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施工管理的公路工程论文

2022-04-29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我国力争用3年-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主要包括前期绩效目标管理、建设期绩效管理、运营期绩效管理和移交期项目后评价,周期相联、滚动循环是PPP项目绩效管理体系的主要结构特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于施工管理的公路工程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基于施工管理的公路工程论文 篇1:

基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分析

摘要:新时期下,城市化进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公路工程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规模逐渐扩大。但与此同时,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面临了非常大的风险,对施工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企业应该强化重视,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大风险的管控力度,保证施工作业能稳定开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引言: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态下,公路工程在良好发展的同时,建设规模也得到了全面扩大,施工项目越来越多,但因为公路工程涵盖的内容颇多,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因而,在施工期间,不可避免会出现安全问题,施工风险较大,对工程质量影响严重。对此,为确保施工作业能有序开展,降低安全问题出现概率,应该加强对现存问题的分析,科学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1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在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部分企业为了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项目任务完成,常常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地希望借助最小的成本来完成施工项目。因此,依托于这一背景,公路工程在施工建设期间,针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能给予高度关注,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价值,致使公路施工质量下降,管理缺乏有效性。并且,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间,不能依照施工建设情况,合理构建安全管理机制,最终导致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对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造成了较大干扰。结合当前公路工程施工效果来看,安全管理力度偏低,整个施工环节缺乏严谨性和规范性,不能严格依照标准来开展各项工作,致使施工时经常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施工质量,还加大了施工风险,阻碍了施工管理效率的提升。

2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对策

2.1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1)合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面对当前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为了能有效解决,在施工作业开展期间,需要将施工现场的建设情况作为基础,科学对安全管理体系加以构建,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以便各项工作能有序进行。在施工阶段,成立安全监督小组,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施工项目开展质量抽检工作,加大对施工细节以及重点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施工质量能整体提高,增强安全管理有效性。同时,强化对安全管理责任机制的健全,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严格执行责任机制,对管理及施工人员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其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以便施工現场人员能规范作业,有效对安全问题加以规避。

(2)对施工作业环境全面改善。在公路工程施工作业开展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作业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施工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增强。为减少施工安全风险,应该强化对噪音、粉尘的管控力度,加强预防,合理对危害检测机制加以构建,安排检测人员定期检测,如果不能达到既定要求和标准,必须第一时间整改。对于噪音,要严格管理机械设备,做好施工设计工作,强化对各个阶段的规划和控制,认真核对施工图纸,重点勘查施工重要地段,设置安全标志,具体如图1所示,以便施工人员的安全能得到保证。针对施工中所应用到的材料,必须规范管理,分类存储,确保施工材料不会出现乱堆乱放的现象,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强化对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为了能从整体的角度上降低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及风险,应该加强对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保证施工工作能有序进行,促进安全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依照工程具体建设情况,了解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风险,有效对安全技术措施加以制定,以便能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同时,加大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积极对各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从根源消除各类不良因素,保证各个施工环节能稳定开展。

2.2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风险控制对策

(1)强化对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能达到风险有效控制的目标,应该加强对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在对风险预警体系建立期间,需要将风险监测、识别、评价、度量等因素全部融入其中。在风险监测环节,对风险问题展开实时监测,加大识别力度,科学分析风险的特点,明确潜在的影响,并合理制定应对办法。在风险预警体系构建方面,合理设置度量模块,对风险的发生率与影响程度进行精准计算,严格的评估,有效对风险清单进行建立。在风险防控上,结合施工情况来制定风险防控办法,有效对风险的问题加以规避。

(2)强化安全风险管控。若想从整体的角度上降低安全风险,应该加强风险管控力度,科学制定安全风险管控预案,深入对施工环境、工序、工艺流程等展开分析,将其中潜在的风险找出来,依照风险类型、影响等加以划分,将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做好,借助定量定性的方式来对风险清单进行建立。同时,结合风险清单,科学落实安全风险防控预案,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包括潜在的机械事故、不良天气等。为规避施工安全风险,定期开展安全事故演练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在风险或者事故出现时能及时作出反应,可以依照所制定的预案来对风险加以规避。

结束语:

综合而言,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安全管理水平高低与公路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面对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和风险,一定要加强重视,深入剖析问题成因,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地制定安全管理对策,确保工程项目在有序进行的同时,我国公路工程还能朝着长久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海洋.公路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及风险防范路径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7):243+245.

[2]孙海鸥,李玉茹.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1):252-253+256.

作者:王悦欣

基于施工管理的公路工程论文 篇2:

基于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的PPP项目管理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我国力争用3年-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主要包括前期绩效目标管理、建设期绩效管理、运营期绩效管理和移交期项目后评价,周期相联、滚动循环是PPP项目绩效管理体系的主要结构特征。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的实施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和收益分配的核心。社会资本方作为PPP合同的履约方,必须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绩效管理有全面、深入地认识,政府也要平衡资本方的利益和项目成果,规范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明确参与主体、内容要求、工作程序等要素,统一实施机构、项目公司、社会资本各方绩效评价管理的指标体系和制度标准。同时,也要全面梳理绩效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工作内容和程序,推动PPP项目的提质增效。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构建PPP项目绩效管理体系,并分析体系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对PPP项目评价管理的各个阶段展开论述,并引入真实案例,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在对PPP项目进行评价时,从整体出发,专注绩效管理的角度,涵盖了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评价体系。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贯穿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并及时、准确、客观地反馈项目信息,确保绩效评价各环节顺利开展,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参与PPP项目的合作达成保驾护航。PPP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或现金流风险进行全方位无盲点识别,体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来保障PPP项目安全推进的控制策略。

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界定

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动态性、公平性和高效性的特征,是界定该体系的标志。

1.科学性。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识别阶段、准备阶段、采购阶段、执行阶段、移交阶段。在前期识别阶段和准备阶段就要科学评估、科学立项,利用相关专业技术进行考察,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合理地考察可行性的过程。

2.完整性。评价的完整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评价的方面要全面,既要符合社会和经济效益,又要顾全大局,照顾各方利益,还要审查对环境的友好度和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第二是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要完整地评价全生命周期,实现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全覆盖,对每个阶段进行及时、持续、客观地评价,同时,评价体系的完整性也使得最终评价结果更加科学。

3.动态性。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各个阶段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而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整体的体系。其一是因为PPP项目相比传统项目来说涉及多方利益关系,所以它的绩效评价也与传统的评价体系不同;其二是因为PPP项目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在进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这就需要动态评价的存在来及时地对各个阶段出现的状况做出反馈并提出建议或采取措施,从而完善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细则,保障PPP项目的顺利进行。

4.公平性和高效性。由于PPP模式的优越性,在预算一定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率。高效率既体现在社会出资方在项目执行阶段的高效率,又体现在政府部门主导的绩效考察工作的高效性。但是,双方在PPP项目的实施中出于各自的利益有着不同的出发点。政府部门的侧重点是项目的社会效益如何,而社会出资方的侧重点是工期、成本等实际问题。在双方矛盾的立场中,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优点就是在保證双方都在高效运行的同时,就双方利益展开利益分配,调和矛盾,维护公平性,这样一来就兼顾了高效性和公平性。

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结构

PPP项目绩效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评价其基本结构从纵向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绩效计划、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和应用[3]。这四个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个阶段绩效管理结束,下一个阶段开始,四个步骤在每个阶段重复,周而复始,建立了完整的闭环体系,保证了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持续提升。

制定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计划是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结构的首要步骤。制定过程中,需要PPP项目利益相关的各方通过沟通讨论来确定评价目标以及工作流程,下文将要提到的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确立和评价路线的确立就是在这一步骤中确定下来。

绩效管理实施贯穿了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全过程,它直接关系到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绩效管理实施的工作核心是收集与录入PPP项目数据,并充当绩效沟通的桥梁。采取的方法有但不限于翻阅账目记录、实施现场综合评价、调查问卷等,来落实好绩效管理实施工作和各部门职责,保证收集到的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以及保持沟通的高效率,保持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对于一些不可避免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比如说满意度评价等,要加大样本数量和丰富样本覆盖,贯彻随机原则,从而科学地统计和处理主观数据,保持整体实施的客观性。

绩效评估是PPP项目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重要和具有一定难度的阶段,这是因为PPP项目绩效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只能通过绩效评估与评价来表达。具体步骤包括绩效评价关键指标的制定、评价对象和方法的选择、评价活动的开展和评价数据的处理与利用。

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是周期性的,衔接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周期终点和下一个循环起点的就是绩效反馈与应用。在绩效周期结束时,由评价主体或委托外来专家根据预先设定的关键绩效指标,对PPP项目管理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就是承上作用;对评价结果如实反馈,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回顾和反思以提高PPP项目下一阶段的绩效结果,这就是启下的作用。

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在PPP项目绩效评价实施中,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和难点。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括指标框架,还包括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由于不同的 PPP 项目具有不同的功能目标和反映目标要求的不同技术特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反映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目标,特别是项目目标绩效评价和对项目公司的工作绩效管理的评价。项目公司的工作绩效主要包括施工质量标准、工程进度、日常运维状况、公众满意度等的管理评价,如果出现不合规现象和未能如期交工等问题可以通过违约金机制进行处理。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更好地反映与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和真实服务绩效相匹配的投资回报。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目前在实践中存在差异,这是主观因素导致的。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行业出台PPP项目评估指南,逐步规范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促进PPP项目顺利实施。

目前,大部分PPP项目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工程建设和社会资金实行采购双标合一的招标方式确定项目中标人,因此建设期业绩评价打分规则的着重点就是PPP项目的建设情况,此阶段的指标一般包括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环保、人力管理、数据管理、社会影响等。

运营阶段侧重于项目运营属性,因此该阶段的绩效评价评分规则一般会根据运营指标(运营效率、盈利能力、财务指标等)、服务质量(维护状态、日常状态等)、安全运行和环境指标、公众满意度(投诉率)等方面的考虑。移交时,政府方面希望项目公司移交的资产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良好状态。一般在移交过程中,会从资产状况、经营指标、财务指标等方面设置绩效评价规则。

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中还应有创新成长性指标,包括了创新性评价和成长性评价。创新性评价主要表征了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民营部门、公共部门的科研水平和开发投资水平,与PPP项目公司的融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关系。后者主要体现在PPP项目所有利益相关方继续合作的意愿,以及项目的社会效益,是否提高了公众生活质量,对环境的友好度、对经济的影响。创新成长性指标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项目公司创新发展能力的评价,挖掘专业优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因此,在设定指标时,可以根据职业发展计划、福利促进计划、工作效率、人员能否胜任、各利益相关方满意度、环境保护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
基于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的PPP项目管理

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紧密关联,相互支撑,相互印证。PPP项目的五个阶段依次串联、合为一体,以明确的绩效成果作为每个阶段完成的标志。上一阶段的绩效评价结果影响和指导下个阶段的工作,下个阶段的工程的改善和实现确认了上一阶段的指导和成果。

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的基本原理

绩效评价评估,是基于项目设定的绩效目标,从项目投资、实施、运行、过程控制、结果和影响等方面,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评估项目的效益。

通常,PPP实施机构与主管部门一起,在规定时间对PPP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得出绩效评价结果,根据结果去进行项目收益在项目公司中的分配。

基于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的PPP项目管理过程

PPP项目只有在运营时才能具备提供公共服务的条件,要实现PPP的目标必须通过项目的运营。定期的绩效评价很必要,大概三年一次,对项目整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总结项目的运行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对预算进行调整。评价指标分别与项目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果、可持续性、成果应用等相关,分别针对“政策”、“政府”、“项目自身”、“相关者”等进行量化性评估,并分析性质,找出平时难以发现的隐患,并提出针对性措施,通常会调整预算或者申请归档等,评价过程应包括:评价计划、数据收集整理、评价分析、评价报告、结果申请(含预算调整)、档案管理等。

基于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的措施

PPP项目管理绩效的常态化主要评价项目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效果。

项目公司根据签订好的PPP项目合同及其附件,履行相关承诺,保证目标能够达到合同和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保持良好的外部关系,注重管理方式的改革,对于制度层面的内容要严格落实执行;接受公司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接受公司管理部门、人事部门、评价部门的评价,积极应对领导班子的检查;根据投资责任合同及其附件、其他协议等履行法人职责和义务。
案例应用

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某市新建高铁站专线改建PPP项目,高速公路总长约25.2千米,其中包括大桥1685米/5座,中型桥146米/2座,互通式立交桥3座,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项目合作共计17.5年(建设期2.5年,运营维护期15年)。PPP项目是由政府付费,费用分为可用性服务费和运维绩效服务费。

项目建设阶段管理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规范等技术规范,配备PPP项目经理部,兼职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工作,并下设职能部门,统筹安排项目工程。

社会资本方依据“绩效评价”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计划,招聘足够的施工人员,配备好机械设备并购置施工材料。在PPP项目经理部的督导之下,并落实全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项目运营阶段及移交阶段的管理计划

在项目运营阶段,需要让社会公众也一同参与,进行满意度及使用体验的打分,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用过程中,由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客观评价,并定期将评价和衡量情况报告给项目实施机构及财政局。实施机构需要对预先设定的指标进行定期评估,并在指标的评价目标完成后,及时更新指标,或者从其他方面设计和完善新的指标。

在项目移交阶段,要求移交前对项目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拟移交的资产状况,社会资本方要提前对道路进行彻底检查维修以确保能达到预定的移交标准。实施机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运营指标、财务指标等进行汇总,确保资产收回后能继续高效运营。

案例的实施与对策

该案例实施与管理的过程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总公司责任方制定项目实施公司的部门情况、人员配备和岗位,制定好之后,由项目总经理牵头项目公司的设立。根据PPP项目管理体制的规定,项目公司的监督层级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人员配置方面,综合考虑投资规模、创新性、工期长短、征地拆迁难度、施工难度、管理复杂性等因素,项目人数定为10人。

根据项目的类型和风险分担计划,政府通常支付基于项目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如可用性、使用时长等。无论可用性支付还是绩效支付,都是符合PPP项目回报机制的。在目前的“可用性支付+运营和维护绩效支付”的模式下,在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实用性评价指标都满足要求后,政府将参照建设期绩效评价结果按照协议规定确定项目建设成本,并在项目运营期平滑支付。反之,如果建设期绩效评价不合格的,将会造成建设期违约,并影响项目运营期可用性支付的金额的减少以及运营费用的增加,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不利于项目公司对PPP项目的管理,不能获得预期的回报利润。因此从项目整体的效益出发,项目公司应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进行项目管理。
结 语

本文通过对PPP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结合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评价管理模式,使得社会出资方作为PPP合同的责任方,必须主动加深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绩效管理的认识,并及时对PPP项目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完善PPP项目的管理。政府方也要履行自己的责任,重视社会资本方的利益,保证验收后应有的效益,起到考察、验收、监督、管理的作用。

(北京中金万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穆智琼,郑磊,程言美.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33(5):57-61.

[2]楊宝昆,刘芳.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研究[J].工程经济,2018,28(03):23-30.

[3]张丽君.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13):43-44.

作者:原晓霞

基于施工管理的公路工程论文 篇3: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3)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工作任务是提高工程项目质量,以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同时,对建筑工程的材料成本控制工作。建筑企业通过对工程管理理念的正确认知,才可以及时对工程建筑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风险做出应对。也就是说,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中应贯穿至全过程,做好各项工程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完成对工程的质量监管,在确保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因素;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设与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几十年中,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进步,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企业。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范围也逐渐扩大,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但随着经济市场发展压力的增大,在新形势的经济市场中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1)建筑工程管理通过引进先进理念来促进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在对外引进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时,不可一味照搬全抄,而是要根据项目工作中实际开展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2)建筑企业通过对建筑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来协调各组之间的活动建设关系,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质量。(3)建筑企业通过建筑工程管理可以提高工程质量与扩大企业经济效益,因此,要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贯穿工程施工的整个项目全过程,包括项目工程前期建设方案的制定,施工材料预算编制,施工,竣工检查等多方面。以此来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材料成本等的管理。

2使建筑工程管理受到影响的因素

2.1制度体制方面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要想稳定高效地推进工程管理,就应有健全的制度体系,如此各项的工作也就有了规范精细的指导。因建筑工程涉及内容较多,例如设计和施工以及后续的质量验收等,每个环节每个要素都应进行精细全面地管理,且应符合既定的国家以及行业所订立的标准。而每个区域又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规定,因此在制度方面务必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切实地保障相关管理工作的稳定和高效。就我国当前的基本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的施工企业并没有健全的制度,通常都是由上级部门统一管理,处在被动管控的条件下,日常的管理往往极为松散,甚至于一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管理工作上极尽缩减配置,这样的一些不良的情况都使得施工管理以及监管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人为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来说因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的因素和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往往会对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处理,通过多个环节的划分完成高效的管理。如此既能便捷化地推进管理和控制,同时也能有效地规避和防控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来说,要想切实地保障具体管理工作的稳定和高效,就应有足够的管理人员和达到既定的配置要求,管理人员始终是管理工作高效推进的重要基础,因此务必要高度重视。尽管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在学历和素质层面都符合既定的工作要求,且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实施。但是就专业层面上来看,仍旧有一些员工并未达到既定的要求,如此也就使得相关的管理工作难以稳定落实。

2.3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材料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材料的质量务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而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切实保障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材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施工的正常推进也与其息息相关,因此务必要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也与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相关,因此要想切实地保障工程整体性质量的达标,就应重视施工材料的质量,这样整个的施工以及每个环节落实才会更为科学高效。另外,施工材料进场和使用之前还应落实好质量的检测,这样后续的施工才会更为高效安全,以往可能存在的不良的安全隐患也能得到有效地规避。

2.4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日常管理以及具体施工过程中都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落实好这方面的工作,整个的施工以及各个环节的推进才会更为稳定高效。当前的工程施工对机械设备有着很大的依赖度,而要想高效地推进工程施工就应落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和性能维护,这样整个的施工才会更为高效。然而,因机械设备的类型和型号比较多样,因此极易出现混淆等不良的情况,鉴于此就应加强对其的精细管理,这样即能使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出最佳的效用。

3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3.1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企业在整个建筑行业市场占比份额,提高建筑工程核心竞争力,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加强对其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此,首先要从管理层的人员的思想意识如数,要着重提升建筑企业领导者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者能够重视工程管理,那么其在做决策和检查工程建设情况时也能够及时的发现这方面的问题,以上带下提升整个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的管理、对人员的管理、对于所有物料质量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质量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极大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为了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仅需要提高建筑企业领导人员的建筑工程管理意识,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我国现行的相关建筑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适合建筑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工作人员工作方式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加以规范化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让建筑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始终保持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顺利开展,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良性竞争。

3.3对施工技术进行完善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为了在根本上确保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对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与改善,并且在其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倘若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那么就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建筑企业要对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并依照施工场地的状况对施工计划与施工责任归属进行制定与划分,在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明白施工要点的同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3.4加強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涉及各种各样的施工工序,因此隐藏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倘若在施工时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那么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对技术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结束语:

上所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施工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对我国的建筑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筑企业应不断地完善建筑施工和管理体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重视,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完工质量和完工效率,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宝光,王茂文,黄学源,等.数字化建造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平台架构的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1(02):58-63.

[2]张娟.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J].居舍,2021(04):159-160+162.

[3]赵聪杰.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2021(02):224-225.

[4]巩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要点解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9):228-229.

[5]孙剑.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8):246-247.

作者:陈福静

上一篇:中职英语教学教育心理学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水利水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