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循环经济思考论文

2022-04-20

摘要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着在未来几十年中煤炭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能源。亳州市作为一个新兴的煤炭资源城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作为亳州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即从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意义、条件、问题和对策进行浅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煤炭循环经济思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煤炭循环经济思考论文 篇1:

关于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摘要:如今我国的煤炭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其发展所暴露的弊端越来越多,主要有浪费、自然环境的污染、单一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本片文章主要是以煤矿工业循环经济所具有的问题作为分析依据,从而提出了如何有效发展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五点措施,为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废物利用

循环经济主要是一种减物质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有效结合,而且这一过程的实现的主要模式为:资源-成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是一种反馈式的模式。循环经济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利用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最终得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加,有效的推动了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发展。

1.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所具有的问题

1.1较低的原煤的入洗加工效率

原煤入洗率在发达国家能够达到65%~80%。但是根据2010年的报道来看,我国当时的原煤入洗率比较低,甚至还在45%以下,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原煤主要是用于燃烧,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原煤的热能转换率也非常的低。另外从运输方式来看,原煤的长距离运输严重增加了运输压力,消耗了大量的运输动力,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2011年的统计来看,全国总共有超过18亿T的煤炭需要长途运输,而且这其中有11亿T的煤炭未经加工直接被燃烧。根据计算来看,这11 亿 t的原煤所含有的中含有矸石就超过了2亿t,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运输动力的浪费。

1.2煤炭行业较低的集中率

近些年一老,虽然我国在煤炭工业结构方面做了一定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的来看,其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据统计,截止2010 年我国就有超过9000家的大型煤矿企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煤炭产业具有分散性无法形成应有的规模。另外全国年产小于35万t的小企业就有13000家,其每年的单井开采小于10万tt。

1.3严重的煤炭资源浪费

根据当前的煤矿格局来看,地方煤矿占据大多数,而且这些煤矿则是我国的主要煤炭来源。由于地方煤矿的规模较小,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煤炭的采集技术相对落后,其回采率也是非常低的。而且我国比较大的煤炭开采企业其回釆率明显偏低。根据煤矿的设计来看,其回采率需要在60%~75%之间,这就使得大量的煤炭资源被浪费。

2.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2.1建立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1)对煤炭产业进行集中,根据我国的煤炭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的国有煤矿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国家可以对其进行技术的不断升级,从而形成生产能力较高的煤礦产业,从而使得我国的煤矿产业竞争力的增加。

(2)国家办矿要形成相应的标准,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对小型煤矿产业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煤炭利用率,及时关闭呢些生产规模较小、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布局混乱的煤矿。另外还要加强国有煤矿企业的改革和管理。

(3)在地区之间设立相应的循环经济体系,从而打造出一条资源循环的产业链条。

2.2煤炭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

(1)合理的安排煤炭开发以及勘探的顺序,总体上对资源进行开发,从而有效的对生产规模以及接线进行确定。

(2)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推行,不断的完善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相应制度,从而对煤矿生产进行合理的安排。

(3)节约煤炭资源,合理的利用资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稀缺性的煤炭进行有效保护。

2.3循环经济技术的大力推广

不断地对煤炭开采设备进行升级,并且及时的引进当前最先进的设备,从而最大限度的对煤炭资源的储能转化率和回采率进行不断地提高。寻求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和措施,从而对煤矿中的共生资源进行联合开采,从而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力推广资源替代技术以及资源节约措施,从而有效的对环境进行治理,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2.4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制定相应的市场激励机制来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的利用,并且还要对市场定价机制以及再生资源的市场交易制度进行规范。首先根据国家对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所确定的相关规定进行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从而有效的降低以废弃物作为原料的产品的成本;其次就是对对利用废弃物作为生产资源的企业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保废弃物在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最终确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国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鼓励相关的企业。减免相关企业的相关税费,延长免税时间,国家增加我国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

2.5对煤炭资源进行严格管理,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煤炭产业能够不断发展的需要煤炭资源的大力支持,对煤炭资源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对回采率以及综合利用率进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有效的监督。首先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总体规划,有效的确定所开采地区的资源范围和开发规模。其次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程,不断地对各种制度进行完善,对煤炭产业进行资产化的管理。另外就是煤炭资源的节约以及有效利用,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稀缺煤种的有效开采。

从我国当前的具体形式出发,制定相应的回采率标准,并且要根据开采方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标准,并且对其要对煤矿所具有的可采储量进行界定。利用相关的经济杠杆原理,从而有效地额对资源回收率进行调节。对于煤炭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模式,可以进行税费的合并,实行资源税的动态管理。

总而言之,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必须要不断的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对我国当前的煤炭产业结构进行积极地改革和技术革新,并且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来实现煤炭循环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昌辉.关于建设工程造价指数及应用[J].煤炭技术,2012(7):107-109.

[2]任万英,叶积龙,许存胜.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13(11):135-137.

作者:杨晓敏

煤炭循环经济思考论文 篇2: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推进亳州科学发展

摘 要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着在未来几十年中煤炭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能源。亳州市作为一个新兴的煤炭资源城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作为亳州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即从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意义、条件、问题和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煤炭循环经济; 科学发展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着在未来几十年中煤炭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能源。煤炭资源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在不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的同时,也消耗着一定的能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开采的效率低以及对矿区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程度的损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就要求煤炭资源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载体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亳州市作为一个刚成立十余年的省辖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43.6亿吨,居安徽省第三位,是一个新兴的煤炭资源城市。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正是亳州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笔者将在下面的篇幅中对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意义、条件、出现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1 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在当前具有重大意义

1.1 循环经济的含义和发展历程以及煤炭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1、循环经济的含义和发展历程:什么是循环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给出了定义: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而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文,文中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正将面临的危险。而“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后学者又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要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实行福利量的经济,摒弃只着重与生产量的经济;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也在此时期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我国学者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不断深入。1998年我国学者引入德国循环经济“3R”原理:即确立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 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并将其作为循环经济领域重要的中心理论。1999年又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作出如下要求:“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2008年8月29日又以法律的形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

煤炭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煤炭循环经济内容主要包含综合一体化开发、产品深度加工、资源高效利用三个方面。综合一体化开发即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产品深度加工即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资源高效利用即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如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及粉煤灰制砖、生产水泥、筑路和回填地表塌陷区等方面内容。

1.2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重大意义。

1.2.1 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和斗争的焦点,也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症结和隐患。解决瓶颈制约、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投入巨大精力破解的问题。而煤炭资源位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充分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条件。

1.2.2 从煤炭科学开发、高效利用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问题,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一些原本可以再深加工利用的煤产品废弃严重,主要耗能设备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单位建筑工程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远远不符合煤炭科学开发、高效利用的要求。

1.2.3 从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角度思考。建国初,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響,煤炭资源型城市先生产建设、后污染治理带来的后遗症较为严重。目前全国每年洗煤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等,大都没有综合利用。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这既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要求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1.2.4 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可持续发展力度的角度思考。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所有煤炭资源城市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从发展的长远角度看,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一个问题:延伸产业链条,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扩张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扩张。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恰恰是以此为重要内涵的,抓好它是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

2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正当其时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需要配套的内外部条件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对背景条件、政策导向、物质基础、技术能力的综合审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市当前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1.国内外示范和样板渐获成功。国际上,美国杜邦公司在化工生产中提出的“3R制造法”,开启了企业循环生产的先河;世界著名的循环工业生态园区丹麦的卡伦堡工业科技园区,通过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使循环经济获得了成功;日本的社会大循环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废物回收利用、废物拆解利用系统及无害化处理为主的资源再生系统。在国内,从2001年开始,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广东南海高科技生态工业园区,以煤铝电联产为核心的包头生态产业园区等相继规划建设,2002年3月贵阳市开始了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建设,部分试点已取得阶段成果。2010年10月19日,山西大同中国首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闭合链正式完成,并形成了电力、化工、煤机制造为主的非煤产业群,为我市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2.政策扶持和理论指导渐趋有利。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中央多次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及下发的文件都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亳州市、涡阳县也分别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亳州市煤炭开采及综合利用规划》,推进涡北循环经济园前期工作。”、“我县重点发展能源产业。争取袁二矿正式投产,徐广楼、信湖、花沟西煤矿开始建设,启动涡北煤炭循环经济园前期工作。”由此可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已经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3.充足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发展空间。属我市管辖的涡阳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含煤面积56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2.5亿吨,规划建设矿井11对。目前,投产矿井1对,试运营矿井1对,在建矿井1对,筹备矿井1对。全部矿井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涡阳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筹划建设涡北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推进煤电铝一体化,形成煤—电—铝—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4.煤炭综合开发能力显著增强。煤炭资源开采主要产生的废弃物为煤矸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大量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电厂及煤矸石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建成投入使用。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62.5%(其中,已建成煤矸石及煤矿瓦斯综合电厂总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

3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任何新经济模式的推行,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煤炭循环经济也不例外。煤炭循环经济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 自身条件存在着一些制约,对外部条件的支持保障相应地有着更多要求。所以我们在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3.1.1 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中央反复强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但一些地方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对煤炭循环经济这一新兴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概念上的不理解,对其内涵、作用知之甚少等等问题。

3.1.2 科学研究不到位。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目前我国在煤炭循环经济的科学研究还没有达到很深层次,不利于煤炭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的实践。

3.1.3 产业支持不到位。煤炭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对煤炭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在政策上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

3.1.4 投入保证不到位。循环经济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为给国家提供较多的煤炭,我们往往是“先开发后建设、先生产后生活”,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煤炭的建设和开采上,导致自身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能力很弱。

3.2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对策

3.2.1 坚持科学发展。要统筹煤炭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着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

3.2.2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要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推动煤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的研发,培育新兴产业,为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撑。

3.2.3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要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责任意识,引导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与煤相关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资源节约开发利用,有效控制环境损害,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3.2.4 坚持统筹协调。要将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发展相关产业,形成高效开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和低碳运行的产业价值链,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 姜智敏:《推进煤炭循环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3]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 亳州市:《2010年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4] 涡阳县:《2010年涡阳县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高珊

煤炭循环经济思考论文 篇3:

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特征

[摘要] 传统的煤炭企业生产模式未能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之中,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对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煤炭企业就必须走一条适合本行业特色的循环经济道路。本文从企业目标、生产过程、技术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特征。

[关键词]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

煤炭生产作为我国基础能源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实行“高增产、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生产模式,煤炭企业受到人们广泛的质疑。煤炭企业如何依托煤炭的资源优势,建立和实施具有行业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对于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于循环经济,国内学界目前尚未达成一致的界定,但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循环经济是在深刻认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资源与环境效率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为手段,以市场机制为推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上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由此可见,循环经济的内涵是广义的,它覆盖了社会、经济和自然三大领域,呈现为整体性、协同性、循环性、自生性的特征。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因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遵循“5R”原则,即“再思考、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修复”,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既要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又要注重自然生态效益。在经营活动中, 企业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还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自觉协调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效益的“三赢”。我国煤炭企业的“高增产、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不仅不利于煤炭企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威胁。因此,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突出了全社会从源头上解决减量化和洁净化的问题,改变了过去仅从应用方面节能和传统的末端治理发展模式。过去的经验表明,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 避免煤炭资源浪费所产生的节能效果比煤炭消费方面的节能效果还要大。而且, 煤炭工业实施循环经济对全社会的节能和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煤炭企业在我国分布广,与其他企业之间形成的产业链长且联系紧密,因此,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所形成的以煤炭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可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相应发展, 对区域层次实施循环经济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更具有带动作用。最后,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对于改变煤炭企业的“高增产、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综合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成功的企业,以及我国部分煤炭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突出自己的行业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协同发展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管理,资源勘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科学的煤炭储量管理体系,从而导致煤炭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眼前的经济效益,在开采过程中采厚弃薄,严重破坏了煤炭资源的整体可采性。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回收率平均为30%~40%,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煤炭资源紧张的局面。与此同时,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煤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8%~10%,全国现已累计堆存煤矸石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而且出现了矿区地面塌陷、部分煤矸石自燃、井下煤层气年抽出量约100亿立方米,90%直接排放到大气之中等问题。另外,我国缺水的西北部是主要煤炭产区,煤矿开采每年排出地下水约22亿立方米,使当地水资源愈加匮乏。凡此种种,对我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危害。所以,煤炭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所需能源基础的同时,更应重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具体言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以煤炭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以及不可再生性为出发点, 通过制度、管理和技术的创新,在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的同时,降低煤炭企业自身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及物耗,以突出减量化原则这条主线;二是以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认清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以及安全生产的紧迫性,把贯彻“5R”原则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三是以规模化经营作为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通过多元化发展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并以此作为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

总之,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要整体地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它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其经营目标是使煤炭企业从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到系统终结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社会经济效益最优,从而使煤炭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协调优化。

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梯级使用

煤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矿区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不仅在企业内部,而且在煤炭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煤炭企业与社会之间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梯级使用。

1.煤炭企业内部的循环。煤炭企业应在“5R”原则指导下,科学安排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降低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并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积极采用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减少开采过程中的物料使用量和有害物质的排放,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伴生矿资源等的综合开发。其次,针对市场对煤炭产品的多种需求,对原煤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利用煤层气,研究煤炭燃烧技术,使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发展煤炭转化技术,即气化、液化、热解等。这样既节约了社会成本,又减少煤炭的两次污染,同时也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加强研究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技术,对矿井水、煤矸石、洗煤泥、煤层气、煤焦油、粉煤灰、塌陷地等作为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从而获得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2.煤炭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循环。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煤炭企业应通过企业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梯级使用和信息交流,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建立以煤炭企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园区,形成一个产业关联度高、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根据不同煤炭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形成以下产业链:煤、电、化工产业链;煤、电、冶金产业链;煤、电、养殖、种植一体化产业链;煤、矸石、建筑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等。通过煤炭企业与发电、煤化工、冶金、农业、建材等不同产业部门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组成工业生态网络。煤炭资源在工业生态网络内流转、分析、复合、再生,最终大部分或全部被消化吸收。由于网络由不同产业的企业构成,具有广泛的原料需求和完备的加工能力,因此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之单一产业要深广得多。这是现阶段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较为合理的模式,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能科学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实现煤中碳、氢、氧等有效成分在最大程度上的转化和利用,使煤中硫、氮等污染成分得到最有效的脱除和利用;二是实现煤炭等能源和化工产品联产。通过不同的煤转化技术实现能源和化工产品联产,不仅可以实现煤炭资源价值从高到低的梯级利用,而且可以提高能量转化率;三是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使能源化工联产,实现“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得企业间的原料、废料尽可能被充分综合利用,使整体环境容量需求最小化,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俱佳的效果。这种模式相当于国外卡伦堡生态园模式。

3.煤炭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循环。煤炭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循环比较符合资源型城市的实际状况,其开采时间长,矿藏资源极为丰富,由政府组织实施建立煤炭企业与社会之间在生产和消费全社会实现循环经济模式。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通过物质的循环、能源的梯级使用、信息的集成等各类资源的整合,来构建区域性循环经济系统,使煤炭企业不仅与工业企业发生关系,还参入农牧业、环保业、旅游业及公共事业,为社会提供煤炭产品、能源等各种物质产品以及社会服务,同时将废弃矿井开发为具有多种用途的场所,恢复生态的矿山成为旅游和科教的景点,由此真正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资源、能源的梯级利用, 推动资源型城市由单一的煤炭产业向多元化方向转型。在消费领域,制定、完善并有效地执行与循环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静脉产业,使煤炭等各种矿产资源的消耗在平稳中趋降,使物质和能量流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优化,在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效率的同时,显著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从而使矿业与整个社会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构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是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根本基础,因此,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尤其要重视以下问题。首先,企业要树立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观。循环经济理念下的技术创新要求煤炭企业按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发技术和使用技术,使技术应用对煤矿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煤炭资源,同时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使污染排放不超过煤矿周围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程度,并加大研发投入,将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其次,建立面向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单个煤炭企业无法全面达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有不同产业的企业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的每个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构建自己的技术创新平台,并与产业链中其它企业的技术创新平台建立技术联盟,共同面向循环经济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最后,煤炭企业要充分利用技术知识替代生产过程中物质的高消耗。实现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耗减量化要求的一个主要路径就是增加经济活动中的技术含量,通过技术的增加来弥补甚至超越物质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方面可以提高对物质与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对不可再生的煤炭能源的置换。

四、煤炭企业要承担矿区周围的自然生态恢复的责任

循环经济认为,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建设可以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承载能力。因此,在循环经济模式中,煤炭企业不能再像传统经济模式那样,将大自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能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 而应将其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自身的发展时, 煤炭企业要充分考虑自己对自然系统的修复能力,重视企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在矿区周围因地制宜地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是煤炭企业在循环经济中应该主动承担的任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不论是从外部宏观环境还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煤炭企业都应该用循环经济的理论来指导企业的发展,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要求,走出一条适合煤炭企业特色的循环经济之路,从而获得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作者:虞小平

上一篇:基层央行内部审计论文下一篇:桥梁造型景观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