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成本管理系统构建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更好把控电网规划的工作进程,提升电网建设的决策力和企业的工作效率,国家电网开始于各地区推广智能电网规划管理系统。信息系统数据库等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地区电网规划提供了更具准确性、时效性的数据依据。该文从系统的实际应用出发,具体描述了该系统中所用的关键技术,并对其实用效果加以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电网成本管理系统构建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电网成本管理系统构建分析论文 篇1:

信息化环境下供电企业持续在线审计体系的构建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持续在线审计已成为企业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重要手段。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及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贯穿审计计划—实施—整改的持续在线审计体系,加大实时、全面审计监督力度,切实提升内审监督效能。

[关键词]信息化    供电企业    在线审计    体系构建

网潍坊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过去的审

计模式可概括为“经验抽样+事后监督”,一方面不能全面掌握公司管理情况,无法满足审计全覆盖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不能实时管控风险,导致“屡查屡犯、前清后乱”现象重复出现,审计监督效能难以有效发挥。对此,公司探索建立持续在线审计体系,通过审计项目纵向全程在线管理及审计疑点监测分析的持续运行,将审计监督内嵌于公司主要业务领域、关键管理环节,确保审计实时监督和全面覆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推动组织价值增值的作用。

一、持续在线审计体系构建的思路

公司持续在线审计体系即从“一纵、两横、两环”五个维度,对审计项目、审计作业实施持续化、在线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一纵”即以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为依托,优化在线审计管理流程,以审计计划管理为抓手,以审计作业管理为中心,以审计成果管理为导向,闭环审计流程在线标准管理。“两横”即以审计作业系统及智能持续审计系统为抓手,通过整合ERP业务审计系统及管控业务审计系统,在线穿透分析业务系统疑点信息,提升非现场审计质效;通过智能持续审计系统,设计疑点监控指标,突出持续在线审计监测。“两环”即以业务系统数据仓库为基础,建立多系统间数据交互对比分析机制,提升疑点信息核实准确率;以“引导+考核”机制为保障,突出审计操作规范书的引导作用、考核标准的激励作用,确保持续在线审计体系规范运行。以“一纵、两横、两环”形成持续在线审计管理辐射面,辅以大数据分析,将审计信息系统与各业务应用系统紧密衔接,实现审计监督实时化、常态化、全覆盖(见图1)。

二、持续在线审计体系构建的做法

(一)纵向贯通审计业务流程,优化审计项目闭环管控

1.夯实审计计划在线管理。针对公司年度审计项目数量多、分布散的情况,依托国网审计综合管理系统,构建标准化、动态化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建立审计计划综合管理支撑平台,构建审计项目计划编制、调整、查询及分析在线管理体系,分别在各环节配置标准化模板,实行审计项目计划菜单式标准化管理;建立审计计划多层分析体系,通过年度计划汇总分析表、年度计划立项情况分析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表、项目计划类型分析表、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表,建立多层次数字化分析表格模板,实施审计项目计划的立体化、标准化分析;动态监控审计计划执行过程,将审计项目计划分为省公司组织类、公司实施类,分类实施项目审计计划—项目状态—执行进度穿透式动态在线管理模式,实现审计计划执行全程跟踪和实时监控。

2.加强审计作业在线管理。细分项目作业流程,将审计作业流程划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底稿及审计报告三个阶段,配置8个关键节点,每个关键节点对应标准化作业模板,每个作业模板明确项目作业人员,实行“流程节点—标准模板—作业人员”三位一体闭环管理,确保审计项目作业质量。(1)建立在线作业流程节点:在审前准备阶段设置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三个节点;审计实施阶段设置审计记录、审计底稿两个节点;审计报告阶段设置初稿、征求意见稿、定稿三个节点。所有节点全部在线管理,按流程节点顺序进行单项控制,明确审计作业重点。(2)配置在线作业标准模板:通过标准化作业模板在线录入审前调查报告、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线上编辑审计记录、审计底稿,保存提交项目组内复核,并及时在线发送被审计单位确认,在线生成审计报告草稿,经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及时传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以审计底稿标准模板为例,将审计事项、审计内容、问题分类、政策依据引用、审计建议以标准化格式嵌入审计底稿,审计问题分类可从系统的问题分类库中直接选择,确保所引用政策法规依据准确、恰当。(3)实施在线作业逐级复审:通过项目作业人员配置,明确审计项目各级作业人员职责权限,以作业人员控制作业模板、以作业模板管控流程节点,形成审计逐级在线标准化控制机制。实行审计项目小组长、主審、组长三级在线复核机制,小组长、主审在现场对审计记录、审计底稿实施在线审核,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审计组长远程在线掌控审计现场动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实行审计报告分级在线复核,项目主审编制完成审计报告初稿后,在线提报审计组长进行远程审核,审计组长审核后及时提交审计部门复核,通过分级在线复核有效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及效率。

3.强化审计成果在线管理。将审计评价、审计整改及后续审计进行在线串联管理,以审计评价管理为基础,以审计整改管理为抓手,以后续审计为保障,建立审计成果管理体系。建立以审计成果管理统计分析表为主体,问题类型情况分析表、高频多发情况分析表及问题金额分析表为辅助的“1+3”审计成果评价管理体系,从审计项目个数、整改问题个数、违规违纪金额、增收节支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等方面把握审计成果管理总体情况。建立审计整改全程监督台账,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整改反馈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对比分析,形成审计问题整改总体情况报表、审计发现问题总数及整改分析图表、未整改问题类型统计图表,依托三套图表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实时跟踪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对未完成整改的问题纳入重点监控范围,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制定措施,按时整改。建立后续审计机制,根据被审计单位在线提报的审计整改报告、整改结果资料,对审计意见和决定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在线实时评估,针对未整改或具有较高风险的重大问题,动态开展后续审计,确保审计整改到位。

(二)横向覆盖审计作业实施,深化非现场审计作业

1.建立全覆盖在线审计作业模式。将国网ERP业务审计系统和管控业务审计系统进行优化组合,运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的财务审计、物资审计、项目审计、设备审计、人力资源审计模块,构建基于公司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基础在线审计模式,同时借助管控业务审计系统,有效弥补ERP业务审计系统无法覆盖财务预算管理审计、营销管理审计、工程项目立项及招标审计的不足,优化整合两个审计作业系统,建立技术互补的在线审计管理模式,结合人资系统、财务系统及各业务系统标准化工作流程节点,通过对财务数据以及项目、物资、设备、营销等业务数据进行双向跨模块穿透分析和流程追溯,突出在线审计全覆盖,实现离线审计向在线审计、事后审计向实时审计转型。

2.建立全过程在线审计作业模式。电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公司核心业务,其立项、开工、施工、竣工均在ERP系统中进行管理,运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建立全过程在线审计作业模式,可以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立项环节,对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工程初设概算,对项目前期管理的规范性进行评价。工程施工环节,通过对工程建设质量、投资控制有效性以及施工内容真实性审查,比对分析施工记录、变更签证、工程量价签证,结合施工现场核实,实现对施工管理的动态监控。工程结算环节,通过对工程结算书与工程施工资料的比对分析,结合工程现场检查验证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工程决算环节,通过竣工决算报表规范性、数据关系准确性分析,对工程设备物资、建筑安装费及其他费用进行真实性审查,关注以预算代替决算、虚增工程成本等情况,实现对工程建设管理流程的总体监督。

3.建立全周期在线审计作业模式。利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同时与相关业务系统形成数据关联,对疑点信息对比分析,构建资产全周期在线审计作业模式。资产形成阶段,从项目转资规范性入手,关注已竣工项目是否及时转增资产,资产类别划分是否准确,利用固定资产卡片掌握转资时间、资产原值、折旧管理等基础数据,从资产初始计量做好持续审计工作。资产运维阶段,对资产设备大修、技改资金的流动轨迹实施监控,核实资产后续支出的真实性;通过资产改造前后状态评测,评价后续支出的效益性,严防利用大修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造成资产价值不实、成本虚增。资产退役阶段,加强报废资产相关废旧物资管理,从拆旧计划执行、拆旧物资回收、废旧物资处置等方面,全面核查资产报废退出的合理性及废旧物资管理的规范性。

(三)建立在线监测审计体系,持续监控分析疑点信息

1.构建智能化持续审计监测平台。依托国网智能持续审计系统,以系统中营销审计、财务审计两大审计模型为基础,通过多元化配置业扩管理、计量管理、电量管理及会计基础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薪酬福利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审计规则,全面构建智能化持续审计监测平台。通过审计模型—审计规则—疑点信息立体化监测平台,实时监督公司财务及营销信息系统的各业务处理环节,持续监控和分析业务处理的流程和数据,真正使审计作业模式从抽样性事后审计转变为业务全面、实时覆盖的事中审计。同时,实时监测发现的审计疑点信息也为现场审计工作提供线索,为科学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2.构建持续审计监测指标体系。充分结合持续审计监测效果,立足于审计监测工作的实用性,设计关键监测控制指标,并将指标推入各业务环节,实现对业务流程执行过程的在线监控和对疑点信息的实时追溯。根据在线审计监测目标,从效率、实用的角度,将指标分为预警类和监督类两个维度,对监测指标的重要性、逻辑性、趋势性进行对比分析,达到从指标数据异常的表象,追溯到固定的业务环节,还原工作流程出现问题的根源点,便于为公司经营管理查找薄弱点和风险点(见表1)。

3.构建持续审计监测疑点信息库。在持续审计监测过程中,从公司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系统数据的多维分析出发,汇总审计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发现的疑点数据及审计指标分析数据,提炼形成持续审计监测疑点信息库,为非现场审计提供审计线索和切入点,提高持续在线审计效率。审计疑点信息库覆盖营销业务系统及财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关键节点,并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和风险因素变化而持续更新。同时,审计疑点信息库按三类标准对疑点数据的核实进行整理归类:第一类疑点数据通过审计作业系统进行分析核实,如坐支电费违约金疑点数据主要结合ERP业务审计系统中的“财务审计—明细账查询”功能点进行核实。第二类疑点数据通过业务系统进行对比核实,如大工业用户暂停超时限疑点数据主要通过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业扩查询”功能点进行核实。第三类疑点信息结合现场审计进行查证核实。通过建立审计疑点信息库及分类管理,有效提高疑点数据的利用效率和实用性。

(四)创建大数据分析机制,提升持续在线审计成效

1.建立业审融合的大数据分析体系。以审计信息系统为基础,集合公司发展、建设、运检、营销、财务等部门,对PMS、ERP、用电采集、营销业务、规划计划、基建管理、财务管控等系统的数据进行贯通与集成,运用大数据理念开展即时分析、专题研究,建立审计与各专业顺畅、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围绕计划预算与项目管理、营销稽查、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三大核心监控领域实施专业化分工,各专责人按数据采集、核查溯源、疑点分析、现场核查、问题反馈的步骤,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筛选疑点信息,提升审计精准度(见图2)。

2.整合组建基础数据仓库。分别从公司PMS、ERP、用电采集、规划计划、基建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采集基础数据,结合审计作业实施系统及持续审计监测平台进行控制性、实质性的对比核查分析,整合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仓库,全面分析展示各信息系统之间同类业务数据存在的差异,有效锁定监控疑点。一是数据完整性复核,将从不同业务应用系统取得的同类数据进行比对,检验系统数据完整性。二是数据对比性复核,将从不同业务应用系统抓取的同一数值或相关数据相互对照,检查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三是数据分析性复核,对一个业务系统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性复核,并与其他业务系统反映的数据进行相互印证,确保审计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

(五)构筑“引导+考核”体系,规范持续在线审计管理

1.建立审计引导机制。通过优化业务环节控制节点,全面筛选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及各业务应用系统功能点,总结提炼审计事项、审计内容、所需资料、审计步骤、适用系统功能点及规章制度,形成《持续在线审计数据分析操作规范书》,明确各环节审计内容、核查方法、涉及的业务应用系统及法规依据、在线审计操作步骤等,为审计人员提供实用化、标准化的审计作业指南。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加强营销专项审计在线作业引导,编制《营销管理审计标准化工作手册》,通过电费抄核收审计、销售电价管理审计、电能计量管理审计、电能损耗审计、营销项目管理审计、业扩报装管理审计、供用电合同管理审计、营业收费审计8个专业29项业务的标准化在线审计流程及信息化操作指南,有效提升营销管理专项审计工作效率。

2.建立审计考核机制。建立持续在线审计考核机制,强化审计系统应用考核,对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有效登录情况和应用覆盖情况进行考核,突出有效登录次数、审计人员登录率、系统功能点使用覆盖率、应用系统发现问题数量和质量的量化考核,确保審计系统应用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突出业务系统应用考核,对营销、财务、物资、工程、经法等业务系统在查询基础数据、核实疑点信息和常态化系统应用成效性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提升持续在线审计的准确率。加强审计项目在线管理考核,对审计项目在线管理中计划维护情况、项目执行情况、项目文档数量及质量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法及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性考评,提升持续在线审计管理质效。

三、持续在线审计体系构建的成效

一是有力保障审计全面覆盖。以持续在线审计体系为依托,借助审计信息系统及数据分析工具,公司业务全量数据分析模式得以初步确立,持续在线审计发现疑点数量较之前提升3倍,疑点核实率同比提高25%,实现了对重点业务领域的审计全覆盖。

二是充分发挥实时监督作用。通过审计的持续监督、动态管理,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发现,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的即查即改机制得以确立,充分发挥了审计实时监督的作用,及时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三是全面助力依法治企建设。持续在线审计体系的构建,将审计监督嵌入公司经营业务管理流程,实现了对制度标准、体制机制方面深层次问题的有效发掘和分析,全面助力公司依法从严治企。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邮政编码:262200,电子邮箱:493211432@qq.com)

作者:周卫华

电网成本管理系统构建分析论文 篇2:

地区电网规划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更好把控电网规划的工作进程,提升电网建设的决策力和企业的工作效率,国家电网开始于各地区推广智能电网规划管理系统。信息系统数据库等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地区电网规划提供了更具准确性、时效性的数据依据。该文从系统的实际应用出发,具体描述了该系统中所用的关键技术,并对其实用效果加以分析。经过应用效果分析得出,在电网规划中应用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削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提升电网规划的速度与质量。

关键词:地区电网规划;智能管理系统;软件及硬件开发

引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用电需求持续提高,原先的电力系统已经难以满足新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虽然当前的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时仍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诸多问题。这些都是基层电网的管理与规划必须注意的问题。通过实际的应用、发展,可以看出,基层电网建设需要统一的规划,并且针对项目建设,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保证基层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条件。通过对规划建设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作用。

1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全过程管理能够更好覆盖整个配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并对各类成本费用支出行为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具体工作的推进上,其可以对当前规划行为的开展过程进行有效的管控,并明确相关规划部门自身的责任和权利义务,依据具体工作的目标和计划推进相关工作,对提升项目建设工作经济行为的规范性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全过程管理的应用,也有助于促进配电网工程内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让配电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和发展。全过程管理的应用,也可以对当前配电网工程实际规划方案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更好掌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返工,确保配电网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的实现。通过具体工作的开展,一堆工程项目建设规划中各类成本风险和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并为具体应对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基础。可以说,在当前现代配电网工程项目建设规划活动开展中,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造价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同时也从更加规范的角度给予相关工作的开展以有效的支持,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2地区电网规划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2.1多维数据协同管理

基础数据的有效管理是规划管理系统建设的前提。通过研究电力系统中各类设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逻辑抽象和数据结构设计,建立相应设备和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中采用以下技术实现了多维数据协同管理。(1)基于对电网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大时间跨度下对电网数据进行滚动维护管理,实现规划和现状电网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以及对任意时间断面电网数据的管理。(2)基于对供电区域的拓扑分析和等值计算,通过化简或展开供电区域来获得不同电压等级和规模的电网结构,实现了基础数据分电压等级管理,并生成相应仿真计算数据。(3)形成四级数据检查校核体系:通过数据库约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在数据录入界面检查设备参数的合理性、开发专用程序校核单个设备或控制模型参数的合理性、提取任意时间段的增量信息,追溯设备参数演变的过程。(4)数据库设计方面,遵循第三范式,并满足四大约束,即主键约束、外部键约束、非空约束和检查约束。(5)通过构建网络化的数据平台和完善的权限管理来实现多用户并发操作和异地协作办公。

2.2充分使用新能源

进行智能电网规划和建设,应当重点考虑使用新能源发电,建立新能源接人点。我国部分城市中,多数电网均属于一种典型的终端负荷型电网,主要是因为一些南方城市中,分布较多水电站,这些水电站均可以得到应用。此外,部分水电站属于私人管理项目,因此具体开发期间,没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具体开发过程中,需要和电力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合作开发,进一步实现对于水电资源的科学管理,促使其被接人到智能电网当中去。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拟定建设四座发电站,其中有三座已经开始运行。在实际发电期间,不但可以对垃圾进行合理应用和处理,并且也为电网系统带来较高电力补充。不但可对城市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大量资源。

2.3做好全过程管理的执行

在全过程管理工作的执行上,我们也需要对具体全过程管理工作的执行过程给予更加规范的管理,提升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全过程管理工作的指标得到有效的执行。在实际全过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上,管理人员应该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相应的跟踪,对全过程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对于没有经过全过程管理质量验收的环节,则应该坚决不允许通过,并在确保通过验收,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允许下一阶段的规划建设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全过程管理工作的执行成效,我们也需要引入责任化的工作体系。结合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能范围,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标准,明确划分具体工作任务。如果出现全过程管理工作执行方面的问题,则第一时间进行问责处理,从而确保岗位人员工作的严肃性和积极性。在执行中,配合有效的责任管理制度做好人员方面大家监督控制,这也是提升全过程管理工作落实效果的必要举措。

2.4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地区电网规划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辅助决策功能,例如其中的决策功能,工作人员可通过运用该功能模块来测算出所处地区的电力缺口,对电网项目的构建有辅助和推动作用。夏季是全年段的用电高峰期,在峰值有所下降之后,地区电网公司应对用电情况和与以往相比产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近一年内可能影响电网运行稳定的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适当地调整电网规划,以此来确保顺畅地度过下一个用电高峰。此外,还可运用智能管理系统中的电力电量平衡功能来判断今后可能产生的电力缺口,为外购电力提供判断依据,避免出现供电不足或电力过盛的现象。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该项技术已经可以推斷出未来数年的电量负荷状况。

结语

结合规划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需求,分析了多维数据协同管理等多个关键技术。采用先进架构,开发了全过程电网规划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实现了电力设备按投产和退役时间、所属区域、电压等级等多维数据管理,有效避免了数据重复建模、各区域数据难以协同更新、不同方案数据版本多样以及数据隐含建模错误等问题;实现了对BPA、PSASP和PSS/E商业化仿真软件的系统集成,在统一平台上基于相同电网设备参数实现仿真工具的选择和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提供了基于虚拟中点的潮流估算计算方法,该方法收敛性极好,当传统潮流算法不收敛时该方法仍能给出潮流估算结果,并自动分析无功平衡和电压分布情况,为潮流调试提供了定量指导。

参考文献

[1]周鲲鹏,方仍存,颜炯,等.电网规划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1-2.

[2]谢连科,臧玉魏,张杰,等.基于WebGIS的电网规划信息管理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19(24):103-107.

[3]许亮,余浩.全过程电网规划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J].电工技术,2019(20):44-46.

[4]方晴,张若昱,刘景延,等.基于同期线损管理中台的多业务生态系统[J].农村电气化,2019(8):14-17.

[5]金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网规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用[J].电子世界,2017(20):182-183.

姓名:任金明,民族:汉,出生年月:1969年1月,性别:男,电话:138 4387 8495,省市邮编:138000,籍贯:吉林松原,学历:本科,助理工程师:电力工程技术,单位全称: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岭县供电公司,研究方向等信息:地区电网规划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作者:任金明

电网成本管理系统构建分析论文 篇3:

智能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平台构建

摘要:文章论述了构建一套能够全面支撑智能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的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对电网中设备运行数据全面的管理功能和卓越的数据分析能力。

关键词:智能电网 状态检修 管理平台 数据挖掘

1 概述

智能电网建设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主导方向,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反映设备状态的数据更全面、数据量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智能电网设备开展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工作的层面会更广,业务会更全面。

2 现状分析

通过将通信、计算机、传感测量、控制等诸多技术与传统的电网设施进行融合和集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对电网的全景实时信息的获取能力进一步拓展,通过安全、可靠的通信通道,获取、整合、分析、重组和共享系统中各种实时信息。

3 系统构建

3.1 系统构建思想

3.1.1 以不变应万变的面向服务架构——SOA。在基于SOA的智能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平台中,不仅各大业务功能可以发布为Web Services,基础数据服务平台的GDA、HSDA、TSDA、GES服务也可以发布为Web Services。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平台架构

3.1.2 面向用户的功能建模。用户功能构建就是按照业务需求对业务参数对象定义,以及按照一定规则组合的过程。过程中将每一个业务参数抽象为一个数据对象,并且从多个维度对对象进行描述。

3.1.3 标准化、多维度的数据垂直管理。对于智能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平台来说,它希望所采集的数据既要满足进行状态评价的全面性要求,又要从模式到获取方式上都是一致的。为实现对采集到的数据实现全面的标准化管理及模式一致性要求,提出了标准化、多维度的数据垂直管理模式。标准化指按照各业务数据的数据来源及数据特性进行标准化归类管理;多维度指对每个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度描述;垂直管理指对数据归类后,各类数据之间不设置任何关联关系,按照松耦合高内聚的思想自顶向下的纵向管理,横向之间不建立任何的依赖,最后通过关系运算库灵活建立数据之间的关系。

3.1.4 神话般的关系运算库。关系运算库是对系统中采用垂直管理的数据之间建立关系映射的可视化窗口,通过关系运算库将各业务模块中相互独立且离散的数据进行数学或逻辑运算后与相应的状态评价标准建立评价关系,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将1个或者n个业务应用模块的1个或者n个数据,经过特定数学或逻辑运算得出结构后与状态评价标准建立起1对1的关系。

3.1.5 先进的状态评价体系。评估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率,智能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平台采用的算法基于专家经验,并引入模糊运算,神经网络,决策树等算法模型,综合设备台账\技术参数信息、异常运行信息、设备缺陷信息、检修信息等进行全面分析对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评价体系模型如下图2所示:

■图2 智能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平台评价体系模型

3.1.6 智能的状态预测模型

如图3所示。在模型中I、II表示设备实际运行时间区间,III标示设备预测时间区间。模型曲线(实)是设备在I,II两个实际运行时间区间的不良运行状态趋势和预测时间区间的运行状态。

3.2 系统功能介绍 系统在结构上,将智能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划分为系统管理、基础标准管理、设备管理、监测告警、运行管理、状态检修管理,检修管理,决策分析。①系统管理。系统管理主要实现系统平台的配置管理功能。②基础标准管理。通常情况下,基础标准管理主要对状态检修工作的基本项进行相应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③设备管理。所谓设备管理,就是对设备基本信息和设备技术参数信息等实现标准化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库,为统一设备管理提供便利。④监测告警。通常情况下,对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控过程就构成监测告警。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状态量指标的相应变化,对设备的各项运行指标进行实时的收集,主要功能有监测管理,告警管理,法制设置等。⑤运行管理。按照数据来源和数据特性不同,通常情况下,将运行管理分为运行异常记录信息、缺陷记录、在线监测信息、不良工况信息和家族性缺陷信息全面收集设备的各项生产运行数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评价设备状态提供数据保障。⑥状态检修管理。状态检修管理主要实现状态评价模型的配置及设备状态评价、设备风险功能。⑦检修管理。检修管理主要实现设备检修记录的统一管理和检修绩效评价功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检修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主要有检修计划编制、试验报告编制、检修报告编辑和检修绩效评估等业务功能。⑧决策分析。在基于大量有关设备连续运行时间与状态评价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为设备检修人员和运行人员提供具有前瞻性意义的参考。

4 关键技术

4.1 J2EE开发技术 采用J2EE技术标准,B/S架构,支持Linux、Windows操作系统的跨系统平台部署等进行系统开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相应的BEA Weblogic中间件。

4.2 SOA软件设计架构和方法 在构建系统的过程中,按照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对SOA软件设计方法进行充分的利用。

4.3 神经网络算法 本系统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设备各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同状态量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运算得出设备各部件的扣分值,完成设备的综合评价运算。

4.4 决策树算法 本系统引用决策树算法,对设备各部件的扣分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识别出对设备状态影响的关键因素,从而得出健康状态。

4.5 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设备状态发展趋势预测 在本系统中,主要采用数据挖掘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和偏差分析算法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设备的在线监测数据,以及设备的状态数据等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相应的关联关系和规则,从而预测和分析设备监测数据和设备状态发展趋势。

5 结束语

对于智能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平台来说,通常情况下能够支撑智能电网的状态检修工作,提高电网设备状态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准确的预测能够对设备状态发展趋势,降低检修成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修效率,满足电网企业领导及管理层高效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快速决策和分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

[2]陈安,陈宁.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刘永梅,盛万兴.基于网络拓扑和遗传算法的配电设备检修计划优化模型[J].电网技术,2007.

作者:赵发平 陈延昌 张涛 周雪

上一篇:网络环境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特点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