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翻译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9

摘要:韩语教学是中韩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国内高校韩语教学中存在跨文化教育的缺失,其原因在于认知局限与方法不足。要加强跨文化教育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就要通过提高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采取多样化的韩语教学模式及增加学生的韩国文化认同等路径实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韩语翻译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韩语翻译课程改革论文 篇1:

探究基础韩语课堂模式的构建

【摘要】基础韩语是韩语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韩语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关注对学生的韩语发音、词汇、语法等基础性知识地培养,提升学生的韩语阅读、翻译和应用技能,强调学生在韩语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探究基础韩语课堂模式和方法,增强学生学习韩语的自信心,提升基础韩语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基础韩语 课堂模式 问题 构建 实践

基础韩语课程是涵括发音、词汇、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的课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反思、摸索基础韩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学习和掌握韩语听力、会话、阅读、翻译等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韩语综合应用水平,促进韩语教育的发展。

一、基础韩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传统的基础韩语教学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关注学生在基础韩语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也缺少对课外自主学习的关注和重视,导致基础韩语教学效率低下。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进入到教学视野之下,一些韩语专业教师还仍旧抱守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放,依旧将韩语视为小语种,不敢大胆尝试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时代发展和教学变革的趋势不相符合,难以提升基础韩语教学的质量。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枯燥

在基础韩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习惯于权威式的讲解,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积极主动的自主思考和探究,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感觉单调枯燥,缺乏对韩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基础韩语课堂教学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互动情境的创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知识交流较少,使基础韩语课堂氛围相对生硬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3.教材选取缺乏完整合理性

当前的韩语专业教学课程包涵基础、会话、视听说、语法、阅读等课程,侧重于韩语精读、会话方面的教材开发和设计,然而随着韩语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趋势,统一规整式的韩语教材内容显现出迟滞性,难以适应现阶段发展的需求,出现各种基础韩语教材,如北京大学的《韩国语》教材、山东大学编撰的《大学韩国语》、延边大学的《初/中/高级韩国语》、庆熙大学的《新标准韩国语》等,但是卻显现出韩语参考书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教师只能够依据教科书进行讲授,缺乏完整性和合理性,容易给人以照本宣科的感觉。

二、基础韩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分析

1.注重学生的韩语学习主体性培养

在基础韩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转变原有的角色和地位,要将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自由的地位,尊重学生在韩语语言学习中的差异性,在领读课文、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预留学生自主思考、活动探究的空间和时间,突显学生在韩语学习中的主动性意识和能力,较好地发散学生的韩语语言学习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韩语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灵活选用多样化的韩语语言教学方法,打破“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状态,积极引入小组合作探讨、情境创设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韩语语言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将韩语语言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链接,增强韩语语言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韩语语言学习的实际价值和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基础韩语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并且还可以借助于丰富、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手段,创设韩语教学的相关情境,学生会较好地融入到声色并茂的多媒体语言情境之中,主动学习韩语发音、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并增进韩语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性认知,更为全面而深入地了解韩语国家的风俗人情、思维习惯、历史、政治等,准确地把握韩语语言的文化特色,消除学生在韩语学习中的单调感和枯燥感,增强韩语学习的自信心,感受到韩语语言学习的内在乐趣,真正学会韩语语言。

2.建构基础韩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有效改善基础韩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缺失、师生关系割裂的状态,可以开展基础韩语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融合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势,突出先教后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性学习理念,将基础韩语课堂时间划分为两个部分,即一半的课堂时间为教师讲授时间,另一半的时间为学生自由讨论的交互式学习时间,并主要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过程和阶段。由于韩语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大多对韩语的学习是零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精讲精练的方式,开展课堂讲授教学,并注重学生对韩语语言知识的内化和吸收,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和归纳课外资料,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还要开展基础韩语课堂的“讨论”教学,要预留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互,可以采用韩语歌曲、游戏活动、情景剧表演、讲韩语故事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韩语进行交流和讨论,用韩语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极大调动学生参与韩语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与互动。如唱韩国歌曲可以作为基础课堂预热阶段的方法,学生通过一起唱韩国歌曲能够较好地缓解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情绪,自然而然地快速进入到韩语语言的学习氛围之中。个人演讲活动则可以较好地增强学生的韩语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韩语语言学习中的自信心,帮助学生练习听力、扩大词汇量。另外,在基础韩语课堂之上,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如词汇接龙、故事续编、影视剧配音等,使学生感受到基础韩语课堂的浓郁语言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显学生的个性。

3.探索基础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础韩语课也要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链接和融合,可以基于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和资源,探索基础韩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韩语传统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链接,更好地提升基础韩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开展基础韩语教学,将课堂教学重点内容制作成音视频、PPT等资料,将其进行上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蓝墨云班课平台的自主学习,使课堂时间得以延伸和扩大,学生能够反复对知识关键点进行巩固和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疑难和困惑,还可以与学生进行结对协同学习,总结和归纳知识教学重点,并从语法练习开始过渡到自由的写作,在平台上提交自己的作业,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反馈,较好地增强学生的韩语学习能力和效果。

4.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

在基础韩语课堂教学模式之中,还要进行必要的教学评价,教师要注重依循多元化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关注对学生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据此调整韩语课堂教学计划,为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综上所述,基础韩语课堂教学要秉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理念,激发学生的韩语语言学习兴趣,建构基础韩语课堂的不同教学模式,如对分课堂、混合式课堂等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基础韩语课堂活动中,引领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全面而深入地增进对韩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提升基础韩语课堂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韩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浅析高职韩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7,(04).

[2]许少春,刘文华.大学韩国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方法[J].新丝路,2016,(12).

[3]王洋.高职院校基础韩语课程教学手段及考评方法改革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12).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小组教学模式的韩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JW2032)的研究成果。

作者:朱永健 张方明

韩语翻译课程改革论文 篇2:

跨文化教育在高校韩语教学中的路径选择

摘 要: 韩语教学是中韩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国内高校韩语教学中存在跨文化教育的缺失,其原因在于认知局限与方法不足。要加强跨文化教育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就要通过提高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采取多样化的韩语教学模式及增加学生的韩国文化认同等路径实现。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韩语教学模式 文化认同

跨文化教育最早于199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中提出,旨在“促進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发展,从社会各个方面着手以促进学生接受并融入多元文化,帮助他们获得学业的成功,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理解,其中涉及教育模式、教师培训、社会与学校的交流,同时提倡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的合作并能被各个国家教育系统所接受与支持”[1]。跨文化教育是平衡国家文化冲突、寻求文化共同价值、化解国际冲突的有力武器。

一、跨文化教育在韩语教学中的现状与必要性

(一)跨文化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毗邻,从韩语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出,自1992年中韩友好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相互沟通与合作取得了空前的进展,韩语作为两国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韩语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发展快,韩语教学在我国长期停留在单纯教育的状态,即灌输式的知识教育占主导,跨文化元素缺乏,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化的内容。国际上对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跨文化教育指南》中指出:“跨文化教育仍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热点之一。”[2]

1992年之后我国高校才开始设立韩语专业,在这期间,高校韩语教学经历了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到中国特色韩语教学的转变。我国在1998年正式提出“跨文化教育”的概念,并在21世纪初提出了外语课程改革计划,在《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要求》这一外语课改纲领性文件中对跨文化教育的规定微乎其微,仅仅在教学性质、目标这两部分对跨文化教育进行了简要的概括性要求。

(二)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缺失

跨文化教育是一个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复杂的项目,寥寥数字的概括性要求无法对我国高校跨文化教育进行指导。我国高校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受到忽视,许多从事外语教学的教育者对跨文化教育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与尝试,但是,由于大环境局限使得教育者们对跨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有的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表层而未能有更深的挖掘,对将跨文化知识与课堂教学融合只能基于教育者自身兴趣,在小范围中实施。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在我国韩语教学中的地位得不到正确对待,认为跨文化教育只是教辅手段。究其缘由是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外语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存在,教师与学生“忽略”外语的交流沟通与应用功能,在这种背景下跨文化教育实在难以立足。第二,我国高校跨文化教育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与支持。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的教育政策,但我国并没有出台有关跨文化教育的政策。

随着外语成绩在文化课中的比例逐步降低,培养全方位发展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被提上日程,这使跨文化教育有了生根的土壤[3]。然而,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实施,英语教学领域的跨文化教育著作开始涌现,如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等,甚至有专门研究英语国家文化著作等,但与韩语教学相关的跨文化教育著作却寥寥无几。韩语虽然在中国属于小语种,但是韩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非常必要,应当予其同等的重视。

(三)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韩语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精通中韩双语的人才,为两国的友好交往与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单纯的培养韩语翻译工具已经难以满足两国间日益深刻的友好交往需求,当今中国迫切需要的是精通中韩两国文化的翻译人才。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刻蕴藏着该民族的思维与生活方式,所以要理解语言必须先了解文化[4]。格拉德斯通曾说:“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整个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文化孕育了语言,语言又传递了文化。”

中国与韩国文化有着很深渊源,但二者还是存在差异的。由于韩语学习者对韩国文化了解尚浅,对中韩文化差异不能进行很好的区别,容易将汉语的文化习惯代入韩语和韩国文化中,造成知识臆断,容易导致韩语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出现错误。韩国文化的缺失在高校韩语教学中是巨大的资源浪费,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韩语的学习过程是学习韩语本身和学习韩国文化的双重过程,但如今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这个过程显得十分草率。

文化是语言的前提与根本。韩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交际型的韩语人才,交际能力包含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中国学生在韩语的听与说方面存在“短板”,难以体现其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导致在交流中错误频频发生。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只有更深入地了解韩国文化才能学到韩语的真正精髓。

二、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缺失原因

(一)高校对跨文化教育存在认知局限

我国高校韩语跨文化教学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对跨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一方面是因为受国内韩语文化教材匮乏的影响,学生接受跨文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解教材。但是,目前国内所开发的大学韩语教材涉及的跨文化内容相当少,对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意识等形成明显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因为我国韩语教学主要以应付各类考试与取得相关证书为目的,并未将韩国文化知识纳入韩语教学目标。跨文化教育很难顺利进入课堂;一些韩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跨文化教育的主动性。

(二)韩语教师缺乏韩国文化背景知识

从我国高校韩语教师结构可以看出,拥有老牌韩语专业的高校主要拥有资深朝鲜族的教师,但近几年设置韩语专业的大部分教师是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并且年轻教师所占比例逐年增高。教师作为传统课堂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扮演着文化传递者与中介者的角色。但是由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专门学习韩国文化,对韩国的了解与理解十分片面与浅薄,导致韩语教师本身文化储备较少,对韩国文化的转化与融合能力较弱;高校韩语教师的学习背景各异,对韩国文化的摄取程度非整齐划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化知识渗透的能力不一致。

(三)韩语教学模式因循守旧

我国高校大多数韩语教学模式基本停留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外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缺少互动。学习是一个情感的经历与思考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将知识中蕴含的文化一同传播给学生。目前,教师在课堂上通常对韩国文化一带而过,仅仅是解释性的说明,而不是激发学生对韩国文化内涵的兴趣,同学生一起进行文化的探索。这种忽视文化融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培养和传授有负面影响。

三、跨文化教育在韩语教学中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

教师在跨文化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加强跨文化教育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是要提高韩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是提升学生文化底蕴的前提”[5]。韩语教师作为本土文化与韩国文化的传播者,高校应与韩国名校进行长期合作。首尔国立大学、延世大学、科技大学、高丽大学、浦项工业大学等都是韩国著名高等学所,历史悠久,文化氛围厚重。我国高校可以每年派遣一定数量韩语教师到这些韩国名校进行交流学习,并且派遣人数应逐年上升,对这些韩语教师带回来的成果进行集体研讨,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形成跨文化教学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韩语教师,特别是年轻韩语教师的跨文化修养与教学水平有正向作用。学校需要定期邀请韩国著名教育家访华进行经验传递特别是针对跨文化教育这一主题开设讲座,使我国高校韩语教师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跨文化教育。组织两国高校教师文化交流论坛,为高校韩语教师与韩国高校教师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交流教学经验及成果的机会。

(二)采取多样化的韩语教学模式

单一传统的韩语教学模式难以使跨文化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韩语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专门开设韩语文化课程。在韩语课程中加入跨文化课程而不仅仅是常规韩语课程,常规课程是学校课程大纲中规定要完成的课程,韩语文化课程就是专门教授跨文化教育的部分。跨文化课程可以进行情境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韩国衣、食、住、行等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与模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间接感受到韩国文化,接受韩语的跨文化教育。二是聘请资深韩语外教,目的是让最了解韩国文化的韩国人与学生交流,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带来的跨文化教育效果要强于本土教师所达到的,所以聘请优秀的韩语外教进行跨文化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学校应主动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接触韩国文化,如创办中韩文化交流协会、中韩学生文化论坛,达到还原韩国文化的目的。

(三)增强韩国文化认同

不同体系的文化表现出来的特征使世界文化宝库多姿多彩,文化之间并无优劣好坏之分。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只有增强对外国文化的认同感,才能产生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性与敏感性。韩国文化知識包罗万象,包括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习俗、礼仪、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首先,高校韩语教师进行跨文化教育时,可以对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进行异同的比较,使学生在语言风俗习惯、历史比较中寻求对韩国文化的认同感,达到和谐交流,使跨文化教育能够顺利开展与进行。其次,在韩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观看影视资料、借助网络媒体、报纸新闻等方式向学生传递韩国文化的最新动态与知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除韩语课本教学和纯语言训练外,还积极拓展韩国文化的内容,用心把握好韩语和韩国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以最恰当的方式将跨文化教学与学习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赵萱.历史述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跨文化教育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1(1):56-59.

[2]Guidelin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OL].UNESCO,2006.

[3]张英淑.跨文化教育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延边大学学报,2015,48(06):97-101.

[4]彭凯平,王伊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

[5]曹南.关注外语教学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17(2):45-47.

作者:姜淼芳

韩语翻译课程改革论文 篇3:

高校韩语专业口语教学现状及提高策略

摘 要:口语作为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韩语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高校韩语口语教育的现状及韩语专业口语水平滞后的原因,从而提出提高学生韩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韩语;口语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教学

一、韩语口语的重要性

做为一种交流工具,韩语在中韩两国间的经济建设、交流合作及文化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学生择业面试、外贸谈判、出国访问乃至文化交流等都离不开韩语。韩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韩语的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口语,因此口语教学成为高校韩语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思考如何有效提高口语能力也成为高校韩语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高校韩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1.教材单一,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多选用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的教材作为韩语口语课的教材。如首尔大学《韩语》一到四册,延世大学《延世韩语》一到四册,国外高校的教材无论在语言的准确性上还是内容的现实性上,都优于国内高校的教材。首尔大学、延世大学的初、中级教材涉及韩国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韩国人的生活和韩国文化。但是,对于韩语专业学生来说,这些教材都缺乏针对性,语法、单词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口语练习部分少,学生口语课学习语法、单词时间长。

2.课堂教育模式滞后

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进行“填鸭式”教育。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发言机会少。另外,教师多以问答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模式单调,缺乏趣味性,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兴致不高。

3.侧重书面考试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用书面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部分学校口语考试也利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大部分高校用TOPIK、专四考试的通过率来衡量本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另外,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也注重学生是否取得此类证件。这就导致教师及学生重视笔试成绩,忽略对口语能力的培养。

4.高年级口语课开课少,学生锻炼机会少

大部分高校韩语专业仅在大一、大二专门开设口语课,大三、大四增设文学、翻译、语言学类课程及高级视听课课程,忽视对高年级学生的口语训练,认为可以通过增设的课程间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与韩语外教接触机会少。这就导致学生听力、写作能力远远高于口语能力,能写不能说的现象普遍。另外,大部分二类本科院校,特别是内陆城市高校,韩国留学生少,韩语专业学生接触韩国人的机会也少。

三、韩语专业口语滞后原因

1.口语课人数多,教师资源少,课外接触韩国人机会少

韩语专业学生多,口语课多是20~30名学生一起上课,大班授课现象普遍,分配给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少、时间短,学生课上口语训练不足。现在很多高校的韩语教师主要是中国教师,外教资源不足,这就使韩语口语的练习大打折扣。另外,学生课外接触韩国人的机会少,除一些重点高校和沿海城市高校外,大部分高校韩国留学生人数少,韩语专业学生很难和韩国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2.口语考核机制不完善

韩语专业TOPIK、专四考试仅涉及语法、阅读、听力、写作等方面,没有对口语进行专门考核,也没有统一的口试考核标准及参考办法,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大部分高校韩语口语课多以“学生和学生对话”“学生和教师对话”的形式进行考核,仅通过一次期末考试判定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单一,很难达到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多方面有效考核的效果。

3.学生缺乏自信

很多学生脸皮薄,对于说韩语自信心不足,害怕出错,特别是在很多人面前,更加不敢表现自己。特别是韩语初学者,没有掌握大量单词、语法知识,在韩语交流中会出现不少错误,造成沟通障碍,这更使学生缺少自信心,感覺沮丧,也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表达积极性。

四、提高学生韩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1.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另外,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不仅仅利用“问答式”进行口语训练。听、说、读、写是学习外国语的基本方式,把单纯口语的训练变成与听、读、写相结合的综合训练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有很大帮助。可采取以下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有效的口语训练。

(1)“听—说”式综合教育。口语训练与听力训练密不可分,所以,要想进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必须要提高听力水平。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相信学生,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得越多,越能实现有效的学习效果。“听—说”式综合教育模式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水平有很大帮助。教师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料时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多选择符合学生水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资料。与日常生活无关的资料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读—说”式综合教育。“读—说”式综合教育是指学生阅读学习材料,根据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总结说出中心思想、内容概要等。例如:以“自我介绍”为阅读材料,教师可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几个问题,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最后阅读完成后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读—说”式综合教育也包括“看图—说话”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幅或者几幅图片,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编造有关联的对话。这种模式对韩语初学者来说是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口语水平的一种方法。

(3)“写—说”式综合教育。“写—说”式综合教育是指利用所写内容练习口语的一种模式。学生进行写作前,教师可就本次写作主题做出解释,告诉学生应注意的地方,学生完成写作后,可让学生在其他学生前发表自己所写文章,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能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4)“读—写—说”式综合教育。“读—写—说”式综合教育是指学生阅读教师给出的资料,写出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口语表述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出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实现训练口语的目的。“读—写—说”式综合教育较单纯的“读—说”式综合教育、“写—说”式综合教育,更适合高年级学生。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口语练习中锻炼阅读和写作能力,能使读、写、说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5)“听—写—说”式综合教育。“听—写—说”式综合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听听力材料(独白或对话等),写出材料所列问题答案,通过回答问题锻炼口语的一种模式。对韩语初学者来说,“听写并说出听到的内容”是锻炼听、写、说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但对于中高级韩语学习者来说,简单地听写练习脱离实际生活,缺乏趣味性,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恰当材料。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仪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例如可以下载韩国歌曲、韩国新闻、广播、天气预报等,一方面增强了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从而间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此外,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围绕本课主题进行课堂讨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2.課外教学

在日常的韩语教学中要做到“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课外教学”,大力开展各类课外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1)组织韩语角。练习口语需要有良好的环境,练习者应有良好的动机、情绪,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因此一个自然、轻松的语言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韩语口语水平的提高。韩语角是一个以韩语为主要交流工具,大家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平台,它也以另一种比较轻松的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方式给广大学生提供了练习口语的机会,也可以使学生通过韩语角进行口语对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另外,邀请韩国外教或韩国留学生参与到口语角活动中,学生在练习口语的同时也接触外国文化,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素质将进一步提高,这可以为学生与韩国人交往甚至将来赴韩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举办韩语文化节。举办韩语文化节,邀请韩国外教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韩国文化,能帮助学生提高韩语口语水平和韩语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制作泡菜、紫菜包饭等韩国传统料理,参与韩国传统音乐、舞蹈演出,穿韩国传统服装,切身体验韩国文化。韩语文化节能提供平时课堂教学难以实施的各类实践活动,使韩语教学从班级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大课堂。

(3)举办各类韩语比赛。结合韩语文化节等活动,可定期举办韩语歌曲大赛、韩语演讲比赛、辩论赛、韩语戏剧表演等。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另外,建议学生课余时间多听韩国歌曲,多看韩国电视剧、综艺节目,既增强了韩语学习的趣味性,又丰富了韩语口语表述的知识。学生通过韩国电视剧、综艺节目也能学到课堂教学中出现较少的新词、流行语等。

3.课程改革

大部分高校的韩语培养方案是在大三、大四开设的课程中增加文学、翻译、语言学类的课程,而认为通过这些课程可间接锻炼学生口语能力,忽视了口语的专门培养和重要性。对高年级韩语专业学生来说,开设演讲类、高级口语类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经过2年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单词量和口语能力,开设演讲类课程可以给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口语水平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和临场发挥能力。

4.考核方式

改变韩语口语课以“学生和学生对话”“学生和老师对话”形式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仅通过一次期末考试判定学生的口语成绩,应在一学期内不定期多次进行口语考试。在口语考核上应该采取多种考试形式和内容,可以采取看图说话、情景对话、听材料完成对话、复述、讨论辩论等相结合的方式。

口语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关,而攻克这个难关,提高口语能力则需要课堂内外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高校韩语专业也应把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作为韩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参考文献:

赵胜兰.高职院校韩语口语教学策略实践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李子月(1985— ),女,山东临朐人,职称:助教,研究方向:韩语口语教育。

作者:李子月

上一篇:体育场馆物业管理论文下一篇:班主任与学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