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纪实

2024-04-26

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纪实(通用6篇)

篇1: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纪实

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纪实

来源:昆明南天

如果说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特点的话,那么近期南天在贵阳市商业银行实施的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的特点可以用“很新很集成”来概括。

首先,“很新”是指概念新。

目前,银行柜面业务的办理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公,都是我们熟悉的服务模式:客户填好凭证,柜员录入信息发起交易,办理业务,最后将打印的单据交给客户。柜员的工作流程看似简单,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复杂程度。首先需要查看客户办理业务所填写的凭证,再将凭证上的信息进行录入,并对客户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真假验证。如果交易涉及现金,还需增加验钞过程。之后按照所办业务的要求,依次发起交易,并等待授权复核,„„ 交易的每一步都要关联多个操作。其它的不说,仅真伪鉴别的工作就使柜员承担了极大的风险。很多时候柜员都没看过客户交易中资料的原件,却要鉴别其真伪,大大增加了柜员的工作难度。

从风险控制方面考虑,在目前这种工作模式下,对于风险的控制实际上是基于对一组人的充分信任,因为所有的业务都是在一个网点完成,而在综合柜员制度下的风险防范管理更是难以实现的。虽然从以前的刷卡授权到现在的指纹授权,都是基于风险控制方面的考虑。但是,从很多事实可以看到,目前银行柜员的工作流程中仍然存在着难以防范、难以控制的风险。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对现有工作流的创新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即:将柜员交易流程规范化,把工作流方式推进到业务办理流程中,同时将柜员工作内容细分,各负其责。具体而言,前台柜员办理业务时,只需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工作(如:查询、凭证及相关资料扫描等);后台柜员具备较高业务素质,能集中完成实际业务的办理,即凭证、证件、印鉴的鉴别等,交易的实时处理。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实现了风险防范的管理。

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就对上述工作流程改造的提出了最佳解决方案。

其次,“很集成”是指管理集成。

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的核心思路是将原有支行、网点下的核心业务系统部分处理职能集中到市行运营中心。以运营中心为核心取代原来以支行为单元的业务管理体制。实行前台分散受理、中心集中受理、中心集中处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具体而言,是网点柜台操作人员负责接受客户指令、采集业务影像信息;中心操作人员负责根据影像信息进行业务处理。与现有模式相比,业务处理不再由网点人员全部完成,而分解为网点和运营中心两部分,两者各司其职,分别完成。在运营中心实行流水线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业务运行效率,并且建立了防范和管理操作风险的有效机制。

该项目基于影像工作流平台构建营运中心,实现业务处理流程再造,将会计业务处理模式由网点分散处理向集中处理方向改造,将传统单点工作模式转变为异地多人协作的模式,采用分期分批的方式将网点逐步上收到营运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引入业务流程管理(BPM)的概念,实现了基于工作流系统的对公业务集中处理流程,将处理流程控制的逻辑由以往的核心系统实现改造为通过影像平台来实现,把对公业务变成了一个异地多人协作的工作流任务,从而实现了客户提出的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的需求。同时也为客户构建了一套基础的影像内容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内容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为今后企业内容管理的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南天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是如何实现的呢?纵观上述可见,要实现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至少需要一个工作流引擎、一套内容管理平台、一系列的影像采集设备和处理模块、验印模块以及一套能把它们整合成为一个应用的前端程序。系统逻辑架构(如图一),是一个典型的多层(n-tier)应用系统架构。

(图一)

在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中,南天集成了信雅达的影像模块、鑫万家的验印接口、新大陆的windows仿真终端,内容管理和工作流服务采用了EMC的Documentum产品,基于小型机系统上使用Oracle数据库和BEA Weblogic构建了系统运行服务平台,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主要涉及下列内容。

采用以业务流程驱动的信息系统架构后,可以将业务流程的逻辑从应用中释放出来,集中到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基础层面,可以称之为“业务流程整合层”。这种模式可以帮助企业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对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和重组,实现“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这正是“业务管理”的本质所在。该系统将贵阳市商行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流程管理提高到平台整合的层次,能够有效地适应未来平台业务种类扩展和数据量增加的需求,为加快金融创新、减少运营成本、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经营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提供有力的IT基础设施保障。

至此,大家已经可以看到一套全新的银行业务流程的初步轮廓,一种新颖的银行业务办理的理念也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了,它的意义将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得以显现。目前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随着对工作流和内容管理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对金融行业业务的研究,该类型的项目必将为南天客户和南天带来更多机会,也从另一个角度也展现了南天作为国内领先系统集成商的能力和地位。

最后,用项目负责人熊辉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一个企业的可结构化内容数据仅是其数据总量的20%。如果说之前我们开发的各种系统更多是管理那些结构化数据的话,面对80%,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

篇2: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纪实

操作规程

第一章 业务概述

第一条 为配合XX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规范我行代理XX市国库财政资金支付清算行为,确保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搞好优质服务,根据《XX市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业务操作管理办法》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 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业务,指通过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资金汇划系统,将财政汇缴资金缴入人民银行国库,将财政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划拨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以下简称收款人)账户,以及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各账户之间资金划拨的业务。

第三条 代理支行通过人民银行和我行的资金汇划系统,根据支付方式和支付地点的不同,采用同城转账、异地汇兑和现金支付等方式,实现财政资金的支付与清算。

第二章 账户管理

第四条 代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包括: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开设的财政汇缴零余额账户(即财政汇缴专户)和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在代理银行开设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第五条 财政部门应在代理支行的“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科目下分别开设财政汇缴零余额账户和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用于办理非税收入的汇缴和财政直接支付零

余额账户的转账业务及现金支付业务;预算单位应在代理支行的“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科目下开设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办理财政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的转账业务及现金支付业务。

第六条 财政汇缴零余额账户和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的性质为专用存款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性质为基本存款账户或专用存款账户。

第七条 零余额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应遵循《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零余额账户需由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开立,并出具证明文件,由开户支行报经当地人民银行核准后核发开户许可证。代理支行应认真及时做好账户资料信息的报送工作。

第八条 代理支行在“财政存款—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下,须开设“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用于集中核算代理非税收入业务。

第九条 代理支行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开设“国库集中支付垫付款户”,用于专门核算和反映代理支行垫付资金收付情况。

第三章 财政直接支付业务

第十条 代理支行每日营业时间受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须开具“财政资金支付凭证”,并在河南省财政预算执行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若有异地汇款时应同时提供电汇凭证。

第十一条 代理支行受理财政支付业务时,要登录河南省财政预算执行系统与“财政资金支付凭证”进行信息核对

确认,核对信息不一致的,则拒绝支付。代理支行必须核对确认以下事项:

(一)凭证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正确;

(二)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

(三)签章与预留银行印鉴是否相符、齐全。

(四)若有异地汇款业务时,应同时提供电汇凭证,并与“财政资金支付凭证”核对相关要素的一致性。

第十二条 前台柜员对支付凭证的各要素核对一致后采用同城清算或异地汇款方式从财政直接支付账户划往各收款人账户。同城清算时,“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第二联做借方记账凭证,第三、四联做贷方清算凭证。异地汇款时,银行电汇凭证做借方记账凭证,“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第二联做附件,会计处理如下:

借: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

贷: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第十三条 每日营业终了,代理支行应将“财政资金支付凭证”汇总与河南省财政预算执行系统生成的“支付申请划款凭证”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打印“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明细清单”一式两份。代理支行应将“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第一联和一份“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明细清单”报送人行国库部门,同时将“支付申请划款凭证” 和一份“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明细清单”报送相关财政部门与人行进行资金清算。

第十四条 代理支行每日收到人行国库部门划入财政部

门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的清算资金,经审核无误后,用“6322”交易划入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贷: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

第十五条 若因特殊原因当日未办结的业务,代理支行应及时向市、县(区)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反馈并说明原因。

第十六条 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因支付凭证要素不全或填写错误而在支付前退票的,代理支行应在当日通知市、县(区)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核实,办理更正手续。

第十七条 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若由代理支行支付后,因收款单位的账户名称、账号有误等原因发生的退票,代理支行应及时登录财政预算执行系统进行网上退票业务处理,打印“支付申请退款凭证”和“申请财政性资金退款明细清单”,并及时将票据传递财政部门。账务处理如下:

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贷: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

第十八条 营业终了,因财政部门或国库部门的原因致使当日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出现无法清算的资金时,代理支行可先行垫付,由财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计付利息。账务处理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国库集中支付垫付款户)

贷: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财政直接支付

零余额账户)

收到利息时:

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贷:其他利息收入

或者根据财政部门的授权,在双方协议约定的限额内先使用财政在代理支行开设的财政专户资金垫付,待次日资金清算到位后及时归还。账务处理如下:

借:财政存款—财政预算存款

贷: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

次日资金清算到位后归还时作会计分录:

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贷: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

借: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

贷:财政存款—财政预算存款

第四章 财政授权支付业务

第十九条 代理支行每日营业时间受理财政授权支付业务,预算单位须开具“财政资金支付凭证”,并在河南省财政预算执行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若有现金业务和异地汇款时应同时提供现金支票和电汇凭证。

第二十条 代理支行受理财政支付业务时,要登录河南

省财政预算执行系统与“财政资金支付凭证”进行信息核对确认,核对信息不一致的,则拒绝支付。代理支行必须核对确认以下事项:

(一)凭证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正确;

(二)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

(三)签章与预留银行印鉴是否相符、齐全。

(四)若有现金和异地汇款业务时,应同时提供现金支票和电汇凭证,并与“财政资金支付凭证”核对相关要素的一致性。

第二十一条 前台柜员对支付凭证的各要素核对一致后采用同城清算或异地汇款方式从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划往各收款人账户。同城清算时,“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第二联做借方记账凭证,第三、四联做贷方清算凭证。异地汇款时,银行电汇凭证做借方记账凭证,“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第二联做附件.支取现金时现金支票做借方记账凭证,“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第二联做附件。转账支付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

贷: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现金支付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存款(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

贷:库存现金

第二十二条 每日营业终了,代理支行应将“财政资金支付凭证”汇总与河南省财政预算执行系统生成的“支付申

请划款凭证”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打印“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明细清单”一式两份。代理支行应将“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第一联和一份“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明细清单”报送人行国库部门,同时将“支付申请划款凭证” 和一份“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明细清单”报送相关财政部门与人行进行资金清算。

第二十三条 代理支行每日收到人行国库部门划入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的清算资金,经审核无误后,用“6322”交易划入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贷: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

第二十四条 若因特殊原因当日未办结的业务,代理支行应及时向市、县(区)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反馈并说明原因。

第二十五条 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因支付凭证要素不全或填写错误而在支付前退票的,代理支行应在当日通知市、县(区)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核实,办理更正手续。

第二十六条 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若由代理支行支付后,因收款单位的账户名称、账号有误等原因发生的退票,代理支行应及时登录“财政预算执行系统”进行网上退票业务处理,打印“支付申请退款凭证”和“申请财政性资金退款明细清单”,并及时将票据传递财政部门。账务处理如下:

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

支付系统

贷: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

第二十七条 营业终了,因财政部门或国库部门的原因致使当日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出现无法清算的资金时,代理支行可先行垫付,由财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计付利息。账务处理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国库集中支付垫付款户)

贷: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

收到利息时:

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贷:其他利息收入

或者根据财政部门的授权,在双方协议约定的限额内先使用财政在代理支行开设的财政专户资金垫付,待次日资金清算到位后及时归还。账务处理如下:

借:财政存款—财政预算存款

贷: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

次日资金清算到位后归还时作会计分录:

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贷: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

借:财政存款—财政性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授权支付

零余额账户)

贷:财政存款—财政预算存款

第五章 非税收入业务

第二十八条 我行各支行每日营业时间受理非税收入业务,缴纳人须持执收单位开具的“非税收入专用缴款通知书”,以现金或转账方式缴纳。

第二十九条 受理非税业务的支行应认真审核“非税收入专用缴款通知书”的大小写金额、签章、执收单位、收入项目等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正确。

第三十条 以现金方式缴纳的,受理支行对“非税收入专用缴款通知书”审核无误,收妥现金后,第一联、第五联签章后退缴款人,第三联作记账凭证。第二联、第四联签章后于次日传递至代理支行。账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现金

贷:其他代理业务 日终代理支行账务处理: 借:其他代理业务

贷:财政存款 — 待结算财政款项(非税收入财政专户)

第三十一条 以转账方式缴纳的业务处理

(一)受理支行为非税收入代理支行的,对“非税收入专用缴款通知书”审核无误后,第一联、第五联受理签章后退缴款人,第二联作记账凭证。账务处理如下:

借:活期存款/财政存款

贷:财政存款 — 待结算财政款项(非税收入财政

专户)

(二)受理支行为非代理支行的,对“非税收入专用缴款通知书”审核无误后,第一联、第五联受理签章后退缴款人,第二联作记账凭证,第三联、第四联于次日传递至代理支行。账务处理如下:

借:活期存款/财政存款

贷: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三)代理支行收到其他支行或其他银行受理转来的非税收入时,对收入凭证审核无误后,账务处理如下:

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贷:财政存款 — 待结算财政款项(非税收入财政专户)

其他银行受理的非税收入,也须于次日将“非税收入专用缴款通知书” 第三联、第四联于次日传递至我行代理支行,由代理支行对收入凭证审核无误后,才能做账务处理。

第三十二条 代理支行对每笔代理非税收入业务处理完毕后,应逐笔通过“522非税收入转账录入”交易将非税收入数据录入我行后台报表系统。每日通过执行后台“代理业务—非税收入数据导出”将非税收入数据导入“非税预审系统”进行执收单位、执收项目等内容的校验审核。审核无误后,登入“XX市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办公系统”将数据上传财政部门,与财政部门进行数据核对,同时将“非税收入专用缴款通知书” 第二联(或第三联)、第四联送交财政部门。

第三十三条 非税收入财政专户资金的拨付:

(一)预算外收入的拨付:

代理支行根据财政部门出具的“××财政××汇总清算通知单”或“预算外资金拨款凭证”,审核金额、印鉴等各项要素齐全无误后,及时将款项转入指定的财政零余额账户或其他收款账户,账务处理如下:

借:财政存款 — 待结算财政款项(非税收入财政专户)

贷:活期存款/财政存款/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二)预算收入的拨付:

代理支行根据财政部门出具的“应缴预算汇总表”和相关支付凭证,审核金额、印鉴等各项要素齐全无误后,及时将款项转入指定的财政零余额账户或其他收款账户,账务处理如下:

借:财政存款 — 待结算财政款项(非税收入财政专户)

贷:活期存款/财政存款/清算资金往来—同城交换清算/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总行运营管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篇3: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纪实

新核心系统堪称广发银行史上最大的系统建设工程项目, 不仅在重构核心系统的同时新建了新柜面终端系统、产品平台等, 而且对外围系统、分行特色业务系统进行了全面梳理, 改造各类关联系统达数百个。并且, 项目建设用时之短刷新了国内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建设周期的纪录。对于任何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而言, 以最短的时间建设并成功投产复杂性与工程量兼具的核心系统可谓不易。为此, 本刊记者专访广发银行王兵副行长, 讲述广发银行新核心系统的建设始末及其在广发银行信息科技建设道路上的战略地位。

业务所需革故鼎新

“商业银行担负起金融业转型主力军的时代重任, 所面临的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陈旧的系统架构与业务创新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在新核心系统正式投产之前, 广发银行原有的核心业务系统运行至今已有20多年, 历经多次改造和变迁, 为广发银行在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处理等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性平台的支持。但随着金融环境渐趋包容开放的转变、社会金融服务创新的层出不穷以及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 商业银行担负起金融业转型主力军的时代重任, 所面临的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陈旧的系统架构与业务创新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广发银行副行长王兵介绍,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 广发银行原有核心业务系统的弱点和局限性逐渐凸显, 其中架构陈旧、功能缺失、信息不全等问题突出, 无法满足全行业务发展的要求, 在某些领域甚至成为发展的瓶颈。

“另一方面, 随着银行业务逐步向国际化、综合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为适应金融发展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及满足商业银行产品快速创新、全面风险管理等需要, 建设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成为广发银行战略转型的首要任务。”王兵补充道。

新系统投产, 不是单纯换个新系统这么简单, 它还意味着柜面操作系统、ATM系统、贷款、结售汇等各条战线能在第一时间实现数据的同步转移、切换, 几乎涉及广发银行存贷款等基础业务所有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岗位, 参与人员高达上万人, 堪称广发银行史上最大的系统建设工程项目。

王兵表示, 作为广发银行全新一代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架构, 新核心系统体现了广发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 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今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及优质的金融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推动银行管理变革、金融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新核心:“六化一中心”

“新核心系统的架构目标是“六化一中心”, 即以客户为中心, 实现产品模型化、业务流程化、架构组件化、管理信息化、风控体系化及海内外一体化。”

据王兵介绍, 广发银行新核心系统是由业务人员基于广发银行现有业务的业务规划, 科技人员借鉴业界核心系统的先进经验研发的, 按照“六化一中心”即以客户为中心, 产品模型化、业务流程化、架构组件化、管理信息化、风控体系化及海内外一体化的系统架构目标进行设计, 如图1所示。建立了全新的账务体系和综合账户系统, 提供全行统一的客户与产品管理视图, 呈现出全新的服务体验。

与原有核心业务系统相比, 新核心系统的特点和亮点及其在广发银行业务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方面:

一是对客户集中管理。全面启用ECIF系统记录客户在广发银行的客户咨讯信息, 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账户信息、客户签约信息、客户间的关联信息等。通过ECIF系统、配套的CRM系统及数据仓库, 实现客户信息的集中管理, 统一客户视图, 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定制差异化服务, 实现公私联动营销, 提升客户满意度。

二是产品创新与管理。引入产品模型与产品模板, 通过参数配置, 快速生成创新产品;支持基础产品的定制以及产品组合, 实现对产品利率、收费统一管理, 满足利率市场化要求;建立产品目录库, 对产品进行统一编码与分类管理。

王兵表示, 新核心系统在产品创新与管理上对广发银行的产品及费用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标准化处理, 重构了零售银行、公司银行、金融同业、金融市场等业务条线的产品和费用, 极大地提升了相关领域的客户差异化处理能力和利率市场化支撑能力。

三是统一和标准化全行核算规则。鉴于原有核心业务系统与统一财会科目不统一的情况, 新核心系统重构广发银行科目体系, 解决了国内和海外科目不统一的问题;在交易与核算分离机制和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 提供更加精确翔实的管理数据, 实现核算到客户, 分析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会计核算以产品、事件为中心, 通过会计引擎参数配置实现。

通过统一和标准化全行核算规则, 新核心系统对广发银行所有业务进行产品、事件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 以此降低运营风险, 提升操作风险防控水平。同时, 对行内清算采用准零级清算模式, 减少清算层级,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清算的准确性, 大大降低内部资金清算风险。

四是提升运营及风险管理能力。王兵表示, 如今业务激增, 必须相应提升银行的运营及风险管理能力。在这一点上, 新核心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 具体表现为可通过梳理、归纳、重构, 新建一套全新的柜面系统及配套流程银行系统, 对交易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业务集中处理、实现人性化流转、统一签约、提供本外币一体化服务、减少柜员录入、提升柜员操作效率等, 以实现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五是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银行客户可通过多渠道预约柜面服务提前填写业务单据;客户取号后, 客户经理自动提前识别客户, 提前差异化服务客户;临柜时, 柜员通过统一视图、客户预约服务信息快速办理业务和提供差异化营销服务, 减少客户等待时间, 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

多重管控安全“换芯”

“此次新核心系统投产上线, 总行系统和分行特色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未出现系统磨合问题。”

核心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大工程, 如何做到风险管控、实现平滑过渡是历来新旧系统替换时各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特别是像广发银行一样在全国各地有着40家一级分行和近800个网点的全国性银行, 系统切换的实操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此次新核心系统的投产上线, 总行系统和分行特色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未出现系统磨合问题, 主要源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以及各分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王兵对此说道。

据了解, 广发银行抽调分行以及各部门业务人员参与新核心需求分析、测试验证, 确保新核心新功能传达到部门及分行的每一个员工, 通过多轮的培训、实操以及考核让每一个员工掌握新核心功能。通过9轮全行系统、全行网点参与的投产演练, 确保各系统顺利切换, 同时在演练过程中, 通过实际业务的操作, 让每个操作员能迅速掌握新系统的操作步骤及业务流程。

王兵表示, 为保证新核心系统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投产, 广发银行主要从降低实施风险和切换风险, 以及多重措施保障质量着手。

一方面, 为降低实施风险, 广发银行新核心系统建设采用“先海外、后国内”的实施思路, 通过验证海外系统的适用性和架构的合理性, 为国内核心系统的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以迭代开发、迭代测试的工作方法快速打造完整的系统功能。因此, 广发银行的新核心系统建设分为海外核心和国内核心两个子项目, 海外核心系统于2014年10月在澳门成功投产;国内核心系统于2016年1月9日投产。

另一方面, 由于广发银行新核心系统的切换采取的是一次性切换模式, 为了降低切换风险, 除了完成严格的技术和业务集成测试外, 项目组还制定了严谨科学的切换方案以及切换时序, 并经过多达14轮的切换演练, 深入地反复验证数据迁移的正确性、业务的连续性、切换时序的严谨性、组织架构以及沟通机制的合理性等, 确保正式投产顺利进行。

此外, 在质量保障上, 该项目通过“新旧功能差异分析+业务功能全流程梳理”, 以点带面精细掌控业务需求;多级评审各类技术架构方案, 行领导亲力亲为, 指导技术实施细节, 通过“系统集成+用户验收+质量评审+项目自查自测”多重质量保障措施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同时, 在各分行及业务各部门领导的积极配合下展开全行数据清理, 彻底清除历史冗余数据, 确保数据迁移正确以及业务的连续性。

王兵还表示, 广发银行新核心系统成功投产上线的背后离不开广发南海金融中心强大的平台支撑。记者了解到, 广发南海金融中心于2014年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 分别集中了广发银行开发中心、数据中心、银行卡中心、电营中心、集中作业平台中心、档案中心和培训中心, 整个广发南海金融中心近1万名员工集中办公, 集合了金融后台服务的科技开发、数据运营、银行卡业务、电营和集中操作等业务条线的中高科技人才和集中作业处理专业素质人才, 提供数据集中和业务集中的强大技术保障和运营支撑能力, 直接支持银行前台业务高速发展。

“特别是广发银行的开发中心和数据中心, 集中了大量高科技人才资源, 建立强大的金融科技研发团队和数据运营团队, 对一些特大型项目, 可以集中整合科技力量和数据资源, 优化组织结构, 直接管理一线科研问题, 集中协调, 快速沟通, 快速决策, 提高科研生产效率, 对特大型项目按计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广发银行实施特大型项目‘新一代核心系统’, 就是广发南海金融中心开发的结果。”王兵说。

新核心新蓝图

“广发银行新核心系统的成功投产, 标志着广发银行科技综合服务能力进入新纪元。”

王兵表示,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 广发银行凭借“十三五”规划的东风, 同步制定前沿的五年科技规划蓝图。从总体来看, 将以新核心系统为驱动力, 带动全行信息系统整合和优化, 打造灵活、开放的技术支撑体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7方面:

一是基于新核心系统建设成果, 持续提升新核心系统综合服务能力。通过新核心系统的规划及实施, 广发银行基本奠定了以“瘦核心”为目标的核心系统架构, 在新核心系统投产后, 以“六化一中心”作为规划总体目标, 持续优化新核心系统总体性能, 发挥新核心系统平台的最大效能, 持续以面向服务的架构思想作为指导, 对IT体系的架构组件化、组件服务化进行深化和完善, 进一步推广IT体系的产品化建设, 为通过组装进行产品创新的模式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增强自主研发意识, 提高自主掌控能力。结合广发银行技术现状, 积极研究探索各类开放灵活、安全可控的新技术, 持续推动广发银行技术体系优化, 研究应用开放、弹性的新型技术架构, 持续提升应用系统对高并发、高吞吐业务场景的支撑能力;积极研究并推进试用国产IT技术和产品, 提高自主掌控能力。

三是进一步统一组件和服务的标准, 提升系统间协同能力。加强系统间的集成能力, 逐步完善服务集成平台建设, 对全行企业级服务资源进行统一治理, 进一步优化整合对外交互类应用, 加强行内外系统间的集成能力, 提升各渠道之间的集成能力, 逐步完善渠道协同能力。

四是进一步扩大企业级基础服务的集中管理范围。对涉及跨系统、跨部门的公共资源进行抽取提炼, 实现松耦合设计, 并在此基础上, 加强公共资源和产品体系的业务流程整合, 向不同的客户群体、业务条线、业务领域等提供个性化服务, 形成公共资源统一管理、特色业务差异化经营相结合的架构体系。

五是建立大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重点丰富并完善客户营销方面的数据分析模型, 提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准性、实效性, 逐步改变传统的分析模式和营销支持模式, 充分发挥数据应有的业务价值, 提供变革性的价值创造力。

六是深度挖掘数据资产价值。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海量存储能力, 拓宽数据采集范围, 整合行内外等综合数据信息, 利用大数据技术易于扩展、灵活高效的特性, 提高海量数据在线的检索、分析、计算效率, 全面提升数据应用时效性;通过大数据体系的建设, 为客户管理、客户营销、风险管控、欺诈洞察、系统运营优化等提供更精准及时的数据支撑。

七是构建互联网金融支撑体系。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加速移动金融领域布局, 逐步构建适应互联网金融领域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体系, 进一步完善直销银行、网络投融资平台、电商服务平台、跨界合作金融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应用, 为移动互联客户提供“场景化”“泛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值得注意的是, 构建互联网金融应用体系, 应该以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混搭共存的模式为目标, 既可以保障传统银行业务的稳定发展, 同时又能适应新兴互联网业务快速推广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架构。

篇4: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发展指引

在银行的整个IT蓝图中,核心业务系统是负责处理和管理核心银行产品的生产系统。所谓的“核心”银行产品,就业务而言,其实也就是指银行主营业务中向客户提供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产品和相关的服务。因为这些都是最主要的、最常使用的银行产品,所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必须具备可靠性强且能支持大数据量任务处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核心业务系统是一个商业银行日常运作的基础,核心业务系统的先进程度对整个银行的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套专业化的核心业务系统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银行高管层所重视。近年来,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升级的浪潮由国外延伸到中国,传统核心业务系统对银行业务变化发展的适应性问题越来越浮上台来。

这里我们分别从影响银行发展的大环境和银行内部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来看传统核心业务系统的逐渐失势。

银行业务发展大环境推动系统发展

一是客户需求环境不断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需求层出不穷。金融产品的创新,從规划设计到营销和维护,都离不开一个具有灵活架构的核心业务系统的支持。二是市场竞争短兵相接,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国内商业银行需要知己知彼,首先要透彻了解自身的业务经营状况,才能在此基础上制订合理的业务策略。三是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应对银行上市浪潮的冲击。这就要求银行的业务系统能够帮助银行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集约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这些变化的直接影响,是给银行的IT系统,尤其是核心业务系统,带来了新的要求。绝大多数银行现有的核心业务系统,受到原来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的限制,难以对新出现的业务需求进行支持,甚至可能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通过建设具备先进设计理念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配套的全行数据集中和流程重组来实现业务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银行内部发展的需求催生新系统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银行内部也正在进行着全面、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涉及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激励机制,到产品创新、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而作为支撑银行业务高效运转的核心系统,必须充分满足这些新的需求:一是深入理解客户,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需求。二是建立快速产品创新体系,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需求。三是实施数据标准化,持续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需求。四是IT技术创新,应用系统架构体系优化的需求。

不可否认,国内很多银行使用传统核心业务系统在柜台服务方面实际上与国际银行业并没有大的差距,有的地方做得更好,但是一涉及到对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及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严重依赖信息体系的领域,就显得严重的滞后了。并且,大部分商业银行用于处理核心银行业务的IT 系统均是由银行自主开发,或直接购入的较成熟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之后其维护成本迅速升高,系统架构封闭,不易于加入新的功能且易宕机。同时,系统的设计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并且不同应用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信息的共享,因此已慢慢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新老核心系统的差异

随着IT应用的发展,国内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归纳成四大阶段:替代手工操作的电算化登记薄概念的单机版时代,各业务系统独自处理的主机终端模式时代,以数据集中、面向交易为特点的综合业务系统时代和面向客户、产品化的“新一代”。其中综合业务系统普遍被认为是传统的核心业务系统,这种说法也是相对于目前“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而言的。

核心业务系统的简单对比

系统架构—“以账户为中心”与“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架构是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与传统业务系统的主要区别所在。传统核心业务系统是以账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使得业务数据的存储、维护和展现等操作都在账户层面进行。账号里还包含机构号等与客户本人不太相关的管理要素,造成客户只能跟着机构走,一旦机构撤销,客户必须更换存折之类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致使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下降,甚至会导致客户流失。同时,客户完整关系视图的信息在以账户为中心的架构下也难以获得。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通过惟一的客户信息文件将不同应用系统中属于同一客户的账户连接起来,并且在客户信息文件中定义不同客户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形成客户完整的关系视图。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帮助银行获得更多客户层面上的信息,作为正确制订业务策略的基础,令银行管理者能够实现更为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和差异化服务。

设计理念—“二次开发”与“参数化设计和灵活的架构”所提供的业务需求反应能力。传统核心业务系统中,在设计开发时没有考虑足够的灵活性,只具备支持已有产品的处理能力,通常需要IT人员在原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来满足新的业务需求。这种二次开发的方式与一般的系统开发一样,需要经历从功能设计、编程实现、测试到最后系统上线的整个过程,开发周期很长,同时费用昂贵。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在系统设计开发的环节上考虑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业务需求,从而确保系统的灵活性。更为重要的是,新核心业务系统将系统中与产品相关参数进行了规范和组织,引入了“产品工厂”的概念。银行的业务人员可以通过直接使用产品工厂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自己在系统中创造金融产品,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加快了金融创新产品上市的速度。

技术手段—是否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全天候服务是衡量两代核心业务系统的重要指标。随着网上银行、ATM等自助服务设备的普及,银行需要具备向自己的客户提供全天候“7*24”服务的能力。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现有的银行业务系统通常需要在每天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执行批量操作处理,将当天发生的所有交易入账。在这段批量处理的时间段内,系统不能向客户提供服务。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例如多个数据库互为备份、多线程技术等等,尽量缩短批量操作窗口,进而实现真正的全天候服务。

流程再造—模块化设计是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另外一个突出的特征。以往的银行业务系统都是以流程为导向设计的系统。当银行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的时候,就要对系统进行重新开发。而模块化设计的思路,把相关的功能集中到功能模块中,通过对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组合,来实现银行的业务流程。而一旦银行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系统可以通过参数的设置对功能模块进行重新安排来支持新的业务流程。模块化设计使得核心业务系统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大”、“小”核心的理念。传统的核心业务系统一般都是核心系统和部分简单管理系统模块的结合体,同时实现了属于信贷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业务中部分流程管理的功能。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定位是一个快速交易系统。他剥离了大部分事后管理功能,把与交易无关的处理都交给了外围系统。但是基础数据和架构设计上缺乏对管理系统的支持,这是与“小核心、大外围”的理念是一致的。

不难发现,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进入数据大集中阶段后,银行对未来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和改造有诸多共性的要求。当然,各商业银行对核心业务系统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化需求,对其业务范围、设计理念、技术路线和建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着眼点

涵盖商业银行通用业务。要求系统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可以为银行业务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包括个人银行业务、对公银行业务、同业银行业务、理财银行业务、国内清算,国内外支付等等,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唯一标识的理念融入整个银行IT系统,在细分客户、分层服务的前提下,为优质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实现统一的客户信息视图、统一的客户押品及额度管理、统一的客户协议管理以及统一的集团和客户群管理等功能。

模型化与参数化的产品定制开发模式。抽象银行各类业务的属性及关系,形成银行产品模型,并基于模型,缩短金融产品的发布周期,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需要核心业务系统具有基准产品模型和产品工厂,对产品进行统一编码和控制管理,支持组合产品和子产品;支持按银行的管理要求从产品开发、产品定义、产品营销、产品服务,一直到产品分析、考核等各阶段对产品进行分类管理。

“流程银行”的业务流程处理方式。围绕客户和市场需求设置流程,将经营组织结构和各种资源完全围绕业务流程而展开,将银行的服务从质量、成本、时间、风险、法规五个原则贯彻到前、中、后台的流程中。结合国内现状,不仅需要分业务线垂直经营和管理,可能还需要“条块结合”的管理。核心业务系统需要实现核算、结算、监督、操作型客户关系管理等大量中后台业务进行集中处理;实现组织机构的管理层级灵活设定,实现柜员权限完备而灵活的设定;在统一的会计核算机制下,提供丰富的多维度考核数据源,包含机构、客户、渠道、产品等信息,支持以业务单元为主的矩阵考核方式;将分开、重复的多道工序进行合并,减少不必要的流程环节和手工操作,实现业务直通式处理(STP)。

面向服务(SOA)的架构设计理念。这种以服务为导向的架构支持不同渠道对共享服务的重复使用。这就要求系统能支持组件化的设计和开发方法,将服务单元松耦合在一起;组件实现的功能单元能被有效管理和高效、方便的重用;服务具有明确定義的接口,使核心系统的交易能通过多种协议对外提供服务。

数据逻辑集中、统一标准规范。核心系统需要对银行的客户数据、业务数据、风险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满足各地域在监管上的对数据的要求,提高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核心业务系统能具有高效处理能力,支持大规模的交易量;统一业务处理、账务处理,满足地域特色业务的要求;基础设施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保障系统7*24小时稳定运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特点之外,对多语言、多币种的支持、清晰的接口定义、实时数据更新以及系统技术平台的可扩展性和低维护成本都是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应具备的特性。

系统建设策略的思考

核心业务系统的选择

解决了为什么要对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或再造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选择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并成功实施发挥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问题。

一般来说,国内厂商自行研发的核心系统与当前银行的需求更相符合,其优势主要在于它是针对中国金融市场而产生的,产品本地化和客户化程度比较好;厂商深刻理解中国市场,更能贴近和理解客户需求;能满足本地特色和报表的需要;同时许多较领先的厂商还有强大的本地支持力量。但这些系统在发展中的中国金融市场不到10年的运行经验,缺乏国际大银行服务经验,且产品本身及风险管理功能等不够成熟。近几年来,国内一些领先的IT开发商开始加强国际合作,尝试开发同国外水平相当的核心业务系统,目前已有相当大的突破。

相比较而言,国外引进的核心系统有成熟的产品和客户为中心的设计,能够覆盖更全面的国际化银行业务功能,可适应银行产品的增加和变化;资产和资金类业务功能、分析功能及风险管理功能比较完善,且在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洗礼,其项目实施管理和采用的技术比较先进,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有成功案例。而国外厂商面临的问题是: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监管框架、相关法规制度与国际标准还存在较大差异,银行治理结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操作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这些都加大了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本地化和客户化的工作量。同时,国外厂商缺乏对国内金融市场和客户的了解,以及与国内银行客户良好默契的合作经验,其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国内业务的适应性,本地特色和报表的需求均不能满足,系统还需要做本地化和客户化工作。为适应国内的财会准则以及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国外的核心业务系统必须做出适当修改。

可以看出,国内外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各有优势。从近两年的实践看,立足国内系统的“补丁路线”正在演变为“本土进化”,而青睐国外系统的“一步到位”也在提倡“引进消化”。那么“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本地化的实施服务”就成为成功引进国外先进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关键。

银行核心系统的引进并不仅仅是个IT项目,而是一个伤筋动骨的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工程。正所谓应用系统建设“三分业务和技术,七分管理和沟通”,成功引进核心系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和良好的客户沟通,极大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使客户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通过项目的实施而得到充分的提升。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还需要以银行的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同步再造互为前提。这样银行对系统支持服务的依赖和要求就很高,应用系统的维护成本比较大,而往往银行又不能投入与项目开发阶段相当的高额维护费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如果国外厂商没有通过本地化的方式来把握银行需求,完善支持队伍,往往就会造成系统开发不下去。因此,在国内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下,国外厂商单独完成国内银行应用系统的建设,项目实施和后续维护的风险是很大的。

核心业务系统的构建

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模式,其前提是对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引进,项目实施模式则是银行用户、本地化的应用服务商和国外产品开发商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为稳健实施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项目需要重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构建一个比较稳健、适度灵活的IT架构,围绕标准化、适应性、可配置等原则,打造一个具备根据需求提供服务、基于服务提炼产品能力的应用体系,整体技术设施具备支撑银行发展战略的能力。要求核心业务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现有的银行业务,而且还需满足未来金融市场需求,使商业银行能够很快地适应未来业务发展需要。

其次,要继续保持先进系统的特色,包括:

“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全行唯一的客户号识别客户,通过客户号勾连所有业务和产品,账户、产品、抵押品、合同等关联信息集中体现,关键客户信息保持同步,客户信息、签约信息等动态更新等。

交易与核算分离:通过分录引擎使得交易与核算完全分离,银行内部账务不会对客户服务产生影响,客户账号不会受到内部核算、网点、货币等的影响。

全行一本账:各级机构的账务与总行一点清算,损益等内部账务集中管理,财务报告统一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灵活丰富的参数定制:以“机构、客户、产品、交易、核算”参数模型为基础,进行合并、提炼,抽象业务控制要素,创新建模,不做简单的要素堆砌,保持参数的层次性和高提炼性,只要在模型提炼的范围内,新产品通过参数定制无需系统开发,满足客户服务快速响应的要求。

内控管理支持:在柜员管理、客户身份识别、交易授权、账务核算、对账管理等,实现从柜员到客户、从交易到账务等多维度、全方位控制,降低授权环节风险,提高自动化水平。

具体到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则主要包括:清晰的核心银行系统定位、总线级的集成架构、松耦合的设计理念、科学的数据库分区手段、快速可扩展的夜间交易重入、并行的批处理作业调度、高吞吐的联机批量能力、高效稳定的短交易模式等。

再次,强调“以我为主”的实施策略。在实施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国外产品大多缺乏支持大规模交易经驗,银行内部旧有观念难以转变,国外厂商支持能力不足等重重困难和挑战。那么,如果本地化的应用服务商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外购系统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工作,掌握新核心银行系统的核心技术,具备“以我为主”的开发能力,同时充分调动行内外技术资源,就能高效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努力降低科技外包风险;同时,在实施管理也不能一蹴而就,在项目建设期存在较大的集成性风险,在有限的时间内,业务流程的再造、人力资源的保证和业务需求和IT建设需要无缝衔接,风险非常大。而在上线和试运行以后,还会有适应性的风险,银行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一些排异现象。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手段来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

统一领导、全面考虑。在银行中推行新的核心业务系统往往会引起原有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化,造成领导层和员工的不适应,甚至对新系统的抗拒。需要及早理清项目之间、工作之间的前后关系和衔接关系,处理好流程再造与技术建设的关系,以及各IT系统之间的关系。核心系统与外围系统、外围系统之间、基础系统与应用系统、新系统与老系统之间,都有建设先后、顺利连接、安全切换的问题都需要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整体的规划考虑,在计划与进度之间、质量与风险之间做出平衡和把控。同时,参与各方也要正视差异、互为进退,共同面对和分担项目风险。

团队协调、适当取舍。由于进度方面的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多个小组,采用并行的方式来完成。此时团队间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当分歧出现时,管理团队内部(银行项目管理与服务商项目管理)、业务团队、技术团队测试团队之间需要坦诚相待、精诚合作,建立通畅的沟通机制和问题跟踪与解决机制,在需求变更、开发难度、项目进度、实施成本等方面适当取舍,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当然,我们还要重提一个观念,就是: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成功与否,是以银行的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同步再造互为前提的。先进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为银行的管理架构重组以及流程再造提供了基础,但不能替代那些非IT系统层面的改革。

这种银行用户、本地化的应用服务商和国外产品开发商共同合作的模式应该是一种长期的合作,而不能止步于系统的成功上线。有的银行考虑到系统维护和运营成本,会采取自行维护或将其交给国内服务商,而将国外产品开发商摒弃在外,这种做法是缺乏远见的。我们必须承认,在一段时间内,国外经验的先进性及其在实际应用领域的指导作用,仍然是我们需要花大力气认真学习与充分借鉴的,而保持与国外厂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国内银行迅速融入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5:贵阳市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项目纪实

一、核心业务系统的主要特点

核心业务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交易处理系统,其虽然包括了负责会计核算处理的总账系统,但一般采用由核心系统直接控制和管理客户账户与银行内部账户,由相对独立的总账系统管理银行总账(包括对存款、贷款、支付等模块产生的交易自动进行有关会计处理,生成相关的日记账、账户分户账,更新总账,产生相关的会计报表等),以及提供相应会计管理功能的应用架构。

与原有综合业务系统相比,核心业务系统具备以下主要特征: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关系管理模式;全行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具备快速提交银行产品的能力;7天、24小时,支持任何时间、地点、来自任何接入方式的银行服务;易于与渠道和其他后台业务系统、银行数据仓库进行整合。

二、实施核心业务系统后银行会计管理的主要变化

(一)会计核算与业务处理的有效分离,优化了资源配置

银行办理的各项金融交易基本上都与资金收付有关,各项交易的处理过程实质上也是会计处理过程。一直以来,会计均被视为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工作,银行的各项业务处理均必须以会计分录成功记账作为完结的标志。埃森哲公司在对国内银行业信息系统的一项调查中认为,国内银行信息系统仍未能突破原来作为记账系统的设计框架,只着重于交易和过账处理,从客户端的交易数据输入,及至录入总账生成财务报表为止,整个过程基本上没有考虑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演进 (例如前、后台分离、集中处理等) ,同时也没有考虑管理信息和客户信息的需要。

目前,银行柜台员工作为受理业务的窗口,其主要工作是为客户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这是属于前台的职能,本应不属于后台会计人员的范畴。但在现有系统处理模式下,柜台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以判断相关交易的会计核算是否准确。若办理交易时涉及一些银行内部账户的处理,往往还需操作人员在系统上直接输入借贷会计分录来完成交易的处理,因此还必须分配会计记账的权限。目前柜台操作人员普遍作为会计人员纳入会计部门管理,为了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银行会计部门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上述人员进行培训辅导,并且在层层把关的基础上,还需安排专人对业务处理及账务处理的结果进行事中、事后的检查监控,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核心业务系统实施后,传统的会计明细核算与业务处理同步完成的模式将被改变。总账系统作为核心业务系统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会计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的各项工作。其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接收交易系统传送的交易信息,并根据事先确定的转账规则生成会计传票;根据会计传票登记会计明细账(会计账户);加工、生成会计科目总账。而交易系统所包含的会计明细核算职能将全部剥离至总账系统中,交易系统只负责交易的处理和业务信息的记录,不再负责诸如确定会计分录、打印记账凭证、传送会计信息等会计明细核算工作。因此,柜台操作人员可以从繁杂的会计核算事项中脱身出来,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客户的服务和营销,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交易的明细核算由总账系统自动完成,会计管理部门的培训、检查和监督压力也大大降低,便于会计部门集中精力进行核算的管理。交易处理与会计处理的分离使前、后台的分工更加明晰,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总账系统会计核算的集中处理,降低了资金风险

当前银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要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产品和服务需要后台信息系统强有力的支撑,部分银行开发了专门的信息系统来支持不同产品条线的业务,如国际结算系统、银行卡系统、理财系统等,并由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负责系统的日常管理。

这种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产品专业化管理的需要,但同时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在系统间同步的问题。由于现行系统的账户设置方式未将会计核算明细账户与客户交易账户分设,即客户交易账户也就是银行内部的会计核算明细账户,当交易完成后通过客户交易账户余额的变更自动完成了会计过账处理,由此导致会计管理部门只能在各交易系统完成后才能关注每一个交易系统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当某项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调整后,必须同步调整各业务系统的会计处理程序。同时,由于传统银行会计系统不具备业务的会计明细核算功能,因此不得不依托交易系统完成总账汇总处理后,再更新会计系统中相关总账数据,此种方式下,就难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甚至有可能因为各系统间有关账务信息及数据不同步而形成资金风险。会计部门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账务核对确认,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同系统间账务数据出现的不一致。

核心业务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会计部门面临的上述难题。通过建立独立的总账系统,可以实现会计账户与客户交易账户的分离,保持总账系统与产品系统的相对独立。交易系统上设置的账户仅供交易使用,不承担内部会计核算的职能;同时在总账系统上开设内部会计账户,记录相关交易账户的会计过账数据。通过在总账系统上设置全行统一的会计科目及会计分录表,并且统一各交易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可以将交易账户中记录的交易信息在总账系统上自动转换为会计信息,并更新有关会计账户的核算数据。

银行会计核算本质上是一项后台服务,与前台客户交易处理强调实时、高效相比,会计核算更多关注的是准确、真实,而对于及时性一般满足每日更新数据即可,并不要求每时每刻实时更新核算数据。通过将非直接面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处理集中在后台处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产品和交易的实时处理能力,提高系统对日常业务的支持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率。同时,也为会计核算的统一和集中管理创造了条件,在有关核算办法变更时会计人员再也不需为各业务系统逐一设置会计科目、核算分录及数据转换规则,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将大大提高。

(三)多维度的财务信息,提升了管理会计水平

银行的会计部门在整个银行的运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负责监管全行的运营状况,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供经营管理决策使用。近年来,国内银行的会计部门职能已从单一的财务会计逐渐转向管理会计,除在财务会计报表层面进行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披露外,会计部门也承担着客户贡献度分析、产品贡献度分析等管理会计的职能。

埃森哲公司的调查表明,国内银行现有的综合业务系统不能支持管理信息的需要,没有多层产品结构而只有账户的概念,这使专业的产品核算、管理和开发根本无法进行;系统内缺乏对科学化管理和分析的信息支持,包括客户销售、流程中各经办单位、产品类别、渠道、交易来源的结构性信息,使后续的成本核算、产品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信息密集的工作倍加困难。

核心业务系统通过与总账系统处理功能的有机结合,为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仓库提供了多维度的客户及交易信息。总账系统中,会计科目定义可以根据核算和管理的需要,配置需要进行细化核算的字段。账务数据除了归集到科目中外,可以进一步分配到部门、产品或客户群等明细字段,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因此,核算数据可以按照各部门、产品和客户群的组合进行灵活归类分析。依据总账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及其他有关系统的基础数据,从机构、部门、产品、客户等不同维度加工产生各类分析报表,为内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多机构、多产品、多货币的账务组织方式,帮助银行实现成本/效益分析,绩效考核、部门成本核算及盈利性分析等管理会计功能,管理会计的水平将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核心业务系统实施后,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明细核算与业务处理同步完成的模式,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和自动化处理将进一步加强,银行管理会计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面对以上变化,银行会计管理部门需要及早做好研究规划,相应调整有关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处理流程,以充分发挥系统优势,提升会计管理水平。

摘要:银行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产业。核心业务系统 (CORE BANKING SYSTEM) 是处理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和产品 (主要包括存款、贷款、支付及总账等) 的信息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实现了金融交易处理与会计账务核算的分离。银行会计管理部门需要及早做好研究规划, 相应调整有关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处理流程, 以充分发挥系统优势, 提升会计管理水平。

关键词:银行会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钟伟.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和银行核心竞争力.中国外汇, 2006年第1期.

[2]张帆.新一代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实施的机遇与挑战.经营管理, 2006年第2期.

[3]胡卫锋.从会计管理角度看银行业务流程再造.财会月刊, 2007年第6期.

篇6:青海银行构建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

青海银行是青海首家股份制银行,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健的运营增长,对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面对国内金融市场变化及竞争加剧,青海银行需建设具备适度前瞻性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以适应当前业务及发展需要。

青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不断创新的银行,青海银行为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满足未来业务发展、行业竞争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决定建设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从根本上改善IT的支撑能力。

青海银行将建设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作为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要求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需遵循银行业务的发展特点和IT发展战略,构建以服务和智能为主题的业务交易和客户服务平台,整合各分行现有的银行综合业务及外围系统,充分满足不同分行的差异化需求。

虽然对于银行来说,先进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优点很多,但必须充分考虑核心业务系统更换中的风险。“核心业务系统是一个高风险的建设项目,做好选型工作极为关键,不仅需要考虑系统与银行实际需求的结合,确保系统安全上线运行,还要符合本行中长期科技系统建设规划的要求。”该负责人表示。

银行在寻找IT服务商和选择改进自身核心业务系统方案时,不仅要考虑自身业务特点,同时还要考虑银行架构、金融监管、会计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神州数码融信为青海银行建设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充分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的设计理念,能够满足利率市场化、新会计准则等应用需求,并通过参数化、模块化等技术可以帮助青海银行快速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新系统建成后将极大地增强银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弹性及扩展性。

上一篇:电下一篇:评先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