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也对该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认清新形势的变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特色、以能力为本位,积极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建筑行业、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基于“三学”大讨论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现状和当前高职教师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就“三学”内涵、必要性和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教学改革措施作了总结,最后重点对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三学”大讨论 教学改革 高职教师发展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民办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该校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三学”大讨论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等方面做出的改革进行探讨。

1 “三学”内涵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全院教师开展“三学”(即学院、学生、学习)主题大讨论。解决该院“三学”问题,就像农业存在着“三农”问题一样。首先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我们的学院是干什么的”;明确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的学生是什么样的”;明确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大职教观,真正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和特点去进行全方位的内涵建设。

2 “三学”大讨论的必要性

学院是新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系又是最“年轻”的系,教师中除了其他院校退休老教师之外,其余一线教师均为近3年刚毕业大学生,况且这些教师大都是在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没有建筑行业企业实践经历。

学生方面,随着生源下降以及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最低录取分数线一路下探,况且招生学生里面,有中专生、对口生、普高文科生、普高理科生。学生“英语听不懂”,“上课坐不住”,“不会记笔记”,“迟到、早退像家常便饭,最大兴趣就是上网打游戏。”因此,如何尽快培养高质量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和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让他们学有所成,成为该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3 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院系实际,在教学改革中,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首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要求和建筑工程技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原则,具有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自己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和社会调研,考虑到运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房地产产业发展和建筑企业发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要求。

根据专业自身特点,按照合作企业、行业特点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及学生身心特点,探索和实施灵活多样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建筑类专业施工季节和现场技术要求,构建了“季节学期,现场教学,任务培养,项目考核”的“13428”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完整的建筑施工周期,3个工作环节,4个基本能力,2个资格证书,8大员培养目标。

3.2 新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给什么”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认真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在明确岗位能力,明确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知工艺、能组织、精技术、会管理”的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在明确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了“建筑工程语言能力”“施工技术能力”“施工组织能力”“基础设计能力”等专业基本能力,并将每一个专业基本能力分解成若干小能力,使所设计的每一门课程都对应一个基本能力点,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规律的特点。比如:“施工技术能力”基本能力,对应建筑材料的识别和选用能力、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能力、现场抄平放线能力、建筑设备器材的识别和选用能力、专项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等。

3.3 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第一,课程标准建设与实施。目前,18门课程标准已建设完毕,正在实施中,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与能力要求,例如,在设计基本建筑构件时,明确了梁跨度、房屋高度与层数,建筑面积,时间限制等条件,所有内容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考核性。课程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改变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多数课堂教学根据不同课程自身的特点创新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针对《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等课程的内容特点,我们将课堂“搬”到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利用课前3-5分钟时间,进一步推进“6个1”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动态,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应用情况。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第三,改革考核方式。在《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课程采取项目和作品相结合考核模式基础上,对其余所有课程,进行考核模式改革,课程的考核也由原来传统的卷面考试变成了任务完成情况、技术能力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工作态度表现等方面的现场任务和过程考核。

4 教师培养措施

针对学院与学生实际,为了提高学院内涵建设与教学质量,除了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外,教师水平的提高也非常重要。一切教学改革的问题主要是教师问题,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也是教师,民办院校的教师更是如此。下面就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规划问题与青年教师培养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高职教师的成长必须以专业发展为基础,通过课程学习和学历、学位提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增进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参加实践锻炼、技能训练,提高自身技术应用和技能水平。学院开展的“青蓝工程”中,我系所有教师都进行建筑CAD基本技能考核与图书馆项目基础工程测量放线技能考核,寒暑假进行“学院与企业并行”的专业大调研活动等等。

第二,重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良好的教学团队能使教师共享智慧、协同发展并得到归属感。探索“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建设,专业带头人由系主任陈东佐和运城建筑设计研究院裴红梅共同担任。陈东佐负责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裴红梅总工负责分析工作过程、提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实践能力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第三,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要求设立为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研究。还可通过组织教学观摩、开展教学竞赛,教学质量等级评定等等,促进广大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学校已在有限的经费中列支教师发展专项经费,设立“长江基金”,用于资助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

第五,启动了“烛光工程”结对帮扶计划,并且首批231名生活贫困或学习贫困生与教师已经结成对子,这一活动以后必将常态化,使学院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良好氛围,大大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能力。

5 小结

通过“三学”大讨论,并结合院情、师情、学情以及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定位、找准方向,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作为民办高校教师,应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安心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徐延宇.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特点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3):131.

[2]秦传江,徐益.论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05):53.

[3]牟在根,金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1(4):50-52.

[4]王志伟,张智钧.实践性教学模块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2009.

作者简介:

王飞朋(1985-),男,山西运城人,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作者:王飞朋 等

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也对该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认清新形势的变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特色、以能力为本位,积极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建筑行业、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改革以及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四个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课题(总课题:《精英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批准号DDA120194)的子课题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课题批准号ZJY038)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应对建筑行业进行专业调研,掌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区域人才需求情况,邀请建筑工程领域的专家,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建筑工程技术岗位对人才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满足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需要。

1.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

1.1.1专业基本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了解建筑行业法规和标准,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1.1.2专业知识。掌握建筑工程图应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技术管理、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资料整编等专业知识,以及扎实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知识基础。

1.1.3专业能力。编写施工技术资料,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发现和解决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建筑工程定位、放线、沉降观测;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测算工程量,实施成本控制;收集施工资料。

1.2分析职业能力与知识结构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依据。

1.2.1职业基本能力。①建筑工程图绘图、识读能力,应掌握建筑总图、结构图、电气图等制图知识;②计算机应用能力,应掌握建筑CAD、办公软件、应用软件知识。

1.2.2职业通用能力。①建筑结构设计能力,应掌握建筑力学知识和结构知识;②建筑材料检测能力,应掌握水泥、混凝土、木材、防水材料等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以及检测知识;③建筑施工测量能力,应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施工测量、建筑物变形观测等方面的知识。

1.2.3职业专业能力。①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应掌握土方工程、地基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等方面的知识;②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应掌握施工准备、网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的知识;③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应掌握建筑工程定额、计价、面积计算、费用项目计算等方面的知识;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应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保护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应掌握项目质量控制、常见质量通病防治、质量验收、质量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知识;⑥建筑工程材料管理能力,应掌握工程准备、施工、竣工各个阶段的资料收集知识,以及资料整编知识。

1.3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要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行业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笔者建议可构建“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阶段包括:

1.3.1职业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培养阶段。该阶段为第一至四学期,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向学生传授建筑识图与构造、施工技术、材料检测、施工组织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模块组织项目教学、任务教学。

1.3.2综合能力培养阶段。该阶段为第五学期,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仿真实训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安全施工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质量验收等方面的实训。

1.3.3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该阶段为第六学期,以在建工程为实训基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内容包括建筑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等。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对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建筑岗位情况进行调研可知,大部分毕业生就职于施工员岗位,针对这一现状,本专业应以施工员岗位为主、其他岗位为辅,构建起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将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突出施工过程导向作用。

2.1.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

在分析施工员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可设置以下八门核心课程,即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施工组织管理、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程计量与计价。在核心课程中,要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教材研究,编写教学计划,适当删减纯理论性的内容,并将最新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导入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点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2.2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应当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构建起集基本职业素质、综合职业能力、技术岗位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其中,基本职业素养主要通过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认识实习等实践课程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建筑行业发展情况,增强对建筑行业、企业、岗位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具备能够满足从事建筑岗位所需的基本素质;综合职业能力主要通过综合实训、岗位培训等实践课程进行培养,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仿真模拟完成较为完整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一步巩固理论基础,学习岗位技能,并获取相应岗位证书;技术岗位能力培养主要通过顶岗实习、毕业答辩等实践教学进行培养,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提高就业能力。

2.3建设专业群

高职院校可进行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将BIM技术作为各专业相互联结的纽带,实现专业群课程的共建共享。笔者认为,可以将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共同课程独立出来,开发共同课程的教学资源,并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重点,赋予共同课程不用的专业特性,避免专业建设中出现资源浪费情况。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改革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要深化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起由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共同参与的长效合作机制,从而稳步推进本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出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可依托职教集团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寻求本校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的共同发展。

3.1产业与教学相结合

一方面,企业在高职院校内建设项目研发中心、职工技术培训中心等,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帮助企业共同完成项目研发,并为企业提供新技术培训平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派遣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锻炼,掌握最新工艺、设备、材料的相关情况,为企业技术攻关、战略企划提供意见。

3.2建设课程体系与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模式下,邀请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确保人才培养满足建筑行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合理确定核心课程,探索实施“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创设特色课程,与企业合作建设特色实训基地,打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特色。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引入企业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对原有实训基地进行改扩建,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遵循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让学生到企业内部或企业承接的建筑工程中进行实习,企业可正式聘用优秀的实习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3.3参与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功能与作用,让企业给予学生就业指导最大的支持。企业要向高职院校及时发布建筑行业的政策信息、就业信息,以及建筑企业岗位招聘信息等,加强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机构的沟通,确保将各类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

3.4共建教学资源库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应牵头建立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鼓励建筑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兄弟院校将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上,如工程资料、施工视频、工程案例等各种资源。由校方对上传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影像资料库、教学参考图书库、多媒体课件库、工程案例库、精品课程库、仿真实训库、BIM学习资源库等,并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4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

高职院校的教师职业能力必须满足人才培养的切实需要,从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以保证教师职业能力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形势,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1提升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对教师开展岗前和在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在岗前培训中,要对新聘用的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师德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并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准许其执教;在职后培训中,高职院校既可以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外优秀企业、示范院校进行进修学习,也可以定期在校内组织岗位培训,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促使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改活动中。

4.2提升教研能力

高职院校应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团队,一方面满足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对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带动起学校教研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要组织研究团队到工程建设一线参与技术攻关,了解建筑行业最新标准、技术、设备、材料等,将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学校还要鼓励优秀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参与重大项目研究,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教研能力。

4.3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为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高职院校要重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对学生实训和实习进行跟踪管理,给予学生实用性较强的操作指导。高职院校可让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使教师掌握企业的施工流程、用人标准、操作规范、生产组织形式,在实践完毕后向学校汇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实现专业教师与建筑工程一线的对接。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积极推进本专业教学改革,促使本专业教学符合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本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要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规范相融合,并创新和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探寻校企共赢的发展空间,从而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清树.基于课证岗结合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02-104.

[2] 郭直.试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赤子(上中旬).2015(11):95-97.

[3] 孙久艳.徐春波.高职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造价课程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8):84-86.

[4] 刘兴宇.校企共建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7):141-143.

[5] 薛宝恒.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甘肃科技.2015(1):124-126.

[6] 蔡小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知识经济.2015(11):75-77.

[7] 蔡小玲,李继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1-84.

作者:费城 刘觅 鲁渭

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3:

中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事业近些年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在中职教学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教学内容是以施工为主,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目前,这一行业对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的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一情况,传统的教学手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为建筑行业偷送更多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我国的经济比重中,建筑行业占据很大的比例,建筑工程技术也在快速进步。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迫使建筑工程技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考虑社会需求,同时也应思考课程是否合理设置。

一、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院校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主要还是通过一流的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中职院校仍使用以往的教学手法,这些方法具有滞后性,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因此,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行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致使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操作能力等,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问。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剖析,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

理论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是职业类院校教学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教学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为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我国职业类院校办学时间相对较晚,在办学条件和教学思路上无法与高速扩大的办学规模相匹配,在实践教学体系上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制度和规章,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严重脱节,实践教学只能算得上是理论教学的附加产物,是依附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在课程中的地位不突出,学生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也比较低下。

(二)教学师资力量有限

现在我国职业类院校的教师多数是来自其他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或是硕士毕业生,他们离开学校后直接进入教育工作岗位,虽然理论基础知识非常丰富,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还很欠缺,没有在建筑工地实际操作的经验很难在操作技术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对于建筑工程技术这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内容例如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等都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才能胜任,因此职业类院校本校教师师资力量比较有限。

(三)缺少实践教学基地及教学设备

由于职业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中需要配备专门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基地,这样才能满足课程的实际操作性。但是当前大多的职业类院校经费不足,教学设备老旧多年不能更新,教学基地管理不完善,甚至有的学校教学基地一地多用,演示性的内容很多,但是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内容少之又少,这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培养出的毕业生与企业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缺乏校企合作

进行校企合作式教学,是在当年市场需求下发展出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企业同学校一起参与学生的教育培养,是在短时期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现阶段我国职业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就学校而言它们将企业看成是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底,就企业而言它们将学生看作是免费的实习生,二者之间的配合很少,没有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职业目标进行一个统筹的规划。

三、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对策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对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该对本专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和知识的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专业内具体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实践模块。加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原有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味教授的方法,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学生走进一线进行讲解,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书本所学的内容对实际工作进行分析和创新,为今后的专業实训和顶岗实习做好前期准备。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1)重视对基本技能的培训。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一般是通过理论课程的课内试验和实践课程的实际操作为主。(2)重视一般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结合。学生的一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进行校内实训完成的,校内实训除了应该让学生适应专业岗位性工作,让其掌握未来岗位应用的技能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一些其他相关的技能,例如计算机技术、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

(三)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职业技术专业学生学习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施工,实训场地要与实际工种建筑工地相吻合,构建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实训基地。(2)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即校外企业实习训练,也是学生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基地不足的一个弥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真实的操作场景,在快速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学生上岗工作的适应期。(3)加强“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或者引人一批同时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家近些年逐渐加大了对教育行业的改革力度,尤其是对于中职院校来说,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基层人才建设工作。在中职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中职院校作为社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要输出机构,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建宇.关于中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综合实训改革的探讨[J].居舍,2015. (29):175-176.

[2]张春需.中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J].农家参谋,2018.(19):153.

[3]方从严.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初见[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9-72.

(重庆市工业学校)

作者:张海涛

上一篇:建筑创作思维理论分析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