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堂建筑空间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建筑现象学的基督教堂氛围营造研究

摘要:纵观世界建筑史,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宗教建筑的历史。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激荡、发展、改变、融合,宗教建筑最终成为建筑文化、人文思想的重要物质载体和发展平台。宗教建筑的设计者富于同情心的观察和生动细节的渲染,让建筑成为拥有了丰富知觉体验的心灵净土。现代基督教堂建筑的设计目的在于:创造动人、励志、诲人的诗意存在。但在我国,基督教堂建筑的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主要体现在了基督教堂建筑的整体气氛营造和对情感的精准传达。在体验与考察大量国内教堂建筑氛围营造的案例之后,怀揣着对诗意栖居的感悟,笔者以建筑现象学为工具,对基督教堂氛围形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1.如何以现象学的场所的建构方式,将教堂建筑落实到具体的环境与空间设计上?2.如何以人的感知体验来保证情感准确、连续与完整的传达?3.建筑现象学指引下的基督教堂氛围营造的原则和手法如何揭示?据此,本文的研究构成如下: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主要对建筑现象学、氛围和基督教堂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建筑现象学对基督教堂氛围营造的关联性指导,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在第二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堂建筑与场所的锚固问题展开研究,这是教堂建筑氛围营造的基础。第四章中笔者总结出教堂建筑氛围营造的具体手法,即是交织知觉的营造。第五章在前两章基础上揭示氛围的升华,之后以笔者参与的案例实践阐述了一个以氛围营造为主旨的教堂设计全过程。最后总结全文。笔者认在建筑现象学视角下,让人们的生活形式和意义将以更为明确有力的方式显示出来,有助于我们对人、建筑、场所、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种的本质把握。同时期待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丰富教堂建筑设计的理论体系,为国内建筑师今后的创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基督教堂;建筑现象学;氛围;锚固;知觉;营造

学科专业:建筑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缘起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研究理论

1.5.2 国内研究理论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理论及关联性研究

2.1 现象学的基本概述

2.1.1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

2.1.2 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

2.2 建筑现象学的理论发展

2.2.1 场所与“锚固”理论

2.2.2 “氛围”理论和知觉理论

2.3 现代基督教堂发展概述

2.3.1 现代基督教堂概念的界定

2.3.2 现代基督教堂设计的发展

2.3.3 现代基督教堂氛围营造的内涵

2.4 建筑现象学对基督教堂氛围营造的关联性指导

2.4.1 与场所的锚固是基督教堂氛围营造的基础

2.4.2 交织的知觉对教堂氛围营造的全局性指导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督教堂氛围营造的基础

3.1 建筑锚固于场地——氛围营造的基础

3.1.1 基督教堂建筑锚固于场地的四个要素

3.2 地理环境的接纳整合

3.3 自然现象的融合设计

3.3.1 与光、风、水的联系

3.3.2 与自然材料的对话

3.4 历史文脉的发展延续

3.4.1 肌理的延续

3.4.2 文化的融合

3.5 宗教精神的隐喻表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督教堂氛围营造的具体策略

4.1 交织的知觉——氛围营造的六个方面

4.2 形态的感知

4.2.1 纯粹的空间形态

4.2.2 高耸的空间形态

4.2.3 有机的曲面形态

4.2.4 空间的自由组合

4.3 界面的处理

4.3.1 节奏与韵律

4.3.2 结构的理性表现

4.3.3 色彩激发情感

4.3.4 材料引发的触觉联想

4.4 序列的组织

4.4.1 轴线型序列

4.4.2 自由型序列

4.5 光影的表达

4.5.1 集中的光线

4.5.2 渗透的光线

4.5.3 间接的光线

4.6 声响营造的空间

4.6.1 混响

4.6.2 钟声

4.6.3 音乐

4.7 气味的微妙体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督教堂氛围的升华以及实践案例分析

5.1 基督教堂氛围升华的诠释

5.1.1 透明与开放

5.1.2 技术革新

5.1.3 建造过程

5.1.4 时间性

5.1.5 精于细部

5.2 长沙尖山湖教堂设计研究

5.2.1 项目背景及面对的问题

5.2.2 外部环境氛围营造

5.2.3 交织知觉的氛围营造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艺术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