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30

摘要:《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发现该课程基本概念多,逻辑严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针对课程培养目标和紧跟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节奏,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实施等方面教学改革,从而完善路基路面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育人培养模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论文 篇1:

道路工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构建新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基于企业调研,按照项目化设计思路对道路工程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完成课程目标、内容、工作任务、能力训练项目、学生工作任务单及考核方案设计,有效缓解了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现存的问题,对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具有借鉴作用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道路工程;职业岗位能力;项目化;整体设计;教学实践

一、引言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建设与改革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按照项目化设计思路对道路工程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重构教学内容、编制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综合考评方案,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交通运输行业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道路工程是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公路测设技术》和《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两门课程整合形成的一门专业课程,在高职院校交通土建类专业均需开设,是从事公路交通行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根据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市场对道桥专业课程改革的需求,由学院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为目标,设计基于公路建设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情境,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实施教学。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对该课程面向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该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学生认知规律,确定该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学生工作任务清单以及综合评价考核方案。

三、课程调研分析

课程开发团队对行业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往届毕业生、专业课教师以访谈、发放调查表形式,围绕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毕业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要求、实操技能、职业发展趋势、专业基本知识构架和道路工程课程主要面向岗位、主要岗位从事的主要工作、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内容选定、内容序化、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课程开发团队基于调研结果确定了课程定位、主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能力、学习行动领域、课程内容以及内容的序化,收集了编制能力训练的基本资料等教学资源。在本课程设计中将学生职业岗位定位为路基、路面施工员,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目标见表1。

基于调研结果,在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中将学生职业岗位定位为路基施工员、路面施工员,课程需达到的职业岗位能力目标是:学生能依据公路行业相关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运用公路路线线形、路基、路面基本知识,识读和和核对公路施工图文件,编制路基、面层、基层现场施工方案,并依据公路施工图文件能进行路基、沥青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基层施工。道路工程课程项目化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公路施工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充分体现了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三、课程项目化设计与实施

1.教学模式设计。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是基本和载体,教师职业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转变是关键。职业教育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公路行业和路基、路面施工员职业岗位工作特点,在本课程教学设计中,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选用一个二级公路施工建设项目为载体,基于真实的公路建设过程和职业岗位设定具体工作任务和能力训练,教师提供该项目的施工图文件、基本专业知识框架、规范以及行业标准,学生基于工作任务和基本资料完成学生工作任务单,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实现职业能力培养。

2.课程内容重构与项目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应以职业需求为起点,而非以学科为起点。作为职业教育,不能将课程目标定为教学内容系统化,而应根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将系统的专业知识做“教学减法”,寻找出最符合专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有限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基于项目化教学形式,结合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特点,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将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最终实现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灵活和创造性地利用他们已有的技能和经验完成新的、甚至是不熟悉的工作任务。

基于以上分析,道路工程课程职业岗位定位于路基、路面施工员,路基施工员典型工作流程为:识读公路施工图文件和行业规范→路基施工准备→路基分部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路基整修验收,路面施工员典型工作流程为:识读公路施工图文件和行业规范→路面施工准备→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基层验收→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及质量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面层验收。道路工程课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将教学内容重构序化为两大模块(识读公路施工图文件、路基路面施工)、6个子项目(认识公路组成及等级、识读公路平面、识读公路纵断面、识读公路横断面、路基施工技术、路面施工技术)、23个工作任务和18个能力训练。基于工作任务编制学生工作任务单,提供相关基本知识,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以工程项目资料为背景资料编制能力训练项目,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

四、综合评价考核方案设计

1.考核内容。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职业岗位能力并能持续发展的社会人,而不是单一的操作工。基于此,在本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中,将考核内容设定为两大方面:职业岗位能力和素养考核,以职业岗位能力考核为核心。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为实现“分层次教学”,职业岗位能力考核设定两个层次,即专业基本知识考核和职业岗位能力考核。

2.考核形式。在道路工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中,考核结果由过程性考核、阶段性考核、结果性考核组成。过程性考核包括基本考核和奖励,基本考核包括完成项目任务后的学习小组自评及互评、教师评价;奖励包括出勤、学习态度、成果展示、组织、创新等,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阶段性考核以六个子项目为单元,设置六套单元基本知识测试,以便于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教学反思,调整或改进后续任务的学习。结果性考核为学期期末考试,考试内容将知识考核(60%)和能力考核(40%)相结合,注重学生应用专业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五、结论

道路工程课程开发团队经调研、设计、改革形成以下结论和亮点。

1.基于企业调研,课程定位于路基施工员、路面施工员;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重构、序化了课程内容,突出了能力本位;知识与技能系统化、情境化。

2.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一个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按照路基路面施工流程进行项目、工作任务、能力训练、学生工作任务单的设计;项目设计采用真实的工程案例,结合最新的规范与标准;紧跟当前公路施工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3.建立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激励性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突出学生职业能力考核。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赵丹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12-15.

[2]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8):61-64.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5-128.

[4]周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及其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07:12-15.

作者:赵亚兰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论文 篇2:

CDIO教育模式下《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发现该课程基本概念多,逻辑严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针对课程培养目标和紧跟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节奏,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实施等方面教学改革,从而完善路基路面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育人培养模式。项目驱动化教学实践表明:CDIO模式有利于培养专业功底扎实、个人技能过硬的路桥专业人才,为工程教育改革积累经验。

关键词:CDIO;路基路面工程;项目实施;教学探索

为适应公路科技发展和紧跟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投资5000亿建设高速公路的节奏,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本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1-3]。笔者教学实践中发现该课程教学中教材内容与新规范不协调、基本概念多、教学内容逻辑严谨、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如何适应公路新技术的发展和紧跟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及广东省公路建设的步伐,急需将最新技术规范、技术工艺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迫切要求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教学中考虑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CDIO理念,即构思、设计、实施、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为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这种模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多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机构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到的教研成果[2-4]。CO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项目的生命周期为实施背景,以操作工程项目为实践平台,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将学生能力进行模块化分类,组织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3]。教学改革将CDIO新理论引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解决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进步不匹配的矛盾,形成基于CDIO内容项目化的、可实施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一、《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培养目标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按照学校培养计划安排在第六学期,在此之前的课程有《工程力学》、《土力学》、《公路工程地质》、《道路建筑材料》等,后续课程有《公路工程造价》、《公路施工与组织管理》及《毕业设计》等,本课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广东工业大学充分重视本科教育,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立足于广东公路建设发展,培养路桥工程专业人才。该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为:(1)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路基路面工程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有较好的路基路面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即道路设计、现场施工、阅读图文的能力;(3)培养学生适应团队协作与顺畅的人际沟通的能力。这些均与CDIO工程教育相匹配。

二、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CDIO模式下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道路实际操作设计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道路工程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根据交通部颁发的道路新规范和新标准,加强计算机绘图和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紧跟时代的步伐,简化理论阐述,删减陈旧内容,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重新构建教学新体系。

(一)构建《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知识体系

《路基路面工程》理论实践性均很强,但现有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当前新规范、新工艺不相匹配,相对于新时代知识结构较为落后。这要求老师在编写讲义、修订教学大纲中应根据最新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先进的科技知识,让学生懂得新颖的知识,积极发挥能动性和积极性。在补充讲义和修订教学大纲中,把握CDIO理念中的“做中学”,懂得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的重要性,增加實践知识为主,从实践知识中回归到课堂理论知识。

教学少量内容概念性很强,如将CDIO理念应用于“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适当增减,构建新的教学内容新体系。新增内容符合CDIO理念,以“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为中心进行增减,增加实践项目内容,借助项目的运行进行教学,同时举一反三,回归课本理论知识。路基路面工程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穿插在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各个实例中完成讲解,打破知识体系的束缚,改变以往按知识点组织编排的方法,根据项目知识讲解的需要,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二)强化实践体系教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路工程工期都较长,要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一个完整的实践机会几乎不可能。因此,考虑到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做中学”,实行项目教学法。例如:在混合料级配设计教学中,使用工程背景的实体工程项目,根据材料特性及不同筛孔通过率进行级配设计。通过项目实践,学生既掌握了课程内容,又具备该课程所应具备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

实践教学具体思路是将项目按阶段划分任务,让学生尽力懂得其中的一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项目进度安排要求每个项目团队成员进行汇报,促进项目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手段的探索

基于CDIO教学理念,根据路基路面课程内容设计的应用知识,结合实践工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路基路面的专业名词、设计理念、设计图纸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教学中采取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法,图片、文字、动画以课件形式放映,有利于加深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引导、答疑解惑及研讨的方式共享学习成果,例如:针对某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以“问题-原因-措施”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此外,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的运用,能更直观、生动地反映出各种设计、施工效果。同时,在平常的教学中,邀请行业内相关专家、一线工程师开展道路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工程实践应用专题讲座,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学习是一个实践、积累、创新的过程,借鉴CDIO理念,对学习成果的最终评价,采取考试成绩、平时课堂出勤、协作表现、积极性、实验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样可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起到激励作用。

三、结语

结合CDIO教育理念,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路基路面工程》课程通过采用课堂教学、项目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等多种形式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通过实施CDIO工程项目化教育改革,学生对《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满意度提高。通过将CDIO式教学模式引入到《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分析路基路面工程疑难问题的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公路应用型人才,能真正为广东省公路交通建设做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工程教育改革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吴恭兴,刘文白,张宝吉,等.基于CDIO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3,(9):7-9.

[2]杨娥.基于CDIO理念的路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4,22(2):52-55

[3]许勇,张季超,王可怡.基于CDIO理念《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创新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S2):253-255.

[4]吴鸣,熊光晶.基于CDIO理念的路基路面工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244-246.

作者:尹应梅,禹智涛,吕惠卿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桥涵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桥涵施工技术是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群的主要职业技术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各种体系桥梁上、下部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涵洞施工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知识面广等特点。论文从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充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 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 网络课程 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桥涵施工技术是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市政工程专业”的主要职业技术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各种体系桥梁上、下部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涵洞施工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知识面广等特点。该课程不但为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施工岗位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提高桥涵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高职院校桥梁专业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将从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充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

1 教学内容分析

1.1 主要教学内容分析

桥涵施工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职业技术课,属于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该课程要求学习涵洞施工技术、桥梁基础施工、桥梁墩台施工、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悬臂施工法、拱桥施工、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等施工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桥涵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基本知识;能较好地掌握各种体系的桥梁工程,常见的涵洞工程的施工工艺,能正确选择各种体系桥梁上、下部结构的施工架设方法和涵洞施工技术,并熟悉桥涵施工常用的配套机具的使用。

1.2 难点教学内容分析

桥涵施工技术课程综合性非常强,主要以讲述施工技术工艺、方法为主,但同时又包含有工程量计算、配合比计算、施工测量、施工图绘制、模板和支架设计等设计计算内容。而高职学生往往具有动手能力强,但计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学习特点,因此这部分设计计算内容将成为教学难点。同时该课又和桥梁工程、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等相关课程互相穿插,因此在有效讲述该课程教学难点的同时,还应注意不能与其他课程重复讲解。该课程教学难点内容及掌握程度归纳如表1。

2 教学模式探讨

针对桥涵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知识面广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需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高等職业教育目标对该课程的要求。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它能将声音、图形、图像、影像、动画、视频等教学信息有效的呈现在课堂上,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也正是该门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桥涵施工技术课程在讲述中,经常涉及一些常用的设备及施工过程,这些内容很难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同时学生没有现场实际施工的经验,对桥梁施工过程没有直观的认识,即使配合教材中的附图,也很难理解一些基本的构造和原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一些施工机具设备的图片、立体模型,施工操作过程的动画、录像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能加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桥梁桩基础施工”这一章节讲授中,在讲到钻孔灌注桩根据成孔方式,可分为螺旋钻孔、正反循环回转钻孔、潜水钻机钻孔、冲击钻孔、冲抓钻孔等多种形式时,单凭字面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到这些成孔方式的具体形式,这时就可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成孔方式所用的钻机及钻头图片,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各种成孔方式的成孔原理。又如,在讲到上部主梁的施工方法:悬臂施工、顶推施工、逐孔施工等方法时,可通过展示模型动画的形式进行直观演示,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2 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该门课程实践性较强,并且直接为学生毕业后走向施工岗位奠定基础,因此课程中应配有适当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好的想法落实到实处,成为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问题。结合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主要设计以下实践教学内容:(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2)主要工程量核算;(3)施工方案制定;(4)施工图识读。钢筋下料长度和工程量核算是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经常要核定计算的数据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部分看似并不复杂的计算内容,如果不配以系统的实践训练,只简单的讲解计算公式或做一些简单的习题,则易造成学生眼高手低,遇到实际问题错误百出。因此,对于这两部分内容应各设置6-8学时左右的实践教学环节。而对于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图识读这两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则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实训,以具体工程实例为依托,实训的同时,又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2.3 建立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

实训教学基地目前已是各大高职院校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地点稳定、开课方便、易于管理等特点,但在具体建设实训项目配套设施时,还应充分考虑场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同时,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必须结合专业群来统筹安排,几个比较合适的项目有:桥梁桩基础钢筋笼的制作、空心板梁模板的制作与安装、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施工、拱圈放样与模板安装。

相比于校内实训基地场地有限、项目单一的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则具有直接提供工程现场,学生直接接受实际工作培训的优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主要通过依托行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协作型企业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一线、施工现场通过亲眼所见、亲自动手,并听取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的讲解,更能使其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

2.4 加强网络课程建设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升了课程的品质和内涵。桥涵施工技术课程改革建设还包括在校园网上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其中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授课计划、多套试卷及答案等内容;实践教学部分主要为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帮助和指导,其中有课程实践操作指导书、实践报告指导书等等,并且指导学生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特别是能够快速查到一些著名大学、施工单位和科研院所的网站,且在网上提供了几个相关连接。网络课程不仅可以满足了该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需要,也起到了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教书育人的作用。

授课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教师也可及时了解桥梁工程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及时将新知识补充进课堂教学中,编写辅助教学资料,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2.5 改革考核方式

该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学生课程成绩。平时成绩除传统作业习题外还应包括教师所布置的课后调研论文、学习心得等来进行综合评定。期末成绩可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闭卷考试部分可体现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而开卷考试应能够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命题内容可采用与实际工程问题相关的论述题、案例分析等,开卷考试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总之,考核成绩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综合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質。

3 结语

桥涵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高、实践性强的课程,其特殊性决定了授课方式不能采用单一的传统模式。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模式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群的主干课程之一,桥梁施工技术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常才.桥涵施工技术(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 李新梅.桥涵施工与养护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 向中富.桥涵施工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王延武.公路桥梁施工与养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作者:温巍

上一篇:认知语言学下英语词汇教学论文下一篇:城市文化传承现代展示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