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下建筑抗震论文

2022-07-03

[摘要]:地震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灾害,主要是对建筑物的破坏引起的。所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成为关系民生大计的重要问题。建筑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着建筑质量的好坏,而建筑质量是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必然会影响建筑的抗震能力。本文将通过对地震破坏建筑的机制来进行探究,分析建筑结构对建筑抗震能力的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建筑结构下建筑抗震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筑结构下建筑抗震论文 篇1: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浅述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汶川、玉树两大地震为首的地质灾害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地震中大型建筑倒塌会造成的重大伤亡发人深省,通过建筑结构改善建筑抗震水平已迫在眉睫。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

一、地震中建筑倒塌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地震中建筑倒塌的数据得知,在地震地质灾害当中导致房屋倒塌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影响。

(一)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在建筑施工环节中存在的抗震质量问题一直是限制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由于建设过程中施工方为了提升综合经济效益,过分强调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从而采用较为粗陋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导致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水平不达标,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建筑整体质量,甚至在重大地震中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

(二)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对于提升建筑的抗震水平也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根据我国对于高强度抗震地区的建筑施工结构设计要求来看,其中明确要求了废除预制板的施工结构设计方式,必须要使用现浇楼板,即使是低强度地区也必须通过加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方式进行施工操作。但是在汶川地震中我们发现有许多主要建筑根本没有按照国家抗震结构设计要求进行建筑,由于缺乏圈梁以及构造柱设计不合理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二、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抗震中的应用

(一)具有明确的抗震设计目标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场地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开展建筑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勘察,确定场地结构符合抗震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建造,根据我国相关抗震设计的基本规范,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基本目标。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抗震意识,以此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良好的抗震设计。其在进行结构设计中,需要基于抗震设计意识,以及我国目前颁布的抗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对其施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科学性、安全性的评估,之后根据其抗震性的强弱度,对其建筑物主体结构,使用不同方法,进行设计设防,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建筑物在遭受地震灾害时,可能发生的损害情况。其对于建筑物,进行设防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其按照可能发生灾害情况概率的方法,把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类,以此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在其分类中,不同的区域地质环境对其建筑物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几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与抗震设计之前深入实地,对其具体的施工地点进行详细调查,进而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性能。

(二)强化建筑底层的抗震能力

根据地震的相关灾害资料不难发现,几乎绝大多数的建筑出现倒塌情况都是由于底层的抗震能力较弱所导致的。从低层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底层框架的设计工作没有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应抗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而是根据投资方的利益进行了空间的扩充,为了获得更大的销售空间与销售利益而采取了中空设计,降低了柱在底层设计中的应用数量,最终导致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水平大大下降。其二,建筑物临街问题。一些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临街的情况,而临街部分为了提升商业街的综合利用效率往往只有承重柱而没有承重墙,结果就会导致称重能力大大下降,这样一旦出现强烈地震,缺乏承重墙的临街建筑物十分容易出现柱支撑应力过大导致断裂,其结果就会向着临街的一面倾斜甚至倒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解决上述建筑底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佳的方案就是通过加强建筑的圈梁以及构造柱的方式来实现抗震能力的普遍提升。

(三)增强建筑物刚性与整体性设计

从房屋内部构造的角度上来看,一般房屋是通过纵横承重构件以及顶部的楼盖组成整个空间内部具有一定刚度的结构体系的,在这个体系当中,影响抗震能力的核心因素就是建筑结构内部的空间整体刚度以及相应的整体性水平。根据我国当前的建筑物设计与建筑现状来看,大多数现浇钢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以及水平刚度,但是由于存在滑移和散落的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房屋的整體稳定性,就必须要通过设计楼板的刚度来提升墙体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整个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提升。另外,现浇楼板以及屋盖作为较强的框架结构,其具有优良的空间刚度与整体稳定特征,所以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设当中。

(四)强柱弱梁设计思路的应用

根据当前我国现行的基本抗震设计的规范化要求中提及的内容,当前我国的基本建筑设计的预期是强柱弱梁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建筑物在地震中出现倒塌的情况。其设计理念简要介绍如下: 强柱弱梁的设计思路实际上就是通过梁端在承受到超出地震设计的预估等级的地震地质灾害时可以通过产生裂缝出现塑性变形来有效吸收地震带来的能量,在保证整个构造柱在地震过程中不出现倒塌的前提下实现对能量的重复吸收,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水平,降低在震害中倒塌的几率。另外,强柱弱梁的设计思路还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整体成本造价,提升综合经济效益,促进行业的全面稳定发展。

(五)重视建筑结构形式设计的合理性

目前,在工民建筑物结构的设计中,包含着多样的设计方法,因此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法需要进行不同的抗震结构设计。同时其施工场地,也会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有效发挥,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建筑物设计中,对其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进行重视。在设计中,使用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该结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并且对于地震发生时的多种应力压力,也有着良好的抵御作用,因此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针对该结构进行的抗震设计,需要根据该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等级以及具体的抗震规范要求,来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时,需要对其楼层高度以及基于楼高的侧移量,进行重视。如果其楼层太高,使得该建筑物将会在实际的应用中,一旦出现地震灾害,或者是恶劣的天气情况时,将会导致建筑物侧移,继而导致建筑物在抵御各类灾害情况时,其所承受的应力加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重视其各项因素的影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楼层的设计,其中在多层楼的抗震设计中,多使用纵横墙承重,或者是横墙承重。

三、总结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房屋倒塌的概率,即使出现较强地震引发房屋倒塌,对于房屋倒塌情况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倒塌带来的人员伤亡。结构设计人员除了强化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之外,还要重点对建筑当地的地质与气候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与施工材料进行全面结合从而选出最佳的结构设计方案,为实现建筑抗震以及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力. 建筑结构对建筑抗震的作用[J]. 硅谷,2010( 24) : 188.

[2]燕鸣全. 建筑楼梯对结构抗震设计影响的研究[D]. 沈阳建筑大学,2012.

[3]张培培. 浅谈建筑抗震设计对结构的影响[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36) : 246.

作者:王辉刚

建筑结构下建筑抗震论文 篇2:

优化建筑结构提高抗震能力

[摘要]:地震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灾害,主要是对建筑物的破坏引起的。所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成为关系民生大计的重要问题。建筑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着建筑质量的好坏,而建筑质量是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必然会影响建筑的抗震能力。本文将通过对地震破坏建筑的机制来进行探究,分析建筑结构对建筑抗震能力的影响。

[关键字]:地震 建筑结构 抗震能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面积大的亚洲国家,同时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地震多发是我国所处地理位置的一大特点,地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地震过程中,建筑物大量倒塌、破坏,使人民的生命安全面临着巨大威胁。而建筑就在其中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建筑的倒塌导致了地震后的大量人员伤亡。所以,切实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和抗倒塌能力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建筑抗震能力的增强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倒塌,就可以有效减少地震中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

一、地震破坏建筑结构的机制

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先是形成较强的地层活动,随后通过地层的活动把地震力传送到建筑的上部结构,最终导致建筑倒塌。地震波有三种传播方式,它们分别是横波、纵波和面波。纵波的主要特点是上下振动,对建筑所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横波的主要特点是水平振动,相对于纵波来说,对建筑的破坏程度较大;面波是横波和纵波的混合波,它振动强度大,对建筑的破坏性也相应最大。面波到达地面时,剧烈振动建主基部,加上建筑物的重力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合力,这一力会造成建筑物倒塌。

二、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

1、建筑的材质。建筑的质量越好,抗震能力越好,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就越小。所以,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用于建筑的材料越好,建筑的抗震能力居越好,例如,将能显著改善建筑抗震性能的轻质材料用于建筑施工中,所造建筑就比一般材质的建筑有更高的抗震能力。

2、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另一个关键。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质量问题,都会使建筑的抗震能力大打折扣。

3、建筑设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地震所产生的扭转,必须保证平面布置时结构的质心和刚心重合。并且要尽最大可能降低建筑結构的重心,保持建筑有合适的高度。

4、选择建筑施工的位置。建筑的建造位置也是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地形和地质,选出抗震能力较强的位置进行建筑施工。

三、优化建筑结构,提高抗震能力

1、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优化的关键步骤。所以首先要合理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简单地讲,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就是要成本少一点,用料省一点,施工简单易行。但并不是说经营成本低就是最合理最合适的结构。如果不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建筑设计,只是一味地节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长期效益,降低建筑的质量安全,从长期来说,会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安全,即使在没有自然灾害的条件下。优化建筑结构设计要体现在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要全方位的进行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细化建筑设计内容,时刻注意控制工程造价,以严格认真的态度来进行设计,努力实现设计的经济技术化。

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体型的选择和规模的确定,这一阶段要优选设计方案,将设计量化和细化。建筑工程造价受结构形式,基础种类,材质和厚度等多种结构因素的影响。一个好的结构设计必须是在综合满足其他各方面的前提下所得出的合理结果。所以结构设计师应该严格掌控好建筑设计中的各种因素,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与各方面人士积极配合,积极讨论,精确研究,使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可行可靠、经济合理。

2、优化建筑结构总体原则是:保证建筑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建筑物的建造位置是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重要因素。在选择建筑位置时首先要了解地形、地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找到最有利于建筑抗震的地方。根据地震对建筑产生破坏的机制,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该确保建筑各部结构之间的紧密连接,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建筑的主体与其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最终达到尽可能减少地震损害程度的目的。

3、开发高性能抗震材料,推进抗震技术研究

建筑施工时应该选用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从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目前,我们所知的抗震性能较好的抗震材料有钢结构、轻型复合材料及木质结构。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努力提出抗震的新观点,开发抗震新技术,这是我们对抗地震损害建筑的最为实用的途径。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严重影响着建筑的抗震能力,好的建筑施工质量是保证建筑抗震能力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部门应该严格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和建筑施工要球进行施工。与此同时,建筑相关部门应该切实把好质量关,注意建筑施工的细节,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能够达到相应要求。

4、控制好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价值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联系着人民生命安全问题和国家的财产问题。,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好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阶段。

5、增强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质量监控是一个全方位的控制工程。首先,要控制好所投入资源和条件的质量。在建筑项目施工前,对施工的每一准备工作都要严格控制质量,对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要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再者,要控制好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确保施工过程的正常顺利进行。例如,所投入材料设备的质量、施工工作人员的质量、以及对施工技术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控;最后,对那些已经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已完成工程符合建造标准和安全要求。例如,全方位地检测已完成建筑工程的质量,评定已完成工程的质量,审核所有具有技术质量的文档等。

6、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有很强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建筑过程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建造出高标准的建筑,保证建筑的质量,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所以,要定期对建筑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学习先进建筑专业知识,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各种规章制度,安全规范,从而培养从业人员的敬业意识和质量意识。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的高层管理者应该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及时反省总结,努力增强企业管理层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提升管理水平,从整体上实现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顺利完成。

四、小结

地震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灾害,主要是对建筑物的破坏引起的。所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成为关系民生大计的重要问题。建筑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着建筑质量的好坏,而建筑质量是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必然会影响建筑的抗震能力。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必须优化建筑结构。通过分析地震影响建筑结构的机制,笔者认为优化建筑结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优化建筑结构设计。2、建筑物的建造位置严重影响着建筑抗震能力的强弱。因此充分熟悉地形、地质等因素,选择有较好抗震能力的建筑位置是保证建筑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3、开发高性能抗震材料,推进抗震技术研究4、控制好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5、增强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6、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建筑结构的优化,最终一定会达到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婷婷。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2012(6)

[2]李小华。浅谈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方法。2011(6)

[3]陈晓。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方法探讨。2010(11)

作者:刘惠丽

建筑结构下建筑抗震论文 篇3: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抗震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深受相关专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房屋建筑抗震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详细探讨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震设计 房屋建筑 结构设计 应用

抗震设计是房屋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地震多发区域更应注重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应用,以减少地震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强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房屋建筑抗震的重要性

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中破坏较大的灾害之一,由于其发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目前人类掌握的科技在准确预测地震发生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为减少地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注重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

众多周知,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群跻身于大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剧增。同时大城市聚集的财富逐渐增多,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地震,往往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经过众多建筑专家和相关部门研究形成了房屋建筑抗震规范,即要求房屋遇到小震时不会被破坏,中震时能够进行维护加固,大震时建筑不会倒塌,以将人们的损失降低最小,这足以说明人们对房屋建筑抗震的重视。

二、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后期施工的能否顺利进行,为此相关单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而且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严格遵守“安全、经济与实用”原则。而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更应注重这方面的考虑。下面对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1.增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

为增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要求房屋建筑设计单位设计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首先,结合房屋建筑结构要求,综合分析影响房屋地基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从而选择抗震性能较强的地基,以防止地震中地基变形威胁房屋建筑安全;其次,相同房屋建筑结构单元地基设计时应保证地基性质相同,从而将地基与房屋结构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以充分发挥地基的抗震潜能。而且房屋建筑设计应尽量做到对称、规则,以降低地震中房屋建筑扭曲程度;再次,应从房屋建筑的整体考虑,必要情况下可增设抵抗防线,以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同时对房屋建筑的受力情况进行充分的把握,防止某些结构的抗震性能不符合设计标准;最后,注重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减少房屋建筑自身重力,减小地震对其产生的作用力。同时,设计的房屋建筑结构空间应保持统一,并加强其平面结构的连接,以提高房屋建筑结构刚度。

2.降低地震对房屋建筑影响措施

目前降低地震对建筑物影响的常用方法为:在建筑主体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层,从而缓冲地震力的传播,降低地震的破坏力。另外,部分建筑设计时要求在建筑顶部设置反摆装置,即一旦发生地震该反摆装置和建筑物保持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加建筑物阻尼的作用,防止房屋建筑因位移过大造成破坏。经大量实践证明,反摆装置能有效缓解地震破坏,有效率达65%。而且该装置还能较好的保护建筑物内部物品,将地震的破坏能力降到最低。

3.严格按照地震设防标准设计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应严格按照地震设防标准实施。目前依据建筑物使用价值可将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类别,其中前两种建筑物要求应具备6度~8度抗震烈度,并且比本地抗震设防要求高一度;而对丙类建筑而言无论抗震设防还是采取的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抗震要求;丁类建筑在符合本地抗震设计要求前提下,抗震设防可适当降低。因此,对房屋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首先明确建筑物类别,进而根据规定采取对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一方面使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房屋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提高房屋建筑刚度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注重刚度的提高,即结合房屋建筑建造要求和用途,确定合理刚度以充分发挥其抗震性能。为此,房屋建筑设计时可参考以下内容认真落实。首先,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刚度和承载能力,被广泛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因此设计过程中注重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其次,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后可在其之上加装钢结构,以达到进一步对其进行加固的目的。另外,当遇到部分屋盖采用钢结构,而建筑整个抗测力体系仍主要依靠钢筋混凝土的情况时,仍需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计。

另外,房屋建筑刚度并非越高越好,主要因为房屋建筑刚度高,其内部结构受到地震力的作用越大,房屋建筑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越严重,而且建筑刚度越大相应施工成本会增加;而当房屋建筑刚度不足,地震中很容易因承載力不足而变形,从而房屋建筑安全带来较大威胁。

三、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除采取以上措施外,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应用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1.建筑构件及连接点抗震设计

在社会发展推动下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的构件形式与种类日益增多,例如,玻璃幕墙、花岗岩、大理石板材等,不可否认这些构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屋建筑性能,但设计时还应注重抗震方面的考虑,同时还应保证房屋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符合抗震标准要求。另外,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还涉及诸如壁橱、玻璃隔断、内隔断等非结构构件,为提高其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应将其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以防止其在地震中出现倒塌现象。

2.严格控制设计限值

抗震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设计限值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准确把握建筑层数与总体高度。实施证明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按照相关规定,将建筑的层数和高度控制要求范围内,可有效降低地震的破坏。例如,假设房屋建筑设置成8度的设防烈度,此时建筑层数应小于6层,如其为粘土砖多层房屋总体高度应低于18m;如房屋建筑框架为钢筋混凝土时,整个建筑物高度应低于45m。其二,严格控制局部墙体尺寸以及横墙间距尺寸大小。事实证明,如横墙之间具有较大距离时会消弱楼盖平面刚度,阻断地震力的传递,增加纵墙的侧向变形程度,减低地震承载力,最终使纵墙因稳定性差而倒塌破坏。另外,建筑局部墙体,例如内墙阴角等位置如不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受地震影响极易发生倒塌和开裂现象。因此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上述问题,降低地震给房屋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

3.屋顶建筑抗震设计注意事项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时不能忽略屋顶建筑抗震设计,设计时应认真把握以下内容:首先,在满足设计标准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房屋建筑高度。同时注重轻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并保证屋顶建筑刚度和质量均匀分布,使地震作用力通畅的传递;其次,保证房屋建筑下部重心和建筑重心保持一致,以增强建筑稳定性。

四、总结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房屋建筑处在不断的设计与建设中。同时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更为注重抗震上的要求,因此,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加强抗震设计,以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中的破坏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赵宏伟.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 山西科技,2012,05:31-32.

[2]周定前. 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64-65.

[3]张映超.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J]. 科技风,2011,13:198.

[4]宋海燕. 谈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13,27:.

姓名:宋崇 专业:土木工程 公司:宿迁市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出生年月:1983年05月 性别:男。

作者:宋崇

上一篇: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论文下一篇:振兴汉乐府民族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