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写作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从分析研究韩语口语能力的教育现状入手,提出矛盾,将现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着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的韩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和实际交际能力,能够从事适应生产、服务、贸易、教育等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韩语写作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语写作课程设计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关键词:应用韩语;岗位需求;核心课程;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与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开设韩语专业的高校也日益增多。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社会对于韩语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除了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外,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韩语人才需求量也是很多的。
一、当前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近几年,中韩两国间旅游业迅猛发展, 两国已成为对方的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旅游产业发达地区对韩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在这个背景下, 全国很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以旅游方向作为培养方向的应用韩语专业。但部分高职院校效仿了本科院校的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已有的培养方向为商务方向的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旅游相关的内容。因此出现了社会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不符合的现象。

根据教育部2017年(截至2017年5月31日)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388所,开设应用韩语专业的高职院校达到300多所。這些300多所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当中,本文选取20个开设旅游相关课程的韩语专业进行分析,其中,培养方向为旅游方向的应用韩语专业7个,其余13个韩语专业同时设置商务相关的课程和旅游相关的课程,缺乏专业特色。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上的应用韩语专业共同开设的课程是‘旅游韩语’,‘韩国概况’,‘旅游概论’,‘旅行社管理’,‘导游实务’等课程。

<表2>是笔者的学校在2018年招生简章中的主要课程设置情况,该学校的应用韩语专业培养方向是商务方向,商务相关的课程设置合理有特色,但是,因为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在原有的课程体系里加入几门旅游相关课程是不合理的。
二、应用韩语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基本情况分析

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所学专业涉及今后主要工作领域的课程,培养方向为旅游方向的应用韩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围绕旅游相关职业和岗位开设,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当重视实践教学,以旅游为中心进行语言的训练,从理论走向实践,又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

通过资料分析,梳理出我国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几个缺点。具体如下;

第一,课程体系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和精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确定培养学生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将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构建加以实现。应用韩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对准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对学生综合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依托与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开发面向具备就业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但是,部分学校只考虑当前社会人才市场的职业岗位需求,盲目建设核心课程体系,在原有的课程体系里加入旅游相关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里的培养目标不符合。

第二,注重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忽略核心课程建设。

部分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效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分析研究,没能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与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要求进行合理整改和调整。构建课程体系时着重于设置基础语言类课程,如‘韩语基础’、‘韩语听力’、‘韩语会话’等课程,导致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偏多,专业核心课的课时偏少。甚至忽略核心课程建设,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只开设1-2门旅游相关的核心课程。

第三,核心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不符合,缺乏专业特色。

经过调查结果可知,当前社会急需的旅游行业韩语人才是‘导游’、‘计调’、‘景区讲解人’、‘旅游营销’、‘酒店前台接待’等。其中最缺乏的是韩语导游人才,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韩语导游与中文导游的比例达到了1:300, 韩语导游人员奇缺。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该重视‘导游’相关的核心课程,但部分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课程设置时仍然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没有按照当前社会旅游职业岗位的需求来设计核心课程体系,普遍开设的课程是‘旅游韩语’相关的课程,授课内容单一,缺乏专业特色,并且缺乏与导游相关的专业实践知识和服务礼仪相关的综合知识。



第四,核心课程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决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通过专业核心课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有的核心课程表面上是实践课程,但实际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为主。如‘导游韩语’课程,教师除了在课堂授课时讲解韩语导游词以外没有开展模拟实践,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实践技能。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强,但口语表达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不够,很难达到能让旅客满意的韩语水平要求。

第五,忽略旅游相关的非韩语核心课程。

部分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设计核心课程体系时忽略旅游相关的非韩语课程,只开设韩语相关的课程。既然人才培养方向定为旅游方向,那么旅游专业知识也同样很重要,只开设韩语相关的核心课程是不合理的,其原因一是学生接受不了较多的外语课程,二是缺少旅游基础知识相关的韩语教材。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综合素质不高,学习能力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并且高职院校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的模式区别开来,高职院校的韩语专业课程应当与旅游专业课程相结合来建设核心课程体系。


三、应用韩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决定毕业生的就业率,要培养既熟练掌握韩语语言应用能力又具备较强的旅游相关职业岗位技能并熟知韩语文化的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应用韩语专业应当着重于对专业核心课、突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并且完善或重新构建基于岗位需要的科学合理的核心课程体系。

第一,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通过定期调研旅游市场需求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了解当前社会最急需的韩语人才类型,制定旅游方向的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核心课程,突出专业特色。开设核心课程时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逐步推行具有职业氛围的模块化情景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潜能的实践环境,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第二,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

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时要减少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数量,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增加实践技能课的课时量, 重点强化各项技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优化学习效果。核心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应该注重加强地方导游与前台服务人才的培养。

第三,结合双创能力的培养构建专业核心课体系。

构建核心课程体系时,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实现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培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例如有的应用韩语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自己创业,开旅行社或旅游产品店。专业核心课程里开设一门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理念,增强实操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岗位和创新创业打下很好的基础。

第四,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主要方式,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建设职业实训中心。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实践之地。构建合理的、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体系需要学校加大教学投入,在学校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应用教学设备,完善模拟导游室、模拟酒店等设备,并及时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改革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对于模拟导游讲解及景区规划,可利用三维场景、仿真实训软件等网络资源对实训项目进行升级,方便学生的观看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课堂兴趣。

第五,根据市场需求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可向多个方向构建。

随着职业岗位需求的不断变化,应用韩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不断增加,加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同,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的要求也不一样。近几年,应用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职业岗位和当前社会人才市场急需的岗位分别是韩语导游、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策划等岗位,不同的职业岗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要求也不一样。作为一个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应用韩语专业,应关注旅游市场的变化,再加上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调整专业結构,改革课程体系,研究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向多个方向构建的方案,使学生能够学习自己擅长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四、结语

在旅游业走向21世纪,面临可持续发展之际,以旅游方向作为培养方向的应用韩语专业,应当根据旅游学科和韩语学科在当代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旅游业及经济发展进程和旅游韩语人才的社会适应需求这三个方面调整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韩语人才。

本文分析了应用韩语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资料和当前社会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核心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方法。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做主导作用,因此,应用韩语专业应当不断完善和改革核心课程体系,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韩语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张善粉.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校教育:理论,2009,(08).

〔2〕李颖.高职应用韩语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05).

〔3〕许梅花.高职院校培养技能韩语人才的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2010,(06).

〔4〕李晓梅.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5〕张善升.论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课程设置〔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

〔6〕孙飞飞.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7〕姜春玉.高职韩语总体课程构建及优化教学策略的若干思考〔J〕.黑河学刊,2016,(03).

〔8〕金文植,安秀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优化改革思考”〔J〕.现在交际,2018,(04).

〔9〕吴洋,金英姬.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韩语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09).

〔10〕闫钰卓.‘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韩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9,(09).

〔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李英善

韩语写作课程设计论文 篇2:

以就业为导向的韩语口语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本文从分析研究韩语口语能力的教育现状入手,提出矛盾,将现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着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的韩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和实际交际能力,能够从事适应生产、服务、贸易、教育等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就业 韩国语口语能力 教学方法

【课题】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高校日韩语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号16Q150 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伴随着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工具——韩语的学习与教育,在我国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这股“韩流热风”全国许多高校开设了韩国语专业,使得韩国语专业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如何培养这些学生使他们平稳就业,成为我们需要迫切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韩语专业学生零起点的现状以及语言教学的规律特点,结合本校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就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为重点进行探讨。

1.韩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生源问题

目前,各高校学生的口语能力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高等教育实施扩招后,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韩语词汇量不足,直接导致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受到限制。而且中国学生性格普遍内向,担心开口出错,不敢开口。久而久之口语能力得不到提高。其次是心理因素,中国人受儒教思想影响很深,性格内敛。大部分学生害怕出错,不敢开口。久而久之,丧失了韩语口语表达能力。

1.2语言文化差异

首先母语影响和文化差异是影响韩语教学的主要因素。中韩两国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情况存在差异,词汇、语音、语法以及国民的思考方式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产生。

1.3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韩语教学大纲重韩语理论轻实践技能,甚至没有指定具体的实践技能大纲。课程设置重复,教材选择不合理,实用性差,韩国语实践课程严重不足,选修课少,必修课多。特别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课程的学时严重不足。学生口语练习机会少,这直接影响学生们口语能力的提高,导致毕业后就业困难。

1.4教学方法不得当

大部分院校教师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课本为主,通过阅读课文给学生讲解生词和语法,与学生活动机会少,课堂气氛枯燥无趣,很难使学生们产生对韩语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们韩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口语教学成为高校韩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1.5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

高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所以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拓展对即将面临就业的学生来说作用非同凡响。但是由于韩语是小语种,学校对其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拓展上重视不足。大多数实习点形同虚设,学生难以在那里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2.改善韩语口语教学的方案

2.1改善课程设置

口语教学同其他教学有很大不同,因其涵盖的个体性、生理性及习惯性的不同带来了韩语口语课程设置改善的必要。

关于课程设置的个体性

从韩语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基础韩国语、高级韩国语、韩国语报刊选读、韩国语视听、韩国语口语、韩国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韩国语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韩国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等,在课程设置当中必须严格做好课程设置工作,突出学生的个体性和课程自身的个体性。可以利用心理学MBTI性格分析理论科学、准确划分学生性格类型,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尤其是口语实际的表現,这样就可以达到准确定位、因人而异、突出个性化来制定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的侧重,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关于课程设置的生理性

语言是深受授课对象的生理影响的一项技能,所以在韩语口语课程设计时需要确立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学生因个人生理条件的不同带来的口语学习上的差距。这里所说的差距包括主要两个方面:一个是擅于口语表达的授课对象在适应各类口语课程方案时几乎都可以做到随心所欲、按部就班;另一方面对于口语表达从自身生理角度有一定不足的授课对象来说,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充分照顾到这部分学生的接受实际,不能完全一味按照一般要求来执行教学计划,需要针对特定授课对象实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要求。

关于课程设置的习惯性

目前国内各高校正在进行多种样式的改革,不免会对原有形成的旧式教学方法、理念、习惯造成冲击。就如外语教学中提倡的“听说读写译”,这几个环节究竟怎样进行顺序排列才能够更有效提高教育对象的韩语口语能力,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经验,也正因为这些历史经验容易让我们形成对原有课程设置的习惯性依赖、对新理论、新方法的潜意识排斥。所以,对于课程设置的习惯性,我们应该采用兼容并蓄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原有课程设置中被证明了是有效、有益的课程设计环节,另一方面也要大胆去除不合理、过时甚至是影响新时代背景下韩语口语能力提高的课程设置,将破与立有机结合起来。

2.2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在外语口语的学习中影响学生们开口说话的因素很多,心理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所以如何帮助学生们克服焦虑心理、害羞心理、自卑心理等,是我们值得长期深思的一个问题。想要彻底克服这种心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在学生们入学的时候就应该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平时多和内向的学生们谈心,逐渐打破他们的思想防线,更好的组织教学。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要不断激励、表扬、肯定学生的成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自信心。

2.3调整韩语口语教学质量的考核办法

教学质量的考核办法不仅仅是表现在“优良中差”的分数上,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出真实的教学质量和对受教育者培养的实效性。以往的教学质量考核也包括韩语口语教学的考核大多还是依照分数、等级来确定,这难免造成考核方式单一、无法真实反映考核质量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教学过程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主体、依旧侧重理论而忽视口语实践能力的多面性现实,从而采用了比较简单的一刀切的统一标准来进行考核。但是,伴随着市场需要的多样化、具体化,原有单一的韩语口语教学设置需要调整,与此相适应的便是韩语口语考核方式的调整与改变,对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考核体系中需要纳入多元化因素。单一的评价考核体制职能翻译某一个局部的情况,而用在就业需要上的韩语口语技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应该从语言组织的和理性与否、口语表达时的得体与否、甚至可以将肢体语言表述得体与否纳入进来,这样基本可以还原了日常口语表述的原境,从而让考核的结果更为客观。

第二,考核体系中需要纳入多角度的互动因素。因为语言能力的特殊性、实际运用场景的多面性,因此在考核的时候可以考虑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试题之间、学生与随机问题之间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多角度互动考核,让韩语口语考核更具科学性。

第三,考核体系中需要体现出内容的真实性因素。在进行韩语口语考核内容的时候,尽量以真实的口语测试材料为主,尽量不要虚构,所挑选的题目应当与实际相结合,不能有失去根据的臆想材料,只有用真实的内容、题目才具有考核的客观性、真实性,考核应当具有还原真实语境、职场语境的真实性因素,如果失去了真实性,就是去了考核的原有意义。

总之,韩语口语教学包括诸多环节,需要认真处理好各环节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口语教学的结构性改革,加快韩语口语教学的合理化发展。

3.就业导向性对韩语口语教学方法改善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因此作为人才供给侧,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体系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在高校中的体现。因此,细化到韩语口语教学来说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革。这种调整需要一个依据和抓手,那么就业需要恰好是最合适的依据和抓手。因为就业导向代表着市场需要、社会发展方向、社会总体诉求和专业建设方向,只有适应就业导向才有活力、有未来。就业的导向性对口语教学方法的具体影响体现在:

首先,就业市场对韩语口语教学具有引导作用

韩语口语教学不能刻板按照教材和计划授课,更应该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怎样的岗位,需要侧重何种领域的韩语口语训练等等,这些都是面对市场需要而设定的学习内容,如果失去了市场需要的引导,那么口语训练又将是重复着盲目的训练,这种盲目的韩语口语课程是要不得的。

第二,就业导向是突出韩语口语教学特色的根据

我们进行韩语口语教学的时候,侧重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侧重哪方面口语能力、口语能力使用效能具体表现和评价机制等等都需要有就业需要来决定。在进行口语教学训练的时候,我们如果开发学生潜能、如何设计训练板块、多元化因素如何协调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就业需要的指导下进行,没有导向的盲目设置只能让韩语口语教学失去方向,走入迷茫。

总之,目前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韩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在专业理论知识上不断丰富夯实自己,作为交际能力的口语水平更应当放在突出的能力训练位置。本文探讨了在韩语口语教学方法改善的一些看法,讨论了包括学生心理、社会状况、就业导向、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毕业生融入社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邱博.《外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吉林美术出版社.2017.6

[2]余木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

作者:陆遥

韩语写作课程设计论文 篇3:

浅谈高职高专韩语听说课程教学方法

摘 要:韩语听、说技能的教学是韩语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何将听与说有机结合,在课堂上充分高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韩语综合水平,是韩语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与改进的实际问题。本文从本校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 韩语听说 结合

1 听说结合的必要性

传统语言教学中,听力与会话往往作为独立的两个部分,分成两门课程进行教学。高职高专的韩语专业较其他语言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上,也以分别开设韩语听力课与韩语会话课为主。我校韩语专业在建立初级,也进行了类似的课程设置,从学生大一开始开设韩语听力与韩语会话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课程设计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韩语听力与韩语会话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不同,教授的词汇、语法等知识点也不同步。这就造成了学生短期内被输入的词汇语法过多过于杂乱,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2)正因为两门课程的教材不同步,授课教师也不是同一人,学生在上完听力后不能经由会话的练习来对听力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复习巩固,同样,在上完会话课后也难以通过标准韩语的听力练习来进行会话所学知识的检验。

(3)高职高专的学生生源比较差,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积极的学习主动性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学情下,如果把听与说分成两门课程,那再加上精读、诵读、韩汉互译、韩文阅读与写作等课程,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会很多,这无疑对学生脆弱的学习能力又是一沉重打击。

基于以上几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在总结了前几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校韩语专业从2009年开始将韩语听力与韩语会话合二为一,开设了韩语听说课程。到目前为止,本课程已开设3年,经过2009、2010、2011三届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本课程已基本达到将听与说有机结合的程度,以听来引导说,再以说来巩固听,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 选定一本好教材

要把听说课程真正上好上出效果,一本好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材的设计要符合项目化课程的设计要求,以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场景为情景素材设计每一课的具体内容;其次,每一课的结构要足够完整,会话、听力、活动等环节要齐备,以满足听说教学的要求;最后,课程内容取材要新颖,所用词汇及表达要是近年韩国人的常用语言习惯,这样训练学生的听说才有实用价值。本校韩语专业在对市面上韩语教材进行认真比对后,选定了韩国西江大学韩国语教育院出版的韩语基础教程系列教材,经过3年的实践检验,该教材还是基本满足听说课程课堂教学要求的。

3 听说结合的方法

(1)教好听力。

想要将听与说结合得好,首先得做到听与说都教得好。所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达到“教好听力”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力过程是比较枯燥又漫长的,学生很容易走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播放听力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在枯燥的听力过程中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韩文歌曲、小视频、韩语笑话等内容,让学生可以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热情与注意力。其次要注意静听与泛听的结合,且每篇听力内容都布置一些背诵的任务。复旦大学教授,大学英语总主编董亚芬说过,“学习外语没有捷径可走,语言能力的强弱与掌握语言材料的多寡成正比,语言材料吸收量大,语言能力提高越快。其中,背诵是一种强化的语言材料输入,是學习语言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多年来呗语言教学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做听力练习时要注意本次听力内容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这里面又包括相关文化背景(主要侧重于中韩文化在这方面的异同)、词汇的文化内涵等知识。这样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听力内容,并举一反三。

(2)教好口语。

由于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外语口语教学这一块我们是比较缺失和落后的。但学生毕业后运用语言的实际需求中,口语占到了非常大的比重。因此,教好口语是一项艰巨又重要的工作。基本上我们的口语教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情景对话或角色扮演。按照教材每一课所给出的活动素材,认真上好每一次活动课,让学生模拟例文中的场景进行新的情景对话或角色扮演。这样一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站到他人面前表演的勇气,二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情境的模拟达到熟记常用表达的目的。二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问答。每堂课抽5 min进行小小的互动问答,可以达到有效训练学生口语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通过一些适宜的韩国电视电影或小视频的观看与角色扮演,让学生熟悉并模仿纯正韩国式的发音及说话方式、语言习惯。

(3)听说结合。

首先,听力与口语合为一门课,使用同一本教材,由同一位老师教授,这已经走出了听说结合最重要的一步。即整合并统一教学资源。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都会自然经历以听来引导说,再以说来巩固听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听与说的学习效果。

另外,在上听力部分时,可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插入“说”的内容,帮助听力内容的吸收与巩固。具体操作上,可以将较长一段的听力内容分解成3~4个小部分,每一部分设定几个小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听力内容。再以每个小部分为单位,事先做好每句话的填空PPT,让学生听一句,填空一句,大声把自己听到的句子说出来。每一部分结束后,再连贯播放该部分录音两到三遍,然后让学生试着凭记忆把这部分的句子通过刚刚的填空形式再一次复述出来。这样每部分反复直到整段听力播放完毕。通篇听力内容的学习都贯穿了“说”的感官刺激,能让学生“听”得更有效。另一方面,听到的内容经过自己的理解与记忆进行一遍一遍的复述,又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说”的语调、语速、语言习惯的正确度,学生也会因为复述得正确而得到“自己听力很不错”的自信感,从而更进一步增强了开口说韩语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陈怀志.语言“听”“说”之哲学分析及其现实意义[J].海外英语,2010(11).

[2] 洪海萍.提高日语听力教学方法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

[3] 姜洋.大学日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2).

作者:王洁

上一篇:维护有线电视措施论文下一篇:资源配置会计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