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优化养殖技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新疆黑蜂产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和消耗资源,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为当地农牧民创收。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对蜂产品需求量的增加,黑蜂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蜂优化养殖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蜂优化养殖技术论文 篇1:

提高中蜂养殖效益的应对措施

摘要:中蜂养殖产业在近几年的养殖热度极高,作为一项投入低、成效高的产业,是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也是很多地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辽宁抚顺地区中锋养殖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已经得到了群体化的发展,激活了当地的市场经济。但是实际中蜂养殖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辽宁抚顺地区中蜂养殖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推动辽宁抚顺地区中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提高;中蜂养殖;效益;应对措施

前言

辽宁抚顺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适合发展中蜂养殖产业,抚顺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属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地势较高,平均海拔400-500米,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抚顺的土地结构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从辽宁抚顺地区的地理情况来看“多山”是其主要的特点,其辽宁抚顺气候适宜,境内植被丰富,适合中蜂的繁殖和栖息,要充分发挥辽宁抚顺地区的自然优势,促使中蜂养殖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应结合辽宁抚顺地区中蜂养殖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以推动辽宁抚顺地区中蜂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

1 中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规模有差异,小规模管理效益差

中蜂养殖与其他养殖业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以小规模养殖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中蜂养殖产业受到传统小农作业的影响较深,以个体为主,规模大养殖户较少,虽然现在已经形成群体性的养殖模式,但是个体形式依然突出,当下的养殖模式导致蜂群分布失衡,统一化的管理标准难以形成,不利于集中管理,因而在控制蜂蜜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阻碍。对于部分贫困户而言,在中蜂养殖过程中技术和资金的不到位,更是难上加难,最终降低了整体的中蜂养殖效益[1]。

1.2 蜂蜜售价参差不齐,缺少龙头企业引领

当下辽宁抚顺地区的蜂产品销售模式还以传统模式为主,以蜂农和合作社通过自产自销的狭窄渠道进行销售,导致蜂蜜产品的质量和售价有一定的差异,从而不利于蜂产品的市场化发展。一些未经包装、筛选的蜂蜜产品相对来说价格较低,而经过合作社包装和筛选的蜂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进而导致蜂蜜产品的价格差异极大,从蜂蜜产品的价格差异可以看出辽宁抚顺地区的中蜂养殖产业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进而降低了多数养蜂户的效益。

1.3 养殖环境差异大,质量控制不足

当下辽宁抚顺地區的中蜂养殖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为中蜂养殖产业打通了政策通道,创造了良好的中蜂养殖环境,中蜂养殖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投入大量资金,才能逐渐推动中蜂养殖的规模化发展。但是辽宁抚顺地区还有部分养蜂户以小规模养殖为主,规模较小, 管理较为随意,不重视中蜂养殖场地的选择,进而导致养殖环境不太规范,最终降低了养殖的效益。同时部分养殖户不但养殖中蜂,还同时养殖了其他畜禽,不仅分散了精力,也导致中蜂养殖环境不佳,影响了整体的养殖质量,限制了蜂群的正常发展。

1.4 养殖水平落差大,技术培训不足

辽宁抚顺地区在发展中蜂养殖产业的过程中,很多农户纷纷投入到中锋养殖中,对于小部分的农户而言,存在盲目跟风的问题,不仅仅缺乏前期的规划,也缺乏前期的学习,没有掌握系统的中蜂养殖知识就盲目养殖,进而降低了养殖效益,同时这部分农户还缺乏养殖经验和技术,未能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不但没有收获养殖收益,还出现了蜂群起盗、飞逃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影响了辽宁抚顺地区的养蜂小气候,干扰了其他养蜂户管理。

2 提高中蜂养殖效益的应对措施

2.1 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建立种养结合模式

2.1.1 发挥山区地理优势

辽宁抚顺地区平均海拔400-500米,地理优势明显,是发展中蜂养殖产业的好地方,抚顺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属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地势总体较高,作为一个以山区为优势的农业地区,自然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在发展中蜂养殖产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盛行,森林产业发展极好,为辽宁抚顺地区的中蜂养殖创建了更丰富的蜜粉源植物,同时也为中蜂养殖创建了广阔的养殖场地,辽宁抚顺地区应该发挥自然优势,推动中蜂养殖的规模化发展。

2.1.2 重视蜜粉源植被保护和种植

中蜂养殖产业依赖于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蜜粉源植被是中蜂养殖产业发展的根本,辽宁抚顺地区要丰富蜜粉源植被的种类、数量,提升蜜粉源植被的质量,在发展中蜂养殖产业的同时,要重视蜜粉源植被的种植与保护。第一,加大蜜粉源植被的保护,保护蜂的采蜜地;第二,可以鼓励当地的蜂农开垦农闲土地,种植多种用途蜜粉源植被(如玫瑰花等),即可以采蜜、又可以开发旅游产业、还可以出售玫瑰花,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2 重视饲养管理,提升养殖品质

2.2.1 推动蜂群发展

在蜂群管理中,不能盲目的只追求蜂群的数量,而不注重蜂群的质量,要养大群、强群中蜂,重视蜂群结构的优化,通过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发展壮大优良种蜂。充分利用省级联合保种场,以点带面提高抚顺地区整体蜂群质量。

2.2.2 合理选择蜂场

在蜂场的选址上应该予以重视,一般要选择在地势高,干燥且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地势应该开阔,环境幽静且距离蜜粉源近的地方,并且养蜂地址的选择要远离居住区。在蜂箱的设置上,也应该科学合理地摆放,保证蜂箱错落有序。

2.2.3 加强饲养管理

在中蜂养殖中,应该做好四季的管理工作,保证管理的高效,提升养殖效益,在不同季节的管理中应该做到有所重点,春季要做好中囊病的预防及繁育工作,夏季要做好防虫及防暑工作,秋季要做好黄蜂的预防及育种工作,冬天要为蜂群准备充足的饲料及防寒保暖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辽宁抚顺地区在中蜂养殖上优势明显,应加大养蜂产业的建设,地区应结合资源力量,并给予支持,打通中蜂养殖规模发展之路,提升当地经济产业。

参考文献:

[1]王建勇.山区提高中蜂养殖效益的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05):22-23.

[2]田海军,彭永斌.山区提高中蜂养殖效益的应对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9,7(06):101-103.

项目名称:FSYC202107005 抚顺英才计划 Supported by FuShun Revitalization Talents Program

作者:刘景玉

中蜂优化养殖技术论文 篇2:

新疆黑蜂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新疆黑蜂产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和消耗资源,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为当地农牧民创收。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对蜂产品需求量的增加,黑蜂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文针对黑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新疆黑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黑蜂;产业;现状;对策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Black Bee Industry

Li Yang

(The Grassland Station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49,China)

Key words:Xinjiang black bee;Industry;Status;Countermeasures

1 新疆黑蜂产业发展背景

1.1 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 新疆黑蜂种蜂场位于县城东116km,海拔高度1 560~3 300m;气候为大陆型北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3.2℃,年日照时数2 807h,年降雨量500~700mm,无霜期90d。东与美丽的唐布拉接壤,南临阿布热勒山,博罗科努山屹立在种蜂场北面,喀什河从种蜂场中间穿过。种蜂场具有优质草场2.41万hm2,该地区有160多种山花植被,占地6.67万hm2左右的上乘蜜源,其中具有独特中药保健价值的花草76种,从早春3月中旬至8月底,百花盛开,可供3万多群蜜蜂采集、繁殖。水资源、温泉及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天然蜜库”之称。生产的蜂蜜、王浆、花粉无任何污染,是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高级滋补品。

1.2 丰富的蜜源植物优势 新疆黑蜂种蜂场蜜源植物种类繁多、面积广阔、泌蜜多、含糖量高。主要的流蜜期为6月下旬至8月底,从5月到9月都有野生花草泌蜜,其中粉蜜较多的主要蜜源植物有油菜、蒲公英、直齿荆芥、牛至、橐吾、老鹳草、党参、天山贝母、益母草、密花香薷、黄花菜、鼠尾草、牛蒡子、野薄荷、草木犀、大蓟、百里香等。

1.3 宝贵的蜂种资源带来发展机遇 新疆黑蜂是我国最早的西蜂地方品种资源之一,也是当前发现能在我国野生的西蜂品种,其是长期以来在伊犁地区恶劣的气候和蜜源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生态型,个体较大、繁殖力强、分蜂性弱、耐寒、抗病、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和大宗蜜源,抗逆性能超过其他西蜂品种。2007年,我国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搜集整理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名录,3个蜂种被列入了保种名录,“新疆黑蜂”就是其中之一。

1.4 环保和朝阳产业将带来发展机遇 养蜂业是一项投资少、收益大、不污染环境的生态型农业产业,能推动农业增产及畜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必然追求健康长寿、甜蜜的生活,渴望食用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但目前我国的蜂产品消费水平还比较低,蜂蜜、蜂花粉等都是天然保健食品,正符合人们的追求,因此,各种蜂产品定会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发展前景良好。

2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新疆黑蜂种群退化严重 新疆黑蜂是新疆特有的优良品种,体型大、体能强,抗病能力优于其它品种的蜜蜂,所产蜂蜜所含营养成份也比普通蜂蜜丰富。但是由于近30a与外地蜂种的杂交,新疆黑峰种群已严重退化,成为国家濒危物种。为加大新疆黑蜂资源的保护力度,2011年结合国家新疆黑蜂良种繁育场扩建项目,国家农业部在尼勒克县种蜂场新建占地面积0.67hm2,建筑面积680m2,总投资193万的黑蜂育种站。新疆黑蜂育种工作站的建成和使用为新疆黑蜂的培育、推广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育种站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新疆黑蜂基因保存下来,使这一珍贵的濒危物种得到保护;采用控制隔离区自然交尾的办法为广大蜂农繁育提供纯种的新疆黑蜂蜂王,满足用种需求。目前饲养的纯种新疆黑蜂核心育种群300群,通过蜜蜂人工授精、自然交尾培育等技术对新疆黑蜂进行定向选育,使其种群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2 养殖分散规模小,管理粗放效益低 新疆黑蜂养殖业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小规模粗放型的传统蜜蜂养殖阶段,养殖户分散且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蜂产品产量低且由收购商低价收购。结合实际,以蜂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增加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特色化、名牌化为突破口,2013年当地启动实施了新疆黑蜂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打造4个新疆黑蜂蜂群规模达到200群以上的黑蜂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以基地示范区为中心,辐射带动了82个放蜂点蜂户实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

2.3 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进几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相继成立了一大批专业种(养)殖合作社,但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健全,组织章程形同虚设,管理制度不透明,成员关系较为松散,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合作社成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不足等。

3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新疆黑蜂自然交尾隔离区管理 2014年,新疆黑蜂自然交尾隔离区在温布拉巴沟东经83°25′30″、北纬43°44′18″处建立,共安置黑蜂种群60群,确保了新疆黑蜂自然交尾工作的成功顺利开展。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地方法规,严格依法管理新疆黑蜂这一珍贵的畜禽遗传资源。在蜜蜂繁殖季节,可在交通要道路设点,派专人在隔离交尾区管护,堵截、转移非种用蜂群和异种蜂群进入,保障保护区和交尾区内种蜂繁育的纯度。

3.2 加强国家级新疆黑蜂保种场的保护和利用 严格落实《新疆黑蜂保护区蜂群黑化实施方案》,以杀王换种、人工受精等方式使部分杂交群、品种退化群的种群结构得以优化,确保保护区内新疆黑蜂基因不退化、蜂种不杂化,进一步提高黑蜂育种站培育新疆黑蜂蜂王效率,为新疆黑蜂畜禽保种发挥积极作用。实时掌握新疆黑蜂种群规模及质量、保种设施设备运行、种蜂系谱档案管理、保种场技术力量及黑蜂产业发展制度建设等情况,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新疆黑蜂保种场的保护和利用。

3.3 制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意识 根据农产品区域特色和规模化养殖情况制定养蜂业发展规划,参照有关支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研究落实鼓励家庭养蜂蜂业保险、蜂病防治等补助。组织技术推广部门、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有关专家加强对蜂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强化蜜蜂养殖产业化意识。坚持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确保天然草原蜜源植物的多样性;蜜源植物的开发利用必须走绿色、环保、生态的路子,使新疆黑蜂蜜源植物资源的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得到综合利用,把资源管理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使新疆黑蜂产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强化合作社规范运作,在提质增效上求突破 不断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利,重点做好职责运行、生产经营、民主管理、产权归属、财务管理、利益分配、档案管理等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专业合作社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科学认知水平;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大力推广实用技术,逐步统一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有效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责编:张宏民)

作者:黎阳

中蜂优化养殖技术论文 篇3:

唯改革创新者胜

编者按:蜂产业是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健康产业”、“空中农业”、“农业之翼”;既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又不与种植业争水土,利用自然界中的百花资源,便可获得蜂蜜、蜂王浆、蜂胶等10多种蜂产品;还可以通过蜜蜂授粉,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化学品使用量,对生态环境建设、人民群众健康、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委、省政府對蜂产业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山东省蜂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山东省蜂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山东省蜂业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持续加大对蜂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了全省蜂业的发展。

近年来,作为山东省蜂产业发展的“蜂王”——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及时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蜂业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提高养蜂生产能力和推广普及蜜蜂授粉增产技术为重点,以培植产业区域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为核心,着力提升蜂业的标准化、组织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了蜂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推动山东省蜂业科学发展,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一、抓改革、强政策,推进蜂产业转型升级

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负责人姜风涛介绍说,“十二五”以来,全行业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创优势”的中心,着力开展八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动蜂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实施经营体制创新工程,提升产业化水平。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切实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综合运用技术培训、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装备等多种措施,改善蜂农的生产生活条件,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入,增强蜂业发展活力。积极开展从业者职业技能鉴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蜂农队伍。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升产业支撑水平。紧紧围绕制约蜂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展开科技攻关,重点在蜜蜂饲养、蜂机具研发、病虫害防治、授粉增产技术、蜂产品研发、良种繁育推广、蜂产品质量控制和蜂疗保健等领域进行科研与技术推广。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加速蜂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强蜂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蜂业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

——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提升产业融合水平。通过加强政府扶持、鼓励联合兼并、支持产品开发、引导企业上市等措施,做大做强蜂业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工商业资本进入养蜂业或从事蜂产品加工,加快发展蜂业生态观光旅游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实施示范基地创建工程,提升标准化机械化养殖水平。按照蜜蜂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的总体要求,规范养蜂场布局,推行养蜂生产各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实施蜂产品安全生产规程,提倡饲养强群,加强疫病防控,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扶持养蜂机械研发与生产,提高养蜂的机械化水平,支持建设标准化机械化养蜂示范场。

——实施授粉增产工程,提升产业社会效益。加快推广普及蜜蜂、壁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开展授粉增产示范活动,在蜜蜂、壁蜂授粉优势区和养蜂生产优势区建立11个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建设35个专业授粉示范蜂场。

——实施良种繁育建设工程,提升良种化水平。重点强化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职能,完善提升5~6个种蜂场的保种育种条件,建设5个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1个山东省蜜蜂种质资源基因库。

——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提升质量保障水平。逐步建立起集蜜源植物、蜂群分布、企业信息、市场咨询、监督检验和品牌推介等为一体的省级蜂业数字化信息平台。完善蜂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信息发布和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蜂产品企业质量信用评估制度,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施名优品牌培育工程,提升产业竞争力。以骨干蜂业加工企业为重点,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并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实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骨干企业,打造名优产品品牌。

姜风涛告诉记者,政策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为了推进山东省蜂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确保以八大工程为主体的政策落实到位,全省以政策为引导,积极开展金融创新试点,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发适合蜂业生产的保险产品,降低蜂农生产经营风险;完善扶持引导机制,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基金、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强化组织实施,促进产业稳步发展;鼓励蜂农从事成熟蜜生产,树立山东蜂产品良好形象。

——蜂机具补贴项目。2014年山东试点养蜂移动平台补贴,2016年农业部、财政部委托山东对推广普及先进实用蜂机具给予适当补助。补贴重点及机具种类主要包括养蜂移动平台及割台机、钳虫机、移虫机、挖浆机等蜂机具。补贴对象为山东、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等11个省专业从事蜜蜂养殖的规模养蜂场户、合作社,且蜂群基础规模在80群以上。

——蜜蜂良种补贴项目。2016年农业部、财政部在山东开展试点,对养蜂场户购买优秀蜂王给予适当补贴,每只种蜂王补贴150元。

——财政支持主推技术项目。2012年以来,省财政支持在全省32个县实施“优质蜂蜜生产及蜜蜂授粉技术推广”项目。集成、示范推广如下技术:蜜蜂良种繁育技术;蜂群春季快速繁殖技术;蜂病科学防控技术;蜜蜂安全高效饲养技术;采蜜蜂群组织管理技术;优质蜂蜜安全生产技术;蜜蜂授粉应用技术等。

——新型蜂农培训项目。结合蜂业特点和蜂农的需求,把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培训工作的着力点,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自2014年“全省新型蜂农培训”项目实施以来,培训16期,培训蜂农达3573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000余份。

——蜜蜂良种工程项目。2012年省政府将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纳入山东农业良种工程,予以重点扶持。

——蜂产品风险监测项目。2010年山东畜牧兽医局启动蜂产品质量检验和风险监测工作,2015年实施“优质蜂蜜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16年监测经费达到150万元。同时,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与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联合开展了“蜂蜜真伪鉴别技术研究”。

二、抓科技,强支撑,实现蜂产业创新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十二五”山东省蜂产业日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

2008年成立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山东省蜂业与蜂产品质量检验所。继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建立,2015年又建立农业部蜂产品危害因子安全评估山东试验站。

2015年中国养蜂学会决定与山东共同努力在山东打造种蜂繁育、蜜蜂授粉、营养蜂粮、成熟蜜生产四个标准化生产基地。2016年3月,山东莱芜朗野蜂业公司成为中国养蜂学会“成熟蜜基地试点”。

2016年成立首届山东省畜牧兽医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吴杰首席任专家委员。

2016年建立山东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创新团队,设6个岗位、6个试验站,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为主体的蜂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亮点多、成效大,蜂产业发展风正潮平

目前全省养蜂户数5292户,蜂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蜂群存养量40多万群,养蜂合作社153个、社员1600多户,全省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蜂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余家。整个产业亮点纷呈,小蜜蜂渐成大产业。

1.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姜风涛告诉记者,立足于山东省各地蜜粉源植物丰富程度、地理生态、养蜂生产状况及蜂产品企业分布,先后培育形成了烟台、潍坊、青岛、淄博和日照等果品和蔬菜生产的集中区域为特色的蜜蜂、壁蜂授粉优势区,以潍坊、临沂、淄博、泰安、济宁和日照等传统的养蜂生产区域为特色的养蜂生产优势区,以日照、济南、潍坊和枣庄4个市蜂产品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为蜂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区,以东营、德州、聊城、滨州和菏泽5个市为沿黄地区优质蜜源优势区,形成了蜜蜂壁蜂授粉、养蜂生产、蜂产品加工出口、优质蜜源四大优势区域良性发展的格局。

2.产业链条更加完善。蜂产品精深加工体系日渐完善,加工企业和品牌培育成效显著。目前山东省获得认证的蜂业企业达83家,加工能力在全国位居前列(仅次于浙江、安徽)。通过实施蜂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出山东华康、山东华翰、山东康宝、济泉黄岩、枣庄海石花、烟台甜园、济宁陈宜斗、蒙阴深山蜜坊、烟台福明等13家、17個国内外知名蜂业企业和品牌。山东华康蜂业公司2015年出口蜂蜜1.35万吨,占国内出口份额的12%左右,占到全省80%的出口份额。

3.产业新业态亮点纷呈。2015年3月,山东青州市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国蜜蜂之乡”称号,青州市政府出台了持续发展蜜蜂产业规划,把发展、建设青州“蜜蜂之乡”列为生态工程。全省蜜蜂生态文化建设迅猛,涌现出嗡嗡乐园、尼山蜜蜂文化生态园、柳树头蜜蜂生态园等一批蜜蜂生态文化建设单位。嗡嗡乐园项目(日照嗡嗡乐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是由山东华康蜂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该项目占地面积30公顷,预计总投资为1.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蜜蜂主题乐园,年可吸引游客30万人次,现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项目以“蜂文化”为主题,以特色生态景观营造为核心,将文化元素与景观元素紧密结合,将蜂产业与农业观光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发展。

作者:胡智胜

上一篇:消防报警通信网络论文下一篇:博物馆下社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