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态环境论文

2022-04-17

[摘要]自锁矫治器功能上具备很多独特的优势,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自锁托槽依赖滑盖或弹簧夹固定弓丝,无需结扎丝或橡皮圈结扎。这一特殊结构是否更利于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就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环境影响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口腔微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口腔微生态环境论文 篇1:

改善微生态环境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由于环境污染、抗生素在食物链中的沉积、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支撑的对健康的持续关注度的增长。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经开始由“表”及“里”,更加关注健康的本源——人体内微生态环境。如果人体内微生态环境平衡受到影响,就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诸多危害。而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膳食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正是造成人体微生态营养严重失衡,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微生态平-人体健康大因素

体内微生态环境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由于体内微生态环境的健康状态取决于人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所以说人体内有益菌维系着人体的健康。如果拥有众多胃肠道生物菌的消化系统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那么人体的有益菌是足够的,人体也就处在健康状态,而一旦这个平衡受到干扰,天然的有益菌数量便会下降,这就会造成肠道微生态的不平衡,进而诱发各类肠道问题,如:便秘、腹泻,消化不良、肠炎等疾病;严重者会引起胖瘦、糖尿病,胃肠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甚至癌症。

生活方式决定身体素质

个人身体健康与否,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合理生活方式是人类健康的基石,而健康是人们幸福快乐的基础,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和谐的象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然而,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在带给人们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人们的健康。吸烟、酗酒,缺乏活动、膳食不合理等引发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大敌,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显得迫在眉睫。

健康生活新趋势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和2005年中国居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与膳食不平衡和身体活动不足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现阶段各种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人类健康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相反,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却不断增多。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高血糖人数已突破9500万人,并且正在呈年轻化趋势。现在西方对这类疾病有一种提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即生活方式不正确所导致的疾病。为进一步研究人体微生态与健康的关系,中国发酵工业协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食品学会、《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及北京食品协会,于2010年11月23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了“微生态与健康产业(北京)论坛”。论坛介绍了益生元、益生菌等微生态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发布益生元、益生菌产业市场的发展与趋势分析报告。大连医科大学袁杰利教授作了《微生态失衡与代谢综合征》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了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健康不仅与自身的基因组有关,还与出生后肠道内定居的永久居民——微生物有关。科学家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能影响人类的健康,如胖瘦、糖尿病,胃病甚至癌症。新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以及调控这些微生物的免疫系统,可能与代谢综合症有部分关系。肠道微生物系的变化可能是代谢综合症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其结果。近年来国际上对肥胖症的病因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不合理的饮食破坏了肠道菌群结构,由此引起的全身性的,低度的慢性炎症,是导致脂肪过度积累并造成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诱因。同时,肠道菌群结构遭到破坏。也会使患者对其他各种疾病(例如结肠癌和重症甲流等)的易感性提高。

由于肠道菌群是影响机体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的可能因素,因此通过对肠道菌群的有效调节,来预防或治疗由高脂饮食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袁杰利教授在报告中还阐述了益生菌健康作用的最新成果: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服用益生菌及相关产品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良好功效。另外,一些益生菌还具有降低高血压,分解导致肾结石的草酸盐、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等作用。

当前,实现国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这项行动以科学为依托,从日常生活入手,倡导和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开展全民参与性运动科普活动。

健康原料成就健康产品

众所周知,健康生活方式首先就是要健康饮食,而健康饮食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吃健康食品,健康食品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健康的原料,世博会唯一乳品赞助商伊利在乳品中加入了活性益生元,成为乳品的健康新热点;世博会饮料唯一赞助商可口可乐在产品中添加了零卡路里——赤藓糖醇,实现了饮料的低热量维他命水的全球热销:茅台的低醇啤酒也成就了“啤酒中的茅台”的金字招牌。健康原料的应用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也给厂家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龄宝)积极为响应全民健康需求,顺应社会健康发展趋势,以开发生产健康原料普惠人类健康为宗旨,重点在肠道健康、体重控制,口腔健康、免疫调节、品质改良等方面开发健康原料,力求为食品提供健康新动力。

健康产品助力健康事业

保龄宝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关爱人类健康、弘扬健康文化,倡导营养健康生活方式、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为目标,积极提供可均衡人体营养的多种解决方案,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同时,保龄宝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经过多年的努力,保龄宝研发的以低聚糖、膳食纤维和赤藓糖醇为主体的保龄宝健康产品,已经在食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在乳品,饮料、保健品、焙烤等众多行业中,处处可见保龄宝健康产品的身影。可以自豪地说,保龄宝的健康产品对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健康配料带动产品升级

产品升级会带动结构调整和拉动内需。保龄宝在成功完成产品升级之后,积极倡导健康理念。企业带头参与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系列活动——科学运动与健康科普知识教育活动”之中,并制定了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推广营养健康产品以及技术措施和支持工具,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开展全民参与活动,并组织开展健康示范家庭和健康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力争逐步将与健康相关的所有生活方式和行为涵盖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从而全面提高公众的营养健康水平。此外,公司利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营养科学传播中心,宣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运动方式,将科学运动、膳食平衡等基础健康知识带入社区,工厂以及学校等公共场所,努力将营养健康理念带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好事业 好未来

在保龄宝,从原材料挑选到包装材料的选择,再到消费终端,食品质量和安全始终贯穿于产品开发生产的每个阶段。为确保产品的营养和口味优良,公司运用了精益管理这一独特的策略工具,实现了生产在线监控,满足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要求品尝到美味而且希望获得营养的需求。多年来,保龄宝的产品以功能营养健康为特色,为改善人类的健康生活方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保龄宝在完成基础的大众营养健康知识普及的同时,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平衡营养,为此公司不断推出健康食品原料,力争通过改良创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未来的特殊营养需求。

保龄宝引领健康经济发展趋势,以健康配料,健康价值传递、健康方案支持为手段,在全力促进中国健康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相信,随着财富第五波(健康产业)的到来,保龄宝必将成就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杨海军

口腔微生态环境论文 篇2:

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摘要]自锁矫治器功能上具备很多独特的优势,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自锁托槽依赖滑盖或弹簧夹固定弓丝,无需结扎丝或橡皮圈结扎。这一特殊结构是否更利于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就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环境影响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自锁托槽;传统托槽;牙周指数;牙周微生态环境

Clinical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self-ligating and conventional brackets on periodontal envi-ronmentsShi Jing1,2, Peng Hui1.(1. Dept. of Orthodontics, General Hospital of Daqing Oil Field, Daqing 163001, China; 2. Dept. of Clinical Science of Stomatology, College of Stomatology,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4, China)

[Key words]self-ligating bracket;conventional bracket;periodontal index;periodontal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固定矫治器及矫治技术因具备高效、精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错畸形的临床治疗中。然而,固定矫治器结构较复杂,这些结构长期存在患者口腔内,极大地妨碍了牙齿的自洁作用,若再加之患者的某些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很容易出现菌斑滞留,导致细菌数量增长,增加了牙龈炎症和牙周炎症的发生机会[1]。自锁矫治器自身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如该矫治器可减少椅旁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摩擦力、牙齿移动速度快、患者疼痛感低、利于牙周组织改建、减少复诊次数以及缩短总疗程等[2]。自锁矫治器依赖锁片将弓丝固定于托槽上,不需要结扎丝或弹力圈固定弓丝,鉴于该托槽的自锁结构是否比传统托槽更利于托槽周边的清洁、对牙龈等牙周组织机械刺激小从而更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护,尚未有统一定论。本文将对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1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指数的影响

牙周组织解剖关系复杂,加之适宜的温度(35~37℃)、湿度和营养物,给许多微生物的定居、生长和繁殖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牙周正常菌群与宿主间保持的动态平衡能够维持口腔健康,失去平衡将对口腔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良好的牙周环境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基础。因此,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环境的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正畸患者进行牙周检查一般参照牙周病学的方法和标准,包括口腔卫生状况、牙龈状况和牙周状况三个方面。

1.1口腔卫生状况

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是评价口腔卫生状况最常用的方法。PLI是记录龈缘附近菌斑的厚度及量,可以较好地揭示菌斑和牙周病之间的关系,但厚度分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作为临床科研检查最好由一名医生完成,以减小误 差。Ristic等[3]的研究显示:戴有传统托槽的正畸患者,PLI在治疗3个月时达到顶点,随后开始下降。张晓燕[4]在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粘接1、3、6个月时,对4颗下切牙的近中唇面、远中唇面、唇面正中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自锁托槽组PLI均明显低于传统托槽组。然而,张丽雯等[5]的研究显示:固定矫治治疗前,拟定粘接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2组正畸患者的牙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6个月后,2组的PLI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Pandis等[6]在传统托槽与自锁托槽对患者下前牙牙周指数影响的研究中指出:患者随诊的18个月里,对比粘接自锁托槽的患者与粘接传统托槽的患者间其无明显差异。

1.2牙龈状况

研究牙龈状况的指标包括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和牙龈出血指数(gingival bleeding index,GBI)。目前,学者们常用GI区分正畸患者的牙龈状况。Ristic等[3]的研究显示:佩戴传统托槽的正畸患者其GBI与PLI一样,在治疗3个月达到顶点,随后开始下降。Shivapuja等[7]的研究显示:自锁结扎同弹性橡胶圈及结扎丝结扎相比,对牙龈等牙周组织的机械刺激及化学刺激小,减小了感染概率。张晓燕[4]的研究显示:自锁托槽粘接1、3、6个月时,检测GI、SBI均明显低于传统托槽。张丽雯等[5]的研究显示:粘接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GI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andis等[6]也曾指出:粘接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的患者其GI无明显差异。van Gastel等[8]在随机调查不同托槽类型对牙周指数及微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中指出:粘接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1周后,2组患者牙龈BOP指数无明显差异。

1.3牙周探诊

牙周探诊的检测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牙周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Ristic等[3]的研究显示:PD指数在粘接传统托槽后的6个月里持续上升。张丽雯等[5]的研究显示:在粘接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6个月后,2组PD无明显差异,但分别较治疗前增高,自锁托槽并不会更有利于牙周健康的维护,不同固定矫治器均会对患者牙周健康带来影响,牙周健康主要取决于患者自身的口腔卫生保健能力。Pandis等[6]的研究显示:粘接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及牙石指数无明显差异,自锁托槽对于口腔卫生的维护并没有比传统托槽更加显示优势。

影响正畸患者牙周临床指标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牙周检查是否由同一名医生按照统一标准完成;其次,托槽的粘接方法及正畸治疗程序是否一致;研究人群的差异,所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所研究的牙位和是否进行有效的口腔卫生指导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对照组的选择,自身对照还是正常人群对照也会有一定的差异[9]。

2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牙周炎的发生与牙周菌群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口腔微生态平衡是口腔健康状态的基础,关注牙周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于维护牙周组织健康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2.1牙周细菌概况

牙菌斑中绝大多数细菌为口腔正常菌群,仅少数细菌与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龈上菌斑中变异链球菌、颊纤毛菌、梭杆菌、放线菌和韦荣球菌等与龋病的发生、龈上牙石的形成有关。龈下菌斑可导致根面龋、根吸收、龈下牙石和牙周炎等病变。在各型牙周病的病损区,常可分离出一种或几种优势菌群,它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目前认为最可疑的牙周致病菌有: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福赛拟杆菌、直肠弯曲菌、缠结优杆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雷沃菌、变黑普雷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中间链球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等。

2.2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牙周细菌的检测

牙周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涂片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DNA探针、PCR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与常规PCR相比,因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受到众多研究学者的青睐。细菌的16S rRNA基因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存在于所有细菌的染色体基因组中。16S rRNA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特异性,该基因序列足够长(包含约50个功能域,长约1 540 bp),结构和碱基排列复杂度适中,可用来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随着PCR技术的出现及核酸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已成为病原菌检测和鉴定的一种强有力工具。目前,已知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已经被测定,并存在于基因数据库中。随着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病原菌进行快速、微量、准确、简便地分类鉴定和检测。

口腔细菌生长所需的环境特殊,菌群不易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无需先行菌培养就可得到样品中待测菌的绝对和相对数量。Lyons等[10]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牙周炎与健康者的菌斑样品,分别定量检测菌斑的总细菌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数并计算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百分比,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占总菌量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金笑一等[11]在PCR与常规方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比较研究中结果显示:对牙周病致病菌的检测,PCR较培养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张明珠等[12]在培养法和PCR法对检测3种口腔常见微生物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培养法程序复杂,部分细菌例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条件要求高,难以分离培养,而PCR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更适用于培养条件要求高的微生物检测。

2.3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细菌量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口腔菌群之间相对平衡,菌群与宿主间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能够维持口腔健康。当错畸形患者佩戴固定矫治器后,矫治器周边容易堆积菌斑,将口腔微生态平衡打破,进而导致釉质脱矿、龋坏、牙龈炎、牙周炎等病变。近些年,对粘接固定矫治器正畸患者的牙周微生态环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有研究[3,13]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等细菌在治疗第3个月比治疗前检出明显增多。肖水清等[14]的研究显示:矫治最初3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后又明显下降,到6个月时基本恢复至矫治前水平,且细菌的阳性率与GI呈正相关。姜松磊[15]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并得出结论:固定矫治器破坏牙周微生态平衡,引起带环磨牙的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显著升高,上颌中切牙的黏性放线菌数量也显著升高,存在引起牙周组织破坏和釉质脱矿的危险。另有研究[16]显示:戴用固定矫治器后,龈下细菌的构成及比例未发生明显变化。在正畸治疗中,托槽周边易附着菌斑进而导致釉质脱矿是一个普遍的问题。Pellegrini等[17]的研究显示:开始矫治的1~5周,自锁托槽周边的牙菌斑数量明显少于传统弹力结扎托槽周边的牙菌斑数量。van Gastel等[8]的研究显示:粘接自锁托槽1周后,厌氧菌的检出量高于传统托槽。Pandis等[18]使用细菌培养方法对比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正畸患者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的数量,结果显示:粘接自锁托槽组和粘接传统托槽组的正畸患者,在粘接托槽后2~3个月,其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的数量无明显差异。

3粘接固定矫治器的牙周维护

正畸患者粘接固定矫治器后,口腔内环境发生变化,易并发釉质脱矿、牙龈红肿、出血、增生等,严重者可发展成牙周炎,不利于牙齿移动甚至导致矫治中断。因此,正畸患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常少海等[19]的研究显示:正畸患者在接受口腔卫生宣教的同时,使用改良Bass刷牙方法较传统刷牙方法能改善患者的牙周卫生状况,定期进行牙周洁治可以明显减轻牙龈炎症,较好地维护口腔卫生。姚本栈等[20]认为:采用丁硼乳膏维护固定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佩戴固定矫治器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运用改良Bass刷牙方法,使用V型正畸牙刷可以更有效地去除牙菌斑[21]。Kili觭ogˇlu等[22]提倡使用间隙刷和牙线,可有效去除牙间隙处的菌斑。Gorur等[23]的研究显示:冲牙器可清除99.84%的菌斑生物膜。冲牙器联合刷牙比单纯刷牙能更有效地清除牙菌斑[24]。因此,多种口腔清洁措施的联合应用,能提高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

4结束语

自1935年发明自锁托槽后,自锁托槽一直在不断改进发展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自锁托槽对牙周环境的影响在正畸学术界众说纷纭。传统观点认为:自锁托槽的自锁结构比传统托槽的结扎结构更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护。然而,近些年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项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这可能与一些实验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比对环境有关,因此,也提示研究者在未来的实验研究中,尽量选择较为一致的受试对象、实验条件及比对环境等,以便减小误差。关注不同种类托槽对口腔微生态环境的改变,为临床医生选择更为适合患者的矫治器提供了参考依据。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引入对口腔细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操作相对简易,检测结果更精准。目前,国内较少报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比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5参考文献

[1]李伟奇,聂向真. 280例固定正畸病人龈炎病因分析与预防[J].口腔正畸学, 2003, 10(1):51.

[2]傅民魁.口腔正畸专科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31.

[3]Ristic M, Vlahovic Svabic M, Sasic M, et al.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effects of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 on periodontal tissues in adolescents[J]. Orthod Craniofac Res, 2007, 10(4):187-195.

[4]张晓燕.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周健康的影响[J].口腔医学, 2008, 28(10):543-544.

[5]张丽雯,徐宝华,周于翔,等.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器对牙周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0, 17(3):157-159.

[6]Pandis N, Vlachopoulos K, Polychronopoulou A, et al. Periodontal condition of the mandibular anterior denti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and self-ligating brackets[J]. Orthod Craniofac Res, 2008, 11(4):211-215.

[7]Shivapuja PK, Berger J.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ventional ligation and self-ligation bracket system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94, 106(5):472-480.

[8]van Gastel J, Quirynen M, Teughels W, et al. Influence of bracket design on microbial and periodontal parameters in vivo[J]. J Clin Periodontol, 2007, 34(5):423-431.

[9]陆卉,刘红彦.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 2009, 29(9):491-493.

[10]Lyons SR, Griffen AL, Leys EJ.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for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d total bacteria[J]. J Clin Microbiol, 2000, 38(6):2362-2365.

[11]金笑一,杨圣辉,王申五,等.聚合酶链反应与常规方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比较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 35(1):38-40.

[12]张明珠,税艳青,彭艺,等.培养法和PCR法对检测3种口腔常见微生物的比较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 30(9):15-18.

[13] Naranjo AA, Trivi觡o ML, Jaramillo A, et al. Changes in the subgingival microbiota and periodontal parameter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bracket placement[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6, 130(3):275.e17-275, e22.

[14]肖水清,张勇,宋新宇,等.正畸治疗中牙龈指数及龈沟液细菌的变化研究[J].口腔正畸学, 2004, 11(4):164-168.

[15]姜松磊.固定矫治对牙周微生态的影响[D].青岛:青岛大学口腔临床医学院, 2010:23.

[16]田玉楼,张颖,赵阳.固定矫治器对牙周指数及龈下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 2006, 26(2):50-52.

[17]Pellegrini P, Sauerwein R, Finlayson T, et al. Plaque retention by self-ligating vs elastomeric orthodontic brackets: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oral bacteria and detection with adenosine triphosphate -driven bioluminescence [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9, 135(4):426.e1-426.e9.

[18]Pandis N, Papaioannou W, Kontou E, et al. Salivary Streptococcus mutans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and self-ligating brackets[J]. Eur J Orthod, 2010, 32(1):94-99.

[19]常少海,叶剑涛,刘东雄,等.正畸固定矫治的3种口腔卫生维护方法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03, 19(6):643-644.

[20]姚本栈,黄慧.丁硼乳膏与氯己定漱口液维护固定矫正患者牙周健康的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 2009, 29(9):500-501.

[21]刘帆.配戴固定矫治器患者口腔卫生维护方法比较[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口腔临床医学院, 2010:14.

[22]Kili觭oˇglu H, Yildirim M, Polater H.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types of toothbrushes on the oral hygien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fixed appliances [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97, 111(6):591-594.

[23]Gorur A, Lyle DM, Schaudinn C, et al. Biofilm removal with a dental water jet[J]. Compend Contin Educ Dent, 2009, 30(Spec 1):1-6.

[24]Frascella JA, Fernández P, Gilbert RD, et al. A randomize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novel oral irrigator[J]. Am J Dent, 2000, 13(2):55-58.

(本文编辑王姝)

口腔微生态环境论文 篇3:

益生菌干预103例住院腹泻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对肠内营养性腹泻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103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1),观察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加益生菌,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结果观察组52例病人中发生腹泻4例(769%),并全部完成肠内营养;对照组51例病人中发生腹泻13例(2549%),3例由于严重腹泻未能完成肠内营养干预,其余48例顺利完成了肠内营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干预能够有效防范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腹泻,提高早期肠内营养的成功率。

【关键词】益生菌;肠内营养;腹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83

对于鼻饲患者的营养支持在临床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学研究发现小肠具备吸收功能的情况下,患者营养能够通过肠内营养有效提供[1]。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往往会并发腹泻,从而使得在治疗过程中肠内营养产生不良影响,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中止肠内营养。腹泻引发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因素有患者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等[2]。而益生菌能够作用于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加快肠黏膜生长、增强肠道免疫力和刺激肠黏液素增长。为了预防患者引发腹泻,我科于2012年7月——2012年12月对103例早期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给予益生菌预防腹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出以下报告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3例重症患者中(入院时均无腹泻),男64例,女39例;年龄18-80岁,平均(571±26)岁。其中急性呼吸衰竭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6例,脑挫裂伤并存颅内血肿24例,脑卒中24例,颅内动脉瘤14例,硬膜下血肿5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腹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中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肝等重要器官和血液、内分泌系统病变者,妊娠期妇女,临床治疗期间不遵医行为者[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营养状况、治疗方式、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于住院24-72h内均留置鼻胃管,选择易消化吸收的肠内营养制剂鼻饲,每次200-250ml,5-6次/d,不足之能量由静脉营养补充。观察组在上述肠内营养的基础上经鼻胃管给予益生菌(立适康微生态制剂,西安力邦临床营养有限公司产品),每日15g。对照组单独采用肠内营养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评定指标以每天排便次数3次以上,粪便量大于200g/d,其中水分超过粪便总量的85%评定为腹泻[4];观察两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及腹泻次数。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对比见表1。

22两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及腹泻次数比较见表2。

观察组数据显示并发腹泻4例占769%,平均每人排便45次/日,全部顺利完成肠内营养计划;对照组51例中并发腹泻13例占2549%,平均每人排便86次/日,48例患者肠内营养计划顺利完成,3例患者因为严重胃肠道症状导致肠内营养被迫中止。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x2=417,P=00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肠黏膜结构和功能肠在内营养的作用下更加完善,有效确保肠黏膜屏障功能[5]。通常在治疗过程中因为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的影响,导致肠内营养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如此一来对于肠内营养预防和降低腹泻发生率和腹泻程度便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6]。医学研究发现早期肠内营养并发腹泻发生率可高达62%。并发腹泻有以下4方面的原因:①肠道菌群失去平衡。在肠道微生态环境中,肠道菌群为肠道的生物学构成一道屏障,促进人体健康。②在大量抗生素普遍不合理地进行临床使用的情况下,导致人体肠道内由正常菌群构成的微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抑制益生菌的发展,造成少数致病菌和耐药菌株异常繁殖引发腹泻[7]。③肠黏膜在严重的感染、创伤、大出血等应激状态作用下会出血,使其完整性被破坏,正常定植的专性厌氧菌随上皮细胞的坏死导致脱落[8]。

32输注肠营养液时护理有以下5方面的注意事项①早期肠内营养顺利实施需要得到鼻肠管畅通的保障,务必要规范鼻肠管安放,以免脱落情况发生。肠内营养制剂输注前后阶段,鼻肠管都鼻血要经过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②严格无菌操作配制肠内营养液,避免被污染,从而引发感染性腹泻。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检测工作,确保输注过程顺利进行。③患者接受肠内营养从小剂量、低流速逐步提高。④注意口腔的清洁卫生,确保咽部反应正常,开展口腔护理1-2次/d及超声雾化吸入2-3次/d。⑤营养液温度要适宜。⑥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了解腹泻是肠内营养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机体对肠内营养适应过程的表现。

本研究的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体肠道内存有着500多种、数十万亿个不同的细菌,它们多数情况下都会相互制约。一旦肠道菌丛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腹泻,同时,不遵医嘱滥用抗生素也会引起腹泻[9]。总之,益生菌干预可减少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发生。肠内营养的进程受到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下,使得患者的恢复和护理工作加大了难度,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中止肠内营养。

参考文献

[1]Erin VinnarsFive Decades of Clinical Nutrition Developmend[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10(2):76

[2]乔志敏,张英,陈原微生态调节剂对预防老年病人肠内营养相关腹泻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4):242-244

[3]李兰娟,主编感染微生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0-230

[4]叶虹,杨隽,叶于薇,陈悦,周永贵,郑勇英,郑卫东,仲伟鉴益生菌制剂改善肠胃道功能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01)

[5]赵宏胜,张彬,王林华,等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5,12(5):284-286

[6]杨雪英,杨斌胃肠内营养腹泻与细菌植入关系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1,11(2):117-118

[7]曹艳菊,张豫生,许连壮,等微生态制剂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防作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7-19

[8]余建新,韩春茂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6):372

[9]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0-230

作者:张小微 肖阳 杨宏 陈永春

上一篇:抗震性结构设计论文下一篇:水资源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