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发展机制税收政策论文

2022-04-30

摘要:科技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在建设自主创新国家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科技金融的相关政策逐步得到了完善与发展,工作机制正逐渐建立起来,相关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变得多样化,这些都不断地促使我国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结合起来,使得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也促进了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进程。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市场发展机制税收政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证券市场发展机制税收政策论文 篇1:

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投融资机制

摘 要:构建完善的绿色发展模式投融资机制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完善我国绿色信贷机制,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建立绿色证券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开发绿色保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绿色发展;投融资;绿色财税;绿色金融

寻求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当下面临的重要任务。“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第一个绿色发展规划,规划将绿色发展作为生态建设原则,为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构建绿色发展模式的投融资机制将成为推动绿色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毫无疑问,构建完善的绿色发展模式投融资机制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构建绿色发展模式的投融资机制已成为中国发展战略中亟待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1.建立财政支持绿色发展的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预算投入,将与之相关的重点项目,包括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年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能力。目前,财政上已经设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等多种专项资金,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需要整合不同的专项资金,形成统一的、具有一定资金规模的绿色发展基金。

2.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要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的标准,控制其准入的条件和规模。具体来说,一是要提高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直接用于生态补偿的比例,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补偿及对西部生态退化严重区域的补偿等;二是在经济和生态关系密切的同级政府之间建立区际生态转移支付基金,成立区际基金管理委员会;三是要强化生态补偿基金使用的监督,对每一笔资金的拨付使用都要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审计,重点审计基金的实际用途是否与申请用途相符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根据不同地区在进行生态补偿方面取得成果和效益,制定分区指导政策。

3.继续扩大政府采购绿色采购范围。首先,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按国际上政府采购规模一般占财政支出的30%~40%计算,政府采购规模应该达到2万亿以上,这表明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其次,在政府采购中,继续扩大政府绿色采购的范围和比重。为了增强节能政府采购的效果,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的范围,增加节能产品占政府采购的比重。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应继续完善细化,扩大品种,把相关绿色产品、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都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最后,要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提高其透明度。

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

1.开征环境税。当前中国现行环境税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环境税费收入占税收总收入和GDP的比重较发达国家偏低,尚未开征与税费污染直接相关的税种,环境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排污收费标准偏低,排污费征收的强制性较差,特别是当前中国现行税收制度中尚缺乏与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环境税税种;现行分税制导致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地方政府依靠污染企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现象,环境政策执行难以到位。

环境税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和长效制度安排,现阶段实施以开征环境税为核心的环境税制改革,既是弥补中国现行环境税费制度的不足以应对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更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

2.完善现行相关税种。以资源税为例,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保护环境的作用,应将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产资源和非矿产资源,增加水资源税,并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适应绿色发展的需要,在计税依据方面对于国家需要重点保护或限制开采的能源资源,应充分利用税收和价格的关系,调整资源税的征收办法,实行从价定律征收。

三、完善我国绿色信贷机制

1.以绿色为导向,制定扶持性信贷政策。对我国来说,银行信贷仍是社会融资的主渠道。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发布绿色信贷相关指引性文件,建立绿色信贷目录和绿色信贷统计系统,引入项目环保分类和环境社会风险评估等措施,为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指明方向,帮助其尽快掌握绿色信贷的核心能力并建立实施有效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

2.银行等金融机构制定和实施绿色金融战略。坚持以绿色为导向,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规定,结合本机构的业务发展特点和风险偏好,制定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的制度;同时,加强绿色信贷业务各个流程环节管理,严格考核制度,推动绿色信贷政策和制度的落实,提高绿色信贷的执行力。

3.以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资源配置。一方面,政府针对绿色金融业务出台合适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建立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当局则应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加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确保绿色金融政策落实到位。例如,中国银监会已经颁布了《绿色信贷指引》。

4.应以完善的法制与监督机制创造绿色金融的社会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顺利开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环保审核是推进绿色金融的有力保障,切实有效的监督和信息公开是促进绿色金融的强大动力。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在法律上明确地规定了环境污染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加大执法力度,企业才会有充足的压力和动力去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金融机构才能更好地督促其客户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推行绿色金融。

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还可以通过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环保违法、违规企业名单,企业节能环保信息,开展节能环保认证等工作,提高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率。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也应尽快建立相关监督机制,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将金融机构实施绿色金融的情况和效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促进金融机构承担并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四、发展绿色金融市场

绿色金融市场是指为保护环境( 包括水、大气、森林、土壤等) 或考虑环保因素而进行的投融资活动所形成的市场,其显著特点是绿色投融资的场所。当前国际绿色金融市场主要指的是在“京都机制”下形成的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一系列碳信用工具交易的碳金融市场,包括项目市场、自愿减排市场和配额交易市场。另外,根据市场功能分类,还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根据市场组织形式,也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未来中国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将以发展碳交易市场为先导。由于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碳市场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总量控制不现实等因素,因此,未来碳市场试点将会在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开展。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20 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从目前国际碳交易发展格局来看,以配额市场为主、项目交易为辅。自愿减排市场占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比重很小,例如,其交易量只占国际碳交易的2. 9%、交易额仅占0. 6%。但在过去的几年里,该市场的需求得到了稳固的提升,显示出了迅速上扬的吸引力,前景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亚洲和北美地区。

五、建立绿色证券制度

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发展,证券市场作为最敏感的市场,提出了绿色证券的概念,绿色证券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为促进上市公司持续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建立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环保绩效评估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调控社会资金募集投向,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防范环境和资本风险的一系列调控手段的总称。国际上的绿色证券制度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以后,在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在发达国家,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证券业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已广泛被投资者接受。

目前在证券市场上,绿色证券涉足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以下产业:新能源产业,包括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水电、核电等;节能产业,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智能建筑、节能家电、节能材料、节能照明、汽车节能等;减排产业,比如清洁燃煤、农业减排增汇等;环保产业,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绿色证券引导上市公司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将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延伸和扩展到关注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和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来,不仅能使企业赢得绿色发展的良好机遇,也为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质投资选择。

六、进一步探索和开发绿色保险

所谓绿色保险,又称为环境责任保险,是指与环境污染责任相关的保险制度。一般认为绿色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玷污或污染水、土地或空气,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绿色保险在其经营活动中要体现环保意识,将生态观念引入保险业,切实改变保险业过去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保险业在经营活动中通过自身的运作,支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险服务。

发展绿色保险、推进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求法律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保险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 既需要保险业界的积极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是保险业结构优化与功能强化、绿色保险产品开发与运营的基础。发展绿色保险,必然要求保险企业彻底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注重诚信建设以利于取信社会和消费者。保险企业还应倡导绿色保险消费理念,引导公众理性投保,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理赔难和销售误导等问题,以利于培育良好的保险环境。[责任编辑 仲 琪]

作者:姜伟

证券市场发展机制税收政策论文 篇2:

关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思考

摘 要:科技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在建设自主创新国家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科技金融的相关政策逐步得到了完善与发展,工作机制正逐渐建立起来,相关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变得多样化,这些都不断地促使我国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结合起来,使得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也促进了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进程。基于此,就我国发展科技金融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深刻剖析科技金融發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应对对策,对我国更好地发展科技金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技金融;经济一体化;财政科技投入

一、发展科技金融的必要性

1.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我国经济也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创造了“中国速度”,获得了大量财富。然而这样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和代价。由于经济发展一味求快,形成了高耗能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资源被大量浪费,环境被严重污染。企业照搬国外模式,缺乏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这一弊端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这样的发展模式带来了较大的贫富差距,更加成为了一系列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危及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已经成为当下最迫切的需求。发展科技金融就是一条将经济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的重要途径。

2.发挥科技支撑引导作用。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最重要的就是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导作用。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首先应该踏踏实实发展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全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发企业发展空间。要深入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鼓励将科技成果融入创新产业,转化为科技资本要素。这是我国经济进行转型、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需要,是发挥科技支撑引导作用的关键。

二、我国在科技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相关部门不够重视。近些年来,国家为推动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多个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使得科技金融发展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科技金融的发展与政府领导相脱节。除此之外,自2006年以来,科技部、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包括科技担保、创业投资、创业版市场等方面,但因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所出台的政策不够系统和全面,对于科技金融的发展难以进行全局性的引导,这也导致部分地方科技金融发展迟缓。

2.科技金融信息沟通不畅。促进科技金融的迅速发展,不仅直接关乎企业的利益,也牵涉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合作。目前,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与中国多家银行、担保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然而在科技金融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方面,缺少高效、系统和安全的沟通平台和融资平台。这就阻碍了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信息交流。因此,要解决科技金融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需要迅速建立起一个公开、高效、安全的沟通平台和机制,促进科技金融的信息交流。

3.金融创新相对滞后。由于我国的金融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大部分金融企业以传统业务为主,在运用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基金等方面不熟练,相关的金融产品也比较少,金融创新能力不高。我国金融产业的创新能力不高,导致难以提供更丰富、更合适的金融产品,这就限制了我国科技型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成长空间。所以,我国金融产业应该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4.科技金融发展的统筹机制有待完善。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统筹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现今我国科技企业类型众多、跨行跨界,所属的所有制结构也各不相同,所涉及到的部门繁多,就直接导致了许多管理和行政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但是没有进行整合,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政策。更有些部门的政策相脱节,在实际情况下甚至会相悖,阻碍了科技金融的发展。

5.对初创企业和新型融资方式的支持力度较弱。我国部分政府的财政资金支出上,往往倾向于投入较强、较优势的企业,没有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职能,弥补市场失灵。一些处于早期的科技型企业由于刚刚起步,风险较高,在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大,更加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目前政府大多都以企业的收入与盈利能力为参考来决定补贴比例,处于发展早期的企业盈利低,难以得到政府的贴息支持。政府还会对已经上市的企业进行一定资金方面的支持和鼓励,这样就更加剧了中小型初期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差距,使得小型企业难以生存。同时,各政府部门的支持重点也偏向于传统的贷款担保,对于一些新兴的方式接受力度和支持力度也不强。

6.中介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配套环节发展滞后。我国科技部、工信部、工商局、税务局、海关等政府部门在服务和管理中,积累了大量关于企业科技研发、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比较分散,各部门缺乏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也就难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与开发,这样一来,收集到的信息得不到利用,也就难以体现其对科技金融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有公信力的市场化信用评级机构、有效的知识产权质权处置和流转途径比较缺乏,也阻碍着科技金融业务的发展。

三、加快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

对于我国在发展科技金融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下面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1.加大重视力度,完善政策体系。我国地方政府应重视科技金融发展,并与相关部门联手共同设计、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地方可以专门设立一个领导班子,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推进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同时,政府部门应与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引领科技金融向健康、公开的方向发展。对已出台的有关科技金融体系健全的政策进行收集整理,进一步整合与完善,使政策与科技金融发展需求相适应,服务于科技金融的发展。

2.建立起高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目前,建立一个高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是解决我国科技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建立一个高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使得企业与金融机构更好的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了解与分析相关金融政策,找到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科技金融产品。除此之外,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要更加专业,实时为企业和金融机构解答相关政策问题和提供咨询服务。

3.加大科技金融体制的创新。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体制的不断创新。金融机构可以尝试从多种角度和途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贷款贴息、科技信用担保等,也可以结合我国相关税收政策进行合理引导,使得研发费用与政府优惠政策能够得以最大效率的利用和落实。提高我国的金融产业和金融体制的创新,可以不断拓宽我国科技型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成长空间。所以,我国金融产业应该通过大力推动金融创新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4.加强统筹并建立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并完善科技金融发展联动工作机制,可以设立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部门,总体指导全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研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制订研究发展计划,统筹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使用。整合信用体系建设等政策,加强对科技企业信贷融资、上市、私募股权融资的管理和支持。收集和整理各科技型企业的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高效公开的企业信用监管和综合服务平台,使得科技型企业的信用信息得到进一步使用与共享。

5.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改变以企业的收入与盈利能力为参考来决定补贴比例的通常做法,调整或减少对大型企业的补贴力度,减少或取消对已上市企业、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的大量资金投入与支持,将政府资金用于支持处于发展早期的科技型小微型企業。将支持重点从传统的贷款担保等转向一些适合科技金融发展的方式,要大力支持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切实优化政府资金使用效果,提高利用率。

6.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支持担保机构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可以通过分保等方式分散担保风险、增强担保合作、提高行业承保能力。支持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依法设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特色担保公司。提高信用评级能力和水平。推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共同开展对科技企业的综合信用评定。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推动提高评级报告质量,扩大评级报告应用范围。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和处置等配套服务。研究建立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属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评估信息服务网络。培育知识产权质押物流转市场体系,丰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质权处置,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快速发展。

四、总结

国外发达国家科技金融发展比较成熟,相比较而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有许多不足,运用模式和管理机制都有待提升和完善。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科技金融能够有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同时建立起高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企业、金融机构间的交流,加大科技金融体制的创新,从而提高科技金融创新能力,加强统筹并建立完善联动工作机制,使科技型企业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环境与机制,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加大对微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最终达到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巧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2,(6):34-37.

[2] 邓天佐,张俊芳.关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几点思考[J].证券市场导报,2012,(12):16-24.

[3] 董涛.加快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3,(15):426.

[4] 李冬.加快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与思考[J].商,2013,(22):207.

[5] 尹振涛.推动我国科技金融发展[J].中国金融,2014,(14):67-69.[责任编辑 陈凤雪]

作者:赵丹妮

证券市场发展机制税收政策论文 篇3:

金融体系支持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研究

摘  要  通过对国外体育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分析,考察体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实现路径及应对措施,对缓解体育类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推进体育产业与金融业的耦合发展,探寻适合我国自身发展特点的体育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同时为我国青少年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这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融体系  体育产业  青少年体质健康  对策研究

体育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源动力。2015—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71万亿元跃升至2.95万亿元,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同时,在体育强国建设战略要求以及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的压力下,促进青少年体育产业发展也成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之一。而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可以为青少年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近年来,基于金融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也日渐丰富,但仍旧缺乏对金融支持体育产业耦合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实现路径等的考察。

一、欧美金融体系支持体育产业的经验借鉴

目前来讲,欧美体育产业发展融资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融资、证券市场融资、风险投资、发行体育彩票和体育基金。具体如下。

1.银行信贷融资。银行信贷融资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任何想取得商业银行贷款的企业和公司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现金流量,有一个健康的市场。实际上这时企业或公司对从银行取得资金的需求已经不再紧迫。因此,体育产业要想从商业银行得到资金的支持比较困难。

2.证券市场融资。证券市场是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其中重点是股票市场。我国目前有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主板市场上市条件非常苛刻,一是对净资产规模有限制,二是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一定水平。因此一般体育类公司上市难度非常大。但随着我国中小企业板块的创立,为体育类公司尤其是一些体育俱乐部的上市提供很好的寻求途径。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资本经营方式。风险投资其收益是长期的,其投资对象主要也是一些高风险、高投入的中小型企业,投资目的不在于企业的分红,而是追求新型企业高速成长后的自身价值。

4.发行体育彩票。体育彩票是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魅力,用发行彩票的形式聚集群众的资金。发展体育产业发行体育彩票是国际上惯用的体育集资方式之一。

5.体育基金。体育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基金投资人享受投资的收益,也承担因投资亏损而产生的风险。

在我國体育改革的进程中,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各级体育组织生存发展和体育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瓶颈”。而解决方法就在于如何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进行卓有成效的体育融资。

二、我国金融体系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研究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一个产业化的转型期,原来体育产业完全靠财政支持,所以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而现在国家对这一行业基本放开,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越来越依赖于市场,整个产业运作水平非常低,导致资本回报率也很低。在此,本文对构建我国体育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几个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1.推进我国体育公司上市步伐。体育公司上市首先将长远发展的资金问题解决了;其次可以扩大知名度,使产权关系完全社会化;再次其资产的社会化与体育项目的影响度能够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2.组建规范的风险投资组织。风险投资组织向与体育有关的企业投资,并通过技术和金融专家直接持股、参与管理和风险投资整体变现的方式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这种投资组织及其运作方式能够将风险资本、投资机构和体育公司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3.大力发展体育基金。体育基金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应该肩负起资产重组和资本营运的重任。以体育基金为纽带,有效地盘活体育产业的资产存量,使体育资产的拥有者和体育基金的投资人都取得较好的回报,通过优势互补开辟新的市场。

4.拓展体育彩票业。拓展体育彩票业是大力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推进体育彩票发行的规模化、法制化、特色化,使之成为体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成为体育产业的支柱之一。

三、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体育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有效支持,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推动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研究认为,金融支持体育产业耦合发展的内在机制包括三个层次,即企业层面的耦合机制、产业层面的耦合机制与政策层面的耦合机制。针对当前体育产业与金融业耦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特给出如下建议。

1.设立体育产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鉴于体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品属性,为了克服公共品供给中的“搭便车”问题,有必要专门设立一家或多家专门服务于体育产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体育产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走向普惠体育,创造更多条件使全民参与运动,尤其是帮扶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发展体育产业。

2.建立健全体育产业信贷融资的支持体系。应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体系,一方面要利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差异化货币政策等手段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体育类企业的资本支持力度,保证有条件的体育类中小企业能及时获得资金,另一方面还为体育类中小企业融资上市提供优惠政策和“绿色”通道。

3.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民间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能够完善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近年来,PPP模式、DBO模式等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让实业界认识到了民间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

4.治理体育产业产能过剩,增加体育产业有效供给。我国在体育设施和场馆运营方面普遍出现闲置和浪费,为此应基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金融业等多产业耦合发展的思路,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更好地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保障体育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5.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制度。我国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大多停留在政策层面,但保障和规范体育产业发展还需法律手段,因此应尽快研究并出台有关体育保险和体育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柳鸣毅,胡雅静,孔年欣,等.新时代中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政策机遇与治理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01):12-19.

[2]刘辉.完善我国体育产业信贷支持体系的经济法逻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04):56-60.

[3]陈放.金融创新推动下体育产业众筹融资模式研究[J].探索,2017(03):184-191.

[4]李艳丽李怡然.市场化下我国体育场馆众筹模式研究[J].体育学刊,2017,24(03):56-60.

★基金项目:《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支持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YJA890041。

作者:郑伟 魏镜洋

上一篇:工作时效性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下一篇:改进经济管理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