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移动通信发展状态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对于电力的需求量急剧提升。但由于我国一次能源分布不平衡,输电量区域性较为明显。因此也就对电网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输电线路作为我国电网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传输容量、长度在不断提升,高压输电线路的监测、检修与维护难度不断增加。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现代移动通信发展状态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移动通信发展状态分析论文 篇1: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全球专利分析研究

【摘 要】文章从专利分析角度,采用专门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专利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专利分析研究的成果,为我国从事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产业的相关单位提供具有市场参考价值和技术研发指向的信息。同时,文章从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全球专利申请趋势、申请类型、法律状态、地域分布及创新主体等维度剖析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为国内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通信;专利;分析

1 研究概况

1.1 立题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总数不断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人们交通出行便捷的需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目前,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势头迅猛,国家和各地政府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投入巨大,既作为基础建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出行耗时的民生问题,同时现代轨道交通广泛采用的绿色环保节能设计,也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提供了助力。轨道交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

1.2 研究目的

本文从专利分析角度,采用专门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专利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专利分析研究的成果,为我国从事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产业的相关单位提供具有市场参考价值和技术研发指向的信息,为国内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从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全球专利申请趋势、申请类型、法律状态、地域分布及创新主体等多维度剖析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为相关单位制定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技术发展战略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必要依据,有利于相关单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3 技术分类

本文重点从轨道交通领域中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进行技术分析,通信系统主要包含传输系统、无线系统、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CCTV)等,其中无线系统细分还包括LTE(TD-LTE、FDD-LTE)、TETRA、LTE/Tetra等技术。下文将利用专利分析方法具体到通信系统技术分解后的主要组成进行专利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技术分解(见表1)。

1.4 检索数据库选择

本文检索采用某云专利检索分析系统。本文用于分析的专利数据来源为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俄国、德国、瑞士、法国、欧洲专利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文摘、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全文。由于发明专利公开的时限性,因此近几年提出申请的部分专利文献还没有公开,数据不完整,实际的专利申请文献数据可能略大于本文检索到的数据。同时,由于专利申请(专利)的法律状态发生变化时,专利公报的公布及检索数据存在滞后性,因此本文提供的法律狀态信息仅供参考。

2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全球专利分析

通信系统是轨道交通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整体的轨道交通运行提供了信号传输为主的综合性调控作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传输系统、无线系统(LTE(TD-LTE、FDD-LTE)、TETRA、LTE/Tetra)、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CCTV)等方面。

目前,全球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累计达88 783项,其中国外专利有87 916项、国内专利有867项,本文将对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趋势、类型及法律状态,地域分布和创新主体等进行分析。

2.1 通信系统全球专利申请趋势、类型及法律状态分析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领域全球专利申请始于192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至2000年时累计申请量达到13 565项,发展比较平缓,也反映出当时该领域正处于起步阶段。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相较以前开始大幅提升(如图1所示),该领域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在一个较高水平的增长位置,2007年度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值4 412件,之后经历了几年的研发方向调整,在2013年度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再次超越之前2007年度的申请高峰,在2014年度相关专利技术申请量达4 571件,发展比较迅速。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该领域在未来几年的全球专利申请量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将总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由图2可以看出,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达到99.8%,目前除了期限届满的专利之外,失效专利占比为38.6%,其中失效的包括未缴年费的占9.8%、驳回的专利很少,仅占0.1%。整体上来说,该领域全球专利质量布局较好。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领域国内专利申请始于1998年(BRITISH TELECOMM在中国香港进行了首次相关专利技术布局申请),进入2003年之后,伴随着国内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相较以前有了很大增加(如图3所示),总体呈波浪式前进发展,这也反映出该阶段的通信技术迭代更新较快,2017年度快速增长至79件相关专利申请,发展势头良好。

由图4可以看出,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占比为80.3%,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该领域技术含量较高。此外,还有19.7%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分析图4数据可知,目前失效专利占比为20.3%。其主要原因包括未缴年费占13.2%、撤回占2.8%、专利申请驳回占0.9%等。进一步对该领域的IPC分析可知,该领域的国内专利技术在数字信息的传输(如数据交换网络方面)、电数字数据处理等方面均有涉及。

2.2 通信系统全球专利区域分析

如图5所示,美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加拿大公开的专利数量最多,分别为52 926件、17 257件、8 728件,占全球该领域专利申请量的59.6%、19.4%、9.8%。美国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领域的专利申请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遥遥领先,其主要申请人包括IBM、MICROSOFT CORP、XEROX CORP等实力强劲的企业,其申请技术主要集中在信息数据的传输处理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专利申请后可指定在多国获得保护,通过专利申请人分析,其专利部署主要来自UNIV CALIFORNIA、QUALCOMM INC、NOKIA CORP等,其中来自美国的申请最多,可见美国公司比较重视通过WIPO进行海外专利部署,也体现美国在全球范围进行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技术和市场扩张的发展战略。加拿大以9.8%的专利占比位居该领域全球第三位,其主要申请人包括POWER MEASUREMENT LTD、RESEARCH IN MOTION LTD等知名企业,其申请技术包括无线通信网络、电话通信等方面的研发与改进。整体上来看,美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加拿大为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领域相关专利技术申请的主要分布区域。

2.3 创新主体分析

表2显示了全球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六位的申请人,并根据申请量大小进行排位,由表2可以看出,排名第一位的申请人是澳大利亚的SILVERBROOK RES PTY LTD,有2 112件相关专利申请,在申请人申请数量中处于领先地位。从授权率来看,澳大利亚的SILVERBROOK RES PTY LTD在该领域的专利授权率也是最高的,高达87.9%,排第二位的是美国的IBM,授权率达到80.5%,这也反映出这些公司的相关专利技术创新质量水平高,实力非常强。国内该领域的创新主体主要包括北京交通大学、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

3 小结

通过前面对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专利分析可知,在全球范围内,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专利的申请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并不断加速。对于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技术研究,欧美国家起步较早,从整体上来看,美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加拿大为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领域相关专利技术申请的主要分布区域,位列该领域专利申请前三位,掌控着大量的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关键创新技术。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特别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国内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相较以往有了很大增加,呈现波浪式前进发展趋势,通信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基于前文的分析,结合国内相关产业及高新技术发展的实际,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作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中重要的组成之一,在全球轨道交通建设的浪潮中,未来该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前景光明。

参 考 文 献

[1]于海.地铁自动售票机的人机交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5.

[2]成锦.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现状及发展[J].通讯世界,2015(5):24-25.

[3]梁四六.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建设[J].智能城市,2020(8):179-180.

作者:潘颖芳

现代移动通信发展状态分析论文 篇2:

解析高压输电线路在线检测技术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对于电力的需求量急剧提升。但由于我国一次能源分布不平衡,输电量区域性较为明显。因此也就对电网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输电线路作为我国电网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传输容量、长度在不断提升,高压输电线路的监测、检修与维护难度不断增加。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要提升的电网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高压输电线路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

【关键词】输电线路 在线监测 关键技术 研究

概述: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现代化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对用电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会要求更大的用电量,要求更安全地用电。为了满足这些生活的要求,电力系统采用了高压输电线路进行输电,然而伴随高压输电线路而来的就是其安全问题,很多地质灾害都会严重威胁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因此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监测成为了重中之重,以下以预防的思想为主,针对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使线路出故障时系统能做到及时反馈监测数据,从而避免重大事故。

一、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

1.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构成

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主要由线路监测分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监测软件专家系统等部分共同组合构成。线路监测分机主要是完成定时-实时完成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底线、杆塔、绝缘子等设备状态、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然后通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分组无线、码分多址及第三代数据通信模块将具体的信息与数据传送至软件专家系统,然后再由软件专家系统利用其各种修正模型、试验数据与试运行判断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状态,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能够有效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

不仅如此,通过监测对线路进行实时远程参数设置,并以局域网方式进行,从而能够实现各大线路监测系统数据信息的高效采集、传输与调用。

2.在线监测与状态监测的关系

现阶段有不少学者及电力工作人员认为在线监测即为状态监测,但实际上二者存在较大差别。在线监测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指运用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在线监测装置,并在不影响、不干预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采集电力设备具体数据与状态信息。当前状态监测则主要包含离线试验、监测、在线检测、全球定位系统巡检等能够获取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各类监测手段。

而状态监测从理论上来看,更多的是指同预防检修层次更高一级的监测体系,它一般是结合电力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对不同运行电压下各类绝缘特性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比,然后确定电力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检修维护,其实时性与针对性较强。就目前而言,状态监测检修主要含有状态分析与故障检测、状态监测、检修维护检测三个单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但是随着状态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必然会更加实用化。同状态监测相比,在线监测对于提高状态监测的工作质量有着极大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为线路检修准则、设备寿命管理、设备可靠性分析、专家系统。

二、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1.高压输电线路动态增容技术

我国当前主要是通过运用动态监测增容与静态提温增容两种手段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动态增容技术它能够及时的反馈出输电线路潮流同线路热稳定的变化情况,从而电网工作人员能够适当对运行数据进行调整并加以分析,确保高压输电线路具有一定的传输容量并保持稳定运行;而静态提温增容则主要是通过提高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温度允许值的方式增大输送容量。实际上这一技术违反了行业规定,长时间采用此种技术很容易导致高压输电线路出现损坏的问题,并影响到其使用寿命。

动态增容技术是当前行业内主流的增容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它能够通过监测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及时的反映出输电线路的运行温度。同时还能够对外界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温度等因素进行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帮助电力工作人员快速解决一些较为繁琐的问题。例如当输电线路运行温度超出了导线运行允许值,那么线区内工作人员能够迅速申请和转移负荷的方式确保输电线路的高效、稳定运行。

2.线路弧垂和张力的监测

众所周知,高压输电线路是否能够安全稳定运行,输电线路弧垂大小是关键所在,因此线路弧垂必须要控制规定范围之内。一般而言,线路弧垂主要受到来自于输送容量、运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风力、恶劣气候等条件也会对线路弧垂造成较大影响。正因如此,线路弧垂与张力必须要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判定其安全性。通常线路弧垂与张力会随导线温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张力变大、弧垂变小,线路稳定性降低;张力变小、弧垂变大,线路输送容量不稳定,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在此主要阐述的是温度条件变化下线路弧垂与张力可能出现的问题,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导线弧垂与张力受风力的影响也是较大的。风会使得线路周围气流速度加快,从而导致导线温度迅速变化、导线振动等问题,线路不稳定时将会造成导线破损等新现象,酿成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大风大雪天气,导线挂冰会导致线路弧垂严重加大与破损,造成安全问题。

3.微气候测量

在高压输电线路监测当中,微气候测量是重中之重。对于高压输电线路而言,其运行过程受风力、日照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是否处于允许值非常关键。因此任何气候因素的变化均会使得导线正常工作参数与状态发生变化。例如风速过大、风向急转、温度过低过高都很容易造成输电线路振动的问题,引发电力事故。现阶段,我国在高压输电线路监测技术方面,主要是通过自动气象站的方式对相关参数与指标进行监测。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压输电线路作为我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其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确保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正因如此,电力部门必须要对此加以重视,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对输电线路进行检测,解决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高压输电线路所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这对于保障我国电力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清.输电线路覆冰监测技术[J].湖北电力,2009(1).

[2]孟毅.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J].中国电力,2011(5).

[3]吕玉祥.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电网技术,2010(10).

[4]张志建,王培松,王玮.论电网的安全形势以及输电线路保护措施[J].广东科技,2007.

作者:冀勇

现代移动通信发展状态分析论文 篇3:

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

摘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文章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分析了物联网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电网、工业监测、物流、医疗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技术应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Xu Limou,Ru Beibei,Chen Lijian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Zhongshan528436,China)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融合发展的技术,将会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其市场前景将远超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因此很多国家纷纷出台物联网政策以求抢占发展先机。美国总统奥巴马对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构想给予高度评价,并将物联网提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十四点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障碍,构建物联网建设标准。日本提出了U—Japan战略,力争将日本建设成一个“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韩国的IT839战略将物联网设置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强调以物联网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物联网被列为中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二位。2011年年底,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由此可见,物联网即将成为继PC、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变革,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和文化影响。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和全球定位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等,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如设备、设施、各种商品甚至人与动物等)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或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流网是传感技术、现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可进行智慧对话,从而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物联网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信息;二是可靠传递,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和互联网融合,將物体的信息实时的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即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

二、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涉及的新技术很多,其中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

(一)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是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这一技术由三个部分构成:标签(Tag),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用来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天线(Antenna),其作用是在标签和读取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此技术可以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等。

(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提取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由于物联网通常处于自然环境中,传感器要长期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即使是最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假如没有准确的捕获和转换,一切准确的测试与控制都将无法实现。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中,需要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和自身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有较大方面的提高。

(三)网络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通信是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网关技术等。其中M2M技术是指所有实现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同时也可代表人对机器、机器对人、移动网络对机器之间的连接与通信。M2M技术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结合Wifi、Blue Tooth、Zigbee、RFID和UWB等近距离连接技术,此外还可以结合XML和CORBA,以及基于GPS、无线终端和网络的位置服务技术等。

(四)智能处理技术。物联网中海量感知信息需要高效地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云计算作为能将大量存储空间和处理器资源整合起来使用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物联网实现信息存储资源和计算能力的分布式共享,为海量信息提供支撑。

三、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物联网用途广泛,涉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家居、工业监测、农业生产、食品追溯等多个领域。虽然物流网还未普及应用,但已有的少量成功案例实现了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一)智能电网。随着电网环境日益复杂,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为了保持电网的高可靠性,减少电网中断次数,需要进行细致的监测和管理,智能电网应运而生。智能电网拥有先进的传感触发器和高度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贯穿于发电环节、配电环节直到每个家庭和大楼。这种基础设施由亿万个具有感知和调节功能的智能产品组成,用于提供智能电网的健康状况和用户需求的实时信息,以便优化智能电网的运行。利用获知的数据,智能电网可以通过实时的调整来实现负载均衡和精确的电网管理,从而减少电网的中断,提升电网的可靠性。变电站监控(状态检修、线路动态评分)、智能电力测量和家庭能源管理都是智能电网的典型应用。

(二)智能监测。在条件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依靠人工到现场收集数据困难重重,而且无法实现实时监测,使用物联网可以代替人工监测环境或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监测主要使用振动分析仪、声波分析仪、温度和湿度分析仪、气体色谱分析仪等设备以收集相关环境或设备状态的数据,并利用无线网络将数据传送到状态分析系统,以预测环境或设备变化,以便进行防范或实施维护。智能监测已应用于设施农业在线监控、生态环境监测、矿区、核电厂监控等方面。

(三)智能交通。随着对交通需求的提升,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大城市的一个主要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将是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效集成应用与交通运输体系,而建立起的一个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能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阻塞,减少调通事故。目前高速公路全程监控、自动收费、路况气象监测等应用广泛。

(四)智能物流。传统物流运输中,运输的种类和风险、物流过程中的运输环节和动作方式以及物流企业的服务,都影响到物流运输的成本和质量。智能物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使物流系统具有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智能物流在现实中的使用是为每辆配送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而且在每件货物的包装中嵌入RFID芯片,通过芯片,物流公司和客户都能从网络了解货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同时在运输过程中物流公司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对货物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调配,实时全程监控货物,防止物流遗失、误送等,优化物流运输路线,缩短中间环节,减少运输时间。通过货物上的芯片,装载时自动收集货物信息,卸货检验后,用嵌有RFID的托盘,经过读取的通道,放置到具有读取设备的货架,物品信息自动输入信息系统,实现精确定位,缩短了物流作业时间,提高物流运营效率,最终减少物流成本。

(五)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涵盖信息设备、通信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监控装置、水电气热表、家庭求助报警等设备的信息互联,实现了能源管理、家庭远程管理、老人生活辅助等功能,增强了家居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目前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主要有智能家电、智能照明、家庭安防等方面。

(六)智能医疗。在智能医疗领域,物联网可应用于医疗物资的监督管理、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和远程医疗三个方面。使用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实现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医疗信息的数字化主要应用在于病人的身份识别、化验品识别、病况识别和体征识别等。通过构建远程会诊和监护服务体系,可实现远程数据获取、数据分析、专家远程会诊、移动医疗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智能医疗有利于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间、最满意的健康服务。智能医疗监理、医疗用品智能管理和远程医疗已广泛应用。

四、面临的挑战

虽然物联网应用前景广阔,但要想全面投入物联网社会的建设,还必须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标准问题。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互不兼容。统一技术标准才能够使物联网在行业内、行业间实现从点到面的,从分散到集中的互联互通。

(二)安全问题。当大量的数据用于物物通信,以及大量的数据用于进行物品以及人的行为模式的数据存储、分析与判断,能否保障数据安全性变得极为重要。

(三)协议问题。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协议,但在接入层面上协议种类繁多,GPRS/CDMA短信传感器有线等多种通道,物聯网需要统一的协议。

(四)IP地址问题。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因此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这就需要IPV6来支撑,还需要解决与IPV4兼容问题。

五、结语

以上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结构、技术应用及挑战,由于物联网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无论是规划、技术、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都还有很多不足,物联网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市场潜力也很巨大,但是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它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媒体乃至公众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1-7

[2]李鑫.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探讨[J].科技信息,2010,29:81-82

[3]林艳.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8:63-64

[4]邵文佳.物联网技术应用展望[J].企业技术开发,2010,7(14):73-74

[5]AMARDEO C,SARMA,J G.Identities in the Future Internet of Things[J].Wireless Pers Commun,2009,49:353-363

[作者简介]徐利谋(1981-),男,山东临沂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和物联网技术。

作者:徐利谋 茹倍倍 陈利剑

上一篇:机械安全风险评定策略分析论文下一篇:骨科外伤患者术前心理护理论文