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经济统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文章基于已有文献的分析,以国家战略思想为切入点,筛选出国内关于海洋研究和旅游研究领域内的期刊,采用文献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我国海洋旅游发展与创新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并从战略定位与机制保障、旅游者需求与国际竞争水平、海洋旅游产品与市场本身三方面探讨了在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创新海洋旅游市场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与对策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外向型经济统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外向型经济统计论文 篇1:

中国海洋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文章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关键词:海洋产业 经济发展 制约因素 问题及对策

从全球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科技技术的创新,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增速和创新科技的推广运用都促进了全球海洋经济迅猛发展,这一全球背景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海洋经济必然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沿海国家把海洋经济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先后将国家发展战略重心转移到海洋,如日本、韩国、美国和英国都对海洋发展战略给予了空前的重视,纷纷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列入本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未来几年恰逢全球科技与经济产业变革的关键期,经济的发展很可能将依赖于新一轮技术革命,海洋产业经济的发展如能抢搭这趟“快车”,将极大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促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大规模的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的同时,全球海洋经济市场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能源竞争导致全球对海洋资源权益的争夺会越来越激烈,而国际主要航线也面临着各种保护主义冲突的威胁和地域性的摩擦,海洋污染和灾害对海洋经济的突发性影响日益明显,这些因素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从国内的角度看,中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潜在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海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加剧,保障发展机制的不健全,这些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国海洋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一)中国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现狀

我国是一个海洋自然条件优越,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万公里,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海洋生物、油气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资源储备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并发展海洋经济的国家之一。从古代直接利用海洋“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到现代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我国海洋经济经历了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二)中国海洋产业增长速度较快,发展初具规模

近年来中国海洋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业发展迅速。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只有海洋盐业、渔业和交通运输三类传统基础海洋产业,21世纪交接处我国开始发展了海洋汽油业及旅游业等,而近十年来,我国开始出现并迅猛发展的又包括了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化工、发电等等。我国海洋产业随着新兴海洋产业的快速兴起发展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也愈来愈多。尤其是近十年.中国海洋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都保持在10%以上,海洋产业增长速度较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经济不断发展,海洋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据统计1979年中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仅为64亿元,2003年就达到10077.71亿元,2007年达到_r 24929亿元,2015年达到了64669亿元,2017年达到了77611亿元,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9.38%(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当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2017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5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乔吐量均保持世界港口第一。

目前中国海洋产业基本呈现出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内主要港口和主要城市为中心,以海域和海岸带为载体,以海洋资源开发为基础的海洋产业的发展以及临海产业带为轴线的区域布局体系。

(三)形成四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目前基本形成了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四大支柱产业,各主要海洋产业均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海水利用业属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占海洋产业总增加值的比重还较小,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二、中国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近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快速增长的背后另一方面也掩盖了发展中的一些弊端现象,我们需要在繁荣的表象下深入挖掘出海洋经济发展的毒瘤,制约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因素。

因为发展阶段及政策制度的原因,我国沿海各省政府管理机构对海洋经济的发展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大部分省份内部海洋开发管理机制不完善,政府宏观指导效率不高,海洋执法体系与执法能力建设相对滞后,而省份之间严重缺乏互相信息交流和协作,不仅导致各省及全国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效率低下,也是导致无法遏制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升级变革,我国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占基础地位的海洋渔业其重要性并无减少,但海洋渔业粗放型发展状况却并无改善,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洋传统优势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海洋第三产业等新兴海洋产业与欧美国家相比,竞争力仍然很差,海洋服务业等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因勾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其发展优势存在各种限制,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科研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不足,海洋人才培养匹配度较差有待提升。

海洋管理和法规方面。目前中国的海洋管理职能部门是国家海洋局,海洋管理体制已经日渐完善但随着对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争夺的趋势日益激烈,中国现行的海洋管理体制的弊端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为管理经验的缺乏有关海洋综合性法律也较少,各地各机构出台的政策法规又有显著的交叉和冲突,直接影响到海洋法律法规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反过来导致海洋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统计数据是政府管理部门海洋政策制定和科研部门研究的必要基础,而相比陆域产业我国海洋数据统计方面有极大的缺失和不完整。有关海洋产业经济方面目前仅有《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和《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两份较权威的数据统计资料,而这两份统计资料又存在统计指标选择不合理、不科学、不全面。统计数据存在矛盾差异性等致命问题。对于现代经济决策来讲,数据是其最基础的要素,海洋统计数据的缺失,会直接影响政府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对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科研,直接对中国海洋产业发展造成恶性影响。

三、中国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升级海洋第一产业,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按我国目前的情况,海洋第一产业比重逐年减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海洋渔业的重要性减少,海洋渔业生产变动对海洋产业生产有着显著影响,海洋第一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而迫切需要海洋第一产业为其提供经济基础。我们需要做的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传统海洋渔业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接下来的几年里海洋第一产业能否实现优化升级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渔业是生产“优质粮食”的产业,优化升级渔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渔业粗放型发展方式必须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改变,增强科学技术对海洋渔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改革渔业价格体制,促进以中高端出口为导向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完善,鼓励发展休闲观赏渔业,通过大力推进海洋环保及加快渔业法制建设来恢复和保护渔业生态资源,引进第一产业外资和技术,促进外向型渔业发展。

(二)增加涉海劳动力规模

沿海各省常住人口增长会对其海洋生产总值增长产生正向的影响,说明当前我国海洋经济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特别是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最大。加大劳动力的投入量一方面可以扩大海洋产业生产规模,高素质的人口产生积极性的创新更有助于海洋资本累积转变为海洋产业生产力,增加海洋产品产出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当地人口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需增加涉海劳动力投入,扩大海洋教育广度,提高海洋知识教育高度,进而提高海洋经济生产能力与效率。

(三)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培养海洋新兴产业及提高海洋科技含量

传统产业理论遵循一、二、三产业的演化順序,而结合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我们需要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我们要保持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就需要提高海洋科技实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并不一定是指增加海洋经济生产总量,而是要扶持和培养一批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拥有能够创造价值的核心科技和拥有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龙头海洋企业,产生一批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的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形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新常态”。提高海洋科技水平,一方面可以提高海洋技术的贡献度,减少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另一方面也可以科学调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在海洋第一产业稳定优化升级过程中,牢固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四)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转换财政职能

公共财政政策支持对沿海各省海洋经济产业生产发挥作用明显。政府对海洋经济的扶持政策可以起到保护、引导和帮助海洋产业的作用。目前中国有大量的海洋公用事业和基础建设投资需求,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需要出台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海洋产业各行业发展方向,并可以指导海洋相关企业有序竞争的作用,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并通过科研投入寻找新的增长点。沿海省份政府部门需要合理扩大与海洋发展息息相关的财政支出总量,与此同时,要针对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弱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关键性重点支出的需要。

政府海洋财政政策要能够引导新兴海洋产业发展,促进海洋高新技术利用,加快海洋第一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要充分引入市场机制,要加快法制建设,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使用效率。传统政府财政职能强调生产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作为本地经济的骨架来带动配套项目和配套设施的发展,而对于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来讲,需要转换政府财政职能,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强调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基础结构是骨架,而产业项目是基础结构下的产物。

(五)促进港口经济对海洋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港口是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的交点,作为对外开放全球贸易的关键措施,我国沿海港口对当地及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沿海省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会对其海洋生产总值增长产生正向的影响,港口对当地省份存在联动发展关系,港口辐射区域发展,区域带动港口发展,最终形成经济一港口“圈极化”发展。港口依靠其有利的区位优势,不仅仅带动港口城市的发展和港口腹地经济区域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担当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需要各省政府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改善港口管理机制,加快港口信息化发展,提高作业效率,充分重视港口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扩大本地海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合理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

(六)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海洋经济

中国海洋产业基本呈现出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内主要港口和主要城市为中心的布局体系。对于不同的地区同一个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沿海各个地区的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影响因素很可能是不同的,国家及沿海省份政府应该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也可通过地区合作缩短地区间的差距。

(七)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探索滨海旅游和休闲渔业

海洋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即污染具有转移性,所以想要完全依靠各个省份当地政府出钱出力来治理海洋环境污染是不太可行的。目前海洋环境污染在短期内并不会对海洋生产产值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这并不代表环境保护不重要,海洋环境保护能否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沿海省份需要加大在海洋资源保护方面的投入,要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建设各种自然保护区,加强污染物未排放前的处理工作。与此同时,各省份政府部门也要结合自身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强化滨海旅游产品建设,促进滨海旅游产品的规模化和特色化。

总之,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在平稳中转型变动,取得良好经济绩效,但海洋产业规模不足、效率不高、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被快速发展的表象所掩盖。我国传统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渔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仍然需要重视海洋第一产业,提高渔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促进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与此同时,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培养海洋新兴产业及提高海洋科技含量,促进港口经济对海洋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加涉海劳动力规模,想要达成上述目标也离不开政府引导性的资源投入及政府职能的优化,对于各省来讲也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海洋经济。

作者:李琪

外向型经济统计论文 篇2:

国家战略背景下的海洋旅游产品创新研究

[摘 要]文章基于已有文献的分析,以国家战略思想为切入点,筛选出国内关于海洋研究和旅游研究领域内的期刊,采用文献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我国海洋旅游发展与创新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并从战略定位与机制保障、旅游者需求与国际竞争水平、海洋旅游产品与市场本身三方面探讨了在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创新海洋旅游市场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旅游;滨海旅游;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3.001

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的国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与管理模式,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同时,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和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性也得以凸显,旅游业被证明是一个关联全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产业。[1]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旅游就业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http://www.cnta.gov.cn/zwgk/lysj/201711/t20171108_846343.shtml.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1 海洋旅游与国家发展战略

海洋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工作的重心之一,但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外向型的转向,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将大幅增加。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为此,2012年,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2013年,国家旅游局年将海洋旅游作为宣传主题,并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关于推进海洋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将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当前的共同任务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致力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实现兴海富民、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此促进海洋旅游产业的健康、稳步、新兴、持续地发展。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发展“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在出访东盟国家时,习总书记又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构想。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旅游发展应做到“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体系”,并明确列举了包括海洋及滨水旅游在内的八大产品创新方向。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巩固了海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据国家海洋局《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滨海旅游业在主要海洋产业发展中居首位,占42.1%,远远高于居于第二位的海洋交通运输业,且滨海旅游发展规模稳步扩大,新业态旅游成长步伐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1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国家海洋局.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http://www.soa.gov.cn/zwgk/hygb/zghyjjtjgb/2016njjtjgb/201703/t20170322_55285.html.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海洋强国战略已被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并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海洋旅游推进在建设海洋强国及“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作用。但我们需进一步明晰中国海洋旅游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思路与方向,以引导海洋旅游的发展为海洋强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国家战略背景下海洋旅游创新的SWOT分析

文章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基于1979年至2017年的时间跨度,筛选国内海洋研究与旅游研究领域内的《旅游学刊》《人文地理》《海洋开发与管理》《海岸工程》4种主流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我国海洋旅游发展創新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以期对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总体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判断,对国家战略背景下海洋旅游创新的思考与建议有理论指导与启发。

SWOT分析法是战略规划研究中一种比较成熟、有效的分析技术方法。所谓SWOT分析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自身的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机会O(opportunities)、威胁T(threats)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制定扬长避短的战略方案,指导未来发展。该方法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在中国,随着国内旅游规划与管理的逐步成熟,SWOT分析法也逐渐开始被应用于旅游规划、市场发展、战略研究等诸多方面。[2]因此,本研究在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开发海洋旅游市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明确我国海洋旅游战略开发与创新发展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选择有效的开发模式,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2.1 优势

我国海域辽阔,北起鸭绿江,南至曾母暗沙,东邻朝鲜和日本海域,跨40个纬度,海岸线总长度3.2万千米,海岸带滩涂20多万平方千米,岛屿星罗棋布共有6500多个,管辖海域广阔,近300万平方千米,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沿岸已开发有1500余处旅游娱乐景观资源。[3]我国海洋资源涵盖范围广、种类齐全,不仅包括海水、阳光、沙滩、绿色、空气五大自然要素,而且还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人文景观与历史遗产,如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旅游文化相关的手工作坊遗址等,为多品种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可靠资源保证。且相对内陆而言,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经济开放性强,活跃程度高,科学文化交流与商贸往来频繁,交通快捷便利,因此,为发展海洋旅游业所需的旅游设施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优越的条件。同时,相比世界发达国家,中国旅游业起步晚,从而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及惨痛教训,旅游发展会更多一些理性的考虑而少一些开发初期的狂热。

2.2 劣势

由于目前各地旅游业的区域合作程度不高、网络不完善,因此整个沿海地带的旅游业发展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4]我国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虽然数量丰富、种类齐全,但分布不均,各地差异较大,因此,沿海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大连、青岛、上海、杭州、厦门、广州和深圳等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特别是到了旅游旺季,这些城市的游客数量远远超过了旅游目的地及其设施的可承载能力。过度的开发利用给沿海城市旅游业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比如浴场水质下降、游客不文明行为和较低的环保意识导致旅游活动中的垃圾污染。而其他城市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开发规模偏小,资源闲置浪费。此外,我国的海洋旅游开发建设在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方面也有待完善,相邻的城市的合作还需加强。在沿海地区,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建设各类工矿企业,导致大量工业生产废水、固体废料和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直接排放入海中,对沿海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3 机遇

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愿景的提出,无疑推进了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热潮,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但就旅游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旅游处于由大众化旅游中高级阶段向日常休闲回归时期,休闲需求已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海洋旅游无疑是大众旅游的向往与心愿所在。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海洋旅游应该把握好难得的发展机遇,奋力向前。

2.4 挑战

我国海洋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国际竞争与旅游者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性两个方面。比起海洋旅游较为成熟的欧盟、美国,中国海洋旅游发展较晚,经验不足;而在东亚、东南亚文化圈中,中国面临着多个竞争对手,比如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在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产品上较为雷同。同时,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旅游市场开始向散客转型而面临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因此,如何在创新上有所突破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国家战略背景下海洋旅游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自出现以来,旅游业就是一个以创新为灵魂、以创新为动力而发展的产业。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功能的不断拓展、地位的明显提升,以及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的应用,在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给旅游业及旅游研究者带来了新挑战。我们必须从实践出发,以创新视角分析发展中的问题,整合创新要素,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满足实践发展的需求。

3.1 明确战略定位和机制保障,多维空间联动发展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空间来说是人推动水陆空间的联动、水域上下空间的联动、水域系统内异地空间的联动等多维空间的联动发展。在海滨地区建造旅游度假村,以海水浴、日光浴和水上运动为主要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模式。但现代旅游活动模式还包括自身保健、探索发现和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同时,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指出,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旅游动机是休闲度假及娱乐,占比48.3%。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因此,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外,我国海洋旅游的发展应立足于休闲度假、邮轮游艇游船及康乐养生,不但拓展诸如潜水艇海底观光项目,还应意识到邮轮、游艇(帆船)等旅游新业态产业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建成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应及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与激励机制,加强区域合作,强化立体空间的联动,满足延伸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业态、创造游客全面体验海洋旅游的环境,提升海洋空间的利用潜力。

3.2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体验,用科技与文化提升国际竞争水平

印度西海岸海滨旅游的成功发展并不是简单模仿复制西方海滨旅游的3S模型,旅游活动首先是融入疗养、探索参观及社交元素;其次才是具有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将印度社会独特的行为习惯和自身文化相结合,获得了国际竞争优势,自20世纪70年代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享誉全球。[5]弗吉贝尔曾对位于非洲西北面大西洋海域的隶属于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旅游进行相关研究,得出结论:即便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但游客数量也会因为其提供的旅游活动文化性不强如缺少传统文化、缺少具有原真性的文化活动等而逐渐下滑。[5]因此,在开发海洋旅游资源时应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进行宣传营销时,也应采取差异化形式。比如英国人认为人受热带海滨气候影响更容易在精神上和体力上出现意志消沉[6],显然,就自然资源条件而论,我国著名的三亚热带海域对英国人就不具有吸引力。此外,我们还应借助文化丰富我国海洋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竞争优势。有研究指出,从全球范围看,47%的游客选择某一旅游目的地的行为是出于对该国家、地区的文化因素和风土人情的考虑。数据来源:TripAdvisor行业关系总监Helena Egan的分析评论。因此,我国要成功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不但需要海洋军事等硬实力的支持,也需要积极开发海洋文化软实力,注重我国特有的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节庆文化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促进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打造有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区。同时,在海洋旅游发展和市场中引入、应用新兴科学技术引入,提高海洋旅游活动与体验中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推进转型,以此满足游客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3.3 注重海洋旅游市场本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海洋旅游满足了广大游客向往海洋、崇尚自然的愿望与期待,但海洋旅游的开发建设对沿海地区的水体、海岸线、地表水文特征和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障海洋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生态意识。另外,要树立海洋旅游安全保障是其发展的生命的安全意识。海洋旅游安全事故的出现影响旅游活动的进展,带来经济损失,也会损害国家的旅游声誉。我国学者杜贵爱[7]的研究指出海洋旅游安全问题的季节性强、伤亡大,且援救困难。所以应重视海上旅游的安全。

4 结论与讨论

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及“十三五”旅游规划等国家发展战略背景,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对国内海洋旅游总体的优势、劣势、机遇和调整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国内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国家战略背景下海洋旅游创新的思考与建议,以期对国内海洋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然而,文章也有不足之处,比如针对特定地区的海洋旅游发展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对于文章的局限,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完善。

参考文献:

[1]戴学锋.全域旅游:实现旅游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J].旅游学刊,2016,31(9):20-22.

[2]林振华.旅游规划中的SWOT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4,29(1):64-69.

[3]賈跃千,李平.海洋旅游和海洋旅游资源的分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2):77-81.

[4]郝艳萍.滨海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20(1):47-51.

[5]沈世伟,苏勇军.海洋旅游:第二届中欧国际旅游论坛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6]KENNEDY D.The magic mountains: hill stations and the british raj[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

[7]杜贵爱.中国海洋旅游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基金项目]文章受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性项目(项目编号:2016ZZX236)和普洱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5xjkt12)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张彩虹(1986—),女,四川眉山人,普洱学院讲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旅游市场与旅游者行为、旅游地理。

作者:张彩虹 尹爱军 宫润华

外向型经济统计论文 篇3: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摘 要:山东海洋产业发展是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通过区位熵的计算确定山东海洋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门类,确定他们的主导作用,从而引出山东海洋产业的发展定位。最后从系统增值角度,对其提出建议。

关键词:海洋产业;区位熵;发展定位;山东省

引言

海洋发展是21世纪发展的主题,海洋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前沿阵地,蓝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兴起的新型经济,成为强国复兴的重大战略。《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4 313亿元,比上年增长7.6%,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同时,我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也充分证明海洋力量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前途,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一、山东省海洋经济现状及中国海洋产业的相关研究成果

山东省是一个海洋大省,其海岸线占全国的1/6,约有3 121公里。滩涂面积3 223平方公里,具有海岛299个,居全国第六位,绵长的海岸线,拥有16处主要港湾,51处可建深水泊位的优良港址,为发展海洋运输和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海岸带和近海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地下卤水、金、石墨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海内生物资源种类、数量众多,鱼、虾、蟹、贝、藻等各类资源6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高,捕捞量大的有100多种,海参、鲍鱼、海胆、扇贝等海珍品驰名中外。胶东半岛海岸带风能资源丰富,并有利用潮汐、波浪、温差发电的广阔前景。沿海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丰富的资源,为山东走向世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孙群力(2007)对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赵昕(2012)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对主要海洋产业与国民经济进行研究,得出海洋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大[1]。赵昕等(2012)对影响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量化,从产业因素、科技水平、劳动力投入三个层面对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提出建议[2]。徐珊珊(2012)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得出2015年和2020年山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分别为10 350亿元和14 106亿元[3]。而笔者从各个海洋产业对于山东海洋半岛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为重点进行分析,为以后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二、山东海洋主导产业定位

海洋产业指投入与产出、需求和供给以及生产作业与海洋资源、海洋空间密切相联的一系列产业的集合,系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这种活动可具体分为五个方面: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直接对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所进行的一次性加工生产和服务;直接应用于海洋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海洋科学研究、教育、技术等其他服务和管理[4]。2011年之后,纳入中国海洋经济统计的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石油与天然气、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12个。本文选取了几个在山东海洋经济中占据地位较重的七个海洋产业进行区位熵分析,确定其比较优势。

区位熵分析是一种用来衡量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方法,可以确定区域的优势产业,其计算方法是:某产业的区位熵等于区域该产业产值在海洋产业所占比重与全国相应指标的比值,凡区位熵大于1.0 的产业,就具有比较优势,区位熵越大,比较优势越明显,其计算公式如下:

Qij=(Gij/Gj)/(Gi/G)

式中 ,Qij代表j区域i产业的区位熵,Gij代表 j 区域海洋产业中i产业的产值,Gj代表 j 区域海洋产业总产值,Gi 指全国海洋产业中 i 产业的总产值,G代表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5]。

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 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6 508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9 062亿元。山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出7 8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由表1可见,山东海洋产业中传统产业的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尽管传统产业中海洋油气业的区位熵只有0.3,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可将其作为海洋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加大加以培养,以期待其成为制高点。

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是山东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可形成海洋渔业、养殖业、海洋产品初级加工、海洋产品深加工、海洋产品物流、海洋产品营销和滨海旅游、海洋运输业、船舶制造业、餐饮业的价值链,产业价值链较长且产业带动作用大。

所以可将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发展海水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搞好水产品精加工;以海洋综合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药物开发和海洋精细化工制品;开发建设以青岛、烟台、威海为重点的滨海及海岛特色旅游带;积极发展青岛等缺水城市的海水利用。

三、对山东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建议

(一)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发挥其更大效用

传统海洋产业海洋渔业等是山东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未来传统海洋产业能否实现升级改造,与我国海洋经济质量型提高息息相关。且不同的传统海洋产业采取的升级改造模式不同。海洋渔业可以严格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用高技术改造海水养殖业,发展远洋渔业和休闲渔业等等。滨海旅游业规范管理,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海洋造船业提高技术水平,发展高端船舶制造,淘汰落后产能。

(二)培育海洋新兴产业。

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不仅是增加海洋经济总量,也是促进海洋产业的扩展和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未来贯彻实施科技兴海规划,陆续培育一批新兴海洋产业,催生一批龙头海洋企业,形成以新技术促进海洋开发利用的新态势。

(三)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

针对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弱,我国主要海洋仪器仍然依赖进口,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在深海资源勘探和环境观测方面,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落后,科技投入相对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昕,潘艳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主要海洋产业经济效应测度与评价[J].海洋经济,2012,(3):13-17.

[2] 徐珊珊,孟庆武.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3):114-119.

[3] 赵昕,井枭婧.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3):90-95.

[4] 于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海洋产业经济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76-79.

[5] 胡俊峰.江苏海洋产业价值链的延展与深化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1,(3):31-36.

[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孟菲

上一篇:反面角色影视剧论文下一篇:影视剧影视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