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教堂建筑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科技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造则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是文藝复兴的“报春花”。本文将通过对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材料、结构、设计思想及美学观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增加对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了解并延伸到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认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近代教堂建筑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代教堂建筑艺术论文 篇1:

中西文化交融下的延安桥儿沟天主教教堂

摘 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清末民初延安桥儿沟教堂在建筑形式、内部空间及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中西文化交融对其的影响,指出其作为宗教建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清末民初:延安天主教堂;文化交融

文献标识码:A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东临延长,西靠安塞,南与甘泉、富县、宜川比邻,北同子长、延川接壤,特殊的地形、地貌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地理位置。同治十一年(1872)以后,天主教开始成规模地传入陕北地区,宣统三年(1911年),在肤施县(今延安市)设立陕北宗座代牧区,自此天主教在延安地区各县传播,基督教文化对延安地区在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在陕北的黄土地域建造了数十个不同风格的教堂建筑,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是现存具有代表性的罗马风式的宗教建筑。

地处陕北的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建造雄伟,在平面、里面、内部空间和建筑艺术上别具特色,尤其在教堂的造型体现出罗马风式教堂的特征:拱券门窗以及室内的连续拱券柱廊,建筑外部和内部随处可见的圆拱形装饰;同时由于受限于当时当地的技术和经济条件,建筑形体和细部装饰采取简洁处理,但仍不失敦实厚重、均衡安稳、力度饱满、结构完整的美学效果。作者自2003年11月份始,对教堂进行了数次实地测绘,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作为宗教建筑的特点及文化意义,进一步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1 建筑位置

延安市桥儿沟天主教堂位子延安市东北5km桥儿沟,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西班牙传教士易兴化在肤施(今延安)桥儿沟购买地盘,民国二十年(1931年)开始兴建教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竣工。教堂建造雄伟,教堂内设有圣像、匾额,是在我国黄土地域出现的具有罗马风式的教堂建筑,现为“鲁迅艺术学校”的校舍。

2 建筑特征

2.1 建筑平面及立面

桥儿沟教堂主体建筑的平面形制为巴西利卡式,平面为规则长方形:长36.28m,宽15.858m(图1)。

立面为典型的罗马风式建筑风格,南立面为三段式构图,包括中厅和两侧的钟塔(图2(a))。中厅立面被划分为三部分:下面部分是罗马风式的三层内凹(三个连续的壁柱形成)半圆形拱券门,券门两边对称布置两个壁柱;中间部分是三个并列的中间高,两边较低的圆拱窗;上面部分是三角山花,山花两边对称布置壁柱,且中央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字匾上刻有“天主教”字样。字匾上方有内凹的形似玫瑰窗的圆形假窗。两侧钟楼完全对称,钟楼构图分为三段:位于最下面是教堂的两个次入口,两层内凹(两个连续的壁柱形成)的圆拱门;中间一段由两部分组成,下部分是两个并排的内凹的圆拱窗,上部分是内凹的形似玫瑰窗的圆形漏窗:最上面一段是有欧式柱廊装饰的内凹圆拱窗,钟楼的檐口划分细致,造型挺拔(见图2(b))。

西立面垂直分为三段:最北段是长约5.11m的祭坛部分,开有一门是神父进入教堂专用门。门的上端是三个并列的圆拱门:中段是由长3.79m的7个开间构成,每组开间是由三个并列的中间大两边较小的圆拱门组成。最南段是宽3.83m的钟楼侧面,其形式与正立面相似(见图3)。

2.2内部空间

教堂内部空间的中厅比侧廊空间高,中厅屋顶内部天花为石砌半圆形肋骨拱结构。侧廊为连续的拱券,两排共12棵高4.5m的科林斯柱式将其分为三部分。中间空间约为7.2m,两侧空间约为3.4m。每颗柱子均有不同的植物样式雕刻。室内由于使用了连续拱券,使室内空间具有变幻莫测的神秘气氛(见图4(a))。教堂内部的北端为祭坛,两边设置台阶通向高出室内的祭坛。在靠祭坛的墙有壁柱以及装饰精美的砖雕壁龛,现壁龛已被填平,祭坛装饰主题为中国传统的竹、梅、荷等植物样式(见图4(b))。

2.3 建筑艺术

教堂的风格十分协调,表现在如下方面:所有的门窗也都是圆拱形。窗子上端外凸的砖装饰也均为圆拱形,所有的砖柱顶以及屋顶都有相同的细部装饰小尖塔。中厅及侧厅壁柱的比例关系和装饰线脚体现了西方古典建筑的构图形式(见图5)。教堂主体及附属建筑都用青灰色的砖砌成,因而显得非常庄重、朴素,体现了教会的禁欲思想。因教堂建筑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券,而达到了一种敦实厚重、均衡安稳、力度饱满、结构完整的美学效果。

 

3 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

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前,多数接触了本国流行的宗教建筑风格以及传教士曾经停留地的宗教建筑影响,随传教士进入陕北地区,欧洲的教堂风格会不同程度地被引入延安天主教堂,另一方面,陕北的工匠在教堂的施工中,会不自觉地融入当地传统的建筑语言。因此无论哪种教堂风格一离开其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土壤,自然会发生形态变异,这种变化反映了两种甚至多种形式的融合和混生。基于对桥儿沟教堂的实际调研,通过对比研究,给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在延安桥儿沟教堂建筑中的影响。

罗马风式教堂建筑一般坐东朝西,西部为教堂入口,东部为圣坛,而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入口在南部,北部为圣坛,符合当地居住建筑的朝向。桥儿沟天主教堂的平面型制不完全等同于欧洲教堂中常用的典型的巴西利卡,表现在教堂平面只有长方形大厅,却没有突出的圣坛的平面。祭坛在中厅的北端,高出室内地平1m的台上,仅采用划分中厅内部空间的方法用虚空间突出教义的重要性。在罗马风式的教堂立面渗入了中式字匾、楹联等装饰,通过文字表意,使陕北天主教堂以不同于欧洲天主教堂的立面形象出现。在建筑内部圣坛、柱头等细部装饰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特色,在圣坛的雕刻采用中国传统的植物式样:梅、兰、菊、荷等以及龙等动物式样,柱头上细部简化了科林斯柱式,柱头线条简单,上面雕着梅花、牡丹等不同植物图案,这些都是欧洲教堂不具备的特色。

4 建筑的文化价值

教堂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这些建筑不论是移植西方建筑形式还是中西混合式,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陕北基督教教堂建筑不仅传播宗教文化,也推动西方科技及文化在陕北的传播。基督教各团体通过建教堂,兴办学校、诊所等社会机构,在一定程度改变陕北近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这些事件的记载是陕北近代史及陕北文化的重要见证。在视觉上,教堂建筑形体高大,风格与陕北城市及村镇的面貌迥异,它们凝结者城镇不同时空阶段的社会文化特征。是陕北在20世纪初期文化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质沉淀,因此对于遗留至今教堂进行保护,使其成为陕北城市及村镇的文化历史记忆。教堂建筑在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陕北内地,从“文化承续”角度对陕北天主教教堂建筑进行研究,积极对其开展保护,对提升陕北地区的历史地位,凸现其文化价值,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王 莉 张微俊

近代教堂建筑艺术论文 篇2:

圣母百花大教堂建筑艺术分析

摘要: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科技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造则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是文藝复兴的“报春花”。本文将通过对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材料、结构、设计思想及美学观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增加对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了解并延伸到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圣母百花大教堂;建筑艺术;穹顶;文艺复兴

一、引言

为了加深对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造艺术的理解,本文将通过介绍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材料、结构等方面的主要艺术成就对其建筑艺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增加对圣母百花大教堂的认识,并由点到面延伸到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的认识。

二、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简介

圣母百花大教堂又名,佛罗伦萨大教堂、花之圣母大教堂,由圣母百花主教堂座、圣约翰洗礼堂和乔托钟塔三部分组成,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这座使用白、红、绿三种颜色的大理石贴面的教堂将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古典、自由、优雅表达得淋漓尽致。

圣母百花大教堂原址为圣·雷帕拉塔教堂。1296年,在美第奇家族的资助下,教堂开始修建。1347年,因为黑死病的爆发,工程被迫中断。后又经175年的时间才最终建成这座举世闻名的大教堂。尤其是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基仿造罗马万神殿设计的中央穹顶,堪称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的完美结合,被称赞为“神话一般”。

三、建筑材料

圣母百花大教堂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为石材和砖材。

教堂外表采用的石材贴面主要为大理石,内部地板和其他装饰配件也会采用其他构件。当时的建筑师尝试吸收古罗马的伟大遗产,使其与当地传统巧妙结合。因此很多古代的灵感都体现在这座教堂上。为了创造巨大的图形装饰以及名副其实的色彩镶嵌画。15世纪的雕塑家使用了当时最贵重、最脆弱的材料——大理石,特别是卡拉拉大理石、马雷玛的红色大理石、普拉托的绿色大理石,后面这两种主要是为了颜色。这三种材料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卡拉拉大理石用的最多,用于雕塑、负重;红色和绿色大理石则用来增添色彩,与白色形成对比。

教堂的中央穹顶使用的主要为砖材,所用的砖块是搅拌时混合了空气气泡的有疏松孔结构的砖,从而减轻了砖块重量,使得巨大的屋顶不致因过重而塌落。

四、建筑结构

(一)主教堂座的结构

圣母百花主教堂座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状,长82.3米,由4个18.3米见方的间跨组成。在主教堂座的南、北、东三面各有一个半八角形巨室突出。在巨室的外围,又包有5个成放射状安置的小礼堂[1]。

教堂的穹顶是一个直径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圆拱顶。在建造拱顶时,建筑师完全抛弃了脚手架,提出了一种“双层壳体”的构想:内层壳厚,支撑建筑本身的结构力;外层有保护壳。内层壳采用八根伸向中心的鱼肋状巨大顶梁来向上合拢,支架支撑起整个大圆顶的重量。在这些拱形结构之间,用“鱼刺形”的模式堆有400万块砖来建造圆顶,这样砖石的重量便能转移到距离圆顶最近的垂直肋骨上。双层壳分为8个面,能够避免因自身重量而塌陷。

(二)洗礼堂的结构

圣约翰洗礼堂的结构是八边形中央布局的形式。八边形在基督教中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相信另一个时空的存在,即永恒的时空。

(三)钟塔的结构

钟塔属哥特式建筑,由六层方形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外贴白色大理石。

五、设计思想及美学观念

一件艺术品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及美学观念是相融相通的,是设计者内在设计思维的具象表达。而设计者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社会观念和公众认知的影响,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一种结果。

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和其他的新兴城市正在进行着一场中世纪的军备竞赛。当时各个城市之间竞相建造宏大建筑,比萨已经建成一组建筑,包括洗礼堂和主教堂还有巨大的塔;锡耶纳也建了一座主教堂,此外包括一组大型组雕,每地都想通过建造更大的教堂来超越对方。因此,对佛罗伦萨来说必须比他们还大,才能真正表明其优越性。

佛罗伦萨人不喜欢那些在欧洲盛行了100多年的哥特式教堂的外观,他们认为哥特式建筑太过凌乱了,墙壁用飞檐拱壁支撑,还有许多高耸的尖顶。为了获得建造中央穹顶的灵感,当地建造委员会将目光投向了罗马,特别是供奉罗马诸神的古典庙宇:万神殿。万神殿以混凝土浇筑的圆顶闻名于世,但当时这种技术已经随着几个世纪的战火彻底失传了,但富有开创精神的佛罗伦萨人决定超越所有建筑的光辉,包括过去的和当下的。佛罗伦萨人们需要那些能够讲述他们自己梦想潜力的作品,

设计师布鲁内列斯基接受了这项挑战,独身前往罗马研究遗址和古代遗迹,尝试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人文传统中汲取灵感,吸收古罗马的伟大遗产,并与佛罗伦萨当地传统巧妙结合。他和所有佛罗伦萨人一样,期望与哥特式风格彻底决裂。因此作为圣母百花大教堂最重点的部分——中央穹顶的设计,布鲁内列斯基摒弃了依靠木质框架固定砖块的模式,构想出了双层壳体结构。这是一种独立式的自行支撑的建造方式,也是因为此构想的实现从而使得圣母百花主教堂摆脱了哥特式教堂尖耸的外立面以及繁多又笨重的飞扶壁。随着主教堂的封顶,这座教堂成为了文艺复兴哲学的象征,一是件名副其实的艺术品。

六、主要艺术成就

当圣母百花主教堂的穹顶建成,佛罗伦萨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圆顶成为了一个新世界,新的城市的中心,从此也揭开了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序幕。这是一种壮观的飞跃,是一种不再有限制的自信表达。

(一)打破了封建传统建筑观,是一种思想的创新

天主教会一直就将集中式的平面和穹顶认定为是异教庙宇的造型形式[2],严禁使用这种形式,而佛罗伦萨人却能够冲破封建传统建筑观。虽然当时天主教会对佛罗伦萨的控制较弱,但做出这一设计想法还是是需要很高的创新精神。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重要标志。

(二)采用了新的建造方式,是一种方法的创新

建造圣母百花大教堂之前,在外观上,古罗马的穹顶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顶,并不是很明显,因为穹顶在当时并不是教堂造型的重要表现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圣母百花主教堂座借鉴了拜占庭小型教堂的建造方法,在建造中使用了鼓座,使得穹顶非常醒目。在当时的欧洲,这种建造方法是史无前例的。

(三)建造方法独特,是一种技术的创新

无论在结构还是施工上,主教堂座中央穹顶的建造方法和施工技术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例如:为了使中央穹顶的造型更加明显突出,砌了一座高12米的鼓座,把这样的大型穹顶建造在鼓座之上,其难度是显而易见。虽然鼓座的墙厚4.9米,但还是需要一定的建造方法和施工技术来减少穹顶的侧推力,以及减轻它的重量。布鲁内列斯基创新了两种方法:一是,穹顶轮廓采用双圆心的矢型;二是,用骨架券结构,中央穹顶分为内外两层[3]。这些建造技术与古罗马、哥特式建筑都有相似之处,但它是一种全新的创造。

七、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封顶标志着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此后无论是在思想上、艺术上,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富有开创精神的人们意识到人的精神力量,打破传统桎梏,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而这些流光溢彩的成就在建筑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人文精神显著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所提倡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最明显的是不再沿袭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当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們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因此,文艺复兴的建筑突破了封建神学的建筑理论,深刻表现出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科学理性,反对蒙昧说教;提倡个性自由与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的宗教桎梏的特点[4]。

(二)复兴古典传统技术

建造师和艺术家们纷纷学习借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优秀技术,尝试将古典的技术手段与当地的传统相结合。他们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用于宗教和世俗建筑上,但他们绝对不是照抄照搬,虽然他们采用古典柱式,但是灵活变通,甚至将古典柱式融合进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5]。

(三)比例协调

当时人们认为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有相同之美,是一种宜人的尺度[6]。人们对科学理性的追求表现为通过数学和几何关系来确定完美比例和协调的关系。

(四)建造技术手法的进步

建造师们还将文艺复兴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新的施工机具、绘画中的透视规律、力学上的成就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使得建筑的空间结构、施工技术等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八、结束语

通过学习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筑材料、空间结构以及设计思想等,深深感受到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造艺术是伟大的。因而,其对欧洲近代建筑史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我们不能仅仅了解其建造形式以及空间结构的巧妙,还要意识到圣母百花大教堂所代表的精神层面的创新是前无古人的,代表着当时人们对自由平等的强烈追求,从而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风格特征以及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月兰.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世界文化.2007年(08):24-26.

[2]姜继兴.花之圣母大教堂空间建筑的经典.建筑工人.2017年(08):46-48.

[3]英子.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世界文化.2012年(07):58+63.

[4]马慧芝.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建筑.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128-129.

[5]刘萍.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古典柱式的复与兴.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05):78-80.

[6]董巍.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征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建筑与文化.2018年(05):54-55.

作者:贾冉旭?曹玉新?侯雪飞

近代教堂建筑艺术论文 篇3:

建筑艺术与建筑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

摘要:建筑作为人类日常行为活动的承载体,其发展关系着人们的生活需求,一个好的建筑不仅要有好的外观,也就是建筑艺术,也要有好的质量,也就是建筑结构,这两者的关系是怎样,如何促进建筑艺术和建筑结构的发展,下面就来一一说明。

关键字:建筑艺术;建筑结构;互动关系;古代建筑;近代建筑

引言

建筑是人类进行日程行为活动的重要场所,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都离不开建筑这个载体,建筑的存在就是为人类提供庇护之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经验可得,无论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但最好的方法还是二者统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好的发展我国建筑事业。本文从建筑的基本特点出发,从古代和现代建筑量方面分析建筑艺术和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出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事业的繁荣,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建筑的基本特点概述

建筑的发展起源于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建筑是人类进行日常行为活动的重要场所,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都离不开建筑这个载体,而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建筑必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是建筑建设出来的主要目的,也在建筑的构成要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建筑的建设必须满足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这一方面是建筑构成要素中的核心和重要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方面、建筑材料方面、建筑结构方面、施工技术方面、设备技术方面等;此外,建筑必须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条件,建筑的体型、内外部空间的分布、采光度等方面都要提前设计好,因为这些都是构成建筑外部形象的主要条件,建筑艺术就是指的建筑的良好外形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建筑形象是建筑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会赋予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最后,建筑的基本要素要体现时代的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的物质条件也会随着变化,而建筑艺术也会在不同时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由上可得,无论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但最好的方法还是二者统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好的发展我国建筑事业。

二.从古代建筑的角度分析建筑艺术和建筑结构的关系

(一)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上记录的古建筑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细枝末节的得出结论,首先从材料利用方面来看,虽然材料具有局限性,不能运用比较复杂的材料,但古建筑总是能将材料利用的恰到好处;从结构方面来看,简单的堆砌方式却能完美符合力学要求,将建筑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不得不说真的是非常巧妙。古代建筑在没有对过去经验的借鉴情况下却能造出如此优秀的建筑,有一些到现在还存在于世,成为著名的景区和观赏点,与其建筑艺术和建筑结构相结合的特点不无关系。

(二)举例说明

世界上现存的古建筑中最有名的要数金字塔了,其高度约有146.6m,在四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保存完好。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金字塔的外观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具有压迫性,也能切实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从建筑结构方面来看,金字塔是正四棱锥体,结构十分稳定,其材料也是用的抗压度和硬度都十分强的石材,从而保障了金字塔具有坚固的特点和富有艺术水平的外观。

金字塔属于古建筑中的封闭性建筑,而开放性建筑中比较经典的当属西方的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建筑主要用于宗教建筑,其建筑艺术大多富含宗教气息,而在建筑结构中也将建筑艺术溶于其中,材料采用接近现代的砖结构,屋顶为正圆圆顶和两个半圆圆顶的组合,看起来十分美观;而且其横向水平的理由侧墙支撑,纵向水平的力由半圆圆顶支持,然后再转移到支撑穹顶的四个柱子敦上,这样受力均匀,能够分担个方向的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建筑的耐久性。

还有西方比较典型的古代建筑还有哥特建筑,哥特建筑不同于拜占庭建筑,它是采用筑拱肋和飞券的拱式结构,这种结构不但坚固,同时还有艺术观赏价值;在哥特建筑中,一般中庭的拱肋的拱脚比较高,通过凌空腾跃的飞券结构将力均匀的从高到低传给标高较低的区域,这样独特的受力方式不仅能够保障教堂结构的稳定,也能够在结构的基础上增强艺术性特色。

三.从现代建筑的角度来分析建筑艺术和建筑结构的关系

(一)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情况

世界十几到二十世纪中,对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各种新型材料逐渐替代传统材料出现在建筑行业中,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外,一些先进思想研究成果逐渐涌入到建筑行业中,例如力学的广泛应用,对建筑的结构创新创造了条件;一些新兴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建筑的效率;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们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显著增加,为建筑提供了新的背景和精神指引,也为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二十世纪以后

二十世纪之后,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日益成熟,一些新兴的材料也逐渐运用于建筑的发展之中,例如钢筋建材和混凝土等,为建筑的坚固程度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空间压力,于是就有了高楼建筑;该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功能要求高、建筑艺术和建筑结构的融合度高、建筑规划体系已经趋近完善,不会出现不合理的布局、建筑外观设计也比较恰当美观、施工技术先进,建筑进度加快等。

总之现代建筑较之以往有了重大的突破,最主要的体现在建筑艺术和建筑结构的互动关系更为紧密,二者之间又互相发展转变为共同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建筑方面的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艺术无疑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建筑的精神需求,然而在建筑艺术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结构的发展,保障建筑结构能够更加适应人们的物质需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促进了建筑艺术和建筑结构两者的互动发展,共同进步,才能更好地滿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增加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俞樟南. 建筑艺术与建筑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J]. 商品混凝土,2013,07:185-186.

[2]张建华,孙颖. 当代建筑表皮的结构艺术表现研究[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01:35-43.

[3]武星宽,蔡琴. 小城镇建筑与环境艺术的互动关系[J]. 小城镇建设,2002,05:46-49.

[4]徐伟琦,段翔,吴定峰. 结构美学视角下的建筑艺术表现力[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4,02:88-92.

[5]纪延安. 浅谈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互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36-37.

[6]茹牧野. 高层建筑造型艺术与结构概念设计思路探索[J]. 江西建材,2015,09:49+53.

作者:王显浩

上一篇: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论文下一篇:教学改革土木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