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审计发展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国家审计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研究 ——以S市互联网金融审计为例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使其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金融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保险、网络支付、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相继出现。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背景下,其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限制,客户群涉及众多个体以及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虽然表面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由于监管尚不成熟,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等原因,各地网贷平台爆出倒闭、跑路、庞氏骗局、自融、资金链断裂等各种问题。涉及的平台数量众多,对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扰乱了行业秩序,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安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及问题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以及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推动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范运行,怎样在确保金融创新的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展开了相关理论与案例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在国家审计和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审计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功能定位和路径,接着分析了我国国家审计参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过程。本文搜集了1998年起国家层面出台的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并在网贷数据平台筛选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不同阶段的代表性数据,并将2013年起国家审计报告中有关互联网金融审计内容全部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说明国家审计在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接着本文从S市开展的互联网金融审计工作入手,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内三个较为典型的业态:消费金融、网络小贷、P2P的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在揭示问题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并提出现阶段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证明国家审计确实通过发挥其“揭示性、抵御性”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金融监管进一步完善的结论,但是在“预防性”功能的发挥方面仍然比较欠缺。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包括明确互联网金融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拓宽审计信息来源、建立监测预警平台、构建审计分析模型、创新审计报告方式来改进互联网金融审计工作,从而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完善金融监管,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家审计;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

学科专业:审计(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1.2.1 研究思路

1.2.2 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文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金融相关研究

2.2 国家审计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重要性研究

2.3 国家审计如何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国家审计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3.1.2 免疫系统论

3.2 国家审计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3 国家审计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功能定位

3.3.1 综合性功能角度

3.3.2 预防性功能角度

3.3.3 揭示性功能角度

3.3.4 抵御性功能角度

4 国家审计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

4.1 国家审计参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过程

4.1.1 选取审计调查对象

4.1.2 确定审计调查重点内容

4.1.3 开展数据分析

4.1.4 撰写审计调查报告提出审计意见

4.2 国家审计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路径

4.2.1 国家审计在宏观层面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路径

4.2.2 国家审计在微观层面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路径

4.3 国家审计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在审计报告中的体现

4.3.1 审计工作报告体现“揭示”功能

4.3.2 审计整改报告体现“抵御”功能

4.4 国家审计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在监管政策中的体现

4.4.1 互联网金融发展时期

4.4.2 互联网金融整治时期

5 S市互联网金融审计案例分析

5.1 审计背景及调查范围

5.2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5.2.1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情况

5.2.2 S市消费金融公司Z具体分析

5.2.3 审计揭示问题并提出建议

5.3 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5.3.1 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情况

5.3.2 S市网络小额贷款公司H具体分析

5.3.3 审计揭示问题并提出建议

5.4 P2P平台审计案例分析

5.4.1 P2P设立及关停情况

5.4.2 S市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

5.4.3 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5.5 国家审计推动互联网金融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5.1 审计对象的法律界定不清晰

5.5.2 审计“预防性”功能发挥不足

5.5.3 审计方式方法过于陈旧

5.5.4 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程度不高

5.6 案例总结

6 相关的改进建议

6.1 明确审计的对象和范围

6.2 拓宽审计的信息来源

6.3 建立审计监测与预警平台

6.4 建立监测预警制度,提高报告透明度

6.5 构建审计分析模型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证券法若干问题思考论文提纲下一篇:国内企业经济贸易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