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审计发展论文

2022-04-20

摘要: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本文分别在国家审计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国家审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最后从企业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和金融审计三个方面论述国家审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金融审计发展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金融审计发展论文 篇1:

我国进行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审计开始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果拘泥于原有金融审计制度,则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将会受到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也难得到保障。深入分析我国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对金融审计制度进行创新的意义及原因。

关键词:金融;审计制度;创新

F23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的意义

1.1 有利于深化金融监管改革,适应金融发展需要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金融审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并正在进行逐步深化。随着金融审计创新研究的深入,国家审计部门必然会发现现行审计制度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促进金融监管改革的进程。例如我国目前依旧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但是这种分工明确、操作容易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分业向混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对金融审计制度进行研究时,这种不足将会被分析和揭示出来,进而使金融审计适应发展需要。

1.2 有助于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金融秩序

目前我国金融审计的发展仍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旧不健全,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这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制造了不少的阻碍。进行金融审计创新的研究有利于帮助国家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找出目前金融法律法规的漏洞,分析出审计法规正确的走向,完善相关管理内容,规范金融审计秩序,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金融环境,促进金融审计实施的有效性,为我国金融审计的发展保驾护航。

1.3 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金融审计面临各种未知风险和挑战,因此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形势变得格外严峻。研究金融审计制度的创新能够帮助国家审计机关完善预防、提示和抵御风险的作用,打击各种有损国家金融安全的行为,降低金融风险,进而使金融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让金融审计系统的“免疫”功能得到更好的發挥。例如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国际热钱”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如果针对这一现象进行金融审计创新的研究,则相关部门能够迅速有效的遏制和控制这一不良行为,防止国家资产流失,稳定金融和经济市场。

2 我国应进行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的原因

2.1 国内金融审计的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现如今正面临着重大的经济转型,金融体制进行着进一步的深化,因此国内的金融审计的背景和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

(1)金融行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

环境的改变首先体现在金融行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上。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逐步实现审计的信息化。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健全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更新,我国金融机构审计的信息化体系已初步形成,每个金融机构基本上都已建立起庞大的金融数据库。虽然如今金融数据处理效率都较传统金融行业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信息化的环境极大地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业务处理流程以及人员的配备和职权,并且这些新兴的信息系统操作复杂,信息的传输、共享和保密性存在一定漏洞,对传统的金融审计方式和方法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依旧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2)金融市场趋向混业化发展。

受国外影响和盈利的需要,我国金融行业近年来开始趋向混业化发展,因此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同时被几个监管部门进行监管。虽然混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利润,但是由于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没有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容易造成监管重叠和盲区,进而影响到监管的有效性以及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审计的处罚措施仍以警告、罚款、赔偿等合规性措施为主,不过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这种措施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国际《巴塞尔协议》的金融监管审慎性的原则以及金融危机的教训,金融审计和监管的重点应在金融风险审计上,因此为了改善这一不良监管方式,我国的审计制度必须进行创新。

(3)金融审计面临的风险加大。

一是因为如今创新型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和业务在带来高回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相应较高的风险。虽然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是这些金融机构必备的课题。但是这些业务和产品的非传统性和非常规性使它们的内部控制相对薄弱,并且国家的金融审计由于更新速度的滞缓,依旧集中在对传统业务的审计上,对国际业务和新兴的创新业务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仍未涉及。这些金融创新业务隐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这些新兴业务和产品的审计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是来自于被审单位反审计能力的增强。被审单位由于常年被审,因而对审计单位的审计方式方法比较了解,再加上各单位内部审计系统的存在,使得审计单位的审计难度加大,出具的审计报告容易有较大的误差,进而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不准确的信息,从而给行业乃至经济社会带来较大的风险。

2.2 现行金融审计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

(1)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有一定缺陷。

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和根本性制度,也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前提。在世界金融史上,多起金融违规案件都与企业内部控制不足有关。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一些金融机构的违规海外投资遭遇亏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会出现,如果不对这些金融创新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那么金融机构和市场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对金融审计进行创新,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必须且必要的。

(2)金融审计效率比较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金融审计涉及到的部门和资源非常多,因此信息的共享、沟通和传递对金融审计实施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然而由于我国金融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以来,由于业务基础薄弱以及在信息技术和人员专业素质上的不足,金融审计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进而导致处理效率比较低,资源浪费情况也比较严重。

(3)对金融绩效的审计不够。

绩效审计是指对照客观标准,通过科学、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一个组织的经营活动所做的评价,检验其资源管理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金融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按照金融系统的客观标准,科学、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受审核金融监管机构履行职责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对金融管理绩效进行考核,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在我国金融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事前和事中审计比较少见,对金融的绩效审计程度有待加强。虽然目前国家金融审计已经逐步从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即已渐渐地实现了全面性的要求,但是却没有对金融机构经营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科学恰当的评价,在金融绩效审计上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4)存在金融安全的问题。

自从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开始对本国的金融安全进行审视和思考。我国由于国情、政策以及经济发展大环境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没有收到致命性的打击,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国的金融安全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家华.国家金融审计的现实矛盾与解决方案[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04).

[2]段成钢.发挥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作用的思考[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03).

作者:李晓

我国金融审计发展论文 篇2:

国家审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摘 要: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本文分别在国家审计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国家审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最后从企业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和金融审计三个方面论述国家审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国家审计  制造业高质量  现实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鉴于此,“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六大重点工作之一,并专门提出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发展举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从十九大到2020年“两会”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升级版的新目标。然而,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制造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的低端锁定,并造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端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与传统产品产能供给严重过剩同时存在的矛盾,进而导致资源错配及资源浪费,最终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可见,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和保障机制,而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基石,理应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从国家审计的视角出发,分别从企业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和金融审计三个方面对国家审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系统阐释。

1 国家审计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1 国家审计的内涵

国家审计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工具,其监督、揭示、问责、抵御、预防等功能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化解企业重大风险、优化企业金融环境、防止企业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家审计的揭示功能是指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束后,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所有者公开、披露管理者、经营者履行受托代理责任的情况。国家审计的抵御功能是指审计通过向权力机关提出审计建议,以推动整改等方式,促进体制、机制的完善。同时,揭露问题,加强分析,关注体制机制方面的共性问题,提出完善制度、防范风险的建议。国家审计内生的独立性和威慑性使其能够发挥独特的预防功能,对问题发展的趋势进行及时判断和预警,以防止国家利益受到危害。当前我国国家审计政策工具类型非常广泛,常用政策工具至少包括企业审计、资源环境审计、金融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

如资源环境审计,揭露了我国目前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高消耗,以及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提出应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议。

1.2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意味着制造业从一味地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内在品质及质量的战略性转变。具体来看:首先,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创新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其次,主動融入新一轮产业革命,结合前沿科技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网络化的发展速度,实现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最后,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路径,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质性跃变。综合来看,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内涵包括: 一是坚持工业化。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三是坚持智能化。四是坚持新动能培育。五是坚持绿色化。六是坚持品牌提升。

1.3 国家审计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制造业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产品需求高端化、发展模式绿色化的高质量变化趋势,这些都需要通过国家审计来实现。国家审计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可以通过释放制度红利实现制造业优化升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国企审计提高企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质量,以及企业日常运行效率;其次,可以通过资源环境审计加快对产能过剩企业的结构性调整,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最后,可以使用金融审计监督、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注重技术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企业。简言之,国家审计主要从上述三个方面规范了企业运行,提高了企业治理水平和治理效率,优化了企业内外部环境,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最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 国家审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2.1 国家审计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定期监督来指导和督促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具体来看,应当根据企业技术创新决定国家审计活动的内容,包括:(1)创新技术保护审计。主要对企业自主品牌保护,以及企业专有技术权益保护的审计。(2)企业创新战略审计。主要对企业新产品战略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3)企业创新过程审计。主要对企业新产品设计过程进行审计。(4)企业创新效率审计。主要对企业创新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审计。

健康的金融环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金融审计在保障企业内部经济良好运行的同时,通过对金融系统的指导和监督,保障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充裕,融资渠道畅通、能够防范金融风险,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资源环境审计则通过监督和审查企业能源消耗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保障企业的绿色化水平。

综上所述,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国家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指导解决,对企业技术创新内外部环境的优化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2.2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规定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

国家审计的内容会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需求不断调整,具体表现为新审计内容的增加以及各审计内容的调整,从而通过改变企业的激励结构影响企业行为,促使企业采取更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减少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代理成本,从而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审计的目标既着眼于国有企业财务收支、贷款融资的真实性、合法性,也着眼于完善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家治理的着力点向产业体系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国家审计也应重点关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因此,传统动能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动能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以深化国家审计改革作为保障,为诸多体制性障碍开辟新路径。

3 国家审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3.1 企业审计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已基本完成工业化初级阶段。然而,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尽管目前我国GDP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但是制造业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产业档次和全球价值链以及绿色化上都有差距。

国有企业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目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并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是传统产业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效率低下,发展方式整体比较粗放,环境污染大,资源利用率不高。

因此,需要通过审计监督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淘汰落后产能的效率,通过发挥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功能,从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一方面,企业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科技投入、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的审计评估,推动企业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审计可以通过关注企业产出专利数量、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创新产出指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2 资源环境审计以绿色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力資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绿色化程度低、旧产能更新换代能力不足、资源错配严重、在国际分工中整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特点。因此,国家发展战略就转向新型工业化,主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审计通过审查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生产单位产品污染物的排放量等指标,了解企业的资源利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对于环境的污染情况,加快对产能过剩企业的结构性调整,推动国有企业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全面监督和指导下,国家审计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和技改方案,对达不到环保、能耗等强制性标准的落后产能进行审查,并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快对僵尸企业的处置进度。另外,审查企业绿色技术研发推广情况。鼓励企业依托上、中、下游合作、产学研用建立产业绿色创新联盟,加强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形成一批绿色制造关键核心装备以及生产全过程绿色化技术标准体系,集中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3.3 金融审计以健康环境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健康的金融业态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金融审计能够监督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全面贯彻国家政策方针的企业,例如,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企业,或者坚持环境保护的企业,以及发展新能源、新兴技术的企业等。同时,金融审计可以降低企业投资风险,防范和化解企业金融风险,从而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环境健康。

具体来看,一方面,金融审计可以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即通过审查金融机构贷款方向,明确金融机构贷款中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兴产业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行业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重,确保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行业能够得到必要的资金流,引导金融机构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审计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环境的健康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只有保障企业贷款融资的效率和安全,才能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而金融审计主要通过完善金融监管,即监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情况、指导并提升金融机构业务管理水平,最终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4 结语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和基础。高质量发展的顺利实现不仅需要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调控,而审计监督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便应承担起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

因此,从国家审计视角探索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国家审计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又重新定义了国家审计的改革方向。两者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国家审计主要从企业审计、资源环境审计以及金融审计三个方面实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监督和保障。

参考文献

余东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路径与动力机制[J].产业经济评论,2020(01).

任保平.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的六大战略[J].人文杂志,2019(07).

王爱国,刘玉玉,张敏,等.国家审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9(09).

作者:李媛

我国金融审计发展论文 篇3: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金融产品创新给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对我国金融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我国审计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金融产品创新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审计建议,旨在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审计

近年来,存贷利差不断缩小、不良资产压力增大,使得商业银行获利难度不断攀升。加之,外资银行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并以其拥有的丰富的经验、灵活的机制以及前沿的经营理念,对国内商业银行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之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我国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了金融产品创新,种类繁多的金融创新产品席卷了整个中国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创新既保证了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服务的特色性,又使得客户从中得到了方便和利益,但同时也会带来金融风险。我们应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审计,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市场健康、高效、稳定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内部审计对自身金融产品创新业务质量难以保证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机构,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富,商业银行与信托、保险、基金、证券等机构的交叉合作日益频繁,给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带来了新的改变。金融产品创新扩大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复杂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无疑增加了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对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审计的难度,在一定时间里,随着金融创新产品审计工作难度和强度的不断上升,势必会降低内审人员对金融产品创新业务的审计质量,无法发现其存在的潜在金融风险,很可能对商业银行造成损失。

(二)我国有关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传统审计工作依赖《审计法》中对传统业务的指导,然而,《审计法》上的条款已经滞后于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因而审计人员不能依靠现有法律法规对金融产品创新进行有效地审计。其他法律法规同样不能适应我国金融环境变化,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如《商业银行法》中对银行业务范围的约束多集中在传统存贷业务范围内,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更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审计人员水平不足,审计方法、技术落后

金融创新产品逐渐多元化、业务复杂化、数据信息化,势必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审计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审计工作的从业人员素质远远达不到适应金融产品创新审计的要求,从事创新型、技术型、复合型业务的人才还较缺乏,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还需大大的提高。以往我们对金融产品进行审计时,往往采用账簿式审计方法,分析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资产、负债和损益的异常变动来查找问题。但金融产品创新涉及很多如信托投资、保险代理、证券代理等表外业务,表外业务风险大、透明性差,风险一旦爆发,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损失,现有的审计方法已无法完全发挥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软件开发及网络平台的建立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也加大了审计人员对金融产品创新审计的技术难度,传统的审计软件已无法应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信息化。

二、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审计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金融产品创新扩大了银行内部审计的范围,增加了银行内部审计的复杂性和难度

随着金融产品创新业务的爆发式发展,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融资产品、理财产品、证券化产品等新型产品不断涌现,这些都无形中扩大了银行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和内容。而且,新产品往往涉及证券、保险、基金等众多领域知识,内审人员对其评价监督过程更加复杂。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易引起业务部门之间的整合和部门间的交叉协作,新旧管理往往衔接不上,多部门的交叉合作也容易形成管理盲区,如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预防可能出现的金融产品创新业务风险隐患,这些都会增加内部审计的难度,进而可能会降低内审部门对金融产品创新业务的审计质量。

(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与我国金融产品创新起步晚有关

短短的几十年,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一个发展过程,我国市场经济仍处于发展阶段,而金融产品创新也处于摸索期。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与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金融产品创新需要一个健全的市场环境的培育,包括市场需求大,市场信用度高,投资者投资意识和相关知识技术强等等,而我国如今的市场环境很难满足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要求,相应的对金融产品创新的审计监管要求也不高,造成了完善金融产品创新审计的法律制度的步伐缓慢。如今,这些法律制度仍不健全。

(三)审计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金融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金融学、统计学、审计、信息技术、法律等多学科知识,对审计人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然而,现在职的审计人员年龄跨度大,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差别,老审计员的审计技能过硬但接受新学科新知识的能力低,新入职的从业人员虽然对各学科知识都有涉猎,但对知识深度掌握的不够,在对花样繁多,业务程度复杂多变的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仍显露出水平不足。

三、解决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审计问题的若干建议

(一)内部审计要树立创新意识,保持灵活性

内部审计不仅要在技术和方法上创新,内审人员的思维更要跟上产品创新的步伐,在对每一个创新产品进行审计时,内审人员要向产品部门了解该产品的目标、流程、风险控制措施,加强与设计部等其他部门的沟通,共同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提出控制创新产品风险的有效措施,保证金融创新产品的顺利发行。内部审计还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制定内审计划时留出时间来选择性地开展审计,特别是对新产品、新业务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金融创新产品,适时调整审计重点,把握实质性风险。

(二)加快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审计方面法律制度建设

在我国现行金融法制框架中,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审计涉及到《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去除不适应现代金融审计的陈旧的法律条文,不断把新产品审计业务纳入法律法规中去,如将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业务纳入到审计范畴。只有这样,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审计才能按照法律的程序进行处理和以法律的手段加以审计,保证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三)培养优秀的金融审计从业人员,创新和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

在技能方面,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邀请金融业骨干、跨学科专家、大学讲师对金审人员进行专业授课,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并运用网络资源,收集外部信息来补充学习。在审计思维方面,审计人员要突破传统审计业务框架,以“创新、发展、开放”的态度审视新产品的发展过程,强化宏观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持前瞻性、系统性、敏锐性等职业思维,并根据金融形势不断调整审计思路,更好的发挥审计预警作用。在新审计方法、技术开发与运用的过程中,鉴于我国金融创新产品是新型事物,无现成经验可以参考,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国际权威金融审计组织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高我创新速度,优化审计技术方法。而且,我国在金融审计技术方法研发运用中已取得了一些成果。2015年,审计署已统一组织全国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审计工作的发展,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多源数据综合分析技术、云审计技术等多种新型技术手段已越来越多地用于金融审计中。

此外,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以下做法提高金融产品创新审计的质量。

1.加强与被审计商业银行的沟通协作,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审计人员在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审计时,可以对商业银行各岗位员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广泛收集产品信息,或以专题谈话的形式听取各部门员工的观点意见。这样做有利于审计人员了解创新产品的种类和业务量,以及产品的研发设计、试点推广、业务流程、风险环节及内控制度情况,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审计人员要与商业银行管理层保持密切沟通,事前告知其审计程序及创新产品质量控制要求,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之后通过定期开展审计人员与商业银行管理层的两方会谈,交换信息、交流意见,保证审计过程顺利进行,确保创新产品的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还要加强与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一行三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关注审计部门提出的防范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的措施是否及时得到银行监管部门的执行,实现审计部门与商业银行监管部门的完全对接,形成审计合力,提高金融产品创新审计质量。

2.合理把握审计重点,确保审计质量。不同的创新型产品有着不同的发展和管理要求,如何分配有限的审计资源,因地制宜地确定创新产品审计重点,在整个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起着事半功倍的决定性作用,面面俱到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审计人员可以依据金融创新产品的收益大小、风险大小和销售情况等对产品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别的金融创新产品采取不同的审计措施。如对收益大、风险高的产品加强审计力度,增加审计次数,对收益小、风险低的产品可适当减少审计检查频次,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既保证各金融创新产品都能得到有效审计,又保证了各产品的审计质量。

结语

金融产品创新正处在不断发展中,其具有的高杠杆性、高风险性、高复杂度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审计人员要转变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技术方法,认真负责地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要对以往的审计实践进行适时总结,要关注国外最新审计动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其先进的思想方法,真正实现以审计工作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并减少甚至杜绝金融产品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谭力,赵圣伟.金融综合经营风险防控与审计监督[J].审计研究,2012,(1).

[2]  唐聪.浅谈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4,(12).

[3]  于海慧,叶明.金融危机后金融创新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2,(1).

[4]  赵圣伟,赵文发.2013年深化金融审计研讨班综述[J].审计研究,2014,(2).

[5]  高睿.对创新型产品审计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2012,(10).

[责任编辑   杜 娟]

作者:牟海珍

上一篇:税收行政复议分析论文下一篇:质量监督行政执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