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土保持事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23-02-13

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然要求, 水土保持工作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保障, 也是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 因为它能够减轻由于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 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 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因此, 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

1.1 做好水土保持事业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 其核心是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共荣的关系, 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的理念和行动, 摈弃经济增长不计资源、环境成本的理念和做法。其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1/3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可以说,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保护土地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 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

1.2 做好水土保持事业,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水土流失问题既是生态问题, 又是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让全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恶化, 水土流失则必然导致贫困, 治理水土流失实质就是保障与改善民生, 就是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治理水土流失, 改善水质, 创造优良生态和优美人居环境, 有助于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益、改善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从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3 水土保持事业是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动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人口在增长, 资源需求、能源需求和环境压力的增长都比较快, 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 加大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力度, 努力从源头上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强化水土保持在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保障功能。

2 做好水土保持事业的对策

我国地域广阔, 水土流失治理要因地制宜, 科学施治。同时, 要积极采取保护和改良土壤的农业技术措施, 不断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 提高土地生产力, 确保土地不退化。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2.1 保护生态环境, 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开展工业化和城市化, 经济高速增长, 各种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 能源消耗大, 环境污染严重, 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必然也十分艰巨。因此,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 必须把监督保护工作跟上去, 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 加强对现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护, 突出抓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切实做好监督保护这项水土保持法赋予我们的神圣的行政管理职能。

2.2 大力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

我们应当在“突出重点, 逐步推进, 分步实施”的原则指导下, 优先选择那些水土流失特别严重、人口密集、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区域开展综合整治。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被证实是目前控制水土流失最重要、最主要的途径, 也是最能让群众直接受益、快速受益的水土保持手段。应继续把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水土流失地区作为重点, 抓好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 以及首都水资源区、珠江上游和东北黑土区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各地在配合实施好国家重点工程的同时, 也要根据当地实际, 想方设法筹措资金, 对重点水土流失区进行治理。

2.3 改进多元投入机制, 确保水保事业的资金

由于2 0 0 4年以来, 农村税费改革后, 随着镇村统筹和各省纷纷取消农民固定负担的“积累工和义务工”, 水保事业的缺少投入, 使得“农民筹资投劳为主”的治理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水土保持部门的许多管理和技术人员认识到水保事业面临的这一挑战, 指出这一政策造成水土保持投工逐步减少, 传统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受到冲击, 呼吁采取新的思路、新的应对策略, 其核心是拓宽投资渠道。中央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主管部门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治理策略也是围绕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和节约成本的治理模式来展开, 如大户承包“四荒”资源集中治理模式和充分利用自然修复能力治理水土流失等。同时在水土保持项目上, 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 但同时也必须有足额的配套资金与之同步。如何突破资金瓶颈, 保证配套资金正常投入, 稳步推进项目实施, 已成为新形势下项目区基层政府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2.4 强化机制创新, 推动水土保持事业快速发展

一方面要建立多元化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 各地既要大力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的强力推动作用, 又要引入市场机制, 发挥国家投资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按照“谁治理, 谁所有, 谁受益”的原则, 进一步引导、鼓励和支持大户和其他社会成分参与治理开发。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起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程用地、用工的新机制、新办法。逐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解决水土保持工程用地对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

摘要: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水土保持事业, 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所以在我们要做好监督保护工作与综合治理的同时强化多元投资机制, 不断推进机制创新。

关键词:水土保持事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张利民, 李志刚.农村税费改革后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 2001 (4) :22~23.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农村经济绿皮书)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3] 水利部.北京市政府21世纪初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总报告[R].北京, 1999.

上一篇: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分析30例下一篇:谈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