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低保档案管理论文

2022-04-18

编者按:低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动着千百万家庭。当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低保覆盖面逐渐扩大,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低保工作,更好地发挥低保工作稳定社会,服务民众的功能,这是摆在民政工作者面前的课题。魏福民、兰湘安、周华卫等作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乡低保档案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论文 篇1:

浅析城乡低保档案管理

摘要:“城乡低保”是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根本措施,规范和加强其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网络与信息化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要继续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就必须在保证原有的基础性工作中进行创新、改造,需加强信息化管理,并与时俱进,力争低保档案工作与低保工作同步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 基础性工作 信息化

0 引言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措施。低保档案是在低保制度建立及实施过程中产生与形成,能真实记录困难家庭状况,并统计享受低保待遇人员然后进行归档,具有保存价值。它是决策低保资金发放的依据,是低保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规范化管理城乡低保档案

低保档案是经过县、乡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低保的受理、调查、审查等程序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建立和完善低保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既是低保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客观需求。

低保档案管理原则上可分为分级管理和日常管理。分级管理主要包括:低保户向乡镇提出申请,填写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提交居民户口簿复印件、家庭成员证明以及赡养、抚养证明;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证明;残疾证明等;经街道、镇政府民政部门进行审核,提出意见,最后报县民政局审查做出联审联批决定。若审核通过,县民政局根据低保对象花名册、低保对象分类统计表,低保金统计表划拨凭证等相关的低保资料进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操作,并定期对低保户进行检查、临时抽查。由此可见,低保户的审批过程经过民政部门三个层面:社区、镇、县级部门,由于每个部门针对管理低保档案资料不同,在进行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对低保档案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档案完整性,从而能保障低保工作顺利进行。而日常管理类档案是在分级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是对各类档案进行日常管理,低保对象申报材料审批后,以户为单元建档,实行一户一号制度[1],在低保户存在期间,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低保户的低保金进行停发、增发、减发等,实施动态监管。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对低保家庭经济状况变动表、收入证明、情况说明、审核材料、调查情况等资料进行归档,并装订成册,实行有效管理。

低保档案管理涉及面较广,工作量大,必须对低保对象全部建档,实行审批分级管理、日常管理随时归档的原则;并且应规范管理流程,统一标准,确保低保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

2 加强低保档案基础性工作

低保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低保政策的落实情况,反映了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状况,是决策低保资金发放的依据,是低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加强低保档案基础性工作至关重要。

低保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编目、保管期限及移交、档案的利用。

2.1 低保档案的收集及归档

乡镇指派专门人员,对申请低保人员填写的审批表及相关的证明收集整理,建立资料档案。县级民政部门对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全部归档,做到随办随归,开口管理。

2.2 低保档案的整理编目

由于低保档案是以户为单元建档,为妥善管理大批量档案,应将低保档案按照申请审批过程中材料提交先后顺序或文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并编码,放到档案盒里,以便补充材料或增加新材料,低保档案应按照时间顺序对档案进行排列、编号。

2.3 低保档案的保管期限及移交

因低保档案实行一户一号制度,实行开口管理,在低保存在期间,其保管期限应在停保后确定,一般再保存5年,须提交机关综合档案室,因为属于短期保存,不需向当地同级档案局移交[2]。

2.4 低保档案的利用

低保档案主要供有关的管理机关及单位使用,不对外开放,未经县级以上机关,不允许将相关的低保资料信息对外公开。低保档案一般仅限内部查阅,不得外借。如若想查询个人低保信息,可凭借身份证和低保证明经审批查阅,但仅可查阅本人不得查阅其他人员档案。

2.5 完善低保对象个人申报材料

低保对象个人资料包括:个人申请书、低保对象申报(审批)表、低保对象家庭生活状况调查表、诚信承诺书、法定赡养人员签名认可证实表、居民户口薄、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以及低保管理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如下岗证、社保证明、结婚证、离婚证或判决书、残疾证、学生证或入学通知书、就业状况证明、劳动能力状况证明、按有关政策领取一次性补助费的数额及用途证明、有关裁决判决材料等)。低保审批表仅有一份,由县民政局存档。凡低保申报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审批。

2.6 加强低保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低保对象个人资料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编号管理。城乡低保档案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收集整理,做到一户一档;低保对象个人资料档案不齐全的,各地要以低保对象签到、年审为契机进行收集补齐存档。县民政局应配备低保档案柜和低保档案盒。除低保个人资料建档外,低保金领取存折发放表、低保对象花名册、调整(停止)低保待遇花名册等业务资料和公文材料也要一并建档。

3 审批资料类的管理

每户低保对象的审批、复核资料。每户的审批、复核资料中须包含: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对该户的收入核定结果;乡镇的审核意见;县市区民政局“集体审批”的审批意见;各级经办人、入户人、负责人等有关人员的签字。新审批和复核有变化对象的证明材料必须由县市区民政局存档。审批资料按行政区划或类别分册建档,其中,城市分类施保对象单独建档。每套档案前附相应的《城市(农村)低保对象花名表》,并编号与每户的审批资料一一对应。低保对象定期复核及新审批对象各次、各级的公示资料。公示资料可以照片、登记表或照片电子版等形式存档。公示资料要有相关责任人、三个以上见证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4 资金管理、发放类的档案管理

《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台帐》。台帐后附每次上级下达的补贴资金文件;地方配套资金文件或进帐单复印件;民政、财政、银行对帐记录。其中,台帐的收入要与上级每次下达的资金数、本级投入相一致;支出要与每月(季)《城市(农村)低保对象保障金发放审批表》的数据一致。每月(季)《城市(农村)低保对象保障金发放审批表》,及当月(季)《城市(农村)低保对象花名表》(光盘)的总户数、人数、金额等要一致。对《保障证发放登记表》及《保障证》发放情况核查记录。

5 动态报表类的档案管理

城市低保:《城市低保对象综合统计表》、《城市低保对象保障金发放审批表》、《城市低保对象动态情况统计表》、《城市低保对象花名表》(电子版)、《城市低保对象分类施保情况统计表》、《城市低保特定救助对象统计表》、《城市低保特定救助对象统计表》按月上报,每月二十五日前报当月报表。农村低保:《农村低保对象综合统计表》、《农村低保对象保障金发放审批表》、《农村低保对象动态情况统计表》、《农村低保对象花名表》(电子版)。以上报表按季上报,每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三十日前报本季报表。当月(季)各报表间的户数、人数、金额等要相互对应吻合。其中,新审批、复核无变化、终止,复核有变化等对象填写《城市(农村)低保对象花名表》时,要按规定表样分开填写。

6 注重低保信息化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由于低保工作涉及面广,要井然有序地管理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低保档案,这对于社会需求发展必定是一种挑战。档案在分级管理时,若审核通过,乡镇民政部门应将低保信息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与纸质档案相应的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祝小艳.抓住低保管理档案的三个“点”,2009.

[2]何文丽.城市居民低保档案的管理,2004.11.

[3]孙玲.城乡低保档案的规范与高效管理[J].兰台内外,2014.04.

作者:翟羽佳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论文 篇2:

低保工作二重奏

编者按:低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动着千百万家庭。当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低保覆盖面逐渐扩大,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低保工作,更好地发挥低保工作稳定社会,服务民众的功能,这是摆在民政工作者面前的课题。魏福民、兰湘安、周华卫等作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做好基层低保工作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城市低保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基层低保工作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作力量薄弱,工作经费缺乏。低保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综合性工作,尽管低保工作由民政部门主管,但实际的申请、审核、入户调查、跟踪随访等工作大部分是由社区和街道来做,然而,目前基层在低保方面的人力配置却很不合理,社区的职能是全方位、综合性的,他们往往兼着许多其他工作,人手严重不足。这样的人力配置,是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日益规范繁重的低保工作的。工作经费严重缺乏是目前制约基层低保工作的又一重要因素。虽然上级已明文规定各级财政要列支低保工作经费,但在基层往往大打折扣,难以落实。很多社区甚至连复印表格、档案的经费都没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导致基层的低保工作十分难做。

工作要求严格,操作程序复杂。城市低保工作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省政府出台了《江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市政府制订了《南昌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对城市低保的报批程序、收入核算、对象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工作职责、法律责任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可谓是标准高、程序严。这仅仅是报批程序,还有其他诸如动态管理、信访件的处理、低保个人档案的整理装订、低保资金的拨付发放、 各种报表的上报等等,工作量非常大,往往牵扯了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很多工作人员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低保工作后,认为不仅工作量大,待遇低,而且责任重大,容易得罪人,“吃力不讨好”,“左右不是人”,于是想方设法调离工作岗位,致使工作人员变动频繁。

处罚措施不力,收入核实困难。低保工作虽归属民政部门主管,但又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配合的系统工程,只有相关部门共同协作,通力配合,才能使隐性就业显性化,才能准确核定低保对象家庭收入。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困难企业给职工申请低保出具假证明,把矛盾推给政府,甚至工作人员上门调查核实时不予配合,这就导致调查取证工作十分困难。有的申请对象不如实申报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特别是对打工、房屋出租等隐形收入不主动申报,还有一些与子女分户的老年人,按照法律规定,子女赡养费计算为其收入,但申请人往往以子女生活条件不好,无经济能力赡养父母或是以子女不赡养为推托,使低保工作人员难以准确地测算其家庭收入。

低保覆盖面逐渐扩大,低保工作面临新挑战。当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城市低保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比如城市创建过程中 “五车” 的取缔、“六小”摊点的关闭、旧城区的改造、道路建设的拆迁、招商引资的征地等,催生了一批新的低保户,把一些本非低保的人员推入了低保,给低保工作带来新的困难。为确保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出台“土政策”:所有人员,放宽条件办理低保。这样做虽然暂时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对今后低保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低保户数的急剧增加和地方财政负担的加重,将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和隐患。另外,当前城市低保制度的外延不断扩大,随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城市低保制度相配套的政策越来越多,低保制度的“含金量”就越高,吸引力就越大,潜在的问题将逐渐凸现出来。

社会认识存在偏差,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舆论的宣传无疑促进了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媒体的不准确定位又会加大低保工作的难度。一些媒体以为只要生活困难就可以享受低保,导致一些群众对国家低保政策产生认识偏差:“我有病,我要吃低保”、“我没有工作,我要吃低保”、“我年龄老,我要吃低保”,把家庭成员的责任义务推向社会、推向政府。许多其他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同样有此错误认识,结果是任何行政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只要涉及到困难居民的利益无法解决,就会理直气壮地说:找民政局,吃低保。似乎低保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种错误的宣传导向及相关部门的不恰当理解给低保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也加大了实际工作的难度。目前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有的低保工作人员不能熟练掌握低保政策,将一些明显不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低保;还有的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强,不能认识到低保政策的严肃性,不能秉公办事,认为反正是国家的钱,给谁不一样,结果出现了优亲厚友现象。

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城市低保工作,让最后一道“安全网”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切实保障城市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做好基层城市低保工作,人员和经费是根本保证,基层政府要加强对低保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把城市低保工作的重心下移,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县区、街道和社区。可参照劳动保障部门的做法,在县区民政部门设立事业单位性质的二级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局,配备3~4名专职工作人员;在街道设立低保事务管理所,配备2~3名工作人员;在社区设立低保工作站,配备1~2名低保专干。所有人员工资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并确保到位,并参照计生、信访、司法等部门的做法,提高工作人员待遇,设立低保津贴,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落实各级低保工作经费,地方财政可按照年低保金支出总额的5%列支工作经费,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制度建设,简化操作程序。要针对低保实施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基层低保工作的指导,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问题,改变过去停留在发文件、看报表、听汇报层面的指导,对现有的低保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以弥补制度本身存在的缺憾和遗漏,加强城市低保立法,明确主管低保工作行政机关的权力和义务、低保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相关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依法约束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低保对象的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大惩处力度,完善收入评估。要加大对违规骗保人员的惩处力度,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一是要加强对管理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对部分违规操作和优亲厚友的要追究责任。二是对采取虚报、伪造、隐瞒、骗取低保金以及提供虚假证明的单位和责任人,要加大处罚力度,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的处罚条款和执行机关,打击骗保的不良行为,以维护低保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最需帮助的人身上。三是要切实发挥好举报箱、投诉电话和义务监督员的作用,凡是举报要调查,凡是查实要处理。另外,要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家庭收入评估办法。

4、更新群众观念,加大帮扶力度。新闻媒体应该进行正确的舆论宣传,在宣传“应保尽保”的同时,应大力宣扬低保虽然是“最后一道安全网”,但不是“免费的午餐”,应倡导“劳动光荣”,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动自救,不应把低保作为依赖,要改变人们一些落后的传统观念,让“主动申请低保,积极走出低保”的观念深入人心,使群众对低保性质有正确的认识,即低保不是施舍与恩赐,而是自身应得的权利,进低保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最终走出低保,而不是永远躺在政府的怀抱里。要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进行二次创业,通过免费培训和购买工作岗位帮助年龄大、文化层次低、技能单一的低保对象进行二次创业,避免“低保养懒汉”现象,力求从“低保走出低保”,从而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要提升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对低保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强化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基层低保工作者的政策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一支过硬的低保工作队伍,从根本上杜绝错保、漏保、虚报、瞒报等现象,切实做到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保。

编辑/舒亭

社区低保问题频出的原因及对策

城市低保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组织,最贴近城市广大低保对象,承担着大量基础性工作,是城市低保工作的桥头堡。社区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低保对象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低保工作的社会效益。近年全国不少地方掀起了类似“城市低保能否让居委会走开”的讨论,本文从分析社区问题频出的原因入手,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社区在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社区在履行城市低保工作职责时,有不少滥用职权、敷衍塞责的行为,关系保、人情保、金钱保等现象也屡见不鲜,遭到了广大低保对象和全社会的责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社区在城市低保操作中存在两大问题:

(一)工作力量薄弱而工作任务繁重。

一方面,社区低保工作力量非常薄弱。据笔者调查,一般规模的社区,工作人员大多在3-7人之间,却承担着方方面面繁重的工作,且待遇较低。同时,社区工作经费紧缺,致使一些社区常常推迟对居住地较远对象的入户调查,个别社区干脆2-3个月调查一次。另一方面,社区低保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承担着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十几个大项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

(二)初审权力滥用而监督管理缺位。

一方面,社区掌握着城市低保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和初审的“大权”,社区的“第一印象”常常左右着县、街两级的后续判断;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属群众自治组织,民政部门和街办、乡镇政府都只负责业务指导,在行政隶属和福利待遇方面不发生关系,社区的日常监督更多地依靠社会,依靠群众。当社区履职不力问题频出时,群众监督就表现为群情激愤,上访不断,而民政部门和基层政府在追究社区责任时还面临许多操作上的困难。

二、改进和完善社区低保工作的措施探讨

社区在城市低保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低保的公平、公正,损害了低保对象的利益,而且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随着以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为主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低保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居委会的问题也将日益凸显。解决社区在低保工作中的两大矛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简化低保操作程序,为居委会“减负”。

首先,改变城市低保申请受理程序。将社区受理申请的职责移交街道(乡镇),同时每个社区明确一名低保专干,由街道(乡镇)统一聘用,民政所统一进行业务指导和业绩考评。街道(乡镇)受理城市低保申请后,通知社区低保专干限时入户调查,杜绝社区干部索、拿、卡、要和故意拖延的现象。

其次,低保调查“减量保质”。低保对象的补助金额与家庭收入直接相关,因此入户调查尤为重要。对家庭情况较简单对象(三无、孤幼、无劳动力、年老重病等),由县、乡、居三级同时进行一次调查;对家庭情况较复杂(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子女成年、做临工等)或第一次未调查清楚的对象,则可以进行第二次有针对性的调查。这样可以在不降低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大大减少社区的工作量。

(二)健全工作监督机制,为社区“塑型”。

1、建立事前预防机制。一要推行低保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政府名义或由民政、监察部门联合出台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城市低保工作的正常运转。二要加大对制度的宣传力度。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在每个低保工作机构上墙,让低保工作者和低保对象都知道违规的代价。三要严把低保对象审核关。严格执行三级评议评审程序,避免不符合条件对象混入低保群体。

2、加强事中监督力度。在事前预防的基础上,对可疑现象立即查实纠正,制止不良现象发生。一要加强工作督查。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定期对社区低保工作进行检查。二要充分发挥张榜公示作用。要将户主照片同时公示,以更好地进行监督。三要做好信访工作。群众信访是业务工作的“晴雨表”,要通过信访,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妥善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3、强化事后责任追究。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力度。对社区的违规行为,由业务指导部门责令整改和惩罚。如社区搭车收费,除责令退还款项,可采取要求公开道歉、取消年终评先资格等方式进行惩罚;对社区工作人员个人违规行为,由民政、监察部门联合调查处理,可采取辞退、取消专干补贴或奖金、垫付违规发放低保金等形式予以处罚;对低保对象出现的违规行为,如造假骗保的,应立即停发其低保金,并追回冒领款项,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三)建立素质提升机制,为社区“强身”。

1.拓宽社区居委会进入渠道。随着各种政府职能进社区,社区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对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改社区干部来源的单一渠道为多元渠道,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从企业下岗管理人员中招聘、引导大学毕业生基层锻炼等方式拓宽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

2.建立专干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首先,新上岗的低保专干,必须参加民政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熟悉低保政策和工作程序后发给上岗证。其次,建立定期培训制度,针对新的工作任务或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社区低保专干的业务能力。

3.建立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街道对社区低保工作的年度考核制度,在百分制基础上加减分,对出现延时调查、关系保、人情保、骗保冒领以及越级上访等现象的相应减分,对动态管理、档案管理和介绍低保对象就业出色的给予加分。考评分数与社区荣誉和低保专干福利待遇挂钩,并对业绩优异者给予额外的物质奖励。

编辑/丁前

作者:魏福民 兰湘安 周卫华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摘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证居民生活的最后安全网,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救助的方法以从受救济者所属的社会类型为标准提供救助,到以受救助者的经济状况为标准提供救助。文章分析了甘肃省庆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庆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方针政策对庆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推行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生活保障;庆阳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随着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发展出现的,从1993年开始我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历了创立试点、推广普及、规范提高以及到目前为止的巩固完善阶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推行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与意义,对于西部欠发达省市来说,这项保障民生的工程意义更加重大。近年来,庆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将城市低保政策落实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甘肃省庆阳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发展状况

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全市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21.12万(2016年),辖1区7县116个乡镇。近年来,庆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将城市低保政策落实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 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按照政策宣传多样化、评审程序规范化、资金发放社会化、对象管理动态化、档案建设标准化、监督检查多元化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城乡低保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庆阳市最低生活保障施行分类施保办法

庆阳市城市低保工作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在坚持保障其基本生活、国家保障、地方配套、社会救助与劳动自救相结合、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属地管理实行按申请对象家庭分类,并结合月人均实际收入情况全额或差额保障。

1.无生活来源、无勞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三无对象)的城市居民,以及待安置期间的城镇复退军人,按低保标准全额保障。

2.对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给予差额保障。(目前,我市的低保标准为176元/月,并随着政策逐年调整。)

(二)庆阳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的具体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庆阳市政府积极制定了全面加强市、县(区)、乡镇民政救助工作机构建设的意见,市、县(区)都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专门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修订完善了城市低保实施管理办法、分类施保办法、部门联动办法、低收入家庭核查认定办法、档案管理办法、评议公示办法和定期核查办法等。

2.形式多样,广泛宣传。庆阳市政府坚持把政策宣传贯穿于低保工作推行的始终,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将低保工作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申请审批程序、享受低保条件、诉求渠道等内容公诸于众,让广大困难群众充分掌握法规政策、了解办事程序。

3.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庆阳市政府、各级部门都始终坚守规范的程序,严格操作。

4.监督有力,管理有序。市县(区)制定了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按照谁调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部分低保对象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抽查走访,对错保、漏保的实行严格责任追究,保障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

5.专款专用,发放及时。城市低保制度实施以来,庆阳市在低保资金发放上,坚持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的原则,通过“一册明、一折统”,按月(季)发放到户,保证了资金发放安全、及时、到位。

二、庆阳市最低生活保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在庆阳市政府的号召与引导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庆阳市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然是个主题架构,要做到使它实用、适用、有效,还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庆阳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低保政策宣传有盲区,群众思想认识有误区

部分低保户对低保政策了解不够,只知道自己是低保户,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甚至对低保金发放多少,如何领取都不清楚。由于实行动态管理,有些调整后不再享受低保政策的群众,缺乏对低保条件、退保理由的了解,存在不满情绪。一些处于低保边缘的群众,因不明低保政策,加上低保标准的逐步提高,出现争着“要低保”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关系保、人情保、工作保,给基层低保工作开展造成较大压力。同时,低保制度的福利负效应使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者宁可吃低保也不愿就业,产生了低保养“懒人”、“富人”吃低保的现象。

(二)低保家庭收入核定难,保障准确率有待提高

由于就业的多样性、居民收入的隐蔽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家庭的收入情况难以准确核定。如房产、储蓄、隐性收入和劳务收入等难以合理核定;粮食、经济作物等实物收入难以货币化。一、二类保障家庭由于国家政策的硬性规定,容易核定,但三、四类保障对象属低保边缘户,保障家庭之间经济差距难确定、群众矛盾难平衡,导致保障准确率下降,整体补助水平不高,出现了轮流保、拼户保、分户保等现象,增加了低保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三)网络化建设滞后,部门联动配合不到位

目前,庆阳市城乡低保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工作依赖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部门配合不到位,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核查工作难度较大,救助对象信息资源得不到及时共享,救助部门不能准确获取低保对象的家庭信息,造成了错保、漏保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救助对象准确率。

(四)财政支出压力大,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

近年来,国家虽加大了低保资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但由于社会救助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自1996年全市实施低保工作以来,低保资金量逐年成倍增加。加之市、县财政困难,部分县(区)虽将低保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但配套资金不足,无法保障低保工作需要。

(五)低保工作力量薄弱,基层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城乡低保工作重心在基层,涉及的对象量大面广,但是低保工作力量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编制不足,人员偏少,工作量大,且业务素质不高,入户调查、群众评议等关键环节工作不到位,出现低保对象底子不清、掌握不准、救助不公、兑现不及时等问题。

三、对庆阳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济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并向国际惯例靠拢的一个标志。尽管各大城市已基本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制度本身还很不完善,存在如上很多问题。以本文为例的庆阳市虽然也已经初步建立了低保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项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难题。为此,根据庆阳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状况就如何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培训力度,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1.强化政策宣传

进一步加强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宣传工作,采取张贴标语、橱窗展示、媒体报道、书写墙体标语等多种形式,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深入广泛地开展低保政策宣传,提高城市低保政策、法规、制度和审批程序的知晓率,切实增强全民对低保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为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全民特别是低保户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强化引导,在全社会倡导以“要低保、争低保为耻,以自食其力、勤劳致富为荣”的高尚风气,帮助群众转变思想道德观念和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在给予物质救助的同时,鼓励和扶持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低保户的自救能力,从根本上帮助低保家庭脱贫。应多渠道为低保户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工作技能培训,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支持。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资金到位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市、县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城乡低保资金年度预算安排,按照应承担的比例优先安排低保配套资金,確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市财政、民政部门要建立城乡低保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管,定期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联合对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督查,确保低保资金运行安全。

2.落实低保工作经费

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足额列支社会救助工作经费。市、县两级财政要将低保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配备必要的工作设施。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把各类社会捐赠的救助基金作为低保制度的有益补充。

(三)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完善低保对象评定机制,制订出可行便于实际操作的核实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的标准。完善低保资金发放机制,建立“直达”发放模式,财政、民政、金融等部门应加强协调合作,将城乡低保资金准时足额输入低保对象的家庭帐户。建立城乡低保信访举报受理制度,设立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对群众的举报投诉,及时派员入户调查,限期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投诉人。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做好定期审核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跟踪检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

(四)加强民政救助队伍建设,确保人员到位

1.加强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力量,对人员编制上给予政策支持,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可从现有干部中,为每个片区抽调一名民生服务员,采取常年包区服务的办法,负责群众低保初审、档案的填写、收集、整理,由民政工作站直接受理,群众参与评议听证,从而方便群众,减轻群众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公信力,保证准确性。

2.加强业务培训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城乡低保工作人员、乡镇、街办民政助理员、社区(村居)负责人的城乡低保政策、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城乡低保工作队伍。

3.搭建信息平台

借鉴外地经验,成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负责申请城乡低保、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救助的居民家庭收入和财产信息核对工作。建立低保工作与其他专项救助有机结合的困难群众数据库,实现救助信息化。全面开展电子信息化建设,减少低保纸质档案等繁杂的工作程序和储存量,节约行政成本和工作经费,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五)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1.建立健全低保工作目标考核制

将社会救助工作特别是城乡低保的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范围,细化考核办法,建立领导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靠实责任,加强管理,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障。

2.严格落实低保责任追究制

有效克服低保工作条块分割,业务部门约束不力,对工作中出现的渎职、徇私舞弊、暗箱操作、虚假保障等违规行为,依照社会救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严格实行责任追究,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公平公开实施、健康规范运行。

3.严格执行低保工作部门联动管理办法

按照社会救助工作部门联动管理办法,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做好救助对象信息核查工作,进一步提高保障准确率。民政、财政、审计、乡镇、社区等相关职能部门,应立足自身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做好城乡低保有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伟能.建立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报告”[J].社会工作研究,1995(06).

[2]唐钧.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制度[J].社会保障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01(07).

[3]王治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长春市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J].社会保障制度,1998(07).

[4]朱晓超.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谁来填平缺口”[J].社会保障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02(01).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王天玥 韩旭峰

上一篇:农业机械质量安全论文下一篇:股票期权会计处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