分和第三方卖家共同组成的指数);曝光被举报的售假商家。通过大数据可以实现产品信息共享,提高打假效率。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发改委正加快建立审批监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资源交易平台、中央省市县四级价格联盟监管平台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2.健全网络信用制度、完善电商法律体系

在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消费者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充分了解各电商平台、各卖家的经营及信用情况,在信息充分透明的环境中自由选择交易对象。信用作为网络交易的重要影响因素,健全网络信用制度能够将失信企业或卖家充分暴露在网络交易平台上,此举能够对售假者产生一定的威慑力与约束力。

当前的网络打假仍然是以消费者为主力,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滞后和缺位使电商打假停滞不前,要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重视电子商务立法工作,完善电子商务基本法律框架;(2)遵循电子商务立法指导原则,以统一性、开放性、中立性、灵活性的原则,推动电子商务立法进程。(3)促进现行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完善,推动电商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3.加强维权意识

假货盛行是对知识产权的蔑视与侵犯,加强维权意识严厉打击电商假货行为要从两个主体进行:品牌商和消费者。品牌商作为品牌的拥有者,应极力维护本企业的知识产权,配合电商平台以及消费者的维权行动适当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增强打假意识亦是为本企业产品发展扫清障碍。消费者作为电商假货的直接受害者损失是最大的,应该增强网络购物安全意识,不贪图小利,知法懂法守法也要学会用法,一旦遭遇假货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甚至付诸法律行动,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揭发检举售假商户,共创和谐网络购物环境。

五、结论

电子商务假货问题是我国电商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互联网经济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电商假货问题既有假货经济的根源因素也有互联网经济的时代特征,要通过各个利益主体以及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创建更加健康和谐的网购环境,推动“中国质造”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刘峻酉.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电子商务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2]沙剑青.浅谈电商进货渠道[J].祖国,2015(05).

[3]阳超,吕庆华.网络假货的历史演化及治理对策[J].学术交流,2013.

[4]张燕.治理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假货交易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5]赵高送.论B2C电子商务公司日百商品的采购管理[J].商业时代,2014.

[6]安翊乙.B2C电子商务中影响顾客信任的卖方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7]郝震.B2C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5.

作者:游虹淋 卞晓桐 刘柏阳 六晨静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健美操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