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共享主要途径论文

2022-04-27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共享;数字化图书馆;馆藏资源摘要:现代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是在本馆或者它馆甚至是世界各馆的各类文献资料基础上的、最广泛意义上的图书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这也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现代图书馆共享工程,必须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及时地进行策略调整,及时加强自身的馆藏规划和建设。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图书馆知识共享主要途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图书馆知识共享主要途径论文 篇1:

基于共享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

〔摘 要〕在图书馆共建共享环境下,从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服务、内部工作管理、图书馆管理等4个方面设计了图书馆的建设模式,研究了资源共建共享给图书馆资源保障、用户服务、业务工作、管理工作等带来的变化,为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重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建设模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10.023

Study on the Model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ng and SharingFan Yafang Gao Zhonghua

(Library,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网络环境,信息时代,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与服务模式,不仅局限于个体图书馆的管理与运行,还应考虑共建共享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延伸、扩张与重组。本文以资源共享为着眼点,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用户服务模式、业务工作管理模式、人才交流管理模式[1]等进行探讨,为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重构提供参考。

1 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资源的构成要素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由较为单一的馆藏实体资源,向馆藏实体资源与馆藏虚拟资源、网络可获取资源并行发展的格局转变。近年来,在共建共享的利益趋动下,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体系,通过图书馆联盟或联合体等组织形式,融入了多家图书馆的多种资源,形成了多家图书馆资源对一家图书馆的联合保障,使资源的互补共享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文献经费,保障了用户对资源的需求。图1为共建共享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模式。

在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下,图书馆资源保障体系的构成是以馆藏资源为核心,以区域、行业、系统、国家、国际等联盟馆资源为辅助,构成的资源集合。用户在联盟共建共享的条约下,实现资源的共知与共享。因此,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根据核心用户、核心专业、核心学科等需要,建设自己的核心文献群。同时也要对联盟其它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特色收藏、互联网可共享学术资源等进行调研,建立共享共用协议,作为图书馆辅助资源群,用来补缺自己资源之不足,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资源保障体系[2],满足多方用户的需要。图1 共建共享环境下的资源建设模式

2 信息服务模式

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落脚点与归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书刊借阅、馆际互借、定(专)题服务、读者导读、用户教育等;另一种是现代信息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信息咨询、文献传递、科技查新、检索课教学、个性化服务、用户培训等,这些工作是实现图书馆价值,发挥图书馆作用的直接体现。共建共享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在扩展,服务活动在延伸,服务方式在变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不仅体现在个体图书馆服务价值上,还体现在加入图书馆联盟后,联盟及联盟成员馆对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集群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突出优势资源和特色服务的主要体现。图2为共建共享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图2 共建共享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从图2可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除涵盖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活动外,图书馆联盟及其盟员馆的服务也成为个体图书馆用户获取文献资料的重要手段。图书馆联盟的加盟服务,可使用户在更广阔的服务平台上获取更高层次的服务。可了解本馆以外,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乃至全国、全世界图书馆的藏书;了解联盟内各成员馆的特色资源、重点学科资源、教学教参资源等,并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际等提供文献获取服务;通过联合咨询,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准确、更权威的信息服务;通过用户的在线联合培训,扩大信息素养教育范围,掌握信息获取技能等。总之,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为图书馆发展寻求了新的发展生机,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大范围的资源获取途径[3]

3 业务工作管理模式

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有效管理,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图书馆业务工作除信息服务工作外,主要由文献采访工作、文献编目工作、技术保障工作等所组成。

就采访工作而言,传统环境下,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主要是由本馆馆藏规模和能否独立地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决定的,因而,建立系统而完整的馆藏文献体系是传统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之间通过多层次网状联盟,集聚其它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形成了资源共享和整体建设的态势[4]。评价图书馆工作水平的标准,不能再看其文献资源收藏的规模,而是看其信息的获取能力。图书馆采购工作也将随着资源集成、获取与保障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图3为共建共享环境下采访工作模式。在资源共建设共享模式下,图书馆的文献采购工作除做好自己的馆藏资源建设外,还要统筹、协调好联盟内其它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要加大与其它图书馆的合作与交流,做好资源的协调采购与合理配置工作;做好电子资源的联合采购、纸本资源的联合招投标工作,以节省文献购置成本,扩大资源的收藏范围;做好联盟购置资源、联盟内各成员馆资源的调研与共享建设工作,保障资源使用范围的最大化;与数据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做好数字资源的租用工作,保障数字资源的正常使用等等。

文献编目工作是图书馆重要工作之一,担负着资源组织、导航、检索等重任,是组织图书馆藏书、用户索取文献的重要保证。传统环境下图书馆的编目是对个体图书馆

图3 共建共享环境下采访工作模式

文献收藏的整理与组织,其工作模式是个体图书馆自行编目,费工、费时。共建共享环境下,图书馆的编目数据主要来源于共享馆,不仅省力、省时,其编目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图4为传统与联合编目环境下的编目工作流程图。图5为共享环境下编目工作模式。图书馆的联合编目不仅可享用其它成员馆馆藏纸本资源的编目数据,对电子资源也可通过联合编目的形成进行共建共享。图书馆还应加强团结与协作,对网络学术资源通过学科导航、专业知识门户站点建设等形式进行整合;应加大对网络资源自动标引、元数据标引等的研究工作,拓展编目工作范围,助推新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更上新的台阶。图4 编目工作流程图

图5 共建共享环境下编目工作模式

技术保障工作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支撑。传统工作模式下,图书馆的技术保障主要是对个体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电子阅览、网络环境、设备技术等的管理与优化。共建共享环境下,图书馆的技术保障与其它图书馆、数据库商进行了充分的交融,在服务空间、服务功能等方面得了充分的展示。其核心价值不仅体系于对本馆业务工作的支撑,来自于馆外的技术力量同样为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图6为共享环境下技术保障工作模式。从图6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在自身技术保障的基础上,来自其它图书馆、数据商的技术加盟,如设备的租用、数字资源的远程存取、图书馆服务软件的联合开发与共享、管理系统的统一维护等等,也为图书馆的技术保障提供了保障。

图6 共建共享环境下编目工作模式

4 图书馆管理工作模式

图书馆管理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的引导[5]。从管理职能看,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从制度建设方面看,主要包括政策、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与量化管理;从应用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共建共享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除控制、协调好图书馆内部诸要素,使其健康发展外,还要考虑图书馆的外部环境,使图书馆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交融,统一,以实现图书馆目标与任务。图7为共享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工作模式。

图7 共建共享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模式

从图7可以看出,图书馆的管理核心是实现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计划。围绕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核心,图书馆在与其它图书馆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工作在发生着变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除着眼于本馆人才队伍建设外,还要放眼于联盟馆、合作馆、数据商、出版商等部门的人力资源,实现人才的合作、互助与租用;在财力资源管理上,除考虑本馆信息资源建设、设备资源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预算外,还要考虑图书馆在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方面的支出,考虑联盟在合作采购等方面节省的经费开支,考虑加入联盟后联盟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等等,做好图书馆的预算与决算。在图书馆目标管理上,通过图书馆的合作与交流,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等均会在交流中得到优化与提升,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助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等等。

共建共享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加大图书馆合作共享的服务模式研究,不仅可促进图书馆自身建设,扩大图书馆用户服务空间,而且也可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化、系统化与全球化。

参考文献

[1]曹志梅,范亚芳.区域图书馆联合体的资源共享方案研究[J].情报探索,2008,(7):8-9.

[2]曹作华,等.基于共享景框的图书馆服务链体系构建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9,(11):37-41.

[3]文庭孝,陈能华.信息资源共享及其社会协调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7):78-81.

[4]姚晓霞,冯英,陈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23-27.

[5]付立宏,袁琳.图书馆管理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7.

作者:范亚芳 高中华

图书馆知识共享主要途径论文 篇2:

探析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构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共享;数字化图书馆;馆藏资源

摘要:现代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是在本馆或者它馆甚至是世界各馆的各类文献资料基础上的、最广泛意义上的图书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这也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现代图书馆共享工程,必须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及时地进行策略调整,及时加强自身的馆藏规划和建设。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资源共享工程的核心,也是衡量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要构建图书馆共享工程,应当努力实现图书馆硬件设施的自动化建设、加强图书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并完善数据库和科学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图书馆共享工程的关键是建立资源共享专业的职能部门、改进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执行模式并确定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

收稿日期:2013-11-13

作者简介:史全斌(1980-),辽宁省委党校图书馆馆员。

由于网络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快速发展,资源共享系统已经被较多的图书馆使用,这也为全民终身学习创造了有效途径。为了获得更大的信息资源,近几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各种文献井喷激增的同时,社会各界对于信息和情报表现出更多的依赖;而资料成本价格的上升和图书管理中新技术的不断渗透和利用,也对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力度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在实现资源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迅速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社会化目标。

1图书馆共享工程的特征和内涵

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全球范围的普及,资源共享已经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方面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图书馆共享工程所共享的资源通常是实物、人力或者资金,主要包含馆藏资料、图书馆目录和人力资源等。在数字技术出现以前,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仅仅局限在以印刷型文献为主的馆与馆之间互借互赠、图书目录的交换等形式。而现代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则是指各图书馆机构运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技术,对于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开展存贮、查阅和传播,迅速快捷地为阅读群体提供各类信息,包括其所需的本馆或者它馆甚至是世界各馆的各类文献资料,从而实现最广泛意义上的图书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而在这种含义基础上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也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必须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及时加强自身的馆藏规划和建设。如果图书馆失去了众多的信息用户,那么,其在信息领域的传统核心地位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的资源共享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

2构建图书馆共享工程的积极意义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资源共享工程的核心,也是衡量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资源共享建设伴随着科学领域的不断扩大,也产生了很多分支专业与学科,而各个学科之间还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使各类科研人员对于图书馆的信息需求有很强的依赖性。但是知识量的激增与文献资源指数的增加,也使得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收集全部的图书文献。所以,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图书馆事业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通过资源共享,才能把我国国家图书馆及各省、市、县图书馆进行相互连接,把丰富的图书馆文献资源逐步地变成数字化信息,真正实现全面、快捷的文献检索、查询和联合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等,从而全方位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综合图书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构建图书馆共享工程的基本内容

3.1努力实现图书馆硬件设施的自动化建设

图书馆要想实现资源的共享,在硬件上必须实现数字化。必须要完善计算机、录像录音和复印扫描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在文献的处理方式上,应当以自动化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从而使文献情报可以进行有效和高频率的快速传播;要努力实现图书资料采购、目录分编到检索和流通环节的全部自动化,使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文献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方面;善于通过自动化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技术手段,从而以较高的工作效率赢得广大读者的认可与支持。

3.2加强图书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行为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读者已经从以往对文献的需求而转向对于信息的需求。所以,作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必须在实现数字化以后才能被充分利用。当前,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传统的图书馆藏书建设相比,这个藏书体系也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数字化使图书文献的采集方式与途径有了较大范围的拓宽——能够通过网络采购、下载和自建书目数据库等各种形式,对网络信息实现搜索、跟踪和过滤。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依据本地区所需文献的特点,把有关的信息资源迅速地进行分类、整理和组织,然后加以存储,最终转化为馆藏文献,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总量得到迅速增加,满足用户的需求。

3.3完善数据库和科学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要建立统一和规范的数据库。这既是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的关键,又是完成资源共享工程的基础。文献资源的共享是图书馆工作追求的目标之一,要构建信息网络的共享体系,就必须让各级各类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信息互通及发挥文献整体效益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其次,积极建立图书采购协作体系。传统的图书采购方式普遍存在着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和各馆重复建设等诸多缺点,因此,应加强图书采购协作体系的建设,大力拓展新型的采购方式,从而避免传统采购方式所具有的弊端。最后,还要加强技术力量的建设和人员培训、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从而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和管理后盾。

4构建图书馆共享工程的有效途径

资源共享属于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建设中,还受到各类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笔者认为,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史全斌:探析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构建的有效路径史全斌:探析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构建的有效路径4.1建立资源共享专业的职能部门

在目前,我国的图书馆按照类型一般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业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等六大类型,它们都隶属于各级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截至目前,还没有建立权威的、跨系统的专业机构或者职能部门来统领工作,因此,也无法牵头统领和制定资源共享建设的整体方案,并规划资源共享的各项进程。这样,就会使各个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关系松散,对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十分不利,所以,建立资源共享专业的职能部门势在必行。

4.2改进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执行模式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图书馆管理还是国有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客观上造成了图书馆人很强的依赖心理,总是寄希望于上级能够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并获得充足的事业经费。所以在资源信息的共享建设上,必须改变以往大型馆负责信息的提供,而小型馆纯粹受益的现状,切实扭转文献共享协议根本无法执行的局面,从而改变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动作迟缓的情况,快速推进该项工程建设。

4.3完善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

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目前文献资源整体建设与资源共享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图书馆馆际书目信息的共享基本实现。但是,各图书馆的信息化标准仍不统一,比如:数字资源的加工、基本元数据和元数据的应用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各馆在著录、视频和图片制作等相关技术标准方面,都没有依据国家与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所以,各类图书馆必须按照馆藏文献数字化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从而为资源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

总之,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属于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全国各级图书馆,都应当积极地创造条件,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打破馆藏界限、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的保障体系,通过整体规划、规范标准、人才交流和合作研究以及创新技术等各种手段,逐步摆脱封闭发展的状态;要努力克服各馆“大而全”和“小而全”的自我满足工作状况,快速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数字化信息网络,不断加快文献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进程,从而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信息共享的最终目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喻虹.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以广西图书馆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为例[J].情报探索, 2009 (06):192-193.

[2]舒正勇,贾空寒,贾玉文.中国图书馆如何面对Google与百度的“图书馆计划”[J].图书馆建设,2011 (2):67.

[3]马春燕.构建民族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联盟的设想[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 (06):106-108.

[4]鲍广兰.试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2 (15):228-230.

[5]王红玲.网络条件下图书馆延伸服务对策研究——以青岛市党校系统图书馆为例[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 (06):145.

[6]徐成兵,杨燕.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品牌建设[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 (04):174.

[7]刘丽萍.浅谈古籍整理工作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02):69.

[8]曹生菊.浅析基层图书馆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思考[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 (02): 186-187.

[9]李月明.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图书馆, 2010 (02):58.

(编校:严真)

作者:史全斌

图书馆知识共享主要途径论文 篇3:

面向情境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

关键词:情境需求;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摘要:文章分析了情境需求的主体,探讨了情境需求的影响因素、类别及变化,指出了面向情境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面向情境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要素及构建策略。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是专业化信息传播、发散并建立影响力的源头,它的功能性决定了信息共享的整体效度。随着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对信息呈现多样化需求,从而衍生出“情境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不断丰富信息共享空间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不断优化技术手段及服务方式,以实现更加完善的共享机制[1]。

1情境需求的主体分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即时化,这就产生了“情境需求”。学生群体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学习需求、教学需求、文化需求,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共享空间无法满足上述需求的全面覆盖,即便是图书馆引入了科学数据共享模式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也仅仅是点对点的需求满足,信息共享空间依旧无法凭借独有的优势迅速发展[2]。因此,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分析用户的情境需求,将信息共享空间赋予更为灵活的发展方式,通过具体的细化分类使信息共享空间提供效率化、人性化的信息服务通路,满足情境需求,进而实现高校图书馆和读者群体的协同发展。

1.1情境需求概述

情境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提出的,他提出不同情境下人们认知事物的感知度存在差异,这种认知是匹配某种需求。情境需求指在某种情境中的个体需求,如自然情境、教育情境、社会情境等。情境需求的相关理论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和商业领域中应用得较多,这种应用多是以满足多元化需求服务为主。如:电子商务类的客户服务和用户感知度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和信息共享等,对情境需求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从而进行优化。

1.2情境需求的影响因素

由于不同的情境会产生多方面的需求变化,情境需求的主观影响因素主要有时间、地点、方式及深度。以高校学生为例,不同年级、年龄及专业的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有很大差异,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需要的是初级概念性、趣味性较强的信息,而大四及读研的学生则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在信息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专业学习的程度不同,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利用更便捷的方式使用信息。因此,图书馆应根据用户不同的情境需求细化服务,避免宽泛而盲目地定位信息需求,保证更精确地满足用户情境需求。

1.3情境需求的类别及变化

情境需求的类别和变化较多,大体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别:任务、对话和行动。图书馆从目标分析上能够准确找到用户在何种情境中出现的需求,从而可以精确分析不同情境需求下的具体工作。图书馆根据情境的不同,会随之调整任务。多数情境之间是交叉互连的,图书馆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需要将情境进行分类,在考虑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后决定服务策略。因此,当用户需求出现在某一特定时间节点及方式模式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采用整体需求满足局部需求的方式来满足其需求。

2面向情境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读者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功能性需求在不断增加,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模式大多固化且单一,信息共享的效果不尽如人意[3]。90后及95后的青少年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体,其需求呈现多元化,并产生了“情境需求”现象,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共享机制和共享空间均不能满足其需求,使他们无法利用合适的时间、空间和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导致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覆盖面不断下降。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重新构建适合读者需求的信息共享空间,将信息引入读者的情境需求。

2.1调整信息共享空间的层次性和灵活性

图书馆构建基于满足情境需求目标的信息共享空间需要调整自身的层次性和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的多元化上。图书馆传统的信息管理是统一管理、调取使用,而在面向情境需求时则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信息进行分层。如:学科化类型的信息共享空间,图书馆将学科化信息内容细化,采用不同的信息层次分类,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便捷性,将“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根据读者的使用偏好灵活调整信息共享空间,化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高信息共享空间的使用效度。

2.2完善信息共享空间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沿用的仍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管理方式,其功能性和实用性都无法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不利于知識信息的传播和使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将网络集成数字与纸本信息资源引入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扩大信息覆盖面,使其能够面向情境需求不断完善功能,引导和协助不同的读者群体获得有效信息。

2.3打造信息共享空间的互动性和适用性

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构建信息互动交流平台,读者可以使用信息并感受互动体验,这不仅能增加信息共享的适用性,还能够发挥和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能够真正满足用户不同情境的需求,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未来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和发展趋势。

3面向情境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要素(见图1)

高校图书馆构建和优化信息共享空间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信息。尽管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功能性和效率性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整改,但是仍不能有效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4]。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结合自身情况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制定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策略和服务体系,为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3.1情境需求的把控机制

需求在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交叉行为,因此高校图书馆对用户信息需求的把控一定要明确、深入,才能保证信息的供给效度。用户在信息共享空间检索时,图书馆通过引导与沟通使其能够精确获取不同层面的信息。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了解情境需求的时间、空间维度,辨别其典型特征并将其分类。如:美国的加州大学图书馆就采用了需求分析管理机制,根据不同用户的情境影响因素打造信息共享空间,从学科需求、认知需求、关系需求和环境需求四个角度与信息进行匹配,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3.2内外资源的应用实现

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需求整合资源使之更完善、更精确。如:学科信息服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将实物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功能性,使信息资源的使用效度最大化。另外,处于不同情境需求中的用户寻求帮助的方式也不同,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校园公用资源,如实验室、学生机房、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打造“多位一体”的信息共享空间,实现信息共享空间功能质的飞跃。

3.3技术手段的全面应用

“大数据”及“云计算”的应用为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提供了技术支撑,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强大的數据计算、分析及处理技术对用户的情境需求进行匹配。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需求类别进行信息共享的预置,减少用户的检索时间。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关联性分析获取用户的即时需求,并将其关联到用户的需求情境中。该方式能将信息精准送达用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面向情境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策略(见图2)

高校图书馆构建面向情境需求的信息共享空间,不单单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提供的信息服务,而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应依托科学化的共享模式建立体系化的流程,通过信息共享模式的优化扩展延伸功能,将数据单元进行动态定义,进而匹配到不同层面的情境化需求中,从而保证在“大数据”环境下整合碎片化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向效率化、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4.1确立信息共享模式,构建体系化流程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共享模式难以有效满足用户的情境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重构信息共享的模式。如:南开大学图书馆设立的虚拟学习社区,信息共享以活动、论坛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在虚拟学习社区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用户团体,通过共享与交流来满足既定用户的情境需求。但用户的需求经常调整和改变,高校图书馆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效优化信息共享模式并完善工作流程。

4.2扩展延伸信息功能,实现功能化增值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实用性不足可以通过扩展信息功能实现功能化增值。在不同的情境需求中,高校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的情境差异进行功能的选择性使用。高校图书馆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主动推送的功能模块,分类整理图书馆资源信息,满足不同情境的用户需求。若用户需求发生变更,相关的情境需求功能模块也会随之变化。如: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接收初级的专业信息,到大三、大四时其情境需求会发生变化,图书馆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信息行为匹配情境需求的功能化提升,是高校图书馆未来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的发展趋势。

4.3动态定义信息数据,匹配情境化需求

所谓信息数据动态定义,类似于计算机软件中的模糊查询功能,这种功能索引能为读者提供更为宽泛的信息查询功能。如:用户进行搜索,图书馆就会根据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检索功能实现“大数据”查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类,该方式对用户查询资料有很大帮助。

4.4完善优化信息服务,整合碎片化资源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信息共享空间过程中,其信息服务能力决定了信息的使用效率。如:用户对某一类的文献数据有需求,而计算机对该类文献无法分类,这就需要图书馆通过人工分类和校对来整合碎片化资源,该服务有助于用户有效查找所需资源。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构建面向情境需求的信息共享空间,可以拓展信息检索、处理及使用途径,实现信息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覆盖,使信息的使用效率更高,对层级逻辑关系的梳理也更清晰,便于构建更完善的信息共享空间,从而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志华.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192-193.

[2]段丹.面向学科化服务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理论与探索:以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7):165-168.

[3]陈小梅.面向科研社交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8):253-254.

[4]徐妹,李玉玲,李艳诚.面向科研社交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5):13-18.

(编校:徐黎娟)

作者:成胤钟

上一篇:药品质量管理与药学服务论文下一篇:基于卓越计划的生物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