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监机构改革论文

2022-07-03

2009年是质监部门垂管以来工作难度最大的一年,湖南质监系统积极应对、快速转型,在创新监管机制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程质监机构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程质监机构改革论文 篇1:

关于新时期如何完善质量监督工作的思考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质量监督工作在多次改革中不断完善,并成为各级政府进行宏观控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制约,现行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未能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质量监督;问题;对策

一、新时期质量监督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地位和重要意义

质量监督是国家对企业的一种技术性的行政控制属于宏观经济控制的范畴,是根据政府的法令、法规、对产品过程和服务质量、企业保证质量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监督的活动。自1979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以来,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发展很快,成绩很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不仅是各级人民政府进行宏观控制的重要职能,而且是是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是提高产品质量竞争能力,发展对外贸易,保障我国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企业提高素质,减少生产中的浪费,改变生产检验工作的落后局面,提高企业质量保证的水平重要工具。

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进程不断加快,质量监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对所掌握的大量产品质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客观地、科学地反映出一段时间内质量的情况。同时,提供给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改进完善对工业生产的宏观指导;提供给有关企业,可以作为企业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完善质量保证条件的依据。由此可见,质量监督不仅有事后监督的作用,还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因此,在质量监督工作中,需要各在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互相理解和支持,经常交流信息,共同发挥产品质量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质量监督工作并形成强大的监督力度,才能使监督工作在改革中得到稳步的发展。

二、当前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企不分,权责不明晰

质量监督部门职能转换不彻底,常常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形成科学决策,造成责任不清和决策失误,难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目前,很多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存在办事手续繁杂;管事过多;职权交叉、重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这不仅较大程度地干预了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引发效率不高,加重企业负担,造成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还难以有效地发挥,还承担了本身不该包揽的许多专业性、技术性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严重影响了自身职能的科学、有效的发挥。例如,当前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制约机制和行政手段,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地方垄断、政府保护主义比较突出等等。

(二)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安排不科学

职责分工随意性大,机构重叠庞大,片面强调增加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不仅增强了部门领导的官员定位和官员意识,滋生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也给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编制和管理等原因,部分监督人员学历不高,监督管理理念与手段相对落后和陈旧,缺少创新性、多形式、多渠道、高质量的服务。另外,有部分监督人员是半路出家,导致监督队伍中专业人员奇缺,使得监督队伍整体政治思想观念不坚定,职业道德不高,工作纪律松散,使得质量监督检查面目前难以达到应有的范围,显得力不从心。

(三)监督管理程序不规范,管理制度落后

当前质量监督过程中透明度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地方保护普遍存在,监督者缺乏外在监督,被监督者的知情权、参与权不受重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犯罪现象常易发生。[1] 并且电子政务发展迟缓,现代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效率化、廉洁化、低成本的电子政府模式在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鲜有采用。我国各企业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仍然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严管厉察之下,而涉及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显得苍白无力。

三、新时期推进质量监督工作的途径

(一)整合监管资源,统一监督执行标准

政府可以授权认可机构,认可机构管理认证机构,相互支持、配合,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及监督管理实现其要求。如美国的认证认可机构是政府授权搞一个中心,统一形成综合能力,以适应合格评定内容的要求。同时,避免在一个国家,同一件事,权、政出多门。美国认证认可近似于强制行为。中国应当加快和完善相关部门职能的调整和转变。具体到我国情况,政府可以在省级监督机构下设数量适当的职能部门,便知合时人数,对全省各地市监督机构的人、财、物进行垂直管理,并对各地市监督机构的人员资格标准提出统一要求,其编制依据各地具体情况由省动态管理,与机构编制部门协调,拿出计划,逐步设立。[2]

(二)加快相关法制建设,支撑质量监督顺利实施

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和主体质量行为,提高质量监督水平,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保证。因此,必须加快制定修改相关法律,强调规范化和统一性,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使每项工作无论大小,都有严谨性和科学性,自成体系。例如,现代的法制计量已包括以下领域:商业贸易、医疗卫生、人身安全、环境监控、服务、国库监督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对所有的法制计量领域实行全面监督,而是各有侧重。中国也不应当例外。政府除了对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和初次检定管理外,在计量方面不应当再对企业进行干预。只有依法进行质量监督,才能提高监督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应,更好地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含金量。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确保监督质量

新时期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建立覆盖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是新时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和中国加入WTO的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加强对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工作,正是基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需要。针对不符合质量规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情况,将被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记录备案。对不合格的各方责任主体,除了通过信用建设进行约束外,还从市场监管的角度,把质量不良记录与其资质年检挂钩,将不合格的质量责任主体清除出商品市场,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规范,从而确保监督质量。

(四)提高质量监督队伍整体素养,保证高质量监督

时代的发展呼唤建立一系列新的制度,而制度贯彻的好坏最终通过高素质的队伍实现。首先,队伍建设不在于人多而在于精干。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监督无小事的观念,加强质量监督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建设,培养和树立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精神,确保质量监督人员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此,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充分考虑质量监督的工作特点,尽量把政策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自律意识强,严谨、诚信、可靠的优秀同志选拔到这一重要岗位。其次,在能力培养上,尽量多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精通专业技术规范外,鼓励质量监督人员开拓创新,如精通监督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新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能够有条不紊的妥善处理。最后,为保证完成质量监督机构受委托的特有职能,就须经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认定。因此,建立质量监督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是深化质监机构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如把考核认定工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编排,还要专门编制培训教材并公开出版发行,建立起能胜任质量监督工作的全面的高素质专业能手,以此来保证检测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

(五)搞好项目的监督检查、验收鉴定,总结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

有效、适时地进行质量项目的监督检查是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通过项目检查,可以发现问题,纠正违规,总结不足,监督整改。要特别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工序、重点试验工作的监督力度,加强质量监督通病的治理研究,适时推广质量通病控制示范项目。同时,监督检查本身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和检查效果,处理和纠正违规要注意实事求是,客观适当,既要敢说、敢管,又要说得正确,管得科学,管得有效果。[3]

參考文献:

[1]周东泉.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体制性缺失与对策性思考[J].工程质量,2005.

[2]陈文.简述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标准化报道,2001.

[3]宋新利.新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而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交通科技,2009.

作者:李 柯

工程质监机构改革论文 篇2:

逆境转型服务发展

2009年是质监部门垂管以来工作难度最大的一年,湖南质监系统积极应对、快速转型,在创新监管机制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2009:逆境转型化危为机

2009年,湖南省全面实施“质量兴湘”战略,深入开展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肯定并在全国质检工作会上作了书面交流;此外,促成了国家质检总局和湖南省质监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湖南省质监局也和长株潭三市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为“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质监事业的不断发展,湖南质监系统的重点将转向技术机构建设,着力提高技术检验检测能力,增加检验检测服务收入。2009年,全系统技术机构建设投入达1682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899万元,设备投入7927万元。

苎麻、煤炭石油天然气分析仪器、石墨等3个国检中心“三合一”认证顺利完成;14个市州局新建了视频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97个县局添置了食品安全常规检测项目;建筑材料、危险化学品等项目的检验手段进一步完善;气瓶检测基地和能效测试机构建设投入大进展快;电能表和大衡检定项目全面更新改造,计量综合检测大楼投入使用。 各级技术机构都有新的投入和发展,技术检验检测能力普遍得到提升。

据悉,2010年,湖南质监系统还将投入1亿元以上用于检测用房的建设和检测设备的添置。主要的目标是,省质监局检测中心主体完工,长沙工程机械检测中心项目开工,常德市质检中心投入使用,株洲、娄底、邵阳三市质检中心主题完工,株洲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湘潭电动传动车辆、岳阳磁力设备等12个国检中心项目争取有4到5个项目立项。2010:全心全意搞服务聚精会神谋发展

蒋新祺说,2010年,湖南质监系统要实施好“2331”工程,围绕两大主题,履行三大职能,推进三大改革,确保一个总体目标。即围绕发展质监事业、服务经济社会两大主题,全面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检验三大职能,努力推进技术机构、财务管理、机构三大改革,为助推“一化三基”战略、加快富民强省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心全意搞服务,聚精会神谋发展。蒋新祺说,服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使质量兴湘战略成为推进湖南省“一化三基”的有效载体,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建设的重要平台,成为构建和谐湖南的保障措施,成为促进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提高的有力抓手。二是服务企业,三是服务民生。在这个里头,我们提倡开门服务和上门服务的两种作风,提倡刚性和柔性结合两种监管模式,提供技术和法律两种服务,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两种制度。

在质量管理上,湖南质监系统将着重推进实施质量兴湘战略,组织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在质量安全上,把食品、特种设备和烟花爆竹等重要工业品的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在质量基础上,狠抓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工作,有效发挥计量在企业生产’科研方面的基础作用;在质量监督上,建立完善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产品质量检查制度;在质量检验上,则着力加强机构建设,着力开展科技项目的研究。

2010年,湖南质监系统将推进三项改革走向纵深。一是实行财政预算改革;二是探索技术机构的改革,方向上实行集团化、区域化、层级化、专业化。特检、纤检可以先试先行,区域化以市州为主进行,重点建设1~2个区域性综合检测中心。层级化以县级局为主进行,省、市、县都参与;三是搞好机构改革,省直机构改革年初将启动,市、县两级机构改革也将在年内进行。

作者:彭 滔

工程质监机构改革论文 篇3:

新常态下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转型发展研究

摘 要:时代在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也在逐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交通的要求水平也在提升,因此只有通过创新与改进的方式才可有效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在我国,交通运输需在保证公路建设的原则基础上工作,要实现对公路工程质量的合理控制,需完善好公路监督管理类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合理的质量监督转型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转型

0 引言

公路质量问题与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日益更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要促使人们权益得到基本保障,对相关公路部门来说,需完善好质量检测与监督类工作,对公路质量进行定期检查,以此促使公路质量得到充分保证,控制事故发生频率。

1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实意义

随着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设数量的逐渐增加,公路的建设要求也开始朝着创新、协调、绿色与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前进,因此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促使公路工程建设需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具体来说,需灵活依照工程项目的具体状况,促使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得到逐渐完善,保证公路质量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在具体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环境复杂与监督控制体系技术应用受限等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实际效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由此也为公路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质量隐患。基于此,建设人员从实践作为出发点,在充分明确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现状的同时,逐渐寻找实现控制方式逐步优化的措施,令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可逐渐在高稳定性的状态下,更好的服务于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应用。

2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机关监督工作不完善

政府为公路建设创建了公路监督管理部门,同时交给专业部门进行相关体系与制度制定,这同时也是公路建造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当前时期,我国公路监督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开展监管工作之时,仍旧在坚持使用以往的施工与质量监管法律法规作为主要的标准要求,但是这也是与公路施工发展所不相匹配的,并且也与当前的公路施工建设脱节。另外,政府管控部门的工作职责缺乏基本明确性,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提升产生了极大阻碍。

2.2 质监机构定位模糊

首先质监机构权限与责任并不对等。质监机构在政府委托范围之内对各参建单位的施工工艺、质量管理与实体质量等进行监督,同时肩负着监督的责任。但是质监机构由于受到政府委托范围的限制,往往没有权利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监管,例如勘察设计等。另外,由于和政府的职能部门权限是相互重复的,因此导致质量监督职能出现了较严重的重叠现象,继而导致出现了资源浪费以及职责不清等方面的问题。在出现质量问题之时,一般追究的只是质监机构的责任,存在非常显著的权责与责任不对等的状况,这也会不利于质监机构的形象维持,致使质监监督工作的一致性与权威性受到挑战。其次,质监费用相对有限,致使质监机构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再其次,质量监督与检测混编。当前我国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由部分主要被设置到了质监机构中,还有的质监机构隶属于下属单位,利用检测费用进行质监机构正常运转费用的补充。还有不少省质监机构甚至存在着质监监督人员与检测人员混编的状况,由此导致了一套人马、两个职能部门的现象,极大地增加了出现行政腐败现象的概率,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由于这种现象会令质量检测领域中的一些监督人员身兼二职,既是监督人员又是被监督人员。

2.3 监督机构人员素质不一

管控工作无法高效进行,很大程度上受到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一所影响。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主要表现在职能划分模糊、存在自我廉政问题、设备技术较为落后等方面,因此会对工作监管的整体力度造成不良影响,继而致使政府监管权威性无法施展开来。监督管理机构所坚持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无论从范围、路线还是施工时间来看,往往都难以适应公路市场具体发展需求。监督管理工作并未实现施工全部阶段的管理,因此导致监督控制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在开展公路施工时,项目施工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监督监管机构的监督控制工作一般只能进行十几天或是在施工时期进行几次检测,因此很难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发挥高效与全面的管理工作。

3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转型措施

3.1 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公路建设整体质量得到保证。在此环境背景下,创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非常必要。通过制度落实,逐渐为监督管理工作发挥良好约束作用。首先,场站需创建对应验收机制,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工作之时,需保证在完成场站建设之后,直接向业主单位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相对应的审查申请,仔细勘察施工现场状况。结束相关检查工作以后,只有保证符合施工要求与标准,才可推动施工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制定与落实路基路面交工的相关验收机制。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影响,继而产生较为直观的联系。例如,在开展路基路面施工工作之时,其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与总体质量往往都难以得到控制,因此也一定会对公路整体质量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在此情况下,创建与落实路基路面验收类制度,可有效监督路基路面的总体施工状况。完成上堤施工的相关工作之后,其检测工作可直接交给项目业主组织监理或者中心试验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合格以后,才能推进后续路面施工工作。在开展路基路面质量监督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需依照路床填筑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展开破检活动,如果在检测之时出现了填料与施工预期相脱节的现象,可直接提出验收不合格,并且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3.2 明确质监机构定位

当前质检机构的职能大体主要表现在监理、施工与试验检测的市场管理上,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鉴定与参建单位质量行为管理等都带有政府的行政职能特色。在我国,公路质监机构改革需注意依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方向,促使质监机构逐渐朝着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行政机构转变,监督人员逐渐转变为公务员或參照公务员,开展管理工作,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要保证政府质量监督的权威与公正性,需促使质监机构充分明确质量监督执法的主体性地位。要令质监机构下设的检测机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需将保证其处于分拆与独立的状态。另外,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拓宽质量机构的职能部门,具体可通过控制职权重叠、实现监督资源整合等措施来逐渐实现。结合质量控制制度与质量管理职能,逐步形成全面覆盖与完整统一的政府质量监督体系,促使质量监督工作可逐渐实现无缝衔接,进一步突出质监机构工作的专一与全面性,逐步形成质量监督环节稳定,监督管理力度增强等现象,继而令公路工程质量逐渐获得全面控制。

3.3 提升监督人员工作水平

要促使交通运输行业可有效满足社会需求,需保证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监督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可有效改善招聘渠道与质量,促使招聘工作人员的能力逐渐变得更加突出,逐步提升工作人员的高素质水平。对监管机构来说,在对监督人员开展管理工作之时,可发挥培训方式的作用逐步增强对工作人员的质量监督管理掌握,并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下,促使工作人员逐渐掌握公路工程的监督管理质量标准以及具体的实践经验,完成对培训内容的统一测评,令监管人员具体公路质量监管的高效与准确性逐步提升。

3.4 创建先进管控技术

创新质量安全监督方式,摸索互联网与公路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新思路,可有效应对建设管理多元化、市场化以及建设管理重心转移的挑战,令数据与项目管理系统逐渐融合到一起,促使工程全寿命周期关键信息逐步实现共联共享。在云计算、大数据与BIM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理念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的建设,广泛推行各种智能系统在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的具体应用,逐步增强建设视频监控、预测预警与移动终端等设施的力度,继而促使质量安全生产监管智慧程度进一步提升。

3.5 提升工程精细化水平

通过创建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积极组织有关工程领域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的编写,精细化监管各个关键部位、环节,同时逐渐在招标文件中逐渐列出有关技术的相关要求,逐步形同通病治理的长效机制。将首件工程认可,逐渐作为施工标准化的一种标志化动作,促使施工工艺逐步得到充分落实,创建构件专业凿毛、喷淋养生等设备新工艺。依照品质工程创建示范引领,促使质量现象逐步推行工厂化预制,在有效提升工程精细化程度与质量水平的同时,减少混凝土结构物的漏浆、麻面、蜂窝等外观缺陷,促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合格率显著提升。

3.6 落实施工标准化

要保证标准化的“全、细、严”。其中全主要指的是标准化涵盖了设计、施工与建设的全过程,灵活结合具体精细编制管理的标准化变化、设计标准等。细则主要指的是有关标准化管理的办法不但需提出相应的框架要求,还要注意对项目建设所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等。严则指的是所有项目往往都需依照标准化要求展开各项工作,促使考核办法逐步变得更加完善,对从业单位提出严格的约束要求,全面化开展标准化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常态化下的质量监督工作任重道远。质监人员需对检查内容、方式,监督重点与工作程序等有相对深入与明确的认知,促使质量监督机制与措施逐渐朝着完善与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最大程度发挥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用,保障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磊刚.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9):207+209.

[2]魏贤明.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研究[J].交通世界,2020(24):125-126.

[3]魏賢明.新常态下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转型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10):186-187.

[4]梁永国.新常态下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转型研究[J].交通世界,2018(17):154-155+157.

作者:李文虎

上一篇:员工激励机制构建论文下一篇:医院财务审核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