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识产权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科技与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也不断的在发展,而这个时候,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而在国际上的竞争最终也只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作为以国际贸易为主要形式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了各国保护的问题,它始终是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的,在企业单位的保护及拓展市场都是关键性的所在,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际知识产权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国际知识产权分析论文 篇1: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每个国家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而技术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际技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其重要性也越来越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技术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严重,这是由于发达国家掌握着大部分技术的核心权力,因而发展中国家遭受了更多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利冲击。文章从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因素出发,发现国家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国内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技术保护水平,并且为我国如何在技术贸易中更好的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作出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创新能力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不同国家对于贸易热点有着不同应对方式。发展中国家为了贸易自由化的扩大在多边贸易体制上的让步往往多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做出的让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关于知识产权地贸易摩擦涉及不同的贸易利益分配。

因此,探索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究竟受到什么样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在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时,应该如何权衡国际贸易的利益和未来发展关系。对于我国而言,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应该如何从被动的修改到主动的适应过渡,探索协调的路径,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并扩大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利益份额。因此,关于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具有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知识产权的理论体系

知识产权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现代工业催生了知识产权制度,跨国商业贸易要求跨越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限制,随后世界上一系列的《商标法》《版权法》《垄断法》《专利法》体现了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随着国家之间越来越多的贸易往来,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日趋明显,商品、信息、生产要素和服务在国际间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国家之间的经济相关性越来越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因为关税壁垒存在的种种弊端,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条约越来越多,成为了各个国家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

三、国际贸易中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一)中国进出口总额呈递增稳定态势

从2007~2014年,我国货物的进出口总额处于稳定上升状态,尽管在2015年出现了一些下降,但总体水平还是处于高位,有数据表明,我国近年来的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稳定在10%左右,说明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较为活泼。

(二)知识产权纠纷的增加

随着贸易的增加,整体技术贸易纠纷也在增加,但是不同地区的纠纷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日本地区的摩擦远远多于别的地区。在全球化经济中,中西经济贸易关系的不对等,造成了知识产权纠纷的地区差异性。由于一些历史等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间政治、经济等交往中处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使得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位置,在贸易的依存度上,中西方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等现象,造成了某些情况下西方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施加知识技术的压力。而像非洲南美洲之类的地区由于本身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够高,与外国的贸易往来想对而言较少,从而衍生出的产权问题也比较少。

四、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因素

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对本国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较为严格,其监督管理体系也较为完善,而发展中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于贸易的监督管理较松,执法力度也有限。当然也有少数的发展中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比较到位,实现了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尽管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整体上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家间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差异?影响一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因素是什么?

(一)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贸易的产生取决于国家内部企业是否能够恰好满足国内的供需平衡,而发达国家的国际间贸易往往比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更为频繁,即国家总产出与贸易之间存在着正的相关性。因此,伴随着贸易的知识产权流动也会增加,也就是说人均GDP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正相关。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贸易总额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技术、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所衍生的创新产品有很强的流动性,而国际贸易的增加无疑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各国在商品贸易的进口过程中也会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12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面临着因产品竞争力不足频繁遭遇知识产权壁垒问题,我国必须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产品的知识与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减少产权纠纷。

(三)知识产权保护成本的影响因素

影響任何一个行为的发生与否最重要的还是评估其成本收益。一般来说,对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定性分析为三部分,管理和具体执行成本,技术使用费的提高带来的国际收支负担,以及消除侵权行为的社会成本。当保护成本小于保护收益时,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才有一定的意义,一旦成本超过收益,国家便不会选择对知识产权继续保护。本文认为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确定是否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推崇自主创新研发高科技产品,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迅速发展的技术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二者之间可谓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效用就在于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发明创造者只有在自己的成果有法律保障时才能将自己的技术公之于众,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本文认为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五)市场竞争的影响因素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也会相应的增加。一国整体市场竞争程度、技术产品的盈利情况、科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会对知识产权保护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当整体市场竞争越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程度也就越高。从知识产权的本意来看,知识产权是人们取得垄断地位和实现经济利益的工具,正是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人们才积极从事着技术创新活动,对其保护程度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还取决于国家的经济规模,而具有较高经济规模的国家会制定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使得被保护对象所研发的产品得以产业化进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六)知识产权申请数量的影响因素

知識产权的保护是建立在各类知识产权的申请数量上的,以专利为例,专利数量的增加表明了科研人士对于技术的支持和投入精力的增加,而成本的投入与保护的回报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随着知识产权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根据知识产权理论的分析论证,以及目前全球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我们知道知识产权在对象的保护程度上,更容易使发达国家收益,发展中国家易遭受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具有高科技的创新技术更是成为贸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识产权的保护必将在发展中国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2.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首要任务是完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各国应对本国各大企业在贸易中应受到保护的权利加以规定,从而有助于贸易自由化规则和全球市场秩序的实现。

3. 一国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时,没有条件支持国家开发新的科技产品,只能模仿创新的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也比较低。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产品市场竞争增加,技术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也会增加,同时也对国内的创新能力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

(二)建议

1. 我国应该根据自身的国情以及对外贸易情况,针对不同国家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给予权利人合理的保障。同时也要根据现实情况,使得保护条例更好的发挥作用。

2. 在国际贸易中,了解自己与贸易国之间的优劣势,完善自己的不足,以免被对方找到纰漏从而引发知识产权的纠纷,发现别人的漏洞,变被动为主动,在贸易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使得自己的贸易利益最大化。一旦发生纠纷,应理性的思考是否是自己的过错,判断对方发起纠纷目的的合理性,主动出击迎接挑战,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损失。

3. 就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因素而言,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从根本原因出发,重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强国内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增加专利的申请数量。除此之外,应当进行全面的法律维权知识普及,提高权利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且加强执法力度,使得知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微微,田海霞.国际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8).

[2]李静.论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现状及保护措施[J].科技视界,2015(27).

[3]董飞.浅析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纠纷的行政保护策略[J].企业文化(旬刊),2014(01).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

作者:孙萌

国际知识产权分析论文 篇2:

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分析

摘要:在科技与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也不断的在发展,而这个时候,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而在国际上的竞争最终也只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作为以国际贸易为主要形式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了各国保护的问题,它始终是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的,在企业单位的保护及拓展市场都是关键性的所在,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中国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问题也开始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但它并不仅仅只关系到国内经济展,还联系着国际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所以它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

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下,知识产权问题早已成为了国际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的地域性,无型性和复制性,与传统的货物贸易不同,知识产权在经济全球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无法得到切实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有效地对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进行保护,这就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对知识产权问题的了解,并且有关部门建立和增强知识产权问题的法律体系,让民众们充分的意识到知识产权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

一、我国知识产权问题出现的弊端

(一)对知识产权问题的保护意识不够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单位对自己的成绩并不特别重视,在取得的科技成果研发上的专利申请也少之又少,甚至仅有百分之十左右,这样会导致我国企业的科技成果被国外的企业所抢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我国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再加上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体制也不完善,还有就是国内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所在。但随着现代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国内的企业单位也意识到了其自身的重要性,大部分企业也在对知识产权进行着整改。国家有关部门要做的不仅仅要完善知识产权问题的相关机制,更要保护好国内企业的切实知识产权利益[2]。

(二)缺乏相关的人才

目前在我国国内并未设置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的问题机构,所以管理这方面的人员的负担会特别的重,而且很多都不是这方面专业人才。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会时常出现我国对外贸易的诸多问题,在面对专业知识占全的问题上,我国的企业单位难以在有效地时间里寻求到国家的帮助,再加上知识产权问题的专业人才不足,企业内并未设立有关这方面的部门。因此,当企业面对这方面的诉讼时,往往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这就回事企业消极的应诉。

(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政府部门应该要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法律法规上进行完善,应跟上世界的脚步,现有的法律中对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一些漏洞。此时,有些国外的企业会利用这方面的漏洞进行垄断,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自身法律的不健全,很多国内企业由于这方面问题与国外发生纠纷的话是很不占优势的,也无法利用相关法律来有效及时的对自身合法利益进行保护,这样就会导致了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经济垄断,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二、切实有效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的策略

(一)国家对知识产权问题的保护策略

第一,国家应提供资金与技术上的支持,制定相关的保护策略,要提高对科技的研发和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视,最大限度的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营造出良好的知识产权问题的氛围,为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上增添动力,还应提高奖励制度,为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增加平台和展现的机会,引起一些企业的积极响应。第二,国家相关部门要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法律机制进行完善,法律的制定一般是被相关立法者认识到才会被实施制定,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国际上的经济情况日益紧张,国内知识产权问题的漏洞也被他国所利用,成为了国外企业的利器,所以,国家不仅仅要对科技创新重视,还应对知识产权问题加以重视。第三,要加大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专业人,对人才的正确运用能使企业保持者市场的竞争力。但现在大量的人才都被国外的企业发掘,导致国内企业单位人才的匮乏,如果国内的企业继续对人才不加以重用,将会导致其在市场经济地位的降低,所以,国内企业应该要做的就是充分的对人下加以利用,侧重培养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第四,根据国家自身的特点进行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完善,每个国家的历史不同发展趋势也就不同,而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上,国家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不要忘记突出自身的特点。

(二)企业要开展知识产权问题的保护

企业应切实加强知识产权问题的具体策略,第一步,可以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数据网,使科技研发技术与相关信息结合起来,让相关人员进行探索与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力,但要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促进产业的经济发展。企业还应提高对科技的创新,加大对知识产权问题的保护力度,设立相关部门专门负责,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的能力,激发起企业的无限潜能。

保护问题在国际上越来越被重视,我国也应跟上世界的脚步,进一步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保护,完善法律机制,最大程度的避免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损失,并对知识产权这把双刃剑合理的利用起来。国家的有关部门号可以加大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宣传,来提高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我国知识产权问题的合法保护,尽全力的弥补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不足,来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使国内企业在与国外企业进行诉讼时能够积极地应对,并保证自身的知识产权利益,进而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地位。只要国家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强化,就可以达到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商情,2013,21.

[2]唐红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中旬),2015,11.

作者简介:杨永富(1992-),男,辽宁大洼县人,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作者:杨永富

国际知识产权分析论文 篇3: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变、战略取向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选择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变及现代知识产权战略所面对的几个问题,并针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战略取向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知识卢权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战略;演变;战略选择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世纪,创新能力成为决定发展与竞争的关键因素。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扩散与应用能力,是提高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核心问题。我国已经做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方针、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决断,开创了应对国际竞争、加速创新发展的新局面。这大大提高了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增强了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相应做出合理选择的紧迫性。

1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变

1.1 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性转变

知识产权是人类的知识创新成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实现价值的一种产权表现形式;知识产权制度是社会既要保护产权所有者利益促进创新又要引导知识产权扩散应用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以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双重利益均衡规则,作为产权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显然,无论知识产权或是知识产权制度,都是科技发展步伐、市场制度完善程度、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体的价值理念的函数。由此派生出知识产权制度三大动态特性。一是知识产权制度具有随着科技进步、市场发育、经济发展以及价值需求而逐步演化的特征。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变性是绝对的,不变性则是相对的。二是历史事实证明,变化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必须适应科技、经济的发展水平,自然显示出与生产力水平相对应的阶段性。无论美国还是日本、韩国,都与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相适应,先后经历过无视知识产权阶段、知识产权扩散与应用为主的阶段、应用与创造并重阶段、占据知识产权制高点之后采取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战略阶段。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与战略选择,落后或超越于科技、经济发展阶段,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阻滞作用。三是科技、经济发展先进的国家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制度,代表了相应生产力发展趋势,显示出知识产权制度的时代性。后发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往往会遭遇发展阶段性与时代性的矛盾。300多年来,知识产权制度所历经的就是演变、矛盾、更新、发展的历程。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决定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因素都在发生重大演变,促成知识产权制度迈入了激烈演变的历史新时期。变化的根本动因是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经济发展范式的重大变化,知识经济逐步显现,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加快。变化的直接推动力是跨国公司基于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促进了全球化大市场的发育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变化的社会推动力来自于发达国家从国家垄断向全球垄断战略的转移。

1.2 知识产权制度的八大演变趋势

(1)知识产权地位主导化:随着知识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超过资本,在产权结构中知识产权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知识产权制度也就具有了决定知识经济基本制度的重要地位。

(2)知识产权范围扩大化:在版权、专利、商标的基础上,又逐步增添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记、商业秘密甚至扩及到商业营销模式等。

(3)知识产权经营产业化: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以支撑产业发展的智力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超越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中知识产权经营成为获取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依托资本、资源、劳力的传统工业化模式正在向依托知识、人才、信息的创新发展模式转变。

(4)知识产权体系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带动知识产权全球化。接受并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国家从1870年的22个,发展到现代的175个,并建立了国际性的知识产权组织。

(5)知识产权制度国际规则化:随着知识产权立法从各行其是到求同存异,再到趋同化异,直至发展到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全面化、实效化、可操作化,几乎构成了世界性法律,早期的专利资产保护演化成企业垄断市场的武器、政府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新世纪实现国际垄断的基本意图,强行在WTO框架中增加了TRIPS协议,知识产权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手段。

(6)知识产权保护功能国际政治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知识产权不仅演化成企业垄断市场的武器,而且成为政府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与国际竞争的手段,显示出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政治化的味道,成为牵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文化在内的国际竞争的基本内容与常规手段。特别是成为美国推行新经济自由主义、实现全球目标的战略武器。

(7)技术壁垒成为国际竞争新规则:特别在WTO框架中增加了TRIPS协议之后,占据知识产权优势的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既隐蔽又有效的技术壁垒。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借助绿色壁垒、生物安全、民族文化等手法,强化已经成为事实的技术壁垒高度。与工业化阶段依靠坚船利炮实行强者吃弱者、大鱼吃小鱼以及冷战时期依靠贸易壁垒大搞经济制裁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变换为依靠技术壁垒的手法。

2 现代知识产权战略所面对的几个问题

(1)知识产权战略地位的变化。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演化,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关及国家经济发展、国际竞争以及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逐步显示出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知识产权战略与国家总体战略的一致性关系,是现代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问题。

(2)知识产权管理与国家整体管理的融合和协调。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作为专业化的管理部门、行业性的管理活动已经不能适应显示国家战略重点的功能需求,逐步出现专业性管理的综合化、行业性管理活动的社会化趋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协调性、知识产权与社会各领域的战略计划一致性问题,已成为现代知识产权战略的又一重点。

(3)如何应对知识产权国内策略与国际策略的异化。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国家利益是永恒的主题。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的知识产权国内策略显然是促进创造、传播与应用,而国际策略趋向于强化保护,这就是所谓的知识产权国内外策略异化现象。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既适应发展阶段制定正确的知识产权国内策略而又合理地应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挑战的国外战略,是当代知识产权战略应解决的问题。

(4)知识产权管理内容结构的战略选择。知识产权管理涉及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扩散、转移、应用与保护等多项内容。这些管理职能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其各项功能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却是随着科技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断调整的。如何依据国际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环

境,正确处理管理职能各项内容的关系,是知识产权的战略性问题。

(5)知识产权运用与知识产权制度运用的关系处理。知识产权制度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知识产权的商用化而实现价值,其核心在于获取自由知识产权。实践证明,获取自由知识产权即可自主创造,也可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合理合法地运用他人的知识产权。两者的关系同样取决于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依据国家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环境,正确处理知识产权的创造与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权属策略的关系,也是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

(6)知识产权产业化商用模式创新与选择。在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路径或者模式问题上,价值实现是目的,而实现价值的方式是手段,后者为前者服务,而不能相反。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路径不断创新,形式逐步多样化。如何突破知识产权产业化陈旧观念的束缚,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模式的创新,应当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又一重点问题。

3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战略取向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3.1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战略取向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尽管有雄厚的科技实力,但市场竞争力不如日本、欧盟,因此出现过贸易赤字增加、R&D减少的困境。分析其原因:一是知识产权制度与国家利益脱节;二是保护与应用关系处理不当;三是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分散,导致新兴产业中高强度R&D的企业是低R&D企业利润的3倍、生产率的2倍、就业率的9倍、产品价值的1/6。美国就此采取了知识产权的战略调整:(1)把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美国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全面调整,以服从美国国家利益为准则对其制度进行适应性改变;(2)作为影响世界格局的美国知识产权战略是:内部以促进知识产权的扩散、应用与创新为重点,而外部则强化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以专利制度创新为例,国内实行以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为核心的专利管理制度,不断拓宽专利保护领域,并通过政府资助研究专利管理的拜杜法案,达到从注重保护向鼓励扩散、应用转变;而对国外,加大专利制度国际化的力度,诸如1988年制定《综合贸易竞争法》(即301条款)、1993年达成的TRIPS协议。知识产权战略调整的结果是:在国内激励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增加R&D投入和专利产出;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基础;技术经营成为美国的市场优势;对国外强化技术联盟、构筑技术壁垒,形成控制世界的手段。

日本为实现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政治强国、军事强国的战略目标,改变以往以知识产权传播、扩散、应用为主的策略,转而实施国内国际双重标准的知识产权兴国战略。在国内实施“人才战略是保证、保护战略是关键、应用战略是根本、创新战略是基础”的战略,对外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重点围堵中国)的战略。

德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主要特点则是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化、法制完善化、知识产权意识社会化、知识产权功能国际化。

韩国知识产权战略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本土化、建设知识社会为目标,确定了21世纪知识产权战略地位;战略核心是将知识产权制度发展为对创新知识,技术创造,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具有促进功能的系统化社会基础网络。

3.2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1)操控国际竞争规则。首先,以美国前总统里根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为契机,从适应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阶段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的需要出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英美共同炮制了“华盛顿共识”,其核心内容是经济全球化、市场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国企私有化、科技国际化,鼓吹后发国家以市场、劳力、资源换技术,而发展中国家无需创新。从此,所谓新经济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并作为核心价值观借助经济援助大力推行。发达国家另一大战略就是依仗所占据的科技创新优势推行知识产权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起大量附有知识产权的国际货物贸易急剧增加,技术贸易逐步兴起,发达国家企图利用知识产权垄断货物和技术贸易。美国目前近50%的出口依赖知识产权保护,是20世纪50年代的5倍。美国贸易对知识产权依赖的增强,最终演变成了里根政府的专利新政策,既在WTO框架中强行加入技术贸易规则(TRIPS协议),构筑贸易的技术壁垒。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依靠坚船利炮按强者吃弱者、大鱼吃小鱼的法则掠夺世界资源,冷战时期实行贸易壁垒政策按跑快的吃跑慢的法则聚敛世界财富相比,技术贸易壁垒策略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2)构筑了世贸技术壁垒。在知识经济发育、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发达国家已经抢占了知识产权的先机。当代绝大多数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已经被发达国家所控制,例如,在全球R&D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86%;在生物工程、制药等领域,美、欧、日拥有95%左右的专利;在专利产业化的国际技术贸易收支中,高收入国家获得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在专利技术标准化中已经占世界技术标准组织所有标准量的99.8%以上。因此,发达国家客观上已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壁垒。近10年仅贸易的技术性条款就增加了59.6%。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利用绿色经济、生物安全、环保要求等名义逐步增加技术壁垒高度,获取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推行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分工论。

3.3 对中国实行知识产权围堵策略

大多跨国公司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解我国市场,抢注相关专利,在我国主要产业领域控制着核心技术,形成对我国市场的技术优势,并完全有可能形成市场垄断。

可以说,围绕经济利益在知识和人才上的较量早已开始,专利大战已经形成对我国发展的严重挑战。我国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指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有2/3的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有2/5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每年我国受技术贸易壁垒所造成的直接贸易损失达200亿美元左右。我国加入WTO所获得的货物贸易的利益已经为技术壁垒效应而大打折扣。

4 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的战略选辑

4.1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面临三大挑战

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要适应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从发展与竞争的角度分析,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建设面临三大挑战。挑战之一是如何打破国际竞争的技术壁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型过程中,急需站在国际发展水平上借用世界技术资源,但却面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挑战。高新技术领域专利的98%、技术标准的99.8%为美、日、欧所掌握。我国参与知识产权规范

制定的能力微弱。挑战之二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思路不合时宜,急需调整。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不强,知识产权战略阶段性认识淡薄,简单地依据发达国家战略需求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的战略,不自觉地成为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守门人;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与国家总目标并不吻合,知识产权制度与国家目标需求的关系也并不明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依然处于行业化状态;对知识产权管理职能认识片面,盲目重保护、简单重创造,忽视应用,淡漠传播与扩散,对于正确处理职能结构关系,远未能提到日程;知识产权制度运用尚未能提到政策层面;知识产权产业化观念陈旧,严重阻碍了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等。挑战之三是我国知识产权生产能力过弱。我国R&D投入过低,R&D投入分布不合理;科学论文产出居世界第五,但是技术专利落后,专利数量少、水平低。创新主体能力差距大,非职务发明专利占56%,院校发明专利又占职务发明的56%,而企业发明专利不足20%。全国2.8万个大中型企业有科技研发的占25%;无专门研发人员的占75%。90%的民企、70%的国企,60%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无专利;60%的企业无品牌。同时企业对于知识产权运用、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的能力较差。因而产业长期被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环节。

4.2 急需进行知识产权战略调整

依据当前国际竞争格局和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全面调整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其重点是:

(1)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从国家总体战略需求的角度,制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一致的国家整体的知识产权战略。虽然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应当把知识产权战略并列入国家战略集合之中。

(2)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在国家行政系列中的地位。完善多部门管理的协调机制,统一知识产权规划与科技、教育、经济、社会规划的融合性,并把知识产权体系纳入特色化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之中,形成社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3)制定适应知识产权国际竞争的应急措施。积极参与TSIPS协议实施细则的修订,扩大竞争规则制定的发言权;建立国际知识产权同盟,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制约国际标准“圈地效应”;把知识产权制度运用的策略列入引导性政策中,鼓励合理合法地运用世界知识产权;运用国家知识产权法制约外国知识产权垄断等。

(4)提倡知识产权经营与运用为主、运用与创造并重的战略。依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改变保护为主的思路,实行知识产权扩散与运用为主、制度运用与自主创造并重的思路,即实行“应用引领扩散,扩散带动创造,创造运用重于保护”的知识产权职能结构模式。

(5)拓展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概念。创新知识产权产业化管理政策,综合运用各类知识产权在技术经营、技术产品化、技术标准化中所呈现出的产业化新形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我国知识经济的发育与发展。

(6)推进知识产权意识民众化、信息网络化、体系社会化。

作者:王玉民

上一篇:古代诗词音乐艺术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源开发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