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工程测量编程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现代测绘新技术和测绘理论的飞速发展,对高职测绘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示范院校过程中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提出了“项目导向”模式下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计算器工程测量编程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算器工程测量编程管理论文 篇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仪器和利用仪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测量实践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工程测量 高等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1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尤其是现今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更多的职业面向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方向的学生。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技术专业基础课,也是实际工程施工中的第一重要环节——施工放样,对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多是培养成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也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及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由此可见,对于职业院校来說,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接触今后的工作内容,把校内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

2 正文

一、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发展方向

目前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与行业接轨,在培养学生方面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其一,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其二,,理论联系实际,将工程测量课程与在建工程相融合,能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意志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今后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能要求,能够在毕业后立即投入到工作岗位中,而不是经过长时间师傅的带入式学习,感受企业文化,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施工现场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三,工程测量教练式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自主工作能力,帮助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并且充分利用学校在建基地建设的施工放样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深化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所以,做好学生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更深入的代表了职业院校在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

1、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仪器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分组率达到最小化,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动手参与,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

自2011年以来,针对测量仪器设备较少的情况,我系主任几次向院方申请,并详细地阐述论证了购置新仪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取得了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先后购进了S3型水准仪、J6型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设备。现已完全能满足本校学生的现有实践教学的需要,增加了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但由于目前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3S技术的发展,我校实训室的设备已明显落后于生产,故实训室的建设必不可少。而现在我校正处于筹备综合实训楼——科技馆的建设过程中,笔者积极参与了320平方米的测量实训室的规划设计。

在原有的仪器基础上将增加RTK、垂准仪、扫平仪等仪器设备的购置。届时,可使工程测量实训室的功能更加完善,力争与实际工程100%接轨。 转

2、优化教材内容

从现有的教材来看,大多数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生产现场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选用合理的教材,根据现场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对普通测量技术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相应的应用测量技术和现代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比如可以增加计算器编程、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GPS在施工中的应用等。现在大多数的工程测量教材在应用技术章节讲的过于简单,这在教学中要讲到各个方面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普通测量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用,应用测量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不同的方向进行选用,现代测量技术作为学生熟悉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

3、工程测量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和课间实习相结合是工程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在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引导的角度讲授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授中要留出适宜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根据职业教育工程测量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基础情况,改变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加大实践课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走上生产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要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及新知识、新技术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上可采用讲座、参观等方式,聘请测绘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一些行业最新知识和最新技术,带领学生参观从事现代测绘业的生产单位,使学生了解测绘行业的发展趋势,激发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上能变被动为主动。

4、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测量实训是工程测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技能和测量作业方法的主要途径。但是现在测量实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实践操作课的组织管理比较松懈,缺乏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和结果取证;设计的实训项目还没有完全和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实际脱节;实训项目偏少,测量仪器陈旧,未能完全把工程建设中的现代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运用进来。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要真正做到将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学以致用,可以采用学生实践操作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的改革模式,即由学校联系施工企业,提供学校的实训基地测绘数据,将其作为标准答案,而学生则由老师安排随时随机分组,进行测绘操作,老师定期向学生分发标准答案的部分内容,学生自我修正,做到直至结果偏差在施工安全范围内为止。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工作能力,最终建立学生自我发展成长平台。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它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需要学院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以上只是笔者在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探索与实践,今后将继续加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技术型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2]任伟.工程测量实训课设计实施与考核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7).

[3]朱爱民,万德臣.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内容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N].测绘通报,2004,(8).

[4]马中军,张树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A]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5]许秀凤.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

作者:甘其利 孙俊霞 陈万清 任粟 王丽梅

计算器工程测量编程管理论文 篇2:

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 要:现代测绘新技术和测绘理论的飞速发展,对高职测绘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示范院校过程中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提出了“项目导向”模式下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项目导向;测绘;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冯大福(1966-),男,四川阆中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测学院副教授,测量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矿山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的教学。

一、课程体系在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即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规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也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及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即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课程体系也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专业的招生和专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上。测绘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传统方法与过去的测绘理论和测绘技术发展状况是相吻合的。但近年来,测绘新技术和测绘理论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普及的速度程度也较高,如GPS、RS、GIS、数字测绘技术、免棱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的测绘类专业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笔者所在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量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针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了基于“项目导向”的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工作岗位需求为指引的思路,充分体现了高职测绘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基本“项目导向”模式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在探索与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并且基于“项目导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高职测量专业的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应用测量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的道路,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测绘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项目导向”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项目导向”模式主要有三种实现途径:一是根据生产一线真实测绘项目所需要的能力来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二是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一个项目完成的过程组织教学;三是学生参与真实的测绘生产项目,让他们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获得最直接的实践动手能力。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步骤如下:

1.确定培养目标。通过多次讨论,确定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内容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适应重庆及西部地区的国家基础测绘部门、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国土资源勘测部门、房地产测量部门、地质勘探部门、交通工程建设部门、电力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和矿山企业等生产建设第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并且爱岗敬业的测绘行业高技能人才。

2.市场调研。组织测量教研室的教师分组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的岗位和岗位群有哪些;二是岗位和岗位群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三是测绘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调研时先设计调研表格,到企业后主要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总工程师、技术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领导等进行访谈。以召集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座谈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为主,以了解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对测绘企业的测绘仪器、作业方法、数据处理软件类型及测绘成果的最终表达形式等进行了解。在充分分析问卷调查表、访谈及座谈会记录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我院的测量教学团队,利用2007年、2008年两个寒假,到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土地与房屋勘测院等单位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岗位群,了解了岗位及岗位群所要完成的60余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等多项内容。

3.专家论证。测量教研室在2008年1月和2008年11月组织测量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召开了两次专业建设会议。邀请了重庆市勘测院总工程师等7名测绘专家,对调研中掌握的岗位和岗位群、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最终确定了我院测量专业毕业的岗位和岗位群有:地形测量技术员、线路施工测量技术员、房屋建筑施工测量技术员、地籍测量技术员、矿山测量技术员、水利水电施工测量技术员。从60余个工作任务中归纳提炼了图根导线计算、土石方测量和界址点测量等52个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了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4.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在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绘制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对应图表。表格横向罗列了岗位和岗位群,纵向罗列了52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每一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对应的表格内打勾,如地籍测量技术员应会完成草图法数字地形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土地面积量算等典型工作任务。

5.将工作任务归纳为多个典型工程项目 在上述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对应表格的基础上,将与测绘职业的行动情境相互关联的同一类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即将52个测绘典型工作任务按类型归纳,最终形成了8个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地形测量、数字测图、GPS测量、变形监测、房屋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矿山测量、航空像片内业处理。

6.按工程项目要求设置专业课程。通过深入分析,对八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培养这些能力支撑的学习领域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的课程有:地形测量、计算机与测量绘图、数字测图、计算器编程、地籍调查与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控制测量、GPS测量、测量平差、建筑与道路施工、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矿山测量、煤矿开采、矿图测绘、煤田地质与勘探、摄影测量和VB程序设计等。

7.形成课程体系。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以完成基础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测绘能力培养为核心,提炼支撑完成测绘工程项目能力的核心课程。并按照从易至难的原则进行划分,对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要求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同时,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各学习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建设团队的老师与学院基础教学部的老师一起设计了基础理论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和课程。最终,形成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如表所示)。

三、结语

在深入进行测绘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按行业需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能力需求优化高职测绘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从工作任务中提炼典型工程项目,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了以测绘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建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战育人、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结合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将重庆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每门课程对应的测绘项目贯穿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测量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质量高。

当然,课程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测量生产一线对测量新技术、新理论的信息回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与测绘工程项目实际联系紧密、互动灵活的理论与实训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机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对于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另外六个专业,如工程测量与监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GPS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矿山测量等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慧波,等.高职应用化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09).

[2]李清秀,等.工作导向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08).

[3]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1).

责任编辑 何颖萍

作者:冯大福 邓军

计算器工程测量编程管理论文 篇3:

园林测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摘要从剖析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学校及专业实际情况,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一套完整、专业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也为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由学术型教育转向应用型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园林测量;实践教学体系;项目教学;园林技术专业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Garden Survey Course

SUN Feng(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Three Gorges Polytechnic College, Chongqing 400415)

Key wordsGarden surve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Project teaching; Garden technology major

园林测量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型课程。园林测量也是园林技术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更新现有的测量教学仪器,增强园林测量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强化园林测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现有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思维十分必要。

1园林测量原有教学体系的局限性

1.1教学方法单一,实习时间过度集中园林测量原有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集中讲授、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即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讲述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注意事项,在临近期末的测量实习中,教师对相关的测量仪器进行演示操作,布置任务,学生观摩,自行操作,本质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实践教学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便于教学管理,尤其是在实验室管理人员较少,测量仪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经常与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实习冲突,分散学生注意力,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无法满足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要求、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更不能满足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

1.2教学设备陈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测绘仪器的不断更新,在测绘领域,数字化测图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图解法测图技术。而目前一些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测图方法,这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更不能与实际工作衔接。在园林测量的实践教学中,应该加入全站仪、GPS-RTK等现代化测绘技术和仪器的讲解和操作,将自动化、全数字、高精度的数字化测图技术融汇到平时的教学过程,做到教学内容、工作环境与硬件设备的同步升级换代。

1.3教学形式固化,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测量学的主要内容是地形信息的采集、处理、应用和工程设计的施工放样,其过程是“测绘—应用—测设”[1]。在现有的测量实习中,受实习时间、测量仪器不足等情况的影响,大多数实习都是围绕测量部分展开的,应用和测设部分涉及很少。根据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涉及的测设知识相对比较多。因此,在园林测量的实习教学环节中,可以与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等课程紧密结合,增加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测绘—应用—测设”紧密衔接,做到知识的强化和连贯。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是重庆市高职院校中开办最早的专业,是重庆市市级示范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的建设也需要提高园林测量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来支撑[2],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具有教育特色的园林测量实践教学体系十分必要。

2园林测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园林测量实践教学体系由项目教学、综合实习、创新课外活动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园林测量实践教学体系框架2.1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测量项目学习内容分散、训练不系统的被动局面,本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社会所需的设计思路,充分考虑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对测量知识需求的特点,着重突出在学生能力提升、技术提高上。本课程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方法,导入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前沿科技成果,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在园林测量教学中,分为“水准测量”、“数字化测图”和“建筑物、构筑物测设”三大项目。

2.1.1水准测量。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识别DS3型微倾水准仪基本构造、测量原理和方法,逐步掌握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使用,在使用各种水准测量仪器的过程中,严格遵照国家规范相关技术标准执行,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条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分为三、四等水准测量组和二等水准测量组,并配备不同的实习仪器。

2.1.2数字化测图。数字化测图不论从测图方法上,还是从测图设备上,都改进了原有的图解法测图。测量设备不仅有早期的平板仪,还有全站仪、GPSRTK、扫描仪、数字化仪等仪器设备,测量成果不但是可以绘制在图纸上的地形图,还可以是借助相关专业软件,形成以计算机内存、光盘、移动盘等为载体的数字地形信息。在实践操作中,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字测绘的定位精度高、作业速度快、数据量大、涵盖信息全、便于更新、实时性和动态性特点,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3]。

2.1.3园林景观地物测设。在数字化测图完成后,各测量小组以地形图为底图,对图幅内的区域进行园林景观地物设计,结合园林规划设计图纸和园林工程知识内容,一方面借助计算器或计算器编程计算出所需要的数据,另一方面根据所生成的电子地形图,通过相关专业软件直接获取坐标,然后再实地放样。放样时,既可以按照原始的皮尺放样,也可以借助全站仪或者GPS进行放样。通过对园林建筑物、构筑物测设,旨在使学生在该项目学习中能够应用测量理论、测量设备和其他专业课知识,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测绘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2.2测量实习测量实习是园林测量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园林测量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实习,能够加深理解和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实习现场所出现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借助自己的劳动成果,融会贯通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根据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安排,园林测量综合实习安排在理论结束后,有1周的集中实习,实习内容涵盖水准测量、数字化测绘、园林景观地物的测设等内容。按照项目轮训,分组进行的要求实施,使每个组、每个人尽可能地掌握不同仪器、不同项目的测量方法和步骤。为满足教学要求,借助于学校市级示范建设的契机,学校园林技术专业在原有测量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新增了多套台不同型号、不同性能的水准仪、全站仪、GPS、扫描仪、绘图仪等硬件设备和CASS9.0等专业软件,为园林测量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习环境和条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课外创新活动

2.3.1搭建课外创新活动平台。从2010年开始,农林科技系成立了 “园林测量协会”。刚开始,协会会员以园林技术专业学生为主,农林科技系其他专业为辅,随着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到目前为止,协会会员不分专业,不分年级,采取“学生主导、教师参与,以老带新”的运行管理模式,定期组织本院学生开展园林测量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交流,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此外,为配合园林测量协会开展活动,系部的园林测量实验室坚持每周五下午定期为协会会员免费开放,会员只需提供有效证件,就可以借取测量仪器,并获得专任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为充实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风建设,农林科技系不定期为本系学生举办“农林故事会”,邀请已经毕业的在各个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行业企业的部门负责人为在校学生做报告。“园林测量协会”以“农林故事会”为契机,和毕业学生、企业员工、部门负责人深入交流,增加了职业认同感,了解了前沿科技和行业发展趋势,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激发了学习园林测量的兴趣。

2.3.2校企合作,以赛促学。从2010年开始,学校在每年的3月和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都会定期举办为期一周的校级技能比赛,测量项目涵盖三四等水准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施工放线等内容。通过学校提供平台,学生参加,教师评审,企业赞助,用人单位现场观摩的方式进行。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表现力的同时,也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从2012年开始,农林科技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重庆市测量技能大赛,在与其他院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同场竞技中,取得了3个单项三等奖和1个综合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加激发了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的热情。

2.3.3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根据专业设置不同,农林科技系建立了多个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内实习基地,本着开放性、职业性和多元化的建管原则开展实习,在这里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提升测量技能,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在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和园林工程施工企业和园林景观设计企业以及一些测绘公司共同合作,学校输送一些优秀的测量学生到以上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水准仪、全站仪、GPSRTK等测绘仪器的频繁使用,水准测量,地形图测绘、施工放线、土石方计算、沉降观测等各项目轮番进行,各项目和规划设计,园林施工相互融合,加上公司严谨的工作态度,紧凑的工作节奏,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学生对园林测量的认知度。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技能和素质都有明显的提升。

3结语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在园林测量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改善了原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弊端,顺应了实践教学的客观规律,践行了职业教育理念,通过长期的实践和验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可行性强的、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增加了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度。园林测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和运行,不仅对其他职业院校,对处于转型中的普通本科院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孝烈,鲍峰,程效军.测量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安怡,陈昌平,沈璐.“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1):77.

[3] 金为民.测量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作者:孙锋

上一篇:市政工程各阶段投资控制论文下一篇:农业政策性银行水利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