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煤炭开采剖析论文

2022-04-21

摘要:文章在对低碳经济的定义和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相关概念产生的时间为主线,将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这几个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为今后的低碳经济研究奠定了基础。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低碳经济煤炭开采剖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低碳经济煤炭开采剖析论文 篇1:

低碳经济范式下城市改造之路的初步研究

[摘 要]能源枯竭、劳动力过剩、环境差等问题是摆在我国城市继续发展面前的难题,因而,在充分考虑到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将低碳技术广泛应用到城市改造方面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低碳技术应用的现状,进而深入剖析了我国城市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了低碳经济视域下的城市改造之路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城市改造

发展低碳经济,使用低碳技术,建设低碳社会是我国当前正在尝试的发展方式,如何促进我国城市的改造沿着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进行,如何实现我国城市改造之路的顺利实施,这些都是如今面临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现实选择。笔者主要通过分析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进而对我国城市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初步判断进行了阐释,重点分析了中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走低碳之路的可行性,最终得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可能途径。

一、低碳技术应用的现状解读

1.低碳技术应用的优越性

低碳技术的应用着眼于人与社会、自然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偏重于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不单纯是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提高和工矿企业的应用,低碳经济的到来,以及相伴而生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充分考虑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由传统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转变为更多的注重企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低碳革命的到来,呼吁人类要以子孙后代长远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能只局限于当前的经济收益。

2.低碳技术的特点及作用机理

低碳技术的应用强调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新的绿色低碳型能源,缓解传统的高碳能源危机。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给人类的生活理念带来一次新的洗礼,低碳技术的应用将导致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根本变革,掀起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文明——低碳文明的浪潮。

3.低碳技术的研究有利于传统能源方式的转变

低碳技术是在当今全球大力普及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社会发展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低碳技术与能源利用方式的合二为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必将推进新型现代化的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推广。总之,发展低碳技术,大力开发出各类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必将成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必将引领人类的生活朝着低碳化、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4.世界各国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利用低碳技术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在大力推广低碳技术的同时,结合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发新型低碳技术。目前,在世界各个国家和科研机构,人们普遍意识到了低碳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重要意义,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来建立专门从事低碳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成立的低碳能源实验室,美国开创的开发太阳能、生物燃料,以及先进照明技术方面的新探索,英国提出的新的低碳技术筛选标准,强调技术的成熟度和减排潜能,同时注重成本—收益的产出效率。

由于当前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低碳技术方面的研究较为稀少,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低碳技术的应用还存着一些隐患和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明确的低碳技术标准,缺少一套体系成熟的低碳技术理论作为支撑。尽管欧洲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现实中具体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低碳技术应用标准仍不存在。

二、我国城市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综合能源利用率仅为33%处于较落后的水平,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数基本都维持在45%以上。对于传统工业,如钢铁、汽车、建筑、纺织、橡胶、造船以及与它们相关的一些附属工业部门等产品的单位能耗远远超出国际先进水平40%以上,其中机动车辆的油耗比欧洲国家高出了25%。我国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当或类似国家的能耗高出二到三倍,对于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我国只有30%左右的水平,这一方面比世界先进国家低了20%。

2.低碳技术研发遭遇困境

我国有关部门曾经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低碳技术的研发及推广,但是由于缺乏较为完整、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因而,伴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管理机构的变化,一些鼓励政策在现实的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部分政策已经停滞或者从未执行。此外,在发展低碳技术领域上,我国目前的研发技术和水平与国际上领先的高端技术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峻

长期以来煤炭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一方面造成大面积地表塌陷,另一方面产生的众多煤研石带来了严重的水体和大气污染。如:阜新城区及周边地区现有大小排土场、研石山23处,累计堆放量20亿吨,压占土地面积32KM2,阜新煤炭资源开采每年产生工业废水3000万吨,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农田、河流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长期破坏,致使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能源、环境、技术等严峻问题,长此以往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的稳步提高,必将带来重大的挑战,同时,对于今后一系列与低碳相关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城市改造之路的实现途径

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可以进一步节省能源,在能源总量不变的基础上维持较长时间的利用,还减少了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尘和温室气体对环境的破坏,对我国这样的能源消耗大国来说意义非常。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研究表明,我国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直接促进了能源度下降。在传统能源结构的基础上,加大低碳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如开发核聚变反应堆、高温气冷堆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技术等,应用新型热力循环、微小型燃气轮机等终端能源转换、储能、热电冷系统综合技术等,研究资源勘探评价、钻井和安全开采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理论等,采用沼气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大型风电机组、太阳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燃料乙醇、高效低成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经济高效氢储存和输配、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等使我国的能源结构更加完善。

2.经济技术层面多方合作,加强贸易管理

在当下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建设低碳经济、阻止全球变暖趋势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在此认识下,我国建设低碳经济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尽可能通过多渠道与各国各地区进行交流,开展经济技术层面的多方合作,共同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发低碳技术是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步骤,它需要研究在建筑、电力、化工、交通、冶金、石化等所有排放温室气体的传统产业部门中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开发、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等。

3.增大绿色植被面积,发挥碳汇潜力

碳汇是生态环境对温室气体的储存作用,利用绿色植被和土地调整等方法可以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在生物碳库之中。充分发挥这种碳汇能力在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的同时,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有资料表明,每年大气中有净10亿吨碳通过碳汇被大陆上的植物吸收。发挥森林植被的环保减排功能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若充分发挥现有的碳汇能力,中国的绿色植物净吸收温室气体的功能将增强到4.5亿吨,相当于我国每年工业排放温室气体总量的3%-4%。我国利用并充分发挥碳汇潜力的途径有:加强森林植被的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人工造林吸收碳的效率,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成本等。

4.出台各项保障政策,提高改造效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对水电太阳能能等优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低碳技术,加大对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都需要国家投融资政策的保障。通过优惠政策的导向,制定并实施鼓励优质能源开发的价格补贴、收费、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对具有一定商业推广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用户给予补贴等,能够保障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和创新。同时,要规范传统能源产业,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完善价格体系,继续推动煤炭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增强竞争力,完善流通体制,建立现代煤炭交易市场。核能、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电池等能源产业要进一步国产化。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政策。地方和部门组织制定的相关规划,必须与国家能源发展规划衔接一致。完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形成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管理办法。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城市的改造与低碳经济思想相结合是我国抓住低碳发展机遇、实现老城市改造的目标,同时到达城市发展与环境相和谐的一个途径。也是积极地回应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生态文明的市场机会, 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机会,必将掀起一场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布局、节能减排甚至包括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在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等.低碳经济论[C].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辛章平, 张银太.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

[3] 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

[4] 郑烨. 基于SWOT分析法的低碳营销模式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

作者:谢伟明

低碳经济煤炭开采剖析论文 篇2:

低碳经济及相关概念辨析

摘要:文章在对低碳经济的定义和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相关概念产生的时间为主线,将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这几个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为今后的低碳经济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

近年来,低碳经济一度引起各方关注,与之前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概念之间有何联系及区别成为人们热议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上述概念的提出背景入手,较为深刻地剖析它们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以使人们有更明晰的认识。

一、经济人假定下的线性经济模式——“开环”式的传统经济模式

依据经济人假定,某个微观经济单位(厂商或居民户)在经济活动中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它在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经济利益。因此,在对待环境、生态问题上,经济人假定下的经济模式不考虑经济发展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即除了剧毒和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废料外,绝大部分废料均不加处理地直接排入环境,由环境充当“无偿清洁夫”的角色。人们“从地球榨取资源、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然后把剩下的东西(垃圾)送回生态圈,”靠其自然消散、稀释、分解。这种模式一方面表现为“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单程线形的物质流动模式(简称为线性经济模式);另一方面又将经济活动与环境割裂开来,成为相对于自然环境的“开环式”模式,如图1所示:

这种线性或“开环”式的传统经济模式起自工业化初期,直到20世纪中叶,我国的一些乡镇企业甚至现在仍在沿袭这种模式,表现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因为“来得容易、用得潇洒、扔得干脆”,仿佛生活在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污之不染的环境中,对自己潇洒行为的后果自然不用关心,的确有点像牛仔,故又被称为“牛仔经济”。

二、从“开环”到“闭环”——生态经济概念的提出

在工业化以前的社会中,人类的经济活动规模较小,所排放的废弃物远远低于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尽管当时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同样存在,但这种破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是比较小的,多数情况下是微不足道的。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排放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许多种废弃物的排放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所能够允许的限度,环境与生态因素对经济系统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类逐步认识到,诸如大气层、大江大河、海洋、生态系统等环境资源是经济系统中正常的无处不在的和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博尔丁发表的《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地球只是茫茫太空中一艘小小的宇宙飞船,人口和经济的无序增长迟早会使船内有限的资源耗尽,而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出的废料将使飞船污染,毒害船内的乘客,此时飞船会坠落,社会随之崩溃。

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必须改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消耗型”改为“生态型”;从“开环式”转为“闭环式”。经济发展目标应以福利和实惠为主,而并非单纯地追求产量。之后,他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提出“生态经济(EcologicalEconomy)”概念,生态经济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是典型的封闭式经济增长方式,如图2所示。

目前,生态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微观,即单个企业层面的单一型生态经济;中观,即企业之间层面的生态经济链;宏观,即社会层面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体现出从单一到结合、从结合到复合的层层推进特征,而每一次的推进都促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企业是实施、发展生态经济的主体,也是体现生态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个体,中观层面的生态经济链和宏观层面的复合型生态经济都是建立在发展生态企业这一层面之上的。只有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实现“最佳生产,最佳经营,最少废弃”,实行生态管理,才会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从“抽象”到“具体”——循环经济理论的形成

完整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既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以及信息反馈关系,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这一概念过于笼统而且抽象,而且,它所强调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就如同生态系统一样密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以及能量守恒事实上是无法实现的。

然而,科学家们在设计宇宙飞船时非常珍惜飞船空间的利用以及所携带装备和生活必需品的选择,采用循环系统设计,飞船中几乎没有废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经过处理、净化,变成乘客必需的氧气、水和盐回收,再给乘客使用。这一循环系统的设计思想成为循环经济理论的形成基础。

在鲍尔丁的启发下,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和克里·特纳于1990年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概念,要求在整个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即减量化(Reduce),废弃物再利用(Reuse),通过再循环(Recycle)减少最终废物处理量。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成为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其科学的排列顺序如下:

一是减量化,避免产生——属于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二是再利用——属于过程,旨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其次是对于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弃物、旧货等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三是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旨在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循环经济体现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是具体、可行的经济运行模式。

四、从“模糊”到“鲜明”——绿色经济理念的确立

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首先提出“绿色经济(GreenEconomy)”,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20世纪90年代,Jacobs与Postel等人倡议将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土地、人造资本三种生产基本要素进行修正并增加社会组织资本(Socialand Organization Capital,SOC),因而认为绿色经济具有以下四项要素:一是人类资本(HumanCapital),强调人的健康、学识、技艺及动机(Motivation);二是将土地成本扩充成为生态资本(EcologicalCapital),或自然资本(NaturalCapital);三是人造资本(Man-madeCapital),也称制造资本(ManufacturedCapital)保持不变;四是社会组织资本(SOC),指地方小区、商业团体、工会、国家的法律、政治组织,到国际的环保条约(如海洋法、蒙特娄公约)等社会组织不只是单纯的个人集合,无论那一种层级的组织,都会形成其个别的习惯、规范、情操、传统、程序、记忆与文化,从而培养出相异的效率、活力、动机及创造力,投身于人类福祉的创造。

可见,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它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推动“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五、从“分散”到“聚焦”——低碳经济模式的形成

2003年2月,英国政府在其发表的《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对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即碳基)能源,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而言,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

那么,在人们对线性经济模式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有了深刻认识,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为什么又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呢?

首先,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自18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碳基)能源一直人类社会生产以及生活的主要能源。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致使地层中沉积碳库的碳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大气碳库,CO2浓度不断升高,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对生态系统、食物与淡水供应以及人类居住都将带来深入持久的影响。

其次,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目前的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7%。按照现有的世界能源储量、技术经济水平以及开采强度,煤炭可能开采200多年,石油可能开采40多年,并且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未来经济的发展如果仍然采用高碳模式,到本世纪中期地球将不堪重负。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各方虽然未就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协议,但它却是推进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开始。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及产生根源是多方面的,造成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防治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措施也是多方面的。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目标就是要全方位地解决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问题。然而,上述全方位、多元化的目标必然表现为分散而难以聚焦,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集中解决降低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目标的聚集有助于选择科学、可行的发展路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

第一,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及低碳经济等都是基于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传统的、基于经济人假定的线性经济模式遇到巨大的挑战,即经济的高速发展己逐渐接近甚至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大背景下,人们在不断寻求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共同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及低碳经济等概念提出的具体时间不同,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别,追求的目标取向有别,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实施路径各有侧重。其中,生态经济模式理想、完美而难以实现;循环经济模式路径清晰、措施具体;绿色经济形象、鲜明,诸如绿色计划、绿色设计、绿色标志、绿色技术、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等都包含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的特征;低碳经济主要以碳排放水平作为主要衡量尺度,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调整能源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

第三,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及低碳经济等概念的提出体现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在当前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则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化、形象化,是当前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共生的有效乎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实践的有益推进。

第四,尽管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及低碳经济等存在差别,有时也被替换使用或混淆使用,严格区分他们有时却无必要。

参考文献:

1.(澳)迈克尔,(美)阿尔玛著;王思进等译.环境营销[M].中国机械出版社,2000.

2.马世骏,王如松.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3).

3.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R].ENERGY WHITE PAPER, 2003.

*本文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中型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模式及动力机制研究(10YJA630215) ”。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会计研究所)

作者:赵贺春 赵楠

低碳经济煤炭开采剖析论文 篇3: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探讨

【摘 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我国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增长,需要有积极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发展;发展对策

一、低碳经济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关于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2003年,英国在《我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自此开创了全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研究先河,为此英国还构建了一个“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低碳经济体。

2003年,美国莱斯特?布朗编著发表《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该书的出现掀起了AB发展模式之争。其中“A模式”指的是依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牺牲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B模式”指的是依靠天然能、电能、风能等可再生新型能源,在维护社会环境避免遭受严重污染与破坏的前提下,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为此,莱斯特.布朗呼吁应打破“A模式”的束缚,积极推行“B模式”,以保证世界社会经济得以长期稳定发展。

2006年,著名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组织编著发表《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一书,该书主要以论述气候环境变化与世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详细阐述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各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指出,各国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低碳经济模式。

2007年,世界气候集团编写发表《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一文,該文从更深层次上分析“低碳经济”概念内涵,并指出,低碳经济对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积极效应,同时,还从产品生产周期、收益回报率、企业收益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阐述低碳经济的先进优势。

2008年,克里斯托弗?费雷文呼吁:世界各国应构建起完善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大对新型无碳清洁能源研发与开采,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应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促使各国能够尽快走“低碳经济”之路。

2.关于低碳政策的相关研究

怀特?莱斯与瑞尔?格雷等人(2003)共同构建起能源供求的局部均衡模型,依托于该模型能够反映出低碳领域的技术变化推进化石燃料逐渐向无碳能源转变,其中为降低各组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各国政府可对结合各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征收相应税务。

威廉?诺德豪斯(2005)围绕“低碳经济”提出一种观点——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财产。其中威廉.诺德豪斯对以国内公共物品的解决机制与涵盖税收价格法与数量限额法在内的经济公共物品解决机制两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予以对比研究,并指出后者更能够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

吉尔伯特?麦卡夫与大卫?维斯伯迟(2009)着眼于税率、贸易及税基等多个方面探析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用二氧化碳排放制度的有效性、科学合理性。探析结果显示,发达国家所施行的碳税制度在控制各组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绩效。所以 吉尔伯特.麦卡夫与大卫.维斯伯迟鼓励各国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碳税制度设计与施行环节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际状况设计与施行合理的碳税制度,以达到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期目标。

吉尔伯特?梅特卡夫(2009)着重比较分析美国所施行的碳税政策与碳补贴政策,对比分析发现,与碳税政策相比,碳补贴政策所起到的减排效果不明显。为此,吉尔伯特?梅特卡夫指出,通过实施碳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成本,从而引发消费需求与减排目标之间的冲突,以此难以达到预期减排目标。

二、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对中国的启示

1.落实好对产品低碳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环境影响调研分析。广泛收集评估资料,全面有效市场调研是增强产品低碳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估准确性、合理性的重要保障。其中通过广泛收集产品低碳化转型升级资料,能够深入了解到产品低碳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此外还能够反映出产品低碳化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规范产品低碳化转型升级活动具有显著积极效应;其次,要求相关部门着力于总体视角调研分析产品低碳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环境影响,从而为控制产品低碳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负面环境影响提供有力依据。

2.推进考核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一方面,构建健全评价结果公开、公示制度。即依托评价结果公开、公示制度以确保广大社会公众能够及时获取环境影响评估结果,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的监督管理。同时还需相关机构进一步拓展公众监督渠道,以此为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交流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全面挖掘产品低碳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估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以保障产品低碳化转型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估结果高效性、科学合理性。

无论从能源、环境保护层面看,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看,“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无疑是一伟大创举。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既能够解决我国资源环境持续恶化问题,又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所以说“低碳经济”是转变我国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集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生活、低碳发展于一体,至高碳能源逐渐趋于低碳集约型能源转变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促进社会社会经济全球可持续发展。

我国应从下述方面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推行低碳农业,加大生物能研发,尽可能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2)推行低碳工业,加大低碳技术研发,调整优化能源结构:(3)大力发展低碳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剔除效率低下的高碳产业;(4)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塑造和谐稳定的低碳氛围。

3.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低碳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合理规划城市绿色交通与绿色产业;(2)大力推广城市绿色建筑;(3)大力开发与广泛应用新能源、清洁技术;(4)施行城市绿色消费模式。

环境金融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产物,其中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投融资模式创新、碳交易行为创新等;另外,通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逐渐形成全球碳金融市场,所以需要我国做好环境金融创新工作,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多碳减排期货、期权等环境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刺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

4.西方国家先进的低碳经济政策相关经验可以得到,首先,产权理论政策工具,即以清洁发展机制、低碳贸易机制等要素共同形成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其次,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工具,即碳标签、自愿协议等;最后,市场失灵理论工具,即征收碳税、碳补贴等。同时卢忠宝等人通过全面分析挖掘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编制与执行环节存在的薄弱环节,之后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低碳经济政策相关经验,以缓解上述薄弱环节,从而促使我国由行政政策快速转变为市场经济政策。将这些国家在碳税政策优秀经验应用到我国“低碳经济”环节,之后颁布碳税征收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与此同时,学者李齐云重点分析阐述了碳税特征,并根据碳税的征收与使用方式对碳税进行分类。

三、结论

对国内煤炭清洁生产机制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探析,并全面论述了国内煤炭清洁生产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他还对这些不足之处一一剖析,挖掘引起问题的原因,最后应从宏观与微观两大层面完善國内现存煤炭清洁生产机制,确保该项机制高效性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研究低碳经济有利于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之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不可逆转的趋势。此次研究就可以让我国更加清晰具体地了解碳关税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就可以让我国在面对碳关税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

研究低碳经济提升我国将来面对碳关税征收的主动性。目前,世界各国讨论碳关税的主角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也就无形中使得我国在碳关税问题上失去了主动性。此次研究的结果能够达到提醒我国的作用,让我国能够在以后的时间积极主动地面对碳关税。

参考文献:

[1] 王文铭,艾尉.浅谈低碳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J].中国市场,2010(19)

[2] 李阳,张洪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下的低碳经济的转型建议——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量关系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10(08)

[3] 李雪峰.基于低碳经济模式的“新煤炭开发”理念——构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理论支撑[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05)

[4] 荣莉.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开采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构建[J].经济纵横,2010(10)

[5] 董秋云.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发展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01)

作者:刘国富

上一篇:西域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论文下一篇: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